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破壞力最強的十大病毒 埃博拉位列第一,天花上榜
疾病是這么多年以來,一直都非常困擾人類的一件事情,有些疾病的病毒非常可怕,不僅僅會喪命,還有極其迅速的傳染能力,那麼你知道世界殺傷力最大的病毒是什麼嗎?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世界破壞力最強的十大病毒,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世界破壞力最強的十大病毒排行榜
1、埃博拉病毒
2、艾滋病毒
3、SARS冠狀病毒
4、甲型流感病毒
5、天花病毒
6、肝炎病毒
7、狂犬病病毒
8、登革熱病毒
9、馬爾堡病毒
10、西尼羅河病毒
1、埃博拉病毒
詳細介紹:埃博拉病毒是全球十大病毒之一,於1976年在非洲地區發現,會引起非常嚴重的病毒性出血熱,死亡率高達90%,一般症狀為發燒、嘔吐、腹瀉、膚色改變、體內初學,嚴重則是休克、心肌梗塞和器官衰竭。
2、艾滋病毒
詳細介紹:世界十大病毒之一,艾滋病毒的分布范圍是全球性的,第一例於1981年出現在美國,這種病毒的治癒效果非常難,而且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抵抗力也會嚴重下降,病毒是潛在的依附在身體中的。
3、SARS冠狀病毒
詳細介紹:SARS冠狀病毒中國人是非常熟悉的,21世紀初期就曾肆虐全國,這種病毒死亡率極高,會讓人的心臟和肝腎功能出現問題,還會伴隨消化道初出血以及敗血症等問題。
4、甲型流感病毒
詳細介紹: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如果病毒基因出現了變異的情況,是很容易感染的,傳播的途徑也非常多,會損害肺、心、腎等器官,最終器官衰竭而死亡,其死亡率非常高。
5、天花病毒
詳細介紹:天花病毒是非常可怕的,患者的身體皮膚上會出現大面積的誰都,死亡率和發病率都非常高,傳染性也極強,治癒之後身體上會還會留下傷疤。
6、肝炎病毒
詳細介紹:肝炎病毒有多個種類,而且還分為不同的階段,嚴重會從肝硬化發展成肝癌,最終死亡,這種病的傳播途徑也非常多,比如血液和飲食。
7、狂犬病病毒
詳細介紹:狂犬病病毒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就是犬類傳播的,這種病如果沒有及時的治療,發作之後的死亡率是100%,所以如果家中有寵物,或者不慎被動物抓傷,一定要去醫院注射疫苗。
8、登革熱病毒
詳細介紹:登革熱病毒是通過蚊蟲傳播的病毒,它的死亡率和發病率都非常的高,小孩子是最容易被感染的,在夏季蚊蟲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防範。
9、馬爾堡病毒
詳細介紹:馬爾堡病毒起源於非洲地區,這種病毒是由動物感染給人類的,目前沒有找到治療的醫療方法,死亡率也非常高,感染之後會出現紅疹、發燒、腹瀉以及嘔吐等問題,傳播方式主要是以血液和唾液為主。
10、西尼羅河病毒
詳細介紹:西尼羅河病毒的傳播途徑來自動物,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北美地區,這種病的臨床症狀其實是比較難發現的,許多人會誤人成是流感。
㈡ 地球上最強的病毒是什麼
埃博拉」病毒是人類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病毒,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這種病毒最早是於1967年在德國的馬爾堡首次發現的,但當時並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扎伊爾即現在的剛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區再次發現它的存在後,才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埃博拉」病毒的形狀宛如中國古代的「如意」,極活躍,病毒主要通過體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傳染,潛伏期為2周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然後是嘔吐、腹痛、腹瀉。