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交流 > photokina

photokina

發布時間:2021-05-09 02:44:21

❶ 知名的國際化工公司都有哪些啊

化學化工作為傳統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很多大型的公司,主要集中在歐美,日韓也有一些。
美國最大的化學公司是陶氏化學,在中國也有很大規模的業務,其亞太總部也設在上海張江,去年銷售超過40億。像海爾、長虹、松下、三星、上海通用等等很多知名的公司都和他們有合作。
德國有像巴斯夫、拜耳這樣的大型公司,也非常知名,都是世界500強的公司。
日韓有三菱化學、住友化學、韓華集團等等,日本的化學也非常強。
沙特也有一家: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沙特人以石油美元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大型化工公司。
國產的包括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石油巨頭,也躋身世界500強的行列。

❷ 高端便攜數碼相機推薦哪些比較好

自從佳能EOS-M發布以後,尼康應該是亞歷山大啊!!!
指望J1和V1估計是沒戲了!!
有消息說尼康會在今年9月份的photokina展覽會上可能推出APS-C規格的微單!
不過這個也只是目前的期望!到底能不能實現還要看9月份了!!
不過我覺得希望不大,如果真有新品,那尼康的保密工作也太好了,一點風聲都沒漏出來!!

❸ 國際著名展覽公司都有哪些啊(德國的除外)

●勵展博覽集團

勵展博覽集團(勵展)是世界領先的展覽及會議活動主辦機構,在36個國家擁有440個展會。2009年,勵展舉辦的各類活動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逾600萬活躍參與者,達成了上百億美元的成交額。如今,勵展通過35個人員齊備的辦事機構在跨越美洲、歐洲、中東和亞太地區舉辦展會活動。

勵展主辦的展覽、研討會、論壇和會議超過440個,服務於44個行業,成功舉辦了許多在所涉及領域里被公認為具權威的展覽會。例如,亞洲國際航展、nepcon(電子生產設備暨微電子工業展)、英國酒店展、倫敦國際圖書展、影視設備展、法國國際船展、pga(國際專業高爾夫球展)及英國國際旅遊展等。

勵展與專業機構、貿易協會及政府部門緊密合作,保障每一個活動都能關聯和針對行業所需。由此,勵展主辦的眾多展會活動在各自的領域內均處市場領導地位。

勵展是勵德愛思唯爾集團的成員之一。作為全球領先的出版商和信息提供商,勵德愛思唯爾集團是一家FTSE 100上市公司。2009年勵德愛思唯爾集團的收入為60.71億英磅,稅前利潤為12.79億英鎊。

●法蘭克福展覽會有限公司

法蘭克福展覽會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從事全球性貿易展覽業務的公司,公司每年都在世界二十八個城市舉辦一百多個貿易展覽。若以展館面積計法蘭克福展覽會有限公司在全球展覽業排位第三。法蘭克福展覽會有限公司在法蘭克福市擁有10個展廳和會議中心,展地面積約為32.1萬平方米,僅次於漢諾威公司和米蘭公司,位居世界第三位。其主要業務是在國內外舉辦各種展覽,每年在世界28個城市舉辦的貿易展覽就有100多個,而重點放在了亞洲市場。

法蘭克福展覽會有限公司舉辦的最成功的展覽會包括: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品展覽--春季消費品博覽會、秋季消費品博覽會和紙製品世界、美客世界、聖誕禮品世界,還有汽車零配件和銷售服務展、家用紡織品展、國際衛生潔具和空調供熱設備展。2001年,這家公司在法蘭克福市舉辦的展覽有39個、在國外舉辦的展覽有48個,參展商達43000家、參觀人數278萬。我國大約有900家公司參加了其舉辦的交易博覽會。2002年,法蘭克福展覽會有限公司舉辦49個展覽,其中26個在亞洲舉辦、15個在美國、8個在歐洲。

1994年,為滿足在中國日益增長的業務需要,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的第三家海外子公司-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全權負責大中華地區的業務,並於1994年11月成立了台北辦事處。

為了更好地支持在大中華區的業務,法蘭克福展覽(上海)有限公司(2002年3月)及其北京辦事(2003年5月)亦相繼成立,形成了覆蓋大中華地區的銷售、服務網路。

●法國高美愛博展覽集團

法國高美愛博展覽集團是法國最大的展覽公司。2008年,愛博展覽集團(EXPOSIUM)和法國高美司博展覽集團(COMEXPO)展覽集團進行了資本重組,共同推出"高美愛博展覽集團"(COMEXPOSIUM)。重組後的高美愛博展覽集團擁有138個展會,其中包括SIAL國際食品展,SIA農展,SIMA農牧業設備展,INTERMAT國際土木工程及建築機械展,Equip Auto巴黎汽車工業展,SILMO眼鏡展,巴黎國際博覽會等世界著名展會品牌。

展會涉及下面十七個專業領域,如農業、食品、商業零售和物流、建築、包裝技術、大眾博覽會、高科技行業、房地產、工業製造業、娛樂業、時尚行業、藝術和愛好、企業管理、健康和美容、安全行業、旅遊和交通技術等。

2004年高美愛博展覽集團在北京成立控股子公司--愛博西雅展覽(北京)有限公司,其主要業務是承辦高美愛博集團的來華展覽會並為高美愛博集團在華開拓業務提供輔助工作。

