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特斯拉電圈的全球無線輸電"是什麼
無線傳輸能量方法很多,太陽能就是一個。。
通過「特斯拉線圈」獲得上百萬伏的高頻電壓,利用「放大發射機」( 現在稱之為大功率高頻傳輸線共振變壓器)用於無線輸電。原理簡單說說:把地球作為內導體,地球電離層作為外導體,通過放大發射機,使用特有的徑向電磁波振盪模式,在地球與電離層之間建立起大約 8 赫茲的低頻共振,利用環繞地球的表面電磁波來傳輸能量。
特斯拉做過地球傳導輸電。我先介紹無線通訊和無線輸電的區別:前者關注信息,接收的能量只需足夠將信號與噪音區別開就行;後者則是關注能量傳輸的效率。聽廣播時,電台和收音機都各自耗用能量,這不是能量傳輸。
特斯拉早的Wardenclyffe塔,主要目的是無線電通訊,次要目的是驗證無線輸能的概念。這個輸能的原理是將地球看作導體,讓低頻電磁輻射在其中形成共振,另外利用低空大氣層傳輸一部分能量,並結合高空大氣層形成迴路。
關於大氣的那部分設想,我們一直在用來傳輸電波信號。如果要傳輸能量,那麼同上,先解決干擾問題。關於地球自己的駐波,特斯拉只是設想,沒看到大規模成功的實驗。後來我們知道離子層和地球表面的確形成了波導,但要利用他來有效傳輸能量,需要Q值達到10^6,但實際只有個位數,所以此路不通。
㈡ 無線電輸電是怎樣進行的
以下是對無線輸電的各類解釋
1、 激光輸電 這是一種利用激光傳輸電能的形式。由於激光方向性強、能量集中,利用激光可以攜帶大量的能量。因此可以用較小的發射功率實現較遠距離的輸電。
2、 化學氫輸電 利用儲氫合金可吸收相當於本身體積1000倍氧氣的特點,用發電站多餘的電力製成氫氣,待這種合金吸收後,再運到沒有電力的地方轉換成電力使用。
3、 光輻射管道輸電 通過光熱輻射管道把太陽能從沙漠中輸送到數百公里外的工業區,然後再附設電廠,利用光電轉換技術變成電力,從而使無電區可以自給自足。
4、 真空管道輸電 利用電子加速器把發電機發出的電能變成電子運動的性能,然後將高速運動的電子引入真空管道,使電子在真空管道中以類似於光波的速度運動,運動到用電的地方再經動能變換器將電子運動的動能變成電能。此方法輸電,電能損耗幾乎為零。
5、 微波輸電 發電廠發出的電首先通過微波轉換器,將工頻交流電變換成微波,再通過微波發射天線發送到空間,並傳播到地面微波接收站。經過微波接收站收到的微波通過轉換器,再將微波轉換成電能。
㈢ 遠程無線輸電是什麼
你好!遠程無線輸電還只是個概念,基本原理是利用特斯拉線圈將電力變為無線信號,在將無線信號轉化為電。現在還沒有遠距離無線輸電的技術因為損耗特別大。只能近距離進行無線傳輸,技術也是在試驗中,損耗和輻射都很大。更沒有手機運用這個技術,手機現在還是都需要電池的。
國家電網公司團隊為您解答,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
㈣ 無線輸電原理
1.不可能有
2. 即算研發出來也不會達標,批量生產不了,因為有很大輻射,對人類是有非常大的損害
㈤ 無線輸電技術是什麼意思
無線輸電就是將交流電力用無線電磁波的形勢發射出去!再由無線共振的接收系統接收驅動電力機械!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1856年7月10日出生在克羅埃西亞,是一位世界知名的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和電機工程師。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對電力學和磁力學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專利和理論工作依據現代交變電流電力系統,包括多相電力分配系統和交流電發電機,他最早提出並研究實踐了電力的無線傳輸技術!
