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閲嶇敓鍚庡湪欖旈兘涔拌よ喘璇佺殑灝忚
鈥滈噸鐢熷悗鍦ㄩ瓟閮戒拱璁よ喘璇佲濈殑灝忚存槸銆婇噸鐢熷紑濮嬪綋棣栧瘜銆嬨
銆婇噸鐢熷紑濮嬪綋棣栧瘜銆嬫槸浣滆呴粍閲戝皬鐧借彍鍘熷壋鐨勪竴閮ㄩ噸鐢熺被鍟嗘垬緗戠粶灝忚達紝榪炶澆浜嶲Q闃呰匯傝ュ皬璇磋茶堪鐨勬槸鍙跺皬鏂囧湪瀹塊唹涔嬪悗錛屾剰澶栫┛瓚婂洖1992騫淬傞潰瀵圭┛瓚婄殑鐜板疄錛屽彾灝忔枃鍑嗗囨姄浣忔満浼氾紝鏀瑰彉鑷宸辯殑鍛借繍銆
鍙跺皬鏂囧嚟鍊熺┛瓚婂墠鐨勮板繂錛岃″垝鍦ㄤ笂嫻瘋喘涔拌偂紲ㄨよ喘璇侊紱浜庢槸浠栧湪鏈嬪弸娌堥噾嫻╃殑鍙斿彅甯鍔╀笅錛岃幏寰椾簡鍚鍔ㄨ祫閲戱紝騫墮『鍒╄喘涔頒簡鑲$エ璁よ喘璇併備粠姝わ紝鍙跺皬鏂囦究鎴愪負灝忔湁鍚嶆皵鐨勬毚鍙戞埛銆備絾鍙跺皬鏂囧苟娌℃湁灝辨ゆ㈡ワ紝鑰屾槸鍑鍊熻嚜宸辯殑鍔鍔涗笉鏂鍙戝睍錛屾渶緇堣蛋涓婁簡浜虹敓宸呭嘲銆
鍚岀被鍨嬪皬璇存帹鑽
1銆併婇噸鐢熸姇璧勪箣鐜嬨
璇ュ皬璇磋茶堪鐨勬槸涓昏掓剰澶栭噸鐢熷湪1996騫淬傞噸鐢熷悗錛屼富瑙掕窇鍒扮數瀛愬競鍦烘墦宸ワ紝鍗栫數鑴戱紝鏀惰幏絎涓妗墮噾錛涘苟閫氳繃璁¤皨璁╁弽媧劇彮涓諱換璺戣礬錛岄亣涓婁簡鍏鋒湁娣卞帤鑳屾櫙鐨勭編濂崇彮涓諱換錛屽苟鏀惰幏浜嗙埍鎯呫傛ゅ悗錛屼富瑙掑埄鐢ㄧ┛瓚婂墠鐨勮板繂鍜岃嚜宸辯殑鍔鍔涳紝涓嶆柇鍙戝睍浜嬩笟錛屾渶緇堟垚涓哄叏涓栫晫鐨勬姇璧勪箣鐜嬨
2銆併婇噸鐢熶箣澶ц捐″笀銆
銆婇噸鐢熶箣澶ц捐″笀銆嬫槸涓閮ㄩ兘甯傜被閲嶇敓鑱屼笟鏂囥傚皬璇磋茶堪鐨勬槸涓鍚嶅ゅ唴璁捐″笀錛岄噸鐢熷埌鍗佸勾鍓嶏紝鍙濂藉仛璧瘋佹湰琛岋紝欏轟究鎸藉洖涓嬮仐鎲撅紝榪芥眰涔嬪墠涓嶆暍榪界殑姊︺備功涓浠ヤ竴鍚嶄粠涓氳呯殑瑙嗚掞紝璁茶堪浜嗕竴涓澶ф椂浠h儗鏅涓嬬殑琛屼笟鍙戝睍銆
Ⅱ 買股票並長期持有是什麼感受
買股票並長期持有不外乎有兩種不同的感受,即賺錢的感受和賠錢的感受。
1、賺錢的人感受:快樂感、成球感。像林園、但斌買入茅台股票長期持有十幾年,賺得缽滿盆滿,實現了財務自由,被譽為「股神」,都自己創辦了私募基金,事情越做越大,他倆的心裡肯定是美滋滋的,快樂感、成球感一定充滿了人生之路,溢於言表。
2、賠錢人的感覺:痛苦感、挫敗感。比如提問中提及的長期持有中國石油的感覺,我的一位股友真的持有中國石油13年了,從30元開始買起,20元開始補倉,直補到10元後無錢補為止,對中國石油一直抱有一絲翻本的希望,一直不捨得割肉,現在持有成本還在16元,股價只有區區的4.45元,賬戶浮虧33萬元,虧損率竟然高達72.19%。這位股友長時間吃不香、睡不著,甚至噩夢纏身、痛不欲生,小韭菜變成了老韭菜,徹頭徹尾地淪落為股市裡的失敗者。
3、買股票並長期持有一定不能無腦地買入、無腦地一路持有。買股票並長期持有,首先,要確定買入的股票是否值得長期持有,有沒有投資價值,不能選擇性失明;其次,要學會變通,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不能硬扛;再次,要波段做T,千萬不要忘記打新,以期取得收益最大化。
本人以善意之心多次提醒小散們,逢低買入持有,逢高落袋為安;存款不如買銀行股,炒股不如買基金是我的座右銘和行為軌跡,想必有的人一直在跟隨我的腳步行走,收獲滿滿。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爸爸是一個股市老韭菜,有著兩只壓箱底的個股,已經持有14年了。
可以說這兩只股票,是他為數不多的賺到錢的股票。
原本這兩只股票可能只佔到他股市資產的10%,現在可能占據了半壁江山。
一隻是五糧液,一隻是山東黃金。
兩只股票都是在2007年的頂峰追高買的,其中五糧液足足等了10年才解套,山東黃金則是09年借著黃金的行情就提前起飛。
我沒有仔細看過他的持倉盈虧,但我知道五糧液浮盈應該能有8倍了,山東黃金浮盈有1倍多。
他常笑著對我說,你爸沒什麼遺產,就給你留了點黃金、留了點酒。
或許也就是這個想法,讓他把這兩只股票一直拿到了現在,我估計未來也不太會拋售了。
作為老韭菜,我爸爸做的短線操作,基本上都是悲劇收場。
漲停買,收盤跌停,一天跌掉20%都是家常便飯。
作為散戶,愛追高是正常的,因為喜歡追求刺激。
只不過一個年近70的人了,還學別人打板追漲停,真是讓我有點小無奈。
他經常在感性和理性中來回切換,時而考慮短線操作,時而考慮長線投資。
跌的時候想做長線,漲的時候做短線,是他最常見的心態。
很多人會覺得好像長期持有會有回報,但他也有長期持有,最終股票退市的。
一隻是海潤光伏,一隻是華銳風電。
海潤光伏是1塊多賣掉的,華銳風電是退市都沒賣的。
因為華銳風電退市的時候還有盈利,所以他還覺堅信會再次重回A股市場。
