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市歷史
上交所成立於1990年12月9日,當時在上交所上市的企業有8家,有趣的是,8家上市公司中還有兩家關聯企業,上海飛樂股份和上海飛樂音響,俗稱「大飛樂」和「小飛樂」。「大飛樂」要比「小飛樂」大得多,僅從員工規模看,一個約2,700人,另一個只有50人。「大飛樂」的總經理也是「小飛樂」的董事長,其「父子」關系不言而喻。事實上,「小飛樂」的發起單位之一便是「大飛樂」的前身「上海飛樂電聲總廠」。但從市場化或股份制的資歷而言,「小飛樂」成立於1984年,是最早的股份制企業之一,而「大飛樂」建立於1987年。更為重要的是,1986年,***會見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後者向***贈送了一枚紐交所徽章,憑它可以在紐交所自由進出。***回贈了一張「小飛樂」的股票,這就是「父以子貴」了。「小飛樂」1984年發售股票時,也未在媒體上刊登招股公告,只在當地市民報紙《新民晚報》上報道了一則創立大會的新聞。
「小飛樂」、愛使股份與另一家延中實業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沒有國家股,當時被稱之為「集體企業」,俗稱「街道企業」。延中實業據說是為安排失業(當時叫待業)人員而建。申華電工也沒有國家股,但它是極具中國特色的鄉鎮企業,董事長兼總經理瞿建國是當時川沙縣孫橋鄉副鄉長和工業公司總經理。
8家上市公司中,身份最高貴最富國企意味的是真空電子,1989年,它在全國最大的100家電子企業中銷售額排名第十二,利稅總額則是第二。真空電子在1991年6月的市值是8.6億多元,占上海股市總市值的60%以上。不過,真空電子就像後來許許多多的大型國企上市公司那般,很少有投資者喜歡,但又無法忽視它。真空電子最有名的事件是其首任董事長薛文海公開揚言中小股東無足輕重,他雖道出了真實狀況,但其粗魯的態度簡直無法讓人接受。
8家上市公司有一個共同之處——每年都分紅,而且股息率很高,這在此後許多年的大部分上市公司身上再也不會出現了,投資者們不得不以追求資本利得為目標。當年的股份公司在不能交易的情況下,也只能以股息來吸引人了。當然,所謂的高股息是和當時的高通脹背景聯系在一起的,這些上市公司的股息率大多都是18.75%,它正是當年一年定期儲蓄存款的利息率。最高的股息率是22%,1989年由豫園商場和鳳凰化工發放。
特區深圳證券交易所也在1991年7月3日正式營業,掛牌企業有深發展、深萬科、深安達、深金田和深原野。深發展盡管是一家股份制銀行,但考慮到姍姍來遲的中國金融改革,它能上市,在15年前是件令人驚訝的事情,所以深發展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是市場上的一顆明星。深萬科當時還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地產公司,只是裡面有一個聰明的企業家王石,他為了盡量擺脫控股國企「婆婆」的影響,利用深圳市委急於改革的心情,直接要求市委書記支持萬科成為股份制公司。還有一家公司深原野也頗具典型,因為它是中國股市最早出局的玩家。
原野是第一家中外合資的上市公司,在1987年成立的時候,國家股佔了60%,港資佔20%,還有兩個個人股東各佔10%,其中一個叫彭建東。但過了不到兩年時間,原野只剩下了兩個股東,一個是佔5%股份的深圳國企,另一個是香港公司,佔95%股份,背後的控制人便是彭建東。原野上市後,彭建東將股價炒高,然後套現。1992年7月7日,原野停牌,直到1994年1月才改名為「世紀星源」復牌。期間究竟發生了何事,當時沒有對外披露,只是法院後來以挪用公司資金罪和侵佔罪的名義將澳大利亞國籍的彭建東驅逐出境。
除了原野的中小股東之外,沒有多少人對此深究和憤怒,也沒有多少人想到原野這類上市公司會在今後泛濫成災。
(二)不完善、不健全的證券公司
進入上交所後,我的主要工作是擔任《上海證券交易所專刊》的記者,顧名思義,這是交易所辦的一份報紙。中國的許多改革的特色是「只做不說」,悄悄地幹完,等大家發現,「生米已煮成熟飯」。國家對待交易所的態度也一樣,不準主流媒體播報股市信息,可股市恰恰是最市場化的,沒有公開的信息,這個市場一定會死掉。上交所索性自己辦報,向廣大投資者進行市場推廣。
除了股市行情之外,可報道的信息十分有限。上市公司只有8家,而交易所的會員單位1990年時僅有26家,其中以信託投資公司為主,佔了14家,證券公司僅有6家,還有就是城市信用合作社(我有兩天調研完5家信用社營業部的經歷)。上海的證券公司主要有3家——萬國證券公司、申銀證券公司和海通證券公司。申銀證券背後的銀行是工商銀行上海分行,海通證券公司屬於交通銀行體系,萬國證券則是一家股權較為分散的公司。萬國和申銀等證券公司原始資本的積累離不開對國庫券的套利。當時,中國各地市場因投資者市場意識不同,國庫券價格差異很大,把黑龍江的80多元國庫券弄到上海,就能賣到100多元。但當時沒有什麼電子化交易,國庫券全是實物券,面額最大的才10元,2,000多萬元的國庫券總得需要裝十幾個麻袋、十幾個箱子,租一節火車皮,配上多名經濟警察和槍支押運回上海吧。有意思的是,個體投資者也在做同樣的事,有個叫楊百萬的人就是這樣發家的。中國證券公司的經營水平一直不高,行為與一個散戶或暴發戶沒有什麼兩樣,命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
另外,當時的券商充分利用不對稱的信息優勢乃至違法獲得先機來牟取暴利。萬國證券的總裁管金生在1989年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管理處串門,看到了1988年國庫券准備在一個星期以後上市的內部文件,趕緊以黑市價75元買進,一上市就是104元,大有斬獲。萬國證券的行動引來了其他證券公司的跟風,最後皆大歡喜。
很多年來,中國股民真正有多少人,一直是個謎,原因是為了操縱股市、提高認購和配售新股中獎率等原因,個人或投資機構收集了大量的非股民身份證,然後開戶,俗稱為「拖拉機」,結果把中國股民弄得面目全非。但在1991年夏天的3個月中,我很幸運地見到了幾乎所有的上海股民(佔了當時10萬中國股民的絕大部分)。上交所為了無紙化交易,也為了消滅黑市,要求投資者本人必須來浦江飯店換取新的股票賬戶。交易所所有員工從下午到深夜12時加班加點工作,我的崗位是最後將賬戶遞給客戶。整整3個月,拿著小喇叭喊號的我看到了無數張臉,那是很真實的事情,不似後來,市場變得越來越玄虛了。
(三)市場的狂亂與挫折(「810」事件)、中國證監會的設立(1991年下半年-1992年)
1991年6月上海浦江飯店門外站著不少投資者,他們在議論著該不該買股票和買什麼股票,我記得自己站在他們中間,太陽曬得有點吃不消。到了7月,大家已經沒什麼可以議論的了,因為市場每天單邊上場,而且都漲停在0.5%的漲停板上。由於普遍惜售,像鳳凰化工從前周成交的6,280股縮小到這周成交55股。每天空漲不是個辦法,上交所在9月30日開始以成交量調控股價,如果當天成交量不到其可上市交易量的0.3%,當天就不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總會有人作出些「貢獻」,湊足成交量,然後股價繼續向上。於是,出現了世界股市上難得一見的奇觀,證券公司每天聚滿人群,看著行情大屏幕,像久旱盼甘霖那般等待幾股或十幾股的成交量,最後積累成功,延中實業2,800股,真空電子1,500股,大飛樂400股,愛使電子85股,申華電工110股,小飛樂65股,豫園商場40股,鳳凰化工2,140股,股價上漲,大家欣喜若狂,一齊鼓掌。它之所以給我們印象如此深刻,是因為以後的中國股市一直被「擴容」壓力所困擾,也就是說,發行的股票總是多於市場中的資金,不會出現在股市中買不到股票的現象。但是,這個奇觀還是預示了以後中國股市的宿命——荒誕的政策不斷地扭曲市場,市場又時不時作出離奇極端的反應,讓政策制定者惱羞成怒或焦慮萬分,用更離奇的政策來束縛或刺激市場,然後市場奄奄一息或亢奮異常,接著政策又……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不難理解,上交所成立一年後才出現了第一家新上市公司興業房產。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一直不願意讓新公司上市,造成粥少僧多,供不應求。
那時的深圳市場又是另一番景象,深發展的擴股遭到股民的反對,1991年8月11日其股價曾狂跌41.6%,在證券公司前的一名婦女目睹此景當場暈倒。9月6日,深指已從全年最高點136.9點跌至最低點45.6點。當地政府一邊實施2億元資金秘密救市行動,一邊採取取消漲跌停等多種市場化方法,終於使市場反轉。
