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期權為什麼有人虧有人賺
看準股票才能買,然後要看準時機。期權的標的物是指選擇購買或出售的資產。它包括股票、政府債券、貨幣、股票指數、商品期貨等。期權是這些標的物「衍生」的,因此稱衍生金融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期權出售人不一定擁有標的資產。
期權是可以「賣空」的。期權購買人也不定真的想購買資產標的物。因此,期權到期時雙方不一定進行標的物的實物交割,而只需按價差補足價款即可。
適應國際上金融機構和企業等控制風險、鎖定成本的需要而出現的一種重要的避險衍生工具,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給了期權定價公式(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的發明人,這也說明國際經濟學界對於期權研究的重視。
百慕大期權(Bermuda option)一種可以在到期日前所規定的一系列時間行權的期權。界定百慕大期權、美式期權和歐式期權的主要區別在於行權時間的不同,百慕大期權可以被視為美式期權與歐式期權的混合體,如同百慕大群島混合了美國文化和英國文化一樣。
⑵ 股權激勵下的汽車圈:一邊挖人一邊被挖|汽車產經
進入七月以來,996和大小周沒人再提了,互聯網大廠紛紛開始反向操作慷慨地給員工發錢。
先是京東宣布兩年內全員從14薪漲到16薪,而後騰訊公布股份獎勵計劃,擬向不少於3300位員工授予共240.32萬股股票。
而這波「撒錢」也蔓延到了汽車圈,目的同樣十分明確,那就是留人。
搶人大戰激烈到什麼程度?有媒體爆料稱某車企整個部門都被挖空,以至於不少高管在公開場合拒絕介紹團隊成員情況以防止被挖角。
與此同時,汽車圈的整體薪酬也是水漲船高。
據BOSS直聘數據,新造車給出的平均月薪為15367元,同比上漲21.6%。一些與自動駕駛演算法相關的職位,年薪則已達到百萬以上。
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車企開始紛紛拿出殺手鐧---員工股權激勵,各種漲薪、發放股票期權的消息更是隔幾天就更新一波。
人才之爭,一觸即發。
一、押寶期權
今年以來,科技公司、互聯網大廠們魚貫入局造車,「搶人大戰」的掀起也在意料之中。
「造車這件事情,永遠要在人上面花更多時間,去找人,找到最合適、最優秀的人。」李斌說道。
不過,怎麼「搶」也是有講究的。
此前有傳言稱小米用10億元股權加薪資的價格挖角原吉利研發高管胡崢楠;更有資深獵頭透露,滴滴造車在挖傳統車企人才的時候開出的普遍薪資漲幅在30%-50%。
而近日小米汽車的期權激勵計劃也被曝光,將授予員工獨立的汽車公司期權,分五年發放完畢。
按股權變現方式,即使小米汽車主體未上市,員工依然可以照約定的業績里程碑將期權變現。里程碑業績分別是新車發布、年銷50萬輛、年銷100萬輛。只要達到年銷百萬輛,就能將已經成熟的期權兌換成小米股票或者等值現金。
這潛台詞就是,越早實現年銷百萬台,手中的期權就能越早變現。
造車新勢力們的法寶更是期權和更高的base。它們手握大量資金,組織架構也更為輕巧,一上線便改變了傳統的薪酬體制,利用股權激勵建立員工與企業間的利益共同體。
那麼。手握「高薪股權「能否很快實現財務自由?
