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菲特巴菲特歷史上持有過哪些股票
1973年開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蠶食《波士頓環球》和《華盛頓郵報》,他的介入使《華盛頓郵報》利潤大增,每年平均增長35%。10年之後,巴菲特投入的1000萬美元升值為兩個億。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購下435萬股美國高技術國防工業公司——通用動力公司的股票。
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將一千萬股左右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股捐贈給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會的計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慈善捐款。
(1)哈根達斯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巴菲特清倉IBM索羅斯增持金融股
13F數據顯示,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第一季度在美股市場上的持倉規模達到1889億美元,市值僅比前一個季度減少了22.2億美元。經歷了美股2月份的大幅波動,巴菲特不為所動,只是稍許減倉。
值得注意的是,在持有IBM股票七年後,巴菲特選擇了徹底放手,上季度還持有的200萬股IBM股票已一股不剩。分析人士認為,巴菲特投資IBM的時機並不好,這一筆投資並不能說是成功的「巴菲特式」投資。
⑵ 急速回答,我有一個大大的疑問關於比爾蓋茨和外國大學的
威廉·亨利·蓋茨(William Henry Gates III)昵稱比爾·蓋茨(Bill Gates) 是全球個人計算機軟體的領先供應商-微軟公司的創始人、前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 200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蓋茨的資產凈值:400 億美元,重回全球首富。
比爾·蓋茨出生於1955年10月28日,他和兩個姐妹一起在西雅圖長大。他們的父親William H.Gates II是西雅圖的一名律師。他們的已故母親Mary Gates曾任中學教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校務委員以及United WayInternational的女主席。
比爾·蓋茨曾就讀於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和私立湖濱中學,在那裡,他開始了自己個人計算機軟體的職業經歷,13歲就開始編寫計算機程序。
1973年,蓋茨進入哈佛大學一年級,在那裡他與Steve Ballmer住在同一樓層,後者目前是微軟公司總裁。在哈佛期間,蓋茨為第一台微型計算機-MITSAltair開發了BASIC編程語言。BASIC語言是John Kemeny和Thomas Kurtz於六十年代中期在Dartmouth學院開發的一種計算機語言。
三年級時,蓋茨從哈佛退學,全身心投入其與童年夥伴Paul Allen一起於1975年組建的微軟公司。他們深信個人計算機將是每一部辦公桌面系統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價值的工具,並為這一信念所指引,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體。
蓋茨有關個人計算機的遠見和洞察力一直是微軟公司和軟體業界成功的關鍵。蓋茨積極地參與微軟公司的關鍵管理和戰略性決策,並在新產品的技術開發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的相當一部分時間用於會見客戶和通過電子郵件與微軟公司的全球雇員保持接觸。
在蓋茨的領導下,微軟的使命是不斷地提高和改進軟體技術,並使人們更加輕松、更經濟有效而且更有趣味地使用計算機。微軟公司擁有長期的發展戰略,這一點可以從本財政年度26億美元的研究與開發投資中得到反映。
1995年,蓋茨編寫了《未來之路書》,在書中,他認為信息技術將帶動社會的進步。該書的作者還包括微軟公司首席技術官Nathan Myhrvold以及PeterRinearson,它在《紐約時報》的最暢銷書排名中連續7周位列第一,並在榜上停留了18周之久。