1992年年初,***南巡講話,提到了上海作為改革開放龍頭的重要性,也具體肯定了股票交易所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為中國股市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當然,***的肯定是辯證的和謹慎的,一方面講要大膽試,又說搞得不好就關)。3月,原來的上海市市委書記、上交所的創建者,當時已是國務院副總理的朱基公開稱贊深圳市場比上海成功的報道,深深刺激了上交所的總經理尉文淵。他越過主管單位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直接向市委領導申請全面放開上海市場的股價,讓市場自己說話,終於形成了股價天天小漲、最後變暴漲的局面。例如豫園商城的股價就從800多元/股上漲至10,500元/股(10年後,一些中國股市投資者高喊要創造第一個百元股的奇跡,卻未考慮到豫園商城早就是萬元股了。即使將百元1股拆細至1元1股,豫園商城也是中國第一個百元股票)。
深圳臨近亞洲金融重鎮香港,它所在的地域廣東又得改革之先機,要比當時正欲改革起飛的上海,在市場意識方面成熟得多。如果不是出了「810」事件,上海股市在幾年之內是很難超越深圳的。
1992年8月7日,深圳市宣布當年發行5億股公眾股,發售500萬張抽簽表,中簽率為10%,每張抽簽表可以購1,000股。在大牛市中,新股是市場的寵兒,如何公平公正地發行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由於每張身份證可花100元買一張抽簽表,不僅全國各地大量的身份證寄往深圳,據說上百萬外地人湧入了這個常住人口只有60萬的城市,各售表機構門前提前3天就有人排隊。到了8月9日早上,排隊人數可能已達100萬,當天晚上9時,500萬張抽簽表售完。未獲得抽簽表的人群目睹了種種不公正和fb行為後湧向市政府。午夜12時後,警察與示威者發生沖突,到處是石塊、汽水瓶、催淚瓦斯、水炮、電棍,汽車、商店被燒被砸,混戰持續了4個小時。事後調查,至少有10萬張以上的抽簽表被內部藏留私買,涉及金融系統幹部職工4,000多人。
盡管事後朱基副總理認定「8.10」事件是「一次技術失控事件」,但深圳市市長鄭良玉曾在公眾面前泣不成聲,他12月16日轉任江西省副省長。隨後,市委書記李灝被調回北京。
「8.10」事件觸及了中央政府的底線。中國***人深知金融穩定事關政權安危,1948年舊上海金融市場的崩潰正是國民黨垮台的直接原因之一。金融市場不能影響社會和政局的穩定,否則的話就必須關門。作為金融市場最活躍又最不穩定因素的股市能否做到這點,誰都沒有把握。上交所開業時,當時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鴻儒和上海分行行長龔浩成就對尉文淵說:「半年內不出問題就是勝利。」由此可想上上下下是多麼的不確定。
因為「810」事件,深圳市場是夠得上「關門」條件的,盡管深圳市場沒有關門,卻從此元氣大傷,直到1996年才打起精神再度與上海競爭。「8.10」事件也引發了上海股市的暴跌,卻沒有讓上交所循規蹈矩,他們反而趁著上海的改革開放大肆發展,直至1995年的「327」國債期貨事件,才讓上交所領略了什麼叫「關門」。
「8.10」事件還有一個得益者是中國證監會,地方上的混亂給了北京集權的理由,於是,證監會於當年10月26日成立。
(四)本末倒置的市場營運和1994年的大暴跌(1992-1994年)
今天最能代表中國股市的量化指標是上證指數(上證指數以1990年12月19日為100點),它的最初發布日是1991年7月15日,以133點報收,到了年底的12月31日,已是292點。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全面放開股價,上證指數從前一天的623點沖到1,334點,並在5月26日達到全年最高點1,429點。但由於這一年有30多隻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長了3.88倍,對投資者的心理沖擊和資金面壓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到393點,出現了上海股市的第一次「熊市」。但不久就反彈,在當年年底,上證指數收在780點上。
與上市公司激增同步的,是股票交易額的幾十倍地放大,股票總成交金額247億元,比1991年增長了近30倍,市價總值558.4億元,增長了317.98倍。上交所的會員單位也達到75家,比以前增加了49家,交易所場內的席位也從最初的25個擴大到1992年年底的500多個,到1994年則擴大到了3,000多個。
在這個擴張過程中,出現過上海市場交易設施嚴重不足的情況,即營業部太少,投資者沒有「跑道」可以買進賣出。為了獲得營業部限量發放委託單,投資者開始通宵達旦地排隊(讓人感嘆的是,十幾年後的上海房市泡沫時,又讓我們看到了同樣的場景)。於是,上交所竟然在昔日的「跑狗場」——文化廣場中搞了一個超大型的證券營業部,100多家證券公司營業部在那兒設立臨時拒台,接受股民的委託。有些緊張的是,1992年6月1日第一次開門時,沒想到竟來了4萬人,有關方面准備不足,只得臨時關閉。6月9日,它才開始順利運行,半年後的12月,這個違反規定開設的證券經營場所才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這座位於過去的法租界、植有法國梧桐的陝西路永嘉路口的「文化廣場」,後來成了鮮花集市,最近又要挪作它用了。很少人能將它和大型股票委託展銷會聯系在一起,這可能也是世界股市史上的一絕,可它確實充滿了早期的市場精神,是不「規范」的早期中國股市的象徵。
比起文化廣場股票委託點形式上的不規范,影響到中國股市長遠發展或者說讓中國股市受到不良「路徑依賴」的,是看似規范和名曰「規范意識」的文件和規定,它們非常在意股東與國家的關系,而不是從股東的權利來界定股票類型,從而衍生出許多看來富有「創造性」,但最終卻被證明不是不可行就是成為市場發展障礙的東西。比如「國家股」、「法人股」與「個人股」,就是一些當時就有點矛盾、今天更是讓人匪夷所思的概念,保險公司和投資公司從市場中直接買來的股票是不是法人持有的股票呢?為什麼它們就不是「法人股」呢?界定概念的混亂,直接導致了中國股市的結構性缺陷,股票被人為地劃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當年的不流通,緣自於對所有制意識形態的考慮,不能讓民間力量「私有化」公有企業,但由於「法人股」與「不流通股」劃上了等號,結果後來很多民營企業的「法人股」也不能流通了。
有趣的是,只要不被稱為「法人股」或「國家股」,就可以想辦法變相流通。在1992年之前是沒有「法人股」這個概念的,只有所謂的「單位股」,這在上海市場的「老八股」當年的報表中出現過,後來有許多就化為流通股了,否則今天北大方正(當年的「延中實業」)和華晨集團(當年的「申華電工」)就不可能是全流通的股票了。
我還有好多,太長了,自己去網上找一下吧!
,
⑵ 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簡介
中國的股票市場有時也簡稱為中國股市,是從1989年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後受「8.23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特點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後,中國證監會逐漸提出要解決國有股的不能流通問題,要盤活國有資產,曾先後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於在當初的上市發行環節,流通股東以超高市盈率購買了流通股,而出台的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損害了流通股東的利益,因此市場以走熊而對「國有股減持」的改革作出市場反應。後迫於市場的壓力,中國證監會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的改革。 然而在2005年,中國證監會再次提出「股權分置改革」,其實質仍然是國有股減持,不同的是,這一改革以消除股權分置為目標,連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進來,由此引發了市場極大的不認同。 市場對股權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
⑶ 中國股市有多久歷史了
時間再一次定格在5月19日,在這個至今仍令股民無限遐想的日子,市場是否還會以"不再重來"作為答案呢?
