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城西的老旧小区,张秀兰正忙着打理窗台上的绿萝。
初夏的阳光透过绿叶洒在她脸上,勾勒出几条深深的皱纹。
这些皱纹是岁月的痕迹,见证了她五十九年的生活波动。
三十五年前,她还是杭城第一中学的一位年轻语文教师,嗓音清脆,教学严谨却不失温情,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尽管退休已有五年,她依旧保持着那份教师特有的气质——端庄、耐心、细致。
“秀兰,今天气色真不错!”对门的陈阿姨探出头来,满面笑容地打招呼。
张秀兰放下水壶,擦了擦手上的水珠:“陈姐,您去买菜吗?” “是啊,今天菜市场的青菜特便宜,我准备多买点。
你呢?中午吃什么?要不要一起?” 张秀兰轻轻摇头:“不了,冰箱还有昨天的剩菜,我热一热就行。” “你啊,就是太节省了。” 陈阿姨走过来,依靠在门框上,说道,“退休金两万多,日子不必过得这么紧巴巴的。” 张秀兰只是微微一笑,没有作答。
她不愿提及,每个月要拿出六千元给儿子王明补贴家用,剩余的钱确实不多。
尤其自丈夫王建国离世这五年,生活中的很多开支都必须精打细算。
送走陈阿姨后,张秀兰回到屋内,目光不自觉地扫过墙上的全家福。
照片中,丈夫王建国站在她身旁,面色和蔼;儿子王明和儿媳刘婷在前面,笑容灿烂。
那是五年前春节时拍的,也是王建国去世前的最后一家合影。
“老王,你看到了吗?明明都三十三岁了,工作还不错,居然还得靠我的资助。” 张秀兰轻声自言自语,手指轻轻抚过丈夫的照片。
丈夫王建国生前是国企的中层管理人员,待人温厚,对儿子极为宽容。
他临终前紧握着张秀兰的手,低声说道:“秀兰,明明还年轻,难免犯错,你一定要包容他。” “但要记住,过度溺爱只会害了他。”要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并懂得感恩。
张秀兰至今仍能清晰地回忆起丈夫那句中满含忧虑的话语。
她曾努力遵循丈夫的想法,去培养独生子儿子的独立性,但面对他那满是娇气的请求,张秀兰总是一次次被打破了原则。
更何况,作为母亲,她总是对儿子心存怜惜,恨不得将世间所有美好都给予他。
当客厅的钟声敲响第十一下,张秀兰从思绪中惊醒。
她意识到,是时候下厨做午饭了。
打开冰箱一看,里面的食材寥寥无几,她决定得去超市一趟。
今天天气宜人,张秀兰决定步行前往小区附近的超市。
在路上,她遇见了几位老同事,彼此客气地打了招呼。
她发现自己的打扮显得相对朴素。
一件三年前购入的棉麻衬衫,因为频繁洗涤已显得有些发白;一条普通的深色裤子,膝盖处的起球情况也愈加明显。
脚上穿的是已故丈夫王建国生前所赠的休闲鞋,尽管保养得当,但边缘开始磨损。
与之相比,同样退休的李老师则穿着时髦的亚麻套装,手上还腕戴一枚精致的翡翠戒指;而赵老师更是提着一个新款的真皮手包,看来价格不菲。
张秀兰并没有心生嫉妒,她深知李老师的儿子是一名医生,家庭条件优越;赵老师的女儿在海外打拼,常常寄回钱来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而她,虽然退休金不算少,却将大部分收入都补贴给了儿子的小家庭。
“秀兰,下个星期我们老同事组织去黄山旅游,你要不要一起来?”李老师热情邀请。
张秀兰犹豫不决地笑了笑:"旅游啊……要多少钱呢?" “差不多三千多吧,五天四晚,包吃包住。”李老师答道。
“我再考虑一下。”张秀兰微微一笑,心中掠过一丝愧疚,“最近有些忙。” 告别后,张秀兰无奈地叹了口气,三千多几乎是她一个月留给自己的生活费用。
自从王建国去世后,她再也没踏出过门去享受旅游的乐趣。
每次心向报名,脑海中总会浮现儿子面临的每月房贷压力,最终只得作罢。
在超市里,顾客不算多。
张秀兰提着购物篮,依照购物清单一项项挑选,依旧是货比三家,寻找最划算的商品。
就在她挑选蔬菜的时刻,超市里的进口水果区吸引了她的目光。
那里摆放着一盒盒鲜红饱满的智利车厘子,个头大而饱满,色泽动人。
“58元一斤的新鲜车厘子!刚刚到货!”导购员热情地推荐着。
张秀兰停下了脚步,注视着那些水果,眼神中流露出柔和的情感。
王建国生前最爱吃车厘子,每到这个季节,总要买来尝鲜。
即使价格不菲,他也常常这样说:“辛苦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能尝点美味吗?” 五年过去了,他再也无法享受这红宝石般的美味。
张秀兰走近水果区,轻轻将一颗车厘子捧在手心里,圆润饱满,宛如小小的宝石。
心中突如其来的情感涌动——思念、愧疚,还有一丝对自己的怜爱。
“您要尝尝吗?特别甜。”导购员递上了一颗剥了皮的车厘子。
张秀兰尝了一口,果然香甜多汁,心中忽然涌现一个想法:为何不买一些回去呢?一来是为了纪念老王,二来……她也应该宠爱一下自己。
“我要十斤。”张秀兰坚定地说道,声音中透着少有的自信。
导购员略显惊讶:“您一个人吃得完吗?这个不易保存。” “我能吃完,”张秀兰微笑着说,“我喜欢水果。” 在支付时,收银员报出价格:“一共580元。”张秀兰犹豫了一瞬,最终还是刷卡了,这是她这个月第一次为自己“奢侈”。
毕竟,退休金是她三十五年辛劳工作的回报,偶尔享受一下,难道不应该吗?回家的路上,张秀兰的心情异乎寻常地愉悦。
提着这一袋昂贵的车厘子,她感受到久违的轻松和满足。
“老王,今晚我打算好好享受这车厘子,就当是与你分享。”她在心里默念。
就在此时,手机的铃声响起,是儿子王明打来电话。
“妈,您在家吗?我和刘婷一会儿过来,有些事想跟您说。”王明的声音显得有些急促。
