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管理學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示範
管理學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示範
論文參考文獻,相信是一個困擾了很多畢業生的問題,下面特意為大家收集了一篇《管理學畢業論文參考文獻示範》,供大家參考。
[1] 阿爾欽,德姆塞茨.生產、信息成本和經濟組織:企業的經濟性質[M].上海財
經大學出版社,2000
[2] 陳清泰,吳敬璉.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法規政策研究報告[M].中國財政經濟出
版社,2001
[3] 陳樹文,劉念貧; 上市高新技術企業高管人員持股與企業績效關系實證分析
[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2): 137-143
[4] 陳志廣.高級管理人員報酬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2,(5):32-35
[5] 諶新民,劉善敏.上市公司經營者報酬結構性差異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
2003,(8):55-63
[6] 程國平.經營者激勵[M].經營管理出版社,2002
[7] 鄧莉.股票期權在美國“失寵” [J].經營與管理,2006,(6):21-22
[8] 付強,吳娓.限制性股票獎勵、激勵性股票期權與企業薪酬制度的選擇[J].
財會月刊,2005,(11):47-48
[9] 顧斌,周立燁.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研究 [J];會計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權激動機制的理論基礎及效應介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2002,(9):45-48
[11] 國資委.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J].2006.12.6
[12] 黃俊峰,股權激勵:證券市場新期待[J].中國證券報, 2006.12.11
[13] 黃湛冰,萬迪日方.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的行為因素比較分析[J].預測,2005,
(6):37-39
[14] 蔣文傑.回歸模型中虛擬變數的設定與應用[J].探索爭鳴,2007(2):12-13
[15] 雋娟.管理層持股與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來自深市的經驗證據[J].市場論
壇,2007,(2):64-65
[16] 李廣林,周來振.國有企業產權的改造與激勵[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維友.中國實行經理人股票期權可行性研究[N]. 中國證券報 2001-7-26
[18] 李 曜 .股權激勵與公司治理案例分析與方案設計[M].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勵機制與企業績效— 一項基於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學,李慧燕.七種股權激勵模式的利弊分析[J].稅務與經濟,2003(5):
32-34
[21] 米紅,張文璋.實用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spss應用[M].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寧相東.公司治理理論[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23] 潘穎.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於公司業績關系的實證研究[J].西北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權激勵模式效果比較的實證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2004
[25] 少波.黃欣.企業激勵機制創新-對三種股權激勵模式選擇的研究[J].財經
理論與實踐,2002,(4):27-28
[26] 沈沛.中國資本市場前沿理論研究文集[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27] 沈學軍.我國實施股權激勵主要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2004
[28] 石建勛.中國企業家的股權革命[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9] 童晶駿.關於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效應的實證分析[J],理論探討,2003,
(5):48-51
[30] 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績效[J].經濟研究,2000(3):32-39
[31] 吳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勵[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權激勵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國改革報,2007-2-13
[33] 許曄 珉 .股票期權:一把雙刃劍[J].新理財,2006,(3):27-27
[34] 楊賀,柯大鋼,馬春愛,等.經理層持股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相互作用機制
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 ,2005,(1):24-26
[35] 楊紅炳.委託代理理論與國有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的建[J].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6,(8):42-43
[36] 楊家親.對股票期權及其會計處理的系統認識[J].會計研究,2000,(12):
34-37
[37] 楊志剛.股票期權方案一枝獨秀--股權激勵方案綜述[J] ,中國證券
報:2006-05-31
[38] 於東智,谷立日.公司的領導權結構與經營績效[J].中國工業經濟,2002,
(2):70-78
[39] 於武等.國有企業經營者物質激勵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1999,(7).21-24
與經濟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權期股兩種股權激勵方式的比較及其在我國的運用[J].市場周
刊.財經論壇,2002,(1):41-42
[41] 張俊瑞,趙進文.,張建,等.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相關性
的實證分析.會計研究,2003,(9):29-34
[42] 張培剛.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張維迎.產權、激勵與公司治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44] 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張湛彬.股票期權與國有企業激勵制度[M].遼海出版社,2002[46] 證監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 [J].2005年12月31日
[47] 周建波,孫菊生.經營者股權激勵的.治理效應研究[J].經濟研究,2003(5):
74-82
[48] 周璐 高管人員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的實證研究[J].內將科技,2006(5):
32-33
[49] Aggarwal, R. K. and A. A. Samwick. Executive Compensation, Relative P
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trategic Competition: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Finance, 54(6), 1970-1999, 1999b.
[50]Berle, A. A., and G. C.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
erty[M].New York, 1932.
[51] Core, John and Wayne Guay. The Other Side of the Tradeoff: The Impac
t of Risk on Executive Compensation–A Comment[J]. forthcoming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2.
[52]Garen, John E..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Principal-Agent Theory[J]. Jou
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2(6), 1175-1199, 1994.
[53]Hermalin, B. and M. Weisbach. The Effects of Board Compensation and D
irect Incentives on Firm Performance[J]. Financial Management 20, 101-11
2, 1991.
[54]Hubbard, R.G., and D. Palia. Executive Pay and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
m the U.§.Banking Instry[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9, 105-13
0, 1995.
[55]Incentiv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I,1990,(8):225-264
[56]Jensen, Michael C., Kevin J. Murphy.Performance Pay and Top- Management
La Porta, R. , F. Lopez2de2Silanes,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2000.
[57]M. C. Jensen, K. J. Murphy. 1990. Performance Pay and Top2manangement
Incentiv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2p ril, Vol. 98, No. 2, p225~264
[58]McConnell, J. J., and H. Servaes.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7, 595-612, 1990.
[59]Morck, R., 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
arket 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 293-315, 1988.
[60]Palia, Darius. The Endogeneity of Managerial Compensation in Firm Valuat
ion: A Solution[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4, 3, 735-764, 2002.