1999年5月19日,中國股市啟動了迄今為止最壯觀的一輪牛市行情,上證指數從1050點附近開始啟動,兩年之後攀上了2245點的歷史新高,指數的累積漲幅超過了100%。不過,隨後股市便進入了長達5年的大熊市,萬千股民深套其中,萬億市值揮來散去。
屈指算來,作為資本市場最重要改革成果之一的股市,已經來到中國15個年頭了。15年前的12月19日,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時,當時的人們就好奇地猜測"股市"會往何處去。
15年中,股市迎來送去了上億股民,也見證了5任證監會主席的更迭變換。功過是非,歷史最有說服力,但伴隨著他們的足跡,15年的點點滴滴已然清晰。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以後,掛牌股票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當時交易制度實施1%漲跌停板(後改為0.5%)限制,股指從96.05點開始,歷時2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只用了3個月時間,大盤漲幅高達303%。這種行情在現在看來,足以讓投資者羨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都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市場中甚至一度傳言監管層將關閉股市,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奮,1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200%,最高達1052點。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全面暴漲,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本輪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國股市對相關"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說法也被投資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深發展、四川長虹、深科技、湖北興化等龍頭股均為業績極佳的績優成長股,在這些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這些股票創造的"投資神化"也對當時的普通投資者進行了一場鮮活的投資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多數的投資者都記憶猶新,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2000點以上,並創出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伴隨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證券投資基金也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大發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⑷ 我想了解關於中國股市歷史以來每一天的消息面,請問哪裡可以查看到!書,網頁也可以,謝謝你!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以後,掛牌股票僅有8隻股票,人稱"老八股"。當時交易制度實施1%漲跌停板(後改為0.5%)限制,股指從96.05點開始,歷時2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跌幅高達73%,這樣的下跌在現在來看是不可想像的,而在當時,投資者們都自然地接受了,難怪有人說,還是早期的股市炒起來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從1992年11月17日的386點開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點,只用了3個月時間,大盤漲幅高達303%。這種行情在現在看來,足以讓投資者羨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股市的大擴容也就開始了,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上證指數也逐步走低,進而在777點展開長期拉鋸,後來777點位失守,大盤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續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點,但這次熊市帶來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數量急速地膨脹
■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證券市場一片蕭條,在人們都對股市信心喪失殆盡的時候,市場中甚至一度傳言監管層將關閉股市,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奮,1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200%,最高達1052點。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講究什麼價值投資,業績好壞也是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流通盤要小,這樣好炒。但是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全面暴漲,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本輪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國股市對相關"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說法也被投資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市重新下跌。從1995年的8月開始,當時僅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長虹開始悄悄走強,業績白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資金的關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條件具備。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深發展、四川長虹、深科技、湖北興化等龍頭股均為業績極佳的績優成長股,在這些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這些股票創造的"投資神化"也對當時的普通投資者進行了一場鮮活的投資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這兩年間,股市的擴容繼續瘋狂進行,規模出現了難以想像的擴張。嚴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級市場出現極度失血,持續2年的熊市就此展開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多數的投資者都記憶猶新,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2000點以上,並創出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伴隨一輪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證券投資基金也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大發展。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的問題。投資者普遍認為這是利空因素,解決股權分置也成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
1、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2、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3、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4、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5、1990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6、股市設計者點評:
股市最初的建立就是如此,「歷史在為未來奮斗的時候總是高尚和純潔的,當年設計者所構想的證券市場只有一個榜樣——歐美,歐美股市是完全市場化的結果,是最精明的商人之間的活動,而中國的歷史現實卻決定了中國的股市一開始就帶著太多的政府色彩。」一位最初設計者對本刊評論說。這為後來的政策市以及國企圈錢埋下了伏筆。
三、○ 混亂90年代初:股市徘徊在保與壓之間
1、1991年8月-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1-08-28 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2、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3、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4、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5、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6、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7、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四、○ 牛市1999:功利性透支
1、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2、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3、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
五、○ 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1、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3、2001年10月-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國有股減持
4、2001年7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5、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6、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7、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8、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9、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10、就是從06年下半年到現在的大牛市,正在持續中。
中國股市歷史
1983年 第一家股份制企業 深圳寶安聯合投資公司
1984年一幫從沒見過股市的窮學生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吳曉玲、魏本華、胡曉煉等),發表了轟動一時的《中國金融改革戰略探討》,其中第一次談到了在中國建立證券市場的構想。在1984年第二屆中國金融年會上引起的思想風暴的規模
1984年7月20日成立 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
1984年11月 第一家公開發行股票企業 飛樂音響 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公司成立
1985年1月,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全流通股票
1985年、北京的天橋公司、開始發行股票,
1987年5月,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 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09-27 第一家證券公司 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 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 上市交易的僅有30種國庫券、債券和被稱為「老八股」(延中、電真空,大、小飛樂,愛使,申華,豫園,興業)的股票,
同日 申銀證券公司開設了上海第一個大戶室 出現了中國第一代個人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大戶
黃浦萬國 每天收市晚上交流信息者絡繹不絕 上海一景
1991年7月1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股票帳戶,逐漸取代股東名卡。
1991年7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始向社會公布上海股市8種股票的價格變動指數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
1991年8月1日 第一隻發行可轉換企業債券公司 瓊能源
1991年10月31日,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元月,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 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1月13日,興業房產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是上證所開業後第一家新上市的股票,也是全國唯一上市交易的不動產股票。
1992 年1月19日,鄧小平從即日起視察深圳四天,在了解了深圳股市情況後,他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 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鄧小平「堅決試,不行 可以關」
1992年2月2日,發行聯合紡織我國第一張中外合資企業股票。
1992年2月2月21日 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 電真空 首次向境外投資者發行股票
1992年3月2日,進行1992股票認購證首次搖號儀式。
1992 年5月21日 滬市突然全面放開股價,大盤直接跳空高開在1260.32點,較前一天漲幅高達104.27%。滬指當天從616點躥至1265點,僅僅3天,又登頂 1420點 股票價格就一飛沖天,暴漲570%!其中,5隻新股市價面值竟狂升2500%至3000%!上證指數首度跨越千點,
1992年7月7日,深圳原野股票停牌。
1992年8月5日,深圳市郵局收到一個17.5公斤重的包裹,其中居然是2800張身份證
1992年8月10日,深圳發售1992年新股認購抽簽表 發生震驚全國的「8.10風波」。
「8•10」之後3天,上海股市也受影響猛跌22.2%。上證指數暴跌400餘點 與5月25日的1420點相比,凈跌640點,兩個半月內跌幅達到45%。
