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阿里為什麼有的員工沒股票
因為能力不強,並不是很優秀。
阿里巴巴並不是每個員工都有股權,肯定是能力比較強的相應的才會有。這也是阿里巴巴的機制,所以在阿里巴巴工作還是比較有前途的。現在阿里員工手上持有的股票大致可分為三種:
一種是阿里集團在很早之前就分給員工的股票,它的成本很低。
第二種是美元每股的親友股。
第三種就是數量最多的期權,這種期權是可以賣掉的。
『貳』 為什麼蔡崇信一點螞蟻股份都沒有
有句話是「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蔡崇信,當年加入阿里巴巴的時候,沒有自己投資馬雲團隊而是選擇撮合孫正義投資,雖然不是「十八羅漢」之一,但在阿里巴巴的位置,能排號第二,甚至從某方面來講,排號第一。
螞蟻集團的股份,說來簡單,但詳細查看也很復雜。蔡崇信不是沒有一點螞蟻的股份,而是間接持股。螞蟻集團的前三大股東分別是阿里巴巴、杭州君瀚股權、杭州君澳股權,分別持有33%、28.45%、21.53%。而蔡崇信持股阿里巴巴1.6%的股份,這部分持股,算是間接持股螞蟻集團的股份。
那麼,螞蟻集團的第二大股東、第三大股東,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這兩大股權公司,代表的是螞蟻員工的持股部分。君瀚股權的最大股東是君潔股權,君潔股權的實控人是雲鉑投資。君澳股權的最大股東是君濟股權,君濟股權的實控人是雲鉑投資。其中穿插股份的,基本都是阿里巴巴以及螞蟻集團的高管。可,唯獨沒有蔡崇信。
既然是員工持股的部分,個人認為,蔡崇信作為2號人物,股份數量應當不少。而為何沒有任何數據顯示,應當存在代持關系,或者是內部員工股沒有得到顯示。
沒有數據顯示,自然也就感覺蔡崇信一點股份都沒有了。這也可能是蔡崇信的有意為之。近些年,蔡崇信卸任了很多要職,但作為永久合夥人,也並沒有離開阿里巴巴。從這種情況來看,可能是蔡崇信有意淡出市場,已經將阿里巴巴帶領至世界最大 科技 公司之一,已經邁過55歲的他,或許有新的安排。
其實,客觀來說,蔡崇信也並非沒有任何數據顯示沒有螞蟻集團的股份,從阿里巴巴的持股來看,就顯示出了間接持股。
蔡崇信曾經和馬雲討論過這個問題,馬雲告訴他你姓菜,螞蟻 會把你吃光光的!蔡崇信一聽很有道理,所以他主動放棄了螞蟻股份。
公開資料沒有顯示並不代表蔡就沒有一點股份。股權這個東西充滿了間接持有和代持股份,十分復雜,甚至很隱蔽,具體來說存在以下可能。
1.間接持股
螞蟻集團的股東里有兩個合夥企業,持股比例相當高。很明顯,他們是員工持股的組織。
什麼叫員工持股組織呢?就是螞蟻集團的員工並沒有直接購買螞蟻集團的股票而是作為螞蟻集團股東的股東獲益。這種操作十分常見,這樣能夠防止員工在公開市場大量出售股份使得實際控制人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減弱。
因此,螞蟻集團的大部分員工就屬於典型的間接持股。
蔡作為阿里的前十大股東,擁有不少阿里的股份,而阿里持有螞蟻集團的部分股份,蔡也就間接持有了螞蟻集團的股份。
2.代持股份
採取這種方式就更加看不出來了,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
代持股份的意思是隱名股東通過代持股東間接持有股份,雙方私底下簽訂協議分配權利和義務。
比如,a和b私下簽訂協議由b持有螞蟻集團的股份,工商執照和股東書上顯示的都是b的名字,但實際權利屬於a,a每年給b一些錢作為補償。
有些人不願意出現在公開持股名單里,為了低調,這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蔡崇信確實沒有出現在任何一份與螞蟻集團上市相關的持股人名單里。這確實值得討論一下,畢竟蔡崇信在阿里巴巴里地位僅次於馬雲。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也不難理解。要知道,蔡崇信當初可是從華爾街大投行放棄百萬美元年薪,來阿里巴巴的。對於蔡崇信來說,會比阿里巴巴其他人更愛惜自己的羽毛,也就是說他更看重自己的名譽。因為他來阿里巴巴之前就已經財富自由了。