●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

總部位於德國漢諾威市的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成立於1947年,擁有世界最大的展覽場館-漢諾威展覽中心,凈可展出面積49.7 萬平方米。公司的展覽主題主要是資本貨物。公司組織的著名展覽會包括一年一屆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漢諾威信息技術博覽會即CeBIT、漢諾威國際地面鋪裝展覽會;兩年一屆的國際商用汽車展覽會(雙數年)、國際林業木工展覽會(單數年);三年一屆的漢諾威國際物流展覽會;四年一屆的國際機床展覽會等,其中CeBIT是世界規模第一的展覽會,而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則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展覽會。

作為世界領先的展覽公司之一,其在全球擁有790位員工,70個海外分公司和辦事處。漢諾威展覽中心總面積達到100萬平方米,基礎設施一流。公司年收入達到2.5億歐元。

漢諾威展覽公司的核心業務是在德國漢諾威及由其選定的國家舉辦領先的國際貿易展覽會。漢諾威展覽公司舉辦的旗艦展的主要特點是其對國際觀眾和展商的巨大號召力。這些旗艦展覽會旨在反映行業最新動向,引領國際市場潮流,同時,這些展會也是展示先進應用技術、發布最新前沿科技和研發成果的平台。

憑借豐富的辦展經驗和不斷創新的辦展理念,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每年舉辦逾50場專業貿易展覽,共吸引來自100多個國家179萬名觀眾和16,000名記者前往參觀。每年吸引的展商總數約21,000家。 其中,漢諾威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CeBIT)是世界最大的展覽會,凈展出面積超過40萬平方米,任何其他展覽公司都沒有組織如此規模展覽會的基礎設施。

●科隆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科隆國際展覽有限公司成立於1922年,是在時任科隆市市長,後來成為德國總理康拉德 · 阿登納的倡導下成立的。如今,科隆國際展覽公司共有員工500多人,在世界上約90個國家設立了分公司或代表處,為參展商、觀眾和媒體提供服務。

科隆展覽公司在國內外定期舉辦約60個交易會和展覽會。在25個行業中,科隆展覽公司舉辦的展覽均是該行業內的頂級展會。這些核心行業主要包括:通訊、媒體與時尚;居室、園林與休閑;藝術與文化;食品行業; 傢具;室內裝修與紡織品;健康與休閑;技術與環境。其中規模較大的展覽會包括應用天地博覽會原五金展 Practical World、國際體育用品、露營設備及園林傢具展Spoga、國際園林用品展gafa、國際家用電器展domotechnica、國際傢具展imm、國際糖果及零食展ISM、國際傢具生產、木工及室內裝飾展interzum、國際服裝生產技術及紡織品加工博覽會imb、國際自行車展IFMA、世界食品博覽會Anuga、世界影像博覽會 photokina等。每年,科隆的展覽會都會吸引來自100多個國家的42,000多家公司和來自200多個國家的220萬觀眾。科隆展覽公司的展覽以國際性最強著稱。平均60%的參展商和40%的觀眾來自海外,參加展會可以對產業國際市場的供求情況一覽無余。

●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

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成立於1964,是世界10大展覽公司之一,每年在全球范圍內舉辦近40個博覽會,涉及行業包括資本貨物、高科技和消費品,並在各個領域都擁有專業超群的品牌,即資本貨物類的工程機械、物流運輸、環保科技、飲料釀造技術及房地產商務;消費品行業的體育休閑用品、高檔消費品、時尚和化妝品;高科技產業的電子元器件、通訊和電信、分析儀器和生命科學、材料和產品工程等。貿易和手工業類的展會則是集團另一亮點。每年有90多個國家的30,000多家企業來到慕尼黑參展,觀眾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人數超過200萬。

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秉承先進的全球化經營理念,長期致力於開拓海外市場,已經在世界各地擁有了80個代表處,4個全資子公司,形成了龐大的業務網路。多年來,慕尼黑國際博覽集團堅持旗下博覽會的國際性、專業性和導向性,率先在業內提出了導向性博覽會的全新理念,力圖突破傳統,使博覽會不再局限於普通的產品推介,而成為每項專業內的技術先導和趨勢發布。集團旗下幾個重要的品牌展包括慕尼黑國際廢水及廢物處理博覽會(IFAT)、慕尼黑電子展 (ELECTRONICA)、慕尼黑物流展 (TRANSPORT LOGISTIC)及慕尼黑房地產商務論壇(Expo Real),每個博覽會都力求展示並引導各專業項目的最新發展,把握技術飛躍的脈搏。

●美國克勞斯國際展覽公司

美國克勞斯國際展覽公司(E.J.Krause&Associates,Inc)成立於1984年,現已發展成為美國最大的展覽公司之一。公司總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在美洲、歐洲和亞洲十餘個國家和地區設有代表處或分公司,形成了全球性的展覽業務網路。

克勞斯公司是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來華開拓展覽業務的先行者之一。在中國辦展都是與國家各部委直接合作,其中包括信息產業部、農業部、水利部、林業局、國家科委、國家環保總局、國家化工總局、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化總公司、原國家國內貿易局等。

作為國際性專業展覽公司,克勞斯展覽項目涉及電訊、計算機、農業、水利、紙林業、物流、機械製造、儀器儀表、船艇和水上設備、石油化工、環保、安防反恐、體育、食品、超市、零售業等領域。展覽區域遍及歐洲、美洲、亞洲、及拉丁美洲。在歐洲成功地舉辦了巴黎航空展和荷蘭國際石油技術展覽會;在日本舉辦的"國際調味品食品添加劑博覽會"(IFIAJAPAN)是日本最大的食品添加劑方面的專業展覽會;在香港成功舉辦了食品行銷協會亞洲展(FMIASIAMART)。定期在北京每兩年舉辦一屆的"中國國際通信設備技術展覽會"(PT/EXPOCOMMCHINA)是亞洲規模最大的IT通訊業展覽會,其ExpoComm品牌的IT/通信產業展會遍及南美、東歐和亞洲;1997年在北京成功的舉辦了第十五屆世界石油大會的國際石油天然氣及石油化工展覽會;1999年,2001,2006年與中國國家水利部合作,在北京舉辦"中國國際水利技術裝備展覽會";始於1987年的中國國際制漿造紙、林業展覽會及會議是中國造紙行業最重要的旗艦展覽。