發病後的兩星期內,病毒外溢,導致人體內外出血、血液凝固、壞死的血液很快傳及全身的各個器官,病人最終出現口腔、鼻腔和肛門出血等症狀,患者可在24小時內死亡。其死亡率高達50%甚至90%。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到目前為止,該病毒已使大約1500人受感染,其中約1000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的傳染除了通過血液和人體分泌液傳染外,接觸被病人血液污染的醫療用具也有可能被傳染。而且這種病傳染極快,所有病人一旦被發現就必須立即被隔離,與病人接觸過的人也必須接受定期檢查。目前,全球醫學界還沒有找到預防這種病的疫苗和可以治癒這種疾病的葯物。但只要及時採取控制措施,嚴格隔離病發區,病毒的傳染就能得到迅速遏制。 紀事:追蹤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 德國,馬爾堡——這個位於法蘭克福北方的安靜小鎮風景優美,擁有許多著名的歷史古跡,看起來並不象是曾經遭受致死病毒肆掠的樣子,而正是因為這個馬爾堡病毒,小鎮才由此得名。1967年8月,當一個實驗室里的工作人員突然發生高熱,腹瀉,嘔吐,大出血,休克和循環系統衰竭時,這個小鎮的寧靜從此就被打破了。當地的病毒學家快速調查原因——此種症狀同樣出現在法蘭克福和貝爾格萊德(南斯拉夫首都)——這三個實驗室都曾經用過來自烏干達的猴子,用於脊髓灰質炎疫苗等研究。一共有37人,包括實驗室工人,醫務人員,和他們的親戚都感染上了這種莫名的疾病,其中有1/4的人死去。3個月後德國專家才找到罪魁禍首:一種危險的新病毒,形狀如蛇行棒狀,是猴類傳染給人類的。 馬爾堡病毒就象它來時那樣神秘地消失了,只到1975年南非才報告了一例。但是,到1976年,這個病毒的一個近親,埃博拉病毒在剛果民主共和國(DRC,以前的扎伊爾)又掀起一陣恐怖局面,殺死了280人。從那時起,埃博拉,馬爾堡等其他致死性「出血熱病毒」幾乎成了一個神話世界裡的魔鬼。上個月,埃博拉病毒在烏干達爆發的前期和馬爾堡病毒在DRC肆掠的中期,大約100個研究埃博拉和馬爾堡的專家,在馬爾堡會面並討論了近來研究的結果。盡管存在著很多未解之迷,例如,病毒在不流行的時候潛伏在哪裡,它們怎樣引起這些破壞性的症狀?事實是,新的治療方法和疫苗的研究有新的突破。研究包括建立基因工程埃博拉病毒,這是分析它們致病機理的強大分子工具,此外,還有在猴子身上使用埃博拉疫苗的研究。 神秘宿主 盡管烏干達埃博拉病毒的爆發占滿報紙新聞頭條,但DRC正在遭受著馬爾堡病毒的侵略。根據金沙薩(扎伊爾首都)國家生物醫學研究所的Jean Muyembe-Tamfum和美國亞特蘭大疾病控制中心(CDC)的Stuart Nichol所說,流行是從1998年十一月Durba鎮北部開始的,Durba鎮外的金礦工人是第一批死亡者。但是,地方的偏僻和政府當時的戰爭使CDC和WHO的專家們知道次年5月才得知此事。1999年中期,流行到達爆發高峰,新的病例只到2000年九月才為人所知,在那時已經有99個人受到感染,死亡率超過80%。超過半數的死亡者是金礦工人,由此可以探知病毒的來源。 Nichol與同事們在南非約翰內斯堡的國家病毒研究所,與病毒學家Robert Swanepoel一起,測序得到馬爾堡病毒的部分基因。令人震驚的是,病毒的基因變異性極大,來自同一祖先的,足有16%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相反,造成1995年科威特,DRC的埃博拉大流行,感染315人的病毒株卻完全沒有基因變異。由Durba的情況得知,馬爾堡病毒至少在人群中分別感染了7次。這些發現提示這個罕見的微生物正在人群中製造新的傳播。 為了尋找病毒的動物宿主,工作隊在金礦里至少捕捉了500隻蝙蝠。