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掃盲 > 東歐與蘇聯基金股票趨勢

東歐與蘇聯基金股票趨勢

發布時間:2021-05-10 01:43:58

Ⅰ 國准備和蘇聯瓜分東歐的徵兆是什麼

他再次重申,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不存在任何問題不能按兩國完全滿意的方式加以解決,並具體列舉了波羅的海國家、波蘭和東南歐等問題。這就是說,德國准備和蘇聯瓜分東歐了。

Ⅱ 蘇聯和東歐是不是也算倒在了中等收入陷阱上

蘇聯是倒在了對外輸出革命戰爭的道路上,尤其是阿富汗戰爭直接拖垮了蘇聯的經濟,而且經濟不注重輕工業,另外就是農業改革不到位,政權延續過於混亂,在八十年代後期實行改革的時候,過於盲目沒有很好的解決國內暴露出來的問題,步伐走的太快,對新聞的報道也沒有控制,使得各種言論橫生,在思想上打垮了蘇聯共產黨的領導權,最後就是蘇聯有戈爾巴喬夫這個二愣子和葉利欽這個龜兒子!就是他們兩個直接葬送了蘇聯,東歐也差不多這個樣子!

Ⅲ 為什麼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競爭不過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這句話不對,

蘇聯在一段時間其軍事/政治實力是超越了美國/北約的,

蘇聯的失敗,是從入侵阿富汗開始的,十年的戰爭拖垮了一個帝國,

至於東歐的國家,它們是蘇聯的衛星國,

是它的附庸,

是它的基地和傀儡,

在蘇聯意識形態右傾後出事也是很正常的.

Ⅳ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以後的現狀和趨勢是什麼

現狀是巨變,當然是變好了,歐洲重新開始了復興!,趨勢是越來越好,而反動的東西將被扔到歷史的垃圾堆!!!

Ⅳ 東歐哪一大國曾經國富民強,蘇聯解體後,逐漸變得平庸

我們經常用著名的諺語「河東三十年,河西三十年」來形容國家和政權的興衰。幾十年前,當超級大國蘇聯稱霸鐵幕東側時,蘇聯勢力范圍下的東歐地區有一個經濟繁榮、發展蓬勃的國家,被命名為「東歐Consumer Paradise」,在世界上贏得了聲譽。不幸的是,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之後,在大環境突變的背景下,這個國家雖然還在發展,但已經逐漸平庸,估計以後也很難再復制從前的輝煌。

20世紀80年代末,在西方「和平演變」的攻擊下,東歐國家發生了劇變。在蘇東,劇變期間,波蘭首先崩潰,而由於暫時的經濟困難和西方的滲透和干涉,匈牙利處於崩潰的邊緣。1990年,匈被擠出權力,匈牙利離開蘇聯,走向西方。在東歐,因傳統經濟聯系分離而發生劇變後的最初幾年,匈牙利經濟發展一度陷入停滯和衰退,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才回到正軌。

在蘇聯,解體後的幾十年裡,匈牙利穩步發展,但逐漸變得平庸。例如,在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前夕,匈牙利人均產值達到4000美元,而同期中國只有300美元,匈牙利是中國的十幾倍,2019年匈牙利人均產值為1.6萬美元,中國達到1萬美元,兩者幾乎持平。從某種意義上說,匈牙利已經失去了昔日的輝煌。

Ⅵ 美蘇兩種經濟模式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東歐和西歐經濟發展產生了哪些不同影響

你是想問美國的政府幹預經濟的計劃經濟模式與蘇聯的市場經濟模式的影響,還是想問兩極對峙格局時期兩國分別對東西歐經濟援助的影響?我是學歷史的,也許能幫助你。 我猜你是想問後者,先回答了。