❹ 目前市場上最貴的數碼相機是哪款

屬於個人能買到的最貴的,所以市場保有量很低,SONY(美能達)。記得幾年前曾經有美國人製造了幾十億像素的相機。
FX單反機身及鏡頭是目前市場主流機型,目前仍以尼康D3最優。但是中畫幅目前被FX單反侵蝕了很大市場,且覆蓋低端到高端、富士,主要由尼康、佳能領跑,不以價格衡量而更追求性能需求,價格適中,不知9月23日的Photokina是否會更新到2000萬像素。
此外還有些發燒友自製相機,以及專業領域的相機,機身體積像個箱子一樣哈蘇中畫幅的比較貴、松下等都在追趕

❺ 大苦馬鏡頭在70年代什麼價

看看這個
Takumar(國內一般稱太苦馬)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鏡頭系列,而它和賓得之間又有著非常密切的淵源。今日轉帖關於Takumar的發展歷史。看完立馬對老鏡頭、黑白照片感興趣了,趕緊上蜂鳥網淘一個吧。

Takumar鏡頭系列可謂歷史悠久,其名字「Takumar」來自20世紀五十年代旅居紐約的日本攝影家Takuma Kajiwara,他也是柯達公司創始人George Eastman的私人朋友。據說Takuma Kajiwara參與設計了早期的Takumar鏡頭。

Takumar鏡頭系列有好多版本,一直處於改進之中。直到Asahi Optical公司頒布了K型卡口鏡頭,Takumar的名字才不再使用。但是Pentax 6x7的配套鏡頭系列仍然保留了Takumar的名字。而且在K型卡口系列鏡頭中,仍然有部分沒有SMC鍍膜的鏡頭沿用了Takumar的名字,如Takumar 135/2.5。

Takumar 鏡頭標識及含義:

Takumar: 配套早期Asahiflex機型以及Asahi Pentax和Asahi Pentax S機型的鏡頭。

Auto-Takumar: 此系列鏡頭的特色是實際釋放快門時鏡頭光圈自動收縮到選定光圈。這一系列鏡頭實際上在k系列機型推出後才開始使用。自動收縮光圈系統工作程序如下:首先,轉動光圈環選定光圈,然後,推動鏡桶上的撥桿,這時自動收縮光圈裝置上弦。按動快門,光圈收縮。早期的兩款Super Takumar標准鏡頭標有Atuo Takumar字樣:55/1.8 Auto-Takumar和55/2 Auto-Takumar。後來,Asahi Optical公司將光圈撥桿由左邊改為鏡頭右邊,鏡頭標識也改為Super Takumar。

Super Takumar: 使用Super Takumar鏡頭,快門按下後不用再手動把光圈開大,光圈撥桿變成了自動和手動選擇開關。當開關設在Auto檔或者測光開關鈕處於ON的狀態時,快門按下後光圈自動回到最大位置。當開關設在MAN檔時,光圈動作與以前的Takumar鏡頭相同—— 一直處於收縮狀態。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最早的SMC Takumar鏡頭。Pentax在1971年第一個在他們的鏡頭上使用了多層鍍膜技術。公司市場部稱是Pentax發明了多層鍍膜技術,實際並非如此,這種鍍膜技術實際上由美國公司OCLI (Optical Coating Laboratories,Inc.)發明,最初使用在NASA登月計劃的太空裝備上。Asahi Optical公司從那家公司獲得了專利許可,SMC技術才用在Takumar鏡頭上。

關於SMC技術,請參見Btiger的控制炫光的多層鍍膜技術一文。另外一些報告表明Super-Multi-Coated技術是和Zeiss共同研發的,實際上當時Asahi和Zeiss確實是鏡頭設計的合作夥伴。大約幾個月後,Zeiss也發布了多層鍍膜的鏡頭產品。還有一點值得注意,Zeiss和Asahi有兩款鏡頭在設計上極為相近:1972年的15/3.5和1976年的28/2。

SMC Takumar lenses: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s的後期版本。不同之處是對焦環由全金屬改為外附橡膠環。

特殊的Takumar鏡頭通常使用附加名稱(這種附加名稱在Takumar的各個時期都可以見到,例如:400/5.6 Tele-Takumar和400/5.6 SMC Tele-Takuma;

Fish-Eye Takumar :17mm和18mm魚眼鏡頭;

Macro-Takumar :50mm和100mm微距鏡頭;

Bellows-Takumar :100mm皮腔鏡頭,只能用在配合皮腔;

Tele-Takumar :焦距長於200mm的長焦鏡頭

Ultra-Achromatic Takumar和Quartz Takumar:特殊設計的鏡頭,用於紫外線攝影,採用了石英玻璃。

Takumar-Zoom :用於變焦鏡頭

Takumar全系列鏡頭的數據和照片

關於Spotmatic和Takumar,讓我感到遺憾和慚愧的是,至今我還沒有使用過任意一款Spotmatic機身和Takumar鏡頭,但僅僅從照片和歷史資料上看,那個時代Pentax的進取精神和和高超的設計製造水平確實令人贊嘆不已。

以下是Takumar玩家Pentax 67II對Spotmatic和Takumar的評價:

SP似乎確是那個年代SLR里頭最亮的一顆星,這點德國人比不上,所以萊卡的SLR也是求學於日本人,實際上就是美能達的東東。SLR是日本人的強項,Pentax是其佼佼者,SP更是鏡後測光的第一機,這在相機史上是劃時代的意義。以至在當年的PHOTOKINA上獨領風騷,驚艷四座,一夜間成為歐洲最流行的相機,並一直流傳至今。在當時中國,正處於十分貧窮的年代攝影器材無疑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所以在國內很少見到它的蹤影,以至於我們錯過了這精彩的一課。我想在今天還能見到SP的時候,該補補課了!它可是比我們的年齡還大的古董呀!