“在家等我,你们快来吧,我刚买了菜,可以一起吃午饭。”张秀兰回复道,脸上满是喜悦。
挂断电话后,她加快了脚步回到家中。
儿子难得主动来访,心中不禁涌起既高兴又紧张的情感。
希望他不是又遇到什么麻烦亟需帮助,若真有需要,她也绝不会推辞。
毕竟,这可是她唯一的儿子啊。
张秀兰一回到家,便忙不迭地开始准备午餐。
她将崭新的蔬菜洗净切好,打算做几个家常菜。
同时,那袋车厘子被她小心翼翼地放在餐桌中央,红彤彤的果实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特别吸引眼球。
“明明小时候是多么喜欢车厘子啊,”张秀兰一边切菜一边喃喃自语,心中满是回忆,“每次买回来,他总能狼吞虎咽吃个痛快。” 就在这时,门铃响起,张秀兰擦了擦手,兴冲冲地去开门。
“妈!”王明和刘婷站在门外,王明面带笑容,而刘婷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你们来了就好,快进来坐。”张秀兰从容地侧身,让儿子和儿媳进门。
一进屋,她便笑着说道:“我正在忙着做饭,你们来得正好,正好一起享用。” 王明走进客厅,目光立刻被餐桌上的车厘子吸引住了。
他抓起一颗放进嘴里,随即皱了皱眉:“妈,这车厘子您在哪里买的?多少钱一斤?” “在超市买的,”张秀兰从厨房探出头来,满脸笑容,“五十八一斤,特别甜,你也尝尝。” “五十八一斤?”王明的表情瞬间严肃了,“您买了多少?” “十斤。
”张秀兰的声音透着一丝骄傲,心中还记得儿子对水果的热爱。
“五百八?”王明稍微提高了声音,显得惊讶,“妈,您疯了吗?买这么贵的水果!” 刘婷也凑过来看着那袋车厘子,撇了撇嘴道:“妈,您一个人能吃完吗?不会浪费吧?” 张秀兰的笑容瞬间僵住,她放下手中的锅铲,走到客厅中:“怎么了?不就是买了点水果吗?我自己吃。”“自己吃?”王明冷笑一声,“您一个人十斤的车厘子,打算吃到什么时候?等到全部烂掉吗?” 张秀兰脸上隐隐闪过一丝不悦:“不会烂的,我每天都吃。” “再说了,这是我用自己的退休金买的,花自己的钱,又有什么错呢?” 她原以为儿子会理解,却没想到王明的脸色愈加阴沉。
“妈,您知不知道我们家现在的状况吗?”王明站起身,声音骤然高涨。
“每个月还房贷一万二,车贷四千,刘婷还想换新手机,您还在这里乱花钱!” 张秀兰愣住了,不明白儿子为何这般激动:“明明,这是我自己的退休金……我想买点什么,难道不该是我自己的选择吗?” “您每个月的退休金不是都给我们六千吗?”王明毫不留情地语气冷淡,眼中满是指责。
“您自己舍不得吃穿,怎么偏偏对这种无用的东西就这么大方?” 张秀兰的心在一点点沉降。
原来在儿子眼里,她的退休金理应全都花在他们的身上?自己的一点需求,竟成了“乱花钱”? “明明,这些车厘子是我觉得你爸生前最爱吃,所以……” “爸都走了五年了,您还惦念这些干什么?” 王明打断了母亲的话,语气中透着不耐:“人生还得继续,活着的日子还得过!” 刘婷看了车厘子,扫视了一下张秀兰破旧的家具和泛白的衣物,嗤之以鼻:“妈,您平时省吃俭用,用的穿的都是老物件,为什么偏偏在这种地方舍得花钱?” “这不就是糊涂吗?有这钱,不如省下来给我花!” 张秀兰的心如刀绞,自己一向俭省,不就是为了多分担儿子一些负担吗? 如今,她只想为自己买一次东西,竟然遭到如此的指责。
"你们别这样,"张秀兰的声音微微颤抖,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委屈。
"我教书三十五年,每月退休金将近三万,买几斤水果有什么错呢?” 王明的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震惊:"三万的退休金?您竟然有这么多!” “那您为啥每个月只给我们六千?剩下的钱到底去哪了?”王明质问。
张秀兰只觉得心里一寒。
在她儿子的眼里,难道她的退休金就该完全归他们所有吗? "我也要生活啊,水电费、物业费、吃饭、看病……”张秀兰小声解释说。
"您一个人能花多少钱?”王明冷笑,声音中透出不屑,"我们两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七八千!” 张秀兰无言以对。
她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反驳,心中暗想,他们夫妇俩的生活费,其实是她一个人的三倍多。
就在气氛愈发紧张之时,门铃又响了。
张秀兰心中一松,去开门,看到陈阿姨提着一袋青菜回来了。
“秀兰,我买得太多了,特意给你送点。”陈阿姨笑着递过来袋子,见到张秀兰眼中带泪,客厅里的气氛明显凝重,立刻关心问道:“怎么了这是?” 王明不耐烦地瞥了陈阿姨一眼,沉默不语。
刘婷则伪装成无所谓的样子,笑道:“没什么,陈阿姨,我们只是聊聊而已。” 陈阿姨直性子,哪里眼看不出不对劲,毅然走进屋:“那我来看看,你这是怎么了?” 张秀兰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揭露家中的不快,摇摇头:“没事,只是……” “妈买了十斤五十八块一斤的车厘子,太浪费了。”王明率先打断,显得急切为自己辩解。