美國對西歐:
馬歇爾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並整整持續了4個財政年度之久。在這段時期內,西歐各國通過參加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0億美元。
當該計劃臨近結束時,西歐國家中除了德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參與國的國民經濟都已經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在接下來的20餘年時間里,整個西歐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社會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
同時馬歇爾計劃長期以來也被認為是促成歐洲一體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該計劃同時也使西歐各國在經濟管理上系統地學習和適應了美國的經驗。
美國施行該計劃的本意是為了通過援助使歐洲經濟恢復,並使之成為抗衡蘇聯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時也可使美國更方便地控制和佔領歐洲市場。但事實上歐洲經濟後來的發展趨勢並未使其成為美國的附庸,反而通過一體化等途徑成為了世界經濟舞台上可以和美國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

P.S:美國為加強對西歐控制還與其簽定了《北大西洋公約》,不過這個是偏重於政治的,樓主你是想問經濟的吧,那這個我就不多說了。

蘇聯對東歐:
蘇聯與東歐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簡稱經互會,是由蘇聯組織建立的一個由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政治經濟合作組織。
經互會成立以來,對各成員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各成員國國民經濟有了較大發展。成立初期,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合作關系比較正常,經濟發展較快。在戰爭中較西歐國家遭受不可計量的更大損失的東歐國家已成功地解決了經濟恢復問題,而且在一九四八年,其中許多國家就已超過了戰前生產水平。由於它們自己之間以及與蘇聯之間的有效的經濟合作,已經能夠穩定它們的經濟,迅速推進它們的復興和發展,創造施行經濟計劃及完成長期經濟計劃的條件。
但弊端在於使其它各成員國的經濟不能獨立自主地發展,而同蘇聯的經濟日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使到東歐經濟受制於蘇聯。

P.S蘇聯為了對抗美國的《北約》與東歐簽定了《華沙條約》,不過這也是政治的,不多說了。

以上,是花了我比較多的時間寫成的,望對樓主有用^0^

Ⅶ 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戰略格局總的趨勢正繼續朝著什麼方向發展

蘇聯未解體之前世界是倆極化,現在蘇聯解題,世界成為了多極化戰略格局。
國際關系格局:兩個超級大國為中心向兩個以上的實力相當國家或國家集團組成力量中心轉化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初,由於蘇聯的解體,東歐形勢的劇變,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壟斷國際政治的局面被打破,標志世界格局正向多極化發展。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等大國和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①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並極力構建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
②歐盟的建立、擴大和發展。1999年歐元啟動,標志著歐盟內部合作進一步加強,提高了歐盟的國際地位。
③日本將兩極格局的瓦解視為躋身政治大國的大好時機,主動參與國際事務,加快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步伐。
④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聯邦取代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並擁有足以同美國相匹敵的軍事武器。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斷好轉,國際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⑤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國際地位與影響力日益提高。

Ⅷ 中國改革與蘇東(蘇聯、東歐)改革的比較

蘇聯的休克療法是因為蘇聯一直都是一黨專制,而且奉行的恐怖的統治,形成了很多官僚寡頭,他們控制著國家的一切權利。由於蘇聯打壓任何的資本主義就造成了國家中間階層的缺失,一旦上層出現了動亂失去了管理國家的能力,那麼整個國家就會因為沒有一個有效的管理階層的上位而陷入混亂。所以是不得不採取休克療法。造成了大量的國有資源的流失。
我國的漸進模式雖然也漸漸出現了一些無法克服的問題,如腐敗和墮落,但是我們這些年已經培養出一個有效的中間階層,包括政治學者,中間的富裕階層。一旦國家發生蘇聯那樣的動亂,這些階層也會平穩的接管政權。
所以認為我國和蘇聯殊途同歸的說法是不確切的。
休克療法和我國的漸進式的根本區別就是應對政治體制僵化的態度不同,休克療法是完全僵化後只能採取的必然結果,我國的漸進式是在僵化中找尋治療僵化的方法

所謂「休克療法」是西方人給東歐國家開出的經濟復甦的「葯方」。完全不符合東歐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所以才會導致「休克」這種激進的社會經濟狀況。

