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市中真的有高手嗎
答案是肯定的! 做為高手一定是心態非常好的人,也是炒股達到了一定境界的人。有的高手說:「我炒股,從來不相信圖形,也不迷信基本面,更不用技術分析,你如果用那些指標炒股,它能把你玩死,讓你賠光,別談什麼炒股技巧,炒股那有什麼技巧可言,我炒股只相信我的「感覺」。」其實「感覺」就是一種特別的技巧,一種特別的技術。只不過這種「感覺」是他炒股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的「技巧」,是無技術的「技術」,「無」是無形的,就是心中的意境。 在高手的眼裡技術真的沒有用嗎?我認為他們的技術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已是把技術融入到心中, 把技術化成了藝術,升華為一種心靈的境界,也就是到了無招勝有招的地步。在高手眼裡技術是無形的,只有心中的意境。高手可以在十秒鍾之內,根據盤面的情況准確地判斷出市場的走向,神奇么?一點都不!他們已是手中無劍,心中有劍。這是在股市裡經過千錘百煉「煉」出來的,是經過巨大虧損「虧」出來的,是經過摸爬滾打「磨」出來的,是經過苦思冥想「悟」出來的,是各種技巧「凝煉」的升華。「感覺」實際上就是一種游刃有餘的心境,是頂尖的技術,是炒股的最高境界。 任何行業的高手都要追求最高的境界,我認為高手必須經過重視技術的階段,並深入地研究技術,他們只是悟到了常人悟不到的東西,在掌握了技術的精華後,追求心境這個最高境界。心境是所有行業高手的追求,那是一種心靈上的升華。高手是走完了從「有形」到「無形」的飛越過程。無招勝有招是將經驗升華之後的一種境界。這種境界的獲得,需要用心去體會、琢磨,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需要有較高的的悟性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才能把握和領悟其中的精髓。 誰要說他進入股市沒有經歷過看技術指標,就能達到不看指標炒好股票,我不相信,除非他是超天才,那是幾萬分之一的人的行為,咱們普通人學不了,對99%的人指導意義不大。你看武林高手在初學時,哪個不是從基本功開始,不管春夏秋冬,勤學苦練那些基本招數,多年後熟能生巧,悟到了招數的精華就追求意境,沒有一個武林高手不會招數就有意境,同樣股市高手不會用指標進行技術分析就有意境,我感覺那是不可能的。 我感覺高手是憑著高超的技術能夠看出大盤和個股下步的走勢,明白漲跌的深層原因,能夠看出主力的操作手法和意圖,心中有數,下步的走勢全在意料之中,因此他就有了「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的鎮定行為,漲跌不驚,應變自如,穩操勝卷。而一般散戶因為技術不精, 不能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不明白主力的操作手法和騙術,跌了害怕再跌,資金受損失,漲了又害怕跌,到手的利潤沒了,不想讓自己的血汗錢這么流走,一般散戶看不明白走勢,心理當然著急,著急就會出錯,操作就帶上了盲目性,虧多贏少就成了必然。 要想在股市中能夠長期穩定的盈利,必須走入高手的行列,擁有「意境」。股市中用「心」炒股是最高的境界,勝者是勝在「心」上,可以說是心態制勝,炒股最終較量的就是心態。
⑵ 真正的炒股高手是怎樣的
所謂炒股高手,其實就是他在這個行業里找到了一個只適合他自己性格脾氣的操作方法並堅持下去。在交易中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交易方法很難,因為這關乎他的膽子,性格脾氣,習慣愛好和思維方式,等等。而一個對自己不了解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人性的僥幸心理,認知偏差,懶惰,膽小,這些人性方面的東西無時無刻不在阻止你的交易。你必須時刻和他們戰斗,時刻提防他們出來搗亂。即使你已經盈利頗豐,即使你已經有了適合自己的盈利系統,只要你一個不小心,你仍然可能再次將自己辛苦贏來的財產如數歸還市場。
就像華爾街交易奇才李佛摩爾說的,投機,是天下徹頭徹尾、最富有魔力的行當。但是,這行當愚蠢的人不能幹,懶惰的人不能幹,心理不健全的人不能幹,企圖一夜暴富的冒險家也不能幹。這些人如果貿然進來,到頭來終究會一貧如洗。
