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掃盲 > 伊利股票期權披露問題

伊利股票期權披露問題

發布時間:2024-11-01 02:23:05

『壹』 「股票期權行權價」是什麼意思

股票期權的行權價是指到期行權時需要支付的價格,行權價是事先規定好的,事後無法進行更改,行權價是影響期權收益的重要因素。行權時,投資者的盈虧由買入股票期權的權利金價格、行權價、標的股票的價格所決定。

股票期權行權是什麼?

由於股票期權是由買方支付一筆權利金,獲得在未來以某種價格買入或賣出某種資產的權利,而它的賣方則是收取買方付出的權利金,承擔必須賣出或買入的義務。

而行權就是指權證持有人在權證預先約定的有效期間,向權證發行人要求兌現起承諾的一種行為。而行權價格則是指發行人發行權證時所約定的,權證持有人向發行人購買或出售標的證券的價格。大家可能看不太明白,說白了行權就是買家向賣家行使買賣期權的權利,也就是發起交易。

除了以上主動發起行權的操作外,還有自動行權操作,自動行權指的是在期權合約到期時,無需期權買方主動提出行權,一定程度實值的期權將自動被行權。上交所規定券商應為投資者提供自動行權的服務,自動行權的觸發條件和行權方式由券商與客戶協定。

投資者該如何行權?

投資者在行權之前,需要注意交易所時間,只有在對應交易所的規定交易時間內才能行權。交易所接受行權申報的時間,為期權合約行權日的9:15至9:25、9:30至11:30、13:00至15:30。(根據市場情況,交易所可以調整接受行權申報的時間)

期權買方可以決定在合約規定期間內是否行權。買方決定行權的,可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者賣出相應數量的合約標的。

『貳』 07年伊利股票期權 信息披露出現什麼問題

按照伊利的股權激勵計劃,共授予激勵對象5000萬份股票期權,行權價格為13.33元/份,2006年12月28日為股票期權授予日。按照新的企業會計准則,實施股權激勵的上市公司應當在等待期的每一個資產負債表日,將取得的員工提供的服務記入成本費用,記入成本費用的金額按照授予日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計量。據公司此前測算,該筆股票期權授權日的公允價值為14.779元/份,按照股份支付准則進行會計處理,損益影響總額為73895萬元。

伊利前三季度已經實現凈利潤3.3億元,從伊利股份發布的業績預虧公告來看,在2007年度經營性凈利潤沒有發生重大波動的情況下,伊利股份2007年度激勵期權費用攤銷可能超過4億元。在市場人士看來,2007年伊利股份需攤銷大額激勵期權費用在預料之中,但出乎意料的是,伊利股份攤銷的額度會如此之大,甚至使原本盈利幾個億的財務報表出現虧損。雖然它只是在股權權益中計入一個借項,對公司的業務實際沒有影響。

但在投資者看來,伊利股份是上市公司,其凈利潤應該屬於全體股東,但公司的實際做法像是「高管拿公司全年的盈利來給自己買股票」,嚴重挫傷了投資者的持股信心。另外,信息披露不對稱,公司股權激勵方案早已確定,若相關賬務處理會對經營業績構成重大影響,則應及時公告,為何此時才予以公告,有為機構撤退「打掩護」的嫌疑。眾所周知,伊利是A股市場頗具知名度的績優藍籌,在公司無任何不利信息、大盤火爆連創新高的2007年第三季度,基金卻集體減持了公司4000多萬股股票,機構們「先知先覺」的統一行動令人生疑。

實際上,伊利股份授予的股票期權行權期長達8年,完全沒有必要在兩個年度內就將費用全部攤銷。在一般投資者眼裡,一個前三季度還巨幅盈利的公司,全年卻出現虧損,投資者最直觀的感受是:是不是上市公司出了什麼問題。(

『叄』 「股票期權行權價」是什麼意思

期權的本質是一份合約(合同)