《未來之路》在20多個國家出版,僅在中國就售出40多萬冊。 1996年,為充分利用Internet所帶來的新的商機,蓋茨對微軟進行了戰略調整,同時,他又全面修訂了《未來之路》,在新版本中,他認為互動式網路是人類通訊歷史上一個主要里程碑。再版平裝本同樣榮登最暢銷排行榜。蓋茨將其稿費收入捐給了一個非盈利基金,用於支持全世界將計算機與教學相結合的教師。
除計算機情結之外,蓋茨對生物技術也很感興趣。他是ICOS公司的董事會成員以及英國Chiroscience集團及其位於華盛頓州的全資子公司-Chiroscience R&D公司(前身是DarwinMolecular)的股東。他還創立了Corbis公司,該公司正在開發全球最大的可視化信息資源之一,提供全球公共與私人收藏的藝術和攝影作品的綜合性數字文檔。蓋茨還與蜂窩電話的先驅者CraigMcCaw共同投資了Teledesic公司,該公司雄心勃勃地計劃發射數百個近地軌道衛星,為全世界提供雙向寬頻電信服務。
在微軟公司上市的12年時間里,蓋茨已向慈善機構捐獻8億多美元,包括向蓋茨圖書館基金會捐贈2億美元,以幫助北美的各大圖書館更好地利用信息時代帶來的各種新技術。1994年,蓋茨創立了William H.Gates基金會,該基金會贊助了一系列蓋茨本人及其家庭感興趣的活動。蓋茨捐獻的四個重點領域是:教育、世界公共衛生和人口問題、非贏利的公眾藝術機構以及一個地區性的投資計劃-Puget Sound。
比爾·蓋茨1994年1月1日與Melinda French Gates結婚,他們有一個孩子Jennifer Katharine Gates,1996年出生。蓋茨是一個讀書迷,而且很喜歡打高爾夫和橋牌。
[編輯]比爾·蓋茨經歷
比爾·蓋茨出生於美國西海岸的西雅圖的一個上層家庭,父親是當地的著名律師。蓋茨是一名出色的學生,而且以極端個人主義聞名;根據他的一名高中同學的回憶,蓋茨曾斷言自己會在25歲時成為億萬富翁。在1970年代,還在哈佛大學讀書的蓋茨與夥伴保羅·艾倫(Paul Allen)一起為Altair 8800電腦設計Altair BASIC解譯器。Altair是第一台商業上獲得成功的個人電腦,而BASIC語言是一種易用易學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蓋茨與艾倫所開發的BASIC版本就是後來的Microsoft BASIC,也是MS-DOS操作系統的基礎,而後者又是微軟公司早期成功的關鍵。Microsoft Basic後來成了Microsoft QuickBasic,並逐漸演變成為今天依然流行的Visual Basic。
青年蓋茨在1970年代早期,蓋茨寫了一封著名的《致愛好者的公開信》,震驚了計算機界。蓋茨宣稱計算機軟體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市場,計算機愛好者們不應該在不獲得原作者同意的情況下隨意復制電腦程序。當時的計算機界受到黑客文化影響,認為創意與知識應該被共享。蓋茨隨後離開校園,一手創辦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微軟公司,並逐漸將軟體產業化。
但是蓋茨的商業手法往往召至非議,其中之一就是MS-DOS的來源。在1970年代末,IBM正在計劃進入個人電腦市場,並在1981年正式推出了IBM個人電腦(PC)。IBM需要為自己的產品尋找合適的、基於英特爾x86系列處理器的操作系統。IBM在與另一家公司簡短談判後找到了微軟。而微軟則又在未告之自己正在與IBM談判的情況下找到了西雅圖電腦公司,以據說是5萬美元的價格向該公司購買他們所開發的操作系統(微軟的支持者稱,當時微軟與IBM有協議,規定微軟不得向外界透露談判事宜)。微軟之後再授權IBM使用該操作系統(已經更名為PC-DOS)。微軟還與其他電腦生產商談判,將經過更改後的MS-DOS系統安裝到每一台新電腦上。事後西雅圖電腦控告微軟在未告之事實的情況下以極低的價格購買該公司的產品,但是雙方最終達成庭外和解。蓋茨的聲譽因1990年代末美國政府一系列控告微軟壟斷的案件而再度受損。
1980年代中期蓋茨對光碟作為數據儲存媒介的前景感到樂觀,因此積極推廣CD-ROM。
蓋茨也被指控商業行為不檢點。蓋茨多次被控告在他的領導下,微軟公司的很多商業行為違反了美國的法律。
2000年,蓋茨任命他長期的好友史蒂夫·巴爾默(Steve Ballmer)為微軟首席執行官,而自己則為「首席軟體設計師」(Chief Software Architect)。
在私生活方面,蓋茨在1994年1月1日與琳達·法蘭奇(Linda French)結婚。他們育有3個孩子:珍尼佛·凱瑟林·蓋茨(1996年)、羅里·約翰·蓋茨(1999年)和菲比·阿黛爾·蓋茨(2002年)。
