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經驗 > vc設計股票分析軟體

vc設計股票分析軟體

發布時間:2025-02-06 17:48:13

『壹』 股票軟體同花順是用什麼語言寫的

您好。用VC寫的。

『貳』 VC炒股是一種什麼體驗

由於一級市場的投資有很多保密義務,我想主要用我個人的股票投資來做例子。首先看一下我的股票投資業績圖。下圖中紅色線的是「凈利潤」,藍色線是我的本金的變化,另外我還加了一個綠色的「標普500指數線」 用做業績比較基準。

為什麼他們會「鬆了一口氣」然後賣掉呢?核心原因就是他們受到了一種「非理性的情緒」的影響—— 「被套了」,有點郁悶,期盼著趕緊「解套」。但公司的長期股價走勢是取決於業務基本面的,和這種情緒沒有邏輯關系。

我在Facebook上市38美元的時候也買了一點,之後價格跌了又繼續買,在跌到19美元的時候重倉買入,之後歷經許多起伏都沒有賣,一直到我擔心WhatsApp對它的威脅才賣掉,在它並購了WhatsApp之後我又把它買回來了。我的邏輯見知乎貼"facebook社交網站會受到諸如微信等新的社交工具的影響嗎?"。

股價的波動也會影響我的情緒,但是我的投資決策是依據自己的獨立觀察和對企業長期盈利能力的判斷,每當股票價格波動或者我有交易的沖動的時候,我都會去看看有沒有新的我沒有掌握的信息,重新審視一下它的基本面(例如用戶增長、黏性、變現潛力),如果我的判斷沒有改變,而股價僅僅是因為市場情緒的波動而下跌,我反而會有「暗自慶幸」的喜悅,繼續買入。

另外一個情緒影響決策的典型例子是「佔便宜思維」。有個著名的天使投資人讓我推薦股票,我說「好未來」不錯,我從23塊開始一直在買進。他說對啊我也特別喜歡這家公司。然後他把這家公司深刻而准確地分析了一下。我問他,那你買了嗎,他說沒有,主要是市場一直不給他機會,這只股票一直在漲,從來沒有調整過。這種「佔便宜」的心態,讓他不理性地去等待一個價格調整,結果反而錯失機會。

我有一個「基本世界觀」,就是「純理性的判斷」是最高效的,只要「情緒」參與了決策,決策的效率就會降低。然而大量例子證明,人類的本能不擅長在做決策時抵抗情緒的干擾。不但如此,它還常常「偷懶」,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它怎麼「偷懶」。



三. 理解真實世界需要「用力思考」,而人類的本能總是傾向於「偷懶」



先分享一個我犯過的錯誤。朋友推薦過一隻股票給我,QIWI。這是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俄羅斯公司,是「俄羅斯的支付寶」。我去找了一些投行的研究報告,發現它無論是交易金額,市佔率,活躍用戶數都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並且差距還在繼續拉大。而且它還有17萬個線下終端(相當於ATM和「村淘」的電商代下單終端),壁壘很高。當時的公司股價22美金,市值大約是10億美金,而且市盈率只有10倍多。我覺得它被嚴重低估,於是買入了。買入之後3、4個月就漲了近50%,於是我心中暗喜,又抓到一隻「十倍股」。

沒過多久,QIWI就開始跌了。我很奇怪,於是研究了一下,發現是因為石油和俄羅斯盧布對美元的匯率大幅下跌。我想,兩個貨幣的匯率短期取決於消息導致的供需變化,長期取決於購買力平價,而購買力平價的變化是很緩慢很痛苦的,所以俄羅斯盧布肯定會回升。於是我繼續買入。之後俄羅斯盧布果然回升了,我又心下暗喜。可是沒過多久,股價又跌了,而且這一次跌個不停。我再去找各種報告,也沒找到原因,於是繼續持有,又過了很久,我才發現除了俄羅斯盧布的匯率還有兩個別的問題1)俄羅斯出了個新政策,導致QIWI的17萬個線下終端有一部分會被迫關閉,直接影響交易量;2)俄羅斯的年輕人中用QIWI的比例在降低,更多人開始用銀行卡直接支付。

看到這兩個新信息之後,我就斬倉了。不但全部利潤回吐,而且還虧了1/3。這個公司可能其實還是一個很優秀的公司,但是我真的不足夠了解,而且我也沒有時間去了解。說實話,這兩個問題為什麼會發生,我其實並不知道。回頭來看,除了一些人口、電商滲透率等統計數字,我對俄羅斯幾乎一無所知。為什麼我在買入和持有期間,覺得自己很懂這個公司呢?是什麼東西給了我這種虛幻的安全感呢?

