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交流 > 劉志軍簡歷

劉志軍簡歷

發布時間:2024-02-29 20:38:43

Ⅰ 有了解中聯重科的嗎 請進來看下 謝謝啦

長沙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是在原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基礎上孵化出來的新型高科技上市公司,中國工程機械裝備製造龍頭企業,全國首批103家創新型試點企業之一。公司注冊資本19.71億元,主要從事建築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術裝備的研發製造,其混凝土機械產銷量居全球市場第一,中大型塔式起重機市場佔有率居全國第1,環衛機械市場佔有率居全國第1,工程起重機市場佔有率全國第2位,而且,是全球產業鏈最為齊全的工程機械企業[1]。在中國機械工業企業管理協會主辦的2009年中國機械500強評選中,中聯重科排在第34位,比2008年上升了6位,位列湖南省機械企業第一[2]。2008年公司年產值、銷售收入達到243億元,員工20000多人。
最新財務指標
主要指標(元) 10-06-30 每股收益 1.1767 每股凈資產 7.3321 每股資本公積金 2.6451 每股未分配利潤 3.2811 凈資產收益率(%) 15.2400
生產經營基地
中聯重科在國內的生產經營基地跨湖南長沙、常德、益陽、上海、陝西以及義大利米蘭等地,現已形成十一大產業園區:中聯科技園、麓谷工業園、泉塘工業園、常德灌溪工業園、望城工業園、益陽沅江工業園、上海松江工業園、陝西華陰工業園、義大利CIFA工業園等,總面積近300萬平方米。擁有國際一流的超大型鋼結構廠房、現代化的加工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擁有覆蓋全國、延伸海外的完備的銷售網路,強大的服務體系。公司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一體化管理體系獲得德國萊茵TÜV認證,在國內建築機械行業率先按照歐盟標准推行產品CE認證,並獲得俄羅斯GOST認證、韓國安全認證。
增長速度
中聯重科自成立以來以每年平均60%以上的增長速度發展,生產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3大系列、450多個品種的主導產品、產品類別超過同行業任何一家國際知名企業,「中聯」商標被認定「中國馳名商標」,多個系列產品獲為中國免檢產品、中國名牌產品稱號,暢銷包含港澳地區的國內市場,並遠銷海外,深受用戶青睞。中聯重科在2008年全球工程機械排名第17位;全國工程機械行業利潤排名第一位,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綜合績效排名前列;進入「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機械工業50強」;連續多年被評為「最具成長性」企業、最具影響力企業、全國用戶滿意企業;被評為中國機械工業現代化管理進步示範企業;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十強、中國最具影響力品牌等獎項和榮譽。
技術
中聯重科繼承了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的技術優勢,建有國家級技術中心,是中國工程機械協會8個專業分會會長及秘書長單位,混凝土機械標准化分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單位。科研和技術攻關力量十分雄厚,設計、試驗手段先進。先後完成重大科研課題670多項,負責制(修)訂國家行業標准300多項,目前是187項有效標準的制、修訂歸口單位,行業技術覆蓋率75%以上。中聯重科先後完成了90多項國家「九五」、「十五」、 「863」等國家重大裝備開發、科技攻關課題和專項,被科技部確定為「十一五」三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承擔單位。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投票P成員單位(ParticipatingMember),每年銷售收入的40%左右來自於新品開發。
產品系列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中聯重科以產品系列分類,形成混凝土機械、工程起重機械、城市環衛機械、建築起重機械、路面施工養護機械、基礎施工機械、土方機械、專用車輛、液壓元器件、工程機械薄板覆蓋件、消防設備、電梯產品、專用車橋等多個專業分、子公司,正在構建一個國際工程機械的精品集合,打造一個國際化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成就
中聯重科由「科技產業化」到「產業科技化」的發展思路和模式,被國家科技部兩任部長朱麗蘭、徐冠華評價為:科研院所改革的成功樣板,國有企業改革的成功典範,為傳統產業領域院所和企業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成功經驗和深刻啟示。
