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掃盲 > 股票期權個稅計算例題

股票期權個稅計算例題

發布時間:2024-09-23 17:33:59

⑴ 現要離職,手上持有未上市公司的期權50000股,公司答應以每股6元的價格贖回,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股票期權,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股票期權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國稅函[2006]902號),你應該已經行權了,現在是再次交易,就按照差價計算轉讓該股票期權所取得的所得(屬於財產轉讓所得)交稅。
根據《轉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京財稅[2005]792號)個人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後,行使股票期權取得的所得,仍由授予股票期權的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所以這個公司會從給你的錢中直接扣除個稅,不是你可以自己做籌劃的。

⑵ 居民個人取得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等股權激勵,如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是否

解讀個人股權激勵的個稅計算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股權激勵成為越來越多企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而對於個人來說,通過股權激勵獲得的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等,也成為一種理財和資產增值的重要途徑。但是,在享受股權激勵收益的同時,個人也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那麼,如何計算個人股權激勵所得稅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個人股權激勵所得作為個人所得稅的一種特殊收入,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其他所得並列計稅。在計算個人股權激勵所得稅時,我們需要根據所得類型的不同,分別採取不同的計稅方法。
對於個人取得的股票期權和股票增值權,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方式是一樣的,即採用「一次性計演算法」。具體來說,需要在個人行使股票期權或者實現股票增值權時,將其實際收益計入當年個人的綜合所得額中,並按照個人綜合所得額的適用稅率計算個人所得稅,這些收益不再納入當年以後的綜合所得。
對於個人獲得的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計算個人所得稅的方法是不同的。限制性股票和股權獎勵取得時,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入個人當年綜合所得額,納入當年的綜合所得統一計算個人所得稅。但是,個人取得限制性股票或股權獎勵後,如銀豎果在規定的限制期內未進行公開轉讓,而是在限制期滿後轉讓,那麼該收益應當按照一次性計演算法納稅。
需要注意的是,個人股權激勵所得稅是一種比較復雜的個稅計算,需要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進行計算。此外,個人股權激勵所得是否並入綜合所得,也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如果股權激勵所得並入綜合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可能會導致稅負較高,因此,個人在申報個稅時應當仔細核對所得情況,並尋求專業個稅師的幫助和咨詢。
最後,關於個稅師網路賽,該比賽旨在提高個稅師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強個稅師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促進個稅師行業的良性發展。該比賽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僅有助於提高個稅師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水平,還能促進個稅師的交流和合作,為更多的納稅人提供優質的稅務服務。今年是第五屆判搏羨個稅師網路賽,相信該比賽的舉辦將有助於推動個稅師行業的發展掘拍和進步。

⑶ 期權如何納稅,可否舉例說明

對於股票期權,分行權前轉讓、行權、行權後轉讓三個階段。
A行權前轉讓
對因特殊情況,在行權日之前將股票期權轉讓的,以股票期權的轉讓凈收入,作為工資薪金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簡單舉例一下,比如張三為某上市公司員工,2008年1月1日公司授予其5000份股票期權,授予價為1元/股,約定在2009年1月1日可以行權,張三由於缺少資金於2008年11月將5000份股票轉讓,取得轉讓凈收入8000元。
張三行權前轉讓收入應納個稅=8000*20%—375。
B行權
行權時,其從企業取得股票的實際購買價(施權價)低於購買日公平市場價(指該股票當日的收盤價,下同)的差額,是因員工在企業的表現和業績情況而取得的與任職、受雇有關的所得,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額=(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規定月份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規定月份數
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行權股票的每股市場價-員工取得該股票期權支付的每股施權價)×股票數量
上款公式中的規定月份數,是指員工取得來源於中國境內的股票期權形式工資薪金所得的境內工作期間月份數,長於12個月的,按12個月計算。
【例題?計算題】中國公民王某為A上市公司高級職員,2009年調入A公司。2010年12月31日被授予100,000股的股票期權,授予價為每股2元。2012年8月31日,王某以每股2元的價格購買A公司股票100,000股,當日市價為每股10元。2012年9月10日,王某以每股11元的價格將100,000股股票全部賣出(王某當期各月工資均已超過稅法規定的扣除標准)。計算王某應納的個人所得稅。
【答案】2009年12月31日授予股票期權時不繳納個人所得稅。
2012年8月31日,王某行權時應納稅所得額:
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10-2)×100000=800000(元)
應納稅額=(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規定月份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規定月份數 =(800000÷12×35%-5505)×12=213940(元)
(註:個人行權後的境內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轉讓取得的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
C行權後轉讓
將行權後的股票再轉讓時獲得的高於購買日公平市場價的差額,是因個人在證券二級市場上轉讓股票等有價證券而獲得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的征免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即:個人將行權後的境內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轉讓而取得的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個人轉讓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應按稅法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依法繳納稅款。

