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科索沃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戰爭起因
科索沃戰爭的內在原因是由來已久的民族矛盾。科索沃是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個自治省,面積1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有200萬人,其中90%是阿爾巴尼亞族人,塞爾維亞人不到10%。由於阿爾巴尼亞分離主義分子主張成立「科索沃共和國」並且想與阿爾巴尼亞合並,他們的非法武裝「科索沃解放軍」殘酷虐殺塞爾維亞族軍民,塞政府當然不能坐視不管,堅決鎮壓了阿族分離主義分子,由此引發了科索沃危機,並最終由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介入發展為戰爭。
科索沃戰爭的外部原因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尋求各自戰略利益的必然。
20世紀90年代,冷戰結束,高新技術產業革命蓬勃興起,世界各種力量加速重組,多極化得到新的發展,但美國的「一超」地位尚未受到動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戰略失衡加大,干涉與反干涉的矛盾更加突出。世界軍事領域發生著深刻變革,發達國家從中獲取的軍事優勢已成為其推行強權政治的重要手段。
在這一背景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歐洲推行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和意識形態的全面擴張戰略,與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國家統一的巴爾干國家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形成了尖銳的戰略沖突。隨著南聯盟內部科索沃獨立問題的出現,西方國家借機大舉介入,導致雙方矛盾全面激化。南聯盟堅持反對多國部隊進駐科索沃,同時反對北約支持該地區阿族分裂勢力獨立和干涉南聯盟內政,但遭到北約的拒絕。
3月23日,北約秘書長索拉納下達了對南聯盟大規模空襲的命令,科索沃戰爭爆發。戰爭的本質是一場北約集團以新干涉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是北約成立50年來首次未經聯合國授權而對一個主權國家採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北約由此開了一個危險的先河。
◎戰爭經過
這場戰爭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即,首輪空襲與全國總動員階段,增大空襲強度與支持持久作戰階段,擴大空襲規模與繼續頑強抗擊階段,繼續猛烈空襲與接受停火條件階段.
⒈戰爭第一階段(1999年3月24日至3月27日,歷時4天)
北約:對南聯盟發動首輪空襲,基本奪取制空權。
南聯盟:實施全國總動員,奮力抗擊敵人。
1999年3月24日晚19時55分,北約發動了首輪空襲,對南聯盟軍隊的防空導彈陣地,雷達站,機場,指揮控制中心和通信系統等軍事目標實施了重點打擊,企圖迅速癱瘓南軍的防空體系,全面奪取作戰地域的制空權,以確保北約飛機在南聯盟上空活動的安全,為後續階段的大規模空襲創造條件。
在這一階段,北約對南聯盟共進行了四輪空襲,主要目標是摧毀南聯盟各地的雷達和發電站。南軍民在米洛舍維奇政府的領導下,立即進行全民戰爭動員,奮勇進行反侵略戰爭,使用薩姆-3型防空導彈擊落一架F-117A飛機。這是該型號飛機自問世以來首次被擊落,極大地鼓舞了南軍民的士氣。同時,南軍飛機也升空作戰。但由於雙方力量相差懸殊,南戰機無力與敵機抗衡,損失嚴重,先後有5架先進的米格-29型戰斗機被擊落。
北約共出動飛機1300多架次,發射巡航導彈400餘枚,使用的精確制導武器比例高達98%,基本採取了戰場制空權,但並未完全達到作戰目的。南軍防空設施雖受到嚴重破壞,但指揮系統仍在運轉,南軍通過機動防空等方式保存著有生力量和戰爭潛力。
⒉戰爭第二階段(1999年3月28日至4月4日,歷時8天)