編輯本段發展簡史
1992 年 9 月 28 日,中聯重科的前身——長沙中聯建設機械產業公司成立。 2000 年,中聯重工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聯重科,代碼 000157 ) A 股股票在深交所隆重上市。 2001 年,中聯重科正式收購英國保路捷公司,這是中國入世後國內企業首次成功並購國際知名企業。 2002 年,中聯重科承債式收購湖南機床廠,由此開啟企業間重組並購的「中聯模式」。 2003 年,長沙建機院、中聯重科、浦沅集團、浦沅工程機械有限公司實現四方重組並購。行業內兩大強勢品牌——「中聯」、「浦沅」攜手並進,融合發展。 2004 年,中聯重科入選深證 100 指數成份股。 同年7月,中聯重科以 30.54 億元的品牌價值名列「中國 500 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第 200 位。 2007年3月,中聯重科出資4億多元,採取一攬子收購模式,把一直在上市公司體外循環的土地、設備、建築物、長沙市商業銀行股權和中旺實業、中宸鋼品製造工程、特力液壓經營性資產、常德武陵結構廠、浦沅工程機械總廠上海分廠、浦沅集團專用車輛分公司等經營性資產,納入麾下,實現集團整體上市。 2008年3月,中聯重科重組並購陝西新黃工,標志著公司正式進軍土方機械產品領域。 2008年04月,中聯重科將湖南汽車車橋廠改制重組為公司控股子公司。 2008年6月,中聯重科攜手弘毅投資、高盛公司和曼達林基金,以1.626億歐元,收購世界三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之一義大利CIFA公司60%的股權,弘毅投資、高盛公司和曼達林基金出資1.084億歐元,佔CIFA另外40%的股權[3]。 中聯重科2009年度業績預告公告。2009年度,受益於市場需求增加,主營產品協同效應顯著,公司銷售收入較2008年同期有較大幅度提升,凈利潤達到23.55億元~26.68億元,同比增長50%~70%,基本每股收益約1.40元~1.59元,同比增長約35.92%~54.37%(基本每股收益2008年按總股本152,100萬股計算,2009年按總股本167,310萬股計算)。 2月5日,從長沙高新區2010年經濟工作暨2009年度企業總結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中聯重科獲「稅收先進企業、發明專利實施獎、自主品牌獎、企業標准化獎、國家級技術創新平台獎、優秀青年人才引進工作先進單位」等6個獎項;詹純新董事長榮獲「自主創新效益貢獻獎」;王春陽、萬鈞、何文進等公司高管榮獲「優秀企業家」,何文進同時榮獲「優秀海外高層次人才」;劉志軍、銀友國、曾楊等獲「優秀科技人才」榮譽。 據悉,長沙高新區「一區四園」2009年共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500億元,其中嶽麓山高科技園完成總收入752億元,均增長20%。以中聯重科為核心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強勁發展,有效帶動了高新區產值的快速增長。 2010年2月,中聯重科面向包括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弘毅投資產業一期基金在內的9名股東非公開發行2.98億股,發行價為18.70元/股,募集資金總額55.7億元,公司總股本增加為19.71億股[4]。
編輯本段品牌核心理念
思想構築未來
2009年4月10日,中聯重科正式推出公司品牌核心理念——「思想構築未來」。同時由著名導演孫周圍繞這一核心理念執導的中聯重科電視廣告片將於4月11日起在鳳凰衛視中文台每周六上午10:05-10:55、周日21:40-22:30的《我的中國心》欄目具名播出。
不張揚的企業形象
運營穩健的中聯重科,在公眾面前始終保持著不張揚的企業形象,在品牌傳播方面更是尤顯低調、內斂。經濟危機肆虐、行業景氣度尚未觸底回升,中聯重科逆勢推出全新的包裝形象,對「思想構築未來」的解讀,一時吸引了公眾關注的目光。
編輯本段國際化
CIFA供應鏈中國基地建成投產
2009年12月17日下午,CIFA供應鏈中國基地在中聯重科麓谷工業園正式建成投產。CIFA將其80年經驗的供應鏈體系根植於中國,「原汁原味」的歐洲品質混凝土機械產品將有更多的機會投身於高速發展的中國基礎設施建設,此舉標志著中聯重科繼收購義大利CIFA實施國際化戰略以來,雙方協同整合再結碩果,中聯重科國際化進程再邁堅實一步。
全面優化CIFA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經統計,2009年以來,中國工程機械市場已超過全球市場的35%,產能也已佔據了世界的25%以上,但關鍵零部件的發展滯後制約著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向強國行列邁進。中聯重科高級總裁、混凝土機械國際公司總經理張建國先生表示,作為全球工程機械一流品牌的義大利CIFA,擁有行業領先的技術水平及製造工藝,CIFA中國基地的建立,將全面優化CIFA的全球供應鏈體系,降低全球采購與運營成本,提升CIFA產品的全球競爭能力,並實現CIFA先進工藝製造技術向中國的輸出。CIFA中國基地將移植CIFA在歐洲的全套生產工藝,完全按照CIFA的質量標准進行零部件的試制、生產、檢測,並在中國范圍內甄選優秀的供應商合作,實現CIFA零部件的中國化製造。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實現CIFA產品的中國生產,提高CIFA產品在中國市場的性價比;另一方面,將中國製造的零部件融入CIFA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大幅提升客戶價值。