合約裡面規定的價格就是行權價

比如我從你這里買一份關於伊利股份股票的期權合約,是這樣規定的

伊利股份限價40元/股,一個月內,無論伊利股份漲到多少錢,你都必須按照35元/股賣給我,那麼,為此,我願意支付8元作為定金給你(不退)。

於是:

行權價:這里的35元/股就是行權價,就是到時候的執行價格

權利金:10元的定金

時間周期是:一個月

這份期權的內在價值(內涵價值)就是40元-35元=5元

這份期權的時間價值=合約價格-內在價值=8元-5元=3元


那麼:

行權價有什麼用呢?

在場外股票期權里:行權價里可以計算自己大概什麼時候回本,上述案例來看,如果要回本,伊利股份要漲到43元/股。盈虧平衡點是43元,繼續往上漲的利潤才是純利潤。

50ETF期權和滬深300期權里:行權價一般用來作為選擇合約的標識,一般我們選擇行權價最接近50ETF或者300ETF的現值的合約進行交易。

這種合約被稱為平值合約

另外根據行權價可以區分期權合約是實值、虛值還是平值

如下圖:

『肆』 伊利股權激勵為何導致虧損

2006年11月,伊利股份披露經修訂的股權激勵計劃,共授予激勵對象5000萬份股票期權,標的股票總數占當時總股本9.681%,行權價格為13.33元,同年12月28日被確定為股票期權授予日。此後由於公司實施利潤分配和發行認股權證,股票期權數量調整為6447.9843萬份,權行權價格調整為12.05元。
根據新的企業會計准則,實施期權激勵的上市公司應當在等待期的每一個資產負債表日,將取得的員工提供的服務計入成本費用,計入成本費用的金額按照授予日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計量。根據伊利股份測算,公司股票期權授權日的公允價值為14.779元/份,公司預計所有激勵對象都將滿足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規定的行權條件,按照股份支付准則進行會計處理,將對公司等待期內的經營成果產生一定影響,損益影響總額為73895萬元。
2007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實現凈利潤33064萬元, 由於正常的經營活動無法抵消股權激勵的會計處理帶來的負面影響,伊利股份2007年度虧損已無法避免。
業內人士分析,伊利股份已進行了戰略性的產能布局,但2006年年底完工的產能並沒有在2007年的銷售收入中有較大體現。由於乳品行業有著產業鏈較長的特殊性,乳品加工企業身處上游原奶價格上漲和下游消費市場競爭激烈的兩面夾擊。站在全行業整體情況來看,公司未來的增長將放緩。

