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金和股票哪個賺錢快
基金。
從理論的角度來說,股票比基金的收益空間更大,賺錢的效應更加明顯,並且,股票還可以通過新股申購,獲得額外的收益,因為目前的A股市場上,中新股之後,賺錢基本是確定的事情。
而然事實的情況是,買基金的投資者的年化收益率水平要高過買股票的投資者,因為股票市場波動更高,短期內頻繁交易,低買高賣的擇時投機者更多。
(1)2020年股票和基金賺錢了嗎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弄清該基金的品種。最簡單的方法是看投資標的。也就是說,該基金是投資股票(股票型基金)、投資債券(債券型基金)、還是投資股票與債券(平衡型基金),抑或是貨幣市場基金。
如果該基金的高低點都比大盤波動來得劇烈,則表示該基金的波動比大盤大,風險也相對較大。另一方面,其實有的基金並不適合與大盤做比較,這裡面有一個選擇合適的比較業績基準的問題。
❷ 股票和基金真的很賺錢嗎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要區分個體的,對於一些優秀的投資者來說,股票和基金真的是很賺錢,畢竟他們更多的只付出了腦力,但是對於有一些投資能力匱乏,眼光也不太好的投資者來說,可能股票和基金沒那麼賺錢,甚至說還要虧錢。
因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股票是很難賺到錢的,基金也是很難賺到大錢的,並且這兩類投資標的都需要較好的眼光以及比較不錯的心態。因此在股票和基金的交易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交易規則,這樣才能夠保證我們賺錢,保障我們盡可能的多賺錢。但是永遠記住一句話,股市(和基金)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❸ 終於知道基金賺錢的原因了,這是噱頭還是真的賺錢
基金是真的可以賺錢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賺到錢的,就好像所有人都知道基金定投能賺到錢,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最後的贏家的。打個比方說吧,所有基金公司基本上都沒有虧損,都能賺到錢,除非是遇到熊市的時候,但是為什麼我們普通基民為什麼並不是所有人都賺到錢了呢,這就涉及到自身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問題了,因為我們沒有專業的知識,甚至我們都看不懂股市的走勢圖,那還談什麼賺錢呢?雖然基金要比股票相對來說簡單一些,但是如果沒有過硬的知識,你不虧錢誰虧錢。
所以說,對於我們小白來說,想要玩轉基金,最起碼要有一定基金知識,如果你連什麼是復利都不知道,連一點基金的基本感念都沒有,那我勸你最好還是不要投資基金了,因為最後你一定是虧損的,也賺不到錢,還可能往裡搭錢。
你永遠無法賺到你認知之外的錢,如果憑運氣賺到,也一定會憑實力虧掉。
❹ 2020年,你賺到錢了嗎細數這一年大家的理財賬單
2020年,你賺到錢了嗎?
過去的這一年,股市龍頭頻頻創下新高,基金市場一片火熱,各類理財產品也頗受關注,理財已成為「全民運動」,90後也忍不住跑步入場,甚至還將飯圈獨有的偶像文化帶入了金融圈。
是從眾心理,還是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的渴望?投資理財眾生相,無不反映著當下民眾對於資產保值增值的渴望。
春節將至,趁著閑暇,我們也來翻一翻,細數這一年大家的理財賬單。
【看案例】
「完美收官,5年掙了40多萬,去年掙了20多萬。」「7萬的本金,賺了2萬1。」「贏贏輸輸,輸輸贏贏,一年下來盈並雹利了38%。」「投資了半個月賺了5萬,哈哈。」2020年剛剛過去,就有不少股民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戰績。
有媒體測算得出,2020年A股人均賺了10.5萬元。是不是感覺很沖動,想馬上入市賺銀子,建議再來看看下面這些股民戰績再做決定:「沒有追漲殺跌,20萬虧了一半以上,欲哭無淚。」「買在2700點,套在3500點,20萬變成了4萬,慘無人道。」「 巨虧36萬,哭無力,不想說。」「年中賺了60個點,後虧完,本金虧16個點。」
2020年,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A股低開高走。到年終,上證指數漲13.87%,深成指全年漲38.73%,創業板指全年漲64.96%。但「賺指數不賺個股」是市場的真實寫照,除部分板塊表現搶眼,不少股民跟上了指數的輪漲,在大漲中收獲頗豐,十分「拉仇恨」外,不少股民的收益曲線波動都很大,出現過較大幅度的回撤,甚至在過山車式的行情中大虧。
