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理解當下發生的「搶人大戰」
在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麗賓看來,「搶人大戰」有兩個大背景,一是我國新增勞動力供給下降,而經濟增速相對較快,對勞動力的需求很大;二是我們正處在經濟轉型和動能轉換時期,需要人才這個核心要素。「各地積極引才是有其合理之處的,尤其我們當前進入區域經濟發展階段,需要消除區域間發展不協調的問題,這也要依靠人力資源的流動。」張麗賓表示。武漢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孫志軍說,留下百萬大學生不僅是人才戰略也是人口戰略,「要為武漢市贏得第二次人口紅利和第一次人才紅利。」
不過,張麗賓認為,通過補貼等形式將人才引進來,還要考慮財政負擔的問題。作為城市的市民和消費主體,引入的人才未來能否填上財政付出的成本,這也有本「經濟賬」。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㈡ 北京為什麼加入搶人大戰
3月21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官網悄然掛出一份文件:《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這份文件雖然只有十九條,但內容非常豐富,讀起來很過癮。近幾年一直往外趕人的北京市,突然醒過來了。
北京市人才引進的主體,是高科技人才,文化創意人才,金融人才,教育科研人才,體育人才等。尤其是前面幾類,高科技人才、文化創新人才、金融人才,不奇怪,他們一直是全國各主要城市哄搶的對象。
第二,全國大城市都在搶人。去年以來,大批城市,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紛紛出台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政策。給錢的給錢,給房的給房,在哪裡創業不是創業,在哪裡生活不是生活,只要這里的商業環境、城市環境足夠好。世界那麼大,北京不是唯一的選擇。
㈢ 什麼才是「搶人大戰」的根本
「地方政府引進人才之間的競爭,已經到了『2.0版本』。」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的一次討論會,關注到了各地「搶人大戰」出現的新情況。有的地方通過產業發展來吸引人才,有的地方根據資源稟賦招攬人才,有的地方注重突出細節……現在,各地的引才引智,已經從注重「招來人才」,向更注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轉變。
人才的流動有其規律性,僅靠補貼、戶籍等優惠政策,不足以支撐人才的聚集和發展。制定一項牽涉城市長遠發展的人才政策,應該更多地考慮其科學性、有效性、持續性。比如,降低門檻落戶推出容易,但同時要有處理大量人口短期湧入的預案,才能行穩致遠。否則看似在加速變現人口紅利,實際上卻透支了城市的未來,更難以長期留住人才。打破人才流動障礙,破除人才發展的約束,建立開放、包容的人才機制和環境,方能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並實現人才資源高效配置。來源:人民日報
㈣ 搶人大戰將產生什麼影響
日前,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小寨派出所人頭攢動。爭先恐後來辦落戶手續的,多是附近大學在校學生。長安大學學生張雯對「新華視點」記者說,現場咨詢之後就直接辦理了落戶,只花了半個小時。
「一天搶到8000人」「3年落戶100萬大學生」……近期,各地紛紛上演「搶人大戰」。至少20個城市先後出台包括解決戶籍、提供租房購房便利條件、支持創業等吸引人才的新政策。
人才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
3月23日,西安市公安局宣布,全國在校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和身份證即可在線落戶。就在新政宣布當天,西安遷入8000多人。至此,武漢、成都、西安、鄭州、長沙等區域中心城市的人才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各地為吸引人才出台的優惠政策效果立竿見影。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薄文廣說,過去,「搶人大戰」主要是春節後各地高薪「搶工人」,尤其是有技能的熟練工,他們是為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加工廠流水線生產服務。現在,「搶人」演變為各地爭搶以大學生為代表的智力資源。
這一變化,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不斷轉型升級的重要例證。
大學生落戶、就業去向的變化,也透露出中國區域經濟版圖的新變化。根據湖北、湖南、陝西等省份教育部門公布的普通高校畢業生數據,這些高校資源相對集中的省份,畢業生前往廣東、北京等地就業的比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本地就業、創業比例明顯提高。
以湖南省為例,相較2015年,該省2017屆高校畢業生前往廣州、深圳等泛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就業人數佔比下降了1.6個百分點,在省內就業佔比則出現同等幅度上升。
「過去,高校畢業生扎堆去北上廣,現在則不少選擇留在省內,尤其是省會城市的比例大幅提升,這在中部地區高校是普遍現象。」湖北一所高校就業部門負責人介紹,各地搶人大戰中,戶口、補貼、貸款都是輔助性政策,工作崗位和發展機會才是大學生落戶的主要考量因素。
武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伍新木說,大學生選擇戶籍管理更寬松、更宜居、更有事業前景的城市,改變了原來千軍萬馬擠入大城市的發展路徑,這也是中國經濟正逐步實現地區發展平衡的一個縮影。
天津市西青區委組織部長、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東升表示,「搶人大戰」意味著,目前各地在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更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改革開放初期,知識的力量被重新重視,人才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進入新時代,創新發展越來越依靠人才,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李東升說。
專家表示,城市間的「搶人大戰」將推動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升人才的利用效率、城市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在進一步推動戶籍制度的放開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也有促進作用。但與此同時,引進人才也必須跟公共服務提供能力和樓市調控政策結合起來,要避免人口短期急劇湧入,超過城市的承載力,出現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短缺的問題。
內容來源於央廣。
㈤ 二線城市搶人大戰是怎麼樣的現象
我覺得是在給樓市找接盤俠,我覺得這不是搶人,而是在搶人口,不是搶人才,是搶人口。當然是搶人口,而不是搶人才,本質原因就是為了給樓市提高價格,況且計劃生育的惡果體現出來了,年輕人口大幅下降,而城市沒有人口來支撐,註定衰敗。所以這個時候二線城市就會提出引進人才的話題,來引進人口,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因為我覺得人多了,勞動力、消費力就有保障,最初的是天津的海河計劃,現在又出現了西安和鄭州,這種方式發展下去,二線城市的房價也會不斷提高。
㈥ 為何說各地的搶人大戰是好事
日前有媒體評論稱,最近這段時間里,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幾乎同時推出了以落戶優惠主導的人才政策,其意圖顯然在於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在這些城市之間正進行著一場空前的「搶人大戰」。
希望更多的城市可以加入人才大戰來吸引更多的人才!
