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持久戰原文和譯文
現代·毛澤東《論持久戰》原文:
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周年紀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團結起來,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敵人作英勇的戰爭,快一年了。
這個戰爭,在東方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將是偉大的,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個戰爭。身受戰爭災難、為著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斗的每一個中國人,無日不在渴望戰爭的勝利。
然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會要怎麼樣?能勝利還是不能勝利?能速勝還是不能速勝?很多人都說持久戰,但是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很多人都說最後勝利,但是為什麼會有最後勝利?怎樣爭取最後勝利?這些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解決了的,甚至是大多數人至今沒有解決的。
於是失敗主義的亡國論者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會亡,最後勝利不是中國的。某些性急的朋友們也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很快就能戰勝,無需乎費大氣力。這些議論究竟對不對呢?我們一向都說:這些議論是不對的。可是我們說的,還沒有為大多數人所了解。
一半因為我們的宣傳解釋工作還不夠,一半也因為客觀事變的發展還沒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質,還沒有將其面貌鮮明地擺在人們之前,使人們無從看出其整個的趨勢和前途,因而無從決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針和做法。
現在好了,抗戰十個月的經驗,盡夠擊破毫無根據的亡國論,也盡夠說服急性朋友們的速勝論了。在這種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個總結性的解釋。尤其是對持久戰,有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反對意見,也有空洞無物的了解。「盧溝橋事變以來,四萬萬人一齊努力,最後勝利是中國的。」
這樣一種公式,在廣大的人們中流行著。這個公式是對的,但有加以充實的必要。抗日戰爭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是由於許多的因素。
全國黨派,從共產黨到國民黨;全國人民,從工人農民到資產階級;全國軍隊,從主力軍到游擊隊;國際方面,從社會主義國家到各國愛好正義的人民;敵國方面,從某些國內反戰的人民到前線反戰的兵士。
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因素,在我們的抗戰中都盡了他們各種程度的努力。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應向他們表示敬意。我們共產黨人,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團結一切力量,戰勝萬惡的日寇。
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為了使每個共產黨員在抗日戰爭中能夠盡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著重地研究持久戰的必要。
因此,我的講演就來研究持久戰。和持久戰這個題目有關的問題,我都准備說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說到,因為一切的東西,不是在一個講演中完全說得了的。
寫作背景:
發表時,中國的抗日戰爭已經進行了10個月。全國軍民為了民族的生存進行了浴血奮戰,天天都在渴望著戰爭早日勝利。
然而,10個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繼陷落。戰爭的進程會如何發展?中國能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怎樣才能取得勝利?怎樣看待抗戰以來一直流傳著的「亡國論」、「速勝論」?
對這些問題,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感到迷惘,如果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對堅持長期抗戰是不利的。毛澤東深感有必要對抗戰10個月的經驗做個總結性的解釋,特別是有著重研究持久戰的必要,以回答人們關心的一些問題,並對「亡國論」和「速勝論」進行批駁。
毛澤東始終認為中日戰爭將是持久的,最後的勝利要在持久戰中去解決。早在1935年12月,毛澤東在陝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就指出:要打倒敵人必須准備作持久戰。
1936年7月,他在同美國記者斯諾談話時就已經提出了堅持持久抗戰的各項方針。對於為什麼中國的抗戰是持久的,最後的勝利會屬於中國,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給予了明確的回答。
2. 求《論持久戰》讀後感,1500字以上,要求寫出感受,基本內容等。
抗戰全面爆發後,在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冀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但是,抗戰10個月的實踐證明「亡國論」、「速勝論」是完全錯誤的。抗日戰爭的發展前途究竟如何?一時成了人們關注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寫的《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在這篇著作中,毛澤東分析了中日兩國的社會形態、雙方戰爭的性質、戰爭要素的強弱狀況、國際社會的支持與否,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的勝利屬於中國。他還科學地預見到抗日戰爭必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他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抗戰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是實行人民戰爭。《論持久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的綱領性文獻,它指明了抗戰的前途,提出了正確的路線。抗戰後來的實踐充分證明了這篇著作的預見是完全正確的。
[編輯本段]《論持久戰》內容
一部不朽的著作,無論軍事上還是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都很有借鑒意義!