眼看股市脫韁,監管層趕忙懸崖勒馬,並加快新股上市速度。
1992年10月12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成立。
1992年11月,滬市創出393點新低。僅5個月,滬指就跌去千點
1992年11月深寶安 第一家境內發行轉債上市公司 中國首家發行權證的上市企業
1992年後 股票價格暴漲。糊里糊塗地開始炒股,莫名其妙地發了大財
92年因買股票認購證出現了股票大戶 95年以國債風波為限 基本上消滅了股票大戶
1993年2月到1996年3月被稱是中國股市的第一次大熊市,主要是國家宏觀緊縮遏制經濟過熱所致
1993年第二批認購證 這次投入者幾乎全賠,從此認購證消失
1993年2月 1558點
1993年4月1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市行情藉助衛星通信手段傳送到北京
1993年4月22日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正式頒布實施。
1993年5月3日上證所分類股價指數公首日布 分為工業商業地產業公用事業及綜合共五大類
1993年6月1日,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編制的「中華股價指數」
1993年6月29日 青島啤酒 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 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
1993年7月7日,國務院證券委員會發布《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
1993年年中的金融整頓,連帶著股市也跟著泛綠。
1993年8月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所有上市A股均採用集合競價。
1993年8月20日 第一隻上市投資基金 淄博基金
1993年9月30日 第一家股權收購 中國寶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持有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超過5%,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 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股權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
1993年10月2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向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
1994年4月 棱光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轉法人股公司
1994年6月 哈歲寶 第一家上網競價發行股票
1994年6月 陸家嘴 第一家國家股減資的公司
1994年7月28日 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
1994年7月29日『股災』
1994年7月30日「停發新股、允許券商融資、成立中外合資基金」三大政策救市行情 上證指數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8月漲至9月13日的1052.94點,累計漲幅215.33%。
1995年,指數又在政策指揮下玩了一把過山車: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 史稱「327風波」。
1995年3月,當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四年多以後,才進政府工作報告,拿到了准生證。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出《關於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協議平倉。
1995年5月18日 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滬市A股跳空130點開盤,滬指當天漲幅40%多;留下新中國股市上最大的一個跳空缺口 成交量也巨幅放大至84.93億元
1995年5月20日僅過兩天,國務院證券委宣布當年新股發行規模將在二季度下達,滬指瞬間跌去16.39%。
1995年7月1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加入證監會國際組織。
1995年 一汽金杯 第一家虧損公司
1996年的上海股市猶如一個大轉盤,從年初的500多點,一直沖到1250點;深圳股市更是瘋了,從年初的900多點沖到了4200點。
網下認購買新股票 需要上門 帶現金
1996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今起不再辦理新的保值儲蓄業務。
1996年4月24日,上交所決定調低包括交易年費在內的七項市場收費標准。
1996年4月25日 合並方式組建「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5月29日,道•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分別為道•瓊斯中國指數、上海指數和深圳指數。
1996年9月24日,上交所決定,從10月3日起分別下調股票、基金交易傭金和經手費標准;同時對證券交易方式作出重大調整,即由原來的有形席位交易方式改為有形無形相結合,並以無形為主的交易方式。自10月份起全面推廣場外無形席位報盤交易方式。
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證監會坐不住了,團團冷風朝股市吹來,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第三任證監會主席周正慶組織人撰寫]「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則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從而引發市場暴跌。
1996年12月16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實行漲跌幅不超過前日收市價10%的限制。
「12道金牌」
1997年4月10日,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試點拉開序幕。
1997年 5月股市終於在重壓之下於 進行調整
1997年6月6日,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
1997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證券委員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的下跌,是中國股市非常值得玩味的第二次大熊市。
1998年3月23日,金泰、開元、興華、裕陽、安信等五大證券投資基金和南化轉債、絲綢轉債兩個可轉換債券相繼登場。專家理財 證券市場金融衍生工具擴大的一種標志。
1998年4月22日,深滬兩市的交易所 實行「特別處理」制度。
1998年4月28日 遼物資A 第一家ST公司
1998年度,人行先後在3月25日,7月1日,12月7日連續三次降息。
1998年6月12日,國家宣布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從單邊交易千分之五降低到千分之四,
1999年開始,一批批困難企業開始紛紛上市「脫困」,弄虛作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後來暴露出來的很多違規造假的企業都是那時上市的,將股市弄得「不倫不類」『老鼠倉'
上市公司第一年績優,第二年績平,第三年績差,第四年虧損,第五年資產重組。這是折舊規律。
1996年 綠野 上市一年不到,就從一個績憂股變成了一個垃圾股。股票充滿著陽謀和陰謀的游戲工具
1999年5月7日周末北約導彈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
1999年5月10日周一,滬深股市跳空而下,「導彈缺口」炸在每個股民心中。
1999年5•19行情 一開盤網路股啟動 領頭的是東方明珠、廣電股份、中信國安等滬市上漲51點,深市上漲129點。
5月19日後,大盤依然一片大紅
6月1日,國務院宣布降低B股印花稅
6月10日,央行宣布第7次降息。
1999年6月12日 棱光股份 第一家遭交易所公開譴責的公司
6月14日,證監會官員發表講話指出股市上升是恢復性的。
6月15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 重復股市是恢復性上漲,
6月25日,兩市成交量竟達830億元,創歷史紀錄。
管理層還允許三類企業獲准入市,當天大盤跳空高開,上證指數當日大漲103.52點,漲幅6.59%。
政府很快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火上澆油。中國股市進入了空前的大牛市 功利性透支
有經濟學家說當時美國的連續8年大牛市,大大增加了美國的消費,股市的錢掙得容易,花起來也爽快,這被稱為「財富效應」,管理層覺得言之有理,遂動了在中國復制股市財富效應的念頭;
網路泡沫的誕生 國企改革進入攻堅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正式實施,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滬深股市以大幅下挫的方式來迎接中國證券業的第一部大法。1998年12月29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
1999年4月16日,廈海發公告其股票將從4月19日起實行特別處理,成為1999年首家的ST公司。
1999年7月9日 農商社、雙鹿,蘇三山、渝鈦白 第一批PT公司
9月9日三類企業國有企業,國有資產控股企業,上市公司獲准入市,滬指大漲103.52點,漲幅6.59%。
1999年10月 申能股份 第一家國家股回購
1999年10月 首鋼股份 第一家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公司
1999年10月,國務院批准實施《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股票發行審核委員會條例》。
1999年後,股市就迎來以網路為首的高科技風暴。上市公司觸網忙,無論真假,只要名字沾上數碼或者網路兩字,股價就會扶搖直上。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2001年。
2000年4月 吳江絲綢 第一家可轉債公司發行股票
2001年1月初,經濟學家吳敬璉拋出「賭場論」,怒斥股市黑庄 接著又引發中國股市「推倒重來」的觀點。旋即招來經濟學家厲以寧、董輔、肖灼基等的反擊,要像對待嬰兒一樣愛護股市 國內掀起股市大討論:「學費論」
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 財政部部長項懷誠當即表示:「國有股減持是一個利好因素。」,後來股民們認識到,減持就是變相攤派和擴容,而按照新股發行價格減持是殺富濟貧。滬指創下此前11年來新高2245點
直到7月13日,股市仍在高位盤整。
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
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1500點「鐵底」岌岌可危
10月22日晚9時,中央電視台宣布,國有股減持辦法暫停。由五部委聯合調研,由財政部主持的國有股減持辦法,實行了3個月就被證監會一家宣布暫停了。
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首發增發停止國有股出售。
股指下挫已勢如泄洪
有研究員 大小有21個原因導致了當年2001年股市暴跌,其中包括:1999年政策利好釋放完畢,央行規范資金,銀廣廈等庄股內幕徹底曝光,當年股市整頓等等。股權割裂成為中國股市的「原罪」
2001年中國股市彷彿打開了潘多拉魔盒「股權分置也逐漸成了一個筐,什麼問題都可以往裡裝。」「海歸派」官員又陸續推出了「市場化」和「國際化」改革,其中大多「水土不服」,在強力推行中,又在股權分置的框架下被扭曲。
從2001年到2005年,各種政策救市的老辦法悉數用盡之後,股市仍一蹶不振。此前的「國九條」也不敵頹勢,溫總理講話也被視為利空。被套股民比比皆是。「遠離毒品遠離股市」的呼聲成為交響。
2001年後中國股市開始過度擴容,盡管股市一直走跌,但融資額卻達到了近15年來融資額的40%左右。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無奈
上市企業仍舊千方百計「圈錢」,可謂使盡渾身解數:從整體上市到分拆上市,從信誓旦旦到原形畢露,從欠債不還到以股抵債……而好的企業卻又紛紛海外上市。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 國有股減持停止
2002年6•24行情
2002年12月,中國證監會頒布並施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這標志著我國QFII制度正式啟動。
股市仍義無反顧地走上漫漫「熊」途 ———「5•19」這一生於政策、長於政策的大牛行情,終於還是死於政策失靈的陷坑裡 延續多年的政策市終於走到末路:不僅政策的邊際效益遞減,且管理層信用被嚴重透支。
2003年7月 QFII 第一單
2004年1月31日出台了「國九條」《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4年6月1日 證券投資基金法施行 2003年10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04年,上證 180指數樣本股的成交額超過全部股票成交額的一半以上,上證 50指數樣本股成交額又佔到了上證 180指數的近 60%,資金正毫不猶豫地向藍籌股集中;
2004年有兩個「死亡」標志將被記入歷史:一個是,南方、漢唐、閩發、大鵬等靠「坐莊」為生的券商,資金鏈斷裂後難以為繼,或被接管或被清盤;另一個是,多年來威風八面擎「庄股」大旗的德隆系轟然倒下。莊家們被滅
2005年:試錯式「全流通」
2005年 2月以來,上證指數絕地翻身,一度重返 1300點之上
4月29日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啟動 解決股權分置,就是中國股市必須要打的「遼沈戰役」。股市的「三大戰役」
5月9日,證監會迅速圈定了4家上市公司進入股權分置改革首批試點程序。上證指數重挫28點收於1130.84點,再創6年新低。
原來激進的全流通主張者如韓志國、張衛星等卻表示:試點方案不利於流通股股東,同國資委討價還價也是太難。不是一個「純潔」的過程,是一個利益博弈的結果。
2005年6月6日證監會推出《上市公司回購社會公眾股份管理辦法(試行)》,這天股指跌破千點。上午11點06分,滬市股指跌至988.32點
「出逃等於生還」「中國股市8年抗戰,一覺回到解放前」
2005年6月8日暴漲 瘋漲了8%的「人工牛市」股票市場創下了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和最大單日成交記錄,滬深兩市共有120隻股票漲停,兩市共成交317億元。「虛弱的井噴」。
2005年8月22日寶鋼權證上市 每日的成交量超過股票的總交易量,達到了七八十億元
寶鋼權證舉例,4.5元的行權價和高達1.6元的權證價格,2006年8月30日之前
跌破4.50元意味著寶鋼權證根本沒有任何價值,已經成為廢紙。
美式權證持有人有權在最後到期日前任一交易日要求履約執行;
歐式權證持有人則僅能於最後到期日當天要求履約執行。
2006年6月19日深交所 IPO第一股中工國際 中小企業板的第51隻股票
2006年7月5日中國銀行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
2006年10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 全球最大IPO在滬港兩地同日開盤
⑸ 列舉20內中國發生的大事件對股市的影響
給你我幾年來整理的中國證券市場大事記:看看那幾件符合你的需要!