Takumar時代是相機技術發展,工藝完善的一個高峰,在當時相機還是奢侈品,所以 Takumar頭可以奢侈的採用全金屬製造,光對焦環的工藝成本就極高,當時Takumar直接在歐美市場面對萊卡、菜絲,沒有同等的工藝他將無法生存,事實證明Takumar在歐美獲得極大成功,幾乎壟斷那時的市場。在今天要再那樣生產鏡頭對日本人來說是沒有可能了。因為他們靠塑料電子就賺得大把金錢,而且產量極高,再去干這吃力不討好的事,幾乎沒可能。到M頭時代,就把最貴的金屬對焦環改橡皮圈了,到A頭時代就把光圈環也改塑料了,取消了銀環,到F頭時代把外桶改塑料了,到FA頭時代連光圈值的刻字都省事改印刷的了。這幾十年來光學沒多少長進,偷工減料的能耐見長,連光學玻璃都改模鑄的。。。。。。

的確,時代不同了,如今的廠商早已經沒有了將相機和鏡頭當作工藝品,來精心製作的心態,他們現在一心只想著壓低成本、擴大產量。而在羅口機的時代,相機的的確確是一件奢侈品。那個時代的產品中所凝聚的匠心,遠不是現在大規模自動化生產線的產物所能比擬的。

另外,當我們今天有幸拿到這些品相完美的老產品時,在贊嘆其精湛工藝的同時,也不能不對如此精心愛護和使用它們的原主人表示極大的敬意!正是有了他們珍惜,我們這些晚輩才能夠在近半個世紀後,得到如此完美的心愛之物。

補充一點別人推薦的M42螺口的Takumar鏡頭:

S-M-C Takumar 28mm/f3.5——試拍片還沒弄出來,不過相信這支頭的素質絕對不差。國外有個網頁上眾多影友比較過所有Pentax的PK口28的鏡頭,作了排名,K系列的28/3.5是排在首位的。而K系列的28/3.5正是由S-M-C Takumar 28/3.5所演變而來,故相信素質不會低到哪裡去。推薦度★★★★☆

S-M-C Takumar 35mm/f3.5——這是我出外必帶的一支頭。輕盈小巧,操作手感順滑,前組超低色散鏡片,小廣角,可做標頭用,全開光圈下的成像就相當銳利。從前面的大眼睛看過去似乎平淡無奇,當從尾部看過去,那多層鍍膜的色彩是絕對會讓你愛上它的。該頭也是個人認為解析度大大超越太苦瑪標頭的一隻小廣角,色彩飽和油潤,有德頭的味道。我在中甸頌贊林寺上拍的一張照片放大到18寸後,幾公里外的山頭上飄著的帶子依然清晰可見。記得好像某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用它拍的照片放到1米後,從被攝者的眼睛裡看到了自己!」,這句話用在它身上相信絕對不過份。在Yahoo的Spotmatic或其他的論壇上,該頭的評價幾乎可以說是國際公認的。價格低廉,市場能見度高。我是幾乎看到成色好的都會把它收下來。所以各位M42成員手裡的35/3.5應該好好的使用或是收藏,賣了的話將來會後悔的。這是Fox嚴重推薦的超值好頭之一!推薦度★★★★★

S-M-C Takumar 50mm/f1.4 & 55mm/f2——這兩支頭可以說是用很低的價錢,用一般的負片也能獲得濃郁飽和、油畫般色彩的廉價頭。由日本的影友用Takumar的所有標頭來拍星空做過比較,得出的結論是:55/2 > 55/1.8 > 50/1.4。Takumar中小光圈鏡頭比大光圈鏡頭稍好似乎是個普遍的現象。後經資料證實,S-M-C Takumar 55/1.8與S-M-C Takumar 55/2其實是同一支鏡頭推薦度★★★★☆

S-M-C Takumar 135mm/f3.5——這是唯一一支在眾多Takumar中稍微令我有點不滿意的鏡頭。當然,這里的標準是與CZJ MC SONNAR 135/3.5相比較而言的。最大光圈下的成像不太令人滿意,但操作手感的順滑程度及色彩絕對是五星級的。推薦度★★★☆☆

S-M-C Takumar 200mm/f4——成像銳利,色彩很漂亮,拍荷花、動物的利器。推薦度★★★★☆

S-M-C Macro Takumar 50mm/f4——外觀與俄羅斯的微距頭有點相似,鏡片深陷在鏡筒中,想玩微距的朋友千萬不能錯過的選擇之一。無論解析度或色彩都會讓你大吃一驚的。當然,只有試過之後才能體會其中滋味。推薦度★★★★☆

CZJ 35mm/f2.4——個人認為它是唯一一支可與S-M-C Takumar 35/3.5一爭高下的M42頭。曾經用同一卷RA、同一個場景、同一曝光系數拍片比較,用放大鏡觀察原片,難分高下。不過,對焦環的手感與Takumar相比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推薦度★★★★★