文中主要闡述了,在我方弱於敵人時或環境不利於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於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主要內容是:
1、 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
2、 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
3、 闡明了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游擊戰。
其實,論持久戰這片論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並發表的,對抗日戰爭做了論述,將抗日戰爭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准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而現在再重讀論持久戰時,與當時抗日戰爭的歷史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說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足見毛澤東的軍事才華非同尋常。
[編輯本段]部分內容分析
毛澤東在其著名的《論持久戰》一文中,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喻為「犬牙交錯」的戰爭。他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後方與無後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毛澤東同志精當地運用了「犬牙交錯」這一成語,以富有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以上內容節選自《應用寫作》雜志1998年第11期《軍事成語與軍事應用文寫作》)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並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持與同情。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最後他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從而有利地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速勝論與亡國論,為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
毛澤東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准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准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還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編輯本段]《論持久戰》的意義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於1938午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偉大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軍事理論著作,被譽為世界十大軍事名著之一。《論持久戰》寫了二十一個問題,前九個問題為第一部分,主要是說明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為什麼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批判了亡國論和速勝論;後十二個問題為第二部分,主要是說明怎樣進行持久戰和怎樣爭取最後勝利,著重論述了人民戰爭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在《論持久戰》這部光輝著作中,毛澤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戰爭的根本問題作了精闢的論述,制訂了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和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證明了其無比的正確性;它可用於指導反侵賂的現代局部戰爭,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它不僅在國內成為指導抗日戰爭的科學的軍事理論,而且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也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例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對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就十分佩服。他在《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一書中寫到:「關於毛主席軍事思想的最好闡述,不見諸蘇聯的著作,而見諸中國的著作 。」
3. 誰有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和《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兩篇文章
問題的提起
