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做期貨發家的幾率有多大
期貨市場風險主要包括:市場環境方面的風險、市場交易主體方面的風險、市場監管方面的風險。
環境方面的風險
股票指數期貨推出後將引起證券市場環境發生變化,而帶來各種不確定性。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市場過度投機的風險。
股指期貨推出的初衷是適應風險管理的需要,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市場的過度投機,但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交易者的投機心理和行為,指數期貨對交易者的吸引力主要來源於其損益的放大效應,一定程度上,指數期貨工具的引進有可能是相當於又引進了一種投機性更強的工具,因此有可能進一步擴大證券市場的投機氣氛。
(2)市場效率方面的風險。
市場效率理論認為:如果市場價格完全反應了所有當前可得的信息,那麼這個市場就是高效的強勢市場;如果少數人比廣大投資者擁有更多信息或更早得到信息並以此獲取暴利,那麼這個市場就是低效的弱勢市場。
(3)交易轉移的風險。
股指期貨因為具有交易成本低、杠桿倍數高的特點,會吸引一部分純粹投機者或偏愛高風險的投資者由證券現貨市場轉向股指期貨市場,甚至產生交易轉移現象。市場的資金供應量是一定的,股指期貨推出的初期,對存量資金的分流可能沖擊股票現貨市場的交易。國外也有這樣的例子。如日本在1998年推出股指期貨後,指數期貨市場的成交額遠遠超過現貨市場,最高時曾達到現貨市場的10倍,而現貨市場的交易則日益清淡。
(4)流動性風險。
如果由於期貨合約設計不當,致使交投不活,就會造成有行無市的窘境。撇開其他因素,合約價值的高低,是直接影響指數期貨市場流動性的關鍵因素。一般而言,合約價值越高,流動性就越差。若合約價值過高,超過了市場大部分參與者的投資能力,就會把眾多參與者排除在市場之外;若合約價值過低,又勢必加大保值成本,影響投資者利用股指期貨避險的積極性。因此,合約價值的高低將影響其流動性。
交易方面的風險
在實際操作中,股票指數期貨按交易性質分為三大類:
一是套期保值交易;
二是套利交易;
三是投機交易。
相應地,有三種交易主體:套期保值者〔Hedger〕、套利者〔Arbitrageur〕和投機者〔Speculator〕。而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包括證券發行商、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以及中小散戶投資者,投資者因參與不同性質的交易而不斷地進行角色轉換。雖然股票指數期貨最原始的推動力在於套期保值交易,但利用股票指數進行投機與套利交易是股票指數期貨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1)套期保值者面臨的風險。
參與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相當數量是希望利用股指期貨進行套期保值以規避風險的投資者。雖然開設股指期貨是為了向廣大投資者提供正常的風險規避渠道和靈活的操作工具,但套期保值交易成功是有前提條件的,即投資者所持有的股票現貨與股票指數的結構一致,或具有較強的相關關系。在實際操作中再高明的投資者也不可能完全做到這點,尤其是中小散戶投資者。如果投資者對期貨市場缺乏足夠的了解,套期保值就有可能失敗。
套期保值失敗主要源於錯誤的決策,其具體原因包括:
第一是套期保值者在現貨市場上需要保值的股票與期貨指數的成分結構不一致;
第二是對價格變動的趨勢預期錯誤,致使保值時機不恰當;
第三是資金管理不當,對期貨價格的大幅波動缺乏足夠的承受力,當期貨價格短期內朝不利方向變動時,投資者沒有足夠的保證金追加,被迫斬倉,致使保值計劃中途夭折。
(2)套利者面臨的風險。
套利是跨期現兩市的。根據股指期貨的定價原理,其價格是由無風險收益率和股票紅利決定的。從理論上講,如果套利者欲保值的股票結構與期貨指數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則套利幾乎是無風險的。但獲取這種無風險的收益是有前提的:即套利者對理論期貨價格的估計正確。如果估計錯誤,套利就有風險。由於我國利率沒有市場化,公司分紅派息率不確定,並且,股票價格的變動在很大程度上也不是由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的,種種原因使得套利在技術上存在風險。
