
说实话,最近有个事在游戏圈闹得挺大,就是《世界之外》制作人璇子离职。
你别看这游戏名字挺虚无缥缈的,实际上它在玩家心里还真是有点分量。
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无限流、乙女向、重剧情的玩家来说,这游戏就是他们的一块根据地。
可现在,璇子这个人一走,社区直接炸锅,各种议论都有。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事,唠唠我自己的看法。
先来说说璇子是谁。
她不仅仅是制作人,还是主笔,项目策划,连歌词都自己写。
有点像什么呢?
就像一个电视剧的导演、编剧、制片人全是一个人,还是自己做后期和宣传。
她在项目里一人多岗,很多玩家习惯把游戏的灵魂归结于她的个人风格。
你别小看这种团队配置,这在现在的国产手游、尤其是乙游领域,其实挺罕见的。
璇子能把《世界之外》从立项一直带到正式上线,再到后来社区有了稳定用户,本身就是实力的体现。
不少玩家其实也把她当成游戏的“妈妈”,看得特别重。
但任何成就背后都难免有争议。
《世界之外》今年下半年其实过得挺不顺的,你看7月卡池涨价那事,官方处理得是真有点一言难尽。
没提前通知,价格直接上去了,玩家一看,立马就不乐意了。
结果官方还发了几张图说什么“没涨价”“想赚钱”,这话其实一点情商没有。
咱们做生意,哪有不想赚钱的?
但这话由官方这么明晃晃说出来,玩家不买账也正常。
你要说官方不懂玩家心理,我还真信了。
这样一来,“世界之外想赚钱”直接成了梗,玩家外网内网都在用,连日本制作人都来凑热闹。
你看这影响力,大伙是真把这当回事。
再往后,玩家和官方的对立情绪就越来越严重。
无论是提前给氪金玩家开放新系统、联动、还是微博发的时间,甚至男主称呼细节,都能成为吵架的理由。
其实这些细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归根到底就是玩家对游戏的信任度出了问题。
一旦信任有了裂痕,你再做什么都容易被怀疑,哪怕本意是好的。
璇子作为制作人,当然也就成了众矢之的。
有些人觉得她做主策划,剧情下滑就是她的责任;也有人觉得她是灵魂人物,正因为她在,才有这些角色和故事。
离职的消息一出来,社区态度其实非常分裂。
有欢呼的,说“终于脱苦海”了,觉得新制作人说不定能带来新气象;也有伤感的,认为游戏的灵气和灵魂跟着璇子走了。
《世界之外》区别于市场大部分乙游的最大点就是剧情,人物、叙事、情感线都挺有特色的。
玩家看重的,恰恰也是这些。
你说换个美术、换个运营大家未必在意,但主笔和制作人一换,味儿肯定变了。
就像人们说的,《红楼梦》后四十回换了人写,虽说故事圆满了,但总觉得气质不对。
其实,这也是我对这件事最大的感受。
现在很多国产游戏,最难的不是做出好玩法,而是做出让玩家真情实感投入的内容。
你要说市面上2D乙女游戏有多少?
说实话,没几个真让大家记住的。
能把故事做出自家味道来,还能圈住一批死忠,很难。
璇子在这方面确实有本事。
这点,大伙其实都心知肚明。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人不舍得她走。
你说她离职,后续剧本还是不是原来的味儿?
角色还能不能让人共情?