⑷ 股票期權的個人所得稅怎麼徵收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那麼應該如何繳納呢?下面我來為你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有稅務機關反映了這樣一件事情:2006年,某上市公司推出股票期權激勵計劃,向公司10名高管授予股票期權500萬份。期權擁有者在授權日起5年內可以6.59元/股的行權價購買公司股票,其中等待期為2年,禁售期6個月。2006年、2008年,公司先後轉增股份,行權價格逐步降低。2008年6月1日,高管在行權日以4元/股行權。然而,2009年,該上市公司因違規操作、業績下滑被迫取消原激勵計劃,按原價回購股票。
2011年,稅務機關發現了這一涉稅問題,但此時該上市公司已取消激勵計劃,原價回購股票。稅務機關在對「股權激勵案」的實際征管中,遇到了難題:一是如果有高管行權時未申報稅款,稅務機關能否追征?二是公司原價回購,高管並未在期權計劃中有實際獲利,追征的稅源問題如何解決?三是由於激勵計劃最終被取消,高管如果在行權環節繳納了稅款,是否可以申請退稅?現行有關的政策規定是在行權日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稅,但對征稅來源、後續管理等問題未作出明確規定,造成了諸多征管困難——追征則稅源已不存在,不追征則有執法風險。這就引起了筆者對我國股票期權個稅相關政策的思考。
「一攬子」政策是否過於粗糙?
股票期權計劃形式多樣,不同的實現形式和限制條件,賦予持權人的權利義務就不一樣,給持有人帶來的收益性質也不同。如某些期權計劃中對發行對象的認定、期權轉讓條件、行權條件等有具體要求,旨在通過股票期權激勵員工為公司長期發展而努力工作,期權收益主要來源於股價的長期增長,是真正意義上的「激勵股權」。而某些股權激勵計劃對上述要素未作詳細有效的規定,通常在授權日即賦予確定性收益權,持有人不需承擔任何股價波動風險,所授予的股票期權往往是企業變相給予員工的獎勵。對這種友搜「虛假期權」,法律是不應鼓勵的。然而,現行的稅收政策既未對股票期權進行詳細定義,也並未按其性質進行分類,政策規定過於粗糙。
「行權日」征稅是否合理?
在行權日,員工可以按照約定的價格選擇購入相應的股票,是否應在「行權日」征稅,主要看選擇權的收益是否已在行權日實現。按照現行規定,員工在行權購入股票時就應計算繳納個稅。
應納稅所得額=(行權股票的每股市場價-員工取得該股票期權支付的每股施權價)×股票數量。
但筆者認襪告頃為,是否應在「行權日」征稅,不能一概而論。對於「激勵股權」,在「行權日」征稅不合理。
一是由於收益不確定。員工行權的實質即是買入企業股票。雖然通常情況下其購入價格會低於行權時的市場價格,但是由於市場價格是不斷變化波動的,在將來轉讓時點的市場價格並不能確定,在股價下跌的情況下甚至還可能出現虧損。如在上面案例中,高管行權後,由於激勵計劃被取消,股票被原價回購,高管未獲任何收益。二是由於收入未實現。股票期權作為股權激勵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員工取得股權後,通常存在「禁售期」的限制,在禁售期內,員工不能出售由「期權計劃」取得的股票,並不能馬上獲得收益。期權收益尚未實現,若此時進行征稅,會造成收入與稅款不匹配,從納稅人角度來說也不具備納稅能力。
按照「工資、薪金所得」計稅是否合適?
現行政策規定,無論是期權轉讓日的轉讓所得還是行權日計算的應納稅所得,一律按照「工資、薪金所得」計繳個人所得稅,理由是股票期權中的選擇權收益,是因員工在企業的表現和業績情況取得的與任職、受雇有關的所得,是從收益的來源來判斷股票期權所得的性質。而筆者認為,期權收益的征稅項目不能簡單套用「工資、薪金所得」。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不能僅從收益來源來判斷徵收項目。目前我國的個稅政策主要是分告陸項目管理,劃分項目的根據是收益性質而不是收益來源,僅從來源判斷其適用「工資、薪金」項目有失謹慎。第二,期權收益與普通工資、薪金所得有區別。一般意義上的工資,具有確定性和現金支付性這兩大明顯特徵。而期權是在將來才能確定下來的收益,既不能在得到的時候繳稅,也無法列入企業的工資總額。股票期權比股票更具有不穩定性、不確定的收益,是一種投資。另外,工資通常以貨幣形式支付,不能以實物或有價證券完全代替。從這兩點來看,股票期權並不是一種廣泛的工資形式,確切地說,不屬於勞動法上的工資。在《關於實施〈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若干問題的通知》中也確認,股票、期權、紅利等是與投資相關的不列入工資總額的收益。不是工資,因此也不作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的計發基數。第三,適用「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稅率難以體現稅收公平和政策導向。現在工資、薪金所得5%~45%的超額累進稅率,股票期權涉及的收益金額通常較大,偏高的稅率可能會抵消「激勵」作用,與其他性質的所得稅負對比可能有失公平。
