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誠不欺我和誠不我欺是什麼意思
古人誠不我欺是賓語前置句式,實際是「古人誠不欺我」。
釋義:古人的話確實沒有欺騙我,即古人說得對;有感嘆、覺悟之意。
出自:蘇軾《石鍾山記》:「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鍾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譯文:於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鍾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鍾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啊!
《石鍾山記》的結構不同於一般的記游性散文那樣,先記游,然後議論,而是先議論,由議論帶出記敘,最後又以議論作結。
本文一開始就提出人們對酈道元的說法的懷疑,以及自己對李渤的說法的懷疑。作者對古代兩位名人對石鍾山得名由來的說法並不輕信。
文章將議論和敘述相結合,通過夜遊石鍾山的實地考查,對酈道元和李渤關於石鍾山得名的說法進行了分析批評,提出了事不目見耳聞不能臆斷其有無的論斷,表現了作者注重調查研究的求實精神,富有教育意義。
㈡ 風起於青萍之末,誠不我欺。是什麼意思
《風賦》
宋玉對曰:「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於土囊之口。
宋玉回答說,風形成於大地,最初在四葉草的頂部輕輕吹拂,然後在山間河溝穿行變大,最後在洞穴口狂嘯成為猛烈大風。
青蘋,四葉草。末,端,尖端。青萍之末,比喻細微之處。起,發起開始某個動作。風起於青萍之末,事物的發展一般是從細微之處開始然後逐漸變得嚴重。誠不我欺,賓語前置,誠不欺我,果真沒有騙我。
㈢ 「古人誠不我欺也」這句出自何處嗎
出處:《禮記·大學》
意思是古人的話確實並沒有欺騙我呀,也就是古人說得很對。適合用在遇到某事的時候,想起了古人說的某句話用在此處正合適,實為一語中的,故而幡然醒悟;有時也帶有感嘆、覺悟之意。
原文(節選):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譯文:所謂意念真城,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就像厭惡難聞的氣味,喜愛好看的女子,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滿意足。
所以君子在獨處時一定要慎重。小人在家閑居時什麼壞事都可以做出來。當他們看到君子後,才會遮掩躲閃,藏匿他們的不良行為,表面上裝作善良恭順。
(3)誠不我欺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
《大學》相傳為孔子弟子曾子所作。《禮記》最初由西漢時的劉向編定,共一百三十篇。戴德刪其繁重,選定八十五篇,稱為《大戴禮記》。其侄戴聖又從《大戴禮記》中選定四十九篇,稱為《小戴禮記》。
這句話講的主要是「毋自欺」、「自誠」。君子必先自誠而後才能誠於人。自誠者,內心之意念誠於心,不自欺從而達到不欺人。
這種「誠意」是別人看不到,也不與人交流的內心活動,要做到這種不自欺,才能算是君子。如果僅在與人相處或與人交流時,運用中庸之道並不點破別人而做出的附和,其實內心並不是這么想的,那就是自欺。
自欺是行不通的,因為「誠於中,形於外」,內心不誠實,遲早會在行為上表露出來的。如果自欺,這樣的人就不是真正的君子,只是個偽君子罷了。
想要成為真正的君子,一定要具有發自內心的不自欺、自誠的態度。與人交時要誠,不與人交時亦要誠。
㈣ 夫子誠不我欺是什麼意思
這是個賓語前置句.在古代漢語中,如果否定句的賓語是由代詞來充當的話,則這個代詞賓語要被前置.這個句子的正常語序應當是:夫子誠不欺我.
誠:副詞,確實,實在.
夫子:古代對有學識德行兼備的人的敬稱.如李白《贈孟浩然》詩中有雲: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句中的夫子當指的是孔子.
整句翻譯:孔夫子確實沒有欺騙我.
㈤ 古人誠不我欺是什麼意思
古人誠不我欺
。
是為倒裝句式。
意思是,古人之言果然非虛,即古人說的對極了。表達一種,遇到某事的時候,想起了古人說的某句話用在此處正合適,實為一語中的,故而幡然醒悟。
人誠不欺我
㈥ 古雲見賢思齊誠不我欺是什麼意思
見賢思齊jiàn xián sī qí,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看齊。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看齊。出自:《論語·里仁》(孔子[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古人誠不我欺是為賓語前置句式,實際是「古人誠不欺我」。
意思是,古人的話確實並沒有欺騙我呀,也就是古人說的對極了。適合用在遇到某事的時候,想起了古人說的某句話用在此處正合適,實為一語中的,故而幡然醒悟;有時也帶有感嘆、覺悟之意
㈦ 誠不可欺我是什麼意思
是誠不欺我吧是?就是果然沒有欺騙忽悠我的意思咯
㈧ 到底是「古人誠不欺我」還是「古人誠不我欺」
都可以。
「古人誠不我欺」是為賓語前置句式,轉換為現代語法通用結構是「古人誠不欺我」。
這句話的意思是,古人的話確實並沒有欺騙我呀,也就是古人說的對極了。適合用在遇到某事的時候,想起了古人說的某句話用在此處正合適,實為一語中的,故而幡然醒悟;有時也帶有感嘆、覺悟之意。
例句:一白遮三丑,一胖毀所有,古人誠不我欺!
(8)誠不我欺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出處:
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鍾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出自蘇軾《石鍾山記》)
譯文:
於是我笑著對蘇邁說:「你知道那些典故嗎?那噌吰的響聲,是周景王無射鍾的聲音;窾坎鏜鞳的響聲,是魏莊子歌鍾的聲音。古人沒有欺騙我啊!
作者在談話中將兩種聲音與「周景王之無射」和「魏莊子之歌鍾」相聯系,肯定自己的考察結果,點出以鍾名山命名的緣由。又以「古之人不余欺也」肯定酈道元的說法,言語之間生動地顯現了作者的確信和欣喜。
㈨ 夫子誠不我欺是什麼意思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時,賓語前置。此句實際上應是「夫子誠不欺我」,意思是夫子確實沒有欺騙我。
㈩ 「古人誠我不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實際是「古人誠不欺我」。
意思是,古人的話確實並沒有欺騙我呀,也就是古人說的對極了。適合用在遇到某事的時候,想起了古人說的某句話用在此處正合適,實為一語中的,故而幡然醒悟;有時也帶有感嘆、覺悟之意。
出處
子程子曰:大學,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於今可見古人為學次第者,獨賴此篇之存,而論、孟次之。學者必由是而學焉,則庶乎其不差矣。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釋義
宋朝大儒,程伊川先生說:大學是孔子留傳下來的書,是初學者進修德行的門徑,到如今還能夠看出古人作學問先後次序的,全靠這本書的存在;至於論語和孟子,研讀的順序應在其後。學習的人必須從這本書學起,那就差不多,不會有錯了。
經文所謂:「誠其意」,是說不要欺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