『伍』 股權激勵方案_基於伊利集團股權激勵方案的思考

【摘 要】隨著我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逐漸相互分離,並由此產生委託代理成本。股權激勵為企業的所有者和經營者建立利益的橋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委託代理問題。2006年《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的實施,極大地推動了股票期權在我國的發展。但是,股票期權制度的實施效果卻受到質疑。本文從伊利實施股權激勵的案例出發,分析導致伊利股權激勵失效的原因是企業違背了股東權益最大化。
【關鍵詞】股權激勵;公司治理;股權結構;市場反應
一、引言
伊利公司作為我國的知名企業,自公布實施股票期權以來,社會各界就給與了極大地關注,伊利的股票也受到投資者的「追捧」。然而,伊利公司卻因股票期權激勵於2007年年度出現了虧損。本文通過分析財務報表數據探討伊利出現虧損的原因以及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對於指導我國企業實施股票期權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伊利實施股權激勵重要事項
1.伊利股份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授予激勵對象5000萬份股票期權,標的股票占當時伊利股份股票總額的比例為9.618%。每份股票期權擁有在授權同起8年內的可行權日以行權價格13.33元和行權條件購買1股伊利股票的權利。在認股權證行權後,公司的股本發生變化,公司對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股份數量和價格相應進行調整。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股票期權數量由5000萬份調整為6447.9843萬份,行權價格由13.33元調整為12.05元。
2.2007年12月21日,伊利集團第五屆監事會臨時會議形成決議:根據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目前公司激勵對象已經滿足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的行權條件。公司擬採取向激勵對象以定向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行權。經測算,股票期權授權日的公允價值為14.779元/份。按照股份支付准則進行會計處理,將對公司等待期內的經營成果產生一定影響,損益影響總額為73895(14.779×5000=73895)萬元,行權日起為2007年12月28日。本次發行股票總額為64480股,涉及行權人數35人,限售期為1年。
三、股權激勵在伊利財務報表上的表現
分析伊利利潤表發現,凈利潤和管理費用呈現很大幅度的變動。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自從2006年實施股權激勵後,企業的凈利潤大幅度下降,甚至在07、08年呈現負值,直至09年才有所好轉。而企業的管理費用卻又大幅度增加在08年甚至達到了一倍之多。企業凈利潤和管理費用是企業利潤表中變化最大的項目,並且二者之間呈相反的變動。那麼企業凈利潤的下降是不是由股權激勵所導致的,我們首先分析企業的經營績效。
資產凈利率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它也是企業獲利能力的一個重要財務比率,解釋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效率,綜合性極強。由於股權激勵對於伊利的利潤影響最大,所以我們選取了資產凈利率、銷售凈利率、凈資產報酬率以及每股收益4個指標。
從上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企業的凈資產報酬率和總資產報酬率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現負值。這反映企業資產和自有資金獲取收益的能力在07、08年出現大幅度下降,這與凈利潤大幅度下降是有關系的。企業每股收益的大幅度下降是由於股本從2006年的516470000股增加到2007年的666102000股以及2008年的799323000股,企業將新發行用於激勵公司管理層的股本在07、08年分攤,使得股本大量增加,同時凈利潤的減少使得企業的每股收益出現負值。
總體情況來看,企業的盈利能力在07、08年出現大幅度下降,這與伊利企業實施股權激勵是有很大關系的,並且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對中國乳製品行業也產生沖擊。但從總體趨勢可以看出,這4項指標在2009年又逐漸恢復了正常,並且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說明企業的07、08年的盈利能力下降不是企業的常態,相關指標的下降是受企業股權激勵短暫行為的影響。企業的長期盈利能力並沒有受到影響。所以,我們認為股權激勵並沒有導致企業經營績效的下降,但是股權激勵後,企業的盈利能力並沒有如預期的那麼好。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股權激勵對企業的影響不大。
從企業償債能力中,相對於蒙牛、光明等企業,伊利的長期償債能力一直保持較高的水平,甚至達到70%左右,而且從伊利較高的流動比率可以看出企業的,企業短期償債能力較強,20%以上的自有資金說明資金質量較高。並且企業的營運能力周轉率也保持者穩定的狀態,並沒有因為股權激勵產生很大的波動。
通過對企業的業績分析,在2005到2009年之間,企業的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並沒有出現很大的變動,一直保持著穩定的狀態。而企業的盈利能力則波動很大,主要的08年和09年凈利潤的波動導致,進一步分析利潤表是由於管理費用的大量增加使得凈利潤下降。這說明剔除凈利潤的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保持了穩定的發展狀態。這一方面反映了股權激勵並沒有導致企業經營績效的下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股權激勵並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起碼對企業經營效果的影響並不明顯。
四、伊利實施股權激勵的市場反應
在伊利公司激勵計劃披露後,伊利股票受到市場和投資者的極大關注。因為在中國股權激勵對企業是否具有促進作用還是有待考證。伊利公司因實施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而導致公司虧損,與股票期權激勵的初衷相背離,雖然剔出股票期權會計處理本身對利潤的影響數後,公司2007年年度凈利潤無重大波動,但是2007年度伊利公司所賺取的利潤,支付股票期權激勵的成本都不夠,在這種情況下,高層管理者獨享了公司的收益,而損失卻由中小股東承擔。這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從伊利的股價變動可以看出,從07年股價35元左右降低到09年不到不到10元,下降近3成。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伊利在07年實施股權激勵後,投資者並沒有如預期的熱捧,企業的股票並沒有保持增長,大部分投資者採取的是一種觀望態度。說明市場對股權激勵的有效性還是保持著一種懷疑態度。
五、股權激勵失效的原因分析