(一)偉大抗日戰爭的一周年紀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全民族的力量團結起來,堅持抗戰,堅持統一戰線,同敵人作英勇的戰爭,快一年了。這個戰爭,在東方歷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歷史上也將是偉大的,全世界人民都關心這個戰爭。身受戰爭災難、為著自己民族的生存而奮斗的每一個中國人,無日不在渴望戰爭的勝利。然而戰爭的過程究竟會要怎麼樣?能勝利還是不能勝利?能速勝還是不能速勝?很多人都說持久戰,但是為什麼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很多人都說最後勝利,但是為什麼會有最後勝利?怎樣爭取最後勝利?這些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解決了的,甚至是大多數人至今沒有解決的。於是失敗主義的亡國論者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會亡,最後勝利不是中國的。某些性急的朋友們也跑出來向人們說:中國很快就能戰勝,無需乎費大氣力。這些議論究竟對不對呢?我們一向都說:這些議論是不對的。可是我們說的,還沒有為大多數人所了解。一半因為我們的宣傳解釋工作還不夠,一半也因為客觀事變的發展還沒有完全暴露其固有的性質,還沒有將其面貌鮮明地擺在人們之前,使人們無從看出其整個的趨勢和前途,因而無從決定自己的整套的方針和做法。現在好了,抗戰十個月的經驗,盡夠擊破毫無根據的亡國論,也盡夠說服急性朋友們的速勝論了。在這種情形下,很多人要求做個總結性的解釋。尤其是對持久戰,有亡國論和速勝論的反對意見,也有空洞無物的了解。「盧溝橋事變⑴以來,四萬萬人一齊努力,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樣一種公式,在廣大的人們中流行著。這個公式是對的,但有加以充實的必要。抗日戰爭和統一戰線之所以能夠堅持,是由於許多的因素:全國黨派,從共產黨到國民黨;全國人民,從工人農民到資產階級;全國軍隊,從主力軍到游擊隊;國際方面,從社會主義國家到各國愛好正義的人民;敵國方面,從某些國內反戰的人民到前線反戰的兵士。總而言之,所有這些因素,在我們的抗戰中都盡了他們各種程度的努力。每一個有良心的人,都應向他們表示敬意。我們共產黨人,同其他抗戰黨派和全國人民一道,唯一的方向,是努力團結一切力量,戰勝萬惡的日寇。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的十七周年紀念日。為了使每個共產黨員在抗日戰爭中能夠盡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也有著重地研究持久戰的必要。因此,我的講演就來研究持久戰。和持久戰這個題目有關的問題,我都准備說到;但是不能一切都說到,因為一切的東西,不是在一個講演中完全說得了的。
二)抗戰十個月以來,一切經驗都證明下述兩種觀點的不對:一種是中國必亡論,一種是中國速勝論。前者產生妥協傾向,後者產生輕敵傾向。他們看問題的方法都是主觀的和片面的,一句話,非科學的。
(三)抗戰以前,存在著許多亡國論的議論。例如說:「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如果抗戰,必會作阿比西尼亞⑵。」抗戰以後,公開的亡國論沒有了,但暗地是有的,而且很多。例如妥協的空氣時起時伏,主張妥協者的根據就是「再戰必亡」⑶。有個學生從湖南寫信來說:「在鄉下一切都感到困難。單獨一個人作宣傳工作,只好隨時隨地找人談話。對象都不是無知無識的愚民,他們多少也懂得一點,他們對我的談話很有興趣。可是碰了我那幾位親戚,他們總說:『中國打不勝,會亡。』討厭極了。好在他們還不去宣傳,不然真糟。農民對他們的信仰當然要大些啊!」這類中國必亡論者,是妥協傾向的社會基礎。這類人中國各地都有,因此,抗日陣線中隨時可能發生的妥協問題,恐怕終戰爭之局也不會消滅的。當此徐州失守武漢緊張的時候,給這種亡國論痛駁一駁,我想不是無益的。
(四)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例如在抗戰初起時,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甚至以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輕視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他們對於「在全體上,運動戰是主要的,游擊戰是輔助的;在部分上,游擊戰是主要的,運動戰是輔助的」這個提法,表示懷疑。他們不贊成八路軍這樣的戰略方針:「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認為這是「機械的」觀點⑷。上海戰爭時,有些人說:「只要打三個月,國際局勢一定變化,蘇聯一定出兵,戰爭就可解決。」把抗戰的前途主要地寄託在外國援助上面⑸。台兒庄勝利⑹之後,有些人主張徐州戰役⑺應是「准決戰」,說過去的持久戰方針應該改變。說什麼「這一戰,就是敵人的最後掙扎」,「我們勝了,日閥就在精神上失了立場,只有靜候末日審判」⑻。平型關一個勝仗,沖昏了一些人的頭腦;台兒庄再一個勝仗,沖昏了更多的人的頭腦。於是敵人是否進攻武漢,成為疑問了。許多人以為:「不一定」;許多人以為:「斷不會」。這樣的疑問可以牽涉到一切重大的問題。例如說:抗日力量是否夠了呢?回答可以是肯定的,因為現在的力量已使敵人不能再進攻,還要增加力量干什麼呢?例如說: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口號是否依然正確呢?回答可以是否定的,因為統一戰線的現時狀態已夠打退敵人,還要什麼鞏固和擴大呢?例如說:國際外交和國際宣傳工作是否還應該加緊呢?回答也可以是否定的。例如說:改革軍隊制度,改革政治制度,發展民眾運動,厲行國防教育,鎮壓漢奸托派⑼,發展軍事工業,改良人民生活,是否應該認真去做呢?例如說:保衛武漢、保衛廣州、保衛西北和猛烈發展敵後游擊戰爭的口號,是否依然正確呢?回答都可以是否定的。甚至某些人在戰爭形勢稍為好轉的時候,就准備在國共兩黨之間加緊磨擦一下,把對外的眼光轉到對內。這種情況,差不多每一個較大的勝仗之後,或敵人進攻暫時停頓之時,都要發生。所有上述一切,我們叫它做政治上軍事上的近視眼。這些話,講起來好像有道理,實際上是毫無根據、似是而非的空談。掃除這些空談,對於進行勝利的抗日戰爭,應該是有好處的。
(五)於是問題是: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
(六)這些問題的主要論點,還在兩年之前我們就一般地指出了。還在一九三六年七月十六日,即在西安事變前五個月,盧溝橋事變前十二個月,我同美國記者斯諾先生的談話中,就已經一般地估計了中日戰爭的形勢,並提出了爭取勝利的各種方針。為備忘計,不妨抄錄幾段如下:
問:在什麼條件下,中國能戰勝並消滅日本帝國主義的實力呢?
答:要有三個條件: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
問:你想,這個戰爭要延長多久呢?