这是很多玩家的疑虑。
这种忧虑说得再直白点,其实就是害怕在游戏里产生的情感投入,最后成了无根之水。
当然,游戏是商业产品,终归要赚钱。
公司高层想让璇子专心做策划,运营另外找人管,这本来没毛病。
你把一个项目拆分细致点,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标准化流程,这是现代企业运作的常见做法。
问题在于,乙游、重剧情游戏有时候真不是这么一个路数。
它更像是文艺作品,作者风格太重要。
你让一个画家分工画画、调色、取景,肯定不如他一气呵成。
换句话说,这种游戏的“魂”在主创个人身上,你把她换了,味道就变了。
再说回玩家群体。
玩家的情感其实很复杂。
有的人可能是真心想看团队换血,觉得新官上任三把火,说不定能把运营搞好点,别再一天天出幺蛾子;有的则是害怕“亲妈变后妈”,剧情走向突然OOC,男主性格变味,那感觉就像家里人突然换了个脑袋。
还有一大波人什么都没说,观望为主,等着看后续有没有大变动。
其实,不管是哪种声音,底层逻辑都是“我喜欢这个游戏,怕它变得不再像原来那样”。
换句话说,真正让大伙闹腾的,是怕自己在这款游戏里投入的时间、金钱、情感最后没了着落。
对于公司来说,怎么平衡商业利益和玩家体验始终是门学问。
《世界之外》这次负面事件后,流水其实有点回暖。
也有人猜测是不是璇子能被挽留下来,这就看公司怎么决策了。
说到底,哪怕公司再怎么强调团队,玩家眼里还是“认人”。
你别觉得这现象幼稚,人性使然。
就像电视剧换编剧,漫画换画师,多少经典IP都毁在换人上,这不是偶然,而是规律。
还有一个值得说说的点,就是社区在这类事件中的作用。
现在互联网传播速度太快,几张图、几句梗,马上全平台刷屏。
玩家之间互相影响,情绪能被带得特别快。
原来游戏圈有争议还只停留在小圈子,现在全网都能看见,连外网都跟着起哄。
公司只要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会被放大解读。
对官方来说,如何与玩家透明沟通、及时回应,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次“世界之外想赚钱”事件就是个典型反面教材,本来一句话,大家都能理解,但你说得太直接,甚至不提前沟通,就等着被玩家群嘲吧。
我再换个角度说,制作人离职本身其实没啥大不了的。
谁还不能跳槽、换环境?
但对于这种个人特色特别强的游戏来说,影响大是真的。
你看很多国外游戏,主策划一走,玩家就害怕后面剧情崩盘,日常运营也变得没灵魂。
以前《最终幻想》系列不是还因为更换制作人被粉丝骂了好多年?
国内也有不少例子,换人之后的内容,哪怕技术和美术不差,故事就是讲不明白,角色就写不出来味道。
这不单纯是人手或资源问题,是主创气场和个人理解缺了点东西。
当然,时间会给出答案。
璇子离开之后,《世界之外》到底变成什么样,谁也说不好。
也许新团队真能推陈出新,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也可能剧情变得四不像,老玩家流失一波又一波。
玩家的选择很现实,要么接受新变化继续玩下去,要么选择离开寻找下一个“家”。
但无论如何,玩家的情感投资不会凭空消失,他们爱过的角色、流过的泪,终归都是真的。
对璇子本人来说,这次离职也许是她个人成长的转折点。
做了这么多年主创,难免有疲惫和倦怠。
公司定位变了,个人发展有新想法,选择离开也正常。
她要是未来还能做出让人记住的新作品,那其实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好事。
对团队,乃至整个国产剧情向游戏市场都是一个信号:灵魂人物固然宝贵,但也不能太依赖个人。
只有团队机制更完善,才能更抗风险。
最后,咱们说说对玩家的建议。
其实大多数人玩游戏,归根结底是为了开心,是为了在虚拟世界里找到归属感。
公司、主创、剧情、运营都是表象,核心还是内容和体验。
希望以后国产乙游能少点割韭菜,多点用心打磨剧情和角色。
毕竟,能让玩家“又爱又恨”,已经说明它是个有情感、有温度的作品了。
至于《世界之外》未来能不能保持原有的灵气和特色,就只能交给时间了。
希望新团队能多听听玩家的心声,别只想着赚钱,也别只想着搞大新闻,多想想怎么让故事讲得更好。
这样,哪怕人换了、风格变了,玩家也愿意给一次机会,而不是直接说再见。
说到底,一个制作人走了不稀奇,稀奇的是能不能留下值得玩家怀念的故事和回忆。
自由不是Bug,离开也不是背叛,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新的生活方式。
但愿下一个“世界”里,玩家和开发团队都能有各自的归宿。
股票配资平台大全,线上开户的证券公司,中国股市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