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掃盲 > 2018年股票型基金無一取得正收益

2018年股票型基金無一取得正收益

發布時間:2024-09-27 08:54:22

1. 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在幾個方面:一是我國的公募基金管理水平太差,讓買基金的投資者都賠了錢,投資者買基金總是賠錢,當然是不願意再買基金。投資者投資基金的目的是賺錢,如果投資者買基金能賺錢,當然會買基金。明知道買基金會賠錢,誰還會買基金呢?

二是我國公募基金經理的道德風險太高,公募基金經理們為投資者管理基金賠錢的原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道德風險,公募基金管理基金不用承擔任何風險,又都是高薪,公募基金經理們為了自己個人獲得更多的財富,就與證券市場的機構莊家合作,當莊家把股價炒高後,公募基金就當庄托,在高位買股票,引誘投資者上當,莊家機構就給公募基金經理很多好處費,這樣的做法並不違法,只是道德上有問題,這就叫做道德風險,而現在我國的公募基金經理只要能發財,才不管什麼道德不道德。這種公募基金經理當庄托在高位接盤的道德風險在公募基金行業非常普遍。許多公募基金經理就是這樣發了大財。這種情況下公募基金只能是賠錢,反正賠了錢還照樣收取管理費。

三是我國證券市場是個投機的市場,大量的上市公司都是包裝上市的,上市公司質量都不高,這就造成了我國證券市場上能長期投資的股票太少,90%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都只能是進行短線的虛假題材概念炒作,在這樣的背景下,基金想賺錢也是非常困難的。

以上幾個方面是公募基金賠錢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家不願意買基金的原因。

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我認為: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根源出在如下:

第一:沒有賺錢效應,自然就不會買啦。大家知道,中國人的特點是什麼?哪裡人氣旺就往哪裡去,如街道兩邊同樣開的飯店,無論好與不好吃,大家都看人氣,是吧!最簡單的道理, 汽車 停得多,人多,就算排位也要等,而旁邊的,無論廣告招牌做得多好,沒車就每人氣,大家都不去。

因為大家就認這個理,既然人多,味道更定好,所以人氣很重要。

如果買基金大家都能賺,自然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不用你打廣告,都爭著買。

第二:基金不專業,據我觀察,水平還不如散戶。為什麼?因為你看基金經理有多少還是小夥子,小姑娘,剛從學校出來的,僅憑一個資格證,無實戰經驗,就殺入股市,虧了,無責任,股市有風險,是投資者的責任,你想誰敢把血汗錢交給你理財。

就好比考車牌,僅考理論,就開車上路,連路考都沒有,誰敢上你的車,其實一樣道理。

除非你通過一,二年實盤,證明你有實戰能力,起碼收益比銀行存款高,比如年利率6%吧,估計投資者會相信你了,在加上你的理論與實踐水平。

大家都看到2016到2018年,基金及機構的盈利水平知道了,明知熊市還投入,那有不虧的。

因此說:上述因素是導致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根源就出在這里……

2009年買的銀華抗通脹,十年過去了,十年又通脹了多少!然而這垃圾,通脹沒抗住,本金損失了55%。所以相信中國基金,中國股市和價值投資的人不是腦殘就是神經病!話又說回來,在中國不管投資什麼都是死路一條(萬惡的房子除外),放在銀行也是被貶死,死的慢些而已!

朋友們好!

現在國內確實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主要是基金沒有賺錢的動力,可以說是旱澇保收,而且基金公司管理水平太差,還有就是基金名聲也不太好。下面來分析一下。