價值
在CIFA供應鏈中國基地投產儀式現場,CIFA研發技術總監DavideCipolla對CIFA中國基地進行了詳細的實地講解。中聯重科麓谷園區內的CIFA基地將由義大利團隊直接管理,沿用整套CIFA義大利工廠管理模式,在對歐洲供應零部件的同時,對CIFA產品進行適應性提升,以更進一步滿足中國市場高端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並為中國市場用戶提供最為專業的檢測、維修以及便捷的配件支持。中聯重科強大的售後服務平台也將為CIFA國內用戶創造更大附加價值。 Davide還表示,未來,中國基地製造的零部件,將在義大利本土工廠組裝,以滿足歐洲及全球市場,從而實現全球范圍內的市場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同時,中聯重科將以CIFA供應鏈作為模板與標准,消化吸收來自歐洲的先進的研發、製造、管理經驗,逐步向中聯重科產品鏈滲透、延伸,著力提升自身產品技術及製造裝配工藝水平,最終實現中聯重科的跨越式提升。 據了解,中聯重科與CIFA協同效應顯著,在全球經濟低迷的2009年,CIFA仍然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業績,主要指標遠遠超過國際同行。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國際公司副總經理StefanoMarcon先生指出,此次CIFA供應鏈中國基地順利投產,是雙方更深層次的融合與協同。CIFA產品也將藉助這個平台,全面服務於中國的施工與建設,中國客戶能夠全無後顧之憂地享受CIFA高端產品所帶來的快樂和價值,真正體驗與世界零距離的高端品質和服務。
編輯本段技術創新
作為從國家科研院所改制而來的企業,中聯重科力求在制約公司和行業技術發展的難題上獲得突破,探索和引領新技術在工程機械上的應用。通過持續不斷的技術創新,公司平均每3天就有一項新產品誕生,年申請專利200多項。
代表性新產品
2009年4月成功研發出國內首台六節臂50米泵車,之後又相繼研發出52米、54米、56米六節臂泵車,創造了國內臂架最齊全的六節臂系列泵車[5]。
所獲榮譽
近年來,公司因技術創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獲得如下榮譽: 1、2009年12月3日,中聯重科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第四批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 2、2009年11月7日,在天津召開的第三屆中國產學研合作(濱海)高峰論壇暨2009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年會上,中聯重科榮獲首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3、在2009 年9 月21 日至23日在北京舉辦的2009年度國際電工委員會機械安全電工方面技術委員會IEC/TC44 年會上,中聯重科代表中國代表團向大會提交了《混凝土機械電控系統安全》國際標准提案並獲得採納,這標志著我國工業機械電氣系統國際標准化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
編輯本段企業遠景——打造國際化的工程機械產業集群
信心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撲面而來的 21世紀,中聯重科通過技術、市場和資本的紐帶,聯結行業內骨幹企業,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大規模、高起點地推進和振興中國機械裝備行業的科技進步。積極培育以高新技術為優勢特徵的核心競爭能力,全面改造傳統工程機械產業,全面提升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整體實力,最終形成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龍頭企業、強勢品牌。
國際合作
同時,通過國際合作,實現企業技術、市場和資本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全面接軌,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企業,不僅總量進入全球前5的位置,而且,50%以上的產品和銷售均是非中國市場。

