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沁園春長沙》的原文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橘游耐。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
在秋意正濃的時候,我獨自站在湘江的橘子洲頭,望著北去的江水。
周圍的山巒被層層的樹林染成紅色,江水清澈見底,船隻穿梭其中,競相前行。
雄鷹在藍天中翱翔,魚兒在淺水中游弋,
所有生物都在秋天的舞台上追求著自由。
我心懷感慨,向遼闊的天地提問,究竟是誰掌控著命運的起伏?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曾與眾多朋友攜手漫步於此,
回憶起那充滿激情與挑戰的歲月,如此豐富而深刻。
就像那時的我們,青春洋溢,才華橫溢;
意氣風發,揮灑著堅定的信念。
評點國家大事,激昂文采,
將那些權貴豪強視如塵埃。
還記得嗎,我們曾在江水中暢游,激起的波濤幾乎攔住了飛速行駛的船隻!
注釋:
(1)寒秋:深秋,晚秋。
(2)橘子洲:位於長沙城西湘江中的一個沙洲。
(3)舸:船。
(4)萬類:指所有生物。
(5)霜天:秋天。
(6)百侶:形容眾多朋友。
(7)恰:正當,剛好。
(8)揮斥:奔放。
(9)遒:強烈。
(10)激揚:激濁揚清。
(11)萬戶侯:指過去的貴族和富豪。
(12)中流:江水的中央。
B. 鷹擊長空出自哪首詩
出處:《沁園春·長沙》
近現代:毛澤東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譯文:深秋季節,我獨自站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滔滔的湘水向北奔流。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鷹在廣闊的天空里飛,魚在清澈的水裡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廣闊的宇宙惆悵感慨:這曠遠迷茫大地的盛衰沉浮,該由誰來主宰呢?
曾經我和我的同學,經常攜手結伴來到這里漫遊。在一起商討國家大事,那無數不平凡的歲月至今還縈繞在我的心頭。同學們正值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大家躊躇滿志,意氣奔放,勁頭正足。
評論國家大事,寫出這些激濁揚清的文章,把當時那些軍閥官僚看得如同糞土。可曾記得,那時我們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幾乎擋住了疾馳而來的行船?
(2)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擴展閱讀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這首詞上半闋著重寫景,起句作者便把自己置於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深秋境界里。
遠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作者不僅看到了眼前的嶽麓山的楓林,也可能聯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黃櫨和祖國無數山嶽中由綠變紅的水杉、黃連木……那一重重山,一層層樹,讓自然之神彩筆一抹,暈染得一片嫣紅。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腳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瑩。江面上,千帆競發,百舸爭渡,靜中有動,生氣勃勃。仰視「鷹擊長空」,奮振健羽,自由飛翔。
俯瞰「魚翔淺底」,因透明而清淺見底的江里,魚群擺動鰭尾,任意遨遊。作者以短短四句詩,描繪出一幅立體的寥廓萬里、絢麗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關山月濃墨重彩的國畫。不愧為「驅山走海置眼前」、「咫尺應須論萬里」的大毛筆。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首詞寫於1925年深秋,時年毛主席28歲。大約在他離開湖南前往當時的廣州時所寫。這句歷史性的浩嘆仍在今天回響著。
崇高美表現於內在方面,則為偉大高尚心靈的反映。這首詞的下半闋重在抒情,正是這種偉大心靈回聲的抒發。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作者想起曾和當年的同學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帶散步、游泳,暢論天下的情景,回憶起那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他和同學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等立志救國的知青,正值青春年少, 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情懷奔放。作者巧妙地化用了《莊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的意境,來形容新青年從舊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自由奔放的胸襟。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是對「崢嶸歲月」、「揮斥方遒」的進一步具體化。面對「萬山紅遍」的美景,他們既贊嘆錦綉河山的壯美,又悲憤大好河山的沉淪。於是,發表激濁揚清的文章,抨擊黑暗,宣揚真理,鄙視當時的「萬戶侯」如糞土。
在這段時期,毛主席在長沙組織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以及張敬堯等反對軍閥活動。
特別是創辦《湘江評論》,這些既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具體內容,又是寫作這首詞的時代背景。了解了這個背景,有助於我們進一步體會詞中閃耀著革命者崇高心靈的美的光芒。
「少年心事當拿雲」,作者和同伴們的拿雲心事,從「攜來百侶曾游」到「糞土當年萬戶侯」,可說是直抒胸臆,盡情傾吐,如長江大河,氣勢磅礴,痛快淋漓。
在結尾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則是採取象徵手法,形象地表達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雲壯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讓人聯想起祖逖的中流擊楫而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後來「中流擊楫」就成了立誓復興祖國的代詞。
在這里正表示詩人要在新時代的大潮里,乘風破浪,鼓槳前進,立誓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使人讀後彷彿聽到了一顆愛國愛民的赤心在怦怦躍動,從而感受到一種偉大胸懷。
C.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意思
翻譯:鷹在廣闊的天空飛,魚在清澈的水裡游,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擊:搏 擊。這里形容飛得矯健有力。
翔:本指鳥盤旋飛翔,這里形容魚游得輕快自由。
萬類:指一切生物。
霜天:指深秋。
出自《沁園春·長沙》,是近代詩人毛澤東所寫的一首詞。
(3)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擴展閱讀
該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全詞在片語之間,融情入理,情景交融。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下半闋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譯: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D. 「魚翔淺底」「鷹擊長空」出自哪首詩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中,由於「擊」「翔」這兩個富有創造性和表現力的動詞的運用,准確而生動地刻畫出了在萬里長空中鷹飛的矯健和在清澈見底的江水中魚游的歡愉自在,表達出雄鷹展翅飛翔時矯健有力的姿態,魚游水中那輕快自在的情趣。
出自,沁園春·長沙【作者】毛澤東【朝代】現代
原文節選: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譯文:
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廣闊的天空里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裡輕快地游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
(4)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於1925年晚秋,離開故鄉韶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的途中,途經長沙,重遊橘子洲時所作。其時,作者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寫下了這首詞。
賞析: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詞人火熱的革命情懷。
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萬山紅遍」正是詞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詞人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詞人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對照鮮明。
這七句,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託了氣氛。「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感嘆,這一問道出了詞人的雄心壯志,表現了他的博大胸懷,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自然帶出下半闋的抒情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