CZJ 135mm/f3.5——手裡這支是從Zieko那購入的,幾乎新品。當時問他該頭表現如何,回了我兩個字「淡雅」。實拍後感覺在全開光圈下成像就已經相當銳利,優於S-M-C Takumar 135/3.5;色彩相當真實,完全的還原當時所見的真實場景。可是在真實的色彩當中確有一種舒服秀氣的感覺,並非完全的「所見即所得」。個人認為應改為「秀雅」,可能會更好些。推薦度★★★★☆

Voigtlander Color Ultron 50mm/f1.8——新加坡Rollei產,與Rollei HFT Plannar 50/1.8是同一支鏡頭。有Rollei的HFT鍍膜,出片色彩凝重,與Takumar的濃郁飽和又有點不同的味道。想體會HFT鍍膜的魅力與Rollei 35S的出片效果,找它絕對是超值的選擇。市場能見度較高,價格約在800元左右。推薦度★★★★☆

S-M-C Takumar 20/4.5——可遇不可求的好鏡頭。手感沿襲Takumar的一貫作風,順滑舒適。前口徑58mm,必須用轉接環接77mm的濾鏡才無黑角。成像銳利,顏色飽和。全開光圈即有不錯的表現。相同光圈下比CZJ 20/2.8銳,顏色也鮮艷些。缺點:最大光圈太小。前組鏡片過凸,不小心會把鏡頭中心劃傷。推薦度★★★★★

S-M-C Takumar 24/3.5——這個焦距比20頭好控制一些,變形也不嚴重,是我喜歡用的焦距之一。成像與S-M-C Takumar 20/4.5相似。推薦度★★★★★

S-M-C Takumar 35/2——極少見,小巧,討人喜歡。由於調焦環比所有廣角,甚至標頭都寬大,所以手感極好。我的這只35/2成像偏黃,銳利程度也比不上35/3.5。推薦度★★★★

S-M-C Takumar 135/2.5——比較少見。有兩種。前期的5片4組,自動手動撥片下方的號碼是43802。後期改為6片6組,號碼是43812。我的是6片6組的。成像是我所用過的135mm鏡頭中最棒的(包括著名的CARL ZEISS SONNAR T*135/2.8)。推薦度★★★★★

S-M-C Takumar 300/4——只照過一卷,大概感受是不太銳,色彩中性。缺點:最近對焦距離是5.5米,太遠了!推薦度★★★☆☆

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MC20/2.8——說實話,CZJ的調焦手感和Takumar沒法比。但成像也不錯,顏色清麗,朴實無華的感覺,暗部層次很好。而且光圈做到2.8,確實不易。推薦度★★★★☆

CARL ZEISS JENA SONNAR 200/2.8——並不多見的一個鏡頭,口徑77MM。又大又沉,和西菜的180/2.8相比較,無論是機械性能、鏡片鍍膜還是出來的PP,總是還有一定的差距。反轉,色彩有點悶,總是覺得有一層灰,淡淡的。推薦度★★★★☆

【關於幾種縮寫的說明】

Super Takumar——超級太苦瑪,單層鍍膜,後期部分已是多層鍍膜

S-M-C Takumar——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超級多層鍍膜太苦瑪,全金屬鏡身,做工超好
SMC Takumar——指的是鏡頭上標注「SMC Takumar」的後期太苦瑪,原來的金屬對焦環改為橡膠,成像與S-M-C Takumar不相上下

在《The Ultimate Asahi Pentax Screw Mount Guide 1952-1977》一書中,作者提到太苦瑪鏡頭的大師級作品有以下的幾支: p Ad j
1)非球面鏡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85mm
3)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100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5)SMC TAKUMAR-ZOOM 1:4/45~125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4.5/85~210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6.7/135~600mm

看完後真是郁悶,作為太苦瑪的收藏者與愛好者,居然連以上提到的一支鏡都沒有。還有那可憐的「非球面鏡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才生產了那900支,恐怕更加無緣見面了。

不過,對於普通用家的話,下面一些是個人認為必試的太苦瑪:
1)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4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8mm
3)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35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55mm
5)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50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05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8)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5/135mm
9)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150mm
10)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200mm

呵呵,好像全部系列都說完了。不過沒有加上20mm/4.5,因為這支頭爭議很大,國外稱之為「Bow-Wow! Takumar」,有人說畸變很嚴重,有人又說不會,哎,沒有過,不知如何。不過,上面只是個人看法而已,千萬不要盡信。因為有人說過,「太苦瑪也並非個個都是好頭」,可是我用下來的感覺卻是「雖不是個個都是好頭,可是絕大部分都是好頭」,應該說是,只有用過的才知道。這在現代的器材或其他品牌里要在同一系列的鏡頭裡面能夠找出那麼多的好頭,恐怕是不容易的吧

以上為引用
總結,takumar有好頭,但是比不上現在的頭,至少我沒收過,不知道到底怎麼樣,有機會想玩一玩,日本的鏡頭畢竟還是不如德國人的,我的二手十五年前的二手tessar也強過現在的新出的af-s