答:要看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實力和中日兩國其他許多決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即是說,除了主要地看中國自己的力量之外,國際間所給中國的援助和日本國內革命的援助也很有關系。如果中國抗日統一戰線有力地發展起來,橫的方面和縱的方面都有效地組織起來,如果認清日本帝國主義威脅他們自己利益的各國政府和各國人民能給中國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來得快,則這次戰爭將迅速結束,中國將迅速勝利。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很快實現,戰爭就要延長。但結果還是一樣,日本必敗,中國必勝。只是犧牲會大,要經過一個很痛苦的時期。
問:從政治上和軍事上來看,你以為這個戰爭的前途會要如何發展?
答:日本的大陸政策已經確定了,那些以為同日本妥協,再犧牲一些中國的領土主權就能夠停止日本進攻的人們,他們的想法只是一種幻想。我們確切地知道,就是揚子江下游和南方各港口,都已經包括在日本帝國主義的大陸政策之內。並且日本還想佔領菲律賓、暹羅、越南、馬來半島和荷屬東印度,把外國和中國切開,獨佔西南太平洋。這又是日本的海洋政策。在這樣的時期,中國無疑地要處於極端困難的地位。可是大多數中國人相信,這種困難是能夠克服的;只有各大商埠的富人是失敗論者,因為他們害怕損失財產。有許多人想,一旦中國海岸被日本封鎖,中國就不能繼續作戰。這是廢話。為反駁他們,我們不妨舉出紅軍的戰爭史。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所佔的優勢,比內戰時紅軍的地位強得多。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就是日本能佔領中國一萬萬至二萬萬人口的區域,我們離戰敗還很遠呢。我們仍然有很大的力量同日本作戰,而日本在整個戰爭中須得時時在其後方作防禦戰。中國經濟的不統一、不平衡,對於抗日戰爭反為有利。例如將上海和中國其他地方割斷,對於中國的損害,絕沒有將紐約和美國其他地方割斷對於美國的損害那樣嚴重。日本就是把中國沿海封鎖,中國的西北、西南和西部,它是無法封鎖的。所以問題的中心點還是中國全體人民團結起來,樹立舉國一致的抗日陣線。這是我們早就提出了的。
問:假如戰爭拖得很長,日本沒有完全戰敗,共產黨能否同意講和,並承認日本統治東北?
答:不能。中國共產黨和全國人民一樣,不容許日本保留中國的寸土。
問:照你的意見,這次解放戰爭,主要的戰略方針是什麼?
答:我們的戰略方針,應該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隊要勝利,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迅速地前進和迅速地後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這就是大規模的運動戰,而不是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這並不是說要放棄一切重要的軍事地點,對於這些地點,只要有利,就應配置陣地戰。但是轉換全局的戰略方針,必然要是運動戰。陣地戰雖也必需,但是屬於輔助性質的第二種的方針。在地理上,戰場這樣廣大,我們作最有效的運動戰,是可能的。日軍遇到我軍的猛烈活動,必得謹慎。他們的戰爭機構很笨重,行動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們集中兵力在一個狹小的陣地上作消耗戰的抵抗,將使我軍失掉地理上和經濟組織上的有利條件,犯阿比西尼亞的錯誤。戰爭的前期,我們要避免一切大的決戰,要先用運動戰逐漸地破壞敵人軍隊的精神和戰鬥力。
除了調動有訓練的軍隊進行運動戰之外,還要在農民中組織很多的游擊隊。須知東三省的抗日義勇軍,僅僅是表示了全國農民所能動員抗戰的潛伏力量的一小部分。中國農民有很大的潛伏力,只要組織和指揮得當,能使日本軍隊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時,使之疲於奔命。必須記住這個戰爭是在中國打的,這就是說,日軍要完全被敵對的中國人所包圍;日軍要被迫運來他們所需的軍用品,而且要自己看守;他們要用重兵去保護交通線,時時謹防襲擊;另外,還要有一大部力量駐扎滿洲和日本內地。
在戰爭的過程中,中國能俘虜許多的日本兵,奪取許多的武器彈葯來武裝自己;同時,爭取外國的援助,使中國軍隊的裝備逐漸加強起來。因此,中國能夠在戰爭的後期從事陣地戰,對於日本的佔領地進行陣地的攻擊。這樣,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中,它的士氣行將頹靡。中國方面,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天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去,為自由而戰爭。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佔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後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斯諾:《西北印象記》)
抗戰十個月的經驗,證明上述論點的正確,以後也還將繼續證明它。
(七)還在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一個多月,即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五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就在它的《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中,清楚地指出:
盧溝橋的挑戰和平津的佔領,不過是日寇大舉進攻中國本部的開始。日寇已經開始了全國的戰時動員。他們的所謂「不求擴大」的宣傳,不過是掩護其進攻的煙幕彈。
七月七日盧溝橋的抗戰,已經成了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中國的政治形勢從此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這就是實行抗戰的階段。抗戰的准備階段已經過去了。這一階段的最中心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
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經發動的抗戰發展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才能使抗戰得到最後的勝利。
