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大元帥分別有幾個子女
十大元帥的幾個子女情況介紹如下:
朱德:有一女兒,朱敏
彭德懷:無後
林彪:有兩個孩子,兒子林立果,女兒林立衡
劉伯承:共有7個孩子,分別為:長子劉太行,次子劉蒙,三子劉太遲,女兒劉華北,劉彌群,劉解先,劉雁翎
賀龍:共有2個孩子,兒子賀鵬飛,女兒賀捷生
陳毅:共有3個孩子,分別為:長子陳昊蘇,次子陳丹淮,三子陳曉魯,女兒陳珊珊
羅榮恆:共有2個孩子:兒子羅東進,女兒羅玉英
徐向前:兒子徐小岩
聶榮臻:女兒聶力
葉劍英:有有7個孩子,其中一個為養女,分別為:葉選平,次子葉選寧,三子葉選廉,長女葉楚梅,次女葉向真,三女葉文珊,養女戴晴
(1)陳毅的兒子擴展閱讀:
1955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批准軍委提出的授銜名單。因此,彭德懷要羅榮桓、宋任窮等代為起草國務院總理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呈請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函稿。
9月3日,羅榮桓等將起草的函稿呈周恩來並劉少奇審查修改,並提出由國務院秘書處轉送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討論通過。
羅榮桓等在該函稿中明確提到:「中央已決定現任軍委委員之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11位同志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1955年9月23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審議了周恩來的建議,決定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同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議,發布授銜命令。9月27日,在中南海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及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勛章典禮,朱德等10人被授予元帥軍銜,劉伯承、林彪因有病未出席授銜、授勛典禮。
⑵ 陳毅幼子娶粟裕之女:父母之命促佳緣,攜手43年再續兩家情誼
1974年陳毅的妻子張茜因肺癌久居北京一家醫院的病榻之中,身旁除了兒孫外還有一對夫婦格外引人注目。 那就是她的丈夫陳毅生死之交的革命戰友粟裕帶著妻子來到了她的病床前。 他向這位已經病入膏肓的戰友妻子表達了希望昌備再續兩家情誼的態度。
當時陳毅之子陳小魯與粟裕之女粟惠寧互生情愫,兩家長輩早已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趁著張茜彌留之際,粟裕悲痛之餘,為了讓張茜寬心,定下了兒女親事,兩家親上加親。 張茜放下心頭最後的牽掛,視線最後落在已故丈夫陳毅的詩集中。
「小箭含胎初生崗,似是欲綻蕊吐黃。嬌艷高雅世難受,萬紫千紅妒幽香。」這首當年陳毅在其婚前為她所賦的情詩仍然歷歷在目。 最終張茜伴隨著回憶病逝,追隨著她的元帥而去。
陳毅與張茜兩人的相識是在1938年皖南戰地服務團演出的話劇《魔窟》上,當時張茜正是在舞台上飾演小白菜一角。
陳毅被這位美麗動人的女子在舞台上傳神的表演打動,在私下的相處中又被她的青春活力和堅毅勇敢所吸引。 他毫不掩飾自己的 情感 ,勇敢直接地向外展示了自己的愛慕之情。
那時候的陳毅已經經歷了三段凄美的愛情 ,第一任妻子肖菊英因陳毅開會歸家的途中遭遇敵襲,晚回家兩小時誤以為他已經遭難,便殉情投井。第二個妻子賴明月因革命工作在兩人分別後,不幸被捕。