尼古拉·特斯拉以無線傳輸電力的方式,直到一百年後的「理論科學界」才實驗出來,2006年麻省理工學院最尖端的技術可以利用「諧振式電磁感應」將無線電力傳輸到三公尺,隔空點亮了60瓦的燈泡,超過三公尺距離就點不亮了,超過十公尺就沒電了。
美國的軍方從1945年已可以隔空傳輸太陽能約一百五十公里,但是電力極其微弱,直到後期有驚人的突破,可以從地球去點亮位在月球上的60瓦燈泡,超越「理論科學界」至少五十年的科技水平,而部分科技則交由美國航太總署使用。
㈥ 無線輸電將怎樣改變人類生活
第一,隨著快充和電池技術的發展,純電動汽車將得到迅速發展。電動汽車擺脫充電樁後,可以在行駛過程中邊跑邊充電,永遠不用再擔心電力枯竭。傳統燃油車,將被人們拋棄。因為基於電動的汽車在電力不枯竭的情況下,如果空間足夠,甚至可以讓人有在家的舒適,汽車極可能進化成移動的家。房車或許會成為替代現在住房的一種可能,因為可以移動的家,比固定的家更有優勢和想像力。
第四,如果遠距離無線輸電成為現實,就可以讓你生活更加自由灑脫。你可以住在山頂樹屋,而無需擔心沒有電,沒有wifi。你可以讓你的飛行汽車懸停在城市上空,吃著冰激凌,欣賞夜晚的城市和星空。甚至遠離地球的空間站,隨時都能保持充沛的電力供應。
㈦ 無線供電是什麼
無線供電採用的是電磁場,即電磁感應。最簡單的,也是我們常用的如射頻卡(公交卡,卡本身是無源的,但他發信號需要能量,從刷卡器上獲得的)就是採用無線供電的。當然,射頻卡用的能量很小,但道理是一樣的。
㈧ 無線輸電技術原理
原理將兩個線圈放置於鄰近位置上,當電流在一個線圈中流動時,所產生的磁通量成為媒介,導致另一個線圈中也產生電動勢。
理論和經驗都表明:當原邊電流頻率、幅值越高,原、副邊距離越小,與空氣相比,磁心周圍介質的相對磁導率越大時,可分離式變壓器的傳輸效率越高。但實際應用當中原副邊距離不可能無限小,必須對原副邊採取相應的補償措施。
無線輸電是指不經過電纜將電能從發電裝置傳送到接收端的技術。該技術最大的困難在於,如何解決無線電波在傳輸中的彌散和衰減問題。對於無線通訊來說,電波的彌散可能是好事,但無線輸電則恰恰相反。
輸電工程最關心的是效率和經濟性。無線電能傳輸的效率取決於微波源的效率、發射/接收天線的效率和微波整流器的效率,其經濟性如何,依賴於所用頻段的微波元器件的價格與有線輸電系統所用器材價格的比較,也與具體的輸電網路的參數有關系。
㈨ 最適宜無線輸電的電磁波的頻率是多少
波長越長,衰減越少,傳播的越遠,可以想像電力傳輸,50Hz交流電,整個中國大陸的版圖上可以一直從東部發電廠傳到數千公里外的嘉峪關呢
㈩ 有可能實現無線輸電嗎
以下內容來自網路知道日報
2015年04月04日閱讀(22571)
據國外媒體報道,日本科學家已經成功實驗了無線供電傳輸,此舉將成為未來實現空間太陽能發電的關鍵。
未來某一天空間太陽能電池板將可能為地球供電
空間太陽能發電的靈感來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2011年福島地震後,核電廠關閉,資源本就匱乏的日本對進口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大。於是日本於2009年啟動了「空間太陽能系統」項目,由日本工業部資助。
研究者利用微波將1.8千瓦的電能精確定位下成功地傳輸到55米之外的接收器上。這個距離不算遠,但卻是實現地面使用空間太陽能這一技術的關鍵一步。
一名日本航空航天探索局(JAXA)的發言人說,「通過微波將近2千瓦的電量傳輸到遠處的一個小接收器上,此舉實屬前無古人。」相比地面接受太陽能發電而言,空間太陽能發電優勢多多,最顯眼的就是穩定供應電能,不受天氣和時間影響。
像國際空間站這樣的人造衛星都是就地取材,使用太空中的太陽能維持自身的運轉。這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來說還只能是科幻故事裡的情節,我們使用的太陽能都是在地面上收集到的。
日本的這項研究為未來人類獲取不竭的空間太陽能提供了可能。目前的研究只是個雛形,最終的成熟裝置將是一台帶有收集太陽光的電池板和傳輸天線的微波傳輸太陽能衛星,放置在距離地表36,000千米之外的太空軌道上。
「這個技術的成熟並投入實際應用還要幾十年,可能要等到2040年之後。」發言人說,「需要克服的技術挑戰不在少數,例如怎麼才能將這么大個的收集傳輸結構裝置送上太空。裝置的構造和維護上也都還存在問題。」
http://..com/daily/view?id=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