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票交流 > 小女孩過家家6

小女孩過家家6

發布時間:2024-10-28 17:10:23

❶ 《2-6歲,有趣的幼兒心理學》讀書筆記1

是兒童教我們愛和怎樣去愛

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幼兒時期的教育是奠定一個人一生成敗的基石

孩子喜歡扮演成人角色,是對周圍環境的一種學習和模擬,過家家是一種模仿成人行為的游戲。

兒童的獨白可以幫助自己進行思維,伴隨或強化兒童的思維、動作。幾個孩子在一起玩,成人常會發現,他們其實是各玩各的,各說各的,這種方式叫作集體獨白,即一個孩子的說話似乎刺激了另一個孩子的言語,但事實上,他們都是各說各的,互不相干。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當家長極度無奈的時候,又有多少次搬出「替罪羊」來哄騙小孩子呢?糖果被小白兔偷吃了,於是小白兔成了無辜的「替罪羊」,電視是被小猴弄壞的,於是小猴成了「替罪羊」……

孩子犯了錯,為什麼要讓小白兔成為「替罪羊」?
長此以往,孩子看問題的角度就會出問題。這樣的孩子在遇到困難或犯錯誤的時候,總是怨天尤人,將錯誤歸於他人,而不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問題就會反復出現,不利於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

父母們在社交上的「潔癖」,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卡爾·威特認為,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受幼年的生活習慣、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態度影響的。
「從某種程度上說,性格就是能力,是獲取成功的關鍵。開朗爽快的人,就容易被他人接受,交往的范圍就廣,可能的人生道路就多;相反,孤僻沉悶的人,交往的范圍就窄,不願與人協作,可能的人生道路就會處於封閉狀態。」

應該多給孩子創造與同齡夥伴玩耍的機會,多組織戶外活動

家長過分保護孩子,讓孩子沉浸在書是溫柔的生活中,會讓孩子感到不自由,有一種被控制的感覺。

不做溫室里孤獨的花朵,多為孩子創造與同伴玩耍的機會
中國的獨生子女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在家庭中,沒有兄弟姐妹的孤獨感,會讓孩子處於一種情感的焦慮和飢渴狀態。有的孩子,做夢都想要一個弟弟或妹妹,甚至每天抱著一個毛絨玩具,與它講悄悄話,把它當作自己的至親夥伴。有的孩子表面上不想要弟弟妹妹,內心還是渴望有至親的夥伴。
父母應讀懂孩子的心聲,多為孩子創造與同伴玩耍的機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受到快樂和充實。

研究兒童思維過程中發現,兒童在心理發展的某些階段存在著泛靈論的特徵,即幼兒喜歡把一切事物都看成和人一樣是有生命、有意識、活的東西,常把玩具當作活的夥伴,與它們游戲、交談。
所以,父母們看到孩子有上面類似表現,不要大驚小怪,也不要肆意干擾或阻止孩子。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理性思維發展到一定階段,泛靈心理會逐漸消失。

人的記憶可分為感覺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溫故而知新。學過的內容只有經過不斷重復,才能進入長期記憶。幼兒在最初學習語言的時候,反復重復某個詞彙、句子是好現象。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引導孩子,強化記憶掌握更多。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調皮的孩子喜歡探索世界
習慣了規則的成年人看到孩子的一些離奇行為,常會覺得孩子太調皮搗蛋,太讓人頭疼了,常常會呵斥孩子,懲罰孩子,這樣反而更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更不聽話。
對於孩子的調皮,家長不要急於訓斥孩子,要分析孩子行為的動機是什麼,是單純的調皮,還是好奇心驅使下的探索行為,再決定是勸阻還是因勢利導。
家長也要有一顆童心,以小夥伴的身份參與到孩子的娛樂中,可以幫助孩子想辦法,將孩子的調皮行為轉變為有意義的探索活動。
家長要給孩子定規矩,讓孩子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哪些事情該做,哪些事情不該做,時間久了就會成為孩子的行為准則。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傳統的國家,可以通過簡單易懂的講故事、做游戲的方式,寓教於樂,讓孩子了解中國古代豐富多彩的歷史和文化。
成語是古代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沿用的固定短語,一般來源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是漢文化的一大特色。
家長給孩子講成語故事或歷史典故的時候,可以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孩子來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參與到故事的情境之中,這樣既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又能加深孩子對故事內涵的理解。
注意不宜講解負面內容的人性殘忍、奸詐之類的。 參考《三十六計》

許多電視廣告中滲透著濃重的商業氣息,容易對兒童產生不良影響,會對孩子的價值觀造成誤導。
一些宣傳快餐、方便食品的廣告故意將其營養成分誇大,刺激著孩子的消費慾望,會直接誘發孩子的購買行為,導致孩子出現肥胖症、性早熟等問題。有的動畫片中間插播衛生巾、泳裝或禮品的廣告,一些少兒不宜的畫面反復出現,給孩子純潔的精神世界造成污染。
家長切忌將孩子一個人丟在電視機前,看內容不良的廣告或動畫片,一定要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學會鑒別,不適合孩子觀看的節目要馬上關掉。

