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關於自律的名人故事
1、中國-思想家-許衡
許衡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歷法學家。一年夏天,許衡與很多人一起逃難。在經過河陽時,由於長途跋涉,加之天氣炎熱,所有人都感到飢渴難耐。
這時,有人突然發現道路附近剛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樹,梨樹上結滿了清甜的梨子。於是,大家都你爭我搶地爬上樹去摘梨來吃,唯獨只有許衡一人,端正坐於樹下不為所動。
眾人覺得奇怪,有人便問許衡:「你為何不去摘個梨來解解渴呢?」許衡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問的人不禁笑了,說:「現在時局如此之亂,大家都各自逃難,眼前的這棵梨樹的主人早就不在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許衡說;「梨樹失去了主人,難道我的心也沒有主人嗎?」許衡始終沒有摘梨。
混亂的局勢中,平日約束、規范眾人行為的制度在飢渴面前失去了效用。許衡因心中有「主」則能無動於衷。在許衡心目中的這個「主」就是自律。有了自律,才能在沒有紀律約束的情況下亦能牢牢把握住自己。
2、英國-物理學家-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
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3、明代-大學士-徐溥
少年時代的徐溥性格沉穩,舉止老成,他在私塾讀書時,從來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師發現他常從口袋中掏出一個小本本看,以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發現,原來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經典語錄,由此對他十分贊賞。
徐溥還效仿古人,不斷地檢點自己的言行,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分別貯藏黑豆和黃豆。每當心中產生一個善念,或是說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黃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麼過失,便投一粒黑豆。開始時,黑豆多,黃豆少,他就不斷地深刻反省並激勵自己。漸漸黃豆和黑豆數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厲,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黃豆越積越多,相較之下黑豆漸漸顯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後來為官,一直都還保留著這一習慣。
憑著這種持久的約束和激勵,他不斷地修煉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後來終於成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徐溥對自己行為的高標准約束顯示了他強烈的自律意識,即使是在個人獨處時,也能自覺地嚴於律己,謹慎對待自己的一言一行。
慎獨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讓一個人在獨立工作、無人監督的時候仍然能夠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絲毫不放鬆自我監督的力度,謹慎自覺地按照一貫的道德准則去規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覺。
4、漢朝-儒學大師-孫敬
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因為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系在屋樑上,每當自己昏昏欲睡,頭垂到一定的時候頭發就會被拉得很痛,從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5、戰國--政治家--蘇秦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1)現代名人自律的例子擴展閱讀:
關於自律的名言:
1、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難致治。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本。——吳兢
2、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期;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地辦事。——德國·歌德
3、坦白是誠實和勇敢的產物。——美·馬克·吐溫
4、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英·莎士比亞
5、財能使人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勢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豈在塵埃里?——邵雍
6、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包拯
7、莫羨牡丹稱富貴,卻輸梨橘有餘甘。——齊白石
8、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千萬別說:「你錯了。」——卡耐基
