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人和我說諸葛亮最會諷刺,真的嗎
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諸葛亮是誰?!相信沒有人會愚蠢到問出這種問題,但是,真正的問題在於,不問,不代表知道,即使知道,也不等於就是真的。所以,諸葛亮是誰,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事實上,有很多人都曾探討過這個問題,不過,他們的結果於此無關緊要,因為,不論是學術還是小說,我們所能接觸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所以,我們不能知道真正的諸葛亮是什麼樣的,這很正常,可是,每個人心中的諸葛亮,又絕對不會雷同。
打小,不喜歡諸葛亮。為什麼?!說不清楚!
後來長大了,還是說不清楚。
直到現在,某日突然頓悟——我就是想都沒有想清楚,怎麼可能說得清楚?!
小時候對諸葛亮,不知怎地就是那麼的反感。直到後來,看到魯迅先生說的所謂「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突然徹悟——原來如是。看《三國演義》,自從劉備得了諸葛亮,如魚得水,甚是得意。然後,只見他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是最後遇到了剋星司馬懿,也讓司馬懿膽戰心驚。所以,諸葛亮不像人,但他不可能是神,因為神沒有剋星,那麼,就只剩下妖了。
說「近妖」,並不是說諸葛亮是妖人,當時的妖人,無非就是像李靖似的牛鼻子老道,諸葛亮不是這種人。他是那種身軀偉岸、才華橫溢的人,他有將帥之才,但絕非帝王之才。所以,對於深諳於帝王之術的劉備,他再如何都是個無知稚子。劉備對他禮遇,無非就像劉邦對韓信,要是他真的幫劉備打下了江山,劉備不見得不做劉邦。
可是,劉備死了。不過,也正因為劉備死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劉備根本不信任諸葛亮。他在白帝託孤之時,堂而皇之地說什麼「取而代之」之類的話,無非是給諸葛亮下了一個咒,讓你不忠心都不成。所以說,這帥才難敵帝王術就是這個道理,你高,他比你更高。
不過,諸葛亮這種裝神弄鬼、先知先覺確實讓人覺得渾身不自在。而且,他的小心謹慎簡直讓人覺得他像個女人,所以,什麼把女人衣服送給司馬懿這種手段,也實在是太下作了些。
當然,這些不見得是真的,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空城計的真假有待考證,借東風那不是他借的,關於草船借箭那是人家孫權,至於火燒新野那是劉備放的火……諸如此類,那叫不勝枚舉。而且,他也沒有氣死周瑜,還搶了周瑜的羽扇綸巾,的確讓人覺得不舒服。
沒錯,被羅貫中美化後的諸葛亮的確是超凡脫俗,而且帶著那個時代讀書人的一切願望,但是,那是虛構的,那是讓人反感的。我們看諸葛亮,如果從《三國演義》的角度去看,看的無非是「演繹」,沒有真正的歷史價值。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所知道的諸葛亮,正是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所以,諸葛亮是誰,他們不知道。
那麼,他們眼中的諸葛亮又是誰呢?!這個問題,我一直不懂,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題目——《走下神壇的諸葛亮》。沒錯,他們眼中的諸葛亮,是神壇上的,他是被神化過的,這種神化,已經在人們的心中那樣的根深蒂固、無法改變。他站在高高的神壇之上,可是,他本來就沒有那種能力,所以,不論羅貫中在怎麼美化,他也不會成為神。於是,諸葛亮便成了我們心中那個不倫不類、「近妖」的智者。
其實,這個神壇上,諸葛亮這個偶像根本就是一個理想。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羅貫中筆下的諸葛亮,實際上是中國古代讀書人的理想。一方面是劉備對諸葛亮的態度是所有讀書人都嚮往的,而且,諸葛亮的所作所為和地位,也是當時的讀書人所求之不得的。
事實向我們證明了,諸葛亮所代表的是一種現象,這種現象所代表的,是一種已經沒落的追求,這種追求與現實根本就是格格不入的。所以,諸葛亮是學不得的,因為這種追求早已經過時,成為一種記憶。記憶往往是美好卻不可取的,所以沉淪記憶的人,就無法有新的追求。那些無比重申諸葛亮的人們,他們到底有什麼進取呢?!