在新能源領域賽道上,他挑選的兩只所謂的牛股,最終都是損失慘重,悲催的收場。
只有買過幾只鋰電池的個股,賺了點錢。
由此可見,新興產業風險之大,一定要審時度勢,不能盲目堅持。
我曾問過他,長期持有感覺到底好不好。
他說看著浮盈很安心,看著浮虧很不爽。
確實,也不是什麼股票,都適合長期持有的。
好的公司,越拿越值錢,爛的公司,越拿越悲劇。
當你長期持有一隻個股的時候,心態會隨著股價焦灼起來,直到股價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或者大幅度的下跌。
大幅度下跌後,基本上就是躺屍狀態了,因為心態崩了,覺得無所謂了。
大幅度上漲後,心理上的安全區就建立了,對於股票的短期波動就不會太在意了。
把時間拉長來看,兩極分化是自然規律。
很多人說長線是金,長線才能賺到錢。
其實拿我爸爸來舉例,就是一個倖存者定律,並不是長線為王。
所謂的倖存者定律,就是你看到他持有的某一隻長線個股出現了較大的漲幅,但是沒有看到更多長線持有的個股,還在地板上摩擦。
持有了8倍的五糧液,完全不足以抹平我爸這20多年在股市虧損的錢。
他買過幾百隻個股,最終賺錢脫手的,可能只有1/3都不到。
持有一隻退市的股票,代表虧損就是100%。
如果是滿倉操作,那麼即便一隻股票漲10倍,都是無法彌補100%損失的。
還有一些股票,07年巔峰過後,都夭折了50-80%,現如今也都在3-5塊。
所以很多人只看到了那些屢創新高的個股,忽略了那些一地雞毛的個股。
事實是,一地雞毛的個股,比起屢創新高的要多的多得多。
但是從市值上來看,那些創新高的個股,正占據整個市場更多的份額。
大市值個股越來越安全,小市值個股越跌越危險。
股民長線賺的錢,就是從小市值成長到大市值的極個別股票。
我認為自己是一個價值投資者,但並不是長線投資者。
股票的投資,低估值的時候有價值,高估值的時候有泡沫。
而資金就是吹泡泡的始作俑者。
上市公司本身的業績,就是內涵和實質。
所謂的低估就是低於這個實質,所謂的高估就是高於這個實質。
市盈率就是衡量這個實質和估值的標准,資金是決定標准衡量的尺度。
長線投資的是趨勢,趨勢中一樣會有價格波動,只能說企業的成長好,趨勢就是向上的。
趨勢向上和股價向上還不一定有必然聯系,因為還有資金在作祟。
舉個例子。
一家上市公司,10年間,企業營收和凈利潤,增長了5倍。
然後股價在前3年漲了10倍,然後7年跌了50%,最終10年漲了5倍。
這種情況合理嗎,肯定是合理的。
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10年前持有,就賺錢了,如果第3年買入,那就虧損了。
我們只能說股票長線投資價值和企業價值相對匹配,僅此而已。
至於做長線投資,短線投資,波段投資,其實都沒有錯,每個人的投資方式和理念不同而已。
Ⅲ 重溫「周期天王」周金濤:人生只有三次財富機會 2019年會出現一次
大家好,今天是元旦,2019年的第一天。
2018年總算過去了,這一年是財富縮水的一年,我們經歷了A股暴跌,P2P暴雷、股票質押、人民幣下跌、貿易摩擦等等讓投資者扎心的事情。
無論是普通小散的股票資產,大股東的赫赫身家,還是資本大佬們的勃勃野心,都在這一年,事如春夢了無痕。
但是,在一個人的眼裡,這一切卻是早已註定的「宿命和輪回」。他就是兩年前已經去世的原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
周金濤當年有一句名言叫「人生發財靠康波」,意思是,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周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這個時代,如果想賺點小錢,勤奮努力大概率能做到衣食無憂,但是想賺大錢走上人生巔峰,更多的還是得靠趨勢。
周金濤老師曾經在2007年因為成功預測了次貸危機,即所謂的康波衰退而聲名鵲起。而在2016年就已經預測到了2018年的熊市,市場預言逐漸得到印證,還有一些預言有待印證。其中最重要的一個預言就是:
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2008年,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20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
1985年之後出生、現在30歲以下的人,第一次人生機會只能在2019年出現。
2018年的全球股市
2018年,A股呈現階梯下跌走勢,上證指數累計下跌24.59%,深證成指下跌34.42%,均創下歷史第二大跌幅。