基金公司現在實行的是提成制,不論是否賺錢,每年都會提取固定的管理費,好多虧損的基金公司也是提取管理費,維持著高工資。

這樣的機制之下,可以說基金公司根本就沒有太多的動力去盈利,反正是按時按點提取管理費,因此,可以說基金公司的危機感不強,更是沒有上進的動力了。

曾經見一個朋友買過幾次基金,後來幾乎沒有一次賺錢的,後來朋友氣憤了,再也不投資基金了。

因此,基金公司旱澇保收,雖然是保證了基金公司人員的高工資,但是慢慢也失去了投資者的信任。

現在的很多基金公司可以說管理水平太差。現在的基金是很多的,但是能夠盈利的基金可以說只能是靠碰,能夠穩定盈利的基金可以說是比較少的,感覺上好像基金公司也是靠天吃飯一樣的水平。好多基金公司並沒有體現出非常專業的管理水平。

曾經有一個朋友在2008年購買了兩款QDII海外投資基金,據說是投資美國股市的基金,結果倒霉了,過了將近10年,美國股市大盤都漲到08年指數的幾倍了,結果這兩款基金還不到1元錢,沒辦法虧著賣了。

這樣的基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買的股票,到底是怎麼管理的,以後誰還敢買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管理水平比較低,盈利率不穩定,這個可能是制約大家購買基金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好多基金公司不僅在大盤不好的情況下虧算,而且在大盤上漲的情況下,有些基金也是虧損。這樣的基金肯定是口碑不好了,而且這些基金即使虧損,也不影響基金管理人員的高工資。

而且有些基金公司還存在著老鼠倉,還存在盲目投資,故意虧損的風險,可以說這樣的基金怎麼能夠讓大家放心呢。

因此,好多基金公司口碑不好,也是大家不買基金的原因了。

綜上所述,現在大家不願意買基金,主要是有些基金公司口碑不好,管理水平有點差,而且基金公司旱澇保收提取管理費,可以說是毫無盈利的動力。

感謝閱讀!

國內是不是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我沒有調查過,也沒看到過相應的資料,不敢亂說。但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購買基金的,我身邊也有一些朋友在通過基金進行理財。

指數基金屬於被動型基金,指數的構成是相對穩定的,且不由基金經理操控。指數基金經理在投資上的自由度是很低的,這種基金和指數的走勢基本一致。

我不太喜歡購買主動型基金,因為選擇這類基金和自己選擇股票去投資沒有多大的差別,還是要去花很大的精力進行研究。提問的朋友說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估計指的是主動型基金。

在選擇主動型基金上,的確比較困難,就像我剛才說的難度不亞於選股票。與其花大量時間研究後,把錢交給他人打理,還不如自己直接去投資。

另外,主動型基金被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操縱的幾率會很大,容易出現老鼠倉等違規操作,導致投資者損失。

以前買基金的人很多,現在買基金的人確實越來越少了,究其原因,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吧:

資本都是逐利的,如果買基金不能取得正收益,或者收益還不如存定期或者其他理財產品,那作為投資者為什麼要去買基金呢?還不如把錢存在銀行,我們以2018年公募基金的收益排名為例,2018年股票型基金居然沒有一個取得正收益,排名第一的上投摩根醫療 健康 股票基金全年虧損4.34%,排名第十的股票型基金虧損則將近13%,看到這種業績,你還願意去買基金嗎?

基金行業魚目混雜,許多基金公司沒有最基本的職業操守,老鼠倉現象非常嚴重,有些基金公司為了捧紅旗下的某隻基金,不惜通過老鼠倉抬拉該基金重倉的某隻股票,進行利益輸送,做高這只基金的凈值,而使旗下的其他基金出現虧損,最終買單的還是廣大基民,所以,很多人對基金公司都不信任,如其把錢給他們管理,還不如自己玩股票,即便是虧錢了至少虧得明明白白!

一方面是基金行業的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另一方面,相關立法和監管有些缺失,違規現象比較頻繁,投資者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投資基金!

筆者認為,主要還是因為國內人民都比較自信,相信自己可以操作的比機構更好,只不過事實並非如此。

先說一個大家都聽膩了的數字, 美國股市中90%的資金來自於共同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中國A股中90%的資金是來自於個人散戶的,機構投資者市值僅佔10%左右。

為什麼會這樣呢?筆者覺得, 主要是國內A股機構投資者從來都沒有拿出過什麼亮麗的成績來 ,國內大多數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往往是跑輸市場平均收益的,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投資者為什麼要把錢交給這些機構呢?