陈阿姨立刻明白过来,扫了眼餐桌上的车厘子,再看了看王明,冷冷一笑:“怎么,秀兰老师用自己的退休金买点水果也不行吗?这车厘子好得很,正好是应季的。” 王明脸色阴沉得更深:“陈阿姨,您不明白我们家的情况,不要随便说。” “我怎么会不知道情况?”陈阿姨反驳,毫不示弱,“我还不知道你们家有多艰难?” “你妈这些年为你们付出了多少心血?你爸去世后,她的所有积蓄都给你们买了房子。” “每个月还要省下自己的退休金给你们六千!” “她连自己穿的用的都舍不得换新的,难道现在买点水果你们还有意见?” 刘婷插嘴:“陈阿姨,我们并非那个意思。”“就是觉得妈一个人,买这么多高档水果,吃不完多浪费。” “浪费?”陈阿姨嗤之以鼻,“你们夫妻俩每月在外面挥霍多少?难道那些钱就不是浪费?” 王明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显然被这句话触碰到了痛处。
他猛地站起,拉着刘婷准备离开:“妈,我们还有事,先走了。
您自己照顾好身体。” 临走时,他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袋车厘子,冷冷地补了一句:“下次别再乱花钱了,您身为一个退休老太太,买这么贵的水果,难道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吗?” “您不配!”这句话像锋利的刀刃,深深扎入张秀兰的心中。
她呆立在原地,全身颤抖,眼中的泪水再也压抑不住,夺眶而出。
门砰的一声重重关上,王明和刘婷头也不回地离去。
“太过分了!”陈阿姨愤怒地跺脚,“秀兰,你怎么会生下这么没良心的儿子!简直不可思议!” 张秀兰只是摇头,泪水无声流淌:“陈姐,别这么说,明明他也有自己的压力……” “什么压力能让他如此对待他亲生母亲?”陈阿姨扶着张秀兰坐下。
“你太宠他了。如果没有你这些年的付出,他哪里会有首付买房的能力?” “每个月的贷款又从何而来?如今倒好,竟然嫌弃您花钱了?” 张秀兰默默无言,只是注视着那袋车厘子,回想起丈夫生前的一句话:“过度溺爱只会害了他。” 多年来,她真的做错了么?那几天,张秀兰的胃口一直不佳。
那袋车厘子她一颗也没动,反而每天小心检查,将稍微软掉的先吃掉。
每咬下去一颗,她都会想起儿子那句:“您不配!” 这句话如同刺疼,深深嵌入她的内心,无法抽离。
周五上午,张秀兰整理房间时,无意间翻到一个旧账本。
这是王建国生前所用的记账本,后来由她接手,继续记录着家庭的每一笔支出与收入。
她翻开账本,从丈夫去世的那一年起,一页页向后翻去。
密密麻麻的数字昭示着这五年来她对儿子的无私奉献:“2019年6月,给明明首付40万。”“2019年8月起,每月还贷6000元。” “2020年3月,明明收到了10万的结婚礼金。” “2020年9月,帮明明支付了8万的车首付。” “2021年2月至今,每月给个6000元的生活补贴。” …… 日常节日的红包,加上偶尔的额外花费,这五年来,她总共为儿子倾尽了近80万元。
与此同时,她自己生活所需的开销,包括水电和物业费,加起来也不过是20万出头。
这一数字让张秀兰感到惊愕。
她从未系统地计算过给儿子花费过多少,只是出于本能,每次他有需求时,她都尽力给予满足。
如今看着这个庞大的数字,她才意识到自己付出的代价是多么的不平衡。
“我对不起老王,”张秀兰低声自言自语, “他临终前曾提醒我不要过度溺爱明明,可我却还是没能克制。” 她合上了账本,走到窗边,注视着外面那蔚蓝的天空。
初夏的阳光温暖而明媚,让人感到一种舒适的宁静。张秀兰忽然意识到,她已经很久未曾真正享受过生活。
“陈姐说得没错,这些年我确实委屈了自己。” 她轻声自语,“教书三十五年,尽心尽力,理应享有我的退休金。” “为什么我不能像其他老师那样,偶尔旅行,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想到这里,她掏出手机,翻到李老师发来的旅行群消息。
黄山五日游,价格三千多,下周出发。
她犹豫了一瞬,最终还是按下了报名按钮。
“是时候为自己活得精彩一些了。”张秀兰心中思索。
下午,她接到了儿子王明的电话。
“妈,”王明的语气变得温和不少,“上次的事情,您别放在心上。” “我和刘婷最近压力很大,说话有些激动。” 张秀兰心中一暖,儿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说明心中还是有愧疚:“没关系,妈理解你们的压力。” “那个……”,王明吞吞吐吐,才缓缓说道:“这个月的补贴,您看什么时候方便转过来?” 原来如此,张秀兰心中又凉了一截。
她沉默片刻,坚定地说道:“明明,妈想了一下,今后不会再给你们钱了。” 电话那头瞬间陷入沉寂,随即传来王明惊讶的声音:“妈,您说什么?” “我说,从今往后,妈不打算再给你们钱了,”张秀兰的声音虽然平静,却带着坚定的决心。
“你已经三十三岁,应该学会自己生活了。” “妈,您这是怎么了?”王明的语气中透着一丝愤怒,“就因为上次的事情?您不至于这么计较吧?” 张秀兰深吸一口气:“这不仅仅是由于上次的事。” “而是我突然明白,我这样的帮助其实并不是在真正帮助你。” “你爸爸生前就常常说,过度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妈,您别提我爸!”王明提高声音。
“您知道我们现在面临多大的压力吗?房贷、车贷,刘婷还想买新手机……” “所以说,您的困难就应该由我来买单吗?”张秀兰反问,神情依旧平静。
“明明,你已经不是小孩,应该开始面对生活的真实了。” “您……您怎么会变成这样?”王明的语气中透着震惊,“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张秀兰苦笑一声:“是啊,我变了。” “因为我终于认识到,我对你最大的爱,不是给你金钱,而是教会你独立。” “好吧,您不给就不给!”王明怒吼,“我们自己能挣钱,不需要您的施舍!” 电话挂断后,张秀兰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包袱。