9、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日·松下幸之助
10、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蕭伯納
11、真懂的人不需大聲叫。——達。芬奇
12、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13、人有兩耳雙目,只有一舌,因此應多聽多看少說。——蘇格拉底
14、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己之不勉。——北宋·王安石
B. 名人的自律例子有哪些
1、屈原屈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C. 古今中外一些偉人自律自省的故事10個。
1、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
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2、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資本論》最早的中文翻譯者王亞南,1933年乘船去歐洲.客輪行至紅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搖晃得使人無法站穩.這時,戴著眼鏡的王亞南,手上拿著一本書,走進餐廳,懇求服務員說:「請你把我綁在這根柱子上吧!」。
服務員以為他是怕自己被浪頭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話,將王亞南牢牢地綁在柱子上.綁好後,王亞南翻開書,聚精會神地讀起來.船上的外國人看見了,無不向他投來驚異的目光,連聲贊嘆說:「啊!中國人,真了不起!」。
3、《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4、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5、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6、宋代蘇軾當杭州縣令時,有一縣民做扇子謀生,可是天涼,扇子賣不出去,於是欠稅。東坡就叫他拿扇子來在上面畫上枯木竹石,畫了二十餘把扇子,那縣民才走出縣府大門,就有人來爭購。因而把欠的稅,全部還清。
7、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8、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9、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 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10、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 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成功。
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自動電報幫電機,留聲機;實驗並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D. 現代名人自我約束而成功的故事有哪些
名人自我約束而成功的故事的典型事例有張良、韓信和周處。
E. 名人自律成才的故事
1.自律成功的故事:柳傳志的自律
時間觀念反映著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柳傳志以「自律」在業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守信首先表現在他的守時上,柳傳志本人在守時方面的表現讓人驚嘆。在20多年無數次的大小會議中,他遲到的次數大概不超過五次。
有一次他到中國人民大學去演講,為了不遲到,他特意早到半個小時,在會場外坐在車里等待,開會前10分鍾從車里出來,到會場時一分不差。
2007年上半年,溫州商界邀請柳傳志前往「交流」。當時,暴雨侵襲溫州,柳傳志搭乘的飛機迫降在上海,工作人員建議第二天早晨再乘機飛往溫州,柳傳志不同意,擔心第二天飛機再延誤無法准時參會,叫人找來「公務車」連夜趕路,終於在第二天早六點左右趕到了溫州。當柳傳志紅著眼睛出現在會場,溫州的那位知名企業家激動得熱淚盈眶。
F. 名人自律自覺的事例有哪些
具體如下:
1、白玉霜是著名評劇演員,演技很高,被人稱做「評劇皇後」。她為了做到自知、自律,不論三伏酷暑,還是三九嚴冬,一有時間就去練功,練嗓子。「戲是無止境的。」並且她能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不管什麼人,只要給她指出缺點,她都非常高興。
G. 現代名人自律的例子50字有哪些
現代名人自律的例子50字有: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因為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系在屋樑上,每當自己昏昏欲睡,頭垂到一定的時候頭發就會被拉得很痛,從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如何自律
1、給自律開個頭,早起。
在早起的人的潛意識里,每天的可支配時間是要更長一些的。而相對的是,在晚起者的潛意識里,每天則要變得短了許多。
這是因為,在大部分人的潛意識里,是以中午12點為一天的分界線的,如果總是很晚才起床,一起床半天就沒了,人的心理難免受影響,近而焦慮,同時效率也會相對變得低下。
2、自律不能一步到位。
習慣可以幫助我們在消耗非常少的意志力的情況下,輕松地堅持做某件事。