[61]Ross, S. A. . 2004. Compensation, Incentives, and the Duality of Risk Aversion
and Riskiness. Journal of Finance. 59:207~225.41
[23] 潘穎.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於公司業績關系的實證研究[J].西北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2007,(6)
[24] 彭祥敏.股權激勵模式效果比較的實證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2004
[25] 少波.黃欣.企業激勵機制創新-對三種股權激勵模式選擇的研究[J].財經
理論與實踐,2002,(4):27-28
[26] 沈沛.中國資本市場前沿理論研究文集[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27] 沈學軍.我國實施股權激勵主要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2004
[28] 石建勛.中國企業家的股權革命[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9] 童晶駿.關於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效應的實證分析[J],理論探討,2003,
(5):48-51
[30] 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績效[J].經濟研究,2000(3):32-39
[31] 吳叔平,虞俊健.股票激勵[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
[32] 徐振斌,方宇.股權激勵要慎用限制性股票[J].中國改革報,2007-2-13
[33] 許曄 珉 .股票期權:一把雙刃劍[J].新理財,2006,(3):27-27
[34] 楊賀,柯大鋼,馬春愛,等.經理層持股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相互作用機制
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 ,2005,(1):24-26
[35] 楊紅炳.委託代理理論與國有企業激勵約束機制的建[J].邊疆經濟與文化
2006,(8):42-43
[36] 楊家親.對股票期權及其會計處理的系統認識[J].會計研究,2000,(12):
34-37
[37] 楊志剛.股票期權方案一枝獨秀--股權激勵方案綜述[J] ,中國證券
報:2006-05-31
[38] 於東智,谷立日.公司的領導權結構與經營績效[J].中國工業經濟,2002,
(2):70-78
[39] 於武等.國有企業經營者物質激勵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1999,(7).21-24
與經濟管理,2000,(5):40-45
[40] 岳旭琴.期權期股兩種股權激勵方式的比較及其在我國的運用[J].市場周
刊.財經論壇,2002,(1):41-42
[41] 張俊瑞,趙進文.,張建,等.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相關性
的實證分析.會計研究,2003,(9):29-34
[42] 張培剛.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43] 張維迎.產權、激勵與公司治理[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44] 張維迎.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5] 張湛彬.股票期權與國有企業激勵制度[M].遼海出版社,200240
參考文獻
[1] 阿爾欽,德姆塞茨.生產、信息成本和經濟組織:企業的經濟性質[M].上海財
經大學出版社,2000
[2] 陳清泰,吳敬璉.股票期權激勵制度法規政策研究報告[M].中國財政經濟出
版社,2001
[3] 陳樹文,劉念貧; 上市高新技術企業高管人員持股與企業績效關系實證分析
[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6,(2): 137-143
[4] 陳志廣.高級管理人員報酬的實證研究[J].當代經濟科學,2002,(5):32-35
[5] 諶新民,劉善敏.上市公司經營者報酬結構性差異的實證研究.經濟研究,
2003,(8):55-63
[6] 程國平.經營者激勵[M].經營管理出版社,2002
[7] 鄧莉.股票期權在美國“失寵” [J].經營與管理,2006,(6):21-22
[8] 付強,吳娓.限制性股票獎勵、激勵性股票期權與企業薪酬制度的選擇[J].
財會月刊,2005,(11):47-48
[9] 顧斌,周立燁.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研究 [J];會計研究;
2007,(2):79-84
[10] 郭福春.股權激動機制的理論基礎及效應介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2002,(9):45-48
[11] 國資委.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內)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J].2006.12.6
[12] 黃俊峰,股權激勵:證券市場新期待[J].中國證券報, 2006.12.11
[13] 黃湛冰,萬迪日方.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的行為因素比較分析[J].預測,2005,
(6):37-39
[14] 蔣文傑.回歸模型中虛擬變數的設定與應用[J].探索爭鳴,2007(2):12-13
[15] 雋娟.管理層持股與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來自深市的經驗證據[J].市場論
壇,2007,(2):64-65
[16] 李廣林,周來振.國有企業產權的改造與激勵[M].南海出版公司,2004
[17] 李維友.中國實行經理人股票期權可行性研究[N]. 中國證券報 2001-7-26
[18] 李 曜 .股權激勵與公司治理案例分析與方案設計[M].上海遠東出版社 2001
[19] 李增泉.激勵機制與企業績效— 一項基於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
究,2000(1):41-45
[20] 梁洪學,李慧燕.七種股權激勵模式的利弊分析[J].稅務與經濟,2003(5):
32-34
[21] 米紅,張文璋.實用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spss應用[M].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0:121-193
[22] 寧相東.公司治理理論[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5
更多論文參考文獻請訪問:
http://bylw.gdyjs.com/a/cankaowenxian/
;❷ 股票期權制的美國股票期權制度
美國股票期權制度的主要內容
所謂股票期權制度(Executive Stock OPtions,簡稱ESO),是公司激勵安排機制的一部分,通常是指公司經股東大會同意,將公司的股票認股權作為「一攬子報酬」中的一部分無償授予或獎勵給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及有突出貢獻(已經或在可預期的未來)者,以期最大限度地調動管理者和特殊員工的積極性的一種激勵制度。
(一)股票期權的類型
股票期權通常包括兩種類型:
