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掃盲 > 股票10轉3對期權有影響嗎

股票10轉3對期權有影響嗎

發布時間:2024-12-02 05:14:29

Ⅰ 股權,期權有哪些坑

4.1、未上市行權的障礙

計劃有時候卻趕不上變化的,當初跟公司是約定4年後可以完全行權,每年可以獲得25%。可是,會出現預料不到的情況,自己需要離開公司了,想行權。你打算離職,你跟老闆說,我要行使期權。答復是:公司沒上市,中國的法律不支持未上市公司行權。

筆者在跟身邊的打工族聊起這個情況的時候,他們覺得很正常:你離開公司了,期權當然沒有啦。

從這個想法,可以看出,很多人忘記了一點:你當初加入公司是為了什麼? 如果是為了工資,那就按照行情的工資來。你忍受的是低薪、免費無償加班,就沖著那個期權的回報。所以,其實這是你應該得的。

法律的弱勢方

很多公司在與員工簽署期權合同的時候,並都沒有告訴員工這里會存在障礙和風險。而公司制定期權協議時,往往是經過人力資源和法律專家給予專業建議的。所以員工往往是弱勢,他們只能自己去讀一堆的法律條文,而且還是英文的法律條文。

為什麼未上市公司行權會存在障礙?筆者查閱法律知識,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原因。

原因一:因為期權只有海外公司才有的概念

談到期權專門指海外上市公司。國內公司只有股權。

先了解一下期權和股權的區別

國內的法律只有股權(工商局備案)概念,沒有期權的概念。所以,只有準備去海外上市的公司才有期權的說法。美國法律則是支持期權的。

如果你呆的公司,是在國內注冊的,那麼就是國內公司,就按照國內法律來。如果是在國外注冊(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等),那麼就是國外公司,會按照國外法律來實行。

所以呢,要談到期權的話,其實是指去准備海外上市的公司。

原因二:持股海外公司會涉及到外匯管制問題

員工行權的時候,由於這家公司是准備在美國去發行股票。那麼它會注冊成海外公司(開曼島、維京島)。就需要把人民幣換成美元,用美元去美國購買股票

如果要套現退出,賣掉成美元後,要換成人民幣。人民幣換成美元、美元換成人民幣,這就是外匯交易。

由於中國是嚴格外匯管制的國家,這種外匯交易必須按照外匯管理局的規定來進行。不符合規定的,銀行不會給辦理外匯購回結匯手續。

外管局並沒有規定未上市的境外公司如何操作期權。導致無法律依據。於是,很多沒有上市的海外公司,當員工要求行權的時候,他們會以外管局沒有規定為由,拒絕為員工辦理行權。

在2014年的時候,國家外匯管理局雖然頒布了《關於境內居民通過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資及返程投資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14]37號),未上市公司的員工期權也是可以辦理外匯登記的。但是,這在實際操作中,外管局還是沒有放開,仍然辦不了外匯登記。

有什麼解決辦法嗎?

彭嘉誠老師覺得一般兩種辦法:

方法一, 在合同中約定,留著期權,等到上市後可以去行權。

其實這樣操作的公司公司也不少。雖然外匯局是有限制。離職後可以暫時不行權。等到公司上市後,去行權。筆者看到那個搜房網的員工與公司打官司的案例,就是這樣的。

方法二、解除勞動合同後可由公司進行回購期權。公司沒上市,沒法行權。可以回購期權。比如原來有3塊錢價格認購的權利,公司回購的時候,用10塊錢(只是舉例)。讓員工離職的時候,多少有點補償。

4.2、考慮期權以後被稀釋的情況

優酷就出現這種情況。老員工的股權被稀釋掉了。

很多打工族不知道有這么個情況。筆者跟一些同事提起稀釋,他們確實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有人疑惑,怎麼會被稀釋掉呢?

答:因為需要繼續融資。別人投錢給公司,肯定是要佔公司股份的嘛。那這些股份從哪裡來呢?要從原來公司的股份中,拿一部分去給新的投資人。

那是讓出誰的股份呢。是創始人的,還是員工的? 創始人又出多少,員工又出多少? 一般是按照比例來稀釋。比如創始人稀釋掉1份,員工則稀釋掉10份。

根據網上資料,優酷當時被稀釋的比例是:18:1。優酷是這么操作,自己稀釋1,則員工要稀釋掉18。這就是1:18的比例,對外宣稱是為了保證創始人對公司的絕對控股。一般期權在3W以上,稀釋之後普通員工的股票大概有1000股左右。

現在筆者明白了那句話,關鍵是決策權掌握在誰手裡。基層沒有決策權,那麼就算你有股權,也意味著是被刀宰割一樣的。因為決策層可以用各種辦法來獲取員工應有的利益。比如稀釋股份。決策層導致股價下跌。員工結果得不到什麼。

有人看到這里,會感嘆:果然發財不是那麼容易滴;數年忍受著低薪、無償加班著、一心盼著上市後就可以一夜後可以解放,對於這樣的老員工來說,確實是夢想破滅了。

總結:要不要繼續融資,怎麼個稀釋法,這個規則的決定權,往往在老闆的手裡面,由老闆和新投資人進行協商,而作為基層員工,其實並沒有多少資格去參與進去討論。

對策:當規則的制定你沒有機會參與的時候,未來還得看老闆的人品了。老闆為員工著想,就會替員工爭取利益。

4.3、考慮公司被賣掉的情況

期權還沒行權,公司可能恰好賣給其他公司。這個時候,員工的期權怎麼辦?