由於當前的抗戰還存在著嚴重的弱點,所以在今後的抗戰過程中,可能發生許多挫敗、退卻,內部的分化、叛變,暫時和局部的妥協等不利的情況。因此,應該看到這一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但我們相信,已經發動的抗戰,必將因為我黨和全國人民的努力,沖破一切障礙物而繼續地前進和發展。
抗戰十個月的經驗,同樣證明了上述論點的正確,以後也還將繼續證明它。
(八)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是一切錯誤觀點的認識論上的根源。他們看問題的方法是主觀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無根據地純主觀地說一頓;或者是只根據問題的一側面、一時候的表現,也同樣主觀地把它誇大起來,當作全體看。但是人們的錯誤觀點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根本的錯誤,帶一貫性,這是難於糾正的;另一類是偶然的錯誤,帶暫時性,這是易於糾正的。但既同為錯誤,就都有糾正的必要。因此,反對戰爭問題中的唯心論和機械論的傾向,採用客觀的觀點和全面的觀點去考察戰爭,才能使戰爭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問題的根據
(九)抗日戰爭為什麼是持久戰?最後勝利為什麼是中國的呢?根據在什麼地方呢?
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里。分別地說來,戰爭的雙方有如下互相反對的許多特點。
(一○)日本方面:第一,它是一個強的帝國主義國家,它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在東方是一等的,在世界也是五六個著名帝國主義國家中的一個。這是日本侵略戰爭的基本條件,戰爭的不可避免和中國的不能速勝,就建立在這個日本國家的帝國主義制度及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上面。然而第二,由於日本社會經濟的帝國主義性,就產生了日本戰爭的帝國主義性,它的戰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時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帝國主義,由於內外矛盾,不但使得它不得不舉行空前大規模的冒險戰爭,而且使得它臨到最後崩潰的前夜。從社會行程說來,日本已不是興旺的國家,戰爭不能達到日本統治階級所期求的興旺,而將達到它所期求的反面——日本帝國主義的死亡。這就是所謂日本戰爭的退步性。跟著這個退步性,加上日本又是一個帶軍事封建性的帝國主義這一特點,就產生了它的戰爭的特殊的野蠻性。這樣就要最大地激起它國內的階級對立、日本民族和中國民族的對立、日本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對立。日本戰爭的退步性和野蠻性是日本戰爭必然失敗的主要根據。還不止此,第三,日本戰爭雖是在其強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但同時又是在其先天不足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雖強,但這些力量之量的方面不足。日本國度比較地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日本統治者想從戰爭中解決這個困難問題,但同樣,將達到其所期求的反面,這就是說,它為解決這個困難問題而發動戰爭,結果將因戰爭而增加困難,戰爭將連它原有的東西也消耗掉。最後,第四,日本雖能得到國際法西斯國家的援助,但同時,卻又不能不遇到一個超過其國際援助力量的國際反對力量。這後一種力量將逐漸地增長,終究不但將把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並將施其壓力於日本自身。這是失道寡助的規律,是從日本戰爭的本性產生出來的。總起來說,日本的長處是其戰爭力量之強,而其短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退步性、野蠻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國際形勢之寡助。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點。
http://www.mfzq.com.cn/Blog/Diary.aspx?cid=1709&Data=S&Tid=103837
太多了,復制不完,你還是得自己去找
4. 就一篇論文「請具體分析《論持久戰》一文的背景、內容及現實意義」,字數1000字左右,一定不能是網上找的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並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持與同情。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最後他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從而有利地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速勝論與亡國論,為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 毛澤東還指出:這場持久戰將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准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毛澤東著重指出,第二階段是整個戰爭的過渡階段,「將是中國很痛苦的時期」,「我們要准備付給較長的時間,要熬得過這段艱難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敵強我弱形勢「轉變的樞紐」。毛澤東強調「此階段中我之作戰形式主要的是游擊戰,而以運動戰輔助之」。「此階段的戰爭是殘酷的,地方將遇到嚴重的破壞。但是游擊戰爭能夠勝利」。 為了實現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毛澤東還提出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階段中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禦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第三階段中,應該是戰略的反攻戰。 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還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5. 讀論持久戰有感,1000字