許多科學家認為,馬爾堡和埃博拉的天然宿主是動物,如嚙齒類或猴類,因為人們經常和它們接觸(Science, 22 October 1999, p. 654)。Swanepoel曾在早期用實驗方法造成蝙蝠感染埃博拉,因此蝙蝠有可能是最早的感染源。但今天Nichol宣布,這個推測很可能是錯誤的,因為到這次會議為止,大部分蝙蝠經過檢測,並沒有發現馬爾堡病毒感染的跡象。但是,還有一絲希望:部分蝙蝠可能攜帶病毒,其他的宿主—包括節肢動物,昆蟲、蜘蛛等—應該在考慮之列。 毛細血管破漏? 馬爾堡和埃博拉病毒引起的破壞性症狀(休克和大出血)的機理同樣復雜。早先的研究表明,病毒侵害多種細胞,特別是免疫系統的巨嗜細胞和肝細胞。血管內皮細胞是否直接受到埃博拉和馬爾堡的攻擊還不明確。有些研究者(不包括全部)認為這些細胞的損害導致毛細血管內的血液倒流入外周器官,從而造成循環系統的崩潰並使人快速死亡。 CDC的病理學家Sherif Zaki和病毒學家Gary Nabel(NIH疫苗研究中心主任)都肯定內皮細胞受損的關鍵作用。Zaki通過科威特埃博拉死者的屍檢,發現毛細管內皮嚴重受損。為了找到受損原由,Nabel的隊伍和CDC及NIH的人在一起,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養了表達埃博拉蛋白GP(GP蛋白是病毒的外殼蛋白)的人內皮細胞,結果發表在《Nature Medicine》8月刊上。實驗結果令人驚異,24小時內,細胞就不再互相黏附,幾天之內,細胞就死亡了。如果將編碼GP的基因直接表達在從人或豬的血管上,血管在48小時內就會喪失大部分的內皮細胞,通透性增加,變成流動的液態。在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損害中,「內皮通透性增加及毛細血管的受損看來是病理損傷的關鍵」,CDC病毒學家Brian Mahy說道。 然而,還有一些研究者持不同意見,里昂Jean Mérieux實驗室的病毒學家Susan Fisher-Hoch認為,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的受害者並沒有毛細血管缺漏的症狀,如肺水腫及頭頸腫脹,只是從嚴重的類休克症狀中恢復的倖存者才有嚴重的內皮細胞損害。馬利蘭美軍醫院感染疾病研究所(USAMRIID)的Thomas Geisbert報道的實驗猴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初步研究結果支持此觀點。他們觀察感染期症狀嚴重時不同階段的結果顯示,知道病程末期,內皮細胞的損害只有少許。 這個問題還需要繼續斟酌。 設計埃博拉 里昂大學Claude Bernard 大學的分子病毒學家Viktor Volchkov的一項研究成果使大家對感染機制的研究可能更容易:基因工程埃博拉病毒,使得大家能夠通過突變來研究關鍵致死的基因和蛋白功能。「這是本次會議最讓人激動的事」,Fisher-Hoch說。去年,Volchkov與馬爾堡病毒研究所的同事們一起,明確了埃博拉病毒的基因序列:18,959鹼基的單鏈RNA。研究者們現在採用埃博拉基因組的互補鏈構建成DNA分子,將此DNA導入細胞系,並表達埃博拉的四個關鍵蛋白,包括結構蛋白GP,此細胞系即可產生新的RNA埃博拉病毒。結果是實驗室製造出一種能轉染給其他細胞系、具全能感染性的病毒。 「我們現在能回答所有關於埃博拉毒力和發病機理的問題,」Bray說。通過改變互補DNA的序列,Volchkov的工作組已經研製出一種埃博拉突變體能夠詮釋病毒的致死效應。GP蛋白(毒性最強的蛋白)編碼基因的突變,使病毒能復制出更多的蛋白質。Volchkov確定了病毒有GP生成「自我控制」機制,以免在病毒傳播到其他非感染細胞之前,那些感染細胞就被殺死。Feldmann從中也看到了可製作基因工程疫苗的策略。 幾年來,疫苗研究者在努力製造抗馬爾堡和埃博拉的疫苗,在幾內亞豬和猴身上的實驗已經成功。在會上,Nabel報告了他在DNA疫苗上的新進展。採用所謂的「prime-boost」疫苗技術,Nabel和同事們—包括NIH的博士後Nancy Sullivan和CDC的Anthony Sanchez—給四支猴子注射了包含「裸DNA」的疫苗,此DNA與埃博拉的GP蛋白基因互補,隨後再注入用腺病毒載體包裝的基因。