1.法定型期權(Qualified stock option),或稱激勵型期權(Incentive Stock Option, ISO)。這種期權在符合美國國內稅收法典的限制性條件下,個人收益中部分可作為資本利得納稅,同時可以從公司所得稅稅基中扣除;
2.非法定期權(Non-qualified Stock Option, NQSO)這種期權不受美國稅收法典的約束,公司可以自行規定方案;個人收益作為普通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並且不可以從公司所得稅基中扣除。
(二)股票期權的受益人
從一般意義上來講,這個范圍主要包括公司的經理階層即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而獨立董事和持有10%以上表決權資本的經營者不參加。最近幾年,ESO的受益人范圍呈擴大趨勢。目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約有27000名雇員持有認股權,接近其雇員總數的三分之一。1997年,英特爾公司將其ESO的授予范圍擴大到公司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雇員。
(三)股票來源和授予時機
實現ESO所需的股票主要有三個來源:
1.由公司發行新股供期權執行人按預先約定的價格認購;
2.公司通過留存股票賬戶從市場上回購;
3.庫存股票。以雅虎(YAHOO)為例,截至1998年2月27日,該公司售出ESO共計達到1114萬股,公司為此新發行了835萬股股票,其中409萬股已被執行,其餘426萬股則作為准備。1998年底,公司的董事會又在二級市場上回購了200萬股作為股票儲備。
公司經理人員或雇員一般在受聘、升遷或業績評定時獲得ESO。在一般情況下,雇員在受聘、升遷時獲得的ESO數量要多一些。
(四)期權費、行權價與授予數量
一般來說,ESO是無償授予的。為了在激勵的基礎上對公司經理人員或雇員增加約束力,有的公司要求經理人員或雇員在取得ESO時支付一定的期權費。
ESO執行價格(行權價)的確定是期權方案設計最為關鍵的一環。一般來說,行權價包括折價、平價和溢價三種類型。在實踐中,ESO執行價格以後兩種方式居多。
ESO的授予數量反映了期權激勵的強度。在通常情況下,ESO的授予數量沒有下限,但有些公司規定由上限,如美國雅虎公司就規定:每人每財政年度獲贈的ESO不得超過150萬股。
(五)股票期權的執行期限
1.對於法定期權來說,ESO的有效期一般為10年。持有10%以上表決權資本經股東大會批准參加計劃的有效期為5年;持有者自願離職、喪失行為能力、死亡或公司並購、公司控制權變化等條件下ESO可能改變條件;退休時所有ESO的授予時間表和有效期限不變,但如果3個月內沒有執行可行權ESO,法定期權則轉為非法定期權,不再享受稅收優惠。
2.非法定ESO,沒有有效期的限制,一般由公司在5~20年間自行決定。
(六)股票期權的執行
股票期權通常由三種執行方法,即現金行權、無現金行權和無現金行權並出售。所謂現金行權是指股票行權的受益人(即行權人)以現金向公司指定的證券商支付行權費用以及相應的稅金和費用,由證券商以執行價格為受益人購買公司股票。所謂無現金行權是指受益人不必以現金來支付行權費用,轉而由證券商以出售部分股票獲得的收益來支付行權費用。在這種情況下,受益人在委託證券商時需要對委託指令進行選擇。而第三種執行方法則是指行權人自己決定對部分或全部可行權ESO行權並立刻出售,以獲取行權價與市場價的差價。
股票期權的行權與否主要取決於執行價格和交易市價的差價,何時行權還取決於期權受益人個人對公司股價的預期和判斷。通常情況下,受益人選擇行權時機的主要考慮可能包括:1股票期權即將到期;2認為公司股價已達到最高,並且預期以後不會繼續上升;3急需現金;4減少稅賦;5將要離職等。當然,不同的受益人對同一公司同一期限內的股票期權的行權時機在判斷上可能會有不同,但經營者擁有比公眾持股者更多的信息,因而行權或出售股票的時機限制在「窗口」期內,即年報或中報公布收入和利潤等指標後的第3個工作日開始直至到6月或12月的第10天為止。
(七)股票期權的日常管理
股票期權通常由公司的薪酬委員會負責決策、管理、解釋、修改和終止等。薪酬委員會直接歸董事會領導,獨立行使職能,不受企業經營者的影響。某些特殊事項需經股東大會批准。而股票期權的執行由公司委託證券商進行交易和結算。
❸ 關於股票期權會計問題
信息搜索
您的位置:會計文苑 >> 優秀論文 >> 其它會計
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國際動向及啟示
--------------------------------------------------------------------------------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金融創新層出不窮,源於公司治理理論的股票期權制度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風光後,再一次成為人們評論的焦點,激勵經營者的股票期權,現在卻成為公司財務丑聞的制度陷阱,而這一制度陷阱的背後,卻是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問題,由此,人們的視線聚焦在股票期權會計上,本文試就股票期權會計的產生、發展,談談筆者的觀點。
一、引言
1953年,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Committee on Accounting Procere,CAP)第43號研究公報首次涉及「股票期權和股票購買計劃的補償(Stock Option and Stock Purchase Compensation Involved in Plans)」的會計處理問題。1972年,會計原則委員會(Accounting Principle Board,APB)發布了APB第25號意見書:《關於發給員工股票的會計處理的意見書》(Accounting Principles Board opinion 25,Accounting For Stock Issued to Employees)。該意見書規定,公司採用「內在價值法(intrinsic value approach)計算期權費用,具體規定為:股票期權的行權價(exercise price)超過股票期權授予當日公允價值(fair market value)的部分,確認為期權費用,如果前者等於或小於後者,則期權費用為零。1973年6月,FASB又發布了《關於股票期權會計處理方法》的徵求意見稿(Exposure Draft of SFAS NO.123)。該徵求意見稿要求確認和處理由於授予員工股票而產生的薪酬費用(compens ation expense),通過運用公允價值框架(fair value framework)和期權定價模型來估計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並確認為期權費用。由於受到來自許多方面的反對,(註:特別是來自商業團體和來自國會的強烈反對,甚至直接威脅到FASB作為一獨立的准則制定者的存在。)FASB於1995年10月發布了一份妥協的准則:FASB第123號公告《股票薪酬會計處理方法》(Accounting for Stock-Based Compensation,SFAS NO.123)。該准則鼓勵但不是要求企業採用公允價值來核算股票期權,同時,該准則也允許企業沿用APB25,如果企業運作APB25的會計處理方法,則要求其在年度財務報表的附註(footnote)中披露匡算(pro forma)的凈收益(net income)和每股贏余(earnings per share,EPS);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也發布了IAS19」雇員福利(Employee Benefits)「以及英國會計准則緊急工作組(Urgent Issue Task Force)制定的」雇員所有權計劃基金會計(Accounting for ESOP Trusts,UITF13)「和」員工持股計劃(Employee Share Schemes,UITF17)「都涉及到了股票期權問題。
二、股票期權會計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美國股票期權會計因公司丑聞而倍受指責,其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制度漏洞