通過「休克」導致西方從金融到工業生產完全控制了原東歐國家。從而把這些國家由獨立主權國家,變成西方的經濟附庸(經濟已經附庸了,政治上還可能獨立嗎?呵呵)

大家可以看一下,以俄羅斯為例,休克療法導致俄國經濟的衰退一直到普京時代才開始慢慢好轉,歷時約10年,而西方這個時期卻是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時美國經濟持續120個月的增長,是自1945年二戰結束以來首次!因為他們開出的「休克療法」讓俄國經濟「休克」他們自己卻不斷蠶食俄國市場,並把俄國本國產品從市場上擠出去!

同時經濟的「休克」也導致各種原先的國家資源大規模私有化,原屬於人民共同的財產變成了少數「寡頭」的私人財產。休克給俄羅斯帶來的是大批的寡頭——金融寡頭、石油寡頭、木材寡頭、地產寡頭……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蘇聯時代相比不但沒有提升反而不斷下降。直到普京出手嚴厲打擊寡頭經濟,才有所好轉。

我國走的是嚴守獨立自主前提下的經濟改革創新之路。由於我國也存在類似蘇聯那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所以改革遇到的難題也與蘇聯類似。但是由於蘇聯採用激進的「休克療法」導致經濟崩潰最後國家崩潰的現實說明,我國不可能走東歐、蘇聯那條路!必須進行符合我國國慶的改革,而不是胡亂服用西方開處的「葯方」!

我國的改革和東歐最大區別在於主權!我國的改革是在我國政府統一監控之下首先試點、然後評估再推廣的過程,中間穩妥有序,並且從我國國情出發。東歐改革完全由西方操控,國家經濟主權全部落入西方手中。人民受盡西方掠奪,除了誕生一大堆寡頭,並把自己變成別人附庸以外,什麼也沒有得到。

看現在世界經濟危機,西方都向我國施加壓力,企圖逼我國出手「救市」甚至威脅我國必須出錢為西方經濟危機埋單。但是我國政府卻宣布投資4萬億人民幣推動我國自身經濟發展。同時卻推遲中歐峰會、取消一系列和西方的經濟互動活動。這在東歐是不可能也

很難找啊........看看如何......自己編點

Ⅸ 從東歐劇變蘇聯模式去東歐國家的影響

我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吧,外因主要有兩個,簡單來說,一是蘇聯的衰落,對東歐的放棄以及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二是西方的和平演變

Ⅹ 蘇聯和東歐的關系,蘇聯的改革對東歐的影響。

東歐劇變的發生和實質。1989~1990年,東歐局勢發生了激烈的動盪,急轉直下的政局變化,令全世界為之瞠目。在短短一年多里,東歐的波蘭、匈牙利、民主德國、捷克和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6國,政權紛紛易手,執政四十多年的共產黨、工人黨或下台成為在野黨,或改變了性質。緊隨其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於1992年3月在大選失敗後下台;在南斯拉夫,先是南共聯盟不復存在,原南斯拉夫聯邦內的各邦都發生了劇變,其後在經歷近一年之久的內戰後,於1992年4月最終分裂為五個獨立的共和國。伴隨共產黨喪失執政地位,東歐各國的社會制度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在政治上,實行多黨制為基礎的議會民主;在經濟上,否定公有制佔主導地位,開始實行混合所有制或私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劇變後的東歐各國,背離了社會主義的方向。