她明白这个决定会伤害到儿子,但她相信,这才是真正的爱。
04 晚上,陈阿姨来访,张秀兰向她倾诉了自己的决定。
“你做得对!”陈阿姨赞赏地拍拍她的肩膀,“早该如此了。” “你每月的退休金有两万九,留一万多过日子绰绰有余,剩下的可以存着养老。” “偶尔出去旅游,改善生活也不错,没必要一直供那个‘白眼狼’儿子。” “别这么说明明,”张秀兰情不自禁为儿子辩护,“他只是还没懂事,不明白。” “三十三岁了,还能叫不懂事?”陈阿姨冷哼一声。
“我看明明是被你惯坏了。不过你此次的决定是对的,让他自己学点印象。” 第二天一早,张秀兰起床后,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她走进商场,购置了一套新衣服。
这是一套深蓝色的亚麻套装,简约大方,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她的气质。
虽然价格不菲,但穿上身却显得格外舒适。
“感谢您的推荐,这件真是太合适了。”张秀兰微笑着对导购员说道。
“您的气质绝佳,穿什么都很出色。”导购员由衷地赞美。
走出商场,张秀兰的心情异常轻快。
这是她多年来第一次为自己挑选商品,第一次不再纠结价格,只关注心中所爱和是否合适。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她陆续购置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一个崭新的电饭煲,替换掉那台用了八年的旧款;一套舒适的床上用品;一双轻巧的运动鞋……这些曾经她舍不得为自己花费的物品,如今都成为了她的心头好。
周末,她报名参加了小区的太极拳课程。
“张老师,您也来了?”太极拳的老师立即认出了她。
“早就该活动活动了,整天待在家中可不好。” “嗯,以前总觉得没时间,退休后该为自己寻点乐趣了。”张秀兰笑着回应,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彩。
渐渐地,她的日常生活找到了新的节奏。
早晨练习太极,上午读书或与老同事们闲聊;下午偶尔去博物馆或图书馆,晚上看电视或整理旧照片。
一周过去了,王明没有再联系她,张秀兰心中暗自忧虑,却也告诉自己这是成长中必经之路。
在第十天,她收到刘婷的消息:“妈,您最近过得怎么样?我们都很好,您不用担心。”张秀兰快速回复:“我很好,你们也要照顾好自己。”刘婷并没有再发来消息,让张秀兰猜想,这或许是王明的安排,想要试探她的反应。
十五天后,黄山之行如约而至,张秀兰早早收拾好行李,与老同事们汇合。
“秀兰,这件衣服是新买的吧?真漂亮!”李老师赞叹道。
“是啊,前些天买的。”张秀兰微微有些不好意思。
“终于开始为自己花钱了。”赵老师笑着补充,“我们等了你改变多少年啊。”五天的旅行犹如梦幻般愉快。
黄山的云海、松涛、奇石、温泉,处处风景都让张秀兰陶醉不已。
她拍下了许多美丽的照片,甚至学会了自拍。
“秀兰,这次旅行简直让你焕然一新。”在回程大巴上,李老师感慨地说。
“以前你总是找借口不参与活动,这次不仅来了,还如此活跃。” 张秀兰轻轻一笑:“是啊,我终于明白了,人生就是要多享受快乐。” 回到家后,张秀兰将旅行的照片整理好,选了几张最美的洗出来,并放入相框中。
其中一张她站在黄山顶峰,背景是一片壮丽的云海,满脸的笑容如花绽放。
看着这张照片,张秀兰心中突然涌起一阵释然。
过去她总是为儿子的事操心,却忽视了自己的生活,如今她终于学会了为自己而活。
“老王,你看到了吗?我终于听了你的话,开始善待自己了。”她对着丈夫的遗像轻声说道。
过了二十天,张秀兰报名了社区老年大学的书法课程。
她一直热爱书法,但因工作和家庭的重担,从未真正学习过。
“张老师的握笔姿势很优雅,显然有功底。”书法老师赞赏道。
“哪里,都是年轻时闲暇时随便练的,不成体系。”张秀兰谦虚回答,心里却甜蜜得几乎要飞起来。
日子一天天流逝,张秀兰的生活愈发充实。
她开始结交新朋友,参与各种活动,重拾年轻时的爱好。
退休金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她开始有计划地存起来,准备未来去更远的地方旅行。
在这段时间里,王明再没主动联系过她,只有刘婷偶尔发来一两条问候信息。
每当这时,张秀兰总是简洁回复,既不提钱的事,也不询问他们的近况。
她相信,总有一天,儿子会理解她的良苦用心。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间,张秀兰“断供”已经快一个月了。
这天早晨,她如往常一样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后便参加小区的太极拳活动。
初夏的阳光温暖而柔和,小区花园中的玫瑰绽放出夺目的色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秀兰,最近状态真不错啊!”陈阿姨一边打着太极,一边笑着说道。
“是吗?可能是最近睡得好。”张秀兰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
“当然了,不用为那个儿子操心,心情自然轻松了吧?”陈阿姨压低了声音。
张秀兰没有回应,只是微微一笑。
表面上看似轻松,她的心中却仍然常常挂念着儿子。