而螞蟻集團的前身支付寶當初從阿里巴巴剝離出來,其實是隱瞞投資人和大股東的。在蔡崇信這樣的精英眼裡,這種事情是絕對不願意參與的。當年支付寶脫離阿里巴巴事件也對中國企業國際聲譽打擊很大,很多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都被迫退市,股價大跌。
雖然馬雲有自己的考慮,也不太在乎承受短期罵名,但蔡崇信長期在華爾街大投行工作,也負責和其他投資人和股東溝通,蔡崇信的職業道德和底線,讓他不能參與這件事。
當然如果蔡崇信知道支付寶會成長到現在幾千億美元的公司,他放棄的是幾千億人民幣的股份,他可能會改變主意,也參與進來。但當時,如果蔡崇信也參與支付寶事件,阿里巴巴就失去了和投資人溝通、解釋、善後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不合適的。
蔡崇信沒有螞蟻股份是由一系列復雜因素導致的。當然由於阿里巴巴集團還是螞蟻集團的大股東,蔡崇信在阿里巴巴集團擁有股份,也就變相在螞蟻集團里擁有巨額資產。
普通民眾實在太杞人憂天了 !螞蟻集團上市之後會新出現很多億萬富翁,很多千萬富翁。聽說要上市的消息公布之後,螞蟻集團整棟樓全部在歡呼。作為整個阿里系的掌舵人之一,寶島人蔡崇信怎麼可能沒有股份?只不過人家要用更巧妙的方式而已。
有錢人的身邊有著無數的金融和稅務專家幫助設計方案,要達到最好的隱藏自己財富的效果,要達到未來最低稅負的效果,更要達到以小博大,可以穩固控制公司的效果。就如同螞蟻即將上市,你能在直接股東中看到馬舅舅的名字嗎?蔡重慶也是如此啊。
作為整體螞蟻集團的二把手,蔡崇信其實享受的待遇一點也不低於馬舅舅。可以這么說,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使用著自己的專長、扮演著自己的專家角色、用自己擁有的股份嗯,協助馬舅舅一一起控制住了巨無霸的阿里集團。此次螞蟻集團上市,怎麼可能沒有背後人家的股份呢?只不過有可能不想讓普通民眾看到而已。
蔡崇信自身就是財務專家,更加會注重自己的財富防護和傳承,同時進行稅務設計。如果使用自然人來掌握公司的股份,那麼很有可能目標又大,將來繳的稅又高。同時他作為寶島人,未來傳承給下一代,可能還要繳納巨額的稅負。所以相信他比馬舅舅還更加重視股權的最佳設計,普通還為富豪著急呢!
第一:蔡崇信持有阿里巴巴1.6%的股份,而阿里巴巴是螞蟻金服大股東。折算過來後,蔡崇信間接持有螞蟻金服0.528%的股份,按照螞蟻金服上市之後最低是2.1萬億市值計算,蔡崇信這部分的股份市值最少將達到110億元。
第二:螞蟻集團的另外兩個大股東是杭州君瀚股權、杭州君澳股權,分別持有28.45%、21.53%。這兩家公司作為員工持股公司,蔡崇信表面上沒有出現,沒有持股。但是有可能寶島人的身份障礙呢?難道除了本人持有,不能由別人幫助代持嗎?我們腦洞稍微大開些。
第三:別忘了整個阿里集團,現在除了螞蟻集團要是要上市之外,另外還是有著不少的上市公司哦。例如美國上市的阿里巴巴,例如間接控股的境內和境外上市公司。整個集團上市公司可不少,規模無比龐大。蔡崇信難道不會用其他利益來去補充這方面的利益嗎?
其實可以負責任的總結,蔡崇信來到大陸,進入阿里工作,是他人生中做的最正確的一件事。就如同其他寶島人一樣,不做這個選擇,它也就是一個普通的財務專家。做了這個正確選擇,來到大陸發展,讓他名揚萬里,財富無窮。可以說達到他過去無法想像到的財富水平。
但是螞蟻集團上市之後,新晉富豪但是數量確實不少,這都是普通投資者給予的財富,希望螞蟻集團未來表現能對得起這些投資者。#理財大賽第三季#
在阿里巴巴內部蔡崇信可以說是阿里巴巴2號人物,雖然他不是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但他作為阿里巴巴第19號員工,目前他是除馬雲之外第2名永久合夥人,目前持有阿里巴巴1.6%的股份。
但是從螞蟻金服招股書來看,我們並沒有看到蔡崇信的身影,在各種股東名單當中沒有找到他的名字,對此很多人都挺納悶的,要知道螞蟻金服很多股東都是阿里巴巴內部的員工,比如類似彭蕾、井賢棟這些都持有大量的螞蟻金服股份,而蔡崇信作為阿里巴巴2號人物,為什麼他沒有螞蟻金服的股份呢?
