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你們身邊有沒有完全靠炒股,養家糊口的
本人曾經在券商待過兩年,後自己成立私募公司,各式各樣的人都見過。
見過單個賬戶十幾個億資產的機構戶,也見過十來萬炒股的老股民,也有初出茅廬就企圖以炒股維生的大學生,這些人炒股風格各異,大多數炒短線為主。
也見過同行大起大落,家破人亡的。
總體來說,市場極其殘酷,贏家始終是少數。
老年散戶:
早就五六年前,廣州的證券營業部還會提供電腦給散戶炒股,特大資產的客戶還會有獨立的vip房。而這些人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股民,一般不擅長用電腦的,二來是可以在營業廳吹吹水,分享消息(雖然大多所謂的內幕消息都是無效的多手消息),三是純粹消遣。當然有純粹炒股賺錢的老股民。
時代變遷很快,隨著網路和硬體的提升和合規的需求,現在大多數營業部已經撤銷散戶交易廳了。據我了解,這些在營業部炒股的投資者,只有幾名極其優秀的客戶能持續穩定賺錢,大多數虧錢或者起起落落的散戶。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一九定律是正常的。
也有賺錢的。
一名老客戶實現穩定盈利後就撤離了大客戶部,回家自己成立自己的家族基金,給家人管理資產。當然也有可能幫別人炒股吧,後續就不太清楚了。這位客戶背景不錯,不需要為生活而炒股,炒股純屬是興趣,悟性和風控能力極強,股票以長線為主。年紀在50歲左右,資產從幾百萬做到接近9位數。
還有一名職業炒股的阿姨,少數在散戶部交易大廳能穩定賺錢的老人家。第一次接觸她的時候,只有百多萬的資產,不算多,交談中能感覺這位老人家談吐不凡,思路清晰,舉止優雅。熟悉後才知道她是屬於第一代大學生,而且是本科畢業。我想,如果這位阿姨不職業炒股,在其他行業造詣也會蠻高的。換句話說,我覺得這位阿姨,她炒股雖然賺錢了,但她的人生在同一批大學生中並不算出眾。她炒股是真可惜了。
因為是炒股維生,看好的股票賺錢了會賣出去生活。她08年買貴州茅台可以拿了十一年,2019年直到995塊賣掉,雖然翻了十幾倍,但是賬戶的錢仍然不多。因為她算是比較會享受生活的人,偶爾會賣股票出國玩,心態極其出色。
券商離職的同事職業操盤:
說實話,從事銷售的券商工作者,與投資股票根本沒任何關系,非科班出身的連投資的門檻都摸不著。
所以,券商很多離職出來的感覺自己懂股票,這個其實是誤區。除非經歷過起碼一輪牛熊依然能穩定獲利,但據我接觸的,這類人太稀罕了。
還有一個職業炒股的同事,廣州本地人的他畢業後就直接來營業部幾個月後又辭職回家炒股。拿著家裡的十幾萬,多年過去了,現在還是十幾萬。依然無業。
還有一些同事從券商離職後,會幫客戶操盤。但大多數同事都是看天吃飯,2015年那一波行情有同事幾個月就財富自由了,但是股災後不僅全還回去,現在還負債累累。
這個圈子裡,能成功成立私募公司都不超過2人,80%目前無房無車(有房的已經抵押了),卻在幫人操盤。當然,熬下來,來一波牛市,逆轉也很容易。問題是,一個人有多少個十年啊。
市場逆人性了,很多人自視過高,把運氣當能力,其實大多人是不過是隨機漫步都傻瓜。
他們都很努力,每天仔細復盤,但是這個行業很殘酷,不是你努力了就會有產出。
多少人浪費了青春,廢了身體,白了頭發,卻依然賺不到錢。
所以,做券商銷售啊,這簡直是在消滅朋友。從長期來,散戶都是虧多賺少。一九定律下,概率上就對你不利。所以,券商的朋友,切記要做時間的朋友,千萬不能做時間的敵人。
從上述可以看出,不管賺錢還是虧錢,其實職業股民在 社會 地位是很低的。
徐翔,趙老哥這些游資的成長都是真實的,但是成材概率太低了。有多少人追隨他們,就有多少人會他們被收割,這就是短線的江湖,零和博弈。
當然,科班出身的既能通過炒股賺錢,又有 社會 地位。譬如進入券商賣方,公募基金,或者成立私募基金都是可以的。如馮柳就是通過在某吧被人所熟知,從散戶轉身一變為管理百億資產的私募大佬。
投資股票,不是不可,但清楚自己的能力邊際以及概率非常重要。
你憑什麼戰勝市場90%的投資者?
我11年入市。小打小鬧沒上心。因為什麼都不知道,就連怎麼使用軟體都不知道。所以不敢用真金白銀血汗錢干!
到了17年。還是邊玩邊摸索。我還是那句話:不知道的東西一定要摸索的差不多了再說。就是買入後就一直拿著。。最慘的時候是深套40%!但是越跌越買!(其實現在想想真的不對哦!理念完全是錯的)。其它時間就是拜師學藝!看視頻講座、聽音頻錄音、看書!那會著了魔一樣!
真正開始玩就是從18年開始(還是半倉,不敢滿倉)。盡管大跌,但是17年買入的票反復操作,整體倉位不受影響,僅僅是單支個股被套。
18年買入的票已經翻倍了。現在本金也翻倍了。砥礪前行!
回答主題:我身邊有朋友已經通過股票投資完美實現財富自由了!這里重點說一下:最早玩股票的人是趕上了機會!九幾年的票遍地幾毛錢啊!而且小二十年時間,經歷過幾波牛市了,這些都是我們現在渴望而不可及的!那會是純粹的人為創造賺錢效應。趕上了、而且後邊不貪、守住了心性就守住了賺來的所有錢!也不乏有人虧的血本無歸的。房子都虧進股市了!
