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
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則:
一、維護和平、反對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權平等。
三、自主選擇、求同存異。
四、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中國屬於第三世界國家,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出發,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各國友好合作和促進共同經濟繁榮,作為自己對外工作的根本目標。
在處理國與國關系時,中國一貫主張互不幹涉內政,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指導,而不以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異同為標准,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和許多國際性組織成員國。
(1)中國的外交政策擴展閱讀
成果:在國際形勢中,和平、發展、合作仍是主流,中國和平發展的機遇大於挑戰。2005年,中國外交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利用機遇、應對挑戰,進一步塑造了為世界和平、發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國際形象,展現了坦誠、負責、務實、靈活、開放的外交風格和堅持原則、仗義執言的社會主義國家風范。
從中國和世界和平發展的利益出發,中國外交全面運籌同周邊國家關系、同大國關系、同發展中國家關系及多邊外交,增強外交軟實力,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
❷ 我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我國一向堅持走和平發展之路,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則;
3、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的基本立場;
4、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的基本目標。
5、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
6、支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中國外交政策指的是中國在處理同世界上一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邊界等各種關系中的措施和辦法。我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一貫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其他政策措施處理辦法。在我國外交政策的指導下我國已經同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和發展了友好合作的外交關系。
❸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是一切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前提,又是各國人民自由平等交往的必要條件.
互不侵犯和互不幹涉內政是實現各國之間和平共處的根本保證.
平等互利是尊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必然發展.在新世紀,我國將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上一切國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推動人類進步事業不斷前進.
(3)中國的外交政策擴展閱讀:
原則
一維護和平、反對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權平等。
三、自主選擇、求同存異。
四、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對外開放戰略,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的發展促進和平。
中國將繼續推動世界多極化,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促進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於各國共同繁榮的方向發展。
積極倡導多邊主義和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主要內容的新安全觀,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推動國際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在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
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方針,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互利合作,維護與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利益。進一步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努力尋求和擴大共同利益匯合點,妥善處理分歧。
積極參與多邊外交,維護和加強聯合國及安理會的權威和主導作用,努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同時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准則。
❹ 當今中國的外交政策是什麼
中國外交政策:中國外交政策指的是中國在處理同世界上一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邊界等各種關系中的措施和辦法。我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一貫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其他政策措施處理辦法。在我國外交政策的指導下我國已經同許多國家和地區建立和發展了友好合作的外交關系。
最後,我愛我的祖國!中國,加油
❺ 新中國成立後的外交政策及發展
一、50年代
1、方針政策: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恢復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為此,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三條方針。
「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要在徹底清除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殘余勢力之後,再請客人進來,以免敵對者「鑽進來」搗亂。
「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奮斗。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統一戰線」。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2、原因:國際方面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採取經濟封鎖、外交故里、軍事包圍和威脅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系列國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⑶廣大的亞非拉國家紛紛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國內方面⑴新中國成立,是中國能夠執行獨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權急待鞏固,經濟急待恢復,創造和平的建設環境⑶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樹立新中國的國際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國成立第一年就與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也就是說17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的合法主權國家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解決中印之間的國家准則,也成為解決國家之間的基本准則,反映了我國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內瓦會議凸顯了我國作為世界五大國的地位④萬隆會議提出的「求同存異」主張,不僅是的萬隆會議成功召開,而且成為「萬隆精神」的核心內容。
二、60年代
1、方針:「兩個拳頭出擊」
2、原因:60年代國際形勢變化的特點是大分化、大動盪、大改組。從蘇共二十大開始,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中蘇關系急劇惡化,美國也也繼續推行敵視中國的政策。為捍衛國家主權,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實行了這樣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
