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和房地產有什麼相互關系
當前國內股市火爆,吸引了各方眼球,決策者密切注意,很多學者也紛紛發表宏見,縱論是真牛市還是幻像。但這里我不想點評股市火爆背後的原因,想關注的是,股市火爆之後,那些獲豐厚收益而暢懷開心的股民們會把盈利用到何方,特別是到底會把多少比例的盈利用到擴大自己的消費上。
真正意義的個人浮動資產
在過去,中國經濟主要是靠投資拉動,政府行為處於主導。但現在已經慢慢過渡到靠內需推動的時代,居民的消費行為對經濟增長起到決定性作用,而且這個重要性會越來越大。這時候,居民在消費傾向上的微小變化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都能凸現出來了。
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個人資產,消費完全由收入決定,而絕大多數的收入就是靠工資,而工資高低又是由宏觀經濟,更准確地說,宏觀經濟中的實體部分來決定的。
居民的生活消費是完全被動地接受宏觀經濟作用,特別是國家政策和政府投資的作用。那時候,條件好一點的人能有一些現金和銀行儲蓄存款或者一點黃金,再後來,又開始擁有些國債和企業證券。中國居民們逐漸累積屬於自己的個人資產,其消費模式也不再是當月吃光工資,有多少用多少,而會開始做長遠決策和短期決策相結合,跨期消費。但這些個人資產收益小而穩定,資產價值幾乎不會發生波動,也不會對居民的消費發生任何意外的沖擊和干擾。
1991年國內股市開通,中國居民們開始擁有真正意義上的個人浮動資產。股市的第一桶金和幾輪牛市熊市變換行情讓很多人積累了大量的股票資產,也讓更多人認識到股市的陰晴變化之快,股價的變化無常。相當比例的人因為股市行情的一點波動就會使生活處境和消費能力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房子有了價格
中國居民的經濟生活在上世紀90年代還遇到另外一件大事:房地產市場的放開。這意味著住房不再是免費發放的福利品,房子可以買賣了,有價格了,而且這個價格還會變化,且變化還很快、很大。
當資產價格變動引起居民消費的變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財富效應」。這個話題在國外已經被研究了很長時間。如前面所說,因為現金和銀行存款、債券等資產價值變化很小,一般人們主要討論股票市場和住宅房地產的財富效應。早在20世紀70年代,著名經濟學家、曾因為創立「生命周期消費假說」而獲198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莫迪格亞尼(Modigliani)就在一系列文章中就提出,假定勞動收入不變,財富每增加1美元會導致美國消費者支出增加5美分。從那時起,資產價值變動對消費的財富效應就逐漸成為經濟學尤其宏觀方針政策研究的一個討論重點。莫迪格亞尼的5美分論斷也被廣泛引用,包括成為美國宏觀經濟決策的參考。
之後的研究雖然對這個論斷有一些微調,但總體上經濟學界承認,財富變動會引起消費變動。
學者們開始區分股票價值變動對居民消費的長期效應和短期效應,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長期和短期效應從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是僅僅影響當前消費支出,還是會作用到很久之後的消費決策。直接效應,簡單來說,就是覺得自己變富了,至少手頭變闊綽了,就想多花錢了。
有人就此質疑,股票盈餘還停留在賬面時候不存在這個效應,「紙面財富」只有真正賣了、套現了、落袋為安了,才可能算是財富。但如果套現了,那隻是一次性收益,該股民不會預期將來每次都遇上好運氣,不會認為自己的一生收入(勞動收入+資產收益)真的發生重大改善,那麼最多有短期效應,長期來看就沒有什麼了。所以,有人認為間接效應更重要。
直接和間接效應