如何你本金足夠多,對於融資融券、可轉債、基金等等關於股票市場及衍生品理解和把握的比較好的話,完全可以以此為主業。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講一下我身邊的真實故事。我的兩個表哥,親兄弟倆,大表哥早年因為沖動犯事,過了幾年牢獄生活,在這個期間,二表哥入市正式開啟股民生活,大表哥06年出來後,正趕上A股牛市抬頭,人人皆股神的時代,大表哥一下子就迷上了炒股,不累,利潤高,每天進進出出很刺激,那個時期非常膨脹,就認為自己是很有投資天賦的人,逢誰跟誰吹股市是他的提款機,股市套不住他雲雲……二表哥性格低調一點,但受到牛市的刺激,也把炒股當成畢生的事業來對待,後來07年末開始史上最慘烈的大熊市,股市跌到09年1664點,哥倆在六千點時跑了,但在三千點又超低回來,結果被悶殺,09年的小牛市做的都不錯,資產翻了幾番,但後來的熊市又退回去了,反反復復這么多年,倆人在股市裡折騰了十六七年,賬戶資金一直都是忽上忽下,一直坐著發大財的夢但是過著清貧的生活,都是靠我倆嫂子的打工工資維持家裡的開支。倆人現在都是45、6的年紀,人生最寶貴的十幾年都奉獻給了股市,目前的狀態很凄慘,每人都是滿頭白發,大腹便便,大錢賺不來,打工看不上,除了炒股啥也不會,社交圈子幾乎沒有,前年大表哥岳母去世,送殯的幾乎全是家裡的親戚和大表嫂的朋友。前陣子和二表哥電話聊了很長時間,今年的結構性牛市我以為他收益應該不錯,沒想到僅僅是勉強維持而已。在股市裡面賺大錢的僅僅是鳳毛麟角,可能連萬分之一都不到,普通人能賺個超過銀行利息的收益就很不錯了,所以不要全職炒股,全職炒股大概率只會讓你的路越走越窄。不如換個思維,一邊上班一邊投資一些走勢穩定的股票,股市裡的錢要慢慢賺,與時間做朋友。
我認識一個女人,靠炒股為主。她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
有一次,她邀請我去她家做客。這是北京三環內的一個120平米的房子,小區環境優美,有湖,有花園。她帶我參觀了她的房間,裡面的傢具都是齁貴的紅木傢具,告訴我這個床幾十萬,那個沙發幾十萬。我當時看著,心裡在想,這都是廣大股民的錢,都跑你手裡來了,供你過這么奢華的生活呀。
我這個女朋友,每天的日常就是看新聞,看股票。她說,炒股票一定要看新聞,跟著政策走,所以她炒股票能炒到一支股票前十。她對上市和深市的每支股票都了如指掌,倒背如流,就這么厲害,看股票,也是不止眼前,更看長遠。
她是山東人,炒股票賺了大錢後,在北京買了房子,舉家遷到北京,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就感覺她非常輕松,鍵盤一響,黃金萬兩。
我覺得炒股票也是一場賭博,大家把錢都放一個鍋里,一開蓋,看誰手快、准,搶的多。手慢無哦,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把自己的錢搶走……
作為一個十多年經驗的職業股民,下面我會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完全靠炒股是可以糊口,但是養家難。而且這個圈子裡幾乎沒有,也不可能有完全靠炒股去養家的。
記得那是2010年的時候,08年牛市基本逃頂成功,之前我也是完全靠炒股養家糊口,沒錢花了打兩筆交易,差價妥妥的,然後一年時間連續踩了五個大雷,當然不是虧損退市,我做股票還算穩健,全部都是董事長,大股東,管理層出事。
第一隻票這里就不說名字了,一家有色企業,董事長跳樓,直接跌了2個板,做了兩三個月小幅盈利走了。
重倉換了第二隻票,一家特殊染料公司,董事長跳樓連續下跌40%,花了4個月做回來,沒虧錢反彈走了。
重倉換了第三隻一家 科技 公司,大股東被抓,下跌30%花了3個月做回來。
然後買了第四隻一家二胎概念,子公司高層全部被抓,花了2個月做回來。
然後自己都怕了買了只銀行,這個應該保險了吧?不好意思,行長也被抓了,還好只跌了10%,銀行波動小一兩個月做回來了。
就這樣雖然沒虧錢,一年時間收益是很低的,而且真的很累,糊口可以養家真的不夠。
從那以後我就明白了純粹靠炒股就是一條腿走路,是走不遠的。沒有誰會一直運氣好,遇到重倉退市,基本就完蛋了,或者利空融資爆倉。
所以這以後我也會進行一些其他方面的投資,來保證基本的生活品質,股票也是越來越穩健,情願不賺錢也要降低風險,說實話,年齡越大越虧不起,實際上股票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沒有誰可以保證在這個市場不踩雷,就算你技術心態再好,也沒有誰能一輩子不被套,不虧損。總結下來就是收益很不穩定,不以人的意志而穩定。
所以在此提醒想要走這條路的,想要單純靠炒股養家糊口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切和實際的,真要只靠炒股養家糊口送你四個字家破人亡。
有啊!我一鄰居就是,平時一般見他都是上午9點前或者下午3點後 ,但是靠股市供養了女兒出國留學 ,還在家買菜做飯
可以說完全沒有,炒股的都知道,股市裡也遵守二八定律,一賺一平八虧錢。
那些能從股市裡賺錢的人,都是兼職的,應該也是交過學費,當過韭菜的,單一的個體,無論資金實力,信息調查能力,遠不如機構投資者,
不要看一些股票交流群里別人曬收益,說不定五百人的群,就我們一個傻瓜。
看看機構投資者,他們的團隊,都是金融專業的高材生,可每年機構投資排名很多都是負收益,
有的基金經理,利用內幕消息都虧的一踏糊塗,
別聽身邊人說炒股掙錢,虧錢的人都不說,
股市有風險,不投就是蠃,
買賣都是要交費的,就是平價進出都虧錢了,
所以該工作工作,千萬不要想著靠炒股養家,像賭博一樣迷上了,家可就沒了。
股神年均收益才百分之二十幾,有賺錢有虧錢,我們一般人可虧不起的,
別做夢了!
我自己就完全靠做股票,十幾年,養家糊口不在話下。
從最早幾千塊錢入市,一邊工作一邊學習炒股,開始也沒有太多的想法。因為投入資金不多(也沒有多餘的錢),沒有花費太多精力在股票上。
由於做財務出身,平時上班也是從事會計工作。可能出於職業習慣,我買股票之前,都要反復研究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選擇財務狀況優良的公司。
入市資金量少,所以一般都是買價格低的股票。
由於盤子太大的股票走勢比較僵硬,所以一般選擇盤子特別小,甚至是微型公司買賣。
財務報表過硬,價格低,盤子小,在我剛入市的那個時候,經常會逮到牛股。那個時候也沒有形成什麼投資理念,看到股價漲了,經常就賣出了。過一段時間看,放跑許多牛股。
隨著操作經驗增多,加上不斷的學習各種股市投資方面的知識,慢慢就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投資理念,操作水平也逐步提高。
經過幾年積累,資金量大了,就辭去工作,做了一個職業股民。
這些年做股票,每年盈利還算穩定,養家糊口綽綽有餘,總體來說比打工收入要好不少。
平時接觸的股民不少,很多人對股票一無所知,大部分股民聽消息跟風買賣,追漲殺跌,甚至對基本的K線圖都不清楚。在股市一幫這樣的人做對手,賺錢不難。
我身邊倒是沒有靠炒股,能賺錢養家糊口的。不過倒是有幾個專門靠教別人怎麼炒股賺錢的,並且賺的還都不少。
記得十幾年前周圍的人幾乎個個炒股的,有那麼一段時間,幾乎所有的人張嘴閉嘴都是股票,借錢炒股,甚至賣了房子去炒股的。
我是周圍這一大圈人當中,極少數幾個不碰股票的人其中之一。後來沒過多久,貌似來了一次股災之類的,幾乎所有人都虧了不少錢。
那以後差不多有一多半的人就不再碰股票了,還有一些人還在繼續堅持。真見過有把房子賠進去全家租房子住的人,也見過那時候借的錢,還債還到現在的,差不多十幾年了。
即便現在也經常聽到某個朋友說昨天炒股賺了多少,或者最近炒股賺了多少。但是時間長了,到最後往往往都是虧的。也有一些理性的,不會把所有的錢都投到股市,有的只把自己資產的1/4用來炒股,並且看中了股票就不再動了,長期持有。這樣最後下來往往都會賺到一些錢,但是他們不是以炒股為生的,是以其他收入為主。
也見過那種進入股市賺了點錢,一高興就把工作辭了,做職業炒股的,然後都不知道賺沒賺錢,反正過一段時間又都回去上班了。
炒股長期賺錢的極少,並且運氣成分居多。真正懂股票的,教別人炒股票的那些人,自己炒股的很少。
有啊!我大學同學,08年研究生畢業,搞葯物合成,工作三個月辭職了,嫌工作毒性太大。家裡給了30萬買房子結婚的錢,就全職開始炒股以及金融投資,現在是2020年,1000萬+現金,兩套房子,30萬的車(之前還換過一輛)。
我就記得剛剛畢業那會,他每天在家看金融類的書要差不多10小時,持續了五六年。家裡的專業書有一米高!
