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了《非誠勿擾》,喜歡馮氏喜劇嗎
還真是佩服馮小剛在中國電影觀眾中的號召力,昨晚去看《非誠勿擾》,趕上周末,電影院里人山人海,排隊買票就排了一個小時,最後還只買到一個小時以後場次3排的最邊座。這里應該有很多慕名而來的,也可能會有被看過的朋友忽悠來的。在這里我就不忽悠大家去看了,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對馮小剛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產生嚴重質疑,我真想問一句:馮小剛,你還會拍電影嗎?
看電影的時候影院的笑聲很密集,特別是前半部分,笑點集中在葛優的對白身上,只要葛優開口,說什麼觀眾都笑,這個心理暗示作用太強大了,大家似乎是覺得我們是在看馮小剛拍的賀歲喜劇片,所以我們必須要笑,即使不好笑皮笑肉不笑我們也要笑,不笑就對不起那電影票錢,不笑就不是在看馮小剛喜劇電影。於是才開始我也跟著其他觀眾笑了幾次,但很快我就覺得不對勁了,這種肉麻當有趣的過時東西沒什麼好笑的啊!
我原來曾經說過,讓人哭不代表這就是部好電影,但讓人笑也未必是一部好電影,因為笑能分為主動的會意的笑和被動的被胳肢的笑,這是有本質區別的,而馮小剛在《非誠勿擾》中所製造的笑料,基本上都屬於後者。
我很遺憾地發現,馮小剛駕馭語言的水平依舊停留在十多年前王朔小說的水平上,那種抖機靈式的調侃不會是一個正常的人物在生活常態下所能說出來的。且不說我們總聽這樣的語言會產生的審美疲勞,這樣的語言的大量出現,會造成一種間離效果,觀眾不會覺得這是人物在說話,只覺得這是葛優在說話,是葛優在說編劇導演苦思冥想之後給他安排好的台詞,觀眾入不了戲,我們不是因為劇中人物而笑,而是因為演員本身在笑。這就像我們在看小品,看的時候我們不會在意小品中的人物,而只在意這是趙本山,這是宋丹丹,這是范偉,這是由小品這種藝術形式的自身特點決定的,15分鍾的節目,每30秒鍾要讓觀眾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