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怎麼賞析
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盪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乾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即使是凄慘秋色,也要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之中,然而「鎖」住的又何止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得恨,都被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怎一個愁字了得。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領整個情緒,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
❷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出自李煜的《相見歡》,意思是:
院子里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
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領整個情緒,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鎖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鎖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
❸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意思
相見歡①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②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③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④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③離愁:指去國之愁。
④別是一般:另有一種。
【品評】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於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於歸宋以後,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無言」者,並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後「剪不斷」三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藉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於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的心靈,讀後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之處。
【詞意淺述】
一個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天邊月形如勾,在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鎖著梧桐,也鎖住了寂寞。心中的思緒,想要減斷,卻怎樣也減不斷,想好好梳理,卻更加的雜亂,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賞析】
此闕相見歡應是後主被擄之後所寫,以一個喪國的君主而言,內心的苦楚與悵惘,時時刻刻如影隨形,尤其是在蕭瑟的秋夜。作者開頭一句,開門見山的將愁緒直接表達於無言獨上樓的情緒中,手法上與詩雷同,第二句勾出月,以月如勾的意象,企圖傳述一種孤清與不圓滿的遺憾意境,緊緊的扣住西樓獨處的人,月如勾,人獨悴;織就一幅好不凄涼的景色。
第三句 以寂寞描述所處的情境,用寂寞統領整個情緒,梧桐也寂寞、深院也寂寞,是寂寞鎖住了秋,亦或是清秋鎖住了寂寞,只因作者的情緒眼中所見皆是寂寞。而在句法上簡單的利用了梧桐孤立深院的景象,將寂寞與清秋緊密的扣在一起,更增添了秋的蕭瑟與作者的孤獨無言。
剪不斷,理還亂,這樣的情緒想要拋開不理,卻是怎樣也無法割捨,想要好好的梳理,卻又更加的雜亂失序,於手法上作者利用了對峙的情緒,表達心中的沖突起伏,在詞的架構上激起了波朝,也讓整個情緒高張。讓讀者隨之心情起舞。
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樣惱人的情緒是因為離愁的發酵,作弄著人,如今卻更有不同的覺受在心裡頭醞釀著。作者在最後調侃自己,利用淡淡的口吻,輕輕道出一切只因為離愁而起,不過在這淡淡的背後,卻隱藏著作者極深的哀痛,在無可奈何的環境中,在離愁的煎熬下,痛極而無淚的感覺,後主只瀟灑豁達的說出,又是另外一種滋味在心裡頭,至於是怎樣的一種滋味,就須讀者慢慢的去品味了!!
❹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歌詞
獨上西樓歌詞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
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白)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
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
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
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❺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是什麼意思直接說!!
說的是: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得恨,都被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怎一個愁字了得。
❻ 相見歡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鎖的妙處
用「鎖」字把秋色比作可鎖之物,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梧桐深院蕭瑟的秋意和凄涼的氣氛,表現了作者的孤獨寂寞之情。
出自《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南唐後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這是作者被囚於宋國時所作。
原文如下: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如下: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詞句注釋如下:
①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清秋,一作深秋。
②剪,一作翦。
③離愁:指去國之愁。
④別是一般:另有一種意味。別是,一作別有。
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起了囚徒生活。李煜的詞以被俘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
《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形象地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仰視天空,缺月如鉤。「如鉤」不僅寫出月形,表明時令,而且意味深長:那如鉤的殘月經歷了無數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無數的悲歡離合,如今又勾起了詞人的離愁別恨。
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盪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乾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詞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慘秋色,也要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之中。
而「鎖」住的也不只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的恨,都被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用一個愁字是說不完的。
❼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下一句是什麼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出自《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是南唐後主李煜(存疑)的名篇,詞牌名為《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這是作者被囚於宋國時所作。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是他宮廷生活結束後的一個插曲,由於當時已經歸降宋朝,這里所表現的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全詩如下: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般 一作:一番)
譯文如下:
孤獨的人默默無語,獨自一人緩緩登上西樓。仰視天空,殘月如鉤。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這樣的離異思念之愁,而今在心頭上卻又是另一般不同的滋味。
注釋如下:
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清秋,一作深秋。
剪,一作翦。離愁:指去國之愁。
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在忍屈負辱地過起了囚徒生活。李煜的詞以被俘為界,分為前後兩期,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形象地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仰視天空,缺月如鉤。「如鉤」不僅寫出月形,表明時令,而且意味深長:那如鉤的殘月經歷了無數次的陰晴圓缺,見證了人世間無數的悲歡離合,如今又勾起了詞人的離愁別恨。
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盪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乾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詞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慘秋色,也要被「鎖」於這高牆深院之中。
而「鎖」住的也不只是這滿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鄉的情,亡國的恨,都被這高牆深院禁錮起來,此景此情,用一個愁字是說不完的。
❽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什麼意思
這句詩的意思是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清秋,一作深秋。
該句出自南唐後主李煜所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全詞原文如下: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白話文釋義: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詩中指作者的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8)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975年(開寶八年),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被囚禁待罪於汴京。宋太祖趙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為「違命侯」。李煜後期詞作多傾瀉失國之痛和去國之思,沉鬱哀婉,感人至深。《相見歡》這首詩便是後期詞作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無言獨上西樓」將人物引入畫面。「無言」二字活畫出詞人的愁苦神態,「獨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樓的身影,孤獨的詞人默默無語,獨自登上西樓。神態與動作的描寫,揭示了詞人內心深處隱寓的很多不能傾訴的孤寂與凄婉。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寥寥12個字,形象地描繪出了詞人登樓所見之景。缺月、梧桐、深院、清秋,這一切無不渲染出一種凄涼的境界,反映出詞人內心的孤寂之情,同時也為下片的抒情做好鋪墊。表達了心中復雜而又不可言喻的愁苦與悲傷。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用絲喻愁,新穎而別致,然而絲長可以剪斷,絲亂可以整理,而那千絲萬縷的「離愁」卻是「剪不斷,理還亂」。這位昔日的南唐後主心中所涌動的離愁別緒,閱歷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經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折磨,這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於詞人的心頭難以排遣。
末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緊承上句寫出了李煜對愁的體驗與感受。以滋味喻愁,而味在酸甜之外,它根植於人的內心深處,是一種獨特而真切的感受。
❾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全詩是什麼
全文: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出處:李煜的《相見歡》。
翻譯:
默默無言,孤孤單單,獨自一人緩緩登上空空的西樓。抬頭望天,只有一彎如鉤的冷月相伴。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亡國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作者簡介:
李煜,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於宋建隆二年(961年)繼位,史稱李後主。開寶八年,宋軍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
後因作感懷故國的名詞《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雖不通政治,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