行權後境內上市公司股票轉讓收入是否應征稅?
按現行政策規定,個人將行權後的境內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轉讓而取得的所得,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筆者認為,這個政策也不甚合理。
一是境內上市公司股票「二級市場轉讓」所得暫不征稅的規定,是我國基於保護資本市場和投資者利益的考慮而出台的政策。因「股票期權」計劃而取得的股票,在取得方式和取得成本上與普通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買入的股票有本質區別,如果同樣適用不征稅政策,明顯不符合稅收公平性原則。二是對於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有關規定已明確轉讓收入應按相關規定徵收個人所得稅,而「股權激勵」計劃中獲得的股票,性質上更近似於「限售股」,若不徵收個人所得稅,同樣影響稅收公平。
幾點建議
基於前文對現行政策合理性的分析,並考慮我國股票期權的相關法律環境和征管經驗,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分類管理,發揮政策導向性。
由於股票期權的形式多樣,不同的股權激勵計劃,實現的經濟效應截然不同。因此,應區分不同的期權性質,分類立法管理。股票期權發源、發展於美國。美國的國內稅務法則,就把股票期權分為激勵性股票期權和非法定股票期權兩類,前者是經濟和法律所提倡的,較後者在稅收上有較大的優惠。我國資本市場運作尚未完全規范,信息透明度不高,更應在政策上進行細化,對股票期權發行對象的認定、實現條件、等待期、限售期、銷售比例設置更明晰的要求,對「激勵性期權」在政策上給予保護和鼓勵,對不符合條件的股票期權嚴格征管,防止出現政策漏洞。
第二,區分性質,准確把握征稅時點。
對於「激勵性股權」,鑒於在授權日與行權日,員工雖然獲得選擇的權利和低於市價購入股票的潛在收益,但由於其收益並未真正實現,因此建議在授予日和行權日都不徵收個人所得稅。而在股息紅利取得日、股票轉讓日,根據其實際收益計征個人所得稅。前面案例中出現的征管困難,很大程度上是政策規定在行權日征稅,但收益未實現、沒有繳稅資金來源兩者的矛盾造成的。不在行權日徵收個人所得稅,實際上是對激勵性股權的政策保護,避免由於不合理的稅收負擔減少甚至抵消「股票期權計劃」的激勵作用。
而對於「非激勵性期權」,在授權日雖獲得選擇權,但未實現收益,也不應征稅。在行權日或行權日前,員工可以通過轉讓期權或者在行權後馬上出售股票實現收入,即使員工在行權日不馬上出售股票也是出於期望股價上漲獲取更多收益的驅動,所以此時可以將個人持有的股票,視為按市價賣出然後再買入的結果,此過程已包含應稅收益的產生,因此在行權日應該對期權收益征稅。
第三,洞悉實質,明確征稅規范。
股票期權給持有者帶來的收益,主要由選擇權的收益、行權後股票持有期間的收益和股票轉讓收益組成。對於選擇權帶來的收益,適用什麼項目征稅?按照什麼方法征稅?需要作更多的思考。美國對於選擇權收益是按照「普通收入」征稅,以區別於資本收入,包括工資、營業利潤、股票收益、期權收益、基金利息、小費、傭金、投資房地產一年內的收入等。可見,美國稅法中並未簡單把期權收益歸屬於「工資、薪金所得」,而是作為相對獨立收益形式列示。我國與國外的個人所得稅體制雖然不一樣,但也不能簡單套用現有的個人所得稅徵收項目。
第四,用對「優惠」,確保稅收公平性。
股票期權計劃下獲得的股票,其性質、取得方式、支付對價等方面與投資者在二級市場取得股票都有不同,投資者在二級市場轉讓境內上市公司的股票暫不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並不適用於「股權激勵計劃」下獲得的股票。筆者認為,「股權激勵」計劃中獲得的股票,性質上更近似於「限售股」,其轉讓收益應按限售股轉讓所得有關規定徵收個人所得稅。