所以還是感覺術業有專攻,現在很多投資股票的人,連個每年的盈利狀況都不清楚的,還真不算啥投資,充其量算無聊解悶玩玩。
所以說股票7虧2平1賺,要想做賺的那個人,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然只能做綠油油的韭菜
『貳』 你們身邊有沒有完全靠炒股,養家糊口的
本人曾經在券商待過兩年,後自己成立私募公司,各式各樣的人都見過。
見過單個賬戶十幾個億資產的機構戶,也見過十來萬炒股的老股民,也有初出茅廬就企圖以炒股維生的大學生,這些人炒股風格各異,大多數炒短線為主。
也見過同行大起大落,家破人亡的。
總體來說,市場極其殘酷,贏家始終是少數。
老年散戶:
早就五六年前,廣州的證券營業部還會提供電腦給散戶炒股,特大資產的客戶還會有獨立的vip房。而這些人大多是上了年紀的老股民,一般不擅長用電腦的,二來是可以在營業廳吹吹水,分享消息(雖然大多所謂的內幕消息都是無效的多手消息),三是純粹消遣。當然有純粹炒股賺錢的老股民。
時代變遷很快,隨著網路和硬體的提升和合規的需求,現在大多數營業部已經撤銷散戶交易廳了。據我了解,這些在營業部炒股的投資者,只有幾名極其優秀的客戶能持續穩定賺錢,大多數虧錢或者起起落落的散戶。這樣的結果並不意外,一九定律是正常的。
也有賺錢的。
一名老客戶實現穩定盈利後就撤離了大客戶部,回家自己成立自己的家族基金,給家人管理資產。當然也有可能幫別人炒股吧,後續就不太清楚了。這位客戶背景不錯,不需要為生活而炒股,炒股純屬是興趣,悟性和風控能力極強,股票以長線為主。年紀在50歲左右,資產從幾百萬做到接近9位數。
還有一名職業炒股的阿姨,少數在散戶部交易大廳能穩定賺錢的老人家。第一次接觸她的時候,只有百多萬的資產,不算多,交談中能感覺這位老人家談吐不凡,思路清晰,舉止優雅。熟悉後才知道她是屬於第一代大學生,而且是本科畢業。我想,如果這位阿姨不職業炒股,在其他行業造詣也會蠻高的。換句話說,我覺得這位阿姨,她炒股雖然賺錢了,但她的人生在同一批大學生中並不算出眾。她炒股是真可惜了。
因為是炒股維生,看好的股票賺錢了會賣出去生活。她08年買貴州茅台可以拿了十一年,2019年直到995塊賣掉,雖然翻了十幾倍,但是賬戶的錢仍然不多。因為她算是比較會享受生活的人,偶爾會賣股票出國玩,心態極其出色。
券商離職的同事職業操盤:
說實話,從事銷售的券商工作者,與投資股票根本沒任何關系,非科班出身的連投資的門檻都摸不著。
所以,券商很多離職出來的感覺自己懂股票,這個其實是誤區。除非經歷過起碼一輪牛熊依然能穩定獲利,但據我接觸的,這類人太稀罕了。
還有一個職業炒股的同事,廣州本地人的他畢業後就直接來營業部幾個月後又辭職回家炒股。拿著家裡的十幾萬,多年過去了,現在還是十幾萬。依然無業。
還有一些同事從券商離職後,會幫客戶操盤。但大多數同事都是看天吃飯,2015年那一波行情有同事幾個月就財富自由了,但是股災後不僅全還回去,現在還負債累累。
這個圈子裡,能成功成立私募公司都不超過2人,80%目前無房無車(有房的已經抵押了),卻在幫人操盤。當然,熬下來,來一波牛市,逆轉也很容易。問題是,一個人有多少個十年啊。
市場逆人性了,很多人自視過高,把運氣當能力,其實大多人是不過是隨機漫步都傻瓜。
他們都很努力,每天仔細復盤,但是這個行業很殘酷,不是你努力了就會有產出。
多少人浪費了青春,廢了身體,白了頭發,卻依然賺不到錢。
所以,做券商銷售啊,這簡直是在消滅朋友。從長期來,散戶都是虧多賺少。一九定律下,概率上就對你不利。所以,券商的朋友,切記要做時間的朋友,千萬不能做時間的敵人。
從上述可以看出,不管賺錢還是虧錢,其實職業股民在 社會 地位是很低的。
徐翔,趙老哥這些游資的成長都是真實的,但是成材概率太低了。有多少人追隨他們,就有多少人會他們被收割,這就是短線的江湖,零和博弈。
當然,科班出身的既能通過炒股賺錢,又有 社會 地位。譬如進入券商賣方,公募基金,或者成立私募基金都是可以的。如馮柳就是通過在某吧被人所熟知,從散戶轉身一變為管理百億資產的私募大佬。
投資股票,不是不可,但清楚自己的能力邊際以及概率非常重要。
你憑什麼戰勝市場90%的投資者?