東方財富網一份問卷調查顯示,2020年盈利的股民佔比51.9%,其中11%的股民盈利超50%,15.7%盈利介於20%至50%之間,25.2%盈利在20%以內。另有48.1%的股民表示年內是虧錢的,其中31.4%的股民虧損在20%以上。
也就是說,一個收益為零、全年未操作的睡眠賬戶,從收益角度來說,跑贏了將近50%的股民。
在某事業單位上班的徐先生,最近一年虧損超過了12萬,累計虧損幅度超過70%。自從2015年入市以來,徐先生僅享受了2個多月的牛市紅利,即陷入虧損噩夢,期間還歷經多次「千股跌停」。
去年年初,他買入的一隻口罩概念股連續大漲,短時間內收益超過60%,之後又買入了新基建概念股,收益不菲。以為「悟道」的徐先生,多次產生了辭職炒股的念頭,但之後的一系列操作,讓他「憑運氣賺來的錢,最終虧在了技術上」,打漲停板、追逐熱點,短時間內他的收益就變成了負數。隨後增加投資,又虧損,繼續追加資金,又繼續虧損沒神。
到9月份的時候,「老韭菜」徐先生終於在小牛市裡絕望了,大盤跌跌撞撞上漲,他的賬戶跌跌不休降低。
2019年,在親戚帶動下,曾女士帶著幾十萬資金殺入股市,每天研究業績和走勢,但一年多來的經驗,讓她直呼「看不懂」。「明明是估值低、業績好的公司,買了以後就是不漲,明明已經漲很多的股票,以為沒戲了,沒想到還一直漲,即使買了也拿不住。」
曾女士笑言自己就是「小韭菜」,看不懂,還虧錢,太沒意思了,「上上下下高達40%的波動幅度,曲線都是直上直下的,連個彎彎都沒有。」
基金投資很好賺?
2020年的基金市場很「嗨」,主動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偏股型基金均拿下超過58%的平均收益,超過百隻基金收益翻倍,公募基金因此也火速「出圈」並頻登熱搜榜。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國內146家公募機構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9.89萬億元,直逼20萬億元大關,較2019年末增長了34.7%。
這一熱度延續至今年。據公開數據統計,1月85隻新發基金中,有39隻出現了「日光」。
株洲市民也分到了「羹」。從2009年就開始玩股票的蔡先生,沒想到自己投資10多年,最後是在基金上賺了錢。 「我資金量不大,也不專業,加上又喜歡玩短線,頻繁操作,前幾年股市投資基本上沒賺什麼錢。」
2018年開始,蔡先生接受朋友推薦,投入10萬元開始買入基金,看到去年行枯蔽虧情不錯,又增加了一些投資。這一次,他不再「自由發揮」,而是選擇相信做投資顧問的朋友。目前,他手中的5隻基金,持有時間最短的也在3個月以上,整體收益達到了21%。「『半桶子水』的人更容易筐瓢,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啊。」蔡先生感慨。
做鹵菜生意的張先生,平時工作太忙,基本上沒時間學習和研究投資理財知識,前幾年買股票,大部分是買了以後就放在賬上。「我也沒什麼時間去看,看了如果發現跌了,自己心裡也著急。」曾經最多的時候,張先生賬上的投資虧損高達20%。
去年開始,他陸續購進6隻基金,現在收益也都有20%以上。「投資還是要心態好,我覺得,用來投資的錢,不能算作個人資產之內。」他笑說,用來投資的錢必須是不急著用、不至於影響生活的閑錢,不然等到用錢的時候,正好是投資下跌階段,割肉出場太不劃算。
「寶寶類」理財不香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將小額流動資金放進「寶寶類」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主要是支付寶的余額寶、騰訊的理財寶、平安銀行的壹錢包等等,以淘寶發端的、以寶類冠尾的貨幣基金等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
市民陳星可以算是「寶寶類」理財產品的「老客戶」了。「最早是在京東金融開始買,後來在支付寶、微信渠道都買了。」存進去的,都是手頭暫時用不到的閑錢,因沒有其他更好的投資渠道,放進「寶寶類」理財也算是一種投資方式。
「寶寶類」理財,最初吸引大家的就是收益穩定且高於銀行活期存款,而且取現方便。前幾年,幾家平台爭搶客戶,各家給出的收益率都不相同,有相當一段時間,陳星頗受蠱惑,經常挨個查看平台收益情況,哪家給出的收益率更高,就及時把資金轉入。
不過,去年情況變了,看著手機APP里持續下跌的收益率,陳星也沒有了翻看的心情。
