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益世報社論主筆羅隆基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時局動盪不安,劉豁軒為《益世報》尋求一位力挽狂瀾的社論主筆,他的目光鎖定在了上海的羅隆基身上。羅隆基,字努生,江西安福人,1921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後留學英美專研政治學和中國近代史,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他在上海光華大學和中國公學授課,主編《新月》雜志。因對「九一八事件」的批評,他因發表《沈陽事件》而遭到免職,但對《益世報》的邀請,他欣然接受,前往天津擔任社論主筆。
劉豁軒給予羅隆基的待遇堪稱豪華,月薪500元,配有專用汽車,並允許他在外兼職。羅隆基在南開大學教授政治學的同時,執掌《益世報》社論,工作與教學兩不誤。他寫作社論完全自主,從題目選擇到內容修改,劉豁軒都予以尊重,即使羅隆基的「無禮」要求,也悉數滿足。這顯示出《益世報》對羅隆基的極度信任和渴求。
羅隆基的首次社論猶如驚雷,直指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三位國民黨領袖的派系紛爭。他連續發表《可以戰矣》和《再論對日方針》等文章,強烈呼籲抗日。自此,《益世報》成為抗日言論的重要平台,銷量也因此激增,盡管這帶來了國民黨當局的不滿和威脅。在國民黨試圖以「暗殺」手段除掉羅隆基時,劉豁軒堅決維護,最終不得不在安全考慮下辭退了他。
羅隆基離職後,《益世報》社論主筆一職空缺,劉豁軒請來清華大學教授錢端升接任,繼續發表抗日言論。然而,錢端升也因與國民黨當局的沖突被迫離職。《益世報》的抗日立場始終未變,直到華北局勢緊張,宋哲元主張抗日,羅隆基得以再次回歸,直至天津淪陷,《益世報》停刊,羅隆基的社論生涯才告一段落。
上世紀30至40年代,《益世報》持守自由主義傾向,既反對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也不理解共產黨的革命運動,在政治傾向上在中間地帶搖擺。但在抵抗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方面,《益世報》的立場是鮮明的。堅決反抗侵略,捍衛國家主權,成為國內反抗日本侵略最激烈的大報。
② 羅隆基的人物軼事
1896年8月14日羅隆基出生於江西安福縣楓田鎮車田村一個書香世家。出生這天,產婦床上的蚊帳後面出現一條大蛇,吐著信子,蜷個圓盤在床後不走。幾個老年人看後忙恭維著說:「蛇者,龍也。此時龍仔出現,乃吉祥之兆也,此生來日必有將相之份。」
安福方言,「龍仔」的讀音叫「龍嘰」。這「龍嘰」便成了嬰兒的乳名。
「龍嘰」到了5歲,要拜「至聖先師孔子」啟蒙讀書。父親羅念祖要給兒子取個學名,冥思苦想之際,突然靈感一動,這「龍嘰」不正是唐明皇李隆基的諧音么,真是個千古巧合,借個貴氣,「羅龍嘰」便改成了「羅隆基」。羅念祖是清末秀才,他飽讀詩書,潛心教育,在贛中一帶頗有名氣。他教書很特別,只教「尖子」學生,頑生劣生,庸碌之輩,家長出大價錢他也不收。1903年他在吉安開館,左選右選,只收到四個學生,進行重點教化,果然後來都成了名人。這四個學生除兒子羅隆基外,一個是吉安人劉峙,後來成了國民黨河南省主席,二級上將;一個是吉水人羅家衡,後留學日本,專攻法律,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法學家;再一位是鄰村的李疇福,後來當過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的縣長,解放後又被選為安福縣的副縣長,人稱「三朝元老」。羅隆基的成材,與其父的嚴格家教是很有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