當然有,我爸的養子,我哥就是,但我對炒股一無所知,更不會設入,希望大家也不要輕易進入,畢定什麼事都分專業,和業余,非專業,別嘗試。但我知道他的炒股歷程,簡要敘訴一下,他大概在2000年左右,部隊團職幹部轉業,回到地方,自主擇業,國家不管分配工作,但每月發放七八千元的工資,這個我不太懂,相信當兵的朋友們,都比較清楚。回來後,城裡買了一套房,然後又在家鄉創業,正當事業投入,還沒等到收獲之時,2008年天降大禍,十八歲的獨生兒孑,查出白血病,醫生都說,保守治療,不可能治癒的,可他是一個頑固獨斷,不聽勸告的人,在親戚們,都幫助出一部錢後,他任固執的費掉事業,抵押房產,前去北京,武漢,折騰一兩年,花費一兩百萬,結果換來的是,人財兩空,負債累累。直到現在雖然人已退費,難以承受如此的打擊,但背負的銀行貸款,不能不還,所以關閉戶,與人不往,閉門不出,一天到晚盯著三台電腦,電腦幾乎都沒有關過,甚至有時連吃飯,喝水都是我嫂子送進去的,他好像正是孩子生病期間,求錢心切,進入股市,那時應該是副業,現在應該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專業炒股人,我只知道,孩子離世之後,他手裡也沒有多少本錢起步,到現在,好像還了一些部分欠款,買了一輛十萬元左右的陸鋒車,現在投入的股市資金有多少,我就不清楚了,有賺也有賠時,總體好像多少賺了一點,無論多少,我不羨慕,更不會參與。他的那個專一程度,一般人做不了,他都說自己是個活死人,無兒無女,除了把自己關在家裡看電腦,與整個 社會 脫節了。不過我堅信一點,無論一個人干什麼事,只要你捨身的付出,專心專意的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干一件事,甚至獻出自己的畢生心血,即使沒有大的成功收獲,但也會總結出其中的經驗總結,失敗教訓,更能悟出一些新人不曾了解的內慕關點。
我是一個有故事,愛分享,喜歡的朋友,你們認識一下,一起玩吧。
我11年入市。小打小鬧沒上心。因為什麼都不知道,就連怎麼使用軟體都不知道。所以不敢用真金白銀血汗錢干!
到了17年。還是邊玩邊摸索。我還是那句話:不知道的東西一定要摸索的差不多了再說。就是買入後就一直拿著。。最慘的時候是深套40%!但是越跌越買!(其實現在想想真的不對哦!理念完全是錯的)。其它時間就是拜師學藝!看視頻講座、聽音頻錄音、看書!那會著了魔一樣!
真正開始玩就是從18年開始(還是半倉,不敢滿倉)。盡管大跌,但是17年買入的票反復操作,整體倉位不受影響,僅僅是單支個股被套。
18年買入的票已經翻倍了。現在本金也翻倍了。砥礪前行!
回答主題:我身邊有朋友已經通過股票投資完美實現財富自由了!這里重點說一下:最早玩股票的人是趕上了機會!九幾年的票遍地幾毛錢啊!而且小二十年時間,經歷過幾波牛市了,這些都是我們現在渴望而不可及的!那會是純粹的人為創造賺錢效應。趕上了、而且後邊不貪、守住了心性就守住了賺來的所有錢!也不乏有人虧的血本無歸的。房子都虧進股市了!
如何你本金足夠多,對於融資融券、可轉債、基金等等關於股票市場及衍生品理解和把握的比較好的話,完全可以以此為主業。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我就是全職股民,但是專職的時間還不滿一年,統計數據不夠寬泛,無法給你周全的答案,僅就我已有經驗,簡單說說全職炒股這個事情吧。
有的人不炒股,他投資幾十萬去開一個餐館,誰能保證他開餐館一定能賺錢?街面上關門轉讓的餐館比比皆是,當初開張時,誰不是懷著賺錢的想法來的?
有的人不炒股,他前幾年在九寨溝開賓館,先是地震,景區關閉,後又受疫情沖擊,生意慘淡,誰能保證做其他事業遇不到這樣的情況?
所以,別把股市想成吃肉不吐骨頭的惡魔。股市同其他市場一樣,只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場所,交易特殊商品而已。股票,一個數字代碼,不同於實體經濟的有形商品,股市上交易的就是這一個個代碼,而這代碼背後卻有一家實體公司。很多人炒股賠錢,談股色變,應該先反思自己是否做好准備工作了。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什麼都沒准備好,就要進股市來撈錢,這不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嗎?
我以前做營銷工作,少賺了點錢,但是應酬喝酒把身體弄垮了,現在飲食稍有不慎,胃病各種症狀折磨人啊!深思熟慮之後,我辭職回家,一方面調理身體,一方面全職炒股,將近一年時間,收入還可以。但是,我不建議很多人全職炒股,畢竟不同人家的情況不同,不能因為職場辛苦、委屈,就輕率地拋棄有穩定收入來源的崗位。全職炒股的壓力很大,在市場不景氣時,沒有穩定的收入做支持,心態容易失衡,急於求成的後果是誤判市場,容易犯大錯。
我沒有貸款,所以,每個月沒有還貸壓力,手頭多少有些積蓄,兼之老婆非常支持我的選擇,幾年時間內,中長線持股不賣我還能撐得住,這是我不急於交易的重要原因。
不急於求成,意味著我可以從行業角度思考公司基本面,繼而決定是否長期持有,而不是非要從市場熱點角度考慮去交易賺取生活費。雖然如此,我也在改進交易模式,正在思考將價值成長股波段操作,長期波段操作價值標的,短線攻擊市場熱點,以此加速資產周轉。多年金融工作,使我具有風險意識,我不喜歡過分追漲,尤其打板手法是堅決不做的。
除了家人支持,家庭財務壓力不大外,一個人保持學習狀態很重要。很多人畢業後就不再讀書,對時代的進步缺乏認識,幾乎不知道宏觀政策的方向,對各行業發展前景模糊不清,交易還停留在炒作題材的階段。倘若具備作手素質,能夠做好倉位管理,對於追漲熱點過程中的損失有正確認識,那還好說。好比麥地里一定會出現野草一樣,追漲熱點的交易中一定有失手時刻,好的作手一定會及時止損,因為你選擇的模式就不是長期持有。然而,止損是需要強大心理素質和倉位管理能力的,很多人根本不過關。遺憾的是,很多人不屑於價值投資,又不具備炒手素質,只受得了盈利而不能直面止損,就容易出現小賺大賠的情況。時間久了,賬戶虧損累累。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辭職回家近一年時間,閱讀了上百本書,是書籍給予我更廣闊的視野,讓我在投資時有更廣泛角度,交易時有更縝密邏輯,可以說,每天交易時間,我基本都在閱讀,慢慢地,積累的知識轉化成財富投資生產力。很多人沒有閱讀習慣,道聽途說,打聽各種小道消息,這樣的人全職炒股時隱患眾多,很難取得成績。
趙老哥、涅槃重生、職業炒手、炒手養家、作手新一、方新俠等一線游資名聞天下,很多人產生錯覺,認為自己全職炒股一定可以大成,這就把個別人大成的小概率事件當作普遍事例,很容易誤導自己。我曾經聽到有人拿比爾蓋茨退學創造了微軟的事舉例,證明念不念書無所謂,按照這種人的說法好像退學是比爾蓋茨式成功的充分條件,全球70億人,比爾蓋茨是唯一的個體,用比爾蓋茨的唯一性做案例放大到70億人的群體中,意思是說70億人退學都能成為比爾.蓋茨嗎?