簡單地總結,就是「偷懶」是人的本能,而我的本能把我給騙了。在這里,我總結幾個本能「偷懶」的例子。

1. 人的本能總是喜歡偷懶地依賴間接的信息,而不擅長獨立觀察、獨立思考。

形式會給人虛幻的安全感。我找到的投行的報告用了大量的繪制精美的圖,數據很豐富,分析很詳實,很「平衡」地指出了許多風險點,而且很「厚」。這些形式上的完美,讓直接相信了它的結論,也讓我更加自信,而忘了我做投資決策的重要原則:我應當有信心比基金經理們更了解一家公司,否則就不要碰它。這個報告的結論本身是一個間接的信息,而它的「形式」也是一個間接的信息。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被灌輸各種規則和知識,這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因為「直接學習經驗」比「自己總結經驗」要高效太多。然而,這種便利也讓我們習慣於依賴間接的信息來了解世界。比如,我們會根據一個人的穿著、聲音、相貌來判斷他是否值得信賴,會根據一個公司(銀行)的辦公室的地段和裝修來決定是否和它合作,也會因為滿城人沒戴口罩在外面走來走去覺得「霧霾也沒什麼大不了」。同樣原因,我們會常常簡單地相信 「那麼多人都這么想,那總錯不了」或者「這么多年了都是這么做的,那總錯不了」。

我在這篇文章之初,提了幾個「投資大師」的名字,目的就是讓讀者覺得「這些人很牛,所以這個作者應該也很牛,所以他說的東西應該也很有道理」。這種提供「間接信息」的策略通常很有效(你就承認了吧),但是其實沒有邏輯的必然性,這些大師很牛不代表我牛,更加不能代表我說的有道理。

2. 一切的溝通都是低效的溝通,人的本能會高估語言文字的信息傳遞效率。

我後來發現,QIWI的2013年的年報的「風險揭示」部分,白紙黑字地寫了這兩個風險點(參見[i]和[ii]),但是我做投資決策的時候完全沒有看到。不是我沒看它的年報,而是我根本不可能注意到這些信息,即使我看到了這些文字,也不會真正理解它的含義,因為所有的招股說明書和公司年報裡面都有類似的關於監管風險和用戶行為變化風險的提示。

事實上,人類語言的信息傳遞效率是非常低的。一個人在把事實轉換成語言的時候,就丟失了很多信息又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另一個人在把語言轉換成事實時,又加入了自己的想像同時也會遺漏很多信息。問題在於,我們對此總是過於樂觀。而且,現代社會治理、公司管理中的很多制度和規則,也是基於「語言能完美傳遞信息」的假設來設計的。

3. 人們決策所依賴的,是大腦中的一個「真實世界的投影」,這個「投影」其實大部分都是憑空想像,但是人的本能無法分辨哪些是事實,哪些是想像。

我在中國、美國、歐洲和新加坡都生活過,但是從來沒有在俄羅斯生活過。我在做研究的時候,看到很多類似人口、互聯網、電商相關的數字,腦子里實際上在同步地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往裡「補充」,以形成一個完整的「俄羅斯的模型」,而這些經驗大量地來自於我對於其他地方的消費者和企業的觀察。我其實無法分辨這個「俄羅斯的模型」中哪些來自我的想像。(順便說一句,人的記憶其實也是這樣,你無法分辨哪些是真的記憶,哪些是大腦根據別的記憶拼湊出來的東西。)

4. 人類的本能會偏向過於自信。

在QIWI這個例子上,股價上升的時候我覺得是因為我判斷准確,股價下跌的時候,我就去尋找股票被市場誤判的證據。我的這種心態,導致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選擇性地忽略了俄羅斯盧布的匯率波動對這只股票的影響,更沒有想到要去關注消費者行為的變化。復盤的時候,我才發現我買入之後的第一次股價上漲也主要是由於俄羅斯盧布匯率的驅動。

許多研究證明,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實,選擇性地忽略和自己願望不一致的事實。然而,人總是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但很難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人類的本能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別的「偷懶」的方式,例如它常常被「錨定效應」影響,它不喜歡用統計學的方式思考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都在《思考·快與慢》裡面有深入的闡述。想克服本能偷懶的毛病,就要養成「用力思考」的習慣,用一雙「懷疑一切」的眼睛來觀察世界,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和錯誤,並時刻警惕自己在決策時被情緒和無關動機影響。

有些讀者看到這里,可能覺得膽戰心驚,人類本能有這么多缺陷,那我還是把錢交給基金經理來管理吧,他們好歹是一個機構,一群人做決定,總比一個人做決定要更客觀、更理性吧。然而,這可能是個誤解。接下來我們聊一聊「集體決策」的話題。