先要搞清楚有幾種被收購的辦法:現金收購、換股收購。

第一種辦法、對方公司現金收購你們公司。那你就可以直接拿現金了。因為對方的錢直接給到了你所在的公司。

第二種辦法、對方是換股收購你們公司。怎麼個換股法? 你們公司的股份都換成是對方公司的股份。最後,你現在持有公司的股份,就直接變成了對方公司的股份了。所以你持有的就是買方公司的股份。

換股收購,還要分清楚,對方是上市公司還是未上市公司。如果對方是上市公司,你就直接持有對方公司的股份了。

如果對方公司是未上市公司,那麼,你得等到那家公司的股票可以變現或自由買賣的時候才能變成錢了。

還有一種換股方式,幾股合成對方公司一股的形式。經常聽到一個專業術語ADR,沒錯,說的就是這種。文章會專門開一個章節介紹ADR。

還有一種可能:老闆或投資人從員工手裡回購期權。

這樣可能性多大? 不知道。那得看投資人對公司的前景非常看好,那麼願意拿錢來回購員工的期權。

總之,對於被收購的情況,這需要看管理層與另外買方公司進行溝通的結果。溝通採用哪種方式:是全部廢棄,還是補償一部分現金給員工,還是現金購買公司公司。

4.4、注意期權合同里的附加條款

對於期權合同,一定要認真地一條一條去看。多花點時間是值得的。以前筆者看過有個這樣的事情:

2011年,Skype 的高管 Yee Lee 在 Skype 工作一年多之後主動離職。按照典型的矽谷四年獎勵傳統,Lee 可以得到最初期權的四分之一以上。這部分期權據說價值接近百萬美元。但是離職之後,Lee 驚訝的發現:他一分錢也拿不到。

原來 Skype 的股票授權協議中隱藏了一個條款:員工在主動或者被迫離職的時候,Skype 有權選擇收回所有的期權。

其實,期權授權協議一般是幾十頁的法律文件,大部分的員工並沒有耐心仔細去讀。

比如搜房網以前就發生過一個期權糾紛的事情,上市後,最後賴債不兌現。員工打官司告公司,公司用合同裡面的附加條款來作為理由,企圖不給,比如說這是外國公司應該按照外國的法律來審理、在多久以內沒有行權。這個事情說明了,附加條款裡面是有貓膩的,如果不認真、仔細研讀,到時候扯上糾紛了,對自己不利。

如果計劃是在國外去上市,為了方便上市,那麼公司一般會注冊成國外公司(如英國開曼島)。這種情況下,期權合同是用英文寫的,十多頁紙。即便是英文,即便條款很長,也要認真研讀裡面的條款才好,做到心中有數。

4.5、公司上市之前被解僱

如果被公司解僱後,期權要怎麼處理?

這種情況,不是不可能。完全有可能發生。要考慮進去。

筆者特意找了幾個現實版的例子扒出來:

1、傅盛被360開除。

2、搜房網副總經理孫寶雲。在上市前一年被開除。

3、馮大輝與丁香園。在丁香園幹了6年,任首席技術官。解僱後,期權沒談攏。

對策

看明白期權合同裡面針對勞動關系解除後,期權怎麼處理。在這方面進行約定,一般的辦法是:勞動關系解除後,期權按照工作年數來行權。

比如幹了2年,就擁有2年的部分。幹了3年,就3年的部分。

合同裡面一般會寫明一句:當受讓人因其他原因終止同公司的僱傭關系時,則所授予的期權,在僱傭關系終止日起的30天後終止,股票期權中尚不能行使的部分將失效。

也就是離職後,30天內必須行權,不行權。就失效了。

針對這種情況,離職後,就要申請行權。就算公司沒上市,按照中國法律不能行權,但也是可以進行約定的。至少你申請了行權,就表示你沒有放棄行權的權利。

4.6、認真看合同里的行權條件

自己辛苦加班,忍受低工資,結果因為合同一個條款,導致自己沒法行權。

這需要認真研究合同裡面寫的行權條件部分。

比如合同裡面寫:離職後就不能行權了;公司未上市不能行權(一般寫著:行權的前提條件如下)。業績必須達標才能行權等等。

如果合同約定,公司不上市,不能行權,此時如果也沒有相應的補償方案。這樣的期權方案確實是忽悠員工的。因為一直不上市,那就沒法行權。

按照業界規矩,都是分年限,每滿一年可以得到25%的行權資格,分四年,剛好是100%。所以如果幹滿了2年後離開公司了,那麼可以得到50%的行權。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開除、合同到期等)離開了公司,都要保證可以行權。