2.東歐劇變的方式。教材相關的小字部分通過對波蘭、民主德國、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四國變化情況的介紹,展示了不同的變化方式和變化結果。波蘭的變化是以反對派組織取得合法地位後通過議會大選的方式實現的,東歐大多數國家是以這種方式變化的;民主德國演變後以並入聯邦德國的方式告終;羅馬尼亞的變化則是以採取國內暴力的形式落下幃幕。南斯拉夫演變後,南斯拉夫聯邦解體,並爆發了激烈的地區性戰爭。在東歐劇變的過程中,各國雖然因情況不同而呈現著某些不同的變化特點,但一般都經歷了大體相似的三個階段。深入分析這三個階段,可以總結出深刻的歷史教訓。第一階段,其特徵表現為群眾的不滿情緒激化,黨內外的反對派向執政黨施加壓力甚至提出挑戰,時局嚴重動盪不安。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長期以來東歐國家始終未能解決好政治、經濟體制中和政策上積累下來的嚴重問題,官僚主義乃至腐敗情況沒有得到鏟除或糾正,經濟發展遲緩甚至趨於停滯,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沒能提高。由此導致群眾的嚴重不滿和失望,執政黨失去了領導核心的凝聚作用。第二階段,其特徵表現為執政黨無力控制動盪的時局:或對反對派妥協退讓,這不僅使反對派得以擴大勢力,也勢必導致廣大群眾的思想混亂,以致局面完全失控;或寄希望於無群眾支持的軍隊鎮壓。經過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即政局的變動便成為不可避免的了。

3.東歐劇變的原因。首先,教材指出,東歐國家的劇變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國長期積累起來的各種矛盾的總爆發,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次,教材將劇變的原因作了三方面的分析。第一,歷史原因。二戰後,東歐八國(南、阿、匈、捷、保、波、羅、民主德國)建立人民民主政權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基礎上,依靠蘇聯的支持和援助實現的。為了對抗美國的冷戰攻勢,蘇聯在戰後初期的外交戰略,將避免孤立、確保本國安全放在了首位。為此,蘇聯著意鞏固在東歐的勢力范圍,強使東歐國家在內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在政治上,蘇聯要求東歐各國的執政黨按照它的旨意部署行動計劃、處理各自的內部事務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在經濟上,蘇聯的經濟體製成為可奉行的唯一的社會主義模式。處在冷戰局面中的東歐各國,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取得獨立自主的地位。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面對蘇聯的衰落進行戰略收縮,蘇聯對東歐的政策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戈爾巴喬夫為了緩和同美國與西歐的關系,放鬆了對東歐的控制。同時,戈爾巴喬夫也不乏推行其「新思維」,以使所謂「戈爾巴喬夫派」在東歐各國上台的意圖。戈爾巴喬夫的東歐政策「新思維」,推動了東歐各黨的改組、分裂和蛻變,催化了東歐的變化並促使東歐各國的反對派借勢突起。其次是西方因素。「和平演變」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帝國主義國家針對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項長期基本戰略,東歐是它們實施這一戰略選中的突破口。80年代初,西方國家加緊了這一戰略的實施。在東歐劇變過程中,西方國家進一步協調行動,採取了利用各種傳媒,宣揚西方價值觀念,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利用貸款、貿易和技術援助,誘壓東歐國家向西方靠攏;利用「人權」問題進行內政干涉,扶植、支持東歐國家內部反對勢力等多種手段,直接干預了事態的發展。教材指出,蘇聯和西方的因素,是東歐劇變的重要原因。