實際上雖然從表面看蔡崇信沒有螞蟻金服的股份,但實際它卻有螞蟻金服的受益權。
1、蔡崇信通過阿里巴巴間接持有螞蟻金服股份。
目前蔡崇信持有阿里巴巴1.6%的股份,而阿里巴巴持有螞蟻金服33%的股份,這樣算下來,蔡崇信間接持有螞蟻金服0.528%的股份,如果按照螞蟻金服上市之後2.1萬億市值計算,那麼他間接持有螞蟻金服的股份市值將達到110億元。
2、蔡崇信也是員工持股平台的受益人機
目前阿里巴巴最大的持股人其實是兩個員工持股平台,一個是杭州君澳,還有一個是杭州君瀚,這兩個員工持股平台所持有的螞蟻金服股份達到50%以上。
這兩個員工持股平台只是代員工持股而已,雖然從注冊的信息來看,上面沒有蔡崇信這些人的信息,但是蔡崇信實際上也是這些員工持股平台的受益人之一,他們通過這些員工持股平台間接持有螞蟻金服的股份,肯定是少不了的。
比如第二大股東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螞蟻金服28.45%股份,而目前杭州君瀚有4個股東,分別是杭州君潔持股97.19%,另外還有馬雲、謝世煌以及杭州雲鉑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但是阿里巴巴很多內部員工都是間接持有杭州君瀚股份的,比如韓歆毅間接持有3.76%股份,曾松柏間接持有3.76%股份,屠劍威間接持有1.88%股份,胡喜間接持有1.88%股份,陽振坤間接持有1.88%股份,范馳間接持有1.5%股份,袁雷鳴間接持有1.12%股份,陳亮間接持有0.94%股份,徐蔚間接持有0.94%股份,俞峰間接持有0.94%股份,黃辰立間接持有0.94%股份,俞勝法間接持有0.94%股份,馬雲間接持有0.8%股份……
所以我相信蔡崇信肯定也是間接持有螞蟻金服股份的,但至於他持有多少股份,我們沒法從公開數據知道。
畢竟對於蔡崇信這些大佬來說,他們現在財富已經非常龐大,所以他也不希望通過公開數據來向大家展現他們全部的財富。
但是按照蔡崇信對阿里巴巴的貢獻,他不可能沒有螞蟻金服股份的,要知道當初蔡崇信可是放棄年薪500萬的投行工作加入阿里巴巴,領著一個月只有500塊錢的工資。
他在阿里巴巴發展過程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他利用自身的人脈資源為阿里巴巴拉來很多風險投資,如果沒有蔡崇信,說不定阿里巴巴早就被大家遺忘了;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在投行的工作經驗,蔡崇信阿里巴巴提供了很多指導,在阿里巴巴發展過程當中的很多戰略都跟蔡崇信有很大的關聯。
所以說阿里巴巴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馬雲以及十八羅漢之外,蔡崇信同樣有個不可磨滅的功勞,對於這樣功勛人物,螞蟻金服怎麼可能把它忘了呢?
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蔡崇信是螞蟻金服的董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在螞蟻金服當中的地位。
查查蔡的國籍就知道。支付業務不容許外國人持股的。這也是支付寶所有股東不敢改變國籍的原因。彭的那麼多股份,是不合適的。就沒人想到彭是代持一部分?
【阿里巴巴二號人物蔡崇信為何沒有螞蟻金服半點股份呢?】
我們從一份清單中,能夠看到螞蟻金服中未來億萬富豪的持股比例,但是就沒有蔡崇信。
螞蟻金服在10月26日上市定價出爐,A股68.8元人民幣,港股H股每股80港元,成為人類 歷史 上最大IPO,並且螞蟻金服的整體估值將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 確實從這里我們能夠知道的是,螞蟻金服一上市,很可能會創造奇跡!
但是,我們很意外為何螞蟻金服沒有蔡崇信呢?如果從富豪的角度來看,他們已經擁有足夠的財富,對於他們來說財富甚至只是數據。所以蔡崇信不想加入到螞蟻金服,很可能是對於財富已經看得非常的淡博。
但是,這種情況真的如此嗎,我覺得也並非如此。實際上我們也知道螞蟻金服實際的控股是——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和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在這裡面,你能否認蔡崇信沒有相關的股份嗎?