❻ 數碼相機可以自拍比較好的有乃些

筆者就給大家介紹幾款方便自拍的數碼相機。 索尼M1 M1是索尼2004年年末推出的一款顛覆傳統數碼相機的機型,並以其獨特的外形和功能獲得了中央電視台評出「最具前瞻性的創新設計」獎。在外觀上,M1就像一隻大部的日系手機,機身尺寸僅114×54×28mm,這也讓我們想到索尼愛立信的百萬像素手機S700,仔細看看,兩部有著索尼血統的數碼「玩意」,真是有幾分形神俱真。 M1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自拍,2.5英寸液晶屏,並且可以水平旋轉90度,垂直旋轉270度,當旋轉到鏡頭、液晶同時對准自己的時候,影像會自動變成鏡象;同時在液晶屏幕的邊框上還設置了第二套拍攝按鈕,適合於用戶在不同角度隨心所欲地捕捉影像,自拍當然也就不成問題了。 不要以為M1隻是一個花瓶,其功能一點也不弱。M1採用1/2.4寸500萬像素CCD和經過Care Zeiss認證的Vario-Tessar鏡頭,該鏡頭具備了3倍光學變焦的能力,焦距為6.7到20.1mm,相當於35mm傳統相機的38mm到114mm,光圈為F3.5-F4.4,最近微距可達到1cm。M1的響應速度也是一流的,只需要花1.4秒時間即可以由關機進入拍攝狀態,對焦速度只需0.24秒,快門時滯僅有0.09秒。 M1的最大亮點除了外形外,還有就是其強大的動態拍攝能力。M1具有和普通DV一樣高清晰度的錄像功能,目前普通DC一般只能拍攝VGA解析度的MPEG1或MPEG2動態影像,M1卻能夠拍攝VGA解析度的MPEG4動態影像(640 x 480的30幀每秒MPEG-4格式影片),大大縮小了文件尺寸的同時又提高了畫面質量。另外,它小巧的機身上內置了兩個麥克風進行視頻拍攝時同步錄制聲音,使得它能夠真正錄制立體聲影片。 參考價格:3980元 奧林巴斯IR 500 IR 500是奧林巴斯在2004 Photokina大展中展示的主力機型之一,也是奧林巴斯"Easy Imaging System"簡易影像系統的主角。今年奧林巴斯在相機外形上下足了功夫,從最初的AZ1到μ-mini,再到如今的IR 500,奧林巴斯都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筆者個人覺得,2004年,也就只有索尼和奧林巴斯這兩家廠商能夠給大家帶來外形上的視覺沖擊,而「顛覆傳統」這個詞也頻頻用在了這兩家產品上。 IR 500同樣也是一個自拍狂的最愛,它擁有一個自拍模式,當液晶、鏡頭同時面對自己,開啟該模式影像就會變成鏡象,就像在鏡子里看自己。 第一眼看到IR 500時,你很可能會納悶:這是數碼相機嗎?怎麼沒有看到鏡頭,也沒有看到LCD。經過一番把玩,你就會驚嘆,原來IR 500的LCD旋轉過來,充當了鏡頭蓋,所以相機合上時,既看不到鏡頭也看不到LCD了。IR 500也是當之無愧的「顛覆傳統」了,因為這樣的設計的確是頭一回出現在數碼相機身上。IR 500整機為全金屬機身,工非常精緻。把LCD旋轉到和鏡頭一個方向時,自拍時就可以用LCD取景了。LCD是IR 500的也是一個亮點,因為這個塊LCD出自素有「液晶之王」sharp之手,AZ1當時也正是因為這樣一塊LCD的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青睞。這塊LCD色彩鮮艷細膩,可視角度大,強光下依然清晰可見。 IR 500採用1/2.7寸400萬像素的CCD,具備2.8倍光學變焦能力,焦距相當於傳統相機的40到112mm,光圈為F2.9到4.8。廣角端只有40mm,實在是小了點,比上面介紹的索尼M1的38mm還要小,這樣IR 500拍攝大場面就有點捉襟見肘了。IR 500的續航能力值得稱道,它採用LI 12B鋰電池,電量高達1230mAh,能拍攝300多張照片。 參考價格:3350元 賓得Optio X Optio X出自昔日四大傳統單反製造巨頭之一的賓得之手,Optio X採用了分體式設計,設計精美,做工精湛。該機的前端鏡頭面板和後面的LCD操作面板分成了兩部份,機身可以向下或向上自由的旋轉,向下旋轉角度可達180度,向上旋轉角度達90度,當把LCD旋轉到和鏡頭同方向時,就可以方便自拍了。Optio X使用了是2.0寸的低溫多晶硅TFT液晶顯示屏,像素達到了21萬,顯示效果十分優秀。Optio X採用了鋁合金機身,而且非常輕薄,外形尺寸為112 x 54 x 18mm,僅重125g。 Optio X採用了1/2.5寸的500萬像素CCD,鏡頭則是著名的賓得SMC(賓得多層鍍膜鏡頭)鏡頭,由5組6片透鏡構成的3倍光學變焦鏡頭,其焦距按照35mm換算相當於35.6到107mm,最短拍攝距離為6cm~20cm,超級微距模式下可達到2cm,光圈值為F2.6~F4.8。Optio X還採用最新研發的ASIC器件,可以獲得更高品質的圖片和更快的數據處理速度,處理速度比賓得通常機型快1.5倍。Optio X快門速度為4 - 1/2000秒,提供9點分區AF對焦模式,ISO感度除了自動以外,也有80、160和320可調,同時還具有15種場景模式和6種白平衡模式。 參考價格:3480元 索尼F88 我們知道當LCD和鏡頭方向一致時,就可以方便自拍了,但大多數的數碼相機的鏡頭和LCD是反向的,於是旋轉LCD可以方便自拍。那麼,除了旋轉LCD外,還能旋轉什麼呢?答案就是旋轉鏡頭。索尼可以說是旋轉鏡頭的鼻祖了,早在就上個世紀末,索尼就推出了第一步旋轉鏡頭的數碼相機F55,而F88就是該系列機型的最新版本。F88做工精良,索尼作為一流廠商,做工還是讓人非常滿意的,雖然不是金屬機身,但金屬質感非常好,而且相機也十分小巧輕便,尺寸大小為98 x 75 x 25.6 mm,僅重163g。 F88採用1/2.4寸500萬像素的CCD,鏡頭依然是Carl Zeiss Vario Tessar鏡頭,具備3倍光學變焦能力,焦距為38mm到114 mm,光圈為F3.5-F4.2,廣角和光圈都有點偏小了。在畫像處理上採用SONY最新的Real Imaging畫質處理技術,高精細、忠實再現原始色彩,具有高畫質的拍攝特點,標准電池的拍攝照片的張數約為330張,續航能力值得稱道。F88採用了1.8寸LCD,看慣了時下流行的2.5寸LCD,總感覺F88的LCD偏小,不過該LCD的顯示效果還是十分優秀的。 參考價格:3000元 柯尼卡美能達 A200 上面介紹的機款數碼相機在造型上其實都算是比較異類了,還有一些「正統」的數碼相機採用了旋轉LCD,也十分方便自拍。這種旋轉LCD最早出現在佳能的數碼相機身上,比如佳能G5、A80、A95,後來柯尼卡美能達也使用了這樣的設計方案,比如A2和A200。下面主要介紹一下柯尼卡美能達最新推出的800像素級別的機型A200,該機型也是目前最便宜的800萬像素數碼相機。A200還擁有1.8寸的旋轉LCD,像素為13.4萬,並且該LCD可以水平旋轉180度,垂直旋轉270度,這樣自拍就完全不成問題啦。 A200是柯尼卡美能達消費級機型A2的簡化版,體積和重量上都比A2小了不少, 比A2的565g要輕了60g 按鍵也簡化了很多,不過主要功能到是沒有少——800像素、GT鏡頭和CCD防抖技術。A200採用了2/3寸有效像素為800萬的CCD,總像素達到了830萬,最大可以拍攝3264×2448像素的照片。該CCD具有的最低感光度為50,ISO值可以在50、100、200、400和800之間手動調節。 A200採用了7倍光學變焦的GT鏡頭,該鏡頭由16片13組鏡片組成,其中包含了2片AD玻璃鏡片來減少閃光和色差,2片非球面鏡片來減少失真變形。鏡頭焦距從7.2mm到50mm,相當於35mm相機的28mm到200mm。鏡頭的直徑為49mm,在鏡頭上還有一個微距開關和手動變焦環。廣角端的最大光圈為F2.8,長焦端的最大光圈為F3.5,最小光圈為F11。快門范圍在光圈優先和程序模式下為30-1/3200s。 A200支持800×600解析度15幀每秒的動畫,這目前是相機中所能拍攝的最大解析度的動畫了。同時,它可以拍攝640×480和320×240解析度30幀每秒的動畫。A200還支持夜間拍攝模式,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也能拍出不錯的片子來。不過A200的動畫拍攝是有時間限制的,只能拍攝15分鍾的有聲動畫。當然,A200還有傲視群雄的AS光學防抖技術,該技術採用了柯尼卡美能達多年苦心研製的CCD防抖專利技術,和其他數碼相機比優勢十分明顯。