分辨一個人是否是高手,關鍵在於看他是否每年都能連續盈利,而不是看他在一年裡面盈利有多高。
⑶ 炒股進入市場的十個境界,你達到了幾級
第一級:初戰告捷,豪氣沖天。
新股民有了點閑錢,就開始投入股市炒股,對股票運行規律,股市語音,技術指標知之甚少,這個時候買賣很隨意,完全靠感覺,靠運氣。表現為好奇、興奮、也很虛心,准備在股市大幹一場,這個時候往往運氣不錯,能夠賺一些小錢,就覺得股市賺錢很容易,主要原因是心態很單純。
第二級:迷信專家,上當受騙。
輕易賺到小錢之後,開始加大投入資金,一些基本知識也比以前懂得多了,幻想在股市發大財,這時候懂得股市贏利並非比想像中容易。發現炒股不簡單之後,往往會拿不定注意,就喜歡聽信專家,老師的建議。這時候自己的操作就毫無主見,別人怎麼說就怎麼做,喜歡跟風操作,操作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第三級:價值分析,鏡中花水裡月。
上當受騙後,不再輕易相信別人了,求人不如求己,這時候往往對技術知道很少,開始研究基本面和價值分析,相信基本面會讓你站在高頂,或者自殘在底部。價值投資不好,而是需要專業的投資價值分析,和實地考察,盈利模式適合機構和大資金而不是散戶。
第四級:苦練技術,屢戰屢敗。
價值分析上碰壁之後,意識到得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立於不敗之地,於是刻苦用功努力學習各類知識和技巧,迷戀研究技術指標或者某種技術分析法,對股市有了清晰的認識,但不準確。
這個時候有時候操作短線,有時候長線,試過各種方法,有時候虧,有時候賺,坐過山車,懂得越來越多,資金越來越少,信心越來越小。這個階段的結果,要麼走入死胡同,陷入外道,要麼徹底對技術絕望,淪為技術無用論。
第五級:迷惘輪回,股海無邊。多數散戶的最終歸宿。
學習了各種知識,經歷各種行情,大漲大跌,各種方法,處處碰壁,吃過各種苦頭,看不見進步,看不見希望,陷入迷茫狀態,不知道何時能走出。
很多人會想為什麼剛開始炒股會賺不到錢?難道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嗎?其實不是,真正的原因就是把簡單的問題搞復雜了。一般人很容易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大部分人都會進入這個階段,80%的人都會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永遠都走不出。這個過程,別人幫不了你,你只有自己幫助自己。
第六級:技高一籌,風光無限。常見高手的最高境界。
少部份悟性較高的投資者,一般都是年齡比較大,經驗豐富的老股民,在實戰中積累了自己的一套獨特完整的操作風格體系,運用得得心應手。讓賺錢概率變高,虧少賺多,進入高手行列。這一級是一般高手達到的最高境界,能達到的人不會很多,比例不會超過10%。
第七級:為道日損,有舍有得。向更高目標邁進的必經之路。
這一級要做的就是確立自己的方向,就是化繁為簡的過程。最接近於「道」的理念應該是:以技術分析為主,基本面分析為輔,中線波段為主、適長則長適短則短,看大盤炒個股。牛市滿倉賺錢,熊市空倉賺股。
第八級:浴火重生,脫胎換骨。化繁為簡之後的再超越。
需要頓悟,也需要修煉,找到正確的投資理念和簡單有效的技術,大勢上升的時候,操作個股成功率很高,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你會發現自己很長時間不再賠錢了,大勢不好的時候撤出休息。
這一級最大的特徵是開始放棄預測,而是知道趨勢才是最重要的,知道順勢而為的重要性,也理解了有所為有所不為。
第九級:人股合一,道法自然。技術的最高境界。均線舞者,趨勢之王。「無招勝有招,摘葉當飛鏢!」
真正的技術上的突破一定是在均線使用方式、方法上的突破。均線理論才是最接近於道、最能反映順勢而為理念的理論。
炒股不再是技術,而是一種藝術。在你眼裡,股市的一切都是自然現象,違背自然規律必然就會受到它的懲罰。股市開始具有生命力,好股票的走勢具有天然的美感,股價的起伏就像在均線之間跳舞,而你感覺自己的舞姿越來越越優美了。
第十級:超然股外,功德圓滿。技術和人性的雙重圓滿。已稱得上世外高人,無為無不為。
技術出神入化,心態寵辱不驚,無為無不為,縱情山水,超然物外。股如人生,人生亦股,人性和股性都到達圓滿的境界,從此看透股市,參悟人生,接近於「股神」的境地。