(3)投機者面臨的風險。
投機者面臨前面所講的三大風險:「杠桿作用」、「價格漲跌不具確定性」、「交易者自身因素」。簡單地說就是,投機者是處在一個不具確定性的市場中,任何風險在杠桿作用下都將放大了幾十倍,包括自身的一些因素。
投機交易在股指期貨交易成交量中往往占很大比重,香港期貨市場1999年市場調查表明:以投機盈利為主的交易佔了整個市場交易的74%〔避險佔17.5%,套利佔8.5%〕。期貨市場中,參與交易的資金流動快,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一般比別的市場更為劇烈。
監管方面的風險
對股指期貨的監管依據不足,帶來股指期貨的交易規則上變數較大,游戲規則的不確定性將蘊藏著巨大的風險。雖然這種風險不會時常出現,但在出現問題時,不可避免地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干預市場。
證券、期貨市場是由上市公司、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及其它市場參與者組成,由證券、期貨交易所的有效組織而得以正常進行。在這一系列環節中,都應具有相應的法律規范。
B. 為什麼不應該給人推薦股票
如過換成我的話,就算是給我推了,我也不會完全相信的,做這方面最好是有自己的主見和分析能力,不建議輕易聽信他人的建議。
C. 為什麼說在期貨投資上應用量化更有幫助
不一定更有幫助。
量化投資是基於數據的理性分析得到的結果,事實上市場大部分時間都不太理性。比如某期貨的歷史數據很好,量化分析之後也是值得買入,但是市場的動向永遠是沒有規律的(短期和長期),你不知道一場大雨可能玉米就跌沒了。
量化投資做出來的數據都很好看,但是實際上很少有人敢按照策略去操作,因為市場的風雲變化是詭異莫測的。
股票用量化投資還相對靠譜(也基本沒人用,一看收益都很高,實際操作慘的很),期貨風險太大了。究其原因是股票背靠上市公司,只要上市公司基本面沒問題、財務沒問題就問題不大,頂多有點波動也是可控的。
期貨就不一樣了,就像前陣子的原油,跌成負的,誰敢想?期貨沒有一個可靠的背書,誰也保不準你的玉米在合約到期前會不會被水淹了。
D. 如果彩票中了1000萬,該如何去投資賺錢
彩票中了1000萬,一夜暴富!你會選擇瘋狂揮霍還是投資賺錢?一夜暴富的你會做出什麼選擇呢?專家們早就給我們分析了這種情況,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吧。
銀行存款是最不被大家接受的理財方法,但是優勢就在於穩定性、安全性。而股票基金的波動太大,期貨的風險又太高,如果讓不懂的人投資一千萬的話,是很容易賠錢的。就算將這一千萬交給專業的人來操作的話,專業人士也不敢保會百分之百賺錢。房地產投資呢只有在三、四級城市的黃金地段或在一、二級城市購買房產,才有可能會穩定繼續升值。但是如果一個普通人手頭上有一千萬,將這一千萬在銀行存起來每年收不菲的利息,它不香嗎?
E. 巴菲特和索羅斯你更欣賞哪一位大師
對於投資大師的一些想法,我們需要一些新的認識和思考。巴菲特和索羅斯們到底教會了我們什麼?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新的感悟。
1、投資大師的共同點:活的很長
下面這張圖非常經典,裡面涵蓋了一些比較重要投資大師的長期回報收益率。裡面涵蓋了巴菲特基本面選股,宏觀對沖,量化,交易等不同風格的投資大師。但是我們看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活的很長。
我們看到基本上平均可追溯業績在30年左右,最少的也有10年以上的可追溯業績,最長的就是我們的巴菲特,超過了55年的可追溯業績。這一點是最近思考中給我啟發最大的。無論什麼投資風格,方法,甚至性格,能夠成為真正影響到後人的投資大師必須有一個特點;活得足夠長。
巴菲特