個股方面,2018年僅295隻個股股價實現上漲,佔比8.27%,倘若剔除2018年上市的新股,2018年實現上漲的個數數量將降至220隻,佔比為6.35%。
中小板指累計下跌37.75%位居首位,上證50指數累計下跌19.83%,跌幅相對較小。
2018年,A股總市值縮水了13.76萬億元,其中滬市減少6.67萬億元,深市減少7.09萬億元。
公募股票基金方面,2018年竟無一隻股基是正收掘槐判益。
就連追求絕對收益的私募基金,也難以擺脫「看天吃飯」的命運。苦熬的這一年,到現在來看看,今年損失非常慘重。
金斧子數據顯示,截至12月中旬,納入統計的288隻股票多空產品,其平均虧損達到11.01%;317隻組合基金的平均虧損為6.09%,500隻復合策略基金的平均虧損為6.05%,143隻宏觀策略基金的平均虧損為3.33%。
而據統計,全球股市在過去這一年間市值暴跌了將近12萬億美元。如此大的市值縮水幅度是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規模,也是歷史上的第二大記錄。如果從2018年1月的最高點計算,全球股市的市值損失更加驚人,達到20萬億美元。
美股方面,2018全年,標普累跌6.24%,道指累跌5.63%,納指累跌3.88%,均創2008年以來最大的年度百分比跌幅。
歐洲股市方面,歐洲STOXX 600指數全年累計下跌約13%,是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以明簡來表現最差的一年。歐元區股市則創下2011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
法國CAC40指數全判改年累計下跌10.95%。英國富時100指數全年累計跌12.5%,為2008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
2019年,可能是你最大的機會
眼下,踏入2019年第一天,我們來重溫當年周金濤最經典的演講。關於2019,「周期天王」周金濤生前的那個著名預言如下:
在原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周金濤看來,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周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投資者所能做的,就是把握周期運動的趨勢和拐點,順勢而為。2018-2019年是康波周期的黑色之年,60年當中的最差階段,2019年應該抓住機會,低點買進。
周金濤在2016年3月的演講「人生就是一場康波」,基金君整理了部分觀點,給大家在2019年的投資道路上一些參考。
1、60年的經濟周期:人生有三次財富機會
我們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周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比如過去的十年,中國暴富的典型是煤老闆,肯定大家在心裡認為煤老闆肯定是不如我有本事。為什麼他成為煤老闆,原因就是在於天時給的機會。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理論來看這是大宗商品的牛市,就給煤老闆人生發財的機會。
一個人的一生中所能夠獲得的機會,理論上來講只有三次,如果每一個機會都沒抓到,你肯定一生的財富就沒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個機會,你就能夠至少是個中產階級。
我們人生的財富軌跡是有跡可循的。人生的財富軌跡就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在世界經濟周期運動中最長的周期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它一個循環是60年一次。大家知道60年就是一個人的自然壽命是60年,中國講60甲子,循環一次就是一個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它分為回升、繁榮、衰退、蕭條。
2、40歲以上的人,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
以我的長期研究來看的話,你的人生的機會基本上由康波的運動給予的。