1984年8月14日,上海市政府批准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呈批的《關於發行股票的暫行管理辦法》。
1984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個公開發行的股票——飛樂音響向社會發行1萬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國內更大的反響,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信號。
1985年1月, 上海延中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並全部以股票形式向社會籌資,成為第一家公開向社會發行全流通股票的集體所有制企業。
1986年9月26日,第一個證券櫃台交易點——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
1987年5月, 深圳市發展銀行首次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成為深圳第一股。
1987年9月27日,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7月9日,中國 人民銀行開了證券市場座談會,由人行牽頭組成證券交易所研究設計小組。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1990年12月1日,深交所「試開業」,第一天成交安達 股票8000股,採用的是最原始的口頭唱報和白板競價的手工方式。
1990年12月19日,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滬市的首個交易日以96.05點開盤,並以當日最高價99.98點報收,當日成交金額49萬4千元人民幣。
1991年5月21日,上交所統一實行自由競價交易,滬市股價全部放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1年8月28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1991年10月31日, 中國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與深圳市物業發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眾招股,這是中國股份制企業首次發行B股。
1992年1月10日, 一種叫「股票認購證」的票證出現在上海街頭,產生大批認購證,廣義上講也是一種權證。該權證價格30元,後被炒至幾百元。
1992年5月21日,當天取消部分個股漲跌價格限制。
1992年7月7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宣布:原野股票停牌交易。這是中國證券市場首家停牌企業。
1992年8月10日,深圳上百萬人冒雨來買認購抽簽表,最後發生著名的「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成立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1992年11月,我國國內第一家比較規范的投資基金------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簡稱淄博基金)正式設立。該基金為公司型封閉式基金,募集資金1億元人民幣,並於1993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最早掛牌上市。
1993年3月1日,飛樂音響等內部職工股掛牌,這是股份制企業內部職工股首次上市交易。
1993年6月29日,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正式招股上市,成為中國內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國有企業。
1993年8月17日,部分地區滬市行情傳輸中斷一個多小時,而未中斷地區照常營業,引起軒然大波。
1993年9月30日,中國大陸發生首起通過二級股票市場進行控股的「寶延風波」,延中實業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寶安上海公司聲明持有延中實業發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由此揭開中國收購上市公司第一頁。
1994年1月14日,財政部代表中國政府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注冊登記發行10億美元全球債券。這是中國政府發行的第一筆全球債券,也是中國政府第一次進入美國資本市場。
1994年1月26日南方某公司上海證券營業部因「紅馬甲」電腦操作失誤,以20元一股的天價買入廣船股票80多萬股(當日廣船正常價格在6.50元左右)。一筆交易虧損達1000萬元左右。
1994年7月30日,在數月無抵抗的熊途中,上證指數最低到達325.89點時,中國證監會宣布三項「救市」措施。一個半月,上證綜指上漲了223%,成為我國證券史上股指上漲速度最快的一次。
1995年1月1日,即日起滬深股市交易實行T+1交易制度。
1995年2月23日,上海國債市場出現異常的劇烈震盪,327品種成交金額佔去期市成交額近80%。對此,上交所發布緊急通知稱,當日16:20以後的國債期貨327品種的交易存在嚴重蓄意違規行為,故該部分成交不納入計算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稱之為「3•27國債期貨事件」。
1995年5月17日,國債期貨市場關閉,因期貨資金湧入,5月18日股市井噴,滬市單日股指漲幅達30.99%。
1995年8月9日,日本五十鈴自動車株式會社和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通過協議購買法人股的形式,成為「北京北旅」的第一大股東。這是我國證券市場的首例外商A股大股東。
1996年5月29日,道• 瓊斯推出中國股票指數。
1996年6月7日,上交所擬選擇市場最具代表性的30家上市公司作為樣本,編制「上證30指數」,並在7月1日正式推出。隨後在30指數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波大級別的行情。
1996年10月23日滬市上漲20.5點,收於1010.83點,在闊別千點大關兩年後重新站上1000 點。
1996年12月15日,在市場不理會管理層十二道金牌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指出股市出現過度投機,要求進一步規范。上證綜指自12月11日算起歷時13天,跌幅達31%,單日跌停個股比比皆是。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去世,第二天兩市眾多股票跌停低開幾分鍾內被拉起到漲停報收,後歷時3個月,指數上漲了74%。
1997年4月18日法人股首次擺上了拍賣台。海南某公司持有的 600萬股海南航空股份有 限公司法人股被依法公開拍賣,開我國股票拍賣之先河。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7月2日泰國發生金融危機,隨後長達兩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全面爆發。
1998年4月,滬深交易所決定對「財務狀況異常」的上市公司實施股票交易特別處理。4月28日沈陽物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因連續兩年虧損,被列為首家特別處理的股票。
1998年4月7日,第一批上市的封閉式證券投資基金——基金金泰,基金開元發行。1998 年11 月25日起,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一律不再發行公司職工股。
1998年12月2日,中國證監會下發《關於停止發行公司職工股的通知》。
1999年5月8日,發生美軍「誤炸」我駐南大使館事件,上證股指跳空下行逼近千點,十天後引發一場大級別的「5• 19」行情。
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 規范發展》「5•19」行情進入高潮。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開始正式實施。
2000年2月14日證監會宣布改革股票發行方式: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受利好刺激,大盤漲幅超過9%。
2000年2月23日 上市公司發行轉債開先例,虹橋機場發行13.5億元5年期可轉換公司債。
2000年7月19日,上證綜指以2000.33點開盤,首次站上2000點關口,當日成交量達149.6億元。
2000年10月30日,新華社播發《假典型巨額虧空的背後——鄭百文跌落發出的警示》,引起各界強烈反響,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紛紛就「鄭百文現象」發表看法。並引起國務院領導及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2000年11月2日,吳敬璉針對針對《財經》雜志2000年10月「基金黑幕」事件發表文章《證券市場不能黑》,引發「股市大辯論」。
2000年12月16日上證所推出包括調整B股交易結算費用,降低交易成本在內的系列舉措,以提高B股市場運行效率。此後B股指數不斷上漲,12月25日滬市B股指數創出三年來新高,以 88.95點報收。
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境內居民可投資B股市場。
2001年4月23日,第一隻退市公司——PT水仙
2001年6月,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6月14日,滬市大盤見頂2245.42點,此後一路走低,開始綿綿數載的熊市。
2001年7月23日,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1年9月21日,中國內地首個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證券投資基金成功實現了首次募集目標50億份,正式宣告成立。
2001年10月23,證監會宣布停止執行國有股減持暫行辦法,利好引發大幅反彈,滬深股市接近漲停報收。
2001年11月16日,證券印花稅下調,上證指數開於1725.45點,跳空高開104.1點,但當天收出長陰,收於1646.76點,僅上漲1.57%。
2002年6月24日,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上證指數跳空高開,全天漲幅高達9.25%,上漲144.59點,收於1707.31點。
2002年9月23日起,上市新股於上市首日即計入指數計算。此前上交所新股上市後股指的計算方式是上市第二天計入指數。
2002年12月1日,中國證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聯合頒布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開始正式施行。
2003年2月19日 ,滬深交易所計對封閉式基金存在交易上的缺陷,規定封閉式基金最小報價單位「分」改「厘」, 3月3日起正式實施。
2003年3月,第一家瑞銀華寶申請QFII資格。
2003年4月,「非典」」流行,交易清淡,行情回落。
2003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受此消息影響,上證指數當日大漲33.71點,收於1398.01點,單日漲幅達2.47%。
2004年2月2日,國九條出台,同年4月為落實國九條,證監會成立六個工作組。
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業板塊正式登場、首批八隻股票上市,這是落實「國九條」的首項具體措施之一。
2004年6月30日, 濟南鋼鐵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一級市場新股不敗神話在中國股市正式宣告終結。濟南鋼鐵上市首日跌破發行價,一級市場新股不敗神話在中國股市正式宣告終結。
2005年4月29日,經過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通知》,宣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工作。
2005年6月6日,滬市大盤見底998.23點,從而結束了長達四年的熊市。
2005年6月10日, 三一重工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獲得通過,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第一個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行全流通的上市公司。
2006年5月20日,滬深證券交易所和中國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分別發布關於資金申購上網定價公開發行股票的實施辦法。滬市新辦法將申購上限放寬到當次上網發行總量或9999.9萬股,深市規定申購上限為不得超過本次上網定價發行數量,且不 超過9999.995萬股。
2006年6月19日,新老劃斷後的第一隻新股中工國際在深圳中小板上市,這標志著終止一年多的IPO恢復,由於是一年多以來的首次IPO,該股首日受到市場資金的瘋狂追捧,首日漲幅達到332.03%,最大漲幅更是達到驚人的576%。
2006年12月26日,滬指報收2505.70點,當日成交額457.9億元,首次站上了2500點的高位。
2007年1月9日, 國內保險第一股「中國人壽」成功回歸A股,成為首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這標志著保險公司登陸A股的序幕拉開。
2007年2月26日,滬市大盤首次突破3000點。120隻股票達到10%漲停位,投資者企盼的春節後「開門紅」成為現實。
2007年5月9日,大盤藍籌股推動滬深兩市大幅上漲,滬市大盤突破4000點,滬綜指收報4013.08點。
2007年5月31日,調高股票印花稅,單日震盪320點創15年紀錄。
2007年8月23日,滬市大盤突破5000點.,盤中上摸5050.38點,報收5032.49點。
2007年9月28日,滬市大盤突破5500點,迎接58周年國慶節。
2007年10月16日,黨的「十七」大召開,滬市突破6000點,最高到達6124.04點,成為了歷史以來的最高點位。
2008年1月14日,證券論壇討論資本市場改革發展要以全球視野, 5500不攻而破,滬市又進入了進一步的下跌周期。
2008年3月14日,受國內平安再融資,雪災,大小非解禁和物價上漲等壓力,以及美國次債進一步影響滬市直破4000點。
2008年4月16日,中國第一隻以角為計價單位的股票紫金礦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上申購,申購價為7.13元。
2008年4月22日,管理層明確大小非減持的有關規定,上證指數高開低走,次日跌破3000點至2990點。
2008年4月24日,受證券交易印花稅從0.3%降為0.1%影響,上證指數大幅收高。
2008年5月13日,受隔日下午14時28分汶川八級大地震影響,股市低開後返身走好,一度廣大投資者以不拋股票來支撐指數。
2008年8月8日,29屆北京奧運會召開,大盤以「利好」出盡而大跌,次個交易日跌破2500點,收於2470.07點。
2008年9月16日,受美國雷曼兄弟銀行倒閉,美國股市暴跌影響,以及央行下調銀行准備金和貸款利息拖累,金融股大幅下跌,上證指數跌破2000點,9月18日跌至1802.33點。
2008年9月19日,受管理層允許匯金公司對工建中三大銀行護盤等三大利好消息影響,大盤出現了幾乎集體漲停的壯觀。
2008年10月28日,隨著全球證券市場全面殺跌,上證指數又走入下降通道,當日盤中最低到達1664 .93點,也是這次暴跌的最低點。
2009年3月31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暫行辦法》,辦法自5月1日起實施。這意味著籌備十餘年之久的創業板有望正式開啟。
2009年4月3日,中國證監會決定撤銷寧波立立電子2008年7月公開發行股票的核准決定,同時要求立立電子按照發行價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返還證券持有人,這在中國證券市場尚屬首例。
2009年6月10日, 證監會正式公布《關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實施之後將隨時向企業發審核批文。這意味著暫停8個多月的IPO重啟。
2009年7月29日,金融危機全面全面爆發以來全球最大一單IPO中國建築在滬市登陸,上海證券市場發生了有史以來3031.75億的最大單日成交量,並出現09年最大的跌幅,盤中連破3400,3300,3200點整數關,報收3266.43點。
2009年10月30日,等待了十年,首批創業板股票共計28家公司在深圳登陸,當日盤中受到爆炒而幾度被停牌。
2009年12月8日 被稱為中國「證券業死刑第一人」的原中國長城信託投資公司北京證券交易營業部總經理楊彥明被執行死刑,但6500多萬元贓款的去向仍是一個謎團。此案從一審、上訴、發回重審、再上訴,歷時五年之久。
2010年1月8日,證監會宣布,國務院原則同意推出股指期貨交易。2月22日,期貨公司獲准受理股指期貨開戶。
2010年3月26日,證監會正式做出批復,同意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滬深300股票指數期貨合約。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貨上市,由於市場有了做空機制,股指開始了一輪大幅殺跌走勢。
⑹ 中國股市
因1999年前的股市規模太小,故省略。
1999年2月的1047點到2001年6月2245點為牛市。
2001年6月的2245點到2005年6月998點為熊市。
2005年6月的998點到2007年10月的6124點為牛市。
2007年10月的6124點到2008年10月1664點為熊市。
2008年10月的1664點到2009年7月的3478點為牛市。.