同樣我們也非常的清楚,螞蟻金服在去年,阿里巴巴已收到螞蟻金服33%的股份,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到真正的大股東,實際上還是阿里巴巴。
而蔡總現在阿里巴巴的股份排名第二,可以從這里知道,即使蔡崇信他不在螞蟻金服的股東名單中,他和螞蟻金服的關系也脫不了。
而且因為一些相應的法規和政策,螞蟻金服應該不能存在外籍。蔡崇信他的國籍並非是中國,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看不到他在螞蟻金服中的股份。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他和螞蟻金服之間剪不斷的關系。
蔡崇信是什麼樣的人呢?耶魯大學經濟學學士,法學博士;有資深的投行和律所背景,精通經濟、法律和稅務;放棄70萬美元年薪的工作,甘心跑來那500塊的工資;在創業之初,就跟十八羅漢講股份,講權益,並幫他們擬定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讓他們畫押了。對於這樣一個精英,當今天螞蟻上市的時候,我們竟然因為看不到他所持有的股份而憤憤不平或者是充滿好奇?這真的是大可不必的啊。畢竟對於股份問題的研究,我們的深度還差得很遠那。
1. 持有股份有多種形式我們對一家公司股份的持有,其實有很多的形式。除了直接的持有,還可能是間接持有或者是代持。作為蔡崇信這樣橫跨法、財、經濟多界,且早就功成名就的人,自然對於自己的財富有更加長遠的規劃,只不過這種規劃,無需全顯露在公眾面前。在螞蟻上市這樣的時候,不僅僅是螞蟻員工歡呼雀躍,阿里員工也都興奮不已,因為很多人都可能持有螞蟻的股份。作為阿里的永久合夥人,也許早就把這件事安排得妥妥當當了,所以,盡管我們從公開的資料上沒有看到他的名字,但是這並不代表他沒有螞蟻的股份。
2. 間接持股或者是代持螞蟻的股權結構也是請人專門設計過的,當中包含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是對組織形式的運用,採用有限公司與合夥企業相結合的形式,二是員工持股平台的建立,對阿里和螞蟻的員工進行股權激勵,三是三層股權結構的設計,實際控制人通過一人有限公司(杭州雲鉑)和有限合夥企業(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最終控制業務實體。當中,還涉及到一致行動人。
所以,從這個設置當中來看,首先,阿里巴巴也是螞蟻的股東,而蔡崇信持有阿里1.6%的股份,也就是間接持股了螞蟻。
此外,是否有股權代持,僅僅通過公開的數據資料,也是無從知道的。日常中我們的股權代持也是屢見不鮮,如果存在代持的情況,那麼股份還會更多些。
總之,蔡崇信本身在財務、稅務與法律等方面都是專家,在股權結構和財富傳承問題上也定是有自己的考慮,作為普通人,咱們就不要過多揣測了吧。
應該是別人幫他代持 支付業務涉及國家金融安全是不允許外籍人士染指的
『叄』 螞蟻金服上市後員工持有的股票什麼時候可兌現
一般的員工持股都有禁售期,這個要看具體的規定。鎖定期就是新上市的公司未來激勵員工將一定股份出售給員工,並規定其在一定時間內不能出售手中的股票,這個中間時段就是鎖定期。解鎖期就是鎖定期滿後員工可以對自己手中股票進行自由出售的時間段。與之相關的是禁售期。所謂的禁售期和鎖定期都是公司自己對激勵的股權進行規定的,一般都是36個月,要看公司具體規定。
『肆』 有誰知道公司上市的時候沒有給普通員工發期權以後還有沒有可能再發
我覺得這個要看你公司的規定吧。
國內我不清楚,但我知道美國有的公司會給員工開設stock plan 帳戶,並不定期給與期權,而且期權的期限超級長。
從別人那裡偷來一些信息讓你參考
下面為您提供幾個案例
1、股票期權模式
股票期權模式是國際上一種最為經典、使用最為廣泛的股權激勵模式。其內容要點是:公司經股東大會同意,將預留的已發行未公開上市的普通股股票認股權作為 「一攬子」報酬中的一部分,以事先確定的某一期權價格有條件地無償授予或獎勵給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股票期權的享有者可在規定的時期內做出行權、兌現等選擇。
設計和實施股票期權模式,要求公司必須是公眾上市公司,有合理合法的、可資實施股票期權的股票來源,並要求具有一個股價能基本反映股票內在價值、運作比較規范、秩序良好的資本市場載體。
已成功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集團和方正科技等,目前實行的就是股票期權激勵模式。