北約:重點打擊南聯盟防空系統,並不斷增大空襲強度。
南聯盟:適度調整作戰方針,堅持持久作戰。
3月28日下午,部署在亞得里亞海的美國戰艦首先向南聯盟黑山共和國的波德戈里察地區的軍用機場發射了2枚巡航導彈,進而開始了北約第二階段的作戰行動。隨著南聯盟天氣狀況的好轉,北約擴大了空襲規模,由過去的間歇式空襲改為24小時不間斷打擊。
在這一階段,北約空襲的決心與強度遠遠超出了南聯盟方面的預料。南軍調整了作戰方針,採取保存自己,持久作戰的方法,將飛機,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裝備隱藏在各戰略要地的戰備工程和防空設施里,並巧妙設置大量假目標,假陣地,使敵人難辨真偽;進一步加強要地防空;繼續進行地面作戰准備,在科索沃邊境地區重要通道埋設大量地雷,加強南馬,南保邊境的防禦力量 ;繼續執行「馬蹄鐵計劃」,向「科索沃解放軍」發起猛攻;加強情報工作,防奸反特。在作戰中,南軍繼續取得新戰果。3月29日,俘獲3名美軍特種部隊士兵。與此同時,南聯盟積極開展政治外交活動,爭取外援和世界輿論的同情和支持。由於南聯盟的軍民的抗敵意志十分堅強,北約原計劃數日內用軍事手段解決科索沃危機的企圖徹底破產,被迫向戰區增派兵力,其中包括一個航母編隊和B-1B戰略轟炸機在內的130多架作戰飛機。
⒊戰爭第三階段(1999年4月5日至5月27日,歷時53天)
北約:擴大空襲規模。
南聯盟:繼續頑強抗擊。
北約為了加強對南聯盟打擊的力度,盡快實現其戰爭目的,繼續向戰區增派兵力,到本階段作戰行動結束前,北約部署在亞德里亞海海域的作戰艦艇已達40餘艘,參戰飛機達到1100餘架。北約重點打擊的目標,一是南軍的指揮控制系統和雷達站,導彈陣地,機場等防空體系;二是南軍的軍事基地,有生力量和坦克,火炮,裝甲車輛等重武器及運輸設備等;三是南聯盟的通訊系統,重要的交通運輸干線和樞紐,重要的工業基地等基礎設施和生產設備;但是南聯盟的內務部,國防部,空軍防空司令部甚至總統官邸等重要機構。
北約在這一階段還加緊實施對南聯盟的海上石油禁運等經濟制裁措施,並廣泛採取了心理戰,電子戰,情報戰和特種作戰等多種作戰樣式。
南聯盟在整體防空系統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仍能依靠小規模的防空游擊群打擊空中之敵。在頑強抗擊的同時,南聯盟繼續加強外交斗爭,採取國際社會支援與援助。盡管南聯盟竭盡全力抗戰,卻難以扭轉戰爭態勢,面臨的形式越來越嚴峻。一是損失巨大。到5月22日,北約出動的25萬架次的空襲行動,已造成南聯盟6000餘人傷亡,財產損失達1000多億美元,大量橋梁,道路,電廠,油庫等基礎設施,嚴重影響民眾的生活。二是外援無望。俄羅斯等國對南聯盟的支持僅限於道義上的聲援和人道主義救援。三是周邊安全環境惡化。自戰爭爆發以來,與南接壤的所有國家都站在北約一邊。四是國內悲觀失望情緒。有的部隊士氣低落,發生了數起兵變或叛逃事件,反對黨也乘機發難,要求政府盡快同北約就科索沃問題達成協議,早日結束戰爭。南聯盟不得不正視面對的嚴峻形勢,在繼續抗戰的同時,積極尋求其他途徑結束戰爭。
⒋戰爭第四階段(1999年5月28日至6月10日,歷時14天)
北約:繼續保持猛烈的空襲勢頭,削弱南作戰勢力和戰爭潛力。
南聯盟:難以繼續抵抗,決定有條件接受北約的和談條件。
1999年5月28日,北約實施了自戰爭爆發以來最猛烈的一次空襲,共出動飛機792架次,擊毀或摧毀南軍幾十處軍事目標及橋梁,電廠等基礎設施,致使幾個大城市斷電停水。6月1日起,北約主要集中打擊科索沃境內的南軍地面部隊,警察部隊,重型武器裝備,防空陣地,機場等軍事目標。同時,北約揚言,如果南聯盟在未來3周內仍不接受北約提出的條件,將考慮實施地面作戰的可能性。
北約兩個多月的狂轟濫炸,給南聯盟造成極大的戰爭災難,使其蒙受了巨大的物質損失和人員傷亡。面對這場以空襲為主的戰爭,南軍採取疏散,隱蔽,機動等戰術,有效地保存了相當程度的作戰實力。但由於國力弱小,缺少反擊武器,南軍御敵乏策,退敵無力,關繫到國計民生的經濟基礎設施遭到毀滅性打擊。在這種局勢下,南聯盟政府舉行高級軍政會議,決定接受八國集團就解決科索沃問題提出的協議,與北約舉行停戰談判。6月10日,南軍按照撤軍協議開始大規模撤離科索沃。當晚,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克拉克下令暫停對南聯盟的軍事打擊,78天的科索沃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