这一个月来,她不止一次想拨打电话询问王明的近况,但每次又忍住了。
她明白,这是一种必要的“狠心”。
晨练结束后,张秀兰去了超市,挑选了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如今的她已经能够从容地为自己选择一些稍贵但高品质的食材,不再斤斤计较。
“今天准备两个菜,一个汤,还想做点小点心。” 张秀兰心里盘算着,今天下午老同事们要来家里聚会,打算大展身手。
正当她选择青菜时,手机铃声响起,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您好,请问是张秀兰女士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位年轻女性的声音。
“我是,您是哪位?”张秀兰感到有些疑惑。
此时,她并未料到,这通电话竟会揭开家庭的秘密,听到对方的话后,她的失望更是加深。
“您好,我是杭州银行的客服人员。” “您之前在我行办理的住房贷款分期代扣业务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核实。” 张秀兰更加困惑:“住房贷款?我没有房贷啊。” “实际上,系统显示您名下有一张卡,过去三年一直在为王明先生的房贷进行代扣。” “但最近一个月,这张卡的余额不足,因此代扣未成功。
我们希望确认一下情况。” 张秀兰瞬间明了,那是儿子的房贷。
原来,这三年来,儿子的房贷一直是从她的账户中扣除,而非由儿子自己偿还。
这个月,因为她没有再往账户里转钱,导致余额不足,从而出现了代扣失败的情况。
“这个……是我儿子的房贷。
或许有点误会,您们应该直接联系他。”张秀兰说道。
“好的,张女士,我们会联系王先生。
不过请您知悉,逾期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客服回应。
“如果您希望继续代扣,可以选择向该账户充值。”客服补充。
“我明白了,谢谢您的提醒。”张秀兰挂了电话,心里五味杂陈。
她决定不再插手这件事情,让儿子自己承担后果。
回到家后,张秀兰开始准备午餐与下午聚会的点心。
刚将菜放入锅中,手机又响了,这次是刘婷的来电。
“妈,您在家吗?我们想过来看看您。”刘婷的声音中带着几分紧张。
张秀兰瞬间猜到,他们可能是接到了银行的电话:“在家,欢迎你们来。” 不到半小时,门铃响起。
张秀兰打开大门,看到王明和刘婷站在门外,两人神色均不太好。
尤其王明,脸色怒气冲天,青白红交替,让人担忧。
“进来坐吧。”张秀兰侧身让他们进门。
王明一进屋便急切地问:“妈,银行给我打电话,说我的房贷逾期了。” “逾期会影响信用记录的,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张秀兰面色平静,仔细看着儿子。
“银行也打电话给我,说我名下的卡一直在代扣你的房贷。”她继续道。
“这个月余额不足,导致代扣失败了。” 王明的神情有些尴尬:“哦,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是银行出错了呢。” “明明,这三年来,你不停跟我说按时还贷,原来都在我账户里扣?”张秀兰目光锐利,直视着王明。
王明避开目光,支支吾吾:“也不全是……有时候是我自己还的……” “哪一次是你自己还的?”张秀兰追问。
王明无言以对,低下了头。
刘婷见状,立即出来打圆场:“妈,这件事的确是我们的错。”“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这个困境。” “如果逾期了,明明的信用记录会受影响,以后很多事情都会变得困难。” 张秀兰看了看刘婷,又瞥了一眼王明:“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妈,要不……您再帮我们一次吧?”王明小心翼翼地提议,“就这一回,我保证以后自己还!” 张秀兰摇了摇头:“不行,明明。
我早就说过,不会再给你们钱了。
这是原则所在。” “妈!”王明声音提高了。
“您就这么无情吗?因为上次的小事,您就这样惩罚我们?” “这不是惩罚,而是教育。”张秀兰语气依旧平静。
“你都三十三岁了,应该学会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可是——” “没有可是。”张秀兰打断了儿子的辩解,“你们都有工作,收入不错,完全有能力承担房贷。” “之所以觉得压力大,是因为你们的消费习惯有问题。” 刘婷忍不住道:“妈,您不知道现在年轻人的压力有多大!” “我们这个年龄,谁不是一边还贷一边要面子?” “面子?”张秀兰苦笑,“面子值几个钱?我教书三十五年,退休时也没攒下多少。” “就因为把大部分都给了你们,现在我想为自己活一活,难道有错吗?” 王明与刘婷面面相觑,一时间哑口无言。
“这样吧。”过了一会儿,王明似乎认输了,“妈,我知道我们确实做得不对。” “您能不能先帮我们还这个月的,让我们有些时间调整?下个月开始,我保证自己还。” 张秀兰望着儿子恳求的眼神,心中稍有松动,但很快又变得坚定:“不行,如果这次我心软了,下次你还会用同样的理由来找我。
你必须学会独立。” “您!”王明恼怒得脸色涨红,“您真的一点都不关心我了吗?” “恰恰相反,正因为我关心你,才不会再惯着你。”张秀兰站了起来。
“你们回去仔细想一想,怎样调整好你们的生活方式。
这个问题只能由你们自己来解决。” 王明和刘婷见母亲的态度如此坚定,只好无奈地转身离开。
临走时,王明回头看了一眼母亲,心中涌起一阵愤怒,同时夹杂着不解与受伤。