拿理想汽車來說,其2021年最新股權激勵計劃最多將發行108,557,400股B類普通股。想拿到對應的期權獎勵,對於CEO李想而言並不輕松,要連續12個月總銷量達到50萬台。
汽車產經了解到,絕大多數企業行權周期為四年,少數企業行權周期為五年,即便年限一致每年的行權比例也可能不同。例如蔚來遵循每年25%的慣例。
一旦拿到公司期權,由於鎖定期限,要是員工想離職,或多或少都會因為盡可能最大化利益而掂量一番。加之持股較少,實現財務自由尚需時日。
從新勢力和科技公司發布股權激勵方案的時點和背景來看,似乎都面臨相似的境地:要從別人嘴裡搶蛋糕,股權激勵制度也逐漸成為戰略要地。
二、傳統車企的人才制度轉型
對於被頻繁挖角這件事,多少也刺激了傳統車企在人才制度上的轉型,逐漸重視股權激勵對人才的吸引作用。
長城汽車近日發布最新股權激勵方案,激勵對象新增近9000人。截至目前,長城汽車2020年和2021年兩期股權激勵計劃授予對象總人數為1.07萬人,據不完全統計,這或許算是汽車行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股權激勵。
東吳證券分析稱,長城汽車本次股權激勵有幾個變化:銷量及業績考核目標提高;銷量目標權重提升;設置階梯式行權方案,行權門檻降低;激勵對象及激勵股份數額增加,受益面更廣。
面對行業一日千里的變化,除了使命感,長城顯然生出了比別人更強烈的緊迫感。或許這也是長城制定年銷400萬輛、營收6000億目標的原因。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目標都是為穩定精英人才隊伍、督促激勵做出好業績。採用這種方式,表明經營者的經營理念發生了重大轉變,他們願意讓公司利潤在股東和優秀員工之間分享。」
這場人才爭奪戰中,期權成了企業留住員工的手段,更多普通員工開始接觸到這種原本為「高層限定」的激勵制度,從而讓他們全情投入,度過幾年窗口期手中的期權或許會增值,繼而分享企業成長的紅利。
雷軍曾在一場講座中指出「我在考慮學習阿里,在內部建立一個員工期權交易系統,以在不上市的前提下激勵員工。」對於未上市公司來說,期權仍然是現金流匱乏公司的通行貨幣。
有人稱股票期權為「有史以來發明的最完美的股權衍生工具: 它簡單、優雅、容易理解,而且能讓你分一杯羹。」
但世上從來沒有完美的制度,也沒有一勞永逸的答案。
三、比股權激勵更重要的是什麼
在中國互聯網增長最快的十年裡,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曾是「一夜暴富」的同義詞。但類似阿里的造富神話只屬於少數趕上時代紅利的幸運兒。
誠然,股權激勵對人才招聘和員工向心力的培養是一劑強心針,但歸根結底,這只是一種達成目的的方式,而非萬能葯。
一家公司本身的發展狀況和員工的成長空間,對職場人的吸引力顯然更重要。期權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留存人才的作用,但絕不是決定性因素。
造車技術的進步是建立在人才競爭力基礎之上,李書福談到吉利的人才觀如是說:「人才競爭力不是指四處挖人,而是指原生態、成體系、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森林。只有原始森林才是生生不息的,任何的人工移植都難與原始森林相媲美。」
期權也好,股票也罷,到底是一種工具和手段,它既不是目的,也不是終點。
⑶ 巴菲特是如何玩轉期權交易的
巴菲特是期權投資的高手,不管是看漲還是看跌期權,哪怕期間巨額浮虧,最終也都化險為夷。巴菲特具體怎麼玩轉期權的呢?陳凱豐列舉了數個案例,為你剖析。
陳凱豐為紐約大學客座教授、紐約某宏觀對沖基金聯席創始人兼首席投資官。他此前曾擔任Amundi資產管理公司另類投資聯合主管,摩根斯坦利對沖基金投資團隊基金經理。他在90年代末在國家開發銀行從事國際金融工作。本文來自紐約金融論壇,僅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意見。
巴菲特的期權交易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巨大的利潤來源,也是他的巨額的風險敞口之所在。巴菲特本人說過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場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我們根據公開資料,探討一下巴菲特是如何使用這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