『陸』 有誰知道公司上市的時候沒有給普通員工發期權以後還有沒有可能再發

我覺得這個要看你公司的規定吧。
國內我不清楚,但我知道美國有的公司會給員工開設stock plan 帳戶,並不定期給與期權,而且期權的期限超級長。

從別人那裡偷來一些信息讓你參考
下面為您提供幾個案例

1、股票期權模式

股票期權模式是國際上一種最為經典、使用最為廣泛的股權激勵模式。其內容要點是:公司經股東大會同意,將預留的已發行未公開上市的普通股股票認股權作為 「一攬子」報酬中的一部分,以事先確定的某一期權價格有條件地無償授予或獎勵給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和技術骨幹,股票期權的享有者可在規定的時期內做出行權、兌現等選擇。

設計和實施股票期權模式,要求公司必須是公眾上市公司,有合理合法的、可資實施股票期權的股票來源,並要求具有一個股價能基本反映股票內在價值、運作比較規范、秩序良好的資本市場載體。

已成功在香港上市的聯想集團和方正科技等,目前實行的就是股票期權激勵模式。

2、股份期權模式

由於我國絕大多數企業在現行《公司法》框架內不能解決「股票來源」問題,因此一些地方採用了變通的做法。股份期權模式實際上就是一種股票期權改造模式。北京市就是這種模式的設計和推廣者,因此這種模式又被稱為「北京期權模式」。

這種模式規定:經公司出資人或董事會同意,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可以群體形式獲得公司5%-20%股權,其中董事長和經理的持股比例應占群體持股數的10%以上。經營者欲持股就必須先出資,一般不得少於10萬元,而經營者所持股份額是以其出資金額的1-4倍確定。三年任期屆滿,完成協議指標,再過兩年,可按屆滿時的每股凈資產變現。

北京期權模式的一大特點是推出了「3+2」收益方式,所謂「3+2」,即企業經營者在三年任期屆滿後,若不再續聘,須對其經營方式對企業的長期影響再做兩年的考察,如評估合格才可兌現其收入。

目前採用這種模式的已經有北京市的中關村置業博飛儀器、北開股份、同仁堂通縣分公司等十餘家公司制企業。

3、期股獎勵模式

期股獎勵模式是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中比較流行的一種股權激勵辦法。其特點是,從當年凈利潤中或未分配利潤中提取獎金,折股獎勵給高層管理人員。

例如湖南的電廣傳媒,企業從年度凈利潤中提取2%作為公司董事會成員、高層管理人員及有重大貢獻的業務骨乾的激勵基金。基金只能用於為激勵對象購買公司的流通股票,並做相應凍結,離職半年後可以拋出。

目前採用這種模式的除了電廣傳媒外,還有上海的金陵股份、光明乳業、天津的泰達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上市公司。

4、虛擬股票期權模式

虛擬股票期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認購權,它是將獎金的給予延期支付,並把獎金轉換成普通股票,這部分股票享有分紅、轉增股等權利,但在一定時期內不得流通,只能按規定分期兌現。這種模式是針對股票來源障礙而進行的一種創新設計,暫時採用內部結算的辦法操作。虛擬股票期權的資金來源與期股獎勵模式不同,它來源於企業積存的獎勵基金。上海貝嶺股份有限公司是這種模式的代表。