蓋茨與夫人一起創辦了慈善組織比爾與梅林達蓋茨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批評者認為基金會的創立只是對公眾負面評論微軟公司壟斷行為的回應。但是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無論動機為何,該基金會在為貧窮學生提供獎學金、艾滋病防治方面有很大貢獻。
2004年英國外交部宣布,比爾·蓋茨將被英女皇冊封為英帝國爵級司令勛章(KBE),以表彰其在英國的企業發展、就業、教育和志願事業等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KBE是女皇可以授予外國公民的最高榮譽稱號。
[編輯]比爾蓋茨(Bill Gates)與世代之眼
[編輯]波瀾不掀的退休聲明
2006年 6月15日,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宣布了他個人的退休計劃,由技術長Ray Ozzie 繼任他原先擔任的軟體架構長一職,而他將在2008年退出微軟日常運作,但仍將繼續擔任微軟董事長。
軟體架構長(Chief Software Architect),是Bill Gates在2000年卸下執行官一職(由同窗好友Steve Ballmer 接任)之後所發明的職務,掌管一切技術架構,產品開發等,以確保微軟技術架構具競爭力。
雖然宣布退休計劃後微軟的股價並不受多大影響,但類似Bill Gates 這樣在宣布退休時會引起廣大討論的人,全世界可能不多。20歲創辦微軟至今31年,他對全人類的影響既深且遠,並不僅限於IT行業。
而所有的動力都來自於他個人的信仰:「想像未來每個人的桌面上都有一台電腦」。微軟在Bill Gates的意志下,自始至終都朝這個方向全力前進,從操作系統開始一直到辦公室應用軟體,以及其他。
每一個世代的人都具有一種眼光,能看出上個世代的人所看不出來的事情,筆者稱為「世代之眼」。Bill Gates遠在1970年代大型主機電腦當道時就敢做這種夢,是因為相信自己看到了別人沒看到的事情。
[編輯]世代之眼與歷史的必然性
歷史上出現過很多這種具有「世代之眼」的個人或群體。他們在上個世代的人的各種質疑聲浪中奮力前進,反而擊潰上個世代的巨人,影響下個世代的生活。
每一個「世代之眼」的執念都非常單純,用一句話就可以描述。除了 Bill Gates之外,還有例如:「想像未來每個人的電腦都可以互相連線」;「想像未來每個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軟體」。
上述的「世代之眼」,前者誕生了WWW與後來的Netscape,Yahoo!以及今日的Google,成就了你我今日熟悉的互聯網世界。而後者則催生了開放原始碼運動,讓微軟居然必須捍衛自己的軟體是值得付費的。
這就是時代的巨輪。永遠有一群不知哪裡冒出來的小夥子改變了世界。Bill Gates偉大之處在於他具有「世代之眼」;然而,當年如果不是由他來推動時代巨輪,自然會有別人來推動。
換言之:「每個人的桌上都有一台電腦,乃歷史上不可避免之發展,只是透過Bill Gates完成」。Bill Gates的問題在於他已失去那樣的眼睛,卻仍然繼續坐鎮在微軟掌管所有技術架構與產品研發的位置上。
[編輯]巨人扭轉乾坤的意志力
在IT行業夠久的人應當都記得,1995年Netscape聲勢如日中天,瀏覽器的市佔率高達 90%以上。Bill Gates如夢初醒,宣示微軟將大力擁抱互聯網。1997年的時候,微軟IE瀏覽器的市佔率已經達四成。
巨人的意志力是驚人的,只要他決心改變。當年41歲的Bill Gates主導了所有的組織變革,產品研發方向,IE 3.0版以後瀏覽器功能大幅革新,終於追上最後擊潰以Netscape為首的競爭力量。
10年前41歲的Bill Gates仍有眼角餘光看見互聯網,然而10年後現在的Google可能看得比51歲的Bill Gates還清楚。關鍵在於上個世代的巨人能否很快的跟上腳步,將自己的視野融入全新的世代中。
微軟目前的問題,在於必須找到(或者能運作成)兼具有洞察力以及意志力的個人(或者組織)。從迎擊Netscape的過程中,我們看見了 Bill Gates個人意志力的展現,如果不是他,組織是不可能動起來的。
如果真的找不到新的眼睛(Bill Gates目前把希望放在Ray Ozzie 身上),那麼起碼要能讓組織運作成可以讓創新由下而上的環境,以群體的眼睛取代過去的個人的眼睛
比爾蓋茨提高工作效率的秘訣
世界首富、微軟公司的老闆比爾·蓋茨先生平時工作的一天是如何過的呢?原來,他是守在三台電腦前,監控著自己的龐大帝國。