實際上,兒童對效果強的語言敏感,一個孩子學會了一個新詞或新段子,會以最快的速度在小夥伴中傳播,小夥伴們心領神會,像吸收了新知識一樣開心。
孩子通過傳播效果強的語句,獲得快樂,緩解情緒,家長不必過於干涉。若是臟話,只需心平氣和地告訴他,這樣講話不文明,以後不要再講了。
切忌以語言暴力制止孩子的臟話,如「不許講,再講揍扁你的屁股」之類,這樣可能更加激發孩子講臟話的慾望。

家長不能在孩子犯了一點小錯誤的時候,或者不聽話的時候,就反復強調「再不聽話警察就要來抓你」這樣的話,因為孩子會信以為真,久而久之,會對孩子的認知造成一種錯誤的引導,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靠恐嚇教育孩子聽話,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個誤區。

方便食品中含有各種添加劑,不僅沒有營養,而且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造成個子矮小和智力低下等狀況。
但是,當孩子又哭又鬧地要吃薯片、吃果凍的時候,家長常常會因受不了孩子的哭鬧而放棄原則。如何才能讓孩子遠離方便食品呢?
首先,家長應該了解,孩子正處於口味發展的敏感期,往往為了追求食物的口感和新奇而大快朵頤,幫孩子選擇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是很重要的。

為了讓孩子遠離方便食品,最好的解決方法還是讓孩子愛上媽咪做的飯菜。媽咪應該盡量考慮孩子的胃口,在做菜上下點工夫,多查閱資料,做一些色香味俱佳的飯菜。
還可以搞一些小創意,如將點心擺成小動物的形狀,將冷盤擺成花朵的形狀等,激發孩子的食慾。讓孩子感受到媽咪做的菜既好吃,又好看,簡直是一種藝術享受。
愛上媽咪做的飯菜,孩子自然就對外面的方便食品沒有食慾了。

很多年輕的父母有了孩子之後,覺得自己的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亂了,沒有了自由支配的時間,自我價值得不到實現,於是產生了深深的焦慮感,這種焦慮很容易在自己的情緒和言談中表現出來,進而遷怒於孩子。
當自己在家裡專心做事的時候,孩子一會兒要吃喝,一會兒要拉撤,一會兒纏著你講故事,一會兒又要和你「過家家」,當晚上侍弄孩子上床睡覺之後,想做點自己的事情,身體也已經筋疲力盡了。
但是,身為父母,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孩子正處於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家長必須耐心對待孩子各種各樣的需求,給孩子一個充滿愛和自由的成長環境。

大人常常和孩子進行毫無效果的談話,大人的話充滿了批評和指令比如,「你怎麼這么笨?」「你為什麼總是磨磨蹭蹭的?」「你能不能懂禮貌一點!」孩子則全是否認和爭辯,如「花瓶不是我打碎的」「我就是不想吃飯」「你們大人為什麼總喜歡冤枉孩子呢」等等。

大人應該學會用關心的方式和孩子交談,要針對孩子的感受作出反應,而不是針對其行為。要先說出孩子內心的想法,對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比如,「我知道你很傷心」「我小時候也犯過同樣的錯誤」等,然後再提出合理的建議或意見,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是真正關心他的,而不是在命令他

每天干篇一律的洗手、洗臉、吃飯,讓孩子覺得十分單調。與單調乏味的日常生活相比,孩子更喜歡充滿動感的戲劇場景。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他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熱愛有創意的生活,希望每一天都像陽光下的露珠一樣晶瑩透亮,閃著耀眼的光。

孩子不喜歡大人總是板著面孔,用同一種語氣和他對話,這讓他感到無趣和厭煩。與嚴肅的說教相比,孩子更喜歡新鮮有趣的情境實驗。如果能在單調乏味的日常事務中,製造一些有懸念的場景,將孩子帶入某種情境中,讓孩子在有趣的游戲中去做那些他不願意做的事情,也許會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情緒體驗。

不必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應保持孩子思維的連貫和專注度
教育專家尹建莉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苛刻、嚴格,以至於孩子形成了一種強迫性格,在低年級階段孩子尚能應付,但是到了初中,學習任務很繁重的時候,孩子的心理就崩潰了,無法繼續學業。

不斷提醒孩子出現的錯誤,你這里做錯了,你那裡做錯了,應該如何如何……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會變得謹小慎微,遇事猶豫不決,缺乏大膽嘗試的勇氣,影響日後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當幼兒開始獨自讀書或獨自講故事時,家長一定要用欣賞的態度看孩子,不要打斷孩子。如果孩子閱讀或講故事時有個別不準確的地方,媽咪不需要及時糾正,因為糾正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保護孩子思維的連貫和專注度更重要。

