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糧食作物主要包含哪些種類
糧食作物是指其收獲物主要供人類作主食用的作物,也稱食用作物。它是作物中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作物,其種植面積在全世界各類作物中佔50%以上,在中國一般佔到75%以上。糧食作物包括的種類依各國習慣有所不同,在中國主要包括:①以籽粒供作糧食的谷類作物,主要是禾本科的禾穀類作物,如水稻、小麥、大麥、燕麥、玉米、粟、黍稷、高粱等,蓼科的蕎麥有時也計算在此類中;谷類作物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其產量佔90%左右。②以種子和嫩莢供食用的豆類作物,主要有蠶豆、豌豆、普通菜豆、綠豆、小豆、豇豆等。這類作物的種子富含蛋白質、脂肪和澱粉,是高營養成分的主食,是人類植物蛋白的主要來源。③以塊根或塊莖供食用的薯芋類作物,也稱根莖類作物。塊根作物主要是甘薯、木薯,塊莖作物首推馬鈴薯。這類作物含澱粉量高,除食用外,還可制澱粉、酒精等,也是未來的一種能源作物(《中國農業網路全書農作物卷》)。
② 五大糧食作物是什麼
五大糧食作物是水稻、小麥、玉米、大豆、土豆。
糧食作物定義:以收獲成熟果實為目的,經去殼、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為人類基本食糧的一類作物。主要分為:谷類作物、薯類作物和豆類作物。
糧食作物 包括小麥、水稻、玉米、燕麥、黑麥、大麥、穀子、高粱和青稞等, 但是,其中三種作物(小麥、水稻和玉米)佔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糧食作物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來源。
③ 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是
我國糧食作物有稻穀、小麥、玉米、大豆和薯類五個主要品種,此外還有高梁、穀子等雜糧作物,在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品種中,產量一直居於首位的稻穀,小麥產量位居第二位,玉米產量位於第三位。
與其它國家相比,稻穀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小麥產量也居世界第一位,玉米產量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
糧食作物包括小麥、水稻、玉米、燕麥、黑麥、大麥、穀子、高粱和青稞等, 但是,其中三種作物(小麥、水稻和玉米)佔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糧食作物是人類主要的食物來源。它們營養豐富,種子含水較少,可以貯藏很長時間。
小麥起源於中東地區,於公元前2600年從古伊朗經海路傳入中國,首先在膠東半島種植。小麥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僅次於玉米,而稻米則排名第三。
小麥的穎果是人類的主食之一,磨成麵粉後可製作麵包、饅頭、餅干、蛋糕、面條、油條、油餅、火燒、燒餅、煎餅、水餃、煎餃、包子、餛飩、蛋卷、方便麵、年糕、意式麵食、古斯米等食物;發酵後可製成啤酒、酒精、伏特加,或生質燃料。
麵粉除供人類食用外,僅少量用來生產澱粉、酒精、麵筋等,加工後副產品均為牲畜的優質飼料。
④ 糧食作物都包括哪些
糧食作物是谷類作物(包括稻穀、小麥、大麥、燕麥、玉米、穀子、高粱等)、薯類作物(包括甘薯、馬鈴薯、木薯等)、豆類作物(包括大豆、蠶豆、豌豆、綠豆、小豆等)的統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糧食概念就是指穀物,包括麥類、粗糧和稻穀類三大類。糧食基本屬於禾本科植物,所含營養物質主要為糖類(主要是澱粉),其次是蛋白質。通常,糧食作物是農作物中的主導作物,世界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約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85%,其中小麥、稻穀和玉米約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80%。栽培糧食作物不僅為人類提供食糧和某些副食品,以維持生命的需要,並為食品工業提供原料,為畜牧業提供精飼料和大部分粗飼料,故糧食生產是多數國家農業的基礎。
⑤ 什麼是糧食作物
糧食作物是我國最古老的農作物,在新石器時代已經有粟、黍、稻、麥等種類。其中又以粟和稻種植的時間最早,分布的地區最廣。
⑥ 糧食作物有哪些種類
人類經過1萬年左右種植糧食作物的過程,經採集、栽培、利用大量可食用作物,馴化了糧食作物有100種,大面積栽培的約有50餘種,其中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有7種穀物、3種薯類、7種食用豆類作物。在中國,目前種植的糧食作物約有40種,其中重要的有18種,它們分屬於8科4屬7種,從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糧食作物種類的多樣性(表1-6)。
表1-6中國目前種植的糧食作物
表1-6中國目前種植的糧食作物(續)-1註:①帶*號為重要糧食作物;②本表資料由鄭殿升先生提供。
⑦ 糧食作物有哪些
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花、草、樹木)兩大類。農作物是能大批長成或大面積收獲,供盈利或口糧用的植物(例如穀物、蔬菜、棉花、亞麻等)。
1、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豆類、薯類、青稞、蠶豆、小麥為主要作物;
2、油料作物:以油籽、蔓青、大芥、花生、胡麻、大麻、向日葵等為主;
3、蔬菜作物:主要有蘿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蔥、胡蘿卜、菜瓜、蓮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萵筍、黃花、辣椒、黃瓜、西紅柿、香菜等;
4、果類:有梨、青梅、蘋果、桃、杏、核桃、李子、櫻桃、草莓、沙果、紅棗等品種;
5、野生果類:有酸梨、野杏、毛桃、山棗、山櫻桃、沙棘、等;
6、飼料作物:如玉米、綠肥、紫雲英等;
7、葯用作物:有人參、當歸、金銀花、薄荷、艾蒿等。
(7)糧食作物擴展閱讀:
一些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及其造成的極端天氣和水資源短缺會使農作物減產;另一方面,有研究表明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有助於增加農作物產量。
發表在新一期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試圖釐清上述問題。該研究認為,盡管整體性變暖會使部分農作物減產,但在全球某些地區,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會減輕這一影響,此外可能有更復雜的因素同時發揮作用。
在新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利用從另一項大范圍現場實驗中獲得的農作物模型和數據,重點分析了升溫、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及降雨量等環境因素對玉米、大豆、小麥和大米4種農作物用水和產量的合並影響。
結果顯示,雖然全球升溫和水資源短缺使農作物減產,但考慮到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減少農作物對水分的需求,到2080年,上述4種農作物用水效率都將提高。
研究預測,如果將所有因素考慮在內,到2080年,在依靠降雨灌溉區域(主要包括北美、歐洲等),小麥平均產量將提高10%;在人工灌溉區域(主要包括中國、印度等),小麥將平均減產4%。而玉米幾乎在所有種植區域的產量都將下降,平均下降約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