送走了儿子和儿媳,张秀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内心依旧沉重。
她明白自己的决定是对的,但作为一个母亲,看到儿子身陷困境,却选择不施援手,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决心。
“老王,我这样做,真的对吗?”她低声自语,眼中泛起泪光。
下午,老同事们如约而至。
张秀兰强撑精神,招待大家品尝点心,闲聊家常。
“秀兰,你这阳台上的花养得真不错!”李老师称赞道。
“是啊,退休后终于有时间仔细照顾它们了。”张秀兰微笑回应。
“对了,你儿子最近还好吗?”另一位同事随口问。
张秀兰的笑容略显勉强:“还好,他工作忙,常常没时间回家。” 她不想在外人面前谈及家庭琐事,尤其是与儿子之间的问题。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家丑不可外扬,儿女不孝是父母的失败与耻辱。
尽管在理智上她明白这并非全是她的错,但在情感的深处,依然会感到一丝羞愧。
聚会结束后,陈阿姨留下来帮忙收拾东西。
“我看你今天心不在焉,是不是又因为那个儿子的事?”陈阿姨直截了当地问。
张秀兰叹了口气,将收到的银行来电和王明来访的事情告诉了陈阿姨。
“真是个白眼狼!”陈阿姨气愤地说。
“这三年房贷全是你在承担,他竟然假装像是自己在还!这样的儿子,根本不值得心疼!” “虽然如此,他毕竟是我唯一的儿子。”张秀兰眼中泪光闪烁。
“秀兰,心软对你没有好处,”陈阿姨语重心长地劝道,“现在若不狠心,将来只会后悔。” “再说了,他也有工作,让他自己承担责任,这对他是好事。” 张秀兰微微点头:“我明白,不再心软了。
只是……真希望他能体会我的苦心。” “他一定会懂的,”陈阿姨轻拍她的肩,“等他真正学会独立,必将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夜幕降临,张秀兰翻看着手机相册,目光停留在王明小时候的照片上。
那时的他,稚气未脱,是她的骄傲与希望。
究竟是什么时候,他变得如此自私与冷漠?是她的过度溺爱害了他吗?伴随着这些思绪,张秀兰渐渐陷入了梦乡。
一个月后的某个工作日下午,王明在办公室和客户洽谈项目合作。
他是某科技公司的销售经理,负责开拓新的客户及维护老客户关系。
“王经理,您的方案我们很感兴趣,不过价格能否再优惠一些?”客户提出请求。
正当王明准备回答,办公桌上的手机突兀响起。
他看了一眼,是个陌生号码。
本想挂断,但考虑到可能是新客户,便礼貌地对面前的客户说:“抱歉,我接个电话。” “喂,您好,我是王明。”他轻声回应。
“王先生您好,我是杭州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李梦。”电话那头传来一位年轻女性的声音。
“我们发现您的房贷已逾期一个月,请尽快还款,否则将影响您的个人信用。” 王明心中一沉,压低声音说道:“我知道了,可以稍后再联系吗?我现在在开会。” “好的,王先生,请务必今天处理此事。” “逾期超过30天,我们将向征信系统报告逾期记录。”王明匆忙挂断电话,心中一阵慌乱,强装镇定继续与客户交涉,但思绪早已飞到了别处。
会议一结束,他立刻拨回银行的号码。
“李小姐,关于我的房贷问题,您能详细解释一下吗?”王明语气紧张,心中疑惑。
“我一直按时还款,怎么会逾期?” “王先生,根据我们的记录,您的房贷一直是通过张秀兰女士的账户自动扣款。” “但上个月起,该账户余额不足,导致扣款失败。” “我们已经联系了张女士,她表示这笔款项应由您本人负责。” 王明愣住了,急忙打开手机银行,查看自己的还款记录。
果然,最近的房贷一直未还。
“天啊……”他瘫坐在椅子上,手机差点滑落。
“王先生,您还在听吗?”客服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
“在、在的。”他勉强回应道,“我明白了。
请问现在需要补交多少钱?” “您的月供是12000元,加上滞纳金和利息,共需支付12560元。” “好的,我马上处理。”王明挂断电话,深深吸了一口气。
这笔钱对他来说绝非小数目。
尤其自从母亲停止了“补贴”后,他和刘婷的生活变得愈发拮据。
上个月,他们已取消了原定的旅行,刘婷也暂时放弃了换手机的计划。
但此刻,他绝无选择,必须尽快偿还贷款,否则信用记录受损,后果不堪设想。
他查看手机银行,账户余额不足5000元。
再看看信用卡,额度已逼近上限。
“该死!”他低声咒骂,涌起前所未有的恐慌。
就在这时,办公室门口传来同事的声音:“王经理,老板找您,说是关于业绩考核的事。” 王明的心情愈加沉重,最近一个月因家庭矛盾干扰,工作的表现显著下降。
上周他刚被老板警告过,如果这个月的业绩依旧不见起色,他将面临降薪甚至降职的危险。
“知道了,马上去!”王明理了理衣领,强装镇定地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
这次谈话并没有什么愉快,果然如他所料,老板给了他明确的警告。
如果月底业绩再不改善,就会调岗,薪水也会随之降低。
离开办公室时,王明感觉脑袋一阵发晕。
他从未想过,生活竟会在短短一个月里变得如此艰难。
回到自己的座位,他给刘婷发了一条短信:“今晚我们得谈谈,有重要的事情。”没过多久,刘婷回复道:“怎么了?听起来挺严重的。”王明简短地回答:“回家再说。” 下班后,王明驾车回家,路上拨打了几个朋友的电话,想在急需的时候借些钱。
