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洞庭湖私家湖泊是誰的
在洞庭湖深處,一道高高壘砌的堤壩似「水中長城」,圍出一片面積近3萬畝的私人湖泊,嚴重影響濕地生態及湖區行洪。這道堤壩是當地一個私企老闆夏順安所建,曾被湖南省以及益陽市、沅江市(縣級市)等各級政府數次嚴令拆除,但依舊巋然不動。
近日,生態環境部組成督察組,對洞庭湖私人矮圍破壞生態問題開展專項督察。記者從湖南省沅江市(縣級市)獲悉,沅江市15日已拆除下塞湖矮圍位於沅江境內所剩的7200米圍堤;依法全部拆除矮圍區域湖洲上的4處建築物。
在洞庭湖深處,一道高高壘砌的堤壩似「水中長城」,圍出一片面積近3萬畝的私人湖泊,嚴重影響濕地生態及湖區行洪。這道堤壩是當地一個私企老闆夏順安所建,曾被湖南省以及益陽市、沅江市(縣級市)等各級政府數次嚴令拆除,但依舊巋然不動。
近日,生態環境部組成督察組,對洞庭湖私人矮圍破壞生態問題開展專項督察。記者從湖南省沅江市(縣級市)獲悉,沅江市15日已拆除下塞湖矮圍位於沅江境內所剩的7200米圍堤;依法全部拆除矮圍區域湖洲上的4處建築物。
Ⅱ 江南水鄉的特點
相對於北方而言,江南地區的地形地貌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多丘陵多平原和多水。江南地處長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地形上呈南高北低之勢,其北部地勢平坦,以平原、丘陵為主,南部則分布有一些山地;另外除了降水豐富以外,江南地區還擁有長江和錢塘江兩大水系,兩者通過運河相互連通。
江南地區河道棋布、湖泊眾多,有中國著名的三大淡水湖,即江西的鄱陽湖和湖南的洞庭湖、江浙兩省的太湖。在長期的開發過程中,又興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之相互勾連,如伍子胥開胥溪、夫差開鑿邗溝與江南運河等等,所以歷來就享有「水鄉澤國」的美譽。在這樣的氣候和地形地貌下形成的江南自然地理有著和北方顯著的不同。
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漢的黃鶴樓和江蘇南京的閱江樓被人們譽為「江南四大名樓」。
樓閣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建築,「樓,重房也」;「閣,樓也」。這就是說,樓閣一般都是兩層或兩層以上的建築,且都以木質為主要結構。在中國古代,不管是佛、道、儒這些宗教門派,還是皇家貴族,都把樓閣看作是神聖、尊貴和威嚴的象徵。
在修建的眾多樓閣中用於觀景、賞景的樓閣很多,也分布很廣,南方有,北方也有,但是南方居多。這些樓閣一般臨水而建,湖光山色,波光粼粼,景色秀美。所以,這些樓閣也是文人雅士們匯聚之所,許多文學名篇也因這些樓閣而誕生,而這些樓閣也因這些文章的流傳而聲名遠揚。當然比較有代表性的要數被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的滕王閣、黃鶴樓和岳陽樓了。
中國歷史上,曾因大米集中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蕪湖、無錫、九江、長沙,一稱湖北沙市這四大米市均在江南,又被稱為「江南四大米市」,這四大米市比如皖南的蕪湖米市(在南陵縣)如今依然煥發青春。「江南四大米市」是在舊時農業商品經濟不發達過程產生的,對促進當時的糧食生產、流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也對當地的社會發展、農民生活和商業經貿有很大的提高。
「江南」的含義在古代文獻中是變化多樣的。它常是一個與「中原」「邊疆」等區域概念相並立的詞,且含糊不清。從歷史上看,江南既是一個自然地理區域,也是一個社會政治和人文區域。
根據歷史傳統和文化形成的大江南地區是蘇南、皖南、上海、浙江、江西東北部、江西北部。江南核心區是所謂「水鄉江南」,是江南文明的一個生態型,因其位於平原澤國之上,故和山地江南濱海江南相區別,因其最具代表性,所以也被認為是狹義江南。
江南文化下的一些次文化區域,如吳文化、越文化、徽文化、贛文化、金陵文化、楚文化、江淮文化。
江南,是指地理區域,顧名思義,意為長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時期,江南屬漢地九州,被中原稱為"吳越" 。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鄉、繁榮發達著稱。
江南是一個人傑地靈、山清水秀的地方,從古至今「江南」一直是個不斷變化、富有伸縮性的地域概念,但始終代表著美麗富饒的水鄉景象;至今也是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商品生產發達,工業門類齊全,是中國綜合經濟水平最高的發達地區。
在不同歷史時期,江南的文學意象不盡相同。江南最早出現在先秦兩漢時期。在東周時期是以吳國、越國等諸侯國所在的長江中下游,即今上海、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江西東北部等長江中下游以南部分地區(摘自央視紀錄片《何處是江南》)。
自古有來,江南漢族地區曾有會稽郡、吳郡、江南道、兩浙路等行政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