隨後又遇上上海戰地服務團的胡蘭畦,兩人互相愛慕訂下婚約,可是胡蘭畦卻需要隱藏黨員身份,以國名黨部隊少將身份繼續做統戰工作。 兩人的愛情只能為革命事業讓步,無疾而終 。
在感情上飽受磨難的陳毅碰上張茜便如枯木逢春,他滿懷希冀地向談頃張茜表達了愛慕之意 。沒成想,張茜卻拒絕了他。 與歷經滄桑的陳毅不同,那時候的張茜才剛剛19歲,陳毅卻已經近40歲了。
張茜一方面擔心兩人年紀相差過大,不僅觀念會有差異,生活的節奏也會不一樣。 她當時打算是在解放之後出國留學,將自己熱愛的戲劇事業好好磨煉一番。
另外一方面是她也擔心周遭的閑言碎語,既不想讓人覺得自己是攀附陳司令的權貴,也不願自己的做法顯得過於草率。
陳毅在了解到張茜的想法之後放緩了自己追求的步伐,他保持著平常心的姿態向她訴說著自己的身世和理想。
這個在20世紀初赴法國留學時,為了去巴黎歌劇院看歌劇會縮緊吃穿的浪漫詩人讓張茜驀然心動。 當她讀起陳毅的梅林詩章,又陶醉在這個詩人盪氣回腸,英雄澎湃的胸懷之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人終於修成正果。張茜每每回想,總能記起他們在皖南時初戀的場景,月色朦朧的夜晚,兩人促膝長談,一聊便長達8個小時。
她還記得當時在江南水西中,陳毅怕夜露清寒,溫柔地將自己的軍大衣裹在她身上,依依不捨地將其送回部隊。
1940年2月,兩人便在江蘇省結婚,此後張茜還為陳毅生下三個兒子,夫妻琴瑟和鳴。 陳毅更是在1951年寫給父母的一封信中贊美自己的妻子,說她是自己的知己。 就在陳毅喜得佳人之際,他的好搭檔粟裕同樣收獲了自己的愛情,而且在時間上高度一致。
彷彿這兩位好戰友除了在戰場上勠力殺敵,在 情感 生活上也要共同進退一般。 不過粟裕的追愛之旅卻比陳毅要曲折得多,在艱難的時候粟裕還要向自己的老戰友取取經。
粟裕認識楚青的時候是在1939年,當時的粟裕已經是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而楚青才剛剛參軍入伍。那 會身為副司令的粟裕想去教務總隊處尋幾名德才兼備的學員到部隊里去,沒成想這次公務卻為自己的愛情埋下種子。
那天,粟裕秉著公務第一次見到楚青,當時楚青還未改名,叫詹永珠。他按照條例詢問了楚青的家庭情況,個人經歷,參軍動機等等,還問起楚青參軍之後想從事哪方面的工作。 楚青毫不猶豫地闡述了自己的志向:"我想上前線,當偵察員,消滅鬼子!"。
粟裕為這個青澀的女革命員的覺悟所含迅陸打動,沒想到她靚麗的外表下卻有一顆堅毅的勇敢的心。隨後他調出了楚青在教務處的學習情況,發現她才學兼優,在每一門功課上都非常的刻苦努力,是個踏實肯乾的女青年。
楚青便從此在粟裕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初時他還只是公事公辦,隨著分別後他在工作中才發現有個揚州姑娘的身影時不時地闖入自己的腦海中。在往後的時光中,他總是忍不住去打聽這個姑娘的消息。
漸漸地他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這位年輕卻有著高度革命覺悟的女子。 但是在戰場上善用奇兵屢建奇功的「諸葛」,在愛情上卻沒有多少經驗。 恰好自己的好戰友、老搭檔陳毅傳來了好消息,粟裕便將這事告訴了陳毅,向他取取經。
當時陳毅是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早在1927年南昌起義時便與粟裕結下深厚的情誼。同時陳毅還是粟裕的伯樂,多次向毛澤東及中央軍委提及粟裕,贊賞其在軍事上的奇才。
陳毅對這個老朋友的秉性是十分了解的,他曾經笑著說過:"在作戰地圖前可以滔滔不絕,見了姑娘就不知說什麼。"
於是陳毅便支起招來,鼓弄粟裕用親書表達 情感 ,成不成也得邁出第一步來,別整得自己胡思亂想半天人姑娘卻什麼也不知道。
粟裕一想,自己不習慣在姑娘面前表現,但是用書信卻不會顯得笨拙,而且也能展現出自己的重視。 幾經斟酌才將信寫好,托政治部主任王集成將信給楚青寄去,還在信中附上自己的一張近照。