「蘇聯解體」
1.戈爾巴喬夫的改革。第一,改革的背景:蘇聯作為兩大超級大國之一,擁有著與美國相匹敵的龐大軍事力量,但其經濟實力卻一直遠不如美國。進入70年代之後,面臨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中心的新技術革命時代的到來,蘇聯的經濟卻日益衰退和惡化。蘇聯不僅在科技水平方面與西方國家的差距迅速拉大,其經濟實力也再難以支撐龐大的軍費開支以同美國繼續爭霸了。為了扭轉經濟發展的頹勢,為了維持蘇聯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進行較為徹底的改革,對於進入80年代的蘇聯來說,已是勢在必行。第二,戈爾巴喬夫改革的歷程和方向:戈爾巴喬夫在1985年就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後,隨即在蘇聯展開了大規模的改革。在改革初期,戈爾巴喬夫確立了把國內和對外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發展經濟上來的方針,但由於對原有經濟體制觸動不大,因此1986年蘇共「二十七大」制訂的「加速經濟發展戰略」未見成效。經濟改革推進不下去,戈爾巴喬夫認為主要是政治阻力太大,於是他轉向政治改革,以求掃清障礙。戈爾巴喬夫「新思維」的核心論點,一是認為全人類利益高於一切,高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階級的利益;二是認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新的品質」應是「民主和人道主義」,進而又提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趨於接近」的論點。這樣,戈爾巴喬夫便以「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了科學社會主義。因此,他所推行的政治改革,是准備用「全人類標准」、「民主的社會主義」來改造社會主義。在政治改革的實踐中,戈爾巴喬夫從提倡民主化和公開性、揭露社會主義的「黑暗面」入手,發展到推行西方式的多黨制。其結果,造成了否定革命歷史、醜化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嚴重後果,導致了人們思想的嚴重混亂和出現黨派林立、紛爭不已的局面。到1990年,伴隨蘇共中央決定放棄黨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蘇聯社會的各種矛盾迅速尖銳並表面化,局面已到了難以控制的地步。

2.「八一九」事件。第一,事件的起因:「八一九」事件出現的根本原因,在於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導致了局勢的混亂;其直接導火線是《蘇維埃主權共和國聯盟條約》的簽署問題。這一條約的簽署,不僅意味著蘇聯國家體制將發生重大變化,變為一個鬆散的邦聯,而且意味著對民族分離活動的讓步和認可,蘇聯瓦解開始(有6個加盟共和國拒絕參加簽訂新聯盟條約)。第二,事件結局所反映的問題實質:「八一九」事件歷時不到60個小時即告失敗,這固然與事件發起者的計劃不周有關,但其實質則是事件的發起者們也無力應付由事件發生引發的國內外局勢。第三,事件的影響:戈爾巴喬夫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職務,並要求蘇共中央自行解散,蘇共處於分崩離析狀態。葉利欽威信大增,掌握了大權。其後不久,蘇聯完全解體。

3.蘇聯解體的原因。蘇聯的解體,既有其長期的歷史原因,也有其復雜的現實原因。對此,教材已作了三方面的分析和概括。需要說明的是:第一,關於歷史原因:蘇聯「體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錯誤」主要包括:長期存在的不適應商品經濟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積重難返的突擊發展重工業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戰略;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的不健全;民族政策中的錯誤;對外關系中的霸權主義和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的政策。第二,戈爾巴喬夫的政治體制改革是造成蘇聯解體的直接原因。糾正體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誤,其宗旨應是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戈爾巴喬夫推行的路線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亂和蘇聯的最終解體,根本原因在於其政治改革的指導思想背離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方向。第三,關於外部原因。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應包括兩個方面:其一,「和平演變」戰略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針對社會主義國家的一項長期的戰略,是任何社會主義國家不能掉以輕心的。其二,西方國家實施「和平演變」戰略所憑借的,歸根結底是其所擁有的經濟實力。 社會主義國家改革首先是從東歐開始的,東歐國家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後,都套用了蘇聯模式,從而形成了一種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蘇聯模式本來是一種在非常狀態下實行的特殊模式,但蘇聯領導人戰後不家思索地「輸入」到東歐,其弊端日益顯露,因而也就陸續出現了改革蘇聯模式,走自己的路的改革現象,因此,包括蘇聯在內的蘇東地區先後不同程度地捲入了社會主義改革的浪潮之中,形成了不可逆轉的態勢。然而,蘇聯東歐的的改革並沒有達到完善社會主義的目的,相反,改革走進了死胡同,各種矛盾的激化達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終使社會主義失去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共產黨政權喪失。