回顧美國機構投資者的崛起 歷史 ,可以發現,機構投資者之所以能夠佔大90%的比例,原因是因為在上世紀50-60年代期間美股一輪長達10年的牛市, 在這輪牛市中很多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業績遠遠跑贏大市 ,而很多美國家庭個人投資者卻業績平平。

這個時候, 這些家庭個人投資者開始注意到共同基金、社保、401K等投資計劃 ,並且很多人都將大部分資金投資於這一類機構投資,從而導致了美股機構投資者佔比的上升。

有數據統計,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的時候,美股機構投資者佔比僅為30%左右,而到了60年代初的時候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了60%-70%。

同時,也是因為機構投資者佔比的不斷提升,促成了美國牛長熊短的特點。而A股的特點恰恰是牛短熊長,原因也恰恰相反,機構投資者佔比太小。

所以,A股就成了,因為散戶太多,投機性太強,牛短熊長;又因為牛短熊長,機構投資者業績總是不理想,散戶不願意把錢交給機構打理,更願意自己進行投資;但個人投資者的天性就是追求暴富,這就不可能產生長期牛市。

這就像那隻咬著自己尾巴的狗,一直轉圈圈。

機構投資者自己不突破,真正做出點業績出來,是不能吸引太多個人投資者的,所以,筆者認為, A股投資者機構的改變還得看機構投資者有沒有突破 。

基金有很多類別:封閉式基金、對沖基金、QDII基金、ETF基金、認股權證基金、契約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公司型基金、保險基金、信託基金、投資基金、股票基金、貨幣基金、債券基金、其他類型基金。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基金不受到廣大投資者熱愛,只有一些基金對比其他類型的基金時,會選擇其他類型投資。那麼,我們再來看問題:我們國內很少有人願意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市場常見的基金有股票基金、貨幣基金、債券基金、信託基金、保險基金、ETF基金等,最為常見的則為股票基金、貨幣基金以及債券基金。我們先來了解了解這幾類基金的不同:

股票基金,又稱之為股票型基金,主要是投資於股票市場的近。股票型基金投資股票的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0%的資金總比例,常分為了三類型基金:1、價值型股票基金,投資的渠道多為公共事業、金融、工業原料等穩定性強的行業,市盈率倍數較低,偏向於價值投資;2、成長型股票基金,就如其字面,偏向於成長型高的上市公司投資,多數會投資 科技 類、新興、互聯網行業;3、平衡型股票型基金,也就是將價值與成長進行了綜合,投資的渠道有價值公司也有成長型公司。

貨幣基金,是聚集了市場中傾向於投資的閑散資金,由基金託管人保管資金的開放基金。靈活、安全系數高、流動性強、收益穩定性好。投資的渠道有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高信用等級的企業債券、同業存款等有價證券。日常常見到的貨幣基金有餘額寶、零錢通等,均是貨幣基金的模式。

債券基金,基金資產80%以上的資金需要投資債券,一小部分的資金可以用來投資可轉債、股票以及打新市場。主要投資債券、央行票據、回購等。安全系數高,收益穩定。

三類基金有不同的風險系數,也有不同的年化可能收益率,是不同的。雖然統稱之為基金,但細分下來的區別很大。

貨幣基金、債券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呢?貨幣基金現階段的年化收益率約為2.5%-4%之間,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年化收益率;債券基金現階段的年化收益率約在3%-4.5%之間,不同方向的債券基金有不同的年化收益率。當然,如果扣除基金的運營費用,貨幣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約在2.1%-3.5%之間,債券基金約在2.5%-3.8%之間。當然,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具有很好的流動性,特別是貨幣基金能達到「靈存靈取」的程度,並且沒有門檻。