所謂股票市場的間接財富效應,是指股票價格的變動,會被人們認為是重大的宏觀基本面信息,導致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預期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居民的消費支出。簡單來說,股市上升會讓你對未來更加樂觀,你因此增加消費。你會預期到未來收入會增加,那麼何不現在就開始消費。但如果如此去理解股票市場的間接財富效應,那股市財富效應就變得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如果股票上升本身就不過是個傳導信號的作用,並不是效應發生的真正根源,股價和消費只是有形式上的統計關聯
㈡ 樓市和股市的關系是什麼
【算一算你家裝修要花多少錢】
大家都知道現在房價是上漲得歷害,導致很多人購房時考慮到的因素就比較多,那麼這個時候就有人會說,房價上漲跟股價有很大的關系的嗎?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樓市和股市的關系是什麼。
房價與股市的關系:
1、股票的價格首先它是由公司的資產價值和未來收益這些來進行決定的,房產的價值就是由當前已有的有的周邊公共配套設施的價值以及未來會增加的城市配套設施的價值共同來決定的;
2、發達國家的房產由於城市建設已經完成,所以說也不會再進行城市公共設施的增加建設,所以房產價格基本上來說也是屬於穩定;
3、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由於城鎮化的進行,這個時候就是會不斷涌進農村人口就要求不斷增加城市公共配套設施來容納新增人口,這樣的房產方面也是會具有投資價值所以房價就會上漲。
4、房價頂峰的時候,股市這個時候已經反彈了,並和房價同步上升過一段時間,股市頂峰的時候,房價已經反彈了,並和股市上升過一段時間。
反過來說,所以房價最低的時候,股市它也是不屬於最高,股市還要和房價一起上漲一小段時間。股市最低的時候,房價不是最高,房價還要和股市一起上漲一小段時間。
5、如果在房價下跌的同時,股價卻是上漲的,那麼,賣房炒房,也是具有相當大的合理性。如果二者是同向同步變化的,同步上漲或同步下跌,則賣房炒股的可操作性就較差。當然,如果未來一年股價上漲100%,而房價只能上漲10%,則賣房買股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總結:關於樓市和股市的關系是什麼相關內容就介紹到這,經過以上介紹相信大家對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有了一定有認識,可以說這兩者是屬於同向同步變化的。
【輸入面積,免費獲取裝修報價】
㈢ 為啥炒房很少聽說有人虧錢,炒股卻那麼多人虧
生活中,我們很少聽到有人買房虧錢,唯一的區別就是賺多賺少,但耳邊卻經常充斥著炒股虧錢傳聞,甚至不乏虧到妻離子散、無立錐之地的小道消息。本來這也沒什麼,但當我看到一組數據後,就對這樣的結果感到很無語,甚至極度無奈,進而有種神之迷茫的感受。
寫在最後房市幾乎算得上是直線向上,而股市則是螺旋向上,且這螺旋還是時上時下,但總歸是向上的。從這點來說,股市裡的波動並不算什麼,就是投資者自己一葉障目而已。但讓人吃驚的是,這片葉子未免也太大了點兒,竟然讓90%的人都虧錢了。
㈣ 該買房子的時候買了股票,該買股票的時候買了房子,人生還有機會嗎
A股火了,簡一老師在某投資理財交流社區看到一條熱門評論:
房子已掛安居客,車子已掛瓜子網,子彈備好,滿倉干就完了!
但願這只是一個段子,如果是這真的,那隻能說一句祝他好運了。
歷史經驗表明,一切"賣房炒股"的行為,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而一切鼓吹"賣房炒股"的言論,都值得你再三警惕。
一、 股市和樓市,並不是絕對的互斥關系!首先,簡一老師想要糾正一個基本的認知偏差。
為什麼會有"賣房炒股"這樣的思路出現?因為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認知誤區,即樓市和股市一定是此消彼長的,換言之,當其中一個市場大幅上漲之時,另一個市場一定會大幅下跌。
這個認知誤區的背後,有這樣一條聽起來還算合理的邏輯——
股市與樓市的蹺蹺板效應,是由資金量的分配比例決定的。資金,或者說財富的總量就這么多,要麼流進股市,要麼流進樓市。當錢大量湧入股市時,進入樓市的錢就少了,此時股市牛市,樓市熊市。反之則是截然不同的市場表現。
宏觀層面可以這樣理解,放到微觀的家庭或個人資產配置上則更加明顯——
我的財富總額是一個固定值,大A股這么牛,難道不應該舍掉其他資產滿倉干?