1988年夏,蘇聯的改革面臨復雜形勢。一方面經濟改革陷入停滯狀態,另一方面左翼激進有了較快發展。到了1990召開的蘇共28次代表大會後,蘇聯的形勢發生劇烈變化,各種政治勢力紛紛進行組合,基本形成了以葉利欽等為首的「激進派」,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中間派「和以利加喬夫為首的」傳統派的三種勢力。再此背景下,爆發了8,19事件,因當說,亞納耶夫等發動的819事件詣在阻止蘇聯的演變。但是,819事件的迅速失敗,卻加速了蘇聯演變的步伐。具有93年黨史,執政74年的蘇共頃刻土崩瓦解,曾在蘇聯各地飄揚的蘇共黨旗降落了,蘇共的瓦解是蘇聯演變的「里程碑」。沒有蘇共蘇聯的蘇聯,必將走上解體之路。

東歐聚變首先從波蘭開始,其次是匈牙利,民主德國……雖然各國演變的過程基本一致,但東歐國家政權轉移方式卻大不相同,大體上可分為三類:一是執政的共產黨最高層內部發生了裂痕,自己搞垮了自己,最終喪失了國家政權,比如匈牙利。二是執政的共產黨在國內外的綜合作用沖擊下曾試圖加以抵抗甚至回擊,但在「團結,和睦,合作,共事」的口號下一步步地妥協退讓,從而被逼交出政權下台,如波蘭,民主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三是通過襪子沖突的斗爭形式實現政權的更替和突變,這是東歐聚變中最為激烈和尖銳的一種,如羅馬利亞。

綜上所訴不難看出,蘇聯東歐放下紅旗,重新選擇社會制度,並不是一開始的革命不應該爆發,而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內外因素合力所至。同樣是社會主義革命,中國經受住了歷史的考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功,從另一方面證明:革命是正確的是不容懷疑的。

以史為鑒,可知興譴,雖然我們偉大的國家在那場浩劫中「辛免於難」,但也付出了血的代價。但實踐證明,我們的領導人是高瞻遠矚的。雖然那代價過於沉重。可是我們要知道在那樣一個年代,已沒有什麼比我們的社會主義主國更重要的了。蘇東聚變還映證了這樣一個道理:在發生重大事件或國家遇到巨大挫折的時候。採取了「聯邦」或「邦聯」制的國家,很可能分崩離析。況且,這兩種制度本身就是不安定的應素,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誰會和我們患難與共呢?而現在台灣島內大炒特炒的「聯邦」制我們不可放鬆警惕。我們還要明白:發展是硬道理,把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放在第一位,不搞對抗,不搞軍備競賽,不拉幫結派,時刻嚴防敵對勢力的和平演變。還有,由於我國是民主集中制的國家,萬一出現了戈爾巴喬夫型的領導人,後果不堪設想。在20世紀70-80年代間蘇聯就曾為領導人的年齡和健康問題大傷腦筋,而我國領導人的年齡問題也不容小覷。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有效的監督體制和合理的符合我國國情的民主制度。

閱讀全文

與東歐與蘇聯基金股票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正在大宗交易平台買賣股票含義 瀏覽:31
2020智天上市的股票查詢官網 瀏覽:777
如何分析股票分紅填權復利 瀏覽:919
股票軟體中五檔明細黑色數字代表什麼 瀏覽:304
陰棉 瀏覽:929
常熟汽飾股票趨勢分析 瀏覽:147
未上市公司股票估值方法 瀏覽:466
一汽車車 瀏覽:934
股票期權激勵計劃例子 瀏覽:359
創業股份股票行情 瀏覽:789
交易時間股票買賣知識 瀏覽:785
印度公司股票市值排行榜 瀏覽:800
股票開戶開了很久不用收費嗎 瀏覽:495
御史台 瀏覽:494
華為股票行情 瀏覽:484
股票交易費和N配資 瀏覽:318
國聯股份股票雪球 瀏覽:168
支付寶股票選基金 瀏覽:144
李依然 瀏覽:787
傳承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