十年前你在中信建投證券找了一份工作不是太重要,大家十年前在中信建投證券旁邊買一套房子真的很重要,因為中信建投在北京朝陽門,現在房子漲十倍,大家掙十年也掙不到。人生的財富不是靠工資,而是靠你對於資產價格的投資。
你對資產價格的投資是時間規律呢?一定是低點買進才有意義,這個時候買進房子這些沒有什麼意義。在一個人60歲的人生中,其中30年參與經濟生活,30年中康波給予你的財富機會只有三次,不以你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2008年,如果那時候買股票、房子,你的人生是很成功的。2008年之前的上一次人生機會1999年,40歲的人抓住那次機會的人不多,所以2008年是第一次機會。
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這就是人生發財靠康波的道理。
巴菲特沒什麼,為什麼能夠投資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出生在第五次康波周期的回升階段,所以他能成功,如果現在一樣不會成功,這個就是有宿命決定的。
為什麼那個年代的美國會出現比爾蓋茨,因為技術在那個年代展開的,現在中國出不了比爾蓋茨,你的人生機會由康波的運動決定的,有人覺得自己很牛,很大的本事,賺很大的錢,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在命之中運行。這就是我研究完經濟周期以後我非常相信的一點,人的生命都是宿命的。
最簡單的就是1985年之後出生的人,現在30歲以下的人,註定你的人生機會第一次只能在2019年出現,35歲之前出現,所以現在25歲到30歲的人,未來的5年,只能依靠好好工作。因為買房什麼都不行,這是由你的人生的財富的命運所決定的,這個是沒有辦法的。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在做人生財富規劃的時候,一定知道每個人都是在社會的大系統中運行,社會大系統給你時間機會,你就有時間機會。這個大系統沒給你機會,你在這方面再努力也是沒有用的。
去年(注2015年)我辭職後只做首席經濟學家,原因就是在於我覺得未來的四年,做事情的困難性比過去六年大。而且在蕭條即將來臨之前,一個社會必將出現分裂傾向,理論中可以看到的,所以政治上出現一些傾向也是正常的。
這種情況下,你的人生只有兩個選擇:一個選擇像我一樣當個虛職,每天忽悠忽悠,心情好出來忽悠,心情不好在家裡待著,這是一種選擇;另外一種選擇未來一定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你可以成為先德或者先烈,這是可以選擇的另外一個人生道路,在未來也是可以選擇的。
我覺得未來四年確實是社會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的時候,特別對於1985年之後的生人,確實你的人生的最大機遇即將到來。這是我對未來的看法。
3、消滅中產階級財富的兩個方法
2015年之後,全球應該進入的康波的蕭條階段,在康波的蕭條來臨之前,會發生哪個現象?這個現象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了,我們覺得手中有很多流動性,大家這個流動性過去6年還通過炒股票賺到錢,大家2015年開始不賺錢。
怎麼辦?我需要為我手中的錢保值,所以,大家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買進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房地產。第二個辦法搞點新興產業,很多人投了很多新三板。從我的本心出發,這兩個辦法都是消滅中產階級財富的方法。
我自己投資的紀律是2014年之後第一不買房,現在是中國房地產周期反彈階段,就是只有一小撮漲,所以大家看到的一定是熊市中的反彈。怎麼辦?賣,不應該買,炒股票的人全都理解的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所以現在應該是房地產的兌現階段。
第二個大家追逐的新興產業,因為我是研究長波理論的,我看的很清楚,實際上所謂的互聯網+,就是本次康波的技術創新,信息技術的最後成熟階段。
大家知道,信息技術爆發期在80年代,90年代在美國主導國的展開期。當技術從主導國傳導到中國,中國是本輪康波中的追趕人,傳導到中國擴散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那麼你們想這個技術還有什麼前途可言?