5、年薪獎勵轉股權模式

年薪獎勵轉股權模式是由武漢市國有資產控股公司設計並推出的,因此也被稱之為「武漢期權模式」。

武漢市國有資產控股公司所控股的上市公司原來實行企業法人代表年薪制,年薪由基薪、風險收入、年功收入、特別年薪獎勵四部分組成。這種模式則把風險收入 70%拿出來轉化為股票期權(另外30%以現金形式當年兌付),國資公司按該企業年報公布後一個月的股票平均市價,用該企業法人代表當年風險收入的70% 購入該企業股票。同時,由企業法人代表與國資公司簽訂股票託管協議,這部分股票的表決權由國資公司行使,需在第二年經對企業的業績進行評定後按比例逐年返還給企業的經營者,返還後的股票才可以上市流通。武漢期權模式本質上也是一種期股獎勵模式。

6、股票增值權模式

這種模式為蘭州三毛派神股份有限公司所採用。其主要內容是通過模擬認股權方式,獲得由公司支付的公司股票在年度末比年度初的凈資產的增值價差。

值得注意的是,股票增值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沒有所有權、表決權、配股權。這種模式直接拿每股凈資產的增加值來激勵其高管人員、技術骨乾和董事,無需報財政部、證監會等機構的審批,只要經股東大會通過即可實施,因此具體操作起來方便、快捷。

管理層持股能否令股東信服
(2006-02-13 10:29:08)

對於國資委春節前拋出的《關於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的實施意見》,有專家解讀稱其為一個信號彈,目的在於試探輿論的反應。這樣的理解顯然不為過,因為目前尚未出台管理層增量持股的細則,尺度仍掌握在國資委手中。

對管理層持股提出懷疑的人有不少,而且能找到有力的案例作為實證。光大證券研究所的研究人士稱,當年在深圳148家進行管理層持股試點的企業中,只有金地集團一家成功,另外147家都因為持股資金來源不明等不規范操作而告失敗。再看管理層持股失敗的案例,一度沸沸揚揚的鄭州光明「回爐奶」事件也是管理層持股「激勵的成果」。作為上市公司的光明乳業,2004年2月與鄭州當地的國有企業山盟乳業達成收購協議,董事長王佳芬一改過去調總部「空降兵」接管的做法,反而保留原經營班底,並慷慨地授予以總經理董波為代表的高層管理團隊10%的股份激勵。結果,光明「回爐奶」事件給光明乳業的品牌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在廣州、鄭州、長春的產品銷量分別一度下降三成、九成、六成,2005年前三季度光明乳業業績下滑16.74%。

另一個典型失敗的案例來自國內管理層持股「鼻祖」TCL。有市場人士指出,當初為了激發公司高管的積極性,特別是調動TCL通訊主要負責人萬明堅及一幫業務骨乾的積極性,TCL集團在剛剛完成整體上市後不久,就冒股市之大不韙,於2004年9月把TCL通訊分拆到香港上市。然而,TCL通訊的股權激勵並沒有帶來企業效益的提高,不僅TCL通訊及TCL集團在上市的當年就出現了巨額的虧損,而且就連TCL通訊總經理萬明堅率「舊部」也棄TCL集團而去,最後投奔到了四川長虹。原TCL集團董事、TCL國際總經理謝安健,這位曾助萬明堅管理團隊贏得TCL通訊10%股權的功臣,也隨萬明堅投奔了長虹。再看TCL集團的管理層持股,若不是最新一次國有股權轉讓被叫停,其管理層持股甚至將超過國有大股東。TCL集團去年前三季度虧損11.39億元,難道也是管理層持股「苦心經營的結果」。或許TCL集團可以將巨虧歸罪於市場,但與同行相比其畢竟在2005年是失敗者。