然而,结果令人失望,朋友们不是说最近也很紧张,就是直接拒绝,甚至有人含糊其辞地表示需要考虑。
此时他才意识到,那些平日里称兄道弟的朋友,真正需要帮助时却一个个都靠不住。
回到家中,刘婷已经准备好了晚餐。
见到丈夫愁眉苦脸的样子,她关切地问:“怎么了?出什么事了?”王明如实将银行的电话和老板的警告一一告知了妻子。
听完后,刘婷的脸色也变了,焦虑地问:“那这下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可没有那么多钱来还贷。” 王明沉默片刻,低声说:“我试着借了几个朋友,都没成功。
看来只能——”刘婷接过话:“只能找妈了,是吧?可是,上次我们那样对她,她还会愿意帮忙吗?”王明想起曾对母亲说过的那些刺耳的话,羞愧感油然而生:“我也不知道。” “但是,我们必须试一次,否则逾期记录会影响我的信用,以后申请贷款和信用卡都会很麻烦。”王明缓缓点头,刘婷叹了口气道:“那就去找妈,向她道个歉,说不定她会心软。”王明默默地点了点头,但心里依旧没有底。
第二天是周六,王明和刘婷一大早便驱车前往母亲的家中。
一路上,王明心中不断回想着该如何开口、该如何道歉,可每一种说辞在他脑海中都显得苍白无力。
抵达母亲家门口时,王明却犹豫了。
他不知道该以怎样的面目面对这个含辛茹苦将他养大的女人,却又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深地伤害了她。
“快按门铃。”刘婷在一旁催促道。
王明深吸一口气,终于按响了门铃。
门很快打开,张秀兰立在门口,身穿一套崭新的深蓝色亚麻套装,显得神采奕奕。
她似乎正在出门,手中提着一个小包。
“明明?婷婷?”张秀兰略显惊讶,但很快恢复了镇定,招呼道:“进来坐吧。” 王明和刘婷跟随母亲走进客厅,发现家中比上次来时有了许多新变化。
新添了几样小家电,茶几上摆放着旅游照片,阳台上的花草也更加葱郁了。
“妈,您要出门吗?”刘婷试探性地打破沉默。
“嗯,准备去参加书法班。”张秀兰平静地回答,接着问道:“你们来有什么事吗?” 王明心神不宁,最终鼓起勇气说:“妈,我……我来是想道歉的。” 张秀兰看着儿子,神色平静,静待他继续。
“我昨天接到银行的电话,才明白这三年的房贷全是您在帮我偿还。” 王明低下头,声音稍显哽咽,“我真的很抱歉,不仅没有感恩,还对您说了那些过分的话。” 张秀兰叹了口气:“妈并不需要你的道歉。
妈只希望你能够成长,懂得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我明白了,妈。”王明抬起头,眼中泛着泪光。
“我保证以后会改正,会自己承担房贷,不再依赖您。” “可是……眼下这个月的贷款,我真的无力凑齐。” “如果逾期,会影响我的信用记录。
妈,请您帮我这一次,好吗?” 张秀兰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你需要多少钱?” “一万两千五百六十元。”王明如实回答。
“那你自己有多少?” “我账户里只有不到五千,信用卡也刷到额度上限了。”王明满脸愧疚地开口:“我很抱歉。” 张秀兰摇了摇头:“明明,你们夫妻的月收入接近两万,却连一万二的房贷都还不上。” “问题不在钱,而在消费习惯。” “我明白,妈。
我们正在努力改变。” 王明迫切地回应,刘婷也点头称是,表明了丈夫的决心。
“求您这次帮帮忙。”王明恳请道,“我保证以后每个月都会按时还款,不会再找您借钱。” 张秀兰默默注视着儿子,没有立刻回复。
她走进书房,取出支票簿,写下一张支票后又回到客厅。
“这是你这个月的房贷,一万三千元。”张秀兰将支票递到王明手中。
“但这是最后一次,明明。
无论怎样,妈都不会再资助你了。” 王明接过支票,感激涕零:“谢谢妈,我发誓这是最后一次。” “妈不需要你的誓言,只有行动才能证明。
”张秀兰平静地说道,“你已经三十三岁了,是时候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了。” 王明点了点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
“妈,您今天的衣服真好看。”刘婷突然开口,试图缓解紧张的气氛。
张秀兰面露微笑:“真的?这是我前不久买的,穿起来很舒服。” “您近来变得好多了。” 王明仔细打量着母亲,惊讶地发现她不仅衣着更新了,整个人的气质也更加自信和悠然。
“是啊,我终于开始学会为自己而活。”张秀兰淡淡说道。
“退休之后,我有了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不再仅为儿女操心,也要多为自己着想。” 王明默默无言。
他忽然领悟到,自己一直以来理所当然地享受母亲的无私付出,却从未认真考虑过她的情感与需求。
离开母亲的家,王明与刘婷的脑海中都浮现起深思的旋涡。
“你妈妈真的变了。”刘婷感叹道,“以前她从不舍得为自己买任何东西,如今连衣服和日用品都换成新的了。” “没错,”王明叹了口气,“这才是她应享受的生活。” “我们真的是太自私了,一直把她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 回到家后,王明立刻去银行还清了房贷。
虽然他的信用记录暂时得以保全,但满心的愧疚感却不断加深。
夜深人静,他坐在电脑前,开始认真审视家庭的收支情况。
他和刘婷每月的收入总和接近两万,扣除一万二的房贷后,剩余七八千。
按理说,两人生活足以绰绰有余,却总是入不敷出。