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基金,去年4月6日,余額寶貨幣基金的7日預期年化收益率跌破了2%,刷新了自成立以來的最低收益率記錄,到去年6月4日,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低至1.444%。有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理財收益率一路走低,一度步入「1%」時代,甚至低於銀行一年期定存,讓這類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去年,陳星改變了策略,開始在「寶寶類」平台上購買一些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能比『寶寶類』理財產品稍高一點。」甚至,她也開始購買一些基金。
以支付寶平台為例,一些基金產品起購金額低至10元,大大降低了市民投資理財的門檻。「感覺買基金成了一種 時尚 ,自己也就跟跟風唄。」在親戚推薦和自己的跟風選擇下,去年下半年,陳星陸陸續續購進了6隻基金,截至今年2月8日,有賺有賠,累計收益也僅有260元。
「我現在的想法就是,各個平台都放一點,廣撒網。」支付寶、微信、京東金融包括銀行,陳星都有存入零錢。但就實際使用感受而言,她還是更偏愛「寶寶類」理財:「主要是靈活度很高,而且可以隨時查看收益情況,銀行的手機APP,使用起來還是不夠直觀,操作有些復雜。」
【探市場】
從去年底開始,「基金熱」持續延續至今。今年,基金會不會延續去年的高速增長?近期股市連日出現下跌調整,股民應該如何過年?居民手中的閑錢如何才能實現增值保值,本埠一些專業人士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結構性牛市趨勢不變
臨近過年,A股市場卻一再上演下跌行情,一眾近期表現強勢同時基本面優質的個股紛紛跌停。指數在上漲,但個股在下跌,很多投資者已經在自己調倉,但到底是要持股過年還是持幣過年,股民們著實有些迷茫。
在市內一家證券公司任職的投資顧問孫先生分析,從以往各年的股市行情來看,節前一些業績好的公司會公布年報,加上消費猛增刺激,會有比較好的上漲行情,也會延續至年後,這段時間極少會出現「黑天鵝」事件。因此,他認為,「手中現在持有的股票,如果業績不差、估值合理,可以堅定持有。」
2018年,上證指數達到3578點,隨後2019年初最低到達了2420點,今年1月才剛剛回升至2018年的高點位置。孫先生認為,這幾年市場在持續回升,從個股來看,去年8月後,市場內大部分的股票都是在下跌,只有龍頭股在持續上漲。從國家近期發布的政策面來看,股市上行的行情仍將持續,結構性的投資機會有,但個股普漲行情不會再有。「醫葯、大消費、 科技 板塊仍然是關注重點。」他說。
今年投資要放低預期
去年以來的這波基金上漲行情,讓不少身在其中的投資人摩拳擦掌,等待著2021再收獲一筆,一些從未有過投資經驗的新手也躍躍欲試,隨時准備好殺進市場。
對此,孫先生也給出了風險提示:「大家只看到了賺錢的時候,卻沒看到別人虧錢的時候。」
當前,市民投資渠道多、門檻低,一些投資渠道操作簡單,加上去年以來的行情,讓一些市民產生錯覺,誤以為「投資很容易」,其實風險不小。孫先生給出數據支撐,到今年2月3日,股市中1700多隻股票價格比2019年低,占股票總數比重高達42%,這還沒算上2019年至2021年間陸續上市的新股,這也充分證明,能夠幫股民賺到錢的股票,仍然是少數。
另一方面,市場內機構抱團現象明顯。相較於個人投資者,機構募集資金能力更強,在選股方面也更專業,今後「強者恆強」的趨勢會更加明顯,而散戶投資者很難跟上機構的步調。
【談理財】
可用於投資理財的閑錢越來越多
買股票、買期貨、買基金、買黃金……大家可能發現,身邊不少朋友都在做理財。
這背後實際和老百姓的錢袋子有關,錢袋子鼓了,可用於投資理財的閑錢自然也就多了。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73元,增長5.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88元,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0元,增長7.2%。
湖南工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金融系書記、副主任楊琳表示,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大家的理財意識也在日益增強,「不再停留在把錢放在銀行、躺著賺錢了,而是希望『錢生錢』。」
在湖南工業大學,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參加全國證券投資大賽,參賽對象遍及全校各個學院。楊琳說,通過比賽,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都有一定的理財意識,而且學生反映都是受家庭理財觀念影響,並且有少部分的學生用自己兼職或者積攢下來的生活費,去做一些股票、基金、支付寶等理財嘗試。
當然,這也和理財產品越來越豐富、理財渠道越來越多有關。楊琳說,以前理財的渠道不多,很多人只選擇儲蓄,現在微信、支付寶、銀行APP裡面都可以理財,很方便,門檻也低。