⑸ 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稅

關於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所得,首次取得的,規定月份是確定的單一的。但是當一個年度多次取得股票期權時,每一次月份數不同了,這個時候,要適用股票期權的計算公式,就涉及一個月份如何確定的問題,稅法在這里引進了一個加權計算月份的公式,分子為各次所得乘以各次規定的月份數據進行加總;分母就是各次所得進行加總。這樣,通過除法,體現出一個大致的月份數。

比如分兩次行權,第一次行權所得的計算是很簡單的您也理解,第二次行權,是計算累計應納的個稅,然後減去第一次行權的個稅,就是第二次行權應納的個稅,兩次行權的個稅,就是總共應納的個稅。

假設2009年7月1日某內資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期權計劃,A員工獲得10000股(按價格1元購買)的配額,2009年8月1日,該企業實施第二次期權鼓勵計劃,A員工因為職位晉升,獲得20000股(按照每股1元購買)的配額。2010年5月1日A某將第一次期權行權,當日市場價格每股6元。當年6月1日將第二次期權行權,當日市場價格每股8元。計算上述業務的個稅。
『正確答案』
2010年5月1日:
應納稅所得額=10000×5=50000元,適用稅率按照50000/10=5000選擇,即稅率15%,速算扣除數125
應納稅額=(5000×15%-125)×10=6250元
2010年6月1日:則規定月份數=[(6 -1)×10000×10+(8-1)×20000×10]/ [(6-1)×10000+(8-1)×20000]=10
應納稅額={[(6-1)×10000+(8-1)×20000]/10×20%-375}×10-6250=28000元

⑹ 期權行權個人所得稅問題

應納稅額=(股票期權在工資和薪金的形式,當月×適用稅率的規定,應納稅所得額/數 - 速算扣除數)×個月的指定數目
公式:股票期權在工資形式和薪金,應納稅所得額= 7000 *匯率

(從幾個月的股票期權內部工資,薪金所得在中國境內工作期間的形式,超過12個月的數量獲得個月= 12指定數目,根據12個月)

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的確定:股票期權在工資和薪金按應納稅所得額除以表格後幾個月的七個現有表的管制規定商數號來確定累計稅率。
應納稅額=(7000 * 6.25/12 * 10%-105)* 12 =3115元

⑺ 居民個人取得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等股權激勵,如何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是否並