巴菲特是真正踐雀源空行「活得足夠長」這個真理的。一方面,他自己本人的壽命,身體狀況也非常好。在接近90歲的高齡依然思維活躍,親力親為做投資。而巴菲特的個人財富,也通過時間的玫瑰發揚光大。在他30歲之前,他的財富「只有」100萬美元。越到後期,他財富的積累就越驚人。
活得足夠長,是我過去半年對於投資大師最深刻的啟發。表面上,這是一句廢話,但背後卻是所有偉大的投資者之所以偉大的原因。我們不會記得那些一兩年做的很優秀的人,甚至彼得林奇接班人比爾米勒也逐漸被大家遺裂告忘,因為他在金融危機中的滑鐵盧。無論你是什麼投資風格,什麼投資理念,最核心和共同的一點就是要在市場中活得足夠長。
2、活得長靠什麼?對於風險的剝離
過去我們一直拘泥於去對比索羅斯和巴菲特。這兩位投資大師年齡一樣,投資方法完全不同,的確有許多可以對比的地方:巴菲特出生國會議員之家,索羅斯是為了躲避戰爭去的美國。巴菲特生活樸素,甚至摳門,索羅斯喜歡捐款,致力於開放社會的偉大目標。巴菲特依靠股票投資賺錢,索羅斯擅長外匯期貨。但其實我們忽視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投資中其實他們都是很「膽小」的,做的都是確定性投資。
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大家對於索羅斯津津樂道的就是阻擊英格蘭銀行和東南亞金融危機。其實背後的邏輯都是基於定價機制的非市場化。索羅斯相信的是market economy,當他看到planned economy和market economy發生沖突的時候,市場經濟最終會大概率取勝。而且他熟讀歷史和哲學,從歷史,哲學,人性的角度看,最終都會按照市場經濟的方向去走。本質上索羅斯做的是一種低風險投資。像當年英鎊和泰銖的貶值,連其央行內部的成員都承認自己貨幣會貶值。索羅斯讓人敬佩的是,在低風險投資的時候他敢重倉出擊。
我們再看看巴菲特。關於巴菲特的投資案例非常非常多,其本質也是低風險投資,或者我們說的,去獲取剝離風險後的收益。在金融危機的時候,巴菲特說了一句話:Buy AmeriCAn, I am。那我們看看巴菲特買了什麼?那時候巴菲特重倉了高盛,他曾經說過,如果美國最終只有一家投資銀行活下來,那必然是高盛。但是我們看,巴菲特買的其實是高盛的優先股,而不是正股。如果看過《大而不倒》就能理解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即使在金融危機這種大甩賣的時候,他做的也是低風險投資。不追求最大的回報,而是確保守住本金的前提下能有收益。
3、對沖基金的發展史,就是尋找「風險剝離後的收益」
我們再回到《富可敵國》這本書,從第一章的對沖基金創始人A.W.Jones,到後面的James Simons,其演變就是不斷尋找風險剝離後的收益。A.W. Jones是對沖基金模式的創始人,雖然不是他開創了做空和杠桿,但卻是最早運營這種對沖基金模式的。而這兩個工具正是在純多頭思維的市場,有效剝離了部分風險,獲取收益。
書中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假設兩個投資者都從10000美元開始做。一個運用做空和杠桿工具。那麼首先,他的杠桿就讓他擁有20000美元的投資。他做多美元,放空70000美元。這樣他暴露在市場的風險只有60000美元。而另一位投資做多80000美元,保留20000現金,在市場也暴露80000美元的風險。假設市場上漲20%,由於他們的選股能力一樣強,看多的股票漲了30%,跑贏大市,而另一個做空的股票也只下跌了10%。那麼運用杠桿的投資者的利潤就是32000美元,而且市場風險還小。而普通投資者的利潤只有24000美元,而且暴頃瞎露了更多風險在市場上。
加杠桿不是賭博,核心邏輯也是基於更小風險暴露的投資,放大收益率。
在此之後,我們看到每一位投資大師都在通過研究方法,投資工具的創新,來獲取剝離風險後的收益。比如第二章的Michael Steinhardt,其最核心的賺錢方法是通過大眾交易來持續拿到打折的股票。因為大家都不懂怎麼做大宗交易,應該給多少的折價。Steinhardt從中賺取了巨額的,沒有風險的利潤!再比如後面的老虎基金羅伯遜,他最初的成功也是來自於對於小市值股票的基本面挖掘。因為大部分券商那時候主要覆蓋大市值,流動性好的股票。小市值股票本來估值就折價,風險很低。而一旦挖掘到好公司,收益率就會很高。再到最後的James Simons,通過程序化交易,量化模式來剝離風險,獲得真正的alpha.
