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韓熙載夜宴圖》是誰的作品他還有其他的作品嗎
《韓熙載夜宴圖》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畫家顧閎中的傑作。這幅畫作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是顧閎中唯一的傳世作品。關於顧閎中的其他作品,雖然畫史著錄中提及了《游山陰圖》、《雪村圖》、《荷錢孝鎮空幽浦》、《眀皇擊梧桐圖》等,但遺憾的是,這些作品未能流傳至今。
《韓熙載夜宴圖》以細膩的筆觸捕捉了韓熙載在家中舉辦宴會的場景,展現了宴會的不同階段,包括樂器演奏、舞蹈表演和賓客告別等。這幅畫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反映了當時官場的宴會文化。
畫中的五個場景通過屏風的自然分隔,形成了一個連貫的故事。顧閎中在捕捉人物神情方面尤其出色,使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畫中宴會的熱鬧氣氛。
盡管顧閎中的其他作品未能保存至今,但《韓熙載夜宴圖》足以證明他的藝術才華和對後世的影響。這幅畫作不僅是一幅單獨的畫作,更是一系列連續場景的生動描繪,展現了古代繪畫的獨特魅力。
2. 顧閎中與《韓熙載夜宴圖》
顧閎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國中南唐人物畫家,曾任南唐畫院待詔,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態,與周文矩齊名,唯一傳世作品為《韓熙載夜宴圖》。
簡介
顧閎中,江南人,南唐後主時任翰林待詔。南唐著名人物肖像畫家,曾畫過後主李煜的肖像。工畫人物,用筆圓勁,間以方筆轉折,設色濃麗,善於描摹神情意態。傳世代表作為《韓熙載夜宴圖》,見於畫史著錄的作品還有《眀皇擊梧桐圖》、《游山陰圖》、《雪村圖》、《荷錢幽浦》等。
《韓熙載夜宴圖》
是我國古代人物畫的重要作品,縱28.7厘米,橫335.5厘米,絹本設色。現藏於故宮博物院,是以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的生活軼事為題材繪制而成。
韓熙載(907~970),字叔言,山東北海人,唐末進士,是一位北方貴族,因戰亂南逃,被南唐朝廷留用。後主李煜繼位時,南唐國勢不振,而北方的宋王朝則迅速崛起。李煜對自己小朝廷的存亡憂慮不安。對於韓熙載,李煜想授他為相,卻又不放心,心情十分矛盾。韓熙載也意識到,表面上雖受惠予南唐朝廷,但畢竟是北方人,也無意為官。身處逆境的韓熙載,為了免遭可能發生的厄運,不得不在政治上盡量避免與朝廷發生沖突,並在生活上以疏狂自放、縱情聲色的方式,去轉移同僚的視線,蒙蔽朝廷的耳目。
李煜只以為韓熙載生活太放盪,出於「惜其才」,想通過圖畫對韓熙載起規勸作用。所以,當他得知韓熙載「多好聲伎,專為夜飲,雖賓客棵雜,歡呼狂逸,不復拘制」的消息,便「命顧閎中夜至其第,竊窺之,目識心記,圖繪以上之。」該畫真實地描繪了在政治上鬱郁不得志的韓熙載縱情聲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劃了韓熙載的復雜心境,為古代人物畫傑作。
《韓熙載夜宴圖》作品以屏風為界,將畫卷分為五個故事情節,即聽樂、觀舞、休息、清吹、送別。全局構圖張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畫精細、傳神、古樸、大氣,並通過對韓熙載頭像的細致描繪,成功地表現出韓熙載當時的心理狀態。
其中共繪制了5大場景,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場景:描繪了韓熙載與來賓聆聽樂女彈奏琵琶;第二場景:描繪了舞女在韓熙載的擊鼓聲中翩翩起舞;第三場景:描繪了韓熙載在圍床上休息;第四場景:描繪了韓熙載手執執扇欣賞樂女吹奏(兩人吹橫笛,三人吹篳篥);第五部分:描繪、記錄了韓熙載和賓客與樂女調笑,以此結束夜宴。
《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幅由聽琴、觀舞、休閑、賞樂和調笑等五個既可獨立成章,卻又相互關聯的片斷所組成的畫卷,無論是造型、用筆、設色方面,都顯示了畫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繪畫技藝。 該卷鈐有自南宋史彌遠「紹動」印到近代張大千的收藏印記共計四十六方,著錄於《庚子銷夏記》、《石渠寶笈初編》等書。該圖卷一般學者認為是顧閎中所作,但今書畫鑒定界有些人士認定為宋人摹本。
3. 簡要分析顧罔中《韓熙夜宴圖》這幅作品
《韓熙載夜宴圖》是顧閎中的作品,主題圍繞中心人物韓熙載展開,從傾聽演奏到擊鼓,欣賞獨舞,直至宴會結束,韓熙載始終心事重重,與歡樂的宴會形成鮮明對比。畫中的韓熙載出身貴族,看透官場的嚴峻形勢,逃避做宰相,以聲色為韜晦之略,夜夜笙歌以家中,賓客縱情嬉戲。這幅畫不僅體現了時代風貌,更真實揭露了政治階級內部的矛盾。
在藝術特色方面,首先,構圖採用傳統的打破時間概念的方式,將先後活動展現在同一畫面上,安排得當,疏密有致。其次,人物刻畫上,韓熙載的形象突出,與其他人物形成對比,表現出他的沉鬱寡歡與夜宴的熱鬧場面形成鮮明對比。再次,設色上,運用朱紅、硃砂、石青、石綠等色彩,對比強烈,同時又運用墨色來統一協調,形成有序的黑白灰分布。最後,線條運用上,以「鐵線描」為主,線條流暢,富有韻味。
關於《韓熙載夜宴圖》的繪制,有兩種緣由記載。一種是因為韓熙載出身豪門,才能超群,入南唐後官至中書侍郎,但無力挽回政治形勢,因而「恥為之相,故以聲色晦之」。後主李煜想重用韓熙載,但聽聞他生活放盪,於是命顧閎中夜間偷看韓熙載行樂的每一個場面,想藉以圖畫勸告韓熙載停止夜夜歌舞昇平的放盪生活。另一種說法是因為韓熙載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官員,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進士第,後逃至江南,投順南唐。李煜繼位後,對北方來的官員加以百般猜疑、陷害,整個南唐統治集團內部斗爭激烈,朝不保夕。在這種環境之中,身居高職的韓熙載為了保護自己,故意裝扮成生活上腐敗,醉生夢死的糊塗人,好讓李後主不要懷疑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而以求自保。但李煜當時對他還是不放心,就奉命畫院的待詔顧閎中和周文拒首弊激到韓熙載家裡去探個虛實,命令顧閎中和周文拒把所看到的一切畫下來交給他看。大智若愚的韓熙載當然明白他們的來意,所以故意將一種不問時事沉靦於歌舞,醉生夢死的形態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表演。顧閎中憑借著他那敏捷的洞察力和驚人的記憶力,把韓熙載在家中的夜宴全過程默記在心,回去後即刻揮筆作畫,李後主看了此畫後,就暫時放過了韓熙載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