這個時候,在你的眼中,股市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模樣了,人生也已不再是過去的人生。你把它看成是人的一生,人類的歷史,經濟的起浮,萬事的興衰。此時你不僅知道股市會如何,你更知道人生會如何,社會會如何,對世間萬物,你有種半仙的感覺,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未來。因此,你會更敏感花開花落,雲飛霧起,你會更感嘆世態的炎涼,人間的勞苦。你會感受只有大自然才是最完美與和諧的,只有在山水間才能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才能得到心靈的平靜。
⑷ 股市真正厲害的人,都孤獨到極致
股市真正厲害的人,都孤獨到極致
炒股是一種修行,需要耐得住寂寞和挑戰自己的心態。以下是炒股者需要面對的關鍵考驗:
1. **空倉考驗**:能否在市場波動時保持冷靜,選擇空倉,這是高手的必備素質。空倉不僅是為了避免市值的回落,更是一種自我冷靜和理智的體現。不要因為害怕錯過機會而急於操作,市場的機會永遠存在。
2. **心態波動的應對**:面對其他股票的漲跌,保持冷靜,不因漲喜跌悲,這是考驗炒股者情緒管理能力的關鍵。記住,市場有其自然的輪動規律,耐心等待,機會均等。
3. **破位離場**:當股票跌破重要支撐線,能否及時止損離場,是避免更大損失的重要步驟。主動離場顯示了對市場走勢的敏銳洞察和決策能力。
4. **戰勝自己**:戰勝自己,而非知識,是炒股的最高境界。淡定和感悟的心態,來自內心的堅韌和對市場規律的深刻理解。
5. **交易的寂寞**:炒股者往往是孤獨的修行者。面對市場,沒有朋友可以分享開倉方向,更不用說每次都有相同的盈利。孤獨和寂寞是交易者不可避免的伴侶。
6. **與市場共舞**:市場本身沒有感情,它並不特別喜歡或討厭任何一個交易者。真正的交易者,需要從市場中尋找規律,而不是期待市場的青睞。
7. **紀律的重要性**:信號第一,嚴格遵守紀律,不受情緒影響。從主動交易轉變為被動適應市場,這是從戰勝市場到順應市場的重要轉變。
8. **耐心與堅持**:耐得住寂寞,堅持自己的交易策略,哪怕面對看似無盡的等待和挑戰。在市場的波動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節奏。
9. **盈虧的哲學**:盈虧不僅僅是數字的游戲,更是對個人心理的考驗。避免貪婪和恐懼,找到內心平靜的交易之道。
10. **成長的旅程**:從無知蠻干到精通策略,炒股之路充滿挑戰。每位交易者都在自己的旅程中不斷學習,成長,並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模式。
在股市中,真正的高手並非從一開始就站在巔峰,而是在不斷經歷、學習、反思和調整的過程中逐漸成長起來的。他們學會了如何與市場對話,如何在孤獨中堅持自我,最終實現了內心的平和與市場的和諧共處。
⑸ 真正的炒股高手都是怎樣的人
在股市中的高手大多都是經歷過生與死的考驗才立於不敗之地。分辨一個人是否是高手,關鍵在於看他是否每年都能連續盈利,而不是看他在一年裡面盈利有多高。這些人,我們總結了他們很多特點:
1、交際面比較狹窄,話少。不願意結交太多的朋友。因為每天大量的時間都用在研究公司基本面和復盤上了。
2、生活比較樸素。
3、超級勤奮。每天看盤、復盤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勤奮遠超一般人想像。幾十年如一日,每天鑽研股票十幾個小時,單這一條,已經甩開普通散戶幾千條街了。
4、對交易的絕對熱愛
5、盈利,穩定盈利,不斷盈利。
目前牛股寶手機炒股里有不少的高手,他們都是經過多次選擇賽精選出來的高手,年平均收益率都是相當高的,可以值得追蹤學習。
⑹ 炒股成功的人到底有多可怕(炒股成功的真實案例)
之所以走上炒股這條路,是因為真的見過炒股成功賺到錢的人。
股票市場確實只有鳳毛麟角的人賺到了錢,但那些賺到錢的人真的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
任何行業其實都一樣,只有塔尖上的人才真正賺到了錢,大部分人都是底層的基石,他們用時間來換錢,卻沒有辦法讓時間來為自己賺錢。
生命中遇到的第一位炒股「成功」的人,是一位很普通的阿姨。
那是07年,當時她已經算是財富自由了吧,股票賬戶近600萬市值,還有一些其他的資金,內環內有一套房,郊區有套大別墅,自己還有一家服裝店。
老公是個生意人,做點建材生意,收入也不錯。