比爾·蓋茨向CNN講述了自己在信息流日益增長的今天成功保持很高工作效率的秘訣。他說,他的工作風格從他當年創立微軟公司時起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30年來,他已經變成了一種所謂的「數字化風格」。
比爾·蓋茨說,他現在工作更願意一下子監控著3台並排而放的電腦。左邊一台電腦顯示的全是電子信息列表;中間一台顯示的是其中一條信息的全文;右邊一台是瀏覽器窗口。這樣一來,他就能很快將看過的某段內容輸入瀏覽器的相應地址欄,而且信息文本一直展示在眼前。
比爾·蓋茨平時每天收到大約上百條信息,為此公司使用萬能的過濾器來滿足這一要求。他總是要求把信息按重要性程度分門別類,這樣就不會讓他忘記重要項目或最近安排的會晤。大家都感到十分方便的「要事日程表」,他報以反對態度,也根本不用。
他利用「一本通」(OneNote)程序,把自己所有的記錄以數字化方式保存起來。在與公司員工一起研究某個項目時,他更願意使用SharePoint軟體系統。該系統能快速展開信息站點,從而確保使用者和工作組之間的有效協作。
他參加會晤或展覽會總是拎著攜帶型電腦。他每年安排一次所謂的「思考周」。在這7天中他不上班,專門研究公司員工寄給他的上百份文件。這些文件所提的問題一般是關於微軟公司未來發展和信息技術發展前景的問題。
[編輯]巨人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微軟面對由Google所帶來的新一輪競爭,其實是組織競爭。Google以小團體為單位的組織方式,既龐大又靈活,開發速度驚人又富創意。 Google並不倚賴類似Bill Gates這樣的皇帝,而是眾多的技術天才。
反觀微軟,經歷數十年的發展組織日益龐大。當年曾經很驕傲於從基層員工到執行官最多四個層級的微軟,已經陷入疊床架屋的困境,這才是造成產品延遲,競爭力喪失等主要因素。
大刀闊斧的組織改造需要巨人的意志力,然而Bill Gates卻選擇在這個時候淡出,將燙手山芋留給Steve Ballmer 。組織基因若不改變,產品延遲上市,或產品不符市場所需等情況,將一再出現。
不論如何,沒有人能夠否認他的貢獻。由他領頭的個人電腦行業,讓你的桌面上有了一台電腦,使你能看到這篇眾多討論Bill Gates功過的文章之一,進而發發牢騷或者發發思古之幽情。
[編輯]比爾·蓋茨的名言
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適應它;
這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會在意你的自尊;
高中畢業別指望擁有太多;
在有老闆前別認為你老闆嚴厲,而老闆是沒有任期限制的;
烙牛肉餅不會有損你的尊嚴;
你的困境不是你父母的過錯;
你的父母一直為你付帳單才變成現在的乏味;
你的學校可能不分優等生和劣等生,但這與現實生活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生活中你沒有暑假可以休息,也無人幫你發現自我;
電視不是真實的生活;
善待乏味的人,你可能會為一個乏味的人工作。
[編輯]比爾·蓋茨的主要業績
1986年進入Fortune億萬富豪榜,約3億1千5百萬美元
1995年成為世界首富,約200億美元
自1996年夏天開始到1997年,微軟的市場價值上升了119%,達到1580億美元。
1997年6月為止的會計年度,微軟營業額為113億美金,員工遍布58個國家,並多達2.5萬人。
1999年6月,微軟市場價值達到4072.2億美元,名列全球1000大企業榜首,超過了通用電氣公司(3330.5億美元)。
[編輯]比爾·蓋茨的獲獎/榮譽
被英國衛報評為2001年新聞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
被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評為1999年最有權力的人物之一
1999年《Upside》100精英第二名
《時代》周刊1998年50名網路精英第一名
《體育新聞》1997年體育界100名最有權力的人物
《首席執行官雜志》1994年年度CEO
昆蟲學家們還將一種花蟲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蓋茨氏蚜蠅
2004年獲英國女王冊封為爵士。
[編輯]比爾·蓋茨的名車
[編輯]參考文獻
黃芳宇 - 數位之牆
[編輯]外部鏈接
比爾·蓋茨:《未來時速》(全文)[1]
來自"http://wiki.mbalib.com/wiki/%E6%AF%94%E5%B0%94%C2%B7%E7%9B%96%E8%8C%A8"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
95
推薦 搜索 "比爾·蓋茨" 相關文檔下載