居民個人取得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等股權激勵,符合有關規定條件的,在 2022 年 12 月 31 日前,不並入當年綜合所得,全額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率表。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兩次以上(含兩次)股權激勵的,應按規定合並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股權激勵收入×年度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因此富途安逸專家提醒,在綜合所得年度匯算頁面並不能查詢到本年的股權激勵收入,而應該在收入納稅明細查詢中,選擇要查詢的年份和收入類型(選「工資薪金」),在查詢到的工資薪金所得的大項中,找出個人股權激勵收入小項。由於在個人所得稅APP界面的稅款計算採用累計計稅方式,因此累計收入與扣除詳情數據已包含截止至本期的本年度內累計數。

舉個簡單的例子,查詢 2021 年度的股權激勵收入,應該選擇工資薪金所屬期為「2021-12」的期間,所得項目小項為「個人股權激勵收入」,點擊箭頭。

可以看到 2021 年的全年累計數據,還可以點擊「查看稅款計算」獲得更詳細的信息。

⑻ 期權納稅

先說最重要的結論:
對於期權來說,基本是類似工資的個稅繳稅(如果收益大於200w,基本需要納稅45%,不要心存僥幸)。

註:這里只討論在香港&國外上市的企業期權,且注冊地為開曼or其他地方的(非國內注冊)。
對於國內公司,如果選擇在科創板上市,確實可以享受20%的延期納稅優惠政策的,具體的可以自己搜索。但是,對於目前主流的互聯網公司,比如美團,小米,快手等等,並不能享受到這個政策。

下面是詳細計算過程:
假如在上市前,公司給你發售了價值100w的期權(行權成本1w)。上市後,經過鎖定期,可以賣出的時候,期權已經漲到了1000w。
這個時候,如果選擇全部行權並賣出,你的收益是:(1000w - 1w) * (1-45%) + 181920 = 560w
如果選擇了行權,但是不賣出,那麼如果將來股票翻倍了。你最終的收益是 560w + 560w * 0.8(20%的稅自主申報)
對於收益觸發不了45%的情況,按照個稅計算就好了。

最後:
當前政策下,期權收益和工資是分開計稅的,但這個影響的其實很有限(除非期權比較少)。

⑼ 實施股票期權行權應繳納個稅怎麼算

1.個人股票期權(不可公開交易)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方法第一,施權時,不征稅;
第二,員工行權時,按施權價低於購買日公平市價(當日收盤價)的差額,按工資薪金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如在行權日之前轉讓股票期權,以轉讓凈收益,按工資薪金繳稅。
第三,行權後股票再轉讓,獲得差價,免徵個人所得稅。
(對於員工轉讓境外上市公司股票,按財產轉讓所得征稅)第四,因擁有股權,參與稅後利潤分配所得,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徵收個人所得稅。
(結合股息紅利差別化政策)2.員工接受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稅務處理(1)員工取得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作為員工授權日所在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
如果員工以折價購入方式取得股票期權,可以授權日股票期權的市場價格扣除折價購入股票期權時實際支付的價款後余額,作為授權日所在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
(2)員工取得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後,轉讓該股票期權所取得的所得,屬於「財產轉讓所得」納稅。
(3)員工取得上述可公開交易的股票期權後,實際行權時,不再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閱讀全文

與股票期權個稅計算例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可轉債股票用啥軟體 瀏覽:45
海思科技股份公司股票代碼 瀏覽:714
股票型基金最大風險是什麼 瀏覽:544
在線股票開戶找領航信譽高 瀏覽:483
深圳有股市外的股票期權嗎 瀏覽:975
基金公司持有的股票分紅如何處理 瀏覽:928
支付寶基金多少錢可以玩股票 瀏覽:571
炒股5萬變30萬要多久 瀏覽:797
手機股票兩年均線在哪裡設置 瀏覽:614
基金買賣股票手續費 瀏覽:496
電生理 瀏覽:379
大成中小盤混合股票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815
安聯人工智慧股票基金 瀏覽:252
碳交易股票今收價 瀏覽:827
cctv商道 瀏覽:916
t0交易股票軟體 瀏覽:736
公積金可以用來炒股票嗎 瀏覽:749
步長葯業股份股票代碼 瀏覽:426
東北證券銀行卡轉入股票賬戶 瀏覽:821
合肥市公積金個人查詢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