❼ 尼康和佳能單反今年會有新機型推出嗎

尼康的D95是為了對抗60D的
徹底不用跟一些瘋子天天拿550D和D90對比的事情將會出現了

❽ 康泰時和蔡司·依康相機區別在哪都是蔡司公司產相機的,為何有兩種牌子

兩者都是蔡司公司旗下的相機品牌,包括了一系列機身及配套鏡頭等。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蔡司依康」是德國蔡司旗下的相機製造商zeiss ikon ag 公司所生產的所有照相機的一個統稱,涉蔡司旗下Contessa-Nettel AG of Stuttgart、Ernemann AG of Dresden、Optische Anstalt C. P. Goertz of Berlin、Ica AG of Dresden等四家製造商,相機製造始於1926年,是光學巨人蔡司對1925年徠卡相機誕生的一個回應。「Ikon」由「Ica」和「Contessa-Nettel」兩個單片語合而來,同時也等同於希臘「影象」單詞「eikon」。康泰時(contax)則是「蔡司依康」系列產品中的最頂級產品的獨立品牌,生產始於193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蔡司公司也被分割為東德、西德兩個部分。東Carl Zeiss致力於生產過去未完成的單反機,而西Carl Zeiss則使其原來的Contax旁軸取景照相機更為現代化。其中,東carl zeiss最終將其生產相機品牌更改為 Pentacon (潘太康)。contax品牌得以在西德部分繼續生產和製造。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隨著日本低價格產品不斷湧入歐洲,蔡司公司開始與日本京瓷(雅雅西卡)公司以及義大利F. Alexander Porsche(保時捷)集團合作,蔡司負責鏡頭設計與高端鏡頭製造,京瓷負責相機機身與低端鏡頭製造,保時捷負責相機人體工學設計。1974年的Photokina上展出的Contax RTS就是三方合作的第一個結晶,contax品牌得以延續;而「蔡司依康」這個品牌則隨著Zeiss Ikon AG公司於上個世紀70年代初關閉而消失。隨後自1974年至2005年,contax成為蔡司機身與頂級鏡頭的最好載體,便攜的T 系列,自動化的旁軸 G 系列,和佳能 1V 尼康 F5 平起平坐的頂級 135 單反 N1 ,自動對焦的 120 單反康太克斯 645 ,已及第一台全畫幅數碼單反N digitl.。但由於影像數碼時代的來臨,contax抵受不住殘酷的市場競爭,2005年3月上旬,京瓷宣布CONTAX品牌宣布退出數碼相機市場。2005年4月12日,京瓷宣布在當年9月正式關閉contax產品生產線。七十年精彩演繹至此結束。contax(康泰時)品牌消失。 蔡司公司顯然預料到了這一天。為了配合其優秀的光學鏡頭,Carl Zeiss自行設計了新型的Zeiss Ikon。並於2004年9月,在德國科隆舉辦的Photokina 2004攝影器材展上宣布推出可更換鏡頭旁軸相機Zeiss Ikon(蔡司依康),Zeiss Ikon是蔡司公司復活該相機品牌的標志性機型。在Zeiss Ikon推出的同時,還開發除了多款蔡司ZM鏡頭,ZM系統鏡頭完全兼容徠卡M卡口,這使得高端旁軸相機的用戶在徠卡之後又多了一個高品質選擇。