當試圖一次性控制太多事情的時候,很容易因為意志力的過度消耗而變得身心疲憊,乃至崩潰。而結果,往往是一段時間的徹底放縱,以及對自己失去信心。因此,要循序漸進,一件一件去改變,一口是吃不成大胖子的。
H. 找因為自律而成功的名人的例子
魯迅生於1881年9月25日,出生於紹興城內都昌坊口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魯迅原名周樹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魯迅自幼聰穎勤奮,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裡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魯迅十二歲時到三味書屋跟隨壽鏡吾老師學習,在那裡攻讀詩書近五年。魯迅的坐位,在書房的東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張硬木書桌。現在這張木桌還放在魯迅紀念館里。
魯迅十三歲時,他的祖父因科場案被逮捕入獄,父親長期患病,家裡越來越窮,他經常到當鋪賣掉家裡值錢的東西,然後再在葯店給父親買葯。有一次,父親病重,魯迅一大早就去當鋪和葯店,回來時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老師看到他遲到了,就生氣地說:「十幾歲的學生,還睡
懶覺,上課遲到。下次再遲到就別來了。」
魯迅聽了,點點頭,沒有為自己作任何辯解,低著頭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個「早」字,心裡暗暗地許下諾言:以後一定要早起,不能再遲到了。
以後的日子裡,父親的病更重了,魯迅更頻繁地到當鋪去賣東西,然後到葯店去買葯,家裡很多活都落在了魯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裡的事情,然後再到當鋪和葯店,之後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課。雖然家裡的負擔很重,可是他再也沒有遲到過。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每當他氣喘吁吁地准時跑進私塾,看到課桌上的「早」字,他都會覺得開心,心想:「我又一次戰勝了困難,又一次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個信守諾言的人。」
後來父親去世了,魯迅繼續在三味書屋讀書,私塾里的壽鏡吾老師,是一位方正、質朴和博學的人。老師的為人和治學精神,那個曾經為魯迅留下深刻的記憶的三味書屋和那個刻著「早」字的課桌,一直激勵著魯迅在人生路上的繼續前進。
魯迅十七歲時從三味書屋畢業,十八歲那年考入免費的江南水師學堂;後來又公費到日本留學,學習西醫。1906年魯迅又放棄了醫學,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學校教過課,成為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倡導者。魯迅是中國文壇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魯迅全集》,被譯成五十多種文字廣泛地在世界上傳播。
名人自律成功的故事篇(二)
1925年,東北軍發生兵變,張學良處在左右為難之中,以吸煙解悶,慢慢地染上了毒癮,身體日漸消瘦。
1928年6月4日,皇姑屯發生了炸車事件,張作霖喪生。張學良繼承父業,當上了東三省保安總司令。他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不能沒有個好身體。於是,在夫人於鳳至和私人秘書趙四小姐的勸解下,他決心忍痛戒毒。可戒毒兩天後,他面無血色,象死人一般難看。到第3天,他竟滿地打滾,用頭撞牆,直到不省人事。於鳳至和趙四小姐心痛得抱頭痛哭,急忙派人請了一個日本醫生。日本醫生給張學良注射一針。打完針後,立見奇效,張學良竟無事一般坐了起來。從此,一天兩針,連續注射幾天,張學良再也不想吸鴉片煙了。張學良的身體恢復,使於鳳至和趙四小姐喜出望外,不惜錢財重賞了這位「妙手回春」的日本醫生。隨後,醫生又留下了兩盒針劑,囑咐她們如果少帥不適,仍可隨時注射。
一個月過去了,張學良每日都靠針劑戒毒,一日不打針就痛苦難熬,打上針立刻見效。這種奇怪的針劑引起張學良的疑心,便命人把針劑拿到西醫醫院去檢查,化驗結果證明,這種使人上癮的葯水是比鴉片更厲害的毒品——嗎啡。張學良如夢初醒,連呼上當。立即派人去找那個日本西醫。那個醫生已回日本。沒辦法,張學良只好違心地接受這種現實,每天打兩支價值200元的嗎啡度日。張學良的身體在嗎啡毒害下更加虛弱了。
1933年3月7日,張學良致電南京國民政府,引咎辭職。3月11日晚,張學良鄭重宣布,「決定到上海短期戒毒,然後出國」。1933年3月12日下午,張學良一行抵達上海,住進了張群公館。當晚,張群以主人身份盛宴款待客人。席間,張學良正色向大家表示,為了能上前線殺敵,要借這塊寶地戒毒。少帥的一席話,博得在座的宋子文、張群等人一片喝彩聲。
第2天早餐後,張學良命令副官把他鎖進卧室,並作了「不經允許不準任何人進來」的規定。他在案頭放了一本英文本莎士比亞戲劇集和線裝《全唐詩》,另備了一大盤瓜子和一大壺濃茶。整個上午,少帥卧室里靜悄悄的,幾乎沒有什麼動靜。夕陽就要落山了,他獨自一人在卧室里忍受著毒癮的折磨,快撐不住時,就讓副官去請歐陽教授上樓下棋。下了兩盤棋後,張學良因精力不支,提出改日再戰。夜幕籠罩了張公館,午夜時分,張學良的毒癮大發作。只聽房間里咕咚一聲,他從床上跌到地下,滿地打滾,傳出一陣陣痛苦的呻吟聲。於鳳至和趙四小姐聞聲沖上樓,只見副官淚流滿面地守在門口。夫人過去奪下鑰匙就要開門,張學良在室內喊道:「誰也不許進來!」