業績未達標,這裡面是一個隱藏的坑。公司如果想從你手裡收回期權,可以給你設置一個較高的業績目標,讓你無法完成這個目標,最後按照協議,無論你工作多努力,表現多優異,公司藉此開除你,並收回所有「授予」你的股權。

4.7、故意推遲上市

一般會捆綁4年成熟期的期權來招聘員工。員工們如果要拿到這些他們辛苦賺來的期權,工作的時間可能要遠遠超過這所謂的4年。

很多公司上市的時間越來越晚(目前科技企業上市的平均時間需要11年),目的就是:不允許員工自行轉讓手裡的股權,員工就不能輕易離開公司,否則要麼期權就被收回了,要麼馬上行權、交了高昂的所得稅換來不能賣出去變現的股權。員工被帶上了一副「金手銬」。

而老闆們似乎從來不會面臨員工的這些問題。他們甚至毫不掩飾公司不打算盡快上市,完全不考慮員工是不是能盡早將自己賺來的期權變現。

「我們會盡可能推遲上市的時間」。說這話的,是Uber 的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他不止一次表示Uber在最近3-5年內沒有上市的計劃。

「我建議Palantir盡可能保持不上市的狀態。」說這話的是彼得·蒂爾,他是《從0到1》的作者、Paypal創始人,同時也是Palantir的投資人。

Palantir目前估值近90億美元,專注於大數據處理,據說幫助美國CIA和軍方調查到本拉登的下落。

但是,對於Palantir的員工們來說,這卻是一個苦果。Palantir用遠遠低於市場價的工資標准,聘用了大量優秀的工程師,原因是給了這些工程師更多的股權。但是,卻不讓他們有機會賣出股權、變現賺錢。

創始人卻不會遇到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有投資人的支持。一旦創始人把公司做到了某個階段,比如做到了獨角獸級別,那麼投資人會積極促使創始人提前變現出一部分股權,讓創始人在帶領公司高速發展時,生活上也比較寬裕,不會面臨經濟壓力。

有的創始人是很慷慨, 他們可能會組織員工通過類似交易渠道共同出售股份,但大部分創始人或公司不提倡這種做法。一方面,大多數員工根本沒有足夠的股權來出售。另一方面,對於公司來說,讓你繼續持有股票是最符合他們利益的。

員工持有股票(少量),可以使其對公司更忠誠。因此,創始人的這種私下退出,變現的交易,通常是在秘密進行的,除非創始人變現後新買的法拉利跑車太過招搖,那就馬上知道創始人有錢的。

4.8、與中國公司簽vs與外國公司簽

與誰簽訂期權很重要! 請看下面的分析!

現狀

由於很多互聯網企業,融資和上市都是以海外公司的名義去發行股票的。如在開曼群島、維京島注冊,而實際的經營主體是在中國的公司。境外的公司控制著中國國內的公司。這就是常常說的vip架構。

員工往往是與中國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而簽訂期權協議時,有可能是與中國公司簽訂,也可能是與外國公司簽訂。

問題

員工是與中國公司簽訂期權協議好,還是與國外公司簽訂協議呢? 各自又存在什麼樣的風險呢? 歸納如下:

1、跟中國公司簽的期權協議。此時分到的是境外公司的期權。可能存在的風險:行權的時候,中國的公司可以說,我這里沒有境外公司的期權。我也給不了你股份。你找境外公司去要。到時候員工也沒其他辦法。公司賠點錢給員工了事了。

2、跟境外公司簽訂期權協議。此時,可以直接跟境外公司要股份。這些境外公司,按照當地的法律規定,是可以給員工發股份的。

法律糾紛的適用法律

如果出現了糾紛,適用哪個地區的法律?

在協議裡面的術語是」司法管轄」。如果寫著是,境外法院的排他性管轄,就是說,管轄權是外國公司,排他,意思是不允許用中國的法律來審判。這種情況出現糾紛,還要那個國家去起訴。要請當地的律師。耗費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就比較大。手裡是很小的股份,不是很值錢,那打官司的成本員工也耗不起,最後員工也會放棄了。

解決辦法:所以員工要睜大眼睛看清楚,合同裡面寫著這份合同適應於哪個地區的法律。最好是寫明白,有爭議時在中國打官司。

舉例

筆者恰好找到一個現實版的例子

海淀法院受理了原告劉先生與被告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快科技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該案系因美團股權激勵計劃引發的爭議,與劉先生一同提起訴訟的還有三快科技公司的前員工包女士,二人訴請類似,均為離職後股票期權的行權事宜相關。

三快公司辯護的說明是這樣的:

1、你告錯人了。《股票期權授予通知》是與海外公司簽訂的。又不是三快公司簽訂的。海外公司與你又不存在勞動合同關系。

2、你應該找香港法院。《股票期權授予通知》及《股票期權授予協議》中載明管轄法院為香港法院,海淀法院沒有管轄權

看到這里,是不是感覺是如出一轍? 兩個坑被踩著了。這個案子是最新看到的新聞,還在審判中,不知道結果。

4.9、避免白乾:被公司收回期權的情況

有些員工幹了8-9年,之前忍受著低薪、無償加班,由於意外導致,協議中約定的所有的期權都沒了,對此感到很無奈。找老闆理論也沒用,協議中明明寫著那麼個條款,怨誰。

所以,一定要注意合同中的條款,哪些情況公司可以收回期權。

比如協議裡面寫著:勞動合同解除後,公司有權收回所有期權。

筆者看資料提到,某某員工在A的期權,離職的時候,公司找了個理由以一元收回,理由之一就是「同業競爭」。

過錯離職,通常公司以 1 元回購所有期權,你一夜就回到了解放前。

什麼行為會被認定為「過錯」,自己搞清楚就特別重要了。

員工違反公司規章制度,比如違反保密義務、違反競業限制規定等等,都有可能成為公司取消、收回期權的理由。總之,合同要認真研究,必要時可以找一個律師幫自己看看,裡面有哪些坑。付點咨詢費就好。

筆者截了一個國內公司的期權合同(海外公司的合同是英文的)圖

注意看筆者描紅的部分。辭職、辭退、解僱,就直接解除了期權了。所以啊,哪怕你在公司辛苦幹了n年,之前很多期權,但是一瞬間就沒了。再強大的撕逼都抵不過一紙協議。

筆者認為,像上面的這樣的期權合同確實是一個坑來著,明顯是傾向於公司利益最大化。為什麼這么說?如果老闆想把你搞走,可以找很多的理由與你解僱勞動關系,根據合同中的約定,一旦勞動關系解除了,期權就失效了。

再比如,按照上面協議,可以說你業績沒達標啊,然後取消掉期權。這個業績標准誰來定? 我定得很高,你肯定難實現,那麼就達不了標了。

筆者認為,公平的期權協議需要寫明白,若出現勞動關系解除時,員工如何行權,能夠行權百分之多少。在裡面約定。員工在公司幹了多久,哪怕離職了,也要按照約定給予一定量的期權,既對離開的員工是安慰,對在職員工也吃個定心丸。

三、期權其他注意事項

3.1、行權資格不及時用就失效

為什麼一些公司約定僱傭關系結束後,3個月內(90天)沒有行駛期權,就被認為是無效呢?

既然是權利,那麼就不能無限期,必須在指定日期內使用完這個權利。

就好比一些公司,當月的加班假期,必須當月用完,不用完就消掉了。一些手機的流量包,當月沒有用完,下月就失效了。

所以離職後,趕緊申請行權。這個時候,就算公司沒上市,也是可以的。表明了你的意願。到時候納入的是合同糾紛上去。

3.2、需了解股票的解禁期

原來是3塊錢的低價,從公司內部認購了幾千股股票。股票的市場價格是漲到了10塊,自己能不能馬上賣掉套現呢?不能。

如果我低價認購了幾千股後,是不是可以離職了呢?

不行的。公司有個約定,叫做解禁期。

一般公司設置了一個解禁期。一般是兩年。每年可以套現50%,兩年可以套現完畢。如果幹了一年後離開,那麼也只能套現50%。

哇,本來有好的機會,也不敢跳槽離職,就是為了等到股票解禁啊。等了2年,好不容易熬到了股票解禁了,現在終於可以套現了呀。

但新情況來了:恰好這個時候股價跌幅很大。原來是3塊錢買的,後面是漲到了20塊錢一股,信心滿滿的。可是恰好解禁的時候,股價跌到了5塊錢,那相當於只賺了2塊錢。後面還要納稅的。如果你的股票份數比較少,比如就3千股,那麼你賺到了3000*2=6000元。這6000元並不是完全拿到手的,還要納個人所得稅的。

Ⅱ 分紅配股對期權影響

其實分紅送股都是自己送自己,呵呵,但是比如10送10,公司可以增加自己的總股本,稀釋股權,防止股票較少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同時價格也會下來,比如國騰電子300101,上市時好幾十塊呢,現在送股下來價格是不是比較親民了

Ⅲ 股票轉入另一證券公司之前的證券公司會使壞嗎

你想把自己的股票從現在的證券公司轉入另一證券公司,那就是轉戶了。第一原證券公司不希望你轉走的;第二原證券公司會問你轉走的原因(為什麼非要轉走呢);第三原證券公司沒有辦法給你使壞,這是公德,其實也沒什麼好使壞的,股票在你的賬戶里,他們弄不走的;第四如果是傭金問題,你可以找原證券公司下調傭金,能不轉盡可能不轉為好。

Ⅳ 影響股票期權價格的因素是什麼

股票期權的價格受其內在價值的影響。所以任何要素的改變,都可以促進內在價值增大,必然會帶來股票期權價格上升;反之,則相反。那麼影響股票期權價格的要素是什麼?