簡一老師只想說,這個想法很傻很天真。
二、 本輪股市上漲,實際上是利好樓市的。樓市與股市的關系,並不是單純的非此即彼這么簡單。
簡一老師也並不是將大家攔在股市的門外,恰恰相反,我本身很看好中長線的A股走勢。與此同時,A股近一周以來驚動新聞聯播的強勁表現也沒有人能夠忽視。
簡一老師不是什麼股市專家,但對整體的宏觀經濟也略有見解,此處並非妄言股市,提醒一句一兩周內股市有極大的回調風險絕不為過。
再聊回樓市與股市的關系。
三個基本認知:
第一,樓市和股市,確實有一定的相關性。
以最為典型的一段歷史經驗為例:
2015年開始的大牛市,5-6月到頂點,彼時上證指數從2000點的低位一路上揚,迅速跨越3000點的門檻,並於年中飛速攀上5178點的歷史次高位,拉出一條罕見而壯觀的大陽線。
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樓市實際是處在寒冬期的。
房子庫存達到歷史最高點,降價、流拍、退房、裁員接連上演,以萬科為代表的主流房企高呼"樓市白銀時代到來"。
這樣的情景只持續了不到一年,隨後就迎來了哀鴻遍野的大股災,股市一片狼藉。
最後的最後,與其說應該選擇樓市或是股市,倒不如說應該選擇優質資產。
在股市裡,茅台屬於優質資產;在樓市裡,一二線核心地段的好房子就是優質資產。
領跑大盤的,永遠是最優質的資產,而資產配置,永遠是一門需要大智慧的學問。
㈤ 你遇到過靠炒股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嗎
我一客戶,2007年大牛市背著家人賣房炒股,他老婆因此跟他離婚,90萬的房子分走40萬,他用50萬本三個月金炒到300多萬,她老婆悔不當初,帶著40萬回來給他一起炒,一個多月時間賬面總資產達到500多萬,還沒等指數到頂他決定不玩了,跟朋友跑去三亞投資酒店式公寓。30多萬一套的,一口氣買了12套。剩下的錢按揭買了兩套自住房。
2014年,他看到了牛市雛形,公寓賣了10套,加上一些存款工800萬本金進場,峰值炒到2000多萬,但是這次高點沒跑,賬面跌到1500萬才離場,但是也算接近翻倍了。
他當時覺得自己賣房炒股很成功,因為他認為樓市在2014年已經見頂,不過很顯然他判斷錯了。當時他沒有用這1500萬投資房產,而是留了500萬長期炒股,剩下1000萬用於各種投資,投資沒賺到多少錢,500萬炒股虧到300多萬。到2017年發現樓市大漲才急忙找到我們幫他做房產投資規劃,1200萬資金買了三套房,雖然到2019年時市值飆升至近2000萬,他想賣掉買股票,但是因為限售無法脫手。一直等到部分限售期過了以後才賣掉,他自認為自己是一個股市嗅覺靈敏的人,而且是一個膽大的人,所以在2020年4月份砸了1500萬追高五糧液和汾酒,年前剛賣掉,雖然沒說賺多少,但是看漲幅也估算個八九不離十了。
雖然這當中有樓市的不少功勞,但是按照2000萬作為財富自由的最低門檻,他單靠炒股也足以實現了。本金僅僅是一套90年代的老破大,賣房時他只是一個小旅館的小老闆。現在在三亞、深圳、青島、蘇州都有房產,深圳這套從入手到現在凈賺了至少500萬,還有幾千萬套現離場的現金。房子也折現的話,這些錢存銀行每年吃利息都有300萬打底了,妥妥的財富自由。
炒股財務自由的人我身邊有兩個,一個是做鋁合金生意的,一個是銀行的朋友。
這兩個朋友有各自的特點,值得我們借鑒一下:
朋友A是做鋁合金的朋友是靠做鋁的期貨賺取千萬身家的,他做鋁這行業已經十多年了,由於自己做生意,所以對鋁的價格變動特別敏感,也比較明白鋁的價格變動受哪些因素影響,在2014年那波大牛市,他沒有做股票,而是做的鋁多單,也就是期貨的多單,當時他投入了50萬,加的十倍杠桿,結果趕上了那波大牛,賺了接近兩千萬,後來加上他原來自己的一點存款,買的4.9%結構性存款,每年有98萬的利息,其實這也是算是財務自由,普通人一年98萬足夠花了。
朋友B是我建行的一朋友,他老家是福建的,大學畢業後就在天津中信銀行國際部,他們當地人很多時候請高貴的朋友都不用茅台,而是請片仔癀,片仔癀在福建和世界的華人圈非常有名氣,那個時候他每月的工資都會拿出一部分買片仔癀的股票,年終獎也幾乎都是買片仔癀的股票了,至今已經堅持了11年了,他是從片仔癀估價24多遠開始買起的,一直到現在片仔癀已經快400了,他的持有市值已經漲到了3000多萬,而且他還打算繼續持有下去。
我總結他們之所以可以成功的原因是:第一,對某一個行業特別的專業,能夠明白這個行業的規律,掌握了這種規律從中獲利;第二,就是堅持,看準了價值成長性公司,堅持投資下來,這一點是非常難得的,相信炒股的朋友的都有賣飛的經歷,可能就是看不懂公司成長的邏輯。
07年瘋牛,我們處長,200萬做到4000萬,覺得自己行了,在加上有一部分政策原因原因,辭職不幹了,全職炒股!
前一段時間偶遇,一起吃飯,聊起股票他津津樂道,大談特談,說兒子畢業留在上海,自己給全資買了套房7000多萬!給買了輛車50多萬!主要是兒子剛參加工作!不適宜太高調!
酒足飯飽,結賬,200餘元,老處長顧左右而言他,無奈,我付之!
是否財務自由咱不敢說,但是那時候他經濟拮據應該是錯不了的!