Ⅱ 歷屆鐵道部部長是誰

鐵道部歷任部長
滕代遠(1949年10月至1965年1月)
呂正操(1965年1月至1970年撤銷)
蘇靜(軍管會主任 1967年4月至1968年7月)
萬里(1975年1月至1976年12月)
段君毅(1976年12月至1978年10月)
郭維城(1978年10月至1981年9月)
劉建章(1981年9月至1982年5月)
陳璞如(1982年5月至1985年6月)
丁關根(1985年6月至1988年1月)
李森茂(1988年1月至1992年4月)
韓杼濱(1992年4月至1998年3月)
傅志寰(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
劉志軍(2003年3月至2011年2月)
盛光祖 (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鐵道部撤)
歷任副部長
呂正操(1949年10月至1965年1月)
武竟天(1949年10月至1965年1月)
石志仁(1949年10月至1966年5月)
王世泰(1952年8月至1954年11月)
郭洪濤(1952年8月至1954年10月)
趙健民(1952年12月至1955年1月)
陸平(1954年11月至1957年10月)
劉建章(1954年11月至1966年5月,1975年1月至1981年9月)
餘光生(1955年1月至1966年5月)
郭魯(1959年8月至1966年5月,1975年1月至1976年10月)
汪菊潛(1959年8月至1966年5月)
蘇傑(1960年12月至1966年5月,1975年1月至1979年1月)
錢應麟(1960年12月至1966年5月)
彭敏(1965年1月至1966年5月,1975年1月至10月)
鄧存倫(1975年1月至1982年4月)
李新(1975年1月至1979年1月)
黎光(1975年1月至1979年4月)
王效斌(1975年1月至1982年4月)
廖詩權(1975年1月至1982年4月)
吳冶山(1975年1月至1982年4月)
趙文普(1975年1月至1982年4月)
郭維城(1977年4月至1978年10月)
李頡伯(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
布克(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
耿振林(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
李震(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
劉白濤(1979年8月至1982年4月)
酆炳軍(1981年7月至1982年4月)
韓力平(1981年7月至1982年4月)
李克非(1981年7月至1984年12月)
劉平田(1981年7月至1982年4月)
李森茂(1982年4月至1988年4月)
李軒(1982年4月至1984年12月)
張辛泰(1982年12至1990年9月)
尚志功(1983年6月至1987年7月)
石希玉(1983年12月至1986年3月,1989年12月至1993年5月)
孫永福(1984年12月至1998年3月)
羅雲光(1986年5月至1990年3月)
屠由瑞(1988年6月至1994年1月)
傅志寰(1991年1月至1998年3月)
國林(1993年5月至1996年8月)
蔡慶華(1996年2月至2003年7月)
劉志軍(1996年8月至2003年3月)
孫永福(1998年3月至2006年9月)
王兆成(2001年至2004年)
彭開宙(2001年11月任
胡亞東(2003年7月任
陸東福(2003年7月任
盧春房(2005年3月任
王志國(2006年9月任
詳細可點擊查看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313/15/173246_271260868.shtml

Ⅲ 鐵道部部長現在是誰

劉志軍

Ⅳ 本周國內重要新聞

蘭州16歲初中生網上發帖被抓。

閱讀全文

與劉志軍簡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思科技股份公司股票代碼 瀏覽:714
股票型基金最大風險是什麼 瀏覽:544
在線股票開戶找領航信譽高 瀏覽:483
深圳有股市外的股票期權嗎 瀏覽:975
基金公司持有的股票分紅如何處理 瀏覽:928
支付寶基金多少錢可以玩股票 瀏覽:571
炒股5萬變30萬要多久 瀏覽:797
手機股票兩年均線在哪裡設置 瀏覽:614
基金買賣股票手續費 瀏覽:496
電生理 瀏覽:379
大成中小盤混合股票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815
安聯人工智慧股票基金 瀏覽:252
碳交易股票今收價 瀏覽:827
cctv商道 瀏覽:916
t0交易股票軟體 瀏覽:736
公積金可以用來炒股票嗎 瀏覽:749
步長葯業股份股票代碼 瀏覽:426
東北證券銀行卡轉入股票賬戶 瀏覽:821
合肥市公積金個人查詢 瀏覽:177
300600股票歷史交易記錄 瀏覽: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