我不喜歡諸葛亮,原因很多,除了羅貫中的美化以外,還有他的三氣周瑜。我在看《三國演義》之前,背誦的就是「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羽扇綸巾」。我喜歡周瑜,試想一個二十齣頭的年輕美男子,穿著絲巾帛錦,手執鵝毛扇,站在亂軍之前,意氣風發,是何等的讓人傾慕。可是,到了《三國演義》,周瑜便被醜化得不堪入目。可是,即使他氣量狹小,我仍然喜歡周瑜,不知道為什麼,而且,我一直堅信,周瑜是有才之人,文質彬彬,又怎會被諸葛亮這樣的山野之人氣死?!
不過,我們不能否認諸葛亮是一個優秀軍事家,但他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他比不上劉備,更比不上曹操。而且,他雖然有自知之明,但是,卻沒有知人之明。
在政治上,諸葛亮是一個喜歡打壓異派的人。他不喜歡那些和他政見不同的人,比如說魏延,所以,他最後還把魏延殺了。可是,殺魏延,無非是殺了一個人才,因為魏延沒有想要被判蜀國,只是和他走了不同的道路而已。魏延的死,表現出了諸葛亮至死都不會改變的固執。這么說來,他有一點像湖北人,不知道是不是。好像是啊!
而且,諸葛亮的自知之明在於他從一開始對於自己的價值的估計,那麼,他的估計也是想當正確的。但是,關於人才,他就是比不上劉備,而且,他也沒有劉備有人格魅力。
曾經,魏延會殺了主子,打開城門迎接劉備,劉備進沒進去是另外一回事,但他的人格魅力是眾所周知的。而諸葛亮呢?!他也有收服很多人,但是,他都用了一些計策,而不是憑著他的個人魅力。比如七擒孟獲、比如天水得到姜維之類,都是如此。
所有人都不會忘記——錯失街亭,淚斬馬謖。這是諸葛亮留給人們的最大錯誤,可是,這個錯誤恰恰表現了諸葛亮的用人觀。馬謖這種人,熟讀兵書,但是卻只會紙上談兵。當當參軍,出出主意,可以。要是委以重任,那就沒有意思了罷?!這個結果和當年的趙括有什麼不同?!而且,諸葛亮是有被警告的,那可以追溯到著名的白帝託孤了。
諸葛亮的確受到了劉備的禮遇,但他不可能比的上劉備,而是被劉備給套住了。就像是炒股——諸葛亮看好了劉備這只股票,這是他的眼光好,他買入了,可是運氣不好,到了該賺錢的時候,卻不巧遇到公司倒閉,然後賠得血本無歸。他的理想是達到了,可是,他的責任卻沒有盡到。其實,這種責任本來不屬於他,但是劉備把這塊巨石丟給了他,他還只能扛著。
很多人不喜歡諸葛亮是因為他事必躬親,他們說,事必躬親的領導不是好領導。這是對的,但是說諸葛亮就是不公平的。因為諸葛亮的事必躬親恰恰是因為他的忠心——這是劉備逼他的,包括他的忠心,也是被劉備逼出來的。
所以,說諸葛亮愚忠也是不公平的,雖然他的確是愚忠。
說諸葛亮愚忠,那是由於以當時的環境,用「負隅頑抗」來形容西蜀那是再合適不過的了。「隅」者,牆角也,這意思再明確不過了。在當時的三分天下中,蜀國的力量自然是最弱小的,所以,諸葛亮知道,他要想保住這一「隅」,就一定要以攻為守。
愚忠的帽子扣在諸葛亮頭上,這自然不公平,但其他的就沒有什麼疑問了罷?!這樣的一個人,又怎麼可能是個「前算五百年,後算五百年」的神人呢?!說他是「妖人」,那也是在某一方面的美化。
其實,諸葛亮和其他人一樣是平凡的,他只是在那個英雄輩出的年代中的其中一個。他到底是不是英雄,這個我們不知道,真實的歷史怎樣,還需要歷史學家們給予一個公平的評價。可是,我們可以知道,羅貫中所寫的,絕非諸葛亮,而是一個神壇上的泥偶。也就是說,很多人心中的諸葛亮,不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