“我们的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王明心中疑惑不已。
翻看信用卡的账单,答案渐渐浮现:餐厅消费、衣物购买、娱乐活动和电子产品更新…… 这些看似寻常的支出,合在一起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必须有所改变。”王明下定决心。
接下来的几天,他与刘婷共同制定了一份严格的家庭预算计划:取消不必要的服务,减少外出就餐的频率,暂停购买非必需品,努力偿还信用卡的欠款。
为了提升经济状况,王明开始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努力实现甚至超越销售目标。
刘婷则主动寻找自由撰稿的机会,为家庭增加收入。
最初,他们对这种拮据的生活方式感到相当不适,尤其是刘婷,经常抱怨无法与朋友们共享高档餐厅的美食或购物的乐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适应了这种更加简约却也真实的生活模式。
一个月后,王明惊喜地发现,他们不仅准时偿还了房贷,甚至还有了一笔结余。
这是他们婚后首次实现月度结余,带来的成就感远胜于以往依赖母亲的财务支持。
与此同时,王明在工作中也显著提升了自己的表现。
他不再游手好闲,而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业绩不断攀升。
老板察觉到这一变化,不仅撤销了降职的警告,还暗示年底可能会有晋升的机会。
这些积极的变化让王明和刘婷都倍感振奋,他们意识到,独立自主的生活不仅让他们更加有尊严,也带来了更深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某个周末,刘婷提议:“明明,我们要不要去看看妈妈?已经两个月没见了。”王明微微一笑,点头道:“好啊,正好可以跟她分享我们的变化。” 他们兴高采烈地买了一些新鲜的水果和保健品,准备去探望张秀兰。
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并不是借钱或寻求帮助,而是真心想看看母亲,分享自己的成长与成就。
当他们抵达张秀兰的家时,却发现她不在家。
邻居的陈阿姨告诉他们,张秀兰去参加老年大学的艺术汇演了。
“你妈现在可是忙得不可开交,”陈阿姨笑着说,“太极拳、书法、合唱团,还有和老同事们的旅游,真是比我们这些老太太都要年轻!” 王明和刘婷相视一笑,心中既感到欣慰,又略显愧疚。
欣慰的是母亲终于活出自己的人生,愧疚的是自己之前从未关心过她的需求与快乐。
他们决定等母亲回家再来拜访,同时发了一条信息告知她自己来过了。
晚上,张秀兰回复道:“明天下午三点来我家坐坐,我给你们泡茶。” 第二天,王明和刘婷如约而至。
这次,他们带来一小盒车厘子,虽然只有两斤,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上品。
“妈,我们来看您了。”王明轻轻敲门。
张秀兰开了门,看到儿子手中那一盒美味的车厘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笑了:“进来吧,我刚泡好茶。” 客厅里,三人围坐在茶几旁。
张秀兰细心地将新鲜的车厘子洗净,摆放在果盘中,温柔地招呼着儿子和儿媳:“来,尝尝吧,这个季节的车厘子最为美味。” 王明拿起一颗车厘子,仔细审视,语气凝重:“妈,我想说声对不起。” “那天我不应该对您那样说话,更不该说您‘不配’。
其实,真正不配的是我做您的儿子。” 张秀兰微微摇头:“别这样说,明明。
妈知道你那时是气话。” “可是,妈,我是认真的。”王明毫不掩饰自己的真诚,“这两个月我和刘婷一直在思考。” “我们才明白,原来独立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只要调整心态和消费习惯。” “这些道理您一直在教我,而我却一直没有理解。” 张秀兰心中暗自欣慰,脸上露出笑容:“你能有这样的觉悟,妈就放心了。” “妈,”刘婷也忍不住开口,“这两个月我们变了许多。” “生活变得更规律,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
之前总是觉得钱不够用,实际上是我们对物质的追求过多。” “对啊,”王明接着说,“如今不仅能够及时还贷,还有一点点积蓄。” “我在公司的表现也越来越出色,老板还说年底可能会有晋升的机会。”张秀兰静静地听着儿子和儿媳的分享,心中满是欣慰。
她深知,这两个月对他们来说绝非易事,然而,正是这种“断奶”的阵痛,让他们真正地成长了。
“妈,当初您的决定真是明智。”王明满怀诚意地说。
“如果不是您的‘狠心’,我们或许永远也无法学会独立。” 张秀兰微笑着回应:“明明,妈妈并不是想让你们受苦,更不是出于不爱的理由。
恰恰是因为深爱你们,才希望你们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我们懂了,妈。”王明与刘婷齐声回应。
三人对视而笑,分享着甘美的车厘子。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入,恰似他们重新焕发的亲情。
退休金虽有两万九,买十斤车厘子又有何妨?人生苦短,何不珍惜当下,尽情前行。
股票配资平台大全,线上开户的证券公司,中国股市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