有期權的買賣就會有期權的價格,通常將期權的價格稱為權力金或許期權費。許多人都以為期權的定價太貴,進場門檻過高。


影響股票期權價格的要素有哪些?


期權買賣實踐是一種權力買賣,它答應購買者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內,依照合同所規則的價格,向出售者買進或賣出一定數量的股票,購買者為了取得這個權力有必要支付一定的價值。


權力金是期權合約中的僅有變數,期權合約上的其他要素,如:履行價格、合約到期日、買賣種類、買賣金額、買賣時刻、買賣地址等要素都是在合約中事前規則好的,是標准化的,而期權的價格是是由買賣者在買賣所里競價得出的。

影響期權價格的根本要素主要有:①標的物價格;②履行價格;③標的物價格動搖率;④距到期日前剩餘時刻;⑤無風險利率;⑥標的物在持有期的收益。

1.標的物價格:行權價與標的物的市場價是影響期權價格的最重要要素。兩種價格的相互關系不只決議著內在價值,並且影響著時刻價值。行權價與標的物市場價格的相對差額決議了內在價值的有無及其大小。就看漲期權而言,市場價格超越行權價越多,內在價值越大;超越越少,內在價值越小;當市場價格等於或低於行權價時,內在價值為零。就看跌期權而言,市場價格低於行權價越多,內在價值越大;當市場價格等於或高於行權價時,內在價值為零。

2.行權價:行權價大小對期權價格的影響見上面的剖析。


3.標的物價格動搖率:價格動搖率是指標的物價格的動搖程度,它是期權定價模型中最重要的變數。假如咱們改動價格動搖率的假定,或市場對於價格動搖率的觀點發作了改變,期權的價值都會發作明顯的影響。


4.距到期日前剩餘時刻:期權合約的有效期是指間隔期權合約到期日前剩餘時刻的長短。在其他要素不變的情況下,期權有效期越長,其時刻價值也就越大。對於期權買方來說,有效期越長,選擇的地步越大,標的物價格向買方所希望的方向改變的可能性就越高,買方行使期權的時機也就越多,獲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有效期越短,期權的時刻值就越低。由於時刻越短,標的物價格呈現大的動搖,尤其是價格改變發作反轉的可能性越小,到期時期權就失去了任何時刻價值。


對於賣方來說,期權有效期越長,風險也就越大,買方也就樂意支付更多的權力金來佔有更多的盈餘時機,賣方得到的權力金也就越多。有效期越短,賣方所承擔的風險也就越小,他賣出期權所要求的權力金就不會許多,而買方也不樂意為這種盈餘時機很少的期權支付更多的權力金。因而,期權的時刻價值與期權合約的有效期成正比,並隨著期權到期日的日益接近而逐漸衰減,而在到期日時,時刻價值為零。


5.無風險利率:無風險利率水平也會影響期權的時刻價值。當利率進步時,期權的時刻價值會削減;反之,當利率下降時,期權的時刻價值則會增高。不過,利率水平對期權時刻價值的全體影響還是非常有限的。


6.標的物在持有期的收益:有些標的物在持有期間或許會有一定的收益,比方股票在持有期間或許會有分紅收益,持有的國債或外匯存放在銀行在持有期間也會有利息收入。收益的大小也會對期權的價格有一定的影響,當然,其影響力與利率水平同樣是較弱的。


股票期權買賣行市中的變數包含:買進或賣出股票的協議價格、期限長短、期權費大小。


協議價格與現貨價差密切相關:正差越大,期權費越低;負差越大,期權費越高。期限與期權費的大小也相關,期限越長,期權費越高。


在我國,股票期權和相似期權的出資東西的開展可謂日新月異。詳細的說,我國金融市場與外匯連動的產品己經較為完全,而與股票連動的產品卻很少見到。我國相似期權的出資東西體現的另一個特色便是,東西方式以存款為主,這其實與我國現在的分業情況有關。

Ⅳ 股票期權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標的股票價格:由於認購期權的內在價值等於股票價格減去行權價格,所以當股票的價格上升時,認購期權的價值也要上升。同理,由於認沽期權的內在價值等於行權價格減去股票價格,所以當股票價格上升時,認沽期權的價值在下降。

2、行權價格:當行權價格上升時,認購期權的價值下降,認沽期權的價值上升。

3、市場無風險利率:市場無風險利率通常是取為短期國債的利率。它是影響期權價值最為復雜的一個因素。一方面,當市場無風險利率上升時,人們對股票未來的預期收益率就會提高,從而導致認購期權的價值上升,認沽期權的價值下降。

另一方面,當市場無風險利率上升時,股票的價格往往會下跌,這就造成認購期權的價值下降,而認沽期權的價值反而上升了。然而在現實交易中,往往前一個原因更佔主導位置,但有時兩個原因導致的凈效應也可能使認購期權的價值隨著無風險利率增加而減少,認沽期權的價值隨著無風險利率增加而增加。