期權總體上有兩種,看漲期權(call options)和看跌期權(put options)。對於期權的持有人,看漲期權有買入的權利,沒有買入的義務;類似情況,看跌期權的持有人有賣出的權利,但是沒有義務。從廣義上說,期權是一種對於未來價位的保險。一般認為古希臘人在交易橄欖油的時候,為了規避橄欖油交割時候的價格風險,發明了期權交易。現代意義上的期權在美國已經交易了上百年。
(一)巴菲特對於看漲期權的運用
對於看漲期權的使用。巴菲特是期權交易的專家。他多次在他的投資和並購案例中運用看漲期權,大幅放大收益。由於看漲期權的價值是建立在公司的股價大幅上漲的前提下的,因此可以說巴菲特和被投資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他在投資的時候要求無償獲得看漲期權對於被投資的公司相對可以接受。一個案例是巴菲特在金融危機的時候投資高盛公司。他的投資條件如下:
a。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50億美元在高盛的優先股,股利是10%每年;
b。同時獲得看漲期權,可以在投資後的5年內,以115美元一股的價格買入50億美元的高盛普通股票;
巴菲特投資高盛的時候,股價大約是90-100美元一股。當然金融危機結束後,高盛的股價上升很快,5年內股價基本上在150左右,現在已經是200。他的看漲期權由虛值變為實值,按保守估算,巴菲特的獲利在2010年是大約20-30億美元。同時,由於高盛最後以回購巴菲特的優先股,並遞送4.35百萬股高盛普通股結束交易。巴菲特的這個零成本看漲期權,換股後,按最近的市場價格,價值大約90億美元。這個還不算他在持有優先股的幾年中,每年的5億美元的優先股股利。這樣的交易,我們只能說驚為天人了!
實際上,最近巴菲特進軍亞太保險市場,他一樣要求獲得看漲期權。這一次他要求的期權比他投資的金額還要多很多,對於他的投資收益是個非常好的增加。如果按期權的delta 0.5來估算,他的額外獲得的零成本股權大約是澳大利亞保險集團流通股份的2.5%。如果公司運營良好,股價上升,他的買入期權的價值還會加倍上升。實際上,在巴菲特投資宣布後,IAG的股價上漲6.1%。他的期權已經有了不少賬面收益。
(二)巴菲特對於看跌期權的運用
巴菲特對於看跌期權的運用一樣是非常的大手筆。巴菲特在他的年度報告裡面提到過一些他的看跌期權交易,可以說是豪賭。下面是他的年報上的一些披露細節:
a. 2008年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衍生品一共供應了81億美元的權利金;
b. 所有合同都要求不能追加保證金;
c. 其中股市的風險敞口是371億美元,分布在四個股市:標普500,英國的FTSE,歐股50,和日經225。看跌期權的權利金收入49億美元;
d.2008年的賬面損失是100億美元;
e. 期權到期日分布於2019年至2024年;
可以說他賣出的看跌期權在2008年和2009年都是巨額賬面損失,每年的損失都是超過100%。巴菲特是如何存活過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空襲」呢?
最重要的一點,這些期權都是15-20年的超長期期權,巴菲特在他的年報上提到,這些期權都是不可以追加保證金的。結算日是到期日那一天。實際上,即使他在危機時候有了幾百億美元的賬面損失,他不用付出一分錢現金!
比較一下,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AIG被他的交易對手行多次要求追加保證金,好資產活活被流動性逼到地板上,最後由政府援救,公司股東被稀釋99%。類似的交易,都是保險公司,一個是悲劇,一個是喜劇,區別就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領導是巴菲特!
這幾年世界各大股市都基本上創了歷史新高,巴菲特的賣出期權倉位的行權價格已經遠遠低於市價,加上這theta的作用,巴菲特的獲利保守估計應該有40-60億美元了。
總結一下一下,巴菲特對於期權的運用是空前的,他的風險和利潤也是空前的。雖然他的期權交易基本上是大多數投資者無法復制的,投資者仍然可以學習他的期權交易和風險管理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