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上市後又私有化
上市公司私有化好處:
1. 可選擇是否對外公布經營數據
私有化後,公司無需再對外公布核心經營數據,商業機密無需對外透露。
2.省去高昂的上市運營費用
諸如律師費、顧問費、審計費等等。
3.不擔心公司股價被低估
私有化後,公司股價不再進行公開交易,無需擔心市場估值過低引起的融資困境。
4.減輕外部壓力
再也不要承受來自投資者的一座座大山,以及監管機構和做空機構的24小時在線「盯」。
5.獨享收益
股東可以獨享公司發展帶來的巨大收益。
拓展資料: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指由上市公司大股東作為收購建議者所發動的收購活動,目的是要全數買回小股東手上的股份,買回後撤銷這家公司的上市資格,變為大股東本身的私有公司,即退市。
這是資本市場一類特殊的並購操作,它與其他並購操作的最大區別就是它的目標是使被收購上市公司下市,由公眾公司變為私人公司。
實現私有化都有哪些方式?
1.美股私有化
主要有要約收購、長式合並、反向股票分割三種方式。
(1)要約收購是收購者(公司管理層或第三方)向股東寄送一份書面的要約文件,要約文件應符合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披露要求,同時還要有一封說明後續收購安排的傳達指示信;隨後,在收購者取得了公司90%的股份的情況下就可以實施簡易合並了。要約收購適合股本較大且股東人數較多的上市公司,正好契合大多數中概股的特色。
要約收購案例:今年1月12日,聚美優品宣布收到私有化要約,買方團擬以每ADS(美國存托憑證)20美元的價格收購公司所有公開發行、非陳歐及其買方團所持有的普通股。收購完成後,聚美優品將從紐交所退市。
(2)長式合並與港股中的協議安排、開曼公司法中的協議收購相對應,是由大股東直接與目標公司合並,或由大股東先設立一個全資子公司,然後通過該子公司與目標公司進行合並,從而實現退市;收購者和公司董事會進行協商並簽署合並協議;經董事會批准後,股東對此交易進行投票表決。
(3)反向股票分割,是公司宣布旨在減少登記股東數量的反向股票分割計劃,通常公司讓股東以原來的10股、100股換取現在的一股;遵照這一換股原則,公司通常會以現金支付的方式獲得某些股東手中不足一股的股份,這樣一來,較小的登記股東將會被擠出公司,從而也減少了股東的總數量。此種方式適合股本較小、股東人數相對較少的上市公司。
2.港股私有化
在上市公司私有化方面,香港市場對中小股東的保護比較嚴格。上市公司私有化不但要遵守香港證監會的《公司收購、合並及股份回購守則》,同時要遵守上市公司注冊地的公司法,目前香港證監會和香港交易所認可的主要司法權區包括香港、中國大陸、開曼群島和百慕大。港股私有化主要有要約收購、協議安排兩種方式。
(1)要約收購是收購方可在要約中設置要約生效的先決條件,例如通常約定接受要約的股份超過50%,要約才生效。在要約生效條件滿足後,要約收購才會生效。
(2)協議安排是由收購方和目標方共同向目標方的股東發出協議安排通知,經過由股東參與的法院會議和特別股東大會批准後,由法院強制執行;收購方收購目標方所有股東的全部股份,被收購公司退市並合並入收購方;收購的股份只能是100%或0。
在美股和港股幾種不同的私有化方式中,不同類型的公司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有利於私有化的方式。
2. 港股私有化的原因和影響分析
港股私有化會對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在私有化完成後,上市公司的股票將不再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東將無法在市場上買賣股票,因此股票價格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波動。
摘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上市公司選擇私有化,這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本文將探討港股私有化的原因和影響,並分析其對市場和投資者的影響。
1.3 避免市場不確定性
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私有化,市場的競爭將會減少。這可能會導致市場的集中度增加,對市場的穩定性產生負面影響。私有化還可能導致市場流動性下降,投資者可能會面臨更少的機會進行交易。
一些公司認為,私有化可以提高公司的估值。在私有化之前,公司的股票交易價格可能受到市場波動和投資者情緒的影響,導致公司的估值偏低。而在私有化之後,公司可以更好地控制信息披露和股價波動,從而提高公司的估值。
2.1 對股價的影響
3. 關於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問題
1、要的。
私有化會觸發對所有股東的全面收購要約,A需要發出該全面要約,並證明自己有現金能力履約,並由專業機構鑒證,還要將全部必要收購款的20%存於交易所,以為保證。
2、當然。
買家需要發出上市公司收購報告書,關於買家的一系列詳細信息均需披露,並由專業機構鑒證。
3、私有化後,控股股東極大地減少了讓其他股東分享公司收益的損失,增強了對公司掌控力,受投資機構、監管機構的制約也少,並且不再有上市時的強制性信息披露要求,也節省了很多信息維護成本...有不少好處;壞處是喪失了上市地位,失去了公開融資的平台,以及所持股票的流動性。
4、只有5位或以下股票持有人?早已不滿足上市條件了,屬於私有化完成的狀態。
具體規定,不妨參考《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雖然到目前為止,大陸尚無主動的私有化案例。
4. 公司私有化意味著什麼
上市公司私有化通常會被理解為,這家上市公司業績下滑,發展前景不明朗了,股價也一直下跌不被喜愛,為了不被退市,公司做出私有化的決策,為了避免被強制退市,畢竟一旦被強制退市,意味著虎落平陽。
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前提條件:因股票價格過低,市場估值偏低,而公司的大股東和管理層卻對公司的長期發展看好,從而使得控股股東認為把上市公司變為私有公司更有利於其長期發展。大股東與上市公司存在關聯或同業競爭,並且股權關系相對簡單,大股東有絕對控股的地位,實施私有化可為資本運作提供足夠的空間。上市公司私有化之後,這家公司就變成了私人的財產,也就不再對外公開財務,同意也不存在其股價一說了,因為會把所有的股票收回去,這是資本市場一類特殊的並購操作。
拓展資料:
1、私有化的原因,由於上市公司股權分散,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分離,掌握公司決策控制權的經營者的目標可能偏離作為所有者的股東的目標,從而產生了代理成本。私有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所有權和控制權再結合,從而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對此有三種解釋:
2、第一種觀點是:一些高效益的投資項目需要管理人員付出不成比例的艱辛努力,因而只有在管理人員獲得該項目收益的相應比例收益時,該項目才會被採納。但是,外部股東可能會認為這些管理人員報酬合同「過於慷慨」。在這種情況下,轉為非上市接管有助於相關報酬安排的達成,並因此可以促使管理人員採納這些投資計劃。
3、第二種觀點認為:私有化可以消除錯誤撤換管理人員帶來的資源浪費成本。當獲取有關管理人員經營情況的信息的成本較高時,在位的管理人員可能被錯誤地撤換。為保住自己的職位,管理人員可能採取一些不恰當的措施致使資源浪費。例如,他們可能進行一些利潤並非最高、但收益比較容易受到外部人士注意的項目。在許多私有化案例中,接管提議者持有大量股權,並在董事會佔有一席之地,他們密切關注接管後的企業管理,這將減少管理人員與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現象,也降低了這方面的代理成本。
4、第三種觀點認為:通過杠桿收購進行的上市公司私有化減少了管理者管理自由現金流量所引致的代理人成本。通過杠桿收購而增加債務,可以迫使這些現金流量被用於償還債務,債務的增加減少了管理人員對自由現金流量的分配權,從而降低了自由現金流量引致的代理人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