孩子真正的樂趣在於探索和發現,而不是閑置自己的雙手和大腦
許多媽咪都喜歡「乖娃娃」,媽咪說什麼事情該做,「乖娃娃」總是心領神會,按照媽咪說的去做;媽咪說什麼不該動,「乖娃娃」立刻止步,絕不會去觸碰那些違禁品。
這樣的「乖娃娃」讓媽咪覺得省心,欣慰。但是多數娃娃並不乖,他們總要去做那些媽咪反復禁止的事情,總要去探索那些被禁止的領域。對他們來說,真正的樂趣在於探索和發現,而不是閑置自己的雙手和大腦,俯首帖耳做乖寶貝。
智慧的家長總會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孩子一起探索世界的奧秘,探究「該做」和「不該做」的原因,而不是限制孩子的自由,讓孩子產生手腳和心靈都得不到舒展的壓抑感。

有許多專家在研究,如何開發孩子的右腦,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如何通過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開發孩子的智力。其實,任何刻意的方法都不如讓孩子到自然中去,到音樂中去,到童話故事中去,自由地感受,自由地張開想像的翅膀。只有身處遼闊無邊的大自然,孩子才會全神貫注地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感受這個真實的世界。他需要見識各種植物、動物、山川、河流的形象,在大腦中留下印跡。大腦中的形象越多,孩子的想像力越豐富。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愛孩子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如何去做。當孩子緊張不安或興高采烈時,當孩子感到恐懼、憤怒或大喊大叫時,父母應該知道,是什麼激發了他內心的波動。作為最熟悉孩子的父母,應該了解孩子的情緒從何而來,是哪些內在的感覺驅動了孩子的情緒,導致了孩子的行為。
父母和孩子對話是一門藝術,父母的語氣、表情、動作都在傳播一種信號,孩子會通過這種信號去判斷父母的情緒和好惡。
父母的焦慮情緒很容易感染到孩子,孩子的情緒、行為常常是父母情緒的晴雨表。

和孩子一起擇菜,煎雞蛋,打掃衛生,修理傢具,一邊做一邊和孩子講講做這些事情的要領,順便講講媽咪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媽咪小時候對一些事物的感受,既是美好的親子體驗,也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既增進了母子之間的情感,也增強了孩子做事情的自信心,何樂而不為呢?
支招專家
不怕孩子「幫倒忙」,動手能力從做家務開始

孩子是一張白紙,他通過自己的口、手、五官、大腦,一點一點地認知這個陌生的世界。他看到動畫片里那些真真假假的幻想,分不清,於是產生了困惑。
成人從自身的經驗出發,會覺得一切都是約定俗成的,無須更多的解釋。但是對於第一次接觸世界的孩子來說,一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讓他糾結許久。
孩子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是非常執著的,有著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決心和勇氣,父母一味地敷衍孩子是不可取的。

孩子需要接觸不同的環境,特別是自然環境。在自然環境中觀察動物、植物的各種形態,傾聽來自大自然的各種聲音,有利於鍛煉孩子各種感官的敏銳性,促進孩子智力的發展。
經常在戶外玩耍的孩子,性格活潑、熱愛運動、動手能力強,比經常宅在家裡的孩子心理更健全,身體更健康,更具自信和力量。

當孩子不小心摔了一跤,父母大呼小叫,互相抱怨,比自己摔了還要心疼。孩子想嘗試爬高,家長趕快將孩子拉下來,說:「不要去,那裡危險!」
久而久之,成人的焦慮傳遞給孩子,孩子的不安全感也會與日俱增,膽子也越來越小了。當孩子覺得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危險時,他的心理問題也就出現了

閱讀全文

與小女孩過家家6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天基金網股票型基金有哪些 瀏覽:359
公司未上市是怎麼分股票 瀏覽:958
匯添富股票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714
品牌價值評估 瀏覽:942
瀏覽:709
退市整理股票交易是什麼意思 瀏覽:51
股票海德股份 瀏覽:512
華泰股份股票投票 瀏覽:141
成都股票開戶需要什麼資料 瀏覽:656
油罐價格 瀏覽:317
哪個股票配資平台專業 瀏覽:963
歐比特股票趨勢分析 瀏覽:373
手機可以股票交易么 瀏覽:683
股票分析講座視頻 瀏覽:206
2021年1月4日股票預測分析 瀏覽:643
手機操作股票怎麼掛單委託 瀏覽:403
上市公司貸款股票質押 瀏覽:400
股票買2層是買了多少 瀏覽:129
賬戶上沒有股票可以申購新股嗎 瀏覽:529
浙江華東光電儀器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