信寄去後,粟裕滿懷期盼地等待著女方的回應。那段時間對於粟裕而言十分的難熬,雖然不至於茶飯不思,但久久未見迴音的情況仍然折磨著這位戰場上的鐵漢像熱鍋上的螞蟻。 情急之下他寫下了第二封情書,唯恐上一封書信是遭到什麼變故沒跑到姑娘手裡。
這封書信結結實實地為粟裕帶來了反饋,然而結果卻讓他大失所望。 楚青在接到信後當場將信給撕了。
據當時在場的傳信人的描述,楚青一看到信封上的落款便大驚失色,連信里寫的什麼都不看。 事後才知道楚青當時的想法,她覺得一個新四軍高級將領只見過她一面就向她求愛,未免太過草率。
粟裕在失望過後漸漸理解了楚青的想法,楚青才是16歲的花季少女,與自己只有過一面之緣,驟然收到陌生的高級領導的求愛肯定會有些不適。 他只好無奈地說:"愛情面前人人都是自由的,我尊重詹永珠的決定。"
轉眼到了冬季,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陳毅任司令員,粟裕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兩個老戰友又一次在一起共事,共襄義舉。
巧合的是,楚青也被分配到了江南指揮部工作,她可覺得這事麻煩極了。 自己剛決絕地拒絕了粟裕的求愛,手法還相當得不給他面子,這回又跑到他手下做事,可謂是冤家路窄。
楚青甚至覺得粟裕會乘機刁難她。粟裕卻著實沒有因私枉公,每每見到楚青都是泰然自若,既不過多關心,更不會給她找麻煩。
但粟裕仍然愛著這位年輕的姑娘,只不過前兩次的碰壁,讓他的舉動更加小心翼翼。 這讓楚青漸漸放下心來,踏實地做事。
時間推移,粟裕慢慢獲得楚青的信任,他也覺得是時候再次表明自己的愛慕。 這回他不打算再用書信寄情思,而是直接將楚青叫到辦公室中,鄭重地表明自己心裡的想法。 楚青為這位將軍的態度所感動,但她還是沒有答應。
她對感情十分的冷靜,只說:"首長,您的才能和為人我十分欽佩,但是我目前只想上前線殺敵打鬼子,不想考慮兒女私情。"粟裕堅定地回答了她:" 你說得對,但是革命和愛情是可以兼顧的。我會等到你想考慮的時候再說。"
粟裕展現了自己的涵養,此後便沒有過多的糾纏。陳毅為老戰友的婚事感到十分著急,他追張茜的時候也碰過釘子,對於求不得的苦悶表示深有體會。
他也不著急粟裕放棄,為了不讓粟裕打散憂愁,半開玩笑地說道 「粟裕同志,我覺得你沒必要擔心,你這事等得不久。要是鬼子突然來『掃盪』,你來個英雄救美,這婚事准成!」
老戰友的話把粟裕逗樂了,轉念一想也品出了門道。楚青之前對他了解有限,隨著共事,她以後會見識到自己的優點,早晚能打動她。之後粟裕在戰場中雄姿英發,橫渡長江、決戰黃橋、開辟蘇中等等豐功偉績彰顯出他智勇雙全的一面。
楚青被他深深地打動了,她眼裡充滿了崇拜, 女子總是愛英雄的,何況這位英雄對她的愛慕滿是尊重和真誠。在後來粟裕的一次求婚中,楚青欣然地答應了下來。
1941年12月26日,兩人在新四軍的司令部里完婚。陳毅和粟裕這兩個老搭檔在1940年與1941年先後組建了各自的家庭,他們各自為對方的幸福感到高興。 巧合的是兩個老戰友的婚戀對象都是年齡相仿的花季少女,且都是才女。 兩家人在往後的革命工作中也多有來往。
但當時戰事緊要,他們同各自的愛人往往聚少離多,只能用書信聊表達相思之情。 1949年4月5日,陳毅指揮著華東野戰軍南下,在安徽時忙裡偷閑寫信給張茜:
楚青在和粟裕完婚後,因怕政局牽連到家裡人,將原名詹永珠改去,在粟裕的建議下改名為楚青。 兩人在解放戰爭結束前亦是聚少離多的狀態。不過楚青的志向便是上前線殺敵,丈夫在戰場上馳騁,她便覺得自己也實現了志向。
而「陳不離粟,粟不離陳」的搭檔也在後來的抗戰中屢建奇功。 這對老搭檔早在南昌起義後便結識,當時的陳毅還是一個團指導員,比他小6歲的粟裕僅僅是一個警衛班長。
入伍時間尚短的陳毅還是軍校出身的模樣,被麾下的「鐵」戰士看不起,對他厭惡的人私下都叫其為「5皮教官」。而粟裕還要為警衛班如何負重前行而煩惱。
兩人正是在那樣的局面下艱難地帶領部隊躲過了人數在他們十倍以上的敵軍的包圍, 完成天心圩整編,為後來的"朱毛會師"提供革命生力軍 。也正是那次邂逅為兩人跨越半個世紀的交往打下了基石。