按照APB25,對於不同的股票期權,其會計處理方法是不同的:對於固定股票期權(fixed option plans)採用「內在價值法」(intrinsic value approach)計算期權費用,具體為:股票期權的行權價(exercise price)超過股票期權授予當日公允價值(fair market value)的部分,確認為期權費用,如果前者等於或小於後者,則期權費用為零,由於在授予時,其行權價與市價相同(at the money),沒有期權費用發生;對於業績股票期權和其他變動計劃,其計量日是當員工可以收到的股票數量及其行權價都是固定時的日期,由於計量日可能比授予日要晚得多,任何費用都是不確定的,如果公司的股票價格上升,那麼,業績股票期權計劃的期權費用將比固定股票期權計劃的要大,因而,公司往往會選擇固定股票期權。
而且,企業還可以在SFAS123與APB25之間進行選擇,雖然,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SFAS123優於APB25,但實際上,很少有企業採用這一方法,因為該會計處理方法將導致企業的每股收益(EPS)的大幅度下降,Nicholas·G·Apostolou.&.Larry Crumber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SFAS123規定:如果企業選擇APB25,那麼,要求其在年度財務報表的附註(footnote)中披露匡算的凈收益和每股贏余。
我們看到,在這可選擇的背後,是確認與披露之爭,應該確認並達到確認標準的項目如果沒有確認,而是選擇披露的話,不但違背了一個基本的會計概念:披露財務信息並不能足以代替將其在財務報表中確認,而且也有損於財務報告的質量,這是美國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問題之一。
(二)解釋公告:解釋不清
為了克服這一「名存實亡」的局面,美國FASB發布了第44號解釋公告(FIN NO.44):《關於涉及股票薪酬的會計處理》(Accounting for Certain Transitions Involving Stock Compensation),該公告規定:企業必須費用化重定價期權(reprice options),但問題是當公司股價從原來的高位下跌時,企業會無從選擇:如果將行權價重定位於低價位,收益就會降低;如果不重新定價,將可能失去員工,而且FIN NO.44也有漏洞,公司可以通過重新定價(註:通過取消那些行權價高於公司股票市價的underwater options,然後重新定價,重新授予超過6個月有效的股票期權,就可以避免確認期權費用,Eastman Kodak,WorldCom就是利用漏洞。)避免了所有的薪酬費用。由此可見,該解釋公告並沒有從根本上改善美國股票期權會計處理存在的問題,這是問題之二。
(三)准則制定:有失中立
按照美國現行的會計准則SFAS123規定,企業可以在APB25和SFAS123之間選擇,FASB承認,SFAS123以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基礎要優於APB25,SFAS123規定企業可以在SFAS123和APB25之間進行選擇,並不是處於會計上的原因,而是出於政治上的壓力,對於這一點,FASB也在SFAS123中承認了這一觀點(SFAS123,PP61-62),作為一個獨立性較強的准則制定結構,FASB一直是世人所推崇的標准,應該保持其中立性,不能對相同的交易規定受歡迎的和不受歡迎的處理方法,但在股票期權會計准則制定中,竟然屈服於政治壓力(當然,政治因素是任何活動都要考慮的,而且有時還比較大),但這卻導致准則失去了中立性,對於固定股票期權和業績股票期權採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導致了企業選擇固定股票期權激勵方案,不但損害了准則的質量,也扭曲了經濟,這是問題之三。
(四)財務報告:流於形式
正是美國GAAP龐大的體系,存在一些漏洞,給企業留有「打擦邊球」的機會,使得期權費用沒有被確認,沒有反映在企業的損益表中,而我們知道,股票期權對企業、股東、雇員等利害關系人都有影響,不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反映期權費用,這樣的財務報表,不但不「真實公允」,也不符合「決策有用」和「保護投資者」的財務報告技師評估觀(註:在評價財務報告質量時,學術界有兩種觀點,即用戶需求觀(user needs perspective)和投資者保護觀(shareholder/investor protection perspective)。),這樣的「殘缺的」財務報告,顯然質量不高,這是美國股票期權會計種種問題的最終體現。
三、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國際動向
鑒於近來股票期權會計存在的上述問題,美國近期對此有較大變動,具體為:(1)2002年7月30日,美國總統布希簽署了《2002Sarbanes-Oxley法》,該法內容廣泛,其中就要求對會計進行改革(包括改革股票期權會計),這一法案的生效,將為股票期權會計的改革鋪平道路,同時,該法中也規定了要強化公司財務報告的披露。(2)已經有一些公司,如Cinergy,Citibank,Coca-cola,GE等宣布他們將改變現有的員工股票期權的會計核算方法,將採用公允價值確認期權費用,其他公司也正關注這一事態的發展,FASB也歡迎這種做法,而且,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會計信息的用戶也對該做法表示支持。(3)為了向那些自願改變股票期權處理方法,選擇公允價值來核算基於股票的員工支付計劃的公司提供過渡指導,FASB於2002年10月4日,發布修訂SFAS123的建議公告(Proposal Statement):股票薪酬會計——過渡與披露(Accounting for Stock-Based Compensation-Transition and Disclosure),該公告規定:企業可以採用追溯重報(Retroactive restatement)或沿用SFAS123的未來適用法(Prospective Recognition)作為過渡方法,也不要求企業在財務報表中披露按SFAS123所要求的匡算額(pro forma amounts)。同時,該公告還要求企業向投資者提供更好、更高頻率的有關股票期權成本的信息。(4)2002年12月31日,美國FASB發布SFAS148《股票薪酬會計——過渡與披露》,用於修訂SFAS123,該公告規定了企業採用公允價值確認股票期權費用,並要求企業更明顯(prominent)、更高頻率的披露有關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基於股票的薪酬對匡算額(pro forma amounts)的影響。
IASB與FASB於2002年9月18日在Norwalk舉行聯合會議(joint meeting),商討共同致力於建立高質量、相互兼容的會計准則,以向國內和國際財務信息的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財務報告;2002年10月29日,美國FASB與IASB在倫敦發布了一份「諒解備忘錄(Memoranm of understanding)」,這表明在9月份Norwalk會議的基礎上,FASB與IASB在會計准則的協調上前進了重要的一步。由於沒有可以涵蓋有關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國際財務報告准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IFRS),IASB於2002年11月發布了以股票為基礎的支付方式的徵求意見稿(ED2:Share-Based Payment),該意見稿涵蓋了相當廣的范圍,如授予員工的股票或其他權益工具(equity instruments),團體間涉及股票支付的貨物或服務的交易,還包括使用基於股票的現金或其他資產支付(註:因為支付的金額是以企業股票或其他權益工具的價格為基礎的,如現金股票增值權(cash share appreciation right)。)的交易。同美國SFAS123一樣,該徵求意見稿也要求企業採用公允價值計量。