免疫後的猴子在感染埃博拉疫苗後免於死亡,而未接受免疫的對照組很快就死掉了。 盡管這次會議讓人感覺到在病毒研究方面有不少進展,可是埃博拉和馬爾堡病毒在非洲的肆略還將持續,直到我們真正研究出有效的疫苗,我們才有可能戰勝它們。 埃博拉病毒在人體發作機制 經過數十年的研究,人類對埃博拉病毒的了解依然很有限。一般認為,這種病毒會侵入並殺死抵抗感染的白血球,由此破壞身體的抵抗力。這種病毒隱藏在免疫系統的「巡邏衛士」———巨噬細胞內,以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巨噬細胞可以清除細菌感染,但卻可能受到病毒的攻擊。巨噬細胞不會當即死亡,它會發出紅色警報,在血液中流動時瘋狂地釋放細胞激素。 在正常情況下,細胞激素的釋放會向免疫系統的其他部分發出警告,聯合起來打擊病毒。但是,遭到埃博拉病毒攻擊時,程序就被打亂了。激增的細胞激素會沖破血管壁,血液滲透到周圍的組織里。這一循環將不斷重復,直到被感染者鮮血流盡。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惟一知道的是:這一過程一旦開始,大量流血便幾乎是不可能被阻止的。簡單來說,就是逐步擴散的器官損壞。這有點像是被千刀萬剮而死。你全身上下會布滿無數細小的傷痕。
記得採納啊
㈢ 人類歷史上第一種被消滅的致命傳染病毒是什麼
人類歷史上第一種被消滅的致命傳染病毒是天花。
隨著疫苗的出現,人類最終消滅了天花。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人員在對最後一批尚未宣布消滅天花病的東非四國進行了調查確認後,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宣布了一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消息:全世界已經徹底消滅了天花病。天花病毒至今僅有少數病株保存在某些高級實驗室。
病毒介紹:
天花(small pox)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它是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天花的傳染性強,病情重,沒有患過天花或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均能被感染,最基本有效和最簡便的預防方法是接種牛痘。
天花或起源於古埃及地區,專家在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身上找到了明顯的膿皰痕跡,並認為他可能是史上首名天花病人。這個病毒在古埃及肆虐了1000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其逐漸傳入了土耳其、亞美尼亞、羅馬等地。
㈣ 十大最致命的病毒是什麼
1. 馬爾堡病毒
科學家們在1967年發現了這種病毒,當時在德國的一個實驗室里發現了一次小規模的爆發。
科學家們接觸了從烏干達進口的受感染猴子。這種病毒與埃博拉病毒類似。
症狀並不輕微:被感染後,你會發高燒,並開始全身出血——這會導致休克、器官衰竭,最終死亡。
在疫情爆發之初,25%的感染者死亡,後來隨著1998-2000年剛果和2005年安哥拉的疫情蔓延,這一數字超過了80%。
2. 埃博拉病毒
這種病毒於1976年在蘇丹和剛果同時暴發。
埃博拉病毒通過接觸血液和其他體液,或通過受感染者和動物的組織傳播。
感染者的死亡率在50%左右,在蘇丹甚至在70%左右。
這種病毒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泰國和菲律賓。
隨後,它傳播到我們星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現在約有40%的人口生活在登革熱經常存在的地區。
這種病毒是由蚊子傳播的。
每年大約有1億人感染這種病毒。死亡率很低,只有2。5%,但當然死亡人數仍然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