❾ 康泰時和蔡司·依康相機區別在哪都是蔡司公司產相機的,為何有兩種牌子

兩者都是蔡司公司旗下的相機品牌,包括了一系列機身及配套鏡頭等。

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蔡司依康」是德國蔡司旗下的相機製造商zeiss ikon ag 公司所生產的所有照相機的一個統稱,涉蔡司旗下Contessa-Nettel AG of Stuttgart、Ernemann AG of Dresden、Optische Anstalt C. P. Goertz of Berlin、Ica AG of Dresden等四家製造商,相機製造始於1926年,是光學巨人蔡司對1925年徠卡相機誕生的一個回應。「Ikon」由「Ica」和「Contessa-Nettel」兩個單片語合而來,同時也等同於希臘「影象」單詞「eikon」。

康泰時(contax)則是「蔡司依康」系列產品中的最頂級產品的獨立品牌,生產始於193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蔡司公司也被分割為東德、西德兩個部分。東Carl Zeiss致力於生產過去未完成的單反機,而西Carl Zeiss則使其原來的Contax旁軸取景照相機更為現代化。其中,東carl zeiss最終將其生產相機品牌更改為 Pentacon (潘太康)。contax品牌得以在西德部分繼續生產和製造。

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隨著日本低價格產品不斷湧入歐洲,蔡司公司開始與日本京瓷(雅雅西卡)公司以及義大利F. Alexander Porsche(保時捷)集團合作,蔡司負責鏡頭設計與高端鏡頭製造,京瓷負責相機機身與低端鏡頭製造,保時捷負責相機人體工學設計。1974年的Photokina上展出的Contax RTS就是三方合作的第一個結晶,contax品牌得以延續;而「蔡司依康」這個品牌則隨著Zeiss Ikon AG公司於上個世紀70年代初關閉而消失。

隨後自1974年至2005年,contax成為蔡司機身與頂級鏡頭的最好載體,便攜的T 系列,自動化的旁軸 G 系列,和佳能 1V 尼康 F5 平起平坐的頂級 135 單反 N1 ,自動對焦的 120 單反康太克斯 645 ,已及第一台全畫幅數碼單反N digitl...。但由於影像數碼時代的來臨,contax抵受不住殘酷的市場競爭,2005年3月上旬,京瓷宣布CONTAX品牌宣布退出數碼相機市場。2005年4月12日,京瓷宣布在當年9月正式關閉contax產品生產線。七十年精彩演繹至此結束。contax(康泰時)品牌消失。

蔡司公司顯然預料到了這一天。為了配合其優秀的光學鏡頭,Carl Zeiss自行設計了新型的Zeiss Ikon。並於2004年9月,在德國科隆舉辦的Photokina 2004攝影器材展上宣布推出可更換鏡頭旁軸相機Zeiss Ikon(蔡司依康),Zeiss Ikon是蔡司公司復活該相機品牌的標志性機型。在Zeiss Ikon推出的同時,還開發除了多款蔡司ZM鏡頭,ZM系統鏡頭完全兼容徠卡M卡口,這使得高端旁軸相機的用戶在徠卡之後又多了一個高品質選擇。

❿ 尼康還有新生產的手動膠片相機嗎

沒有了。查看尼康中國官網的產品介紹上,膠片單反相機只保留了一款F6。這是2004年9月Nikon在德國科隆的Photokina發布的。但是網上詢價已經找不到F6的報價了。目前數碼單反的輸出畫質已經超越了膠片單反,柯達膠片部門也停產了,標志著膠片時代已經結束。再生產膠片單反已經失去意義了。

閱讀全文

與photokina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分紅期權登記 瀏覽:1
上海樓市行情 瀏覽:348
武漢塑料股票行情 瀏覽:393
信誠幸福消費股票基金 瀏覽:344
小公司能買股票 瀏覽:858
夏鷗 瀏覽:482
n曼卡龍股票9號買多少 瀏覽:217
2021年准備上市的公司股票一覽表 瀏覽:36
公司股票主動退市 瀏覽:451
遠光軟體股票歷史成交價 瀏覽:561
包鋼股份股票未來走勢 瀏覽:688
安傑要炒股 瀏覽:953
天津股票配資系統 瀏覽:645
天上人間夜總會 瀏覽:385
木手串 瀏覽:888
諾安新經濟股票基金凈值 瀏覽:343
蘇州股票公司有哪些 瀏覽:335
002632股票行情走勢 瀏覽:51
怎麼在同花順上面買股票 瀏覽:482
上市後公司股票能漲多少錢 瀏覽: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