讀《論持久戰》有感
毛澤東,作為新中國的領袖人物,他的才華不得不讓我佩服。仔細讀了他的《論持久戰》,感觸頗多。
抗戰全面爆發後,國民黨內出現了「速勝論」和「亡國論」等論調。在共產黨內,也有一些人寄望於國民黨正規軍的抗戰,輕視游擊戰爭。面對這種局勢,1938年5月,毛澤東寫了《論持久戰》,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的經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方針。
《論持久戰》是一九三八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三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的講演稿。國民黨內以汪精衛為代表的親日派竭力鼓吹「亡國論」「再戰必亡」,為投降日本做輿論准備。國民黨政府的腐敗和軍隊的節節敗退以及大片國土的淪喪,也使得一部分群眾對抗戰產生了悲觀情緒。以蔣介石為代表的親英美派則常常鼓吹「速勝論」,他們把抗戰勝利的希望寄託在外國援助上,幻想依靠英美等國迅速打敗日本。在共產黨內,一些人也有輕敵思想,以為依靠國民黨200萬正規軍就可以使抗戰速勝。黨內黨外都有人輕視游擊戰爭,以為游擊戰爭不值一提,抗戰的希望在於國民黨的正規軍隊上。為了駁斥「亡國論」和「速勝論」,澄清混亂思想,回答人們普遍關心的中國抗戰能不能勝利,怎樣才能取得勝利的問題,1938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抗日研究會上發表了《論持久戰》這篇講演。
這篇文章撥開了籠罩在人們頭上的雲霧,對人們當下最關心的問題給出了科學合理而有分量的回答,在延安引起了轟動。在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陳雲建議下,《論持久戰》被油印成冊,在黨內傳閱,在傳播到各個根據地後,成為我黨我軍樹立信心、指導抗戰的綱領。論持久戰一文發表後無論是在敵後抗日根據地,還是在國民黨統治區域,都廣為流傳。即使在當時的國民黨內部也產生很大影響,蔣介石也對《論持久戰》十分贊賞,並將其精神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同時,《論持久戰》的提出還產生了深刻的國際意義和生機活力。受到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高度評價。
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運用唯物辯證法,客觀、全面地分析了中日雙方的優勢和弱點,科學地揭示了抗日戰爭的發展進程和特點,為中華民族贏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戰術。他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喻為「犬牙交錯」的戰爭。透徹地分析了敵我雙方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優劣,闡述了「犬牙交錯」的幾種形態:內線與外線,有後方與無後方,大塊與小塊,局部與整體,包圍與反包圍。毛澤東同志精當地運用了「犬牙交錯」這一成語,以富有辯證哲理的分析,形象生動地巧抒胸臆,使人們明白了「長期而又廣大的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這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既駁斥了速勝論,又痛斥了亡國論,使全國人民看到了勝利的前途,增強了必勝信心。
論持久戰分析了中日雙方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敵強我弱、敵小我大敵退步我進步(關鍵)、敵寡助我多助,批駁「速勝論」和「亡國論」 ,預見了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防禦、相持、反攻,把抗日游擊戰爭放在戰略地位考察,依據國情,即「中國是一個處於進步時代的大而弱的國家」,闡明了戰略防禦理論,應承認積極防禦,反對消極防禦,闡明兵民是勝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來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毛澤東還指出:「中日戰爭不是任何別的戰爭,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日本是一個強大的帝國主義國家,但它的侵略戰爭是退步的、野蠻的;中國的國力雖然比較弱,但它的反侵略戰爭是進步的、正義的,又有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這種進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戰爭力量雖強,但它是一個小國,軍力、財力都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而中國是一個大國,地大人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日本的侵略行為損害並威脅其他國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國際的同情與援助;而中國的反侵略戰爭能獲得世界上廣泛的支持與同情。這些特點「規定了和規定著戰爭的持久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最後他得出結論:「中國會亡嗎?答復:不會亡,最後勝利是中國的。中國能夠速勝嗎?答復:不能速勝,抗日戰爭是持久戰。」從而有利地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速勝論與亡國論,為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強調了「兵民是勝利之本」。他說:「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只要動員了全國老百姓,就會造成陷敵於滅頂之災的汪洋大海,造成彌補武器等等缺陷的補救條件,造成克服一切戰爭困難的前提。