管理層持股是否會起爭議,在倡導者看來,關鍵是「先規范,再持股」,大前提是不導致國有資產流失。但普通投資者的評價更注重管理層持股能否帶來多贏,即能否因經營層戴上「金手拷」而推動企業長期價值增加。更確切地說,普通投資者在看到高管獲得巨額激勵的同時,希望上市公司能有更好的業績讓股東們共同分享。光明乳業嘗鮮管理層持股,2004年年報披露,公司從二級市場購入股票獎勵高管人員,以897497股流通A股獎給了4位高管,其中王佳芬獲得458697股。若按2月10日收盤股價計算,4位高管股票市值超過469.39萬元,王佳芬持有的這部分股票市值達239.9萬元。由於股票市值的縮水,光明乳業管理層持股的市值已較2004年年報披露次日的563萬元大幅銳減。

對於管理層持股,高管是著眼於企業長期價值增加帶來的財富?還是把眼睛緊緊盯在其它難以獲得公眾認可的地方?其一,廉價獲取股權。G深振業將每股凈資產由動態變為靜態,管理層受讓國有股權的價格在未來凈資產每年大幅增長的情況下卻是連續3年以2005年中期每股凈資產為依據。其二,挪用公款或佔用資金。伊利集團原董事長鄭俊懷涉嫌挪用八拜奶牛廠的1500萬元購買伊利的股票。其三,獲取巨額高管激勵基金。G農產品雖然設計了風險保證金制度,投資者還是認為其「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有限的風險與約束來掩護高管獲得「天價激勵」。更多的上市公司連風險保證的前提都不設,名正言順地設立高管激勵基金。G廣控算比較有自知之明,因業績滑坡而主動將管理人員的2004年激勵基金下調為500萬元,只佔公司年原計劃提取的1600萬元激勵基金的31%。

投資者不禁要問,管理層持股後會隨積極性增強而帶動公司業績提高嗎?高管會如制度設計者所希望的那樣關心公司股價嗎?做足高管激勵基金文章並以低價格買入股權,會不會是部分公司高管真實的目的。如果這成為高管們圖謀管理層持股的首選意圖,豈不是給高管們裝肥自己荷包創造了又一次機會。

王佳芬曾就高管激勵感嘆說:「這幾百萬,拿了還不如不拿,惹了一身是非。」可見,上市公司管理層拿了巨額高管激勵基金及持股後還是有壓力的。實施管理層持股必須建立在規范的前提上,其規范不能簡單地以沒有造成國有資產流失作為衡量標准。既然推出一系列政策的目的是讓管理層持股置於陽光之下,就應該讓管理層持股的方案經得起輿論的挑剔。有上市公司老總慷慨激昂:「這次股改,一定要把管理層持股寫進去。如果不行,還可以在全流通之後動用自己的基金來購買。」如此信心只有兌現為公司業績的提高,才會使普通投資者信服。而若信心是靠竊取國家或公司利益實現,只會給管理層持股「抹黑」。(記者 張煒/中國經濟時報)
參考資料:文章來源 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閱讀全文

與伊利股票期權披露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對基金投資股票管理規定 瀏覽:627
香港股票怎樣交易 瀏覽:305
格力和茅台股票哪個好 瀏覽:29
一籃子股票期權 瀏覽:537
下載山西證券炒股軟體 瀏覽:10
電能實業股票行情 瀏覽:429
基金公司專戶投資股票2016 瀏覽:909
2018年11月份買什麼股票好 瀏覽:79
買二手車需要交哪些費用 瀏覽:672
中國的股票和基金都是t1 瀏覽:871
上海陽新股票行情 瀏覽:326
手機炒股通達信軟體破解版 瀏覽:372
國美電器公司股票 瀏覽:680
開個股票賬戶怎麼辦理 瀏覽:863
股票行情300698 瀏覽:271
股票交易最早幾點掛單有效 瀏覽:454
三板確權後能買三板股票嗎 瀏覽:509
中信銀行股票投資分析報告 瀏覽:647
炒股要交增值稅嗎 瀏覽:136
601319股票行情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