2009年7月3478點到今為止仍為熊市。
⑺ 請問中國解放後的股票發展歷史慨況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1991年8月28日-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2001年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暫停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出售國有股 2001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2006年下半年到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高達6124.04點,隨後隨著國際金融局勢急轉直下,美國次貸危機 ,世界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閉,中國股市特有的大小非現象使得上證指數一路下滑,至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跌至1664.93點,跌幅超70%。 2009年上證綜指年內上漲62.19%,個股漲幅甚至接近2007年的水平,股價創新高的A股有330多隻(不包括新股),占總數的20%,而股價回升到6000點水平的股票,占總數的50%。 2010年年初開盤指數既告不利,上證指數在最初上漲了一段之後,又於1月27日跌破3000點。現在仍舊在3000點徘徊
⑻ 和世博會有關的股票有哪些
世博概念股:
股票代碼 股票名稱 影響程度及領域
600000 浦發銀行 間接(提供服務)
600009 上海機場 直接(交通物流)
600018 上港集箱 間接(交通物流)
600019 寶鋼股份 間接(城建及設施提供)
600072 江南重工 直接(土地增值)
600073 上海梅林 間接(交通物流)
600115 東方航空 直接(交通物流)
600150 滬東重機 直接(土地增值)
600170 上海建工 直接(城建及設施提供)
600315 上海家化 間接(物流、房地產開發)
600320 振華港機 間接(投資環保)
600591 上海航空 間接(交通物流)
600601 方正科技 間接(高科技)
600602 廣電電子 直接(房地產開發)
600606 金豐投資 直接(房地產開發)
600607 上實聯合 間接(旅遊商業)
600608 上海科技 間接(高科技)
600611 大眾交通 間接(交通物流)
600616 第一食品 間接(旅遊商業)
600620 天宸股份 直接(房地產開發)
600624 復旦復華 直接(房地產開發)
600628 新世界 間接(旅遊商業)
600630 龍頭股份 直接(土地增值)
600631 第一百貨 間接(旅遊商業)
600632 華聯商廈 間接(旅遊商業)
600634 海鳥發展 直接(土地增值)
600635 大眾科創 直接(交通物流)
600637 廣電信息 間接(提供服務)
600638 新黃浦 直接(房地產開發)
600639 浦東金橋 直接(土地增值)
600640 聯通國脈 間接(提供服務)
600641 中遠發展 直接(房地產開發)
600642 申能股份 間接(提供服務)
600643 愛建股份 間接(提供服務)
600648 外高橋 直接(土地增值)
600649 原水股份 間接(提供服務)
600650 新錦江 間接(旅遊與商業)
600651 飛樂音響 間接(高科技)
600654 飛樂股份 間接(高科技)
600655 豫園商城 間接(旅遊與商業)
600661 交大南洋 直接(房地產開發)
600662 強生控股 直接(交通物流)
600663 陸家嘴 直接(土地增值)
600665 滬昌特鋼 直接(土地增值)
600675 中華企業 直接(房地產開發)
600676 交運股份 直接(交通物流)
600680 上海郵通 間接(提供服務)
600692 亞通股份 直接(交通物流)
600708 東海股份 直接(交通物流)
600732 上海港機 直接(土地增值)
600741 巴士股份 直接(交通物流)
600748 浦東不銹 直接(土地增值)
600754 新亞股份 間接(旅遊與商業)
600767 運盛實業 直接(房地產開發)
600820 隧道股份 直接(城建及設施提供
600822 物貿中心 間接(旅遊與商業)
600823 世茂股份 直接(房地產開發)
600824 益民百貨 間接(旅遊與商業)
600825 華聯超市 間接(旅遊與商業)
600826 蘭生股份 間接(旅遊與商業)
600827 友誼股份 間接(旅遊與商業)
600832 東方明珠 間接(提供服務)
600834 申通地鐵 直接(城建及設施提供)
600836 界龍實業 間接(提供服務)
600838 上海九百 間接(旅遊與商業)
將進入世博年,世博股可能復制07年底跨入奧運年的奧運股走勢!
關注被市場遺忘的上海世博旅遊股:交運股份600676
交運股份的上海長途客運、市區公交、計程車業務受益世博會召開,這誰都清楚,但它更是正宗的上海世博旅遊股,未來大黑馬:
理由之一: 2009年8月22日交運股份(600676)董事會通過了投資浦東世博旅遊集散中心建設項目的議案,該項目總投資為1.25億元,為上海世博浦東旅遊的配套項目。
理由之二:作為世博會水上交通的運營主體,是目前兩市中受益最大最直接的公司,交運集團旗下的上海輪渡公司的第一第二兩批共8艘世博園區內渡船已經下水,第三批4艘世博園區內渡船正在建造,陸家浜路輪渡站按期竣工;公司旗下的浦江游覽公司的3艘世博會游覽船的建造按計劃進行中;東昌路水門同時建造中。
理由之三:上海浦江游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江游覽公司」)是交運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浦江游覽公司是目前上海最大的一家經營黃浦江水上旅遊、特色船餐、歌舞娛樂、船舫茶座和旅遊購物等項目的涉外旅遊企業。上海世博會館正好依浦江二岸而建,浦江游覽公司坐擁地利之便,無限受益。
交運集團上海浦江游覽公司承擔6艘新遊船建造任務。其中300客位游覽船3艘,450客位游覽船3艘。目前,遊船設計、建造工作正按要求有序推進,預計建造總費用近億元,2010年1月31日前完成建造並投入試運營。這些遊船在世博會期間,用於從寧國路水門至世博園區的水上交通,兼顧水上游覽。上海輪渡有限公司承擔世博園外園區東昌路、其昌棧、寧國路三個水門和22艘渡輪的建造任務。規劃中的22艘世博渡輪,每艘額定載員500人。預計世博會期間,從水上出入世博園區的遊客約4000萬人次。
浦江游覽公司現擁有規格齊全的各類旅遊船舶17艘,在外灘和近浦東濱江大道擁有百餘米黃金岸線的遊船碼頭及寬敞的候船大廳。目前已開辟「吳淞口三夾水」、「雙龍戲珠」(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盧浦大橋、共青森林公園等多條水上旅遊航線,承辦各類企事業商務活動、媒體發布會、私人婚慶、生日派隊等遊船包租業務。浦江游覽公司「君子蘭」號遊船曾於2006年6月14日接待前來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會議的各國元首和貴賓乘船游覽黃浦江,2008年「浦江游覽」獲上海市著名商標。
所以交運股份600676是被市場遺忘的上海世博會旅遊股票,世博會最大受益的無疑是旅遊行業,而上海正宗旅遊股只有交運股份,錦江股份和東方明珠三隻股票,錦江股份股價太高,東方明珠流通盤太大,交運股份600676股價7元出頭,流通盤適中,將是未來的最大黑馬股。
上海世博版塊
600019 寶鋼股份
600072 中船股份
600150 中國船舶
600170 上海建工
600284 浦東建設
600628 新 世 界
600637 廣電信息
600638 新 黃 浦
600639 浦東金橋
600642 申能股份
600648 外 高 橋
600649 城投控股
600650 錦江投資
600655 豫園商城
600663 陸 家 嘴
600675 中華企業
600732 上海新梅
600748 上實發展
600754 錦江股份
600823 世茂股份
600832 東方明珠
600835 上海機電
600895 張江高科
⑼ 推薦幾只跟世博會有關的股票!