毛澤東說:我們的戰略方針,應該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隊要勝利,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迅速地前進和迅速地後 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這就是大規模的運動戰,而不是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這並不是說要放棄一切重要的軍事地點,對於這些地 點,只要有利,就應配置陣地戰。但是轉換全局的戰略方針,必然要是運動戰。陣地戰雖也必需,但是屬於輔助性質的第二種的方針。在地理上,戰場這樣廣大,我 們作最有效的運動戰,是可能的。日軍遇到我軍的猛烈活動,必得謹慎。他們的戰爭機構很笨重,行動很慢,效力有限。如果我們集中兵力在一個狹小的陣地上作消 耗戰的抵抗,將使我軍失掉地理上和經濟組織上的有利條件,犯阿比西尼亞的錯誤。戰爭的前期,我們要避免一切大的決戰,要先用運動戰逐漸地破壞敵人軍隊的精 神和戰鬥力。
毛澤東科學地預言到,持久的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他明確指出,通過這三個階段,在雙方的力量對比上,中國必將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而日本則必將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其中,相持階段是最艱苦的,時間也最長,然而它是持久抗戰轉到最後勝利的「樞紐」,中國的抗戰力量的生長主要是在這個時候。經過相持階段的努力,中國的力量將轉弱為強,使敵我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那時,抗日戰爭就能夠進入收復失地的反攻階段了。毛澤東指出,在相持階段,游擊戰將成為我方主要的作戰形式,而運動戰和陣地戰是輔助形式。在第三階段,運動戰將成為作戰的主要形式。毛澤東在抗戰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所描畫的這個戰爭過程的輪廓是對於戰爭發展趨勢的科學預測。他對持久戰特別是相持階段種種特點的論述,起到了戰略指導的重要作用。
《論持久戰》為中國的抗戰勝利的道路指明了正確的方向,成為了中國抗戰時期的指導綱領,引導中國的抗戰贏得最後的勝利。
讀完這本《論持久戰》,我深深地佩服毛澤東的軍事才能,同時也感到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肩負著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所以我們更要好好珍惜革命前輩們用鮮血換來的幸福,並且一定要努力奮斗!因為我們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真正的提高。
6. 歷史題: 簡答題 1.《論持久戰》是怎麼回事 2.「兩個務必」是什麼有何現實
大革命失敗 後,創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革命道路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等理論。③抗戰時期,先後發表《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
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 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他還告誡共產黨人,要警惕資產 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探索與創新 摘 要: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我國革命和建設的不同歷史時期,依 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結合我國的時代特點,開辟了三條具有 中國特色的革命與建設的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的道路;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 理論上,我們既繼承前人,又不斷創新,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實踐上,我們既學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 的有益經驗,又結合中國國情,開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和建設 之路。 進入新世紀,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要高舉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不斷與時俱進,發展創新,走中國特 色社會主義道路。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另外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祝學習進步!
7. 炒股幾個階段 淘股吧
閃牛分析:新手炒股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 《投資基礎知識》《投資的秘密》《精通K線圖》《形態學大全》《投資心理學》《金融行為學》《大作手回憶錄》《波浪理論》《趨勢投資精要》《滾雪球》等;
第二階段: 《莫生氣》《金剛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德經》《莊子》《聖經》《黃帝內經》《思想政治》《論持久戰》;
第三階段: 《心臟病的預防與治癒》《高血壓降壓寶典》《抑鬱症與狂躁症心理療法》《強迫症的自我恢復》《精神病症狀學》《葯王神篇》《辨證施治》;
第四階段: 《活著》
第五階段: 《橋洞禦寒指南》《如何試吃吃到飽》《五塊錢如何花三天》
8. 論持久戰是指
1.指持續時間較長的戰斗或戰役。與「速決戰」相對。
2.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戰略方針。即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採取戰略上內線的持久的防禦戰,戰役和戰鬥上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逐步削弱敵人,壯大自己,轉劣勢為優勢,最後戰勝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