那麼,再來看銀行理財。銀行理財的年化利率要比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的年化利率高一些。銀行理財有五類風險等級:低風險、中低風險、中等風險、中高風險、高風險。常見的有兩類:低風險以及中低風險。這兩類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是多少呢?一般低風險等級銀行理財為2.5%-3.5%水平,中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為3%-5.5%之間。當然,銀行理財的年化利率高於貨幣基金以及債券基金,卻是固定期限,靈活度要弱於貨幣基金與債券基金。

對比貨幣基金、債券基金與銀行理財,這三類是勢均力敵,投資者都有選擇,不同的需求,選擇的不同。

股票型基金與股票,之所以更多的投資者會選擇後者,個人認為有三點:1、對於投資,更多的投資者是「零認知」,也就是說沒有什麼專業不專業、理論不理論的知識,甚至根本不知道股票型基金與股票之間的區別,也全然不知股票型基金與股票之間的風險孰輕孰重。

2、不管是私募基金,還是公募基金,基金管理人不管基金盈虧都是需要從基金里拿酬薪,並且基金如果效益好,是具有一定比例份額的提成,普遍來說是20%業績提成。這對於很多的投資者而言,是不能接受的。2018年有這樣的一項數據,A股共計有1.5億戶投資者,但資金體量小於50萬的投資者佔比高達95%。而基金經理的年薪通常就能超過50萬,從心理的角度講,更多的投資者無法從心理上接受,進而自己進入股市投資,放棄選擇股票型基金。

3、從心理上看,投資基金與投資股票沒有太大的區別,資金掌握在自己手裡會更加「踏實」。下面兩圖分別是最近三個月基金的盈虧情況,有的基金能實現正盈利,有的基金一樣是虧損:

而股票市場呢?一樣是有盈利,也有虧損,並且可能發生的盈利幅度會特別大,存在「一夜暴富」的心理撞擊。

那麼,在這種可能發生的情況下,更多的投資者會選擇直接進入到股市,而不是選擇基金投資。

總結:並不是所有的基金對比其他理財產品會遜色,只有股票與股票型基金之間的選擇下,更多的投資者並不願意去購買基金,問題的根源出在認知、知識的欠缺以及心理的偏向。

對於一個不了解的事物,人的本能反應是避而遠之。雖然大學學了四年金融,我對基金的認識也是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先是相信媒體上各種基民虧錢的負面報道,後是自己找數據研究,學習基金的投資方式。

即便是花了這么多功夫,買基金也要忍受浮虧的過程,每一步都是門檻,如果沒有良好的心態和穩定的投資方法,大部分人買的基金都將以失敗告終。

從我個人經歷出發,我終於理解大部分人對基金的認知水平,是很低的。這不是挖苦和嘲笑,而是基於大量數據的事實。請看各類理財平台上,很多人連最基本的基金種類都分不清,更遑論投資方法和風險控制了。

即使具備了一些金融知識,沒有真實的投資經歷,在市場上,就好比第一次上戰場的士兵,全憑本能反應,平時的訓練早忘了。市場每天都在波動,都在考驗人脆弱的神經,很多人連100塊錢的波動都難以忍受,更不用說基金投資百分之二三十的波動了。

很多人對投資的定義就是「快速致富」、「不勞而獲」,帶著這樣的思想,不論投資什麼都不會長遠。

其實買基金的人不少,只是賺錢的人少,虧錢的人罵罵咧咧,認為是基金害了他,殊不知根本原因在於自身的無知和貪婪。

隨著智能投顧的興起和投資者認知水平的提高,基金會成為主流的資產配置之一,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我國的基金市場就目前來看還處於一片藍海之中,無論是證券公司的基金平台還是幾個主流的基金頭部平台,比如天天基金網,支付寶螞蟻財富等,總體的基金用戶量級還是有待進一步開發。為什麼這么少的用戶願意主動購買基金呢?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以下兩方面:

在我國A股開市的時間也還不到30年,而基金投資的時間就更短。A股市場從經歷過去幾十年的坎坎坷坷,歷來牛短熊長的特點,中國股民能夠最終賺到錢的沒有多少。所有的散戶在股市中虧錢的效應更高,據統計有80%的用戶在A股市場上處於虧損的一個狀態。

基金市場大多數由基金經理進行打理,然而基金經理卻也沒能逃過A股牛短熊長的這個怪圈,在A股的牛市中,大部分的股票的漲幅通常在100%~300%之間,而基金的漲幅大多數在100~200%之間。當一種投資品類賺錢效應沒那麼高時,自然不會成為投資者心中首選的投資產品。散戶最大特點是追高,那麼投機的重心放在A股的股票上,買基金的人自然就少,因為畢竟沒有那麼多人願意慢慢變富,都夢想著一夜暴富。

基金交易相對於股票來講,它的收費項目會更多,因為是基金是有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的專業打理,包括了購買手續費、基金管理費、基金託管費、甚至還包括基金經理投顧咨詢費等。這些費用其實長期累積起來,並不比我們購買股票時的印花稅要低,因此股票中的印花稅則變成了較為低廉的費用支出,因此大多數用戶可能不願意去支付基金中的各項管理費用,然後轉而投向購買股票。

綜上所述,我們從基金的賺錢效應以及交易機制去分析,我國基金用戶我國的投資用戶選擇股票而不是基金的主要原因。

隨著市場越來越成熟,國內投資者的認知也在隨之提升,這幾年基金的規模和基金的用戶群體呈現出井噴式的爆發。中國基金業協會昨日發布8月底公募基金市場數據,繼續7月份實現接近2600億增長後,8月份總規模增長再超1200億,至此總規模達到13.84萬億元,逼近14萬億大關。

因為有更多的人意識到了基金的賺錢效應以及基金的穩健投資的特點,相對於股票來講會更加的穩定。

同時隨著投資市場以及投資者教育的逐漸普及,基金投資市場被逐漸認可,投資者越來越成熟。我相信未來基金市場一定是會占據更高市場的份額,因為基金的投資特點就已經證明了穩健投資才是投資中最最重要的一種選擇。

以上就是我對該問題的分析和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題主及更多的人。

我是杜耶,價值投資的佈道者

2. 比肩法國隊實力爆棚,這家基金公司靠什麼成

比肩法國隊實力爆棚,這家基金公司靠什麼成就中考狀元

2018年上半年主動權益類基金整體回報排名中,交銀施羅德於30家千億資產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一,其主動型債基亦十分出色,排名千億基金公司第四位

俄羅斯世界盃落下帷幕。依靠著一群年輕小將主打、攻擊點眾多、團隊作戰的法國隊,最終成為贏家,第二次捧起大力神獎杯。而梅西的阿根廷、內馬爾的巴西、C羅的葡萄牙,這些圍繞巨星個人的球隊都早早出局。偶像足球和個人英雄主義,正在讓位於團隊足球。

「團隊作戰才是王道」— 這也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一個普遍規律,世界盃足球場上不斷詮釋的道理,在公募基金投資市場也得到印證。

標點財經研究院近日聯合《投資時報》全景掃描中國基金行業半年度之變化,獨家製作並推出的極具行業標桿意義的《2018基金中考學霸榜》顯示,在投研體系化支持下,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憑借一批80後為主、風格各具特色的「新黃金一代」投資團隊的出眾主動管理能力,在超千億資產規模基金公司排名中奪得權益類投資冠軍,為投資者攫取了中長期穩健收益。

《2018基金中考學霸榜》顯示,今年上半年,交銀施羅德基金在千億資產規模基金公司整體業績排行中優勢顯著。在主動權益類基金整體回報排名中,該公司於30家千億資產基金公司中位列第一,在所有基金公司主動權益類平均收益排名第二;其主動型債基亦十分出色,排名千億基金公司中的第四位。