德國會計准則委員會(German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於2001年6月發布會計准則草案:股票期權計劃及其相似支付安排的會計處理(Accounting for Share Option Plans and Similar Compensation Arrangements);丹麥特許公共會計師協會(Danish Institute of State Authorised Public Accountants)於2000年4月發布了一份討論稿(Discussion Paper):股票薪酬的會計處理(Accounting Treatmnt of Ahare-Based Payment);IASB、ASB和G4+1的其他國家於2000年7月發布的,由英國會計准則委員會主導的討論稿(Discussion Paper):股票薪酬會計(Accounting for Share-Based Payment)。
四、幾點啟示
我們看到,當股票期權會計處理問題再次聚焦世人目光時,FASB和IASB以及其他一些國家准則制定機構,都採取了積極的態度,特別是FASB和IASB商定將共同致力於高質量、可相互兼容的會計准則的制定,使我們看到了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美好明天,同時,我們應該從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變遷,特別是美國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問題中總結經驗,為我國的會計准則制定提供理論參考。
(一)採用基於原則的會計准則制訂方法
美國現行股票期權會計的種種問題的原因之一在於:美國的GAAP是以規則為基礎的方法(rules-based approach)制定的,顯得過於龐大、繁雜,有如此多的細節性規定,太多的例外(excptions)、解釋(interpretive)以及由AICPA、FASB的EITF發布的補充(implementation),使整個准則體系更加龐大,不但頒布一項新准則的效率不高,而且,准則使用者的學習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並且,使准則間的銜接有些鬆散,修訂准則也不容易,我們不得不稱贊美國FASB駕馭整個准則體系的能力,這恐怕令其他國家的准則制定者憾然。而歐洲和IASB卻走了另一條完全不同的路,他們的准則是基於原則的(Principles-Based),正如IASB主席David·Tweedie所言:「我們希望基於原則的、清晰的,可以讓企業與其審計師運用職業判斷而非求助於細節性的規則制定的陳報」。基於原則和規則基礎的准則制定方法,讓我們看到了准則制定方法的未來,在我國准則體系尚未達到美國GAAP的程度時,選擇基於原則的准則制定方法將有助於提高我國會計准則的質量。
(二)計量屬性的選擇
在我們的會計准則還不是很完善的時候,可以借鑒美國GAAP和IASB的經驗,可以少走彎路,應該從制定高質量會計准則的角度出發,高瞻遠矚地思考問題,而選擇恰當的計量屬性是保證會計准則質量的關鍵之一,在當前的會計實務中,多種計量屬性並存(註:SFAS.33對存在貨和固定資產計量定義了八種屬性:歷史成本、現行再生產成本、現行重置成本、可實現凈值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凈現值、重恢復價值、現行成本企業價值。),這是符合哲學邏輯的,正如FASB在制定「SFAS115——在特定債券和權益證券上投資的會計處理」時提供正確選擇計量屬性的範例那樣,可供選擇的計量屬性帶來了最相關的財務信息,我們可以借鑒這種思想,在准則中明確規定何時、何種情況下採用何種計量屬性,而不應該盲目地接受或否定某種計量屬性。同時,我們看到,公允價值這種計量屬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註:當然,也有人認為,最近一系列的公司丑聞與公允價值計量有關,由於運用公允價值需要人的判斷,財務報表變得越來越復雜,有人甚至提出返回到過去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權衡,是我們在准則制訂中不得不關注的問題之一;在SFAS123中還引入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這也是一個新情況,今後的准則中,將會出現更多的資產定價模型,我們應予以適當的關注。
(三)應保持准則制定的中立性
美國FASB搖擺於APB25與SFAS123之間,表明了FASB立場的非中立性,FASB選擇妥協的、低質量的方案,導致了今天的公司財務丑聞,投資者的經濟損失、股市的低迷,成本不可謂之不大,影響不可謂之深遠,就連FASB自己也承認,在APB25與SFAS123之間,APB25是沒有SFAS123優秀的,因為披露不能完全代替確認,這可以說是美國FASB的失職,我們應當以美國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為鑒,保持准則制訂者的中立性,不能以准則的低質量來迎合某些利益集團的偏好,我國的財政部是制定會計准則的法定機構,作為政府機構,具有較高的權威,但缺少其他各方參與的會計准則能否達到外部的「最優均衡」還是個未知數。
(四)注意會計准則的國際協調
從美國FASB最近主動同IASB接觸,並於去年10月19日發布「諒解備忘錄」來看FASB的立場有些改變,不論其動機是什麼,這件事使我們看到了會計准則國際協調的重要,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不斷擴大,以及世界范圍經濟交往的不斷增加,對各國現行會計准則進行協調的呼聲日益高漲(王松年,2002),這是一個大趨勢,我們應當在准則制定中考慮這一因素。
「參考文獻」
[1]李維友。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問題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王松年。會計准則的國際協調[J].會計論壇,2002,(1)
[3]段亞林。美國股票期權會計准則比較及借鑒[J].證券市場導報,2002,(6)。
[4] FASB.Proposal for Principles-Based Approach to U.S.Standard Setting.200.
[5] FASB.Accounting for Stock-Based Compensation.SFAS123.1995.
[6] APB.APB opinion 25:Accounting for Stock Issued to Employees.1972.
[7] IASC.Employee Benefits.IAS19.1998.
[8] IASC.ED2:Share-Based Payment.November.2002.
[9] C.Terry Grant.Conrad S.Ciccottello.The Stock Options Accounting Subterfuge.Strategic Finance.April.2002.
[10] Gerald Searfoss and Dionne D.McNamee.Employer『s Accounting for 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Journal of Accounting.February.1993.
[11] henry Morgenbesser,Marina Casani& Felicity,Gemson.Do Stock Options Have a Future in Amercia.IFLR.September.2002.
鄧小洋
【發表評論】【列印本頁】【關閉窗口】
相關內容
·股票期權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 ( 2004-7-9 )
·股票期權會計:美國的做法和有益的啟示 ( 2003-12-24 )
·也談經理人股票期權會計處理 ( 2003-12-19 )
·中外股票期權會計處理比較 ( 2003-10-16 )
·論我國股票期權會計制度的設計原則 ( 2003-10-2 )
·股票期權會計標准改革呼之欲出 ( 2002-11-18 )
引自 http://www.chinaacc.com/new/2004_7/4070909320272.htm
❹ 期權激勵是怎麼來的
期權激勵是怎麼來的?