這顯然是荒謬的,懂得了這個道理,就知道辭職後炒股養家並不容易!
我平常生活和交際的圈子雖不大,但認識的人里確實有幾個是職業炒股養家的人,而且他們這樣的生活方式,應該有超過十年以上了,就單靠炒股賺錢,而且生活的還非常不錯。
數據顯示在我國證券市場,長期在市場賺到錢的人不多,70%的人都是以虧損收場的,從這一方面就顯示出A股市場風險何其之大,賺錢又何其之難。因此,能夠做到單靠炒股養家的人,不可能有太多。
我認識的這幾個人,他們的都是90年代就進入股市的老股民,他們這一類人經驗十分豐富,資金也十分雄厚,基本都是以長線投資為主,買入的股票都是基本面良好,業績非常優秀的股票,然後,耐心的等待,在股市的相對高低位進行加減倉的操作交易,判斷市場的冷熱度和相對高低位,對於他們這些股市老油條來說,並不是一件艱難的事。
但每一個投資者自身的情況不同,比如資金、經驗和個人投資素養等等都有所不同,他們的成功炒股養家,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並沒有仿效作用。因此,大多數的人想單靠炒股養家應該是不靠譜的,要謹慎決定,象筆者一樣把投資股票當成一份副業來做,才能既工作養家,又能輕松炒股,快樂的賺點小錢。
可以說完全沒有,炒股的都知道,股市裡也遵守二八定律,一賺一平八虧錢。
那些能從股市裡賺錢的人,都是兼職的,應該也是交過學費,當過韭菜的,單一的個體,無論資金實力,信息調查能力,遠不如機構投資者,
不要看一些股票交流群里別人曬收益,說不定五百人的群,就我們一個傻瓜。
看看機構投資者,他們的團隊,都是金融專業的高材生,可每年機構投資排名很多都是負收益,
有的基金經理,利用內幕消息都虧的一踏糊塗,
別聽身邊人說炒股掙錢,虧錢的人都不說,
股市有風險,不投就是蠃,
買賣都是要交費的,就是平價進出都虧錢了,
所以該工作工作,千萬不要想著靠炒股養家,像賭博一樣迷上了,家可就沒了。
股神年均收益才百分之二十幾,有賺錢有虧錢,我們一般人可虧不起的,
別做夢了!
有啊!我一鄰居就是,平時一般見他都是上午9點前或者下午3點後 ,但是靠股市供養了女兒出國留學 ,還在家買菜做飯
我身邊倒是沒有靠炒股,能賺錢養家糊口的。不過倒是有幾個專門靠教別人怎麼炒股賺錢的,並且賺的還都不少。
記得十幾年前周圍的人幾乎個個炒股的,有那麼一段時間,幾乎所有的人張嘴閉嘴都是股票,借錢炒股,甚至賣了房子去炒股的。
我是周圍這一大圈人當中,極少數幾個不碰股票的人其中之一。後來沒過多久,貌似來了一次股災之類的,幾乎所有人都虧了不少錢。
那以後差不多有一多半的人就不再碰股票了,還有一些人還在繼續堅持。真見過有把房子賠進去全家租房子住的人,也見過那時候借的錢,還債還到現在的,差不多十幾年了。
即便現在也經常聽到某個朋友說昨天炒股賺了多少,或者最近炒股賺了多少。但是時間長了,到最後往往往都是虧的。也有一些理性的,不會把所有的錢都投到股市,有的只把自己資產的1/4用來炒股,並且看中了股票就不再動了,長期持有。這樣最後下來往往都會賺到一些錢,但是他們不是以炒股為生的,是以其他收入為主。
也見過那種進入股市賺了點錢,一高興就把工作辭了,做職業炒股的,然後都不知道賺沒賺錢,反正過一段時間又都回去上班了。
炒股長期賺錢的極少,並且運氣成分居多。真正懂股票的,教別人炒股票的那些人,自己炒股的很少。
有啊!我大學同學,08年研究生畢業,搞葯物合成,工作三個月辭職了,嫌工作毒性太大。家裡給了30萬買房子結婚的錢,就全職開始炒股以及金融投資,現在是2020年,1000萬+現金,兩套房子,30萬的車(之前還換過一輛)。
我就記得剛剛畢業那會,他每天在家看金融類的書要差不多10小時,持續了五六年。家裡的專業書有一米高!
所以還是感覺術業有專攻,現在很多投資股票的人,連個每年的盈利狀況都不清楚的,還真不算啥投資,充其量算無聊解悶玩玩。
所以說股票7虧2平1賺,要想做賺的那個人,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然只能做綠油油的韭菜
完全靠炒股養家糊口的有啊職業投資者都是,像公募和私募基金公司專門給客戶炒股把炒股當成一份事業加上正確的投資理念,所以說一千道一萬想養家糊口一定的賺錢不賺錢是不行的,這個行業大部分人還是靠實力說話。
像林園、馮柳開始就是個普通股民,他們對上市公司深入了解分析研究,找到了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理念,實現了財務自由。並且成立基金服務高端客戶,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所以走運還是要靠自己的真正實力不是瞎貓碰死耗子,好運不會從天而降,需要我們去把握,在股票最穩健就是要堅持價值投資,因為第一上市公司具有穩定的業績增長利潤豐厚。第二股票走勢具有明顯的趨勢向上性。第三有著較高的股息分紅。
普通投資者實現穩定盈利的方式方法,個人認為只有一種「價值投資」。為什麼?很多投資者會說,投機才能更好的生存於股市,就算是短線出現風險也能第一時間規避。但是,短線震盪具有可預測性嗎?並不具備。並且,普通投資者也並不適合短線投機。一則沒有專業的理論支撐;二則沒有專職的時間;三則沒有沒有成熟的策略執行方式,可以說是劣勢重重。
『叄』 你聽過、見過最悲慘的炒股故事是哪些
如下:
1、真實的事情,朋友95年入市,省吃簡用每年把錢存入股市 ,沒買車沒買房,研究股票是他唯一的愛好和發財夢想。
2008年市值30萬還挺高興, 其實仔細算算還是賠的,後來玩權證賠了10萬,玩白銀 期貨 一天被打爆賠10萬,15年信用卡貸款玩B基金,下折賠90%,最後欠銀行14萬元。
2013年45歲結婚,最後16-17年兩口子努力把欠的錢還清,這兩年他下班後開滴滴,老了10多歲。2015年給老婆起誓再不玩股票了。但他的夢想還在,現在偷偷的又入了3000元炒股,18年又賠了50%!