從單一儲蓄向多元資產配置轉型
有了閑錢的老百姓,理財意識也逐漸提高,除了還習慣保留儲蓄這種理財方式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風險稍微高、收益更多的理財方式,希望能讓資金更多地增值。
中國農業銀行株洲分行個人金融部總經理賀文君說,現在很多老百姓都意識到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除了存款儲蓄外,基金、股票、理財產品、私募基金、信託、保險、黃金、國債等等,都是大家的選擇方向。
根據此前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合支付寶發布的《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國人資產配置方式正從單一儲蓄向理財、證券、基金等多元資產配置轉型。其中,近七成用戶願意投入月收入的10%及以上來理財,近兩成人願意投入月收入50%以上的錢。
隨之而來的是,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相應增強了。賀文君說,「年輕投資群體比重不斷加大,作為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更具有理財意識、更習慣信用消費,理財投資時風險承受能力更強,虧損容忍度也進一步提高。」
【給建議】
要有風險意識,做能力范圍的投資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楊琳建議,投資者必須深刻領悟「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有風險意識,做能力范圍的投資。如果實在不懂,一定要選擇低風險的投資方向,例如銀行存款、銀行低風險理財產品、國債等,雖然收益不高,但風險較低,備受穩健型理財者的青睞。
她還特別提醒投資者,一定要看準正規投資平台,避免上當受騙。一位證券公司從業人員介紹,前不久就有投資者購買的基金出了問題,原來他手機里的APP盜用了證券公司的LOGO和名稱,但並非官方APP,「一些新進市場的投資者很容易被網路上的各類『李鬼』投資理財APP蒙騙,所以大家一定要選准權威機構。」
與此同時,她還發現,近年來網路平台上出現了很多收費的投資課程,實際這些課程很多都來自專業機構的免費分析報告,花錢買免費內容,可不劃算。同時,還經常有各種微信、QQ指導群邀約網友加入,其中也騙局很多,「建議大家看好手中的錢,不要在門外就被割了『韭菜』。」
要合理配置理財,並且長期堅持
個人和家庭該如何配置自己的財富?賀文君建議,要合理配置資產,比如可以把資產分成現金流、保險資金、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等四個部分,然後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分別進行適當分配,長期堅持,確保資產持續、穩健增長。
現金流,即要花的錢,留足3-6個月的生活費,這筆錢可用來配置活期存款或者開放型理財產品,確保能隨取隨用;保險資金,即保命的錢,主要用於投保意外險和重疾險,專款專用,應對突發意外;短期投資,即「生錢的錢」,可以選擇個人擅長的方向,比如股票、基金等;長期投資,即增值的錢,可配置養老金、教育金,為養老、子女教育做長期規劃。
賀文君提醒,特別是要提高對保險保障能力的認識,配置意外險和重疾險等保險品種,用小投入保障大風險,為家庭長久幸福設置好第一道屏障。同時,可以選擇做一些基金定投產品,比如每個月固定投入500元或者1000元,平時不留意,可能一頓飯一件衣服花了就沒了,但長期堅持下來可能就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來源/株洲日報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❺ 對於新手股民來說,是買基金好還是買股票好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新手股民買基金會好於買股票,因為大多數新手股民他們沒有很健全的投資知識,在這個時候直接進入股市進行投資,可能會造成本金的大量虧損,因此我們選擇在買基金的方式,能夠將我們的錢交給基金經理來打理,在這期間我們可以學習一些股市的知識,在以後我們再進行自己對股票的操作時更加從容。
因此對於新手股民來說,買基金會更好一點,因為股票需要更加健全的投資知識,但是基金也是有風險的,當然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獨立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