2、股份期權模式
由於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在現行《公司法》框架內不能解決「股票來源」問題,因此一些地方採用了變通的做法。股份期權模式實際上就是一種股票期權改造模式。北京市就是這種模式的設計和推廣者,因此這種模式又被稱為「北京期權模式」。
這種模式規定:經公司出資人或董事會同意,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可以群體形式獲得公司5%-20%股權,其中董事長和經理的持股比例應占群體持股數的10%以上。經營者欲持股就必須先出資,一般不得少於10萬元,而經營者所持股份額是以其出資金額的1-4倍確定。三年任期屆滿,完成協議指標,再過兩年,可按屆滿時的每股凈資產變現。
北京期權模式的一大特點是推出了「3+2」收益方式,所謂「3+2」,即企業經營者在三年任期屆滿後,若不再續聘,須對其經營方式對企業的長期影響再做兩年的考察,如評估合格才可兌現其收入。
目前採用這種模式的已經有北京市的中關村置業博飛儀器、北開股份、同仁堂通縣分公司等十餘家公司制企業。
3、期股獎勵模式
期股獎勵模式是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中比較流行的一種股權激勵辦法。其特點是,從當年凈利潤中或未分配利潤中提取獎金,折股獎勵給高層管理人員。
例如湖南的電廣傳媒,企業從年度凈利潤中提取2%作為公司董事會成員、高層管理人員及有重大貢獻的業務骨乾的激勵基金。基金只能用於為激勵對象購買公司的流通股票,並做相應凍結,離職半年後可以拋出。
目前採用這種模式的除了電廣傳媒外,還有上海的金陵股份、光明乳業、天津的泰達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上市公司。
4、虛擬股票期權模式
虛擬股票期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認購權,它是將獎金的給予延期支付,並把獎金轉換成普通股票,這部分股票享有分紅、轉增股等權利,但在一定時期內不得流通,只能按規定分期兌現。這種模式是針對股票來源障礙而進行的一種創新設計,暫時採用內部結算的辦法操作。虛擬股票期權的資金來源與期股獎勵模式不同,它來源於企業積存的獎勵基金。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是這種模式的代表。
5、年薪獎勵轉股權模式
年薪獎勵轉股權模式是由武漢市國有資產控股公司設計並推出的,因此也被稱之為「武漢期權模式」。
武漢市國有資產控股公司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原來實行企業法人代表年薪制,年薪由基薪、風險收入、年功收入、特別年薪獎勵四部分組成。這種模式則把風險收入 70%拿出來轉化為股票期權(另外30%以現金形式當年兌付),國資公司按該企業年報公布後一個月的股票平均市價,用該企業法人代表當年風險收入的70% 購入該企業股票。同時,由企業法人代表與國資公司簽訂股票託管協議,這部分股票的表決權由國資公司行使,需在第二年經對企業的業績進行評定後按比例逐年返還給企業的經營者,返還後的股票才可以上市流通。武漢期權模式本質上也是一種期股獎勵模式。
6、股票增值權模式
這種模式為蘭州三毛派神股份有限公司所採用。其主要內容是通過模擬認股權方式,獲得由公司支付的公司股票在年度末比年度初的凈資產的增值價差。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增值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沒有所有權、表決權、配股權。這種模式直接拿每股凈資產的增加值來激勵其高管人員、技術骨乾和董事,無需報財政部、證監會等機構的審批,只要經股東大會通過即可實施,因此具體操作起來方便、快捷。
管理層持股能否令股東信服
(2006-02-13 10:29:08)
對於國資委春節前拋出的《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實施意見》,有專家解讀稱其為一個信號彈,目的在於試探輿論的反應。這樣的理解顯然不為過,因為目前尚未出台管理層增量持股的細則,尺度仍掌握在國資委手中。