10隻最具看點的世博股
東方明珠(600832):世博旅遊第一股
錦江股份(600754): 經濟型酒店領跑者
百聯股份(600631):百貨龍頭優勢盡顯
新世界 (600628): 酒店業績有望創新高
豫園商城(600655) :客流或爆發式增長
申通地鐵(600834):資產注入有想像空間
上海機場(600009):航空市場復甦帶來機會
大眾交通(600611):隱蔽資產有望增值
交通銀行(601328):受惠世博且估值便宜
ST伊利(600887):世博營銷初顯成效
即將到來的世博會,不僅帶來滾滾人流,更將帶來滾滾財源。從板塊來看,旅遊、零售業受益最大,交通運輸等也直接受益,而世博贊助商更將從中大大提升品牌的價值。
NO.1 東方明珠(600832):世博旅遊第一股
世博受益指數:★★★★☆
總股本:31.86億股
每股收益:0.114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凈資產:2.22元(2009年三季度)
東方明珠被譽為具有長期核心競爭力的「世博旅遊第一股」。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呈「333」結構,旅遊、貿易、傳媒各占約30%,但公司利潤貢獻格局有所不同,傳媒業務貢獻公司利潤50%左右,旅遊業利潤占利潤總額的45%左右。公司旅遊業務包括觀光,餐飲等全方位的旅遊服務。
國元證券預計,世博會期間,公司旅遊觀光人數將增加1000萬人次,同時人均消費也將提升約9元,旅遊觀光業務收入增加約9000萬元;賓館業務也會有較大增長;浦江遊船業務在世博會期間將實現東方明珠碼頭與世博演藝中心兩個景點互開,世博演藝中心是世博會後唯一的一個靠江的場館,兩個碼頭相聯後,不僅遊船業務將有望實現翻倍增長,同時也間接提升兩個景點的觀光人數。
世博演藝中心是一大亮點,世博演藝中心目前擁有80 多個包箱,世博會期間將賣出50多個,將直接增加2010年的收入,世博演藝中心將保證一年有約200場演出,10.5億元的廣告收入。
其次,新媒體業務將成為傳媒業務未來的主要增長點。公司傳媒業務分為媒體廣告和傳輸通訊兩部分。傳統媒體廣告主要來自於集團公司及關聯交易,每年給公司帶來2個億的收入,具備較高的成本優勢;新媒體廣告業務主要是交通系統及醫院公眾場所的移動電視業務,目前該業務已完成前期投資,該業務將成為未來又一利潤增長點。公司的無線廣播電視信號傳輸業務在上海具有壟斷優勢,年收入約1億元。
有線傳輸方面,公司持有東方有線39%的股權,持有太原有線50%的股權,目前三網融合政策的進一步推進,利好公司的有線傳輸業務,
公司持有東方有線的股權比例仍有進一步上升的空間。
公司目前持有海通證券、廣電網路、浦發銀行3家上市公司股權,持股數量分別為15963,1360、1000萬股,持有成本均較低。這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對未來幾年平滑公司業績起到了積極作用。
國元證券預計,公司2009、2010、2011年每股收益將分別達到0.16、0.19、0.20元。由於世博概念多次被投資者追捧,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居高不下,並已處於歷史相對高位。
雖然估值高企,但國海證券根據東方明珠的發展趨勢判斷,公司業績增長將具有大概率暴發性機會。預計公司2009~2012年每股收益為0.17、0.29、0.30、0.32元,對應PE值為70、41、39.8、37倍。維持公司「買入」的投資評級。
NO2. 錦江股份(600754): 經濟型酒店領跑者
世博受益指數: ★★★★☆
總股本:6.03億股
每股收益:0.36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凈資產:5.61元(2009年三季度)
錦江股份的主要利潤來源有三大塊:錦江之星經濟型酒店持續穩定的收入增長、公司持 42%股份的上海肯德基、持股8%的蘇州、無錫、杭州肯德基的穩定的投資收益和持有券商、銀行等股份的投資收益。
截至2009年7月底,錦江之星共有389家門店、51514間客房。根據中國經濟型酒店網的數據,2009年3季度,錦江之星在國內經濟型酒店的市場佔有率達到11%,僅次於如家酒店集團,擁有當之無愧的市場領導地位。
世博會期間,遊客數量的大增必定給錦江之星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源,預計2010年公司上海和華東地區門店平均入住率將分別有望達到95%和90%,平均房價提升10%以上,4家肯德公司投資收益增加30%左右。
光大證券認為,2010年世博因素將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11元,而且存在超預期的可能。2009~2011年公司每股收益分別為0.46、0.58和0.70元,對應的PE為56、45和37倍。
公司目前持有長江證券、全聚德、同達創業、 豫園商城(行情 股吧)、交通銀行、錦江投資等股票。這些金融資產最新市值合計20億元左右,摺合每股資產價格超過3元。
國海證券樂觀認為,與如家、七天比較,公司PB值明顯占優。在與如家差不多門店規模而且發展後勁強勁的情況下,公司市值卻不足如家的50%,它是一個具有「10年漲10倍」潛力和氣質的股票,給予公司首次「買入」的投資評級。
NO.3 百聯股份(600631):百貨龍頭優勢盡顯
世博受益指數:★★★★☆
總股本:11.01億股
每股收益:0.29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凈資產:5.09元(2009年三季度)
作為華東地區的百貨業龍頭,百聯股份在上海地區的百貨零售業態中有較高的市場佔有率。目前公司擁有11家都市型百貨公司,參股虹橋友誼,擁有4家老字型大小百貨公司、3家社區型百貨公司、1家奧特萊斯名品折扣店。未來公司將布局長三角,逐步開拓區域空間。
根據國海證券測算,世博會期間,「百貨+超市」購物帶來210億元至330億元的銷售收入。按照百聯股份占上海市百貨零售公司30%的銷售份額來估計,世博會將為百聯股份帶來63~99億元的銷售收入。而浦東第一八佰伴是最靠近世博園區的百貨主力店,上海南京路上還擁有東方商廈、永安百貨、第一百貨及華聯等門店,預計南京路將成為2010年外地遊客的最大聚集地,百聯各個門店將明顯直接受益。
公司持有的金融股權部分價值較大。公司持有東方證券、申銀萬國、上海國際信託投資公司等法人股,還持有海通證券、交通銀行等金融股的股權。只考慮海通證券股權一項,隨著2010年11月份海通證券限售股解禁,公司的2億多股股權即便分6年拋售,均價15元,不考慮分紅,也可以增厚公司每股收益0.34元。
另外,公司的資產整合也給市場帶來良好預期。大股東資產注入將有效提升公司估值,大股東百聯集團旗下資產眾多,在整合零售業務方面具有平台優勢和資源優勢。
分析師判斷, 友誼股份(行情 股吧)整合將是百聯集團整合的優先切入點,原因在於百聯集團以百聯股份為平台整合百貨類資產,以友誼股份為平台整合超市類資產的可能性較大,一旦友誼股份以旗下非超市類資產臵換百聯集團持有的聯華超市股權,置換完成後友誼股份控股聯華超市和華聯超市等形成超市平台,百聯股份的整合將隨之而至。
國海證券預計,公司2009~2010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4、0.47元,對應的PE分別為45、40倍。2010年百貨零售股市盈率33倍,公司估值可享有最少30%的溢價,即2010年43倍的市盈率水平,因此公司股價仍然被低估。分析師提醒說,由於世博會對於百聯股份而言是錦上添花,重估價值已經為投資者構築了安全邊際,維持公司「買入」的投資評級。
申銀萬國預計,公司2009~2011年將實現每股收益分別為0.39元、0.45元和0.47元,維持對公司「增持」的投資評級,風險中等。
NO.4 新世界 (行情 股吧)(600628): 酒店業績有望創新高
世博受益指數:★★★☆☆
總股本:5.32億股
每股收益:0.24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凈資產:3.23元(2009年三季度)
新世界主營業務主要包括商業、酒店服務。新世界近10萬平方米的百貨門店位於南京路和人民廣場交匯處,是上海的最中心地帶,日均客流量可達10萬人次。
世博會期間,南京路有望成為客流最為密集的商圈,而藉助世博軌道網路建設,新世界正在變成一個提供吃喝玩樂一站式服務的購物中心,2010年有望實現30%以上的銷售增長,並為公司貢獻億元以上的凈利潤。
公司旗下的麗笙酒店是一家五星級旅遊飯店,自2005年10月正式營業以來入住率始終高於上海市五星級酒店平均入住率。麗笙酒店是公司2010年業績彈性最大的部分,在長達6個月的世博會期間,麗笙酒店的房價及入住率也會有較大的提高,業績有望創出歷史新高。東北證券預計麗笙酒店在2010年有望達到50%以上的營收增長。
公司最近針對世博會進行了文化營銷的准備工作,希望通過商旅聯動的機制將公司打造成南京路上功能齊全的商業旗艦。目前已經和相關旅行社進行了接洽,並利用杜莎夫人蠟像館的獨特商業模式增加集客能力和拓展合作范圍。
分析師認為,公司的商業並購價值比較突出,第一大股東黃浦區國資委也曾明確表示支持旗下商業資產的整合。黃浦區是上海市老牌商業大區,目前南京路上68座商業物業黃浦區國資委擁有1/3,另外還有地產等其他優質資產,整合空間很大。