大獎章基金的數學模型主要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統計,找出金融產品價格、宏觀經濟、市場指標、技術指標等各種指標間變化的數學關系,發現市場目前存在的微小獲利機會,並通過杠桿比率進行快速而大規模的交易獲利。
4、滾雪球的最核心要素:低風險投資
以前看巴菲特的滾雪球,僅僅理解表面因素,要走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事實上,巴菲特能夠滾雪球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低風險投資。
今天如果我隨便買入一個股票,其上漲和下跌的概率可能都是50%。很多時候高收益伴隨著的就是高風險。一個股票有上漲100%的可能,往往也會有下跌50%的可能。許多人在做投資時,就是不斷追求高風險回報。比如去賭短期催化劑,去押寶某條賽道,或者去獲取別人不知道的信息。這些方式都伴隨著極大不確定性,最後逐漸會回歸到50%的拋硬幣概率,甚至很多時候因為人性的弱點,概率連50%也不到。那麼長期來看,收益率就是均值回歸。而巴菲特就是找到一種能夠持續低風險,可持續的投資模式。
所以這么多年,其實巴菲特真正買入過的十倍股不是那麼多,他也從來不推崇tenbegGEr.他的核心模式就是不斷獲取風險剝離後的收益,每年哪怕就那麼一點點,但是這種模式可以持續,可以滾很多年。那麼時間越長,巴菲特的雪球就越大。
以前有個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堅信長期的力量。我認為背後也是這種思路,尋找長期可持續的模式,讓時間成為我們的朋友。時間越長,大家看到的差距越大。
5、可持續性,是所有投資方法最重要的一條
在看了那麼多書,學習了那麼多投資大師的理念後,我開始真正意識到:
個方法可能短期無法抓住最牛的股票,但是能夠長期帶來回報,而且是有效的。
最近債券市場波動很大,有人說了一句很深刻的話:做投資一年三倍不難,但是三年一倍卻很難。背後也是反映了投資的可持續性有多麼不容易。短期決定投資回報的是技能和運氣,如果有足夠的運氣,一年要翻倍甚至幾倍都是可能的。每一年,我們都能找到這樣的人(拋硬幣大賽冠軍)。但是長期,決定投資回報的就是一個因素:技能。這個技能包括自身能力,包括投資方法的進化等。
巴菲特和索羅斯本質上在做同樣的事情,低風險,可持續的投資。而且巴菲特一直強調一件事情「保住你的本金」。而索羅斯是基於人性的不變,從boom to burst,人性的貪婪和慾望是永遠可持續的弱點。他在外匯市場的交易也是不斷抓住高勝算,低風險的投資機會。
世界是不可預測的,而要相信我們個人能持續預測未來的可能性是很低很低的。所以許多人的錯誤來自於對自己過於自信,認為自己有持續預知未來的水晶球。這一點也是過去半年我自己進化的認知。過去我一直認為,挖掘牛股的核心能力是看到未來。但今天,我越來越發現世界是不可預測的。我們應該基於未知的世界,做風險剝離後的收益。
寫在最後:我對奧馬哈朝聖的一些感悟
每年的巴菲特股東大會,都是全球投資者的一次奧馬哈朝聖。可惜由於各種原因,我一次也沒去過。好在巴菲特是十分開明的人,每一個他的智慧都會展現在其致股東的信件中,他在奧馬哈年會的發言也都會有公開的紀錄。這些年也通過讀書,學習他的投資理念,對於巴菲特,甚至對於許多海外投資大師的方法有了更加深一層次的理解。
投資越是到最後,對於風險的敬畏之心就越強。那些偉大投資者在每做一次投資的時候都會思考風險在哪裡,巴菲特是最厭惡風險的。他總是希望能夠不斷獲得剝離風險之後的收益。對於風險的厭惡,並不等於巴菲特不出手,而是耐心尋找最確定,風險最低的時候,再運用金融工具,做低風險確定性投資。他的搭檔芒格說過,人一輩子不能富有兩次。真正能夠滾雪球的就是可持續的,剝離風險之後的收益。這些收益通過時間積累後,就變成了大雪球。時間會成為我們的朋友。
既然時間對於長期投資那麼重要,這也是偉大投資者都在堅持的追求長期正確價值觀。
來源:財經記者圈作者:朱昂,內容僅供參考。
F. 數學教授做對沖基金,詹姆斯.西蒙斯破譯通往財富的密碼
他有兩個響徹全球的名號: 世界級的數學家、最偉大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
他與巴菲特和索羅斯並稱投資界「三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在全網都在追捧著股神巴菲特年化率20%以上的驕人戰績的時候,他名下的「文藝復興 科技 公司」所管理的「大獎章基金」年均收益率已經高達35%,這是至今投資界都令人羨慕的一座高峰。
23歲獲得博士學位;