「漢卿,你……還行嗎?」於鳳至只好縮回手,隔著房門忍著淚問道。「沒……什麼,你們……下去吧!」張學良斷斷續續地回答著。這時,大家都為張學良捏著把汗,誰也不肯離去。房裡又傳出以頭撞牆的「冬冬」聲,趙四小姐忍不住哭出聲來。過了一會兒,房裡沒了動靜,於鳳至忙喊了幾聲,仍無回聲,就毫不猶豫地打開房門。只見張學良已躺在地上,額頭紅腫,鮮血淋漓。於鳳至心痛地拉著張學良的手,流著淚水說:「漢卿,實在不行,緩緩再說吧!」張學良猛地扔開夫人的手,有氣無力地說:「不要和我說這種話!都出去!」
趙四小姐馬上操起電話,請端納顧問馬上帶美國醫生前來救緩。美國醫生密勒見張學良雙眼緊閉,口吐白沫,渾身抽搐,知道他的痛苦已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密勒俯身用聽診器聽了他的心臟,又量了他的血壓,決定為他打特效安眠葯針治療。密勒臨走時說,戒毒需要幾個療程,安眠葯不能多用,仍靠少帥個人的意志和毅力。
第2天下午,張學良的毒癮又開始發作,雖然他頭上纏滿紗布,可還是要撞牆,還是要滿地打滾。趙四小姐又一次打電話給密勒醫生,密勒卻說:「小姐,葯只能起輔助作用,主要還看少帥的忍耐力!請把我的話轉達給少帥!」說完就把電話掛了。張學良聽了趙四小姐轉達密勒醫生的話,喘息著說:「這才是咱們應該請的醫生!」他吃力地從地毯上坐起來,命令副官和趙四小姐把他綁在沙發上,使他無法再撞頭和打滾了,可那悲慘的呻吟聲卻令人心悸。幾天下來,張學良瘦得皮包骨頭,好似蛻去了一層皮。
頑強的毅力和忍耐終於使毒癮的發作間歇越來越長,發作的程度也逐漸變輕了。張學良開始能吃能睡,體力增強,臉上出現了光澤。半個月後,他的毒癮基本被控制住了。
戒了毒的張學良將軍。終於可以用全副精力對付步步逼近的日寇,並在中國歷史轉折關頭,發動了舉世震驚的西安事變。
I. 現代名人自律的例子50字的有哪些
1、屈原屈洞中苦讀。
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2、吃辣椒驅寒讀書的魯迅。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自律的句子。
一、願你自律。時機和運氣永遠只是一時的。想要有所成就,真正靠得住的,只有自律、堅持和勤勉。管不住自己的嘴,別指望瘦;管不住自己的手機,別指望效率;管不住自己的時間,時間只能無情地忘記你。
二、 永遠不要低估語言的威力,它既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重塑一個人。
三、如果你感到委屈,證明你還有底線。如果你感到迷茫,證明你還有追求。如果你感到痛苦,證明你還有力氣。如果你感到絕望,證明你還有希望。從某種意義上,你永遠都不會被打倒,因為你還有你。
四、成熟無關年齡,而在於肩膀能夠承擔多重的責任;高度無關起點,而在於努力能夠積攢怎樣的厚度
J. 舉例幾個廉潔自律的名人。(至少四個)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狄仁傑(公元607-700),字懷英,唐朝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並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屆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連荷蘭也有人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湯斌(公元1627-1687),字孔伯,別號荊峴,晚又號潛庵,祖籍保南睢州(今睢縣)。主要政績在康熙朝,官至內閣學士、江寧巡撫、禮部尚書等。湯斌為官一生,除著書立說,發展理學學說外,幾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務和漕運的治理上,並注意為百姓減輕負擔、賑災救施、興利除害,從而始終躬身實踐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民本」思想,為變「滿目榛荒,人丁稀少」為「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做出了一定貢獻,其為官清廉,至死僅遺俸銀八兩,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真正可謂是一代清官。
海瑞(公元1514-1587),字汝賢,海南瓊山縣人。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折時期。表面一片昇平,其時危機四伏。海瑞年青時,便對社會問題表現了極大的關注。在戶部供職時,出於對國家財力的憂慮,為進諫迷信道教、一心求仙而縱容各地大興土木修建廟壇道觀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著必死決心毅然上疏。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後人稱為《治安疏》。奏疏遞上後,海瑞即被入獄,好在不久嘉靖病逝、新帝在丞相徐階的勸說之下,才得以獲赦,官復原職,並逐步升至應天十府巡撫等職。之後,他為匡正時弊,嚴肅法紀,主持制定了貪污滿「八十貫絞」等嚴刑。他鐵面無私,對一直有恩於他的老丞相徐階也毫不留情,將徐家仗勢多佔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縱觀海瑞為官,歷經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多次冒死進諫,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利益,但他嚴於執法,除暴安良,生活清廉,同情百姓,招撫流亡,注意發展生產,興修水利,限制大地主無止境的盤剝,改革落後的風俗習慣,等,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其行為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進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