1、方針:「一條線、一大片」、三個世界的提出
2、原因: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蘇聯憑借其迅速膨脹起來的軍事實力到處伸手,而美國由於侵越戰爭拖累,力量相對削弱。蘇美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態勢。美國為集中力量對付蘇聯的挑戰,謀求從越南脫身,尋求同中國接近。蘇聯則在加緊同美國爭霸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壓力和軍事部署。西歐、日本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並日益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亞非拉國家維護和爭取獨立的斗爭取得偉大勝利,成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軍。
3、成就:①中國聯合國恢復合法地位②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並建立外交關系③中日建立外交外交關系④形成了建國以來的建交高潮。
四、80年代至今
1、方針:無敵國外交
2、政策調整:
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實行不結盟政策
全面對外開放
2、具體表現在:①積極參加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如積極參加聯合國組織的維和行動②積極參加地區性的經濟建設,如2001年成功舉行亞太經合組織的非正式領導人的上海會議③積極推行睦鄰友好政策,營造寬松的建設環境,如在中國倡導和組織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④繼續改善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如積極溝通與歐盟的聯系與交流⑤繼續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流,如中非論壇建設⑥堅持不結盟的外交路線,如1980年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0年後,中國領導人果斷的停止了繼續結盟的做法⑦把對外開放始終作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⑧對戰爭與和平的認識有了新的認識,審定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期都不能夠偏離這一中心,除非發生戰爭
❻ 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是什麼
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是:我國一向堅持走和平發展之路,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則;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的基本立場。
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的基本目標。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支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新中國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恢復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為此,毛澤東主席早在建國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三條方針。
「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6)中國的外交政策擴展閱讀:
樹立正確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
做好對外工作,必須准確把握國際形勢,掌握我國外部環境的基本特徵。
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外工作具備很多國際有利條件。
正確歷史觀,就是不僅要看現在國際形勢什麼樣,而且要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
正確大局觀,就是不僅要看到現象和細節怎麼樣,而且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總總、紛紜多變的國際亂象中迷失方向、捨本逐末。
❼ 如何認識中國的外交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周邊外交歷來在其整個外交戰略中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中國的國家安全、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乃至國際地位的改善都需要一個和平的、發展的、穩定的周邊環境,這是中國歷屆政府力圖實現的基本外交目標。大體來講,中國的周邊外交政策受到國際格局變遷、中國對外戰略調整以及周邊環境變化的影響與制約,這同時也和中國決策者的主觀認識和世界戰略思想發展變化有關,大致以10年為期呈現階段性的變化。本文主要探討了50年來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階段變化,剖析其基本內容,總結其經驗教訓。
一、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1、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原則。
2、中國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3、中國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4、中國願意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積極發展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加強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團結與合作,重視改善和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系。
5、中國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政策,願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和地區廣泛開展經貿文化交流。中國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開始切實履行WTO體制,促進世界的繁榮與進步發揮積極作用。
6、中國積極參與多邊外交活動,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地區穩定的堅定力量。中國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積極參與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中國派出了維和人員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中國積極致力於推進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事業。中國政府一向重視人權並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已加入了包括《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在內的18項國際人權公約,並已簽署了《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中國願與國際社會一道,加強合作,共同對付人類發展面臨的環境惡化、資源匱乏、貧困失業、人口膨脹、疾病流行、毒品泛濫、國際犯罪活動猖獗等全球性問題。
二、中國對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應成為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基礎。
第一,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
第二,堅持用和平方式處理國際爭端。
第三,世界各國主權平等。各國的事情要由各國人民做主,國際上的事情要由各國平等協商,全球性的挑戰要由各國合作應對。
第四,尊重各國國情、求同存異。
第五,互利合作、共同發展。
三、中國對南南合作的立場
發展中國家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產品眾多、市場潛力大、發展模式各具特色,整體經濟實力不斷提高,互利互惠,相互支持,相互借鑒,共同發展的可能性和機會很大。但發展中國家的國情和經濟發展狀況不盡相同,普遍存在底子薄、發展資金不足等問題,為南南合作的進一步擴展帶來了一些實際困難。我們認為,發展中國家應從戰略高度出發,積極深入地探索南南合作的多種模式,最大限度地維護共同利益,攜手應付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廣大發展中國家應加強團結,在國際事務中密切配合,相互協調;應積極參與國際經濟領域內「游戲規則」的制訂,促進國際經濟、金融和貿易體制的改革,爭取平等發展的權利;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對外經貿、科技、文化合作,以加快自身的發展,提高在南北對話中的地位。