如果在短線操作中,如果你遇到過貪婪、急功近利、患得患失、驕躁不安、盲目自信......這樣的心態,我們可以嘗試用以下的方法去調整:
1.嚴格止損
對於剛入市的短線投資者來說,因為不懂得去把握買點,所以最容易發生買進股票就被套的情況。被套的次數一多,炒股的心態就容易失衡,往往會出現悲觀的情緒,最終導致「鴕鳥心態」,乾脆打死也不賣。
2.提高成功率
短線投資者嚴格執行了止損,就不用擔心被套牢了。但是如果止損的次數過多,總是見不得盈利,也是容易把心態搞壞的。為此,我們需要提高每次的操作成功率,那麼如何提高呢?
首先需要判斷大盤的走勢,如果有強勢大盤的配合,我們做起短線的成功率會隨之大增;相反,成功率會大打折扣。每天晚上在復盤的時候,建議短線投資者多閱讀各種基本面政策信息以及別人的股評,多研究大盤各項技術指標,加上自己的判斷,從中判斷大盤的走勢。
其次介入的個股一定是強勢股,這樣短線獲得的利潤空間才會大,我們可以通過深滬股市的漲幅排行榜來尋找,並且結合K線形態、技術指標、成交量等來進行綜合判斷。
3.學會等待
在牛市中以及底部區域,我們要學會等待。不要因為自己買入的股票滯漲而懊惱,只要該股的基本面沒有出現問題,都會有補漲的機會。不要因為一時的不漲,而這山望著那山高,看著別人都賺了多少多少,就眼紅。最後導致失衡的、急躁的心態,出現追漲殺跌,這是炒股的一個大忌。
4.及時止贏
對於短線投資者來說,在短線賺取一定利潤之後,如果繼續貪,不及時止贏,等到調整的時候,利潤很快就被吞噬,這個時候投資者很容易懊惱,後悔在最高點沒有賣出股票。所以止贏是相當重要的!
什麼是止贏?就是當股票漲到你滿意的目標價後出貨,這個止贏的價格可以根據你的喜好、個股的走勢和大盤的情況來選擇,比如在牛市中止贏位置選擇在上漲20%時,在熊市中止贏位置選擇在5%時。
5.正確理解虧損
有很多短線投資者的心態為什麼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虧損。一次虧損,可能會怪大盤不好;第二次再虧損,可能怪選的股票不好;第三次再虧損,可能怪自己的運氣不好。
多次虧損以後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為什麼別人能賺錢,而我老是虧錢,信心開始喪失,心態開始變得不好,於是開始急躁,賭性大發,結果陷入虧損的怪圈。
『肆』 為什麼說普通人不要炒股
因為普通人炒股風險太大。
炒股就和開車一樣,它有一個摸索的過程。開車的話,有教練教,有駕校學,還要經過考試,才發駕駛執照,才能在公路上行駛。
但是炒股呢,它完全是一個自學的過程。自學的話,就難免走彎路,難免賠錢,難免交學費。普通人的錢是比較少的,而股市又充滿著風險,要交的學費實在太多了,普通人沒法承受。
所以說,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普通人炒股,應當用閑錢,影響生活的錢。但實際上,普通人炒股的錢,往往是從自己工資裡面、生活費裡面摳來的,又不會炒,自己心理素質也不過關,難免會賠錢。遠離股市的五大理由,我勸大家不要炒
一
因為我的核心觀點就是勸大家遠離股市,不要炒股,對我所有親朋好友,我也是如此忠告。
萬一聽了我的,讓你一腳踏空,少賺幾十個億,我可沒法負責。
如果你心懷以下信念,比如疫情過後全民炒股將導致水漲船高,比如政府必定救市疫後放水維穩,比如中國股市命中註定從此長牛,等等,那我預祝你徹底改變做為分母的命運。
大盤這幾天似乎還在高歌猛進,也許有些人正躊躇滿志,恨不得押上全部家當、乘勝追擊,打算一邊享受隔離,一邊輕松發財,那我希望你別受我的干擾,我都生怕吵醒你的美夢。
二
既然你還願意繼續看下去,那我就分兩個部分,簡單梳理一下個人觀點:
第一部分,為什麼我勸大家遠離股市,不要炒股,也就是輕易不要炒股的理由是什麼?
第二部分,如果有人非要炒股,那我認為哪幾種人、或者說哪些情況下可以炒股?
言歸正傳,我勸大家不要炒股,有如下五大理由:
理由一:要想在股市中賺到錢太難了,或者說炒股的成功概率太低
如果大家都能輕松賺錢,我還勸你不要去炒股,那我不是有病嗎,可如果你也早就知道,大家都很難在股市中賺錢,你卻堅信自己會是最牛B的那些幸運兒,呵呵,有病的肯定不是我。
即使你炒股至今確實賺到了錢,或者是你知根知底的親朋好友真的賺到了錢,我也要告訴你,這是幸運存偏差,並不能改變炒股的成功概率實在太低、這個赤裸祼到了不能更公開的事實。
凡事皆概率,假設要做個生意,預估只有一成的勝算,拋開情懷在商言商,這個生意還值不值得去做?
且不論股市中「一賺二平七虧損」的通常說法是否屬實,因為就算你聽說過再多次,也會暗示自己,賺錢的比例應該遠遠不止10%,畢竟這個說法無法提供讓你信服的統計數據,所以,我自創了一個非常簡單有效的演算法:
把你過去炒股的總時長平均劃分為十份,看看其中賺到了錢的時間段有幾份,比如你炒股十年或十個月,那就將每年或每月、按期初到期末計算盈虧,不需要算出具體盈虧金額,只要看看當期總體賺錢的年份或月份有多少。
比如炒股十年只有兩年在賺錢,那就是20%,比如炒股10個月,只有1個月從月頭到月尾的資金變化是正的,那就是10%,如此來推算一下你炒股賺錢的成功率,我想這是唯一騙不了自己的演算法。
如果你本著科學精神,願意追求更精確的結果,可以劃分為20份甚至更多,比如你已經炒股一年,那就對照交易記錄和歷史K線,看過去240多個交易日里,當天你在賺錢、也就是當天有收益的日子有多少個,然後看佔240的比率有多高?