我客戶1000w的本金放進來,全倉買了一隻股票,就放了一年時間,期間沒有任何操作,現在已經是7000w元了。
財富自不自由我不知道,反正我是酸了……
我遇到過,一位做工程的大哥,都知道這個行業風餐露宿,他也打拚了十幾年,從普通的技術員一步步到項目經理,勞碌的不少,也是有了一定的本金積累,他只想安定一下,我也不得不佩服,這樣奔波慣了的人突然有了種靜氣,煙酒不沾,場合不好,從一個小白開始,鑽研指標,分享技術,把炒股當成一種生活,最可貴的就是從不逢人就講,得失只為記錄在心,自己摸索,現在已經積累成私模基金的級別了。
我覺得每個人也應該是這樣,但凡是想作為自己賺錢的手段,都應該是自己尋求渠道,總結規律和方法,心靈上不斷和自己對話,不斷與 社會 規律磨合,最終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盈利方法和處世思路,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世上的路,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往往都是我們自己選的,只有摸索方向與腳踏實地相結合,才能達到自己想要的高度。
我說個實事,2015年,原單位一女處長在某委借調,老公專職炒股。某兩車合並前,全部身家加借錢全倉買入南車,共計不到2000萬。翻了幾倍自己看,算不算財富自由?至少我看到人家事後直接買了個A8L。
我入市近25年,周邊尚未遇到真正靠炒股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他們最多隻是賺職乾乾。在券商大戶室有些退休老人專職炒股並與券商操盤手探討,可能資金上千萬但仍稱不上己實行財富自由。但據說某些線一大城市(如滬,深)可能有職業炒股者,他們有的考了證券從業資格,甚至有人成了私募基金經理人或操盤手。
遇到過一個趕上07年那波瘋牛賺了幾百萬就收手去炒房,買了住宅又瘋長,然後把住宅賣了,狂掃兩層商業公寓,買了三十多套弄的酒店公寓出租,現在吃租金
對我來說,五線城市,財務自由最少也得一千萬以上,沒有別的收入,車,房子,車位,結婚,生子,家庭開銷一切都是股市給的!要是我家庭基礎好點的話可能早就自由了,沒辦法,一切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過來的,零九年入市,那時候還上著班,一月一千多,三萬賠了一萬多,到11年基本上能掙錢了,那時還小二十五六,工作辭了,拿三萬多做職業股民[呲牙],那年一年算下也掙了三萬多,可是沒有別的收入,房租,吃飯,花銷,還要交女朋友,都要從股市拿錢,今天取兩百,明天取兩千,一年花的比賺的多啊!無奈沒本錢啊,後來開始包點活干,期間一直關注股市,盯盤,14年有個十幾萬了再次職業炒股,當年就賺了第一桶金,買了車,站起來了啊,15年買了房,16年結婚,每年基本上能從十幾萬掙到四五十萬,後來有了孩子又換了車,買了車位,現在處境比那幾年要好很多,因為那時候每次掙到錢都要花大錢,現在一年基本十萬就夠了,那幾年想想也膽大,15年買了房子留了十萬裝修,十幾萬繼續做股票,結果股災第一波,十萬就沒了,那時候正在裝修呢,一共還有二十萬了,結果是裝修花了十六萬,一個多月期間都是一兩萬,一兩萬的給,裝修完了我的賬戶還有二十三萬,第一波反彈就連本帶利賺回來了,當時京東方停牌前跌停都是十萬手十萬手的吃貨,果斷融資進入開盤三個漲停出貨,14是成飛集成吃了大肉,我28進入,38開通融資滿倉,記得64左右出的,這兩年英科最早就看好,給朋友給說了,可惜沒有吃上大肉,斷斷續續也就掙了四五十萬,故事太多講不完啊
我2003年在貴州茅台每股20元時買入一億五千萬股,當時只花了大約三十億,至今一股未賣,雖然賺了不少錢,但是我還想說,股市裡的錢沒有比特幣上的錢好賺,我2009年時只花了十萬元買了比特幣,但是我現在比特幣賬戶上已經漲到4700億了,而且是美元。我現在雖然實現財富自由了,但是我一點也不快樂,因為我至今連個老婆都沒有,希望大家給我介紹一個靠譜的姑娘結婚。
㈥ 為什麼現在買房的人減少,而買股票的人增加呢
這個問題就是直接反映了現在國內老百姓對於樓市與股市產生了分歧很大,意思就是看好樓市的去投資房產買房,而看好股市的發展就炒股,我覺得造成這種分歧的找找原因,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說說買房的人減少了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房價黃金十年已經過去了,買房就賺錢的時代也過去了,現在大家都知道房價泡沫太大了,既然有泡沫就會有擠泡沫的時候出現,所以現在很多人對於樓市都是處於觀望當中,自然買房的人就少了。
現在大家對於樓市與股市的預判以及看法都各自不同,直接形成樓市與股市蹺蹺板效應。根據國內歷史以往現象,這兩大市場確實是存在蹺蹺板效應,這就是兩大經濟支撐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