一個技術當它在追趕國的滲透到達了無孔不入的時候,一定到達了它生命周期的最後階段,這個技術後面就是一個成熟並衰落的趨勢。
所以,我跟朋友說,2016年和2017年是新三板的兌現階段,能不能兌現要看你的命運了,這個東西不是我能夠左右的。大家不要認為一定要兌現。
當大家看到這兩個現象的時候,意味著康波要進入蕭條期,你突然會發現,在經歷一次滯脹之後,2016年到2017年是一次滯脹,一次滯脹發現你手中持有的流動性差的資產可能就沒人要了。
在這個階段之後,將進入貨幣消滅機制,就是這些資產的價格將下跌,這個就是康波理論告訴我們的。
每一次的康波的蕭條都是一次滯脹展開,滯脹之後就是消滅通脹的階段。所以,未來可能大家突然會覺得,手中的流動性資產不夠或者沒有。這也是讓大家趕緊發債的原因,你可以有現金流用,甚至以現在低的價格買進資產。到2025年,都是第五次康波蕭條階段。
第四次康波的蕭條在一九七幾年,第三次是一九二幾年,就是美國的大蕭條,康波理論描述了一套世界經濟的長期的運轉。
4、2019年房價會是一個低點
房地產周期20年輪回一次,一個人當中可以碰到兩次房地產周期。為什麼呢?人的一生作為群體來講會兩次買房,第一次是結婚的時候,平均27歲,第二次是二次置業,改善性需求是42歲左右。一個人的消費高峰,最高峰出現在46歲的時候,46歲之後這個人的消費就往下走,你的消費逐漸由房子這些變成醫療養老。
房子一生中大致消費兩次,大概20年一次。房地產周期是20年輪回一次。中國本輪房地產周期1999年開啟,按照房地產周期規律分為三波,第一波2000到2007年,2009年之後又漲一波,2013年、2014年一波,三波上去,全國房地產周期的高點判斷是在2014年,這個是中國房地產周期的高點,後面價格下來。
但是,到2015年的時候大家突然發現,房子又好賣了,2016年一線城市核心區域房地產暴漲,但這不是房地產重新開始,而是波浪。三四線城市的房子能漲才是牛市,垃圾股不漲,一小撮股票漲不是牛市,這是房地產周期的波浪反彈。
所以,2017年上半年附近,中國的這次反彈會結束。如果你擁有一下城市的核心區域的房地產,並且不是自住房,我認為應該在未來的一年之內賣掉,這就是我對於大家的建議。
賣掉房子之後,你發現可以買到好多很便宜的資產,性價比已經發生變化,這就是房地產周期。不要以為房地產賣出去買不回來,這個世界上沒有隻漲不跌的東西。2019年房價會是一個低點,2017年、2018年房價是要回落的。一個房地產周期的循環就是這樣,20年的循環,15年上升,5年下降,美國也是一樣。
2007年美國房子開始跌,跌到2011年附近觸底反彈。大家到美國買房有點不一樣,我的研究主要就是全球大類資產配置,美國歐洲都研究,中國在世界的東半球,美國在西半球,東西半球的房地產周期起點差十點。
中國房地產的起點是2000年,美國是2010年,2010年之後美國出現房子的牛市,2017年是第一波的高點,如果到美國買房,也可以再等等,現在也是第一波高點。大家現在買也不會被套,因為上升期沒有結束。
作為廣義大眾來講,不管你的知識怎麼樣,你跟大媽沒有區別。意思是說,這種東西跟智商沒關系,這個就是你的人生的機遇就是看你能不能把握。
5、2019年出現最終低點
那個低點可能遠比大家想像的低
到了2017年中期,大家就可以知道我的判斷對與不對。我曾經在2007年的時候判斷2008年將發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衰退一次沖擊,就是大家看到的次貸危機。
2014年10月份,我發表報告認為,2015年二季度發生二次沖擊,二季度之後股市暴跌,人民幣貶值,這些都是有規律可尋的,資產價格的運動絕不屬於規律,這個都是大家可以看到的。
2017年中期,三季度之後,我們將看到中國和美國的資產價格全線回落,2019年出現最終低點。那個低點可能遠比大家想像的低。這就是現在可以告訴大家的康波理論。
