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3年中國人口負增長208萬,負增長的歷史原因有哪些
最新統計顯示,2023年,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全年出生人口902萬,死亡人口1110萬,凈減少208萬人。這一數據延續了2022年人口減少85萬的趨勢,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包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服務需求減少。
自1974年至1997年,中國自然增長率整體處於10‰至20‰之間,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出生率顯著下降,死亡率雖有微降但整體呈下降趨勢,總和生育率從4.2降至2.8,但仍高於世代更替水平2.1。進入2018年至今,自然增長率接近轉折點,2021年總和生育率首次低於世代更替水平,降至1.5~1.6之間。
自1971年開始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將公職單位家庭限制為一胎,農村家庭允許最多生二胎。對超生者,徵收高額的社會撫養費。這一政策自1982年起被定為基本國策,1998年以後,出生率持續下降,至2004年降至12.29‰,之後長期處於低水平。同時,死亡率從2000年開始進入老齡化階段,長期維持在6.4‰至6.5‰之間,至2010年後開始逐步升高。
我國人口形勢呈現顯著特徵:少子化、老齡化、不婚化。自2016年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後,出生率雖有小幅度波動,但至2021年已降至建國以來最低的7.52‰。2020年數據顯示,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8.70%,2021年65歲以上老齡人口佔比進一步升至14.2%。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結婚或結婚意願持續走低,2021年結婚率下降至5.4‰,僅為763.6萬對夫妻登記結婚。
造成這一現象的三大因素是:教育水平提高、養娃成本沉重以及孩子無人看護。高等教育普及導致女性初婚年齡推遲,職業期望提高,生育成本增加,傾向於少生或不生。養娃成本包括住房、教育、醫療和生活開支,其中住房成本高昂,教育開支龐大,孩子無人看護成為城市夫妻的難題。
為解決生育難題,需從多個方面著手。降低住房成本,提高教育質量,加大托育保障力度,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當老百姓生存壓力減輕,才能有望提高生育率,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