4、股票價格的波動率:股票價格的波動率是用來度量未來股票價格的不確定性的。如果股票價格的波動率越大,那麼股票價格就以更大的可能性上漲或下跌。對於認購期權,由於股票上漲的幅度變大,持有者獲利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時他最多順勢權利金,所以認購期權的價值隨著波動率的增大而增大。

對於認沽期權,由於股票下跌的幅度也變大,持有者獲利的可能性也會變大,同時他最多損失權利金,所以認沽期權的價值也隨著波動率的增大而正大。從上面來看,波動率對於認購、認沽期權的影響,效果是一樣的。

(5)股票10轉3對期權有影響嗎擴展閱讀:

期貨交易中,期貨合約只有交割月份的差異,數量固定而有限。期權交易中,期權合約不但有月份的差異,還有執行價格、買權與賣權的差異。不但如此,隨著期貨價格的波動,還要掛出新的執行價格的期權合約,因此期權合約的數量較多。

期權與期貨各具優點與缺點。期權的好處在於風險限制特性,但卻需要投資者付出權利金成本,只有在標的物價格的變動彌補權利金後才能獲利。但是,期權的出現,無論是在投資機會或是風險管理方面,都給具有不同需求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加靈活的選擇。

Ⅵ 期權交易面臨的哪些風險

誤區一 買入期權不需要風險管理

很多投資者剛接觸期權的時候,一些普及期權知識的人會這樣解說:期權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工具,尤其是買入期權,有著期貨無法比擬的優勢,買入期權不僅投入的資金較少,而且不存在追加保證金的風險,虧損有限、潛在收益無限。有的普及期權知識的人員是期貨公司工作人員,可能著重強調買入期權,風險有限、潛在收益無限這一特點。我們不否認期權這一特性,但是我們要理性對待這一特性:收益無限,這樣的情況出現的概率有多高?

第一,收益無限是一個相對概念,而不是一個絕對概念。我們以豆粕期權為例。某投資者以30元/噸的價格,買入5月份到期、執行價格為2800元/噸的豆粕看跌期權,從風險收益角度分析,最大風險就是投入的權利金,為30元/噸,最大的收益為2770元/噸(豆粕價格跌至為0)。相對於最大損失30元/噸而言,潛在的2770元/噸收益是很大的,可以用無限來形容,但從絕對量上分析,仍是一個有限的數字。第二,這種極端情況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仍以上述案例為例子,豆粕價格跌到0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可以大膽地說,這種可能性是零,跌到1000元/噸之下的可能性也是極小的。因此,收益無限只是一個誇大的字眼,而不符合實際情況。有人會問,假如是買入看漲期權呢?就國內上市的兩個商品期權而言,豆粕期貨和白糖期貨的價格出現過單邊上漲的階段性行情,但是絕對沒有無休止的上漲,總會有一個價格峰值。因此,即便是買入看漲期權,收益也是有限的,無限只是一個理論上的概念。

買入期權風險有限的特點是否就意味著買入期權的投資者不需要風險管理呢?答案是否定的。買入期權投入的資金比較少,一次兩次可以承受,不會傷筋動骨,有的投資者承受能力較強,十次二十次也可以承受,但是五十次以上呢?買入期權是為了以小博大,認為行情會朝著自己預期的方向運行,獲得豐厚的回報。但是預期落空或行情運行弱於預期呢?是止損還是等待呢?期權是一種權利,買入期權的投資者寄希望於未來標的物價格出現趨勢性行情或大幅波動,隨著時間的消失,這種不確定性發生的可能性逐漸降低,期權的時間價值衰減加速。尤其是對於虛值期權,越接近到期日,越沒有可能從平倉或行權中獲利,即使到期為實值,也需要實值超過時間價值損失才可以獲利。在買入期權後,期權價值下跌,投資者會陷入選擇的困境。例如,某投資者以50元/噸的價格購買了一個月到期的白糖看漲期權。兩周後,如果該期權的價值跌35元/噸,那麼他是以35元/噸的虧損將其平倉,還是繼續持有下去,寄希望於在剩下的兩周內標的資產價格出現上升呢?如果及時平倉,那麼就等於認輸,承認自己判斷錯誤,損失是確定的。如果等待下去,可能扭虧為盈,也可能虧損擴大,標的資產價格並沒有出現足夠的上漲,仍然會遭受損失。假如繼續持有一周,雖然標的資產價格有可能出現上漲,但隨著到期日的臨近,期權的時間價值會迅速消失,這抵消了標的資產價格上漲所帶來的收益。盡管接近了盈利,一旦市場出現逆轉,期權的價值就會很快蒸發,最終導致虧損。因此,我們認為,買入期權應該積極地進行風險管理,在盈利無望的情況下,減少損失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減少損失等同於增加收益,可以為下一次的操作做准備。

買入期權風險有限,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一次買入期權的損失是有限的,但是發生虧損的交易次數則可能是無限的。如果沒有很好地制訂交易計劃,購買看漲或看跌期權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損失。

誤區二 期權杠桿高風險更高

一般而言,風險和收益成正比,收益越高,風險就越高。期權交易的潛在收益較高,那是否意味著期權交易風險也很高呢?期權交易高收益的原因是什麼呢?