東北證券預計,公司2009~2011 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35、0.46 和0.48元,對應PE分別為51.25、38.27和36.83倍,給予公司「謹慎推薦」的投資評級。
國海證券認為,2010年商業股和酒店股的PE為35倍,公司完全可以享受30%的估值溢價,給予公司首次「買入」的投資評級。
而投資風險在於,主要是世博對大消費概念的帶動低於預期以及公司資產注入預期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NO.5 豫園商城(600655) :客流或爆發式增長
世博受益指數: ★★★☆☆
總股本:7.99億股
每股收益: 0.51元
每股凈資產: 4.66元
作為一家上海老字型大小,豫園商城可謂家喻戶曉。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將使老字型大小煥發青春,公司多項業務將更上一層樓,銷售收入、利潤都將有所增長。
公司先後競標獲得世博園區美食廣場3塊標段區域,經營面積8830平方米,占園區總餐飲面積的10.4%。公司在世博園區內的餐飲經營主要分為兩大部分:其一,約3800平方米建築面積的自營業務,目前已開始進行進場小吃挑選工作、確認物流、采購、展位及廣告位招商等准備工作;其二,約5000平米的委託管理面積。上海世博園區的文藝演出達2萬場次,且安排晚間演出場次,屆時在園區就餐的參觀者可能超過85%,世博餐飲商機較大。
官方預計,世博會期間的餐飲消費可能達到18億元,按照經營面積均攤,豫園的自營標段的銷售收入有望超過8000萬元,加上託管標段收入,共計有望實現1億多元的收入。僅此一部分就為公司餐飲業務帶來22.7%的銷售收入增長。
園區外的准備工作集中在豫園地區,以提升服務為主。目前,公司在豫園商圈內的店鋪已部分完成外觀改造及產品結構調整,預計在世博會前,豫園將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海內外客人。
受益於世博會帶來的客流增長,天相投顧預計,2010年豫園地區客流將可能實現爆發式增長3000~4000萬人次,較2008年3700萬人次接近翻番。2011年,缺少了世博會的客流,豫園人流恢復正常,預計將維持在4000萬人次。預計公司2010、2011年將實現餐飲業務營業收入9.38億元、5.63億元。
公司的黃金業務具備攻守兼具的特點,公司產業鏈地位的提升伴隨著黃金銷售三重動力的推進將使得該業務在世博會前期獲得明顯的增長。
由於公司轉讓德邦證券股權價格尚不明確,因此在暫不考慮其投資收益的情況下,僅從各項業務出發,綜合來自招金礦業和來自復地·東湖國際項目的投資收益,分析師上調公司2009、2010、2011年每股收益至0.71元、1.15元和1.31元。預計德邦證券合理轉讓PB約為2~3倍,轉讓總價約為11.81~17.72億元,扣除3.3億元成本後,投資收益約為8.51~14.42億元,將增厚每股收益約0.80~1.35元。
綜合參考可比商業零售類、黃金飾品類上市公司的動態市盈率情況,給予公司2010年30~35倍市盈率,對應合理價格區間為34.50~40.25元,上調其投資評級至「買入」。
NO6. 申通地鐵(600834):資產注入有想像空間
世博受益指數:★★★☆☆
股本:4.77億股
每股收益:0.12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凈資產:2.07元(2009年三季度)
申通地鐵目前主要資產是地鐵一號線經營權,由於票價收入增速放緩,平均票價水平有所下降,這塊資產的盈利增長並不樂觀。不過其亮點其實是坊間傳聞的資產注入。
據一些分析師所稱,在上海國資整合的安排中,計劃今年將上海地鐵7、8、9號線資產注入申通地鐵。但由於去年底的地鐵事故導致上海地鐵系統整頓,加之考慮世博會期間的安全因素,預計申通地鐵注資事宜可能延至世博會後。從申通近期的走勢看,這可能是比世博概念更重要的上漲推動因素。
擬注入的7、8、9號地鐵線路不僅貫穿上海城市交通樞紐,更縱貫上海長期城區經濟建設規劃,被認為是具人氣和具有盈利預期的交通線路。有分析師認為,三條地鐵線路的注入在擴大申通地鐵規模的同時,還能增加客流提升收入。
作為上海軌道交通中唯一的上市公司,申通地鐵目前上市資產僅為地鐵一號線的一部分,只佔上市總資產的20%,其主營收入全部來自於一號線票務收入。在沒有外延式增長之前,申通地鐵單一依靠一號線本身客流和換乘客流帶來的業績增長顯得有限而緩慢,所能體現的「世博概念」也非常有限。
世博期間,在票價不變的情況下,單靠1號線客流量的增加雖然能夠提升公司業績,但公司業績將不會出現實質性改善。而未來如果成功注入三條新的地鐵線路,不僅能夠大幅增加自身客流和多軌交換乘帶來的收入,更能長期改善業績結構。
由於換乘優惠和老年人優惠減少了公司的營業收入,公司在2009 年可能收到政府給予的補貼收入,從而增厚公司2009 年的業績。這種補償性質的收入可能在以後各年都會由政府直接撥給公司。
有分析師預測世博帶來的利潤增厚程度可能超過20%,但由於目前估值偏高,資產注入也有不確定性,投資還需謹慎。
NO.7 上海機場(600009):航空市場復甦帶來機會
世博受益指數:★★★☆☆
總股本:19.27億股
每股收益:0.25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凈資產:6.54元(2009年三季度)
上海機場也是交運行業中受益世博比較明顯的公司。公司2009年業務量增速前低後高,呈逐步復甦趨勢。總體來看,2009年上海機場得益於國內航空市場的率先復甦,公司國內航線業務表現良好。國際和地區業務受到全球經濟危機影響較大,整體表現不佳(國際航線尤甚),另外貨郵吞吐量由於和全球貿易關聯度高,受到沖擊也較大。
有分析師預計,2010年上海機場業務量將有30%的增長。按照2009年3171萬人次的基數計算,預計世博會將帶來25%左右的增速,加上正常10%的業務量增長,並考慮世博會對正常增速的擠出效應和重復效應,預計2010年公司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將超過4100萬,增速超過30%。
另外值得主意的是,航油公司投資收益是公司業績的補充,2009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資收益為1.89億元,其中航油公司貢獻了66%。但航油公司業績取決於進口油成本和國內油銷售的價差,未來國際油價波動使得公司這塊投資收益並不穩定。
還有被關注的資產注入問題,至今集團利用上市公司平台整合航空類資產仍未有明確說法。不考慮資產注入問題,目前股價其實已經充分反應了業務復甦和世博會預期。
NO.8 大眾交通(600611):隱蔽資產有望增值
世博受益指數:★★★☆☆
總股本:15.76億股
每股收益:0.24元(三季度)
每股凈資產:2.79元(三季度)
受益於計程車業務的大眾交通也是非常有看點的公司,除了其自身的計程車業務有望受世博提振(包括人流增加和車輛增加)以外,其另一大亮點在於擁有很多隱蔽資產。
這些隱蔽資產主要包括:一、牌照價值重估,例如品牌價值或專利權,計程車公司牌照;二、土地及物業價值重估,主要涉及到經營物業開發、物業出租以及擁有土地儲備的上市公司;三、股權投資價值的重估。
按照40萬元/張的牌照費計算,計程車企業的資產有一定增值。同時大眾交通持有相當多股權,包括申銀萬國,江蘇銀行,上海銀行,國泰君安,光大證券和大眾保險的股權。最近又發起成立了上海徐匯大眾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其投資涉及多個領域,增值空間巨大。
另外公司還擁有不少土地,包括浙江嘉善經濟開發區一地塊,總面積607.34畝。
NO.9交通銀行(601328):受惠世博且估值便宜
世博受益指數:★★★☆☆
股本:489.94億
每股收益:0.47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凈資產:3.2元(2009年三季度)
從世博角度看,交行將受惠上海舉行世博及打造為金融中心的政策。交行是世博的環球銀行夥伴,2009年在交通及公共設施的貸款增長較高,同時國務院宣布打造上海為國際金融中心,也將令交行受惠。但受惠程度,可能還是非常有限。
不過對投資者來說,目前交通銀行最大的亮點還是在於估值便宜,按照2009年盈利來看,市盈率僅10倍有餘,幾乎是銀行股歷史上估值最便宜的階段,一旦進入加息周期,銀行股更將受益,值得關注。
NO.10 ST伊利(600887):世博營銷初顯成效
世博受益指數:★★★★☆
股本:7.99億
每股收益:0.66元(2009年三季度)
每股凈資產:4.15元(2009年三季度)
作為世博會高級贊助商,世博會唯一乳品合作夥伴,伊利股份在營銷上大打世博牌。09年開始,伊利正式啟動了「世博標准工程」,「世博營銷」也顯著拉動了伊利集團銷售業績的增長。2009年前三季度,伊利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92.22億元,較2008年同期增長 636.66%,連續保持銷量行業第一。最近,伊利集團公布了2009年集團實現盈利的年報預告,稱其中世博效應是伊利實現業績大幅增長和顯著盈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⑽ 股票發展史
從長期來看,基本上是可以的,但有時由於二級市場存在很大的投機行為,也要去考慮那些投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