主動管理能力是公募基金核心競爭力,上半年,交銀施羅德主動型權益類、債券基金投資能力全面爆發,多隻主動型基金業績十分耀眼。《投資時報》記者查閱Wind資訊數據注意到,基金半年業績排行榜50強榜單中,交銀施羅德獨佔5席,位列全市場基金公司第一名。榜單中扣除32隻醫療方向基金外,在18隻非醫療基金中,交銀施羅德有4隻產品入圍,團隊投資優勢盡顯。

其中,交銀醫葯創新、交銀阿爾法、交銀優勢行業等基金上半年均實現雙位數增長。交銀醫葯創新以15.37%的收益率,在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中排名第6位。

多點綻放摘得團體冠軍

2018年上半年A股市場走勢疲弱,上證綜指下跌13.9%,深證成指下挫15.04%,創業板指數下跌8.33%,受此影響,公募基金的日子同樣難熬。

銀河證券研究數據顯示,上半年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1.97%,債券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83%。而股票基金在上半年表現更為慘淡,平均收益率為-11.03%,混合基金平均收益率為-5.25%。開放式股票基金上半年取得正收益的數量還不足一成,混合基金也僅二成取得正收益。

相比而言,上半年,交銀施羅德多隻主動管理型基金錶現亮眼,可謂四面開花。

在主動型權益類方面,超過10%收益率的基金就有交銀醫葯創新、交銀阿爾法、交銀優勢行業等三隻,收益率分別達到15.37%、14.97%、14.59%;交銀科技創新、交銀定期支付雙息平衡、交銀先鋒、交銀新生活力等四隻基金收益率均超過5%,分別錄得9.80%、7.27%、7.04%、6.99%的收益。

主動型固收類產品也收獲頗豐,有16隻基金半年收益率超過3%,其中交銀豐盈收益C、交銀裕盈純債C、交銀裕隆純債C、交銀境尚收益A、交銀裕通純債A、交銀裕盈純債A等6隻基金收益率在3.5%水平之上,分別為6.40%、4.72%、3.78%、3.70%、3.58%、3.53%。

在復雜行情中賺取收益的難度日益提高,而交銀施羅德的主動管理實力卻在逐漸彰顯。《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該公司不僅短期業績優異,長期成績亦十分穩健,其上半年無論是基金還是公司整體排名,均十分靚麗。

在權益類基金業績50強榜單中,交銀獨佔5席,位列全市場基金公司第一名。扣除32隻醫療方向基金外,在18隻非醫療基金中,該公司有4隻產品入圍,權益投資優勢盡顯。不僅交銀醫葯創新在1722隻Wind分類可比基金中排名第6位,從長期業績看,交銀優勢行業更在2013年至2018年上半年,連續保持正收益,近5年半時間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高達270.37%,排名105隻分類可比基金的頭名。

團隊戰鬥力的爆棚,也推升了公司整體排名。在主動權益類基金整體回報排名中,30家千億資產基金公司中交銀施羅德位列第一,摘得團體冠軍。

投資團隊星光熠熠,亦使得公司管理規模逆市增長。天相投顧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末,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募管理規模達997.43億元,半年增長312.04億元,增幅全市場基金公司中排名第四。海通數據進一步顯示,截至二季度末,剔除貨幣基金、聯接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公司規模為979.12億元,排名第16位。

權益類基金規模為441.72億元,規模排名第20;固收類基金規模為541.54億元,規模排名第15。

「新黃金一代」戰隊崛起

強大的專家型投研團隊無疑成為交銀施羅德在主動型投資領域「攻城拔寨」的利器。

目前交銀施羅德已經持有公募、專戶、QDII、保險資金投資管理人等牌照,公募產品線齊全。從產品分布結構上看,《投資時報》記者注意到,其數量上仍以股混基金為主,其中混合型36隻、股票型9隻、債券型22隻、貨幣型7隻、保本基金2隻、理財產品2隻、QDII基金3隻。總體看,該公司旗下基金特點明顯,產品發行上追求差異化而非簡單追求數量。