期權交易高收益的原因是期權具有更高的杠桿,其收益變化不是和標的物價格變化呈線性關系,而是非線性關系。當標的物價格上漲(下跌)時,看漲(看跌)期權的價格就會加速變化,變化幅度一般會超過標的物。就國內商品期權而言,其標的物是期貨合約,期貨是保證金交易,期權的權利金比例更低,因此杠杠更高。期貨和實物交易的是物權,而期權交易的是買賣標的物的權利,不一定進行物權交易,這種交易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因此是風險愛好者投資的樂園。

那麼期權是否具有更高的風險呢?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買入期權而言,風險有限是公認的事實。對於期權賣出者而言,潛在風險是無限的,但是這種風險無限發生的可能性極低。從期權的使用范圍而言,期權更多時候是為風險管理服務的,很多大型企業或機構投資者利用期權進行風險管理。例如,某大型貿易公司持有價值10萬噸豆粕現貨,認為豆粕價格未來上漲的可能性較大,但是又怕出現較大的利空消息,會使得現貨庫存價值受到損失。其既不想放棄豆粕價格上漲帶來的收益,又不想承受價格大幅下跌帶來較大的損失,於是就花費一定的權利金買入看跌期權,對豆粕庫存進行完全套保,這等於為現貨上了一道保險。對於該企業而言,豆粕如預期上漲,帶來的收益遠高於權利金,且即使出現較大下跌,損失也較為有限。

因此,期權雖然具有較高的杠桿性,但投資者所承受的風險決定於其如何使用期權。期權與其他資產的組合,不僅不會增加投資組合的杠桿水平,而且能夠有效降低投資者所承受的風險,這也正是期權產品風險管理功能的體現。

誤區三 行情判斷正確一定獲利

很多投資者進行期權交易時,認為判斷行情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標的物價格變動方向判斷正確,就一定會獲利。我們並不贊同這樣的觀點,因為有時即便判斷正確,也不一定穩定盈利,甚至出現虧損。

對於期權價格而言,影響因素有多個,並不是只有標的物價格,還包括到期時間長短、執行價格高低、標的物價格波動率、無風險利率等因素,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化都會導致期權價格發生變化。即使所有其他的影響因素都沒有發生變化,只要時間不斷衰減,期權的價格就會不斷下跌,對於買入期權的投資者而言,就是不斷在損失。即使行情判斷正確,如果增加的內涵價值不高於流失的時間價值,期權的價格仍不會上漲。如果標的物價格的波動率也在下降,那麼買入期權的投資者一般會出現虧損,因為標的物價格的波動率下降,意味著標的物價格大幅波動的可能性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性降低,期權就會加速貶值。

因此,在期權交易中要想獲利,行情判斷沒有期貨交易中那麼重要,更多的是要考慮綜合因素的影響,在標的物價格判斷正確的情況下出現虧損的現象也比較正常,因為其他因素的影響超過標的物價格變化的影響。

誤區四 深度虛值期權回報率更高

在期權交易過程中,選擇行權價格也較為重要。從行權價格與標的物價格關系分析,行權價格偏離標的物價格越遠,期權價格越低。因此有的投資者認為,期權價格越低的合約,買入後潛在的回報率就更高。

深度虛值期權虛值程度較高,權利金比較便宜,這是公認的。但是我們更不能忽略一個事實:深度虛值期權很難變為實值期權,也就是說,深度虛值期權很難變成有內涵價值的實值期權。一般來說,期權交易了結的方式共有三種,一是到期行權,二是到期失效,三是提前平倉。從國際期權了結的歷史數據看,有10%的期權到期行權,30%的期權到期失效,近60%的期權提前平倉。到期失效和提前平倉的期權也發揮了其「保險」功能,並非「沒有價值」。投資者在接觸期權之初,通常認為期權除了到期行權,就是到期失效,往往忽略了提前平倉是期權最主要的結束交易手段。

市場總是瞬息萬變,期權投資者需要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交易策略。即便是使用期權作為「保險」的套保者,也應該根據市場調整「保險」的數量,這是近60%的期權合約以平倉方式結束交易的原因。這些提前平倉的期權交易在存續期內為標的物資產提供了保護,充分體現了自身作用,絕非「沒有價值」。誠然,在持有到期的期權中,仍有30%的合約到期失效,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期權「沒有價值」。期權是標的物的價格「保險」,它們為投資者規避風險的同時保留了盈利空間。美國國會曾在期權發展初期質疑,大量期權合約到期失效,不能發揮實際作用,期權業內專家以一個精彩的比喻打消了國會的顧慮:投資者購買期權就好似人們為房屋購買了火災保險,保險期內火災沒有發生,保險沒有賠付,能說保險沒有價值嗎?期權與保險一樣,是為投資活動提供一種安全保障。

