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吳國是怎麼滅亡的
吳國是被晉國滅掉的。司馬氏以先滅漢後取吳作為國策,而在滅漢、代魏後又忙於新朝政權的定製,吳政權才暫時得以延續。公元269年,羊祜命王_在早慶益州籌建水師,並預定攻吳的軍事方略政策。公元279年冬,晉滅吳之戰開始爆發,280年三月晉國攻下石頭城,孫皓投降,宣示著吳國的滅亡。
吳國被滅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孫權晚年,利用太子之位削弱士族大家的勢力,握閉最後導致群黨之爭,朝局不穩。權臣更是肆無忌憚,擾亂朝綱。導致東吳內部勢力整體滑落,吳國國力日漸衰退,敵國越來越強大,最終戰敗被滅亡。
深層次原因1、落後的王位繼承製度導致了政局動盪。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嫡長子繼承製的王位繼承是大多數諸侯國都實行的,而吳國仍然採取兄終弟及的傳統繼承方式。2、統治階層內部矛盾重重,軍事政治集團內部不和諧。種種原因才如此早早結束了吳國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