如果你非常嚴謹,還可以增加樣本數,比如拉十個炒股的朋友,把大家得出的比率數據平均一下,看看最後的結果。
按炒股的時長劃分、計算出有多少時間段當期在賺錢的這個比率,幾乎可以等同為你炒股賺錢的成功率。
時間跨度越長,劃分越細,不同人組成的樣本越多,得出的數據自然也會越准確。
也許從來沒有人這么提過,但我願意以一張經濟學碩士的假文憑擔保,這個演算法是經得起各種模型測試和理論推敲的。
如果你仍覺得這個演算法不合理,或者不科學,比如你會說,1個月賺錢可能就把11個月的虧損都補回來了,那你要考慮一下,相反的情況也同樣存在;
又比如說,你認為炒股是一個延續的過程,不能這樣切割開來算,我恐怕很難跟你解釋,只能說你這是在自欺欺人,就像鴕鳥把頭埋在沙子里,那還不如直接騙自己說,股市裡虧的都是小錢,賺的可都是大錢。
如果你碰巧得出的比率很高,要麼是因為你炒股的時間還不夠長,或者請你把時間段劃分得更細一些,再算一次。
如果你算出的成功率確實不高,但又覺得數據只能代表過去,那我敢說,你以前就像現在這樣樂觀。
如果還有人認為,即使炒股賺錢的成功概率低,但仍不失為脫貧致富的好選擇,那我乾脆建議你去了解一下兩色球,短平快,還沒有技術門檻。
當然,大多數股民其實都很清楚,在股市中賺錢確實太難,真正賺到錢的人少之又少,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我發現,這個問題很少有人思考。
我試著提這么一個看法吧:價值守恆定律
比如你炒股,要投入資金,要投入時間研究,要花時間操盤交易,其他不說了,這些投入加起來,原始價值有多大?其實就是本金加利息加你的基本工資,就這些。
很多人認為,在股市中賺錢,靠的是技術、經驗和智慧,也就是憑借自己炒股的技能,才使得原始投入發生了增值,這其實是一種錯覺。
這種錯覺讓我們誤以為在炒股的過程中,是我們付出了努力並創造了價值,還堅信這種努力和價值最終將轉換為炒股的收益。
哪怕再加上一些運氣,也會認為運氣本身就應該有它的價值,並體現在炒股收益中。
事實上,所謂的炒股技術,並不能算是一種有價值的技能。
一個開挖掘機的工人工資,都應該要比你全職炒股所應獲得的工資高,乍一聽你可能不服,要不你現在就打聽一下,有沒有哪個公司或哪個朋友,願意長期掏五千塊錢一個月,讓你幫他全職炒股。
請注意,挖掘機工人的工資是由市場供需關系決定的。
很多炒股的人認為,自己的時間精力、技能經驗本身就很有價值,理所應當能創造財富,也就是在買進賣出間賺錢,殊不知,一般的炒股工作者根本沒有市場需求,又何來價值可言?
而所謂的專業人士,比如你在網上媒體上看到的某個股神,操盤手,實盤大伽,你會說他們的技能和工作總有價值吧,有些牛人可據說年薪是多少多少,那是不是說明,他們的炒股技能和經驗就真的很有價值呢?
同樣還是讓市場需求來決定吧,我問你,你現在願意花多少年薪,聘請你最崇拜的某個大神專門來幫你炒股?
想一想再回答。
你內心願意給出的年薪,就是你評定他的炒股技能和工作的價值,當然,不包含他的個人品牌和影響力價值。
如果你投入股市的本金是一百萬,也許他的價值對你來說會高一些,而我只有十萬元,我不可能都用來給他付工資吧,那他對我而言的價值,很可能不會超過年薪五萬。
當然,我也可以募集5個億成立一家基金,可能開出一千萬的年薪請他來操盤,然後我收基金管理費。
同樣一個人,也同樣是用他的炒股經驗和技能,不同需求方給出的價值評估可以非常懸殊,注意,我想說明的是:
隨著你投入股市的本金越多,就會理所應當地以為能夠賺到更多錢,因為你會不斷給那個幫你炒股的人更高的工資,而現實中,幫你炒股的那個人,正是你自己,是你自己在不斷抬高自己的身價,又給了自己能夠在炒股過程中創造更多價值的錯覺。
相反,如果你的本金只有一千塊,你自然就會忽略自己炒股技能的真正價值,也就是無限接近於零。
回到我的價值守恆定律:因為我們通過炒股並沒有創造出實際價值,參照能量守恆定律,所以我們在股市中的正常獲利應該就是本金加利息,工資為零,而且還要減去交易成本和分攤平台成本。
這就是「一賺二平七虧損」的根源。
理由二:炒股本身沒有價值,或者說價值非常有限
剛才我提出價值守恆定律,是為了嘗試說明為什麼在股市中難以賺到錢,而我奉勸大家不要炒股的理由二,是炒股本身沒有價值,或者說價值非常有限,我們應該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更有價值和意義的工作中去。
即使你在股市中賺到了錢,你賺錢的過程也並沒有創造價值。
因為炒股既不是一種消費行為,也不是一種生產行為,更不是什麼間接投資的行為。
你今天買了茅台的股票,茅台並沒有使用你的資金,你的獲利也不是來自於茅台股東的收益。
我知道這個看法難免存在爭議,如果你非要鑽牛角尖,無論你怎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都是直接或間接承認這么個事:四個居家隔離一起打麻將的人都是在創造GDP。
更不要說自己虧錢也是在為證券行業、和上市公司的發展做貢獻,或是在幫證監會和證券公司養活員工之類的話,就算我同意這個說法,難道這真是你炒股所追求的意義?
理由三:即使短期看是賺了,長期來看也會是虧的,或者說賺的遲早會虧掉
這一點,必然也有人不願意相信。
股市裡只有一種人是賺的,就是落袋為安已經離場的人,通俗的說法,就是戒了賭改了行的人。
有一個定律叫回歸平均值,我不多解釋,如果你相信股市中大多數人都是虧損的,那你遲早也會成為大多數。
有人會說,只要等我賺夠一定的錢,我就馬上遠離股市永不回頭,或者我逐步將收益提取出來、慢慢讓本金回籠不動,以後不就可以做到穩賺不賠了嗎?我只能說你對自己的人性還了解不夠。
理由四:炒股要付出很多代價,卻只有很小的概率能賺到錢
我所指的代價包括但不限於:你為了炒股付出的學習成本、打理賬戶需要的精力、長時間研究股票給身體健康帶來的損耗,犧牲陪伴家人朋友的時間,機會成本,心理壓力,情緒波動,資金投入等等;
你可能會說,我從事其他工作或者創業,同樣也要付出這些代價啊,我的觀點是,如果炒股不能賺到錢,以上這些代價都將是白白付出的,沒有任何價值,而努力從事其他的工作,相對總會更有價值,包括投入創業,哪怕失敗,其意義也與炒股完全不同。
很多人忽視了炒股背後的各種成本,誤認為炒股是很輕松的賺錢方式。
事實上,炒股是性價比或投入回報比非常低的選擇,尤其是對具備較高素質和能力的年輕人而言,換句話說,退休老大媽炒股的機會成本就可以忽略不計,我甚至是不反對的,加上她沒有別的更多選擇,還可以充實生活,預防老年痴呆。
理由五:即使炒股賺了錢,也有副作用和後遺症
從股市中獲利,會讓你產生炒股比其他工作賺錢更快、更輕松的錯覺,這會導致你習慣和傾向於追求那些脫實向虛的事業,以及更加直接快捷的賺錢方式,而不再容易沉下心來、專注務實地去做那些看似進展困難、見效緩慢的工作,直白的說,炒股往往容易使人變得心態浮躁和急功近利。
另一方面,炒股獲利之後,會不斷引發你的貪婪,在10塊錢一局的賭桌上贏了錢,見到有機會玩50塊一局的,就會躍躍欲試,而貪婪的最後,往往是無盡的深淵。
我說的是「即使炒股賺了錢」,這已經是相比虧損更好的結果,炒股賺錢的副作用和後遺症卻也會隨之而來。
三
因為理由一的篇幅展得有點開,後面四個理由就點到為止了。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我這都是危言聳聽、嘩眾取寵,又或者是紙上談兵、信口開河,的確,我也承認,在炒股這件事情上,以我的資歷、經歷以及層次和水平,都不足以顯示我有何發言權和說服力,但也請你不妨試著理解一下我的觀點。
我是真的希望奉勸更多人遠離股市,不要炒股,而去選擇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工作和生活。
如果你已經通過炒股賺到了錢,我估計是再怎麼奉勸都沒有用的,就像我上面「理由五」所說的,你已經走在不斷變得浮躁和貪婪的路上。
而且我不知道,你所認為的賺錢,是不是真的賺到了錢,是否從你炒股至今實現了總體盈利,如果你是全職炒股,建議扣減你的累計工資,包括資金利息,看看是否仍有盈利。
而如果你按照上面「理由一」中我提的演算法、計算出的概率也讓你吃驚的話,無疑正是我寫這篇日記的價值,我能給你的忠告就是: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自欺欺人。
四
如果你無視我的奉勸,覺得我說的都是垃圾,或者認為五個理由都站不住腳,而非要炒股的話,那在我看來,哪些人或者說什麼情況下可以炒股呢?