四. 集體決策傾向於依靠人類本能,人類本能傾向於依靠集體決策



我發現,在需要「用力思考」的情況下,一群人來做決定更加難以做到客觀、理性,人越多越難。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做個思維小游戲(純屬虛構)。請你想像一個場景,有一個五口之家決定要買一套房子。經過幾個月的考察,在總價差不多的兩套房子之間猶豫不決:A——交通方便,但面積較小,單價較貴,而且小區有點舊;B——樓盤比較新,面積比較大,單價便宜,但在遠郊交通不方便,周邊配套也不太成熟。

爸爸是個理性派,考慮因素是交通便利、性價比和升值潛力,選A。媽媽是個感性派,主要考慮樓盤檔次、舒適度,喜歡B。兩個人意見不一致,於是媽媽提議全家討論一下。外婆一看價格,說A的單價那麼貴,還是選B吧。外公不太關心這事情,說隨便你們吧,但是媽媽說不行,必須選一個,於是外公說,那我就選A吧,離我打麻將的伙計們比較近。又是平局,氣氛緊張了。於是爸爸問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寶貝,說,上次我們全家去看了兩套房子,我們搬到第一套(A)去好不好?小寶貝說,不要啊我不要搬家。爸爸說,不行哦,我們現在的房子住不下了必須得搬家,你選A還是選B呢?小寶貝眨了眨眼說,B。

三比二,最後買了B。搬進去以後,外婆就後悔了,每天早高峰的時候要陪著外孫坐一個小時公交車去上學,然後坐車回來,下午還要去接,每天兩個來回要花四五個小時。小寶貝也覺得很痛苦,於是吵著著要搬回去。爸爸就說,這可是當時你選的,你當時為啥要選B呢。小寶貝大哭,說,那天來看房子的時候樓下有一隻狗狗很可愛,可是搬過來以後,就再也沒見到它了!

一群人做投資的決定,和這個場景其實非常像。我來總結幾個特徵:

『叄』 vc是什麼公司

VC,行業的話指的是風險投資。VC是venture capital(風險資金)投資的意思,是指風險基金公司用他們籌集到的資金投入到他們認為可以賺錢的行業和產業的投資行為。比如美國的蘭德,中國的清科公司,還有很多,他們的投資手段多數是將資金投到一個公司,參與經營,將公司資產迅速增值,然後看準機會通過賣出資產或股票來收回投資,並獲利。在公司VC職務相當於投資總監,負責VC項目。

一、類型

新的風險投資方式在不斷出現,對風險投資的細分也就有了多種標准。根據接受風險投資的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們一般可將風險投資分為四種類型。

1、種子資本(seedcapital)

2、導入資本(start-up funds)

3、發展資本(development capital)

4、風險並購資本(venture A capital)

二、運作過程

風險投資的運作包括融資、投資、管理、退出四個階段。

融資階段解決「錢從哪兒來」的問題。通常,提供風險資本來源的包括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大公司、大學捐贈基金、富有的個人及家族等,在融資階段,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解決投資者和管理人的權利義務及利益分配關系安排。

投資階段解決「錢往哪兒去」的問題。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通過項目初步篩選、盡職調查、估值、談判、條款設計、投資結構安排等一系列程序,把風險資本投向那些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創業企業。

管理階段解決「價值增值」的問題。風險投資機構主要通過監管和服務實現價值增值,「監管」主要包括參與被投資企業董事會、在被投資企業業績達不到預期目標時更換管理團隊成員等手段,「服務」主要包括幫助被投資企業完善商業計劃、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幫助被投資企業獲得後續融資等手段。價值增值型的管理是風險投資區別於其他投資的重要方面。

退出階段解決「收益如何實現」的問題。風險投資機構主要通過IPO、股權轉讓和破產清算三種方式退出所投資的創業企業,實現投資收益。退出完成後,風險投資機構還需要將投資收益分配給提供風險資本的投資者。

三、方式

風險投資一般採取風險投資基金的方式運作。風險投資基金的法律結構是採取有限合夥的形式,而風險投資公司則作為普通合夥人管理該基金的投資運作,並獲得相應的報酬。在美國採取有限合夥制的風險投資基金,可以獲得稅收上的優惠,政府也通過這種方式鼓勵風險投資的發展。

四、准則

1、有發展潛力的市場

2、科技是針對市場的需要

3、可建立市場優勢

4、可成為市場領導者

5、管理層有才能及遠見

6、有豐厚的回報

五、特徵

1、投資對象多為處於創業期(start-up)的中小型企業,而且多為高新技術企業;

2、投資期限至少3-5年以上,投資方式一般為股權投資,通常占被投資企業30%左右股權,而不要求控股權,也不需要任何擔保或抵押;

3、投資決策建立在高度專業化和程序化的基礎之上;