目前,交銀施羅德匯聚了來自海內外、具有創業精神、年輕有為的投研精英,形成了一支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專業理論素養的專業投研團隊。

《投資時報》記者采訪獲悉,目前該公司投研團隊近80人,碩士、博士佔比達92%,投資經理平均從業近10年,歷經多輪牛熊轉換,積累了深厚的投資理論素養和投資實踐經驗。

其投研平台共設五大投資部門及五大研究組,研究組包括宏觀策略金融組、周期組、機械組、TMT組、消費醫療組,投資團隊包括量化投資部、專戶投資部、跨境投資部、權益投資部、固定收益部,這些部門及小組會通過個股深度推薦會以及行業配置會議等,實現投研體系化。

一個門派的興盛,往往靠的是順利的傳承,基金經理亦是如此。記者了解到,在基金經理選拔上,交銀施羅德堅持培養與引進並舉,採取內部競聘為主、外部引進為輔的模式,基金經理大部分來自內部培養。他們經過長期行業研究的磨礪,憑借優異表現脫穎而出。

如以王崇、何帥、蓋婷婷、沈楠、楊浩、韓威俊等人為代表的「新黃金一代」,正在成為交銀施羅德基金經理陣營的中堅力量。他們以80後為主,年齡在32歲至38歲之間,均為碩士以上學歷,並在交銀施羅德供職五年以上。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新黃金一代」既具備投資經驗,又不乏蓬勃朝氣。這些擁有不同投資風格和鮮明個性的基金經理,都離不開一個共性—都是由交銀施羅德自主培養,並在公司投研體系裡成長起來。他們曾經是研究員、策略員,在加入交銀施羅德投研團隊後不斷學習,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們的誕生和成長,離不開交銀施羅德多年精耕細作而成的優質土壤。

作為銀行系基金公司和中外合資基金公司中的佼佼者,交銀施羅德一直將有專業能力、有責任感、恪盡職守的人才,視為公司最珍貴的資產。公司十多年沉澱的深厚文化土壤,讓其成功基因得以不斷傳承和延續。

據了解,交銀施羅德內部的職業通道都是敞開的,研究員條件成熟就可以轉崗做基金經理。公司鼓勵不同的投資思維和觀點在團隊里碰撞,相互包容和學習的文化也讓投研團隊一直比較穩定。完善的內部培養機制,將交銀施羅德的成功基因有效復制,人才源源湧出,無疑為公司業績百花齊放奠定了基礎。

展望2018年下半年,他們認為,一方面,需時刻警惕中美貿易摩擦,以及金融去杠桿進程深化再次對市場造成打擊;另一方面,貨幣政策可能已現微調,流動性最緊張時刻已過去,A股行業除大消費外,各子行業接近甚至低於2016年一月底的估值水平,相信價值風格只會遲來而不會缺席,下半年權益類資產配置時機或已逐步到來。

閱讀全文

與2018年股票型基金無一取得正收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的個股資金流向查詢 瀏覽:41
股票當前時間不允許交易是什麼意思 瀏覽:928
基金為什麼比股票賺錢 瀏覽:786
炒股軟體股票總市值在哪裡找到 瀏覽:369
中信建投手機股票 瀏覽:926
炒股開戶選擇哪家證券公司好 瀏覽:978
炒股使用杠桿出名楊方配資 瀏覽:957
cci股票指標配資開戶 瀏覽:487
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股票是利好嗎 瀏覽:416
基金是基金經理買股票嗎 瀏覽:288
2021券商股票有哪些龍頭股份 瀏覽:815
配資公司股票 瀏覽:636
機構買股票的錢從哪裡來的 瀏覽:834
公司上市能有多少股票 瀏覽:42
歌爾股份股票股行情 瀏覽:989
炒股票要靈感 瀏覽:49
模擬股票宏觀政策分析 瀏覽:995
聯茂電子股票行情 瀏覽:192
網上怎麼交話費 瀏覽:711
溫氏股份股票怎麼買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