一個康波的運動是技術創新推動的,本次康波1982年開始回升,大家知道1975年到1982年是上一次康波的蕭條階段。
如果了解世界經濟史應該知道,全球滯脹,美國英國做供給側改革。我看大家很興高采烈的談判供給側改革問題,供給側改革是全球進入蕭條的標志,似乎沒有必要興高采烈的,實際上真的談到供給側改革,一定要進入蕭條的。
繁華是1991年到1994年的美國信息技術泡沫,是康波繁榮的標志,當美國的泡沫破滅之後,後面經濟又增長了七八年。
所以,2008年之前是世界經濟的本次康波的黃金階段,從2004年到2015年應該是本次康波的衰退期,衰退期能看到的就是,雖然經濟增長不怎麼樣,但我們還能夠從資產價格中獲得很大的意義,這個大家能夠感受到。比如我們的股市、債市,2009年以來,大的角度來看都是上升趨勢,都是有利可圖的,這是康波中的衰退階段。
6、保值和流動性是未來五年最核心問題
未來五年是資產的下降期,這個時候大家盡量持有流動性好的資產,而不要持有流動性不好的資產。像高位的房子就是流動性不好的資產,還有一級市場的股權也是流動性不好的資產。
為什麼提新三板,因為流動性很差,想賣很難賣。在未來的投資,大家一定注意,賺錢不重要,第一目標是保值,第二是流動性。這兩個是未來五年大家在投資的時候我覺得一定要非常注意的一個,應該是一個最核心的問題。
這是用康德拉季耶夫理論進行人生規劃。60年運動中,會套著三個房地產周期,20年波動一次,一個房地產周期套著兩個固定資產投資周期,十年波動一次。一個固定資產投資周期套著三個庫存周期。
所以,你的人生就是一次康波,三次房地產周期,九次固定資產投資周期和十八次庫存周期,人的一生就是這樣的過程。
有很多人發表與我不同的觀點,周期要換面,有些人發這樣的觀點,實際上這些都是對我的觀點的反駁,沒關系,我們可以用未來的時間來看。
7、鍛煉身體,2019年再回來
對於未來想提醒大家的一點,2018年到2019年是康波周期的平淡之年,60年當中的最差階段,所以一定要控制2018、2019年的風險。在此之前做好充分的現金准備,現在可以發債,五年之後還有現金。
對於個人來講,今年明年賣掉投資性房地產和新三板股權,買進黃金,休假兩年,鍛煉身體,2019年回來,這就是未來給大家做的人生規劃。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原標題:新年第一天,重溫「周期天王」周金濤:人生只有三次財富機會,2019年會出現一次)
Ⅳ 如何通過「撿漏」走上人生巔峰
標題:探索人生巔峰之路:意外的「撿漏」策略
人生中,許多人以為財富和美貌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但現實往往隱藏著意外的轉折。一個從小成績不佳、家境一般的同學,卻意外地擁有了貌美如花的妻子,這讓我們深思「撿漏」背後的秘密。他分享,學生時代的純真和不加考量的戀愛,為他提供了機會。在校園里,簡單的感情和相似的環境使得「撿漏」變得容易,如不看重物質條件,珍惜情懷,甚至從老同學中尋找潛在的優質伴侶。
父母的資源也是一種「撿漏」,金錢、人脈、專業技能和行業背景都可能成為子女的助力。比如,炒房的起點、作家背後的寫作支持,或者父母的行業傳承,都能成為成功的跳板。即使不是出生顯赫,也應發掘並利用家庭的潛在優勢。
投資高手的指導同樣是一種撿漏,跟隨他們的智慧進行投資,即使做不到每次都准確,也能在市場波動中撈到豐厚回報。但要保持信任關系,適時跟進,避免盲目行動導致損失。
股災時期是另類的撿漏機會,低價買入優質公司的股票,即使不懂技術分析,也能在長期持有中獲得可觀收益。對於股市,理解其規律,把握好時機,視其為財富的源泉而非恐懼的源頭。
最後,內推是進入頂級公司的捷徑,利用人脈優勢尋找內部推薦,可以大大提升成功率。結合內推與個人實力,進入理想職場並非遙不可及。