㈦ 如何看待近幾年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
如何看待近幾年各大城市的搶人大戰?他就知道,因為當今的社會需要各種證,嗯,人才,所以有高級或者有才的人都被各個公司所搶是很正常現象。
㈧ 為什麼「搶人大戰」的內容都和房子有關
作者:美房網主編
這個冬天,房地產市場一點不像天氣那麼冷,各種事件一直在聚焦人們的關注點。我們回顧下最近這段時間樓市的熱點,先是房產稅,然後是各地針對部分人才松綁限購,再就是蘭州取消限購上了熱搜,引起人們熱議。
在蘭州正式發文「取消部分限購」之前,西安、南京、武漢、長沙、濟南等城市,對符合條件的人才,降低准入門檻,放寬人才落戶政策,變相松綁限購,當然,這些都沒有蘭州發文取消來的直接。值得關注的是,蘭州解除部分區域的限購通知沒幾天,又有三個城市陸續針對人才落戶方面,發布了通知。1月8日,南京再出新政,高層次人才買首套房不再受戶籍限制,且公積金最多可貸120萬;1月9日,天津發布並開始實施創新舉措,符合天津市引進人才政策等有關條件的人,將可以「租房落戶」;同是1月9日,青島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將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看來搶人大戰正如火如荼的上演著。
並不僅僅是天津、青島放寬落戶政策,全國至少已有南京、天津、青島、廣州、武漢、長沙、濟南、鄭州、西安、沈陽、合肥、崑山等16座熱點城市為了爭奪人才,陸續出台了人才安居、購房等政策,放鬆對人才的購房條件。
為什麼各地的搶人大戰發布的政策都和房子有關?有朋友會問了,這場搶人大戰究竟是為了城市發展還是為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做貢獻呢?筆者就從兩個方面說說自己的理解。
01、人是第一生產力,一個人口凈流出的城市還能有什麼活力?
目前,超大城市面臨人口疏解,二三線城市開始了瘋狂的搶人大戰。你喜歡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嗎,這個問題很讓人糾結,對於一線城市,我們喜歡,我們嚮往,因為那些城市有很多的機遇,很好的平台,然而這些城市房價高,成活成本高,卻讓人們想著逃離。所以,隨著中國都市圈的形成以及強二線城市的崛起,這些強二線城市也成為人才流入的方向。
02、分類調控,住有所居。
有人說,落戶政策的放鬆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當地住房限購政策的松綁,不過從這可以看出,調控已進一步因地適宜,提高了精準性。人口的流向也決定了一個城市人口的凈流入,當一個城市的人口凈流量增大,那麼這個城市的吃穿住用行的需求也隨之上升。在這些需求里,「住」是人們付出成本最高也最難實現的,因此,各地在搶人大戰中,拿出的殺手鐧就是針對人才提供各種落戶、住房的便利條件。
所以說,搶人大戰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在真金白銀的政策驅動下,吸引了大量高校畢業生以及高端人才的到來,為城市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新鮮血液不斷的輸入,這個城市各方面的需求就自然而然的上漲了,房地產是受益的行業之一。
在房地產投資市場上,我們常說,選擇一個城市進行置業投資的時候,往往先看這個城市的人口凈流量,通過這個城市的人口凈流入情況可以判斷這個城市的基本城市活力和未來預期,從而可以判斷出這個城市的投資預期。在這場搶人大戰中,我們可以看到南京、西安這些城市的動作之迅速,未來人才將大量流向這些能夠給人才提供更多資源和機會的城市,這類城市我們是可以多多觀察,尋找投資機會。
作者:mkszf01
㈨ 各大城市展開「搶人大戰」,人才對社會意味著什麼
我們誰又不想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農業社區居民採用繁殖、占據更多一點耕地的做法,持續至今讓我們的農村生產力(相比起工商業的城市而言)幾近空白,大部分自然村都沒有多餘財產能夠發給我們的老年人,遑論像城市那樣按月給老人再發一點退休金了——如今農村老人每月那點可憐的退休金,也竟然幾乎都靠著來自城市政府的稅收收入在“接濟”。
是的,“繁殖”、“佔地”,已經被證明此路不通,已經被驗證徹底失敗。
“不進則退”,在與其他城市的比較中,那些吸引力更低的城市,將時時存在著生產要素被“吸引一空”、經濟迅速走向衰退的風險。
在諸多生產要素當中,最有代表性、最具標志性、最富決定性的,恰恰是人。人才能來,是對一座城市整體吸引力、其他要素配置情況的最生動無可辯駁說明。
從思想到技能,那些先進的人才經常作為“新鮮血液”,在根本上,保證延續了城市一代又一代的繁榮。而一旦哪座不幸走向衰退,那原有市民一切一切曾經的福祉,也都將轉瞬間化為泡影。
總之,那些更能吸引、聚攏到“人氣”的城市,更有機會代代相傳走得更遠。
當然,在這里,我們的專家作者仍然要提醒各大城市,在“搶人”以前,應當為我們的各種人才,提前准備好數量充沛的居住用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