4、風險投資人(venture capitalist )一般積極參與被投資企業的經營管理,提供增值服務;

5、除了種子期(seed)融資外,風險投資人一般也對被投資企業以後各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予以滿足;

6、由於投資目的是追求超額回報,當被投資企業增值後,風險投資人會通過上市、收購兼並或其它股權轉讓方式撤出資本,實現增值。

六、特點

風險投資是由資金、技術、管理、專業人才和市場機會等要素所共同組成的投資活動,它具有以下六個特點:

1、以投資換股權方式,積極參與對新興企業的投資;

2、協助企業進行經營管理,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活動;

3、投資風險大、回報高;並由專業人員周而復始地進行各項風險投資;

4、追求投資的早日回收,而不以控制被投資公司所有權為目的;

5、風險投資公司與創業者的關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與合作的基礎之上的;

6、投資對象一般是高科技、高成長潛力的企業。

七、環節

1、搜尋投資機會

投資機會可以來源於風險投資企業自行尋找、企業家自薦或第三人推薦。

2、初步篩選

風險投資企業根據企業家交來的投資建議書,對項目進行初次審查,並挑選出少數感興趣者作進一步考察。

3、調查評估

風險資本家會花大約六周到八周的時間對投資建議進行十分廣泛、深入和細致的調查,以檢驗企業家所提交材料的准確性,並發掘可能遺漏的重要信息;在從各個方面了解投資項目的同時,根據所掌握的各種情報對投資項目的管理、產品與技術、市場、財務等方面進行分析,以作出投資決定。

4、尋求共同出資者

風險資本家一般都會尋求其他投資者共同投資。這樣,既可以增大投資總額,又能夠分散風險。此外,通過辛迪加還能分享其他風險資本家在相關領域的經驗,互惠互利。

5、協商談判投資條件

一旦投、融資雙方對項目的關鍵投資條件達成共識,作為牽頭投資者的風險資本家就會起草一份「投資條款清單」,向企業家作出初步投資承諾。

6、最終交易

只要事實清楚,一致同意交易條件與細節,雙方就可以簽署最終交易文件,投資生效。

八、評估

首先,他們要求投資的項目扣除支出後有25%以上的內部回報率(IRR)。

另外,他們希望獲得的投資機會是:能在數年內成長為一定規模的創業公司,並且能在所需的投入和最終的回報(並購或IPO退出)之間取得平衡,也就是四點:

(1)一定的潛在公司規模;

(2)投資期限;

(3)投資回報率;

(4)通過並購或IPO最終退出。

注意事項

1、激勵影響

從風險投資的市場供求和對經濟發展影響途徑透視,可以發現,風險投資為技術創新提供產業化資金支持,政府為風險投資建立制度保障。激勵了技術創新,促進了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推動經濟增長。目前我國的風險投資在資本規模、投資行業、政策性波動、法律環境、配套制度方面不夠完善,需要在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情穩定風險資本來源,保障技術創新資金;引導風險投資市場機制,實現風險投資市場供求的相對均衡;逐步完善風險制度環境,穩定風險投資的預期和投入。

2、滯後影響

政策對我國風險投資規模的發展有滯後一期的顯著影響,但是效果很有限。政策對風險投資創新率也有顯著影響,並且效果是即期的。政府資金投入一直是影響風險投資創新率的主要因素,但其作用正在發生改變。由於政策供給的角度問題,政策沒有促進風險投資對科技企業投資比率的增加;經濟環境的優化、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稅收制度的改進,正在成為當前和將來影響風險投資創新率的重要因素;缺少風險投資家以及缺乏培養、吸引和激發風險投資家積極性的環境是影響我國風險投資創新率最大的掣肘。

閱讀全文

與vc設計股票分析軟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最多配資多少 瀏覽:801
智能手錶網 瀏覽:969
mac看股票的軟體 瀏覽:123
股票股息對期權合約影響 瀏覽:700
基督徒可以買股票么 瀏覽:6
2021年0F基金持有股票一覽 瀏覽:110
股票賬戶怎樣資金預留 瀏覽:685
阿爾法澳大利亞etf股票行情分析 瀏覽:838
持有茅台的股票可以買幾瓶茅台 瀏覽:236
京博石化 瀏覽:203
中越地產股票行情 瀏覽:636
股票配資怎麼防止爆倉 瀏覽:636
炒股直接交易的軟體 瀏覽:873
金筆 瀏覽:858
炒股賬戶中的資金余額 瀏覽:800
某公司股票每股收益072 瀏覽:764
股票行情600500 瀏覽:395
股吧600138 瀏覽:204
怎樣下載民族證券炒股軟體 瀏覽:12
華興原創股票行情 瀏覽: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