總結來說,生活中的「撿漏」並非偶然,而是通過智慧、機遇和正確的心態去發現和把握。記住,既要保持戰略上的穩健,戰術上則靈活應對,抓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才能逐漸走向人生巔峰。但請記住,投機取巧不是長久之計,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更為重要。
Ⅳ 20年前開始炒股的人,現在都怎麼樣了
能在A股市場堅持20年的股民才是真正的老股民,也就是90年代末入市炒股的,經歷了A股過去20年的風風雨雨的過程;20年的這些老股民現在都怎麼樣了呢?我個人覺得每個人到現在都不同的結果,主要有以下幾種結果;
(1)通過股市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已經成功翻身,把股市當作了提款機;從散戶變主力,變成機構,變成游資,或者變成了牛散,依舊在奮戰股市前線;
(5)這20年中最慘的也是最幸運的一種結果,提早認清A股市場的不作為,提前進行銷戶,永遠退出這個市場。當然有些是虧損退出的,有些是賺錢退出A股的,每個人退出股市的原因都是有所區別。
總之從A股市場20年前開始炒股的人,到現在還堅持的我相信不足1%,這些人往往都是賺錢的,極少數出現財務自由的,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再有就是5%的人炒股能力稍微強的,繼續奮戰股市;另外剩下的就是94%的股民投資者已經退出了股市,相信從20年前堅持到現在的投資已經寥寥無幾了,已經過上與股市沒有關系的日子。
Ⅵ 真的有靠炒股發家致富的例子嗎
有的。
沃倫·巴菲特(WarrenE.Buffett),男,經濟學碩士。1930年8月30日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是全球著名的投資商,主要投資品種有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
2020年4月6日,沃倫·巴菲特以5900億元人民幣財富名列《胡潤全球百強企業家》第3位。2020年4月7日,沃倫·巴菲特以675億美元財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4位。
(6)買房買股票走上人生巔峰擴展閱讀:
炒股發家致富需要知道的知識
1、弱勢格局炒股賺錢難度更大
眾所周知,在股市處於牛市時,基本上炒股還是能夠賺到錢的,當然,賺到錢和賺大錢還是有區別的,賺大錢實現發家致富的始終也還是屬於少數的一部分,而在弱勢行情之下,對普通散戶股民來說,要做到養家已難度不小,何況是要致富,換句話說,這是大部分人股民難以做到的任務。
2、早期炒股發家致富的都是「牛散」
雖然大部分人炒股都很難實現發家致富,但是並不是說不存在,事實上依然有小部分的人通過股市實現發家致富,甚至財富自由,能夠創造這樣驚艷的財富傳奇的股民通常被稱之為「牛散」,也就是說,屬於比較牛氣沖天的散戶,比如早期的楊百萬、林園等牛散就是在股市發家,這些都是市場所熟知的一些牛散,不過這些牛散後期基本都進化為專業投資者了,這就不能再列入散戶行列了。
3、真正順勢而為才能有大成就
在傑克相識的人當中,也有通過炒股發家致富的例子,屬於在2005年前後入市,買進了具有股改大利好的相關個股,更重要的是——能夠堅定持有到2007年大牛市,基本上都能收獲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豐碩成果,可以看出,要在股市靠炒股發家致富仍然需要具有大行情的背景,繼而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的「捂住」操作方式,而不是拿一拿賺到了就賣掉了,話說回來,並不是誰都具有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