期權激勵最早源於美國。
1、美國期權激勵的種類和規則
在美國,根據國內稅務法則可以將股票期權分為兩類:激勵股票期權(Incentive Stock Option)以及非法定股票期權(Non-Qualified Stock Option)。
激勵股票期權的規則:
(1)期權只能授予本公司雇員,只能用於購買本公司或母公司、下屬公司的股票;
(2)必須遵守股東認可的成文文件;
(3)經股東批准後,期權必須在10年內授出,授出後的10年內行使;
(4)執行價格必須高於或等於授予時的市場價格;
(5)授予時,雇員不能持有公司10%以上股份等等),其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中符合規定的部分可以作為資本利得應稅,同時可以從公司所得稅稅基中扣除;非法定股票期權的實施條款不受國內稅務法則限制,可以由各公司自行規定,但是個人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不能從公司所得稅稅基中扣除,個人預期年化預期收益必須作為普通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
2、美國期權激勵的執行方式
通常情況下,股票期權有以下三種執行方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同時採用這三種執行方法。
A、 現金行權 即行權人向公司指定的證券商支付行權費用以及相應的稅金和費用,證券商以行權價格為其購買股票,行權人持有股票,選擇適當時機出售股票以獲利。
B、 無現金行權 即行權人不需以現金或支票來支付行權費用,證券商以出售部分股票獲得的預期年化預期收益來支付行權費用。
C、 無現金行權並出售 即行權人決定對部分或全部可行權的股票期權行權並立刻出售,以獲取行權價與市場價的差價帶來的利潤。
❺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股權激勵在國內上市公司大范圍施行始於2005年,當時股權分置改革全面展開,部分上市公司將股權激勵與股權分置改革相結合,主要採取的是非流通股股東轉讓股票的方式。在證監會《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下發以後,更多的上市公司開展了股權激勵,因當時股價較低,大部分公司採用的是股票期權,很多上市公司的經營層也因此受惠。但到2007年前後,股價已經大幅度上漲,股票期權帶來的激勵額度變得非常有限,甚至可能出現不具備行權條件的情況,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又推出了限制性股票的激勵方式。
目前,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雖然股票價格大幅下挫,似乎更具備實施股權激勵的條件,但實際上,股權激勵兌現的前提是達到業績條件要求,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大部分上市公司很難達到。監管層對業績指標的一般要求是:實行股權激勵後的業績指標(如:每股收益、加權凈資產收益率和凈利潤增長率等)不低於歷史水平,股票期權等待期或限制性股票鎖定期內,各年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及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均不得低於授予日前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的平均水平且不得為負,期權成本應在經常性損益中列支。2006—2008年上半年,大部分行業都處於周期性高點,利潤水平也處於高位,但自2008年下半年起出現下滑,現在處於低位,在業績上很難滿足股權激勵的要求。隨著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日趨完善,全流通的市場環境下、上市公司股權更加分散,以及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理念被普遍接受,股權激勵在未來一定會得到更大的范圍內的實行和發展。
❻ 什麼是股權激勵啊
股權激勵(Stockholder's rights drive)是一種使經營者獲得公司一定的股權,讓其能夠享受股權帶來的經濟效益與權利,能夠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激勵其勤勉盡責地為企業公司長期發展服務的激勵方法。這也是吸引特殊人才和專業人才的人力資源配置方法之一。
股權激勵是通過經營者獲得公司股權,讓企業經營者得到一定經濟權利,使他們能夠股權激勵會議 以股東的身份參與企業決策、分享利潤、承擔風險,從而勤勉盡責地為公司的長期發展服務。
現代企業理論和國內外企業實踐證明,股權激勵對於改善公司組織架構、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的效率、增強公司凝聚力和核心競爭力都起到積極的作用。股權激勵包括:股票期權、員工持股計劃和管理層分紅等形式。
激勵對象
理論上,股權激勵的對象是公司受託人,也就是公司的實際經營者和代表法人,公司的經營管理層。他們是股權激勵對象 提升公司經營業績的關鍵所在與核心經營者。根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股權激勵計劃的激勵對象必須是公司員工,具體對象由公司根據實際需要自主確定,可以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核心技術(業務)人員。以及公司認為應當激勵的其他員工。但是有污點記錄的人員不能成為激勵對象,以督促高管人員勤勉盡責,為保障獨立董事的獨立性,《管理辦法》明確規定。
股權激勵對象不得包括獨立董事。此外,財務報告虛假和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上市公司不能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正是在該法案的推動下,員工持股計劃在美國獲得了極大的發展。
激勵工具
在《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中,股權激勵計劃的實現方式主要有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權等方式,在《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股權激勵管理辦法》中,股權激勵計劃的實現方式主要有股票期權和股票增值權等方式。
限制性股票
根據《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所謂限制性股票,是指激勵對象按照股權激勵計劃規定的條件,從上市公司獲得的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激勵對象只有在工作年限或業績目標符合股權激勵計劃規定條件後,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並從中獲益。上市公司授予激勵對象限制性股票,應當在股權激勵計劃中規定激勵對象獲授股票的業績條件,禁售期限。
股票期權
股票期權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勵對象在未來一定期限內以預先確定的價格和條件購買本公司一定數量股份的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其獲授的股票期權在規定的期間內以預先確定的價格和條件購買上市公司一定數量的股份,也可以放棄該種權利。
股票增值權
股票增值權是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勵對象在一定的時期和條件下,獲得規定數量的股票價格上升所帶來的收益的權利。股票增值權主要適用於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公司。股權激勵對象不擁有這些股票的所有權,也不擁有股東表決權,配股權,股票增值權不能轉讓和用於擔保,償還債務等。
❼ 給我篇有關管理層激勵或年薪制的英文文獻吧有中文翻譯的我追加給分
這個是中文..