我也列出如下五種可以炒股的情況吧;
情況一:確保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可以炒
何謂「確保」,就是即使百分之百虧損後都不影響,只能接受百分之九十的虧損都不行,因為你還會心存指望靠那百分之十回本,這肯定會讓你覺得好笑,但請你相信,如果無法做到以這個標准去控制你的倉位,那你仍在我奉勸不要炒股的對象之列。
何謂「正常」,就是工作和生活都幾乎不受炒股的影響,這當然是極端理想化的的狀態,但如果你能感覺到因為炒股,讓你的工作和生活都偏離了炒股之前的狀態,那恕我直言,你也在不宜炒股之列。
情況二:只是玩票和娛樂的心態,可以炒
說白了,就是真心不指望通過炒股賺錢的,可以炒。
如果漲跌在你看來都只是游戲,也真能把盈虧都當成是一種娛樂,恭喜你,你要麼是超級富豪,要麼是得道高人,但這兩種股民,我都沒親眼見過。
情況三:把炒股當成賭博的人,可以炒
能時刻清醒地把炒股當成賭博的人,可以炒,既然當成賭博,你就應該隨時做好了輸的准備;
怕的就是你不認為自己在賭博,或者知道是在賭博,卻認定自己只會賭贏,不會賭輸。
還有一種賭徒的邏輯很有意思:因為我已經輸得太多太久了,所以遲早總會贏回來。
成功的賭徒,只有那種運氣始終很好的人。
所以這一條也可以換個說法:認為自己命好的,可以炒。
情況四:真正有投資的心態,可以炒
你不是巴菲特,別以為長期持有某幾只股票就是投資,不管你是主動持有,還是被動持有。
嚴格來說,只要你在炒股,就沒有所謂投資一說。
我所建議的投資,是選擇和信任某個專業機構的團隊、或者專業人士,讓他們去幫你炒股,雖然也算是你在炒股,但你投資的,並不是你賬戶里的股票。
你是在這家機構或這個團隊身上投資,讓他們去幫你賺錢。
如果賺到錢了,就說明你選擇投資他們投對了,再說一遍,你是投資這家機構,而不是投資股市。
這樣做的理由,是讓你節省炒股的學習成本、時間精力成本和機會成本,也從理論上提高最終賺錢的概率。
但是,要你做出這種投資選擇的前提,除了要有合適的專業對象可以信任,還要自願大大調低投資回報的期望值,比如說年化收益率10%以內,我只是說比如,我知道這對很多正在炒股的人來說,是不現實的,即使他們迫切的目標仍是扭虧。
情況五:確實是專業人士,可以炒
如果你的工作和專業就是炒股,那不炒股你還能幹嘛,要麼改行,要麼認命唄。
如果,以上五種我認為可以炒股的情況,均不適用於你,你甚至覺得我這么說,無非是把遠離股市的理由反過來又說了一遍,那我告訴你,你至少看懂了我的目的:奉勸大家不要炒股。
五
最後說點題外話,也是今天寫這篇日記的緣由。
今天一早,我剛起床,有一個不太熟的朋友發微信找我,先是問候我在湖北還好嗎,然後我們就從疫情展望,聊到了國內經濟形勢,最後才落到一個具體問題,他問我,你說股市還會漲嗎?
我說這個我真不知道,他說,你們證券公司不是有內部研判嗎?
我突然就有點不好回答他。
我是去年有點閑瑕的時候,一時沖動,報考了證券從業和基金從業資格考試,一共考五門,前後花了五十天,費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最終涉險過關,並找到一家有兄弟在裡面任職高管的券商,掛了個兼職沒有底薪的經紀人崗位,打算有備無患,等朋友圈子裡哪天有誰想上市、融資或成立基金公司,我可以試著攬一攬活兒,也好混口飯吃。
名義上我已經是一個證券經紀人,其實有名無實,連證券行業的菜鳥都算不上,更談不上專業了,可我一些不明覺厲的朋友,都認為我是證券公司的人了,恨不能讓我立馬手握操控股市的大權,並把各種內幕消息,及時通風報信,好帶領大家快速致富,直達人生巔峰。
我心想,他們是不了解證券公司的運作模式,如果證券公司能靠自己炒股賺錢,哪裡還會有閑功夫來伺候你們這些小散呢?
現在真有人來虛心請教,要我判斷未來的行情走勢,借我幾個膽,我也不敢亂說啊。
更何況,股民其實都清楚,就算蒙對了大盤的漲和跌,自己也未必就能在實操中賺錢。
不過,今天這個朋友的靈魂之問,讓我萌生想法,要來寫一寫我對炒股的看法。
可想來想去,我對炒股的看法似乎只有一個,就是奉勸大家遠離股市,不要炒股。
六
我於2006年進入股市,2013年躬身而退,
況且炒股的話,沒有人不賠錢的,至少一開始是這樣的,並且,世界上也沒有隻賺不賠的方法。
普通人由於資金量小,一旦蒙受損失,就是大事情,很難翻身,思想壓力也是巨大的。
所以,一開始學炒股,只能用閑錢。並且,不是全部閑錢。只能用很少一部分閑錢去學、去試。假如投入的這部分閑錢全部賠掉,也不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才可以去試。
所以堅決不要用養老的錢、買房的錢、交學費的錢、生活的錢去炒股。更不要借錢去炒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