26歲成為破譯密碼的特工;
30歲成為高校數學系帶頭人;
37歲贏得幾何學最高獎項;
44歲成立掀起業界變革的傳奇對沖基金公司;
56歲創辦了一系列慈善基金;
72歲入選福布斯財富榜全球百大富豪同年書面承諾,將畢生大部分財產捐給慈善事業。
這不是電影主角,這是世界級的數學家、最具影響力的對沖基金經理及慷慨的慈善家——詹姆斯·西蒙斯。
在揚名華爾街之前,西蒙斯的另一個身份早已獲得全世界的肯定,那就是數學家。年僅23歲的西蒙斯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博士學位,一年後出任哈佛大學數學系講師。
在完成個人數學事業成就期間,創立了對數學和物理學影響深遠的「陳一西蒙斯規范理論」。用數學理論證實了愛因斯坦相對論描述的扭曲空間確實存在。
西蒙斯有一個非常出名的童年故事,就是他思考 汽車 油箱里的油既然是用完一半還剩一半,那麼為什麼有一天油量會耗盡。這個故事在西方叫做芝諾悖論,在東方就是「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當然這一點西蒙斯不值得驕傲。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能看出西蒙斯的數學天賦爆表,他也不負眾望,考到了麻省理工學院去讀數學系,他用了四年時間完成了本科和碩士學位,接下來跑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念數學博士,主攻拓撲學方向。
這樣的人生經歷就是我們父母口中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1967年西蒙斯決定到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出任數學系主任,之所以一下子就拿到這么高的職位,是因為這個學校是新建起來的,以前這所學校沒有數學系。不過西蒙斯自己倒是也不負眾望,現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數學系已經是全美的數學聖地。
1976年西蒙斯達到了他在學術界的巔峰,拿到了維布倫獎,這個獎每五年評出一次,是幾何學界的諾貝爾獎,這一年他38歲。當然這個時候西蒙斯完全可以頤養天年,每年參加一下學術界的年會,到各個論壇發表一些高談闊論就好了,但是他沒有,反過來他覺得學術界的節奏太慢,一篇成果很久都出不來,所以他決定改行,而方向就是那個曾經讓他小賺一筆的期貨界。
1982年,西蒙斯在紐約成立了文藝復興 科技 公司,1988年3月,其創立了第一支基金產品——大獎章基金,在1989年——2009年間大獎章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高達35%。
較同期標普500指數年均回報率高20多個百分點,索羅斯和巴菲特的操盤表現高出10餘個百分點。即便是在2007年的次貸危機中,該基金的回報率仍高達85%。
西蒙斯的公司在華爾街算是很特別的公司,在300餘名員工中,沒有一位是金融相關的背景。就連西蒙斯本人,也只是以「數學家」自居,很少參與金融界活動。
20年來,西蒙斯的復興 科技 對沖基金在全球市場進行交易,並且使用了復雜的數學模型去分析並執行交易,其中很多過程已經完全自動化了。復興 科技 公司使用了程序模型來預測那些易於交易的金融工具價格。這些程序模型的建立是在大量數據收集之後,通過尋找那些非隨機行為來進行預測。
到1999年12月底的11年來,大獎章基金累計的回報是2478.6%,是原資產的25倍。依據對沖基金觀察家Antonie Bernheim的數據,在同時期的離岸基金中,僅次於此的是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而他的回報率在1710.1%。在2009年,大獎章基金名列獲利最高的對沖基金之首,獲利超過10億美金。
大獎章基金的投資范圍有著嚴格的限制,投資的產品必須符合3個條件:「必須在公眾市場上交易、必須有足夠的流動性、必須適合用數學模型來交易。」
正因為如此,大獎章基金不包括創投基金,不涉足未上市公司股份,而一些小公司的股票、創業板股票也不包括在內,而適合用數學模型交易的品種一般來說要求有比較多,有比較准確的 歷史 價格、交易量等。
從2002年底至2005年底,規模為50億美元的大獎章基金已經為投資者支付了60多億美元的回報。1990年大獎章的凈回報為55.9%;翌年39.4%;之後的兩年分別是34%和39.1%。1994年,美聯儲連續6次加息,而大獎章基金凈賺了71%;2000年, 科技 股股災,標普指數下跌了10%,大獎章基金更是大獲豐收,凈回報98.5%;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各類資產價格下滑,大部分對沖基金都虧損,而大獎章賺了80%。