因此,深度虛值期權價格更低,潛在杠桿更高,但是持有到期實現盈利的可能性較低,期權的了結方式更多的是提前對沖平倉,因此在選擇期權合約時,適當虛值即可,沒有必要一定要選擇深度虛值期權,否則很容易「竹籃打水」。
誤區五 用技術分析制定交易策略

無論是股票二級市場,還是期貨市場,總不缺少技術分析流派,期權市場也存在這樣的一批投資者。用傳統的技術分析進行期權交易,這樣做是否能像在期貨或股票上獲得較好的效果呢?

單純用傳統技術分析,來制定期權交易策略,是不全面的。第一,國內商品期權的標的物是期貨合約,可謂是金融衍生品中的衍生品,價格變化一般不存在規律性變化,傳統技術分析的作用是間接的,即通過技術分析判斷標的期貨價格走勢,然後通過標的期貨走勢判斷期權價格漲跌,這中間的傳遞效果大打折扣,效果不一定明顯。這也提醒投資者,在進行期權交易時不要過分依賴技術分析。第二,影響期權價格的因素較多,除了標的期貨物價格,還有執行價格、波動率、到期時間、無風險利率等諸多因素,這使得期權價格變化復雜,期權K線比較凌亂,也使得依賴於K線的技術指標失去意義。單純用標的物價格這一影響因素去預測整體因素帶來的影響,以偏概全,會導致預測的准確率大大降低。

那麼,分析標的物價格走勢對於期權交易是不是一點用也沒有呢?也不盡然。在期權交易策略制定的過程中,如果投資者在使用簡單的支撐位、阻力位的同時,結合歷史波動率和隱含波動率進行分析,也可以使用逆向心理分析,那麼交易效果可能更好。

誤區六 重行情判斷輕風險管理

期權交易需要對標的物價格走勢進行預判,但是這是否是期權交易的主要准備工作呢?在交易的時候,是重點關注行情研判還是風險管理呢?

我們認為風險管理和行情研判同等重要,需要兩手抓,不能忽略任何一方。

對進行期貨交易而言,不論是投機還是套利,要想獲利,前提是需要對行情做出正確判斷。當然這也是投資者最難辦到的一點,也就造成了市場上普遍認知的「期貨賺錢不容易」的觀點。期權掛牌上市之後,一些投資者依然難以擺脫預測行情的熱衷。但是除了標的價格外,期權價格還受到執行價格、波動率、到期時間、無風險利率四種因素影響,單純依賴行情判斷交易期權,則忽略了波動率和到期時間對期權價格的影響。期權定價理論表明,波動率和到期時間對期權價格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就使得一些偏重行情判斷的投資者交易結果達不到預期,從而產生困惑,因為沒有重視期權交易中的風險管理。

任何交易都需要風險管理,期權尤其要注重風險管理。買入期權的有限虧損假象常常導致投資者忽略風險管理,而賣出期權的時間衰減收益又令投資者不願意去做風險管理,正是這些心理令期權交易者屢屢受挫。對成熟的期權投資者來說,何時進場並不是特別重要,持倉中的倉位調整,即風險管理才關乎其盈利,這是由期權非線性結構以及靈活多變的特徵決定的。一旦出現風吹草動,交易者能夠快速通過調整倉位來改變損益結構,適應新的變化。以買入看漲期權為例,投資者買入一手平值看漲期權,期待價格上漲,而標的價格一旦下跌,則交易出現虧損,此時若將該頭寸組合轉換為一組垂直價差交易,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降低了損益平衡點,對提高交易績效是大有裨益的。除非投資者對未來行情十分有信心,否則,墨守成規地堅定持有原始頭寸,在大多數情況下很難取得較好的投資效果。 (來源:期貨日報)

閱讀全文

與股票10轉3對期權有影響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職炒股賺錢的人到底有多可怕 瀏覽:517
炒股的本金拿不回來 瀏覽:793
基金里我的股票是什麼意思 瀏覽:997
股票交易時現手是啥意思 瀏覽:729
股票期權的稀釋每股收益 瀏覽:958
法國力克公司股票 瀏覽:747
股票交易稅種 瀏覽:983
廣東新寶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代 瀏覽:555
炒股帶什麼手串 瀏覽:949
退市公司股票轉讓系統 瀏覽:721
身份證改名後股票賬戶 瀏覽:72
山東民間炒股 瀏覽:153
股票開戶銀行能開 瀏覽:823
招商增榮股票分析 瀏覽:565
美板股票代碼查詢 瀏覽:541
微信上股票開戶行 瀏覽:178
股票型基金定投收益 瀏覽:850
融資買股票的軟體 瀏覽:550
建行股票如何查詢系統 瀏覽:596
300248股票行情 瀏覽: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