基於年薪制的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研究
摘要:對企業家的激勵機制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本文在分析當前我國許多企業推行年薪制的基礎上,研究探討了更有利於激勵企業家長期行為的股票期權激勵機制。
國內外企業經營發展的實踐證明:企業能否搞好,關鍵在於人;人有沒有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關鍵在於管理;管理能否搞上去,關鍵在於企業家的選擇、激勵與約束機制;而激勵機制又是關鍵之關鍵。
一、年薪制的理論基礎
近年來,企業家收入年薪制逐漸在我國得以推廣,是順應企業改革的需要,也是企業家人力資本價值及其特定功能受到認可和重視的結果。
(一)企業家擁有特殊的人力資本
企業家雖然不是企業物質資本的所有者,但他們擁有優良的管理素質和能力,可以為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提供特殊的人力資本,這種人力資本是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資源。企業家是企業發展規劃、內部管理制度、投資方案和利潤分配方案等重大問題的決策者和組織實施者。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家掌握著企業的命運,主宰著企業的興衰存亡。企業家人力資本的稀缺性在於其自身生存周期較長、培養成本較高,企業經營者很多,但真正能夠成為企業家的則為數不多。
企業家為企業提供了最為重要又稀缺的特殊人力資本,使得他們在現代企業制度中獲得了不同於一般人力資源的權、責、利。他們掌握著企業的經營決策權,擔負著企業資本增值的責任,其所得的利益也應該與其權力、責任相對稱,這不僅表現在他們的報酬要高於一般職工的報酬,更主要地是表現在企業家應參與企業剩餘利潤的分享。
(二)企業家擁有對內、對外雙重功能
企業家的對內功能是指企業家對企業內部的其他生產要素進行組織協調、通盤配置,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生產要素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企業家決定企業內部組織機構的設置,制定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並制定企業的利潤分配方案等。這種組織企業內部資源配置的勞動是一種高級、復雜的勞動,企業家按其勞動的復雜性和強度獲取報酬,這部分收入屬於一般的按勞分配范疇。
企業家的對外功能是指企業家的對外競爭功能,包括創新功能和風險管理功能。創新功能包括引進新產品、引進新技術、開辟新市場。引進新的企業生產組織和管理組織等。風險管理功能是指企業家在其創新過程中還要考慮和分析其決策的市場風險、社會風險和自然風險等,並在積極避險的同時追求風險收益。企業家的對外功能決定著企業家的創新收入和承擔風險收入,這部分收入不屬於一般的按勞分配的范疇,我們可稱之為「技知分配」。而企業家的創新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可以歸結於他們的知識水平和管理水平,知識和管理作為一種特殊勞動參與了企業利潤的創造,因此,企業家有理由和權利參與企業利潤的分享。
二、企業家年薪制的現實結構
基於上述企業家收入的理論基礎,在現實經濟生活中,企業家的年薪收入由薪金收入和利潤分享兩部分組成,即S=α+βπ,式中α為按勞分配的年固定薪金,π是利潤指標,β是分享系數。
α作為按勞分配的收入,其決定機制與一般員工勞動報酬的決定機制是相似的。但由於經營管理勞動是一種更為高級、復雜的勞動,所以,α的確定比較復雜。除了要遵守「最低工資能維持生存及勞動力的再生產」的原則以外,α的大小主要決定於以下因素:第一,受企業家市場的供求狀況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家的邊際生產力;第二,受企業家機會成本(如接受教育和培訓所花費的支出及因此而損失的機會收入)小的影響;第三,受經驗管理活動復雜程度和風險程度的影響;第四,還應該考慮到「高薪養廉」的需要。
利潤指標π依據企業自身情況主要有三種選擇:第一,π指當年實際利潤還是當年實際利潤超過計劃利潤的部分?第二,π指利潤總額還是指利潤與去年相比的增加額?第三,π也可以是相對數,即利潤率,這個利潤率是資金利潤率還是銷售收入利潤率?
分享系數β的大小決定於企業家對利潤的邊際貢獻。β的確定也有三種選擇:第一,由企業所有者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決定;第二,由同行業企業家競爭來決定,在同行業內部實行統一的β;第三,由全社會企業家競爭來決定,這時β就是社會平均的企業家分享系數,決定於企業家的管理勞動對利潤的社會平均貢獻。
由年薪制的現實結構可以看出,年薪制比較完整客觀地反映了企業家的工作績效,在工資關繫上突出了企業家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同時,使得企業家收入與企業經濟效益掛鉤,體現了利益、責任與風險的一致性原則。然而,年薪制只考慮了企業的年度收益,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會導致企業家行為短期化,追求短期的高收入後一走了之。另外,年薪制不包含長期報酬,在缺乏動力激的情況下,企業家可能通過其他渠道獲取收入,如通過各種途徑「尋租」、在職消費、公款吃喝等。為彌補這一缺陷,我們可以借鑒國外企業實施的股票期權等長期激勵機制,使企業家的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三、股票期權激勵的內涵及其可行性
所謂股票期權激勵制度,原意是指公司給予企業家在一定期限內按照某個既定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的權利,通過企業家取得該股權的代價與資本市場上該股權的價格差形成的一種對企業家報酬的補充。本文所討論的股票期權激勵則具有特殊的含義,是指將企業家年薪中利潤分享報酬的全部或部分轉化為股票期權的形式,以達到長期激勵的功效。股票期權激勵將「報酬激勵」與「所有權激勵」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一方面對企業家而言,使得企業家的長期行為和利益與企業所有者利益休戚相關,並且使得企業家成為企業的所有者之一,擁有部分所有權;另一方面對企業而言,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一是企業形成開放式股權結構,可以不斷吸引和穩定優秀管理人才;二是企業家的股票期權收入由證券市場提供,可以減輕企業支付現金報酬的負擔,節省大量營運資金,使企業在不支付資金情況下實現對企業家的激勵;三是可以減少非對稱信息,降低代理成本;四是可以矯正企業家的短視心理,使企業家不但關心企業的現在,更關心企業的未來。
在當代發達國家,企業經理人的報酬結構較以往有了較大變化,以股票期權為主體的報酬制度已經取代了以基本工資和年度獎金為主體的傳統報酬制度。有關統計表明,全球前500家大工業企業中,有90%的企業已向其高級管理人員採取了股票期權報酬制度,當然這些企業都是股份制上市公司。在國內,企業股票期權激勵機制近年來在深圳、上海、武漢等地出現萌芽。1993年,深圳萬科制定了嚴密規范的《職員股份計劃規則》,准備分三個階段實施,然而由於相關法規沒跟上,使得第一階段的「股票期權」1995年轉化為職工股後一直沒有上市,造成第二階段計劃流產。1999年初,上海工業系統發起「經營者革命」,試行股票期權激勵制度。1999年,武漢市以股票期權的形式兌現了6家企業法定代表人的年薪。其年薪由基薪收入、風險收入和特別年薪獎勵等組成。其中風險收入根據企業凈利潤情況核定,30%以現金兌現,其餘70%轉化為股票期權。這些試點工作盡管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和規范的股票期權,但畢竟是一種有益的和積極的探索,在很大程度上激勵了企業經營者。