2009年10月10日,西蒙斯宣布他將於2010年1月1日退休,但保留文藝復興 科技 公司榮譽主席職位。
所謂「壁虎式投資法」,是指在投資時進行短線方向性預測,同時交易很多品種,依靠在短期內完成的大量交易來獲利。用西蒙斯的話說,「交易要像壁虎一樣,平時趴在牆上一動不動,蚊子一旦出現就迅速將其吃掉,然後恢復平靜,等待下一個機會。」
無論是1998年俄羅斯債券危機,還是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大獎章基金歷經數次金融危機,始終屹立不倒,令有效市場假說都黯然失色。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西蒙斯的不敗神話主要得益於其「壁虎式投資法」。
轉戰投資界「第二戰場」二十年後,西蒙斯用一系列數據證明了自己的成功:1989年到2009年間,他操盤的大獎章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高達35%,較同期標普500指數年均回報率高20多個百分點,比「金融大鱷」索羅斯和「股神」巴菲特的操盤表現都高出10餘個百分點。即便是在次貸危機爆發的2007年,該基金的回報率仍高達85%。
西蒙斯的十條交易法則:
1、盡管我們的策略會對投資標的長期持有,但我們每天平均會進行超過10000次的交易。事實上,我們投資組合中的每支股票平均每隔一天就倉位就會有增減的變化,我們使用的分散投資的方法是,盡可能多的配置各類型資產,平均來講,我們會持有2500到3000種不同股票。
2、文藝復興擁有非常好的工作環境和一流的員工,包括數學、統計學、物理學、天文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博士們。我不知道怎麼僱傭做基本面交易的交易員,因為他們有時候賺錢,有時候虧錢,但我確實知道如何僱傭科學家,因為我對這個領域有些自己的感覺。
3、如果你做基本面交易,那麼某一天當你醒來時,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是個天才,你的頭寸總是朝利於你的方向發展,你覺得自己很聰明,你也會看見自己一夜之間賺很多錢。然而第二天,所有的頭寸都朝著不利於你的方向走,你覺得自己像個傻瓜。
4、既然我們會做模型,那就不妨跟著模型走。所以,在1988年的時候,我決定百分之百的依靠模型交易。而且從那時起,我們一直都這么做。
5、一些公司也運用模型,然而它們的宗旨是,他們有一個模型,用這個模型得出的結論給交易員提供參考意見,如果他們贊成這個結論那就照著執行,如果他們不贊成那就不執行。
6、這不是科學,你不可能模擬出13年前當你看見市場行情數據時的那種感覺,回溯測試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如果你要是真的靠模型去交易,那就完全遵照模型說的去做,不管你認為那個模型有多聰明或者是多傻,這後來被證實是一個很正確的決定。
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百分之百依靠電腦模型做交易的公司,做的業務從我前面提到過的外匯,金融工具,逐漸發展到股票以及其他一切可以交易的,流動性強的東西。
7、我們隨時都在買入賣出賣出和買入,我們依靠活躍賺錢。我是模型先生,不想進行基本面分析,模型的優勢之一是可以降低風險,而依靠個人判斷選股,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在第二天又輸得精光。
8、有些交易模式並非隨機,而是有跡可循、具有預測效果的。那些很小的交易,哪怕是只有100股的交易,都會對這個龐大的市場產生影響,而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這樣的交易發生。其實所有人都有一個黑箱,我們把他稱為大腦。
9、交易就要像壁虎一樣,平時趴在牆上一動不動,蚊子一旦出現就迅速將其吃掉,然後恢復平靜,等待下一個機會。
10、我不是世上最機敏的人,要是參加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我的表現也不會特別好。可我喜歡琢磨,在心裡琢磨事,也就是反反復復地思考某些事。事實證明,那是種很棒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