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金賺錢的人多嗎
基金賺錢的並不多,普通老百姓因為錢不多大多數買的基金是市面上常見的,這些基金可以說百分之九十到最後都不賺錢,或者說你自己不一定能賺到錢。每年真正賺到錢的差不多佔20%-30%,很多有錢人基本上都是做私募的,專業的人幫你打理,他們這種才賺得多,而不是像市面上的基金,大多數最後都成了接盤俠。
㈡ 為什麼基金一直都在漲人人都在賺,錢到底哪裡來的
基金賺的錢是來自股市。
反映在市場行情向好時,權益類基金的高收益容易吸引投資者湧入,但這些投資者在市場大幅波動時難以長期持有,致使其資產持有期收益率遠遠低於基金產品的凈值收益率。
幫助投資者長期留在市場上,並隨著自身資產增長而不斷投入到權益類基金中保持一定的風險頭寸,以獲得合理的市場收益、覆蓋未來的資金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2)基金股票賺的人的收入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在購買基金時,要看基金的收益率,而不是看價格的高低。例如a基金和b基金同時成立並運行,一年以後,a基金單位凈值達到了2.00元/份,而b基金單位凈值只有1.2元/份。
按此收益率,再過一年,a基金單位凈值將達到4.00元/份,可b基金單位凈值只能是1.44元/份。如果在第一年購買了相當便宜的b基金,收益就會比a基金少很多。
㈢ 長期買基金的人是否掙錢了盈利大概有多少呢
這個問題肯定要因人而異,總體而言,我認為投資本質是投概率,長期堅持不一定能賺錢,但可以增加你基金持有的經驗。增大賺錢的概率。
為什麼要說這個問題因人而異呢,因為每個人都會因為對市場的判斷影響而購買不同的基金,那麼不同的基金在長時間的盈利當中都有可能出現牛市和熊市的情況,是否掙錢看的是當下的情況,但我認為基金持人更不應該注重於當下的得失。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在基金上面也有許多不同的種類,除了中概股以外,美股以及滬深股等其他的股票種類都異常的繁多復雜,資金賺錢的概率多少,要評估持有者對於該資金的了解程度和對整個市場的信息搜集。的給出一個確定答案,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因為股票市場的概率跌落很難通過確切的數字進行確定,即使有人長期堅持基金定投也會產生虧本的情況。
㈣ 同時炒股和基金,基金收益率更容易達到20%,為什麼還是那麼多人炒股
先糾正誤區。炒股收益達到20%,就算高手,說明沒見過真正的高手。
基金很容易達到20%,說明你不懂基金,可能只是看了基金排名。
股市中雖說賺錢的人並不多,只佔10%左右,但頭部的部分股民,達到年化50%~100%,甚至更高回報的,大有人在。
基金中,能夠平均年化回報率達到20%的,已經屬於基金中的佼佼者,比起股市賺20%,基金賺20%往往難度更大。
究其原因,基金業績突出,管理規模就相對比較大,能長期穩定達到20%的年化收益,就很難,而股市中一些散戶的資金體量小,尤其是幾十萬的階段,能夠達到年化20%的就很多了。
但有一句話其實是對的。
大部分投資者,如果選擇買基金,賺錢的概率是遠高於買股票的。
即便某些年份里,基金的回報也不盡如人意,但總體來看,基金跑贏散戶是大概率事件。
基金之所以能跑贏散戶,有幾個原因。
1、基金配置風格穩健。
基金配置風格穩健,主要指的是基金的倉位管理能力和股票配置能力。
混合型股票基金,普遍的倉位在80%上下,會搭配20%左右的債券來穩定收益。
所以長期跑下來,基金總體的收益是相對穩步向上的。
其次,基金持倉往往在10-20隻個股,分散了持倉風險,降低了大起大落的可能性。
從投資長跑的角度來看,基金這樣的配置風格,相比散戶的持倉風格要穩健。
而投資長跑本身需要的就是穩定的配置能力,而不是冒進的高風險高回報。
2、基金投資研究能力強。
基金的選股能力,其實要比散戶強上不少。
這里不單單指的是選股本身,還有對於行業研究和選擇的能力。
對於整個宏觀,尤其是經濟政策以及產業政策,基金的把握也遠比普通散戶要好。
對於頭部企業的選擇,基金的研究能力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可能從短期炒作上來講,這些能力並不會導致基金的收益高於散戶。
但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基金選對賽道和個股的機會,遠高於普通散戶。
股票長線一定是看業績的,在這一點上,基金其實是完勝的。
3、基金踩雷概率低。
第三點就是基金踩雷的概率低。
當然,這不是說基金不踩雷,基金也會時不時地踩雷。
但從歷史數據來看,基金踩雷的概率其實是非常低的。
絕大多數爆雷股,都沒什麼基金的身影。
基金更傾向於抱團那些高業績的個股,而不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市值小品種股票。
所以,從結果來看,基金踩雷的比例很小,而且由於分散持倉,即便踩雷,損失也很低。
對於散戶來說,可能踩一個雷,幾年都無法翻身,損失成本太高了,完全輸不起。
4、基金不容易被其他資金收割。
最後一點就是基金本身,不太容易被情緒收割。
當然,基金本身有可能會出現踩踏,也就是被動贖回的情況,但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常見。
基金不太容易被其他資金收割的主要原因,是基金有既定的投資原則。
也就是基金買入和賣出股票,並不會因為股票今天漲、明天跌,就盲目地去操作。
基金會根據自己的原則,做出入場和出局的舉動。
這種情況下,那些以收割其他資金為主的主力,是很難割基金韭菜的。
基金不會追漲殺跌,只會根據自己的原則來交易,這是避免被收割的最好方式。
而散戶虧錢的主要因素,就是被市場情緒左右,在震盪中被大資金給收割了。
以上四點,直接決定了在股票市場,基金長期的回報率,是高於普通投資者能做到的平均回報率。
但是,基金總體的回報率,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高,長期來看,能有平均年化10-15%,就已經非常不錯了,20%年化回報的基金,也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的。
而那些股市高手,在資金體量很小的時候,能夠達到一年數倍的回報,當資金體量超過500萬1000萬以後,最終也會回歸基金類似的投資思路,總體回報率勢必也會下降。
可以說,資金量級決定了投資風格,也直接影響了總體的年化投資回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