對管理層持股提出懷疑的人有不少,而且能找到有力的案例作為實證。光大證券研究所的研究人士稱,當年在深圳148家進行管理層持股試點的企業中,只有金地集團一家成功,另外147家都因為持股資金來源不明等不規范操作而告失敗。再看管理層持股失敗的案例,一度沸沸揚揚的鄭州光明「回爐奶」事件也是管理層持股「激勵的成果」。作為上市公司的光明乳業,2004年2月與鄭州當地的國有企業山盟乳業達成收購協議,董事長王佳芬一改過去調總部「空降兵」接管的做法,反而保留原經營班底,並慷慨地授予以總經理董波為代表的高層管理團隊10%的股份激勵。結果,光明「回爐奶」事件給光明乳業的品牌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在廣州、鄭州、長春的產品銷量分別一度下降三成、九成、六成,2005年前三季度光明乳業業績下滑16.74%。
另一個典型失敗的案例來自國內管理層持股「鼻祖」TCL。有市場人士指出,當初為了激發公司高管的積極性,特別是調動TCL通訊主要負責人萬明堅及一幫業務骨乾的積極性,TCL集團在剛剛完成整體上市後不久,就冒股市之大不韙,於2004年9月把TCL通訊分拆到香港上市。然而,TCL通訊的股權激勵並沒有帶來企業效益的提高,不僅TCL通訊及TCL集團在上市的當年就出現了巨額的虧損,而且就連TCL通訊總經理萬明堅率「舊部」也棄TCL集團而去,最後投奔到了四川長虹。原TCL集團董事、TCL國際總經理謝安健,這位曾助萬明堅管理團隊贏得TCL通訊10%股權的功臣,也隨萬明堅投奔了長虹。再看TCL集團的管理層持股,若不是最新一次國有股權轉讓被叫停,其管理層持股甚至將超過國有大股東。TCL集團去年前三季度虧損11.39億元,難道也是管理層持股「苦心經營的結果」。或許TCL集團可以將巨虧歸罪於市場,但與同行相比其畢竟在2005年是失敗者。
管理層持股是否會起爭議,在倡導者看來,關鍵是「先規范,再持股」,大前提是不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但普通投資者的評價更注重管理層持股能否帶來多贏,即能否因經營層戴上「金手拷」而推動企業長期價值增加。更確切地說,普通投資者在看到高管獲得巨額激勵的同時,希望上市公司能有更好的業績讓股東們共同分享。光明乳業嘗鮮管理層持股,2004年年報披露,公司從二級市場購入股票獎勵高管人員,以897497股流通A股獎給了4位高管,其中王佳芬獲得458697股。若按2月10日收盤股價計算,4位高管股票市值超過469.39萬元,王佳芬持有的這部分股票市值達239.9萬元。由於股票市值的縮水,光明乳業管理層持股的市值已較2004年年報披露次日的563萬元大幅銳減。
對於管理層持股,高管是著眼於企業長期價值增加帶來的財富?還是把眼睛緊緊盯在其它難以獲得公眾認可的地方?其一,廉價獲取股權。G深振業將每股凈資產由動態變為靜態,管理層受讓國有股權的價格在未來凈資產每年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卻是連續3年以2005年中期每股凈資產為依據。其二,挪用公款或佔用資金。伊利集團原董事長鄭俊懷涉嫌挪用八拜奶牛廠的1500萬元購買伊利的股票。其三,獲取巨額高管激勵基金。G農產品雖然設計了風險保證金制度,投資者還是認為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有限的風險與約束來掩護高管獲得「天價激勵」。更多的上市公司連風險保證的前提都不設,名正言順地設立高管激勵基金。G廣控算比較有自知之明,因業績滑坡而主動將管理人員的2004年激勵基金下調為500萬元,只佔公司年原計劃提取的1600萬元激勵基金的31%。
投資者不禁要問,管理層持股後會隨積極性增強而帶動公司業績提高嗎?高管會如制度設計者所希望的那樣關心公司股價嗎?做足高管激勵基金文章並以低價格買入股權,會不會是部分公司高管真實的目的。如果這成為高管們圖謀管理層持股的首選意圖,豈不是給高管們裝肥自己荷包創造了又一次機會。
王佳芬曾就高管激勵感嘆說:「這幾百萬,拿了還不如不拿,惹了一身是非。」可見,上市公司管理層拿了巨額高管激勵基金及持股後還是有壓力的。實施管理層持股必須建立在規范的前提上,其規范不能簡單地以沒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作為衡量標准。既然推出一系列政策的目的是讓管理層持股置於陽光之下,就應該讓管理層持股的方案經得起輿論的挑剔。有上市公司老總慷慨激昂:「這次股改,一定要把管理層持股寫進去。如果不行,還可以在全流通之後動用自己的基金來購買。」如此信心只有兌現為公司業績的提高,才會使普通投資者信服。而若信心是靠竊取國家或公司利益實現,只會給管理層持股「抹黑」。(記者 張煒/中國經濟時報)
參考資料:文章來源 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