阿姨當年40多歲,和我媽媽年齡相仿,有個女兒和我歲數差不多,她自己的愛好就是炒炒股,他老公比她先開戶,但後來不炒了,把錢都給她炒。
說起來,她們和我爸一樣,都算是90年代的老股民了。
她持有的股票不多,持倉最重的是萬科,當時股價12塊,她有40萬股,還有深發展10萬股。
她說她就喜歡老股票,也只買老股票。
而這40萬股萬科,就是她之前陸陸續續買的,中間做做差價,後面又經歷了分紅送股和追加資金,拼拼湊湊買了40萬股。
就光萬科而言,07年後還有過兩次股本轉增,一次10送5,一次10送6,算上的話應該有96萬股,近100萬股了。
如果她還持有萬科的話,現如今市值近2000萬。
重點是,最近3年萬科的分紅都在10派10元以上,也就是每年的分紅就高達100萬元。
至於原來的深發展,現在的平安銀行,相比07年也是漲了好幾倍。
說到炒股的方法,她輕描淡寫地告訴我,找到好的股票,耐心地去做高拋低吸。
在她眼裡,好的股票分紅要多,送股要多,因為有實力的公司才能分紅,送股以後股票數量越來越多,還可以用分紅的錢,買更多的股票,雪球會越滾越大。
遇到的第二個炒股「成功」的人,是我進入券商後的一個客戶。
也是40多歲的年紀,沒有正經工作,也是和朋友做點小生意,空了就喜歡炒股。
認識他的時候,股票賬戶資金110萬,在當年也算是個大戶了。
他說自己03年入市,本金前後加起來才8萬,賺了十幾倍。
那是2010年,對他說的話還是將信將疑的,11-14年行情不好,他確實也沒賺到什麼錢,但控制風險能力還不錯,至少沒怎麼虧錢。
他的操作還挺奇怪的,一陣頻繁,一陣就不交易了,他說自己忙起來不看盤也就不持股。
2014年牛市起航,他的賬戶短短半年多,一下子就暴漲到了600萬市值。
牛市再怎麼好賺錢,要翻個五六倍,其實也沒有那麼容易,這時候我才發現他還真是個高手。
15年下半年的熊市和16年的熔斷,他也沒虧太多錢,等到了2020年,他的股票賬戶就上千萬市值了,真的挺厲害。
我常說的那句,下跌趨勢不買股票,其實就是源自他的炒股心法。
他也算是個趨勢投資者,但是只做短期的強趨勢個股,不喜歡拖泥帶水,殺伐果斷。
我挺佩服他的,因為普通人很難做到他這樣的,既能夠守住寂寞,又懂得把握機會。
他的炒股理論,就是抓住有限的牛市,追到最強勢的熱點股票,盡可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宏觀是大前提,微觀看資金,不要在意基本面,資金在哪兒就去哪兒。
遇到第三個炒股「成功」的人,原本是個行業研究員,最後提著50萬入市投資,如今也有500多萬資金了。
他是我以前的一個老同事,在券商做研究員,常見的一些券商研報就是他這個職位的人寫的。
券商的研報,每次都是被廣大散戶一頓瘋狂批評,讓他越來越覺得自己的工作沒什麼價值。
於是,他自己扛著錢就下海炒股去了。
研究員出身,本質上就是喜歡買行業前景好的,基本面好的股票,行業景氣度是第一位,優質企業是第二位。
拋棄傳統行業,深耕新興領域,尤其是新能源相關行業,讓他從18年正式入市至今,3年多就賺了10倍。
那些你熟知的近幾年新能源的龍頭企業,幾乎都在他的股票持倉里。
我想,如果他現在自己再寫研報,再也不會沒人看,再也不會被人罵了。
放棄年薪50萬+的工作,自己做個炒股人,平時業余時間寫寫自己的研報,空了就享受一下生活,這可能是每一個研究員想要的生活。
只可惜,他的這種成功,可能普通人根本沒法去復制,因為信息差和認知差。
他的炒股思路,或者說是投資理念,就是挖掘未來十年,新科技下的行業發展機會,踏踏實實地搞研究,找到好的賽道和好的公司。
⑺ 你見過的炒股高手都是什麼樣的性格
單位有幾個老同志,從年輕就炒股現在快退休了,都賺了不少,可能是年紀大的原因,對於股票談起來也就是平平淡淡的,不會主動討論而且絕不會跟新韭菜剛剛入市賺了點就滿世界嚷嚷(比如2015年初的我),沒有人知道他們到底賺了多少錢,但是絕對賺的不少,都是周圍我們這些韭菜們談,唯一有一次我聽他說過某支股票當年漲的厲害,他沒拿住,賺了100%就賣了……從來不推薦股票,個性沉穩,總有一些在當時外人看來格格不入的觀點(後面還是不得不佩服),對於大盤走勢有自己的感覺,對於市場熱炒的基本不看,一隻股票可以放手裡拿三五年,對於看好的股票,我等早就迫不及待買入,他們卻一直認為股票雖好但是價格還沒有調整到位,不跟新韭菜一樣白天一眼不停地盯盤晚上看外盤,他們好像就是早盤看半小時午盤看看就得,該幹嘛幹嘛,對於我們認為賺錢慢的銀行股他們還情有獨鍾(不知道是不是為了保值、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