後來往往是陳毅到新四軍軍部擔任代軍長、軍長,粟裕又是新四軍的一名師長。陳毅擔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指揮,粟裕當副指揮;陳毅擔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粟裕當副指揮。
解放戰爭,黨成立了華東野戰軍,司令、政委由陳毅一人兼,戰役指揮由粟裕副司令負責。在陳毅的全力支持下, 粟裕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往往是陳毅統抓全局,粟裕奇招不斷。 在這之中即使出過相左的意見,在事後意識到錯誤之後,出錯的一方也能坦率地承認錯誤及時糾正,並全力支持另外一方。
戰後陳毅和粟裕終於能和自己的妻兒相聚在一塊。陳毅和張茜生有三個兒子一女,陳昊蘇、陳丹准、陳小魯、陳珊珊。
陳小魯生於1946年,早在年少時他便時常陪同父母來到粟裕家中玩耍,那時他便與粟裕的子女粟戎生、粟寒生及粟惠寧相交甚歡。
然而那會陳小魯和粟惠寧還未有相互愛慕之心。粟惠寧後來在文章中描述過,兩人的約會是「父母之命」。 在那之前,陳小魯在她的腦海中只是一位常在她家與自己二哥粟寒生下圍棋的青澀兄長。
粟裕、楚青的「父母之命」確有和陳家故交之誼,想要照顧陳小魯的意思。當時的陳小魯經歷十分坎坷,受政局影響處境十分艱難。
嚴重的時候他被父親告知:「做好永遠不要再回這個家的准備。」 陳小魯便從校園走向了部隊,在部隊中磨煉,三年中都不能向家裡寄去一封信。
1971年,陳毅診斷出患有直腸癌,動了手術,對兒子的思念難以克制,陳小魯才得以回家探親。1972,他再次回家,已經是陳毅彌留之際。 陳毅去世後,夫人張茜傷心欲絕,時常拿著丈夫的詩集睹物思人,但她仍然要打起精神來,還有兒子陳小魯的事情讓她倍感牽掛。
粟家便開始有意讓自己的女兒粟惠寧與陳小魯約會,當然他們父母輩的想法總歸只是自己的設想,兒女們的喜愛也是非常重要的。 楚青細心地問起粟惠寧對陳小魯的想法,發現她並不排斥,甚至粟惠寧還覺得自己配不上陳小魯。
粟惠寧還記得有位老媽媽對她的母親楚青說過:「小魯是個有外交官氣質的大度青年,你女兒能跟他在一起嗎?」 後來粟惠寧還謙虛地說,幸虧小魯寬宏大度,閱歷深博,容得下我這微末之芥。 可見這「父母之命」不僅沒有讓粟惠寧感覺到有壓力,反而有些期待。
在粟惠寧心中,她是隱隱有些崇拜這個自少年時就經常來她家的青年才俊。她時常覺得小魯身上有一顆崇尚自由,厭倦官場沉浮的高潔靈魂。
於是,兩人便在父母的撮合下進行了約會。 陳小魯對粟惠寧本就不陌生,在用男女的眼光看待相互之間的關系之後,他驀然發現這個大將女兒的颯爽英姿。 很快陳小魯便對粟惠寧心生愛慕之意。
因為工作的繁忙,他們往往每年僅有一個月相聚,那段時光他總是那般的期待。 最終他向粟惠寧坦率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意,溫柔地對她說:「你我都是軍人,身各一方。人生苦短,為歡幾何?你願意與我假期里探訪九州嗎?」
粟惠寧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她亦毫不掩飾自己的心境,沒有故作矜持,堅定地回答道:「我願意。」
1975年,兩人在親人的見證下成婚。完婚後陳小魯一方面為了和妻子生活在一起,另外一方面他對自己的志向了解得越發清楚, 便向岳父寫信闡明了自己的態度,不願為了升遷委曲求全,要求調回總參二部。
粟裕非常理解他的選擇,認為他到哪裡都是干實事的,哪怕以後改行換業也能為家國做貢獻。
此後兩人過起了神仙眷侶一般的生活,在家庭生活中總是琴瑟和鳴,相濡以沫。後來夫妻二人便定居在粟裕的故居當中, 攜手度過了43年的風風雨雨,其中還有15年周遊世界。
陳小魯和粟惠寧婚後生活的美滿讓粟裕夫婦二人感到十分的欣慰,他們覺得九泉之下的老戰友看到這一幕也會倍感寬心,沒有辜負張茜臨終所託。 陳粟兩家的情誼在數十載風風雨雨過後仍然堅韌真摯,成為一方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