中國願在平等互利平等、講求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原則的基礎上,與南方國家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對於一些有困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願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的援助雖然是有限的,卻是真誠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
四、中國對多極化發展的看法
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但世界走向多極化的趨勢並未改變。各國在民族傳統、宗教文化、經濟水平、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情況千差萬別,很難想像用一種模式、一種價值觀來統一,由一個國家來「領導」。《聯合國憲章》所確定的關於主權平等、互不幹涉內政等國際關系基本准則絕沒有過時。各國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應該得到尊重。多極化的進程可能曲折、漫長並充滿斗爭,但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趨勢,它符合大多數國家的共同意願與利益,有利於世界和平與安全。
我們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並非針對特定國家,也不是要重演歷史上列強爭霸的舊劇,而是推動國際關系的民主化,促進世界各種力量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協調對話,不搞對抗,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中國堅定不移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維護中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❽ 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是什麼
初期投靠蘇聯(好聽的說法是走社會主義道路)
中期自我孤立(好聽的說法是獨立自主)
後期向後轉(好聽的說法是改革開放)
現在乘坐獨木舟
❾ 中國始終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麼
中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一貫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以及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其他政策措施處理辦法。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宗旨;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目標;建立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是我國外交為之奮斗的基本目標。 獨立自主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場;加強同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與合作是我國對外政策的基本立足點。
半個世紀以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而且也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范國際關系的重要准則。
(9)中國的外交政策擴展閱讀
中國國家的社會主義性質、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切身利益都決定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中國對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標。
首先,中國在近代歷史上是個遭受帝國主義欺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國人民飽經戰亂和窮困之苦。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才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終於得以在和平的環境中建設自己的國家。中國人民從自己的悲慘遭遇中深刻體會到,和平是十分珍貴的。這樣的經歷和認識促使中國外交追求和平與發展的目標。
其次,中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絕不會發動戰爭去侵略和奴役別國人民,也絕不願像過去那樣受別國維護的奴役促進和壓迫、社會主義的國家性質決定中國外交的宗旨和首要目標必須是和平與發展。
第三,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正在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需要外部環境的不斷優化作為保證,和平是中國發展繁榮最根本的前提。這是中國外交把和平與發展作為宗旨和首要目標的重要原因。
最後,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突出問題。從優化國際環境,維護中國的安全、領土完整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方面出發,也要把和平與發展作為中國外交的首要目標。
❿ 新中國的外交政策
①新中國成立初期: 特點:「一邊倒」。 原因和作用:二戰後世界形成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採取政治敵視、經濟封鎖和軍事包圍政策,對新中國政權構成極大威脅。中華人民共和國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先後與蘇聯等17國建交,從而使新中國在保衛勝利果實、維護獨立與主權的斗爭中不致孤立。 ②從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 特點:採取「兩只拳頭打人」、「一大片」。 原因和作用:a.美國繼續敵視中國,利用台灣和侵越戰爭威脅中國。b.50年代末起,蘇聯對中國實行大國沙文主義政策,企圖損害中國的主權。中蘇關系緊張,我國的外交環境惡化。c:50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國家脫離殖民枷鎖獨立。中國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又與20多個國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國在國際上的處境,擴大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 ③70年代特點:「一條線、一大片」,既重視改善與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又注重發展與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關系。 原因和作用:a.美蘇爭霸,美國趨於守勢。b.蘇聯陳兵中國北部邊境,給中國造成巨大壓力。中美雙方都有改善關系的要求。隨著中美關系的緩和,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建立外交關系,中國同更多西方國家建交,擴大了世界影響。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估計,為這一時期中國外交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石。 ④1978年底以後 特點:實行「無敵國外交」、「不結盟」,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任何國家發展友好關系。 原因和作用:a.90年代蘇聯解體,兩極世界結束。世界向多極化發展。b.我國認為戰爭的危險雖然存在,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c.改革開放成為發展我國經濟的基本國策。我國同周邊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贏得了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廣泛的外交活動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2.新中國初期外交的特點 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則是在中國革命的理論思想指導下產生的,同革命運動後期的實踐有密切聯系。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獨立自主的立場上確定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針,按提出的順序依次是:「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對帝國主義「不承認」和站在蘇聯陣營一邊的「一邊倒」等等。從產生的指導思想和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看,這幾項原則都表現出一種強烈的革命性。這里所謂的「革命性」是指它們是在中國革命運動的理論思想指導下產生的,同革命運動後期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有密切的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說,「一邊倒」最具有代表性。 第二是「內向性」,即其外交決策往往受到國內政治的制約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