四、股票期權激勵機制設計
上述分析表明,當前的年薪制報酬結構在尚未實施股份制的企業仍有一定的適用性,也為股份制上市公司實施股票期僅激勵奠定了基礎。作為年薪制報酬契約的擴展而言,企業所有者可以將企業家利潤分享報酬的一部分以現金形式支付給企業家,將其餘部分轉化為股票期權。這種股票期權的內在價值在於期權股票到期轉讓時的現值,在企業家的努力下,若公司的經營狀況良好,股票價格不斷上漲,企業家可以通過股票期權獲得高於年薪制時的收益;相反,若公司經營不善,股票不漲反跌,企業家不僅得不到當前的股票期權,而且以前的努力成果(已獲得的股票期權價值)也將付之東流。基於上述思想,我們設計股票期權激勵機制。
首先在年薪制報酬結構S=α+βπ的基礎上,引入相對業績比較信息——另一個企業的利潤指標z。這樣,企業家的報酬結構改進為:
其中ε為企業家的收入與另一個企業的利潤指標z關系系數:如果ε=0,企業家的收入與z,否則,企業家的收入與z關,也就是說,企業所有者在制定期望利潤標準的時候要參照其他相關企業的利潤指標。引入相對業績比較信息的目的在於加強對企業家激勵強度的客觀性。當然,企業家報酬方案中的利潤分享系數和期望利潤標準的確定,最終是由企業所有者和企業家要協和平衡的結果,所有者和企業家的初始願望都不可能得到全面滿足。一般而言,願望滿足的程度及各變數的具體取值取決於雙方在談判中的地位,信息佔有量越大,地位越高,則願望越容易滿足。
確定企業家利潤分事報酬以現金形式支付的比例i,這樣企業家所得現金收入為:
其中p為該企業年報公布後一個月的股票平均價格。
此外,企業所有者規定企業家獲得的期權股票到期前不得上市流通,但企業家享有期權股票分紅、增配股的權利。期權股票到期後,企業家擁有完全所有權,他可以將其變現或以股票形式繼續持有。其具體的操作規則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而定,比如,將企業家利潤分享報酬的30%以現金兌現,其餘70%轉化為股票期權,這部分股權的表決機暫時由所有者行使,到第二年返還相當於上年度30%利潤分享報酬的期股,第三年再以同樣的形式返還30%,剩餘的10%累計留存。
五、對我國企業實施股票期權的幾點思考
國內外企業報酬制度改革的實踐證明,股票期權是協調企業家與股東利益最直接的方式,是對企業家實施長期激勵約束的有效手段。然而股票期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並不意味著目前我國每一個企業都要採用,也不意味著所有企業都能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要想使股票期權得以順利有效地實施,還需依賴於以下幾方面工作的共同發展。
(一)積極推動股票期權激勵機制試點工作
在我國企業內外部條件都不成熟的情況下,切忌盲目行動,一哄而上,選擇一些股份制運行良好、操作規范、近年來無重大不良事件的上市公司,特別是那些成長性好、發展潛力大的高科技上市公司進行試點,待取得經驗以及各方面條件成熟後再推廣之。
(二)抓緊修訂和完善證券管理法規
國家應抓緊制定有關股票期權激勵機制的政策法規,包括股票期權的授權主體、激勵對象、來源、比例、數量和價格,股票期權的最短保留期、最低保留率和不可轉讓性,以及企業家中途離職或退休等情況的處理辦法等等,以使企業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運作規范。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職業企業家市場
我國企業家的培育、選拔和使用尚缺乏暢通有效的渠道和契約保障,因此,要充分挖掘和發揮企業家市場的功能,完善委託一代理機制,要對企業家的任期、權責利等建立明確而又嚴格的契約規定,為股票期權的順利實施提供組織保證。
(四)著力培育有效的股票市場
要引導股民調整心態,注重理性投資,切忌盲目投機,要減少機構炒作、大股操縱現象,以形成有效的股票市場,正確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使企業家的股票期權收入與企業經營業績具有較高的相關性。
(五)切實完善企業法人治理和監督機制
實施股權激勵的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和監督機制,真正做到由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確定對企業家報酬激勵的具體方案;同企業家簽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約,並由監事會行使日常的監督職能。
❽ 股權激勵英文參考文獻
Bergstresser, Daniel and Thomas Philippon. CEO Incentiv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80(3) :511一529,2006.
Bums,Na tashaa ndS imiK edia.T heIm pactof P erformancebased
Compensation on Misreport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 9(1):35一67,2 0 06.
Cheng,Qi anga ndT erry D.W arfield.E quityI ncentivesa nd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Accounting Review, 80 (2):441
一476,2005.
Goldman,Eitana ndS teveL .Sl ezak.An E quilibrium Modelof
Incentive Contracts in the Presence of Information Manipulation.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0(3):603一636,
2006.
Guttman,1.,0 . Ka dana ndE .K andel.A R ationalE xpectation
Model of the Kink in Accouting Earnings. Hebrew University
and Washington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Healy,Paul M. The Efect of Bonus Schemes on Accounting
Decis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7:85一107,
1985.
Holmstrom, B. Moral Hazard and Observability. Bell Journal
ofE conomic,10 :74 一91,1979.
Mirrlees,l. The Theory of Moral Hazard and Unobservable Behaviour:
Pa rt1 .(Mimeo,N uffiedC ollege,O xford,19 75)
nowp ublishedi nR eview ofE conomicS tudies,66:3 一23,
1999.
Murphy, K. Executive Compensation. in Handbook of Labor
Economics,O rleyA shenfeltera ndD avidC ards(e ds) ,North
Holland,Vo l3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