本條目相關資訊
微軟25大秘密:蓋茨智商160堪比愛因斯坦 10:38 2009年3月30日
蓋茨留給職場工作者的十句警告 14:47 2009年3月19日
六大巨富授理財經 他們富有卻從不浪費 11:22 2009年3月16日
福布斯公布09年全球富豪排行榜 蓋茨重回榜首 10:36 2009年3月12日
比爾-蓋茨老爸:向我兒子等富人多征稅 16:13 2009年3月12日
蓋茨自稱善用每1分錢 李嘉誠30歲以後再理財 09:59 2009年2月23日
福布斯:為什麼喬布斯比蓋茨更傑出 11:07 2009年2月23日
蓋茨留給職場工作者的十句精言警句 11:45 2009年2月1日
【達沃斯專訪】蓋茨:壹基金讓我印象深刻 17:28 2009年2月1日
比爾-蓋茨:金融危機時期應對富人多征稅 12:03 2008年12月5日
楊致遠「黯然下課」 與蓋茨「功成身退」 21:10 2008年11月20日
金融危機肆虐,全球富豪資產縮水排行榜 17:44 2008年10月23日
蓋茨預計美國經濟將走向「嚴重衰退」 10:35 2008年10月14日
巴菲特超越蓋茨躍居美國財富榜首 11:14 2008年10月10日
蓋茨12年才能拋光股票 年輕慈善家夢想破滅 09:56 2008年9月12日
沃爾瑪CEO:聘用比自己更強的人 11:46 2008年9月8日
後蓋茨時代的微軟 鮑爾默在「哭泣」 11:40 2008年9月2日
微軟3億美元廣告戰 蓋茨攜喜劇明星救Vista 10:44 2008年8月22日
蓋茨微軟亞洲研究院十年創新論壇講演實錄 10:59 2008年8月13日
比爾-蓋茨:年輕人,我很嫉妒你們 11:09 2008年8月13日
比爾-蓋茨:讓資本制度更具創造性 11:31 2008年8月5日
房產商高層內部調查比爾蓋茨租房事件 13:13 2008年7月24日
怎樣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 11:51 2008年7月14日
蓋茨給職場青年的十句警言 11:44 2008年7月14日
比爾·蓋茨留給職場青年的十句警言 10:20 2008年7月8日
比爾・蓋茨的三張臉譜 10:21 2008年7月3日
比爾.蓋茨今日退休投身慈善 第一站定在中國 10:33 2008年6月27日
比爾・蓋茨53年路線圖 11:47 2008年6月25日
每秒賺100美元 比爾.蓋茨為什麼富有? 09:36 2008年6月24日
比爾-蓋茨將捐出全數財產 不留分毫給子女 13:21 2008年6月23日
蓋茨:微軟成功的秘訣是因為對手太弱 11:13 2008年6月21日
30年傳奇演繹 微軟王朝新夢能否再續 15:48 2008年6月18日
蓋茨十天後退休 盤點人生十大亮點事件 11:21 2008年6月17日
微軟:下一個十年將會如何 09:40 2008年6月14日
比爾蓋茨與鮑爾默相處的藝術:放權給怒吼 10:35 2008年6月13日
比爾-蓋茨:退休前留給我們些什麼? 10:42 2008年6月7日
蓋茨向開發人員發表告別演講 7月1日退休 10:38 2008年6月4日
馬雲上周密會蓋茨疑與雅虎洽購案有關 10:47 2008年5月26日
微軟棄購雅虎真相:蓋茨幕後「搞鬼」 10:52 2008年5月26日
比爾・蓋茨:通過技術可以超越谷歌 11:25 2008年5月12日
蓋茨:Google只是對手之一 不必太在意 14:06 2008年5月9日
比爾蓋茨稱微軟將不再尋求與其他公司合作 10:19 2008年5月10日
蓋茨:從某種意義上講 做一名跟隨者也很有趣 10:34 2008年5月5日
微軟全力進軍互聯網 蓋茨聘高手加盟 15:08 2008年4月28日
吃定雅虎 蓋茨十年一夢互聯網 10:50 2008年4月24日
馬雲:下一個比爾・蓋茨? 13:48 2008年3月14日
《福布斯》:蓋茨失全球首富寶座 16:54 2008年3月6日
後蓋茨時代的微軟狼群 10:53 2008年2月25日
蓋茨不提價雅虎收購陷入僵局 11:47 2008年2月21日
蓋茨首次回應微軟收購雅虎案 拒絕提高收購價 15:37 2008年2月19日
馬雲抱蓋茨 阿里或成微軟「孫」公司 13:48 2008年2月15日
比爾蓋茨的新預言 10:49 2008年2月2日
蓋茨「告別」 11:35 2008年1月10日
蓋茨CES演講:數字時代無法阻擋 09:58 2008年1月8日
蓋茨擬08年7月引退 DOS創始人仍為生計打拚 15:29 2007年12月10日
穆克什、埃盧和比爾・蓋茨 誰是當今世界首富? 19:58 2007年11月7日
福布斯2007"全美400富豪榜" 蓋茨第14年成首富 21:03 2007年9月22日
首富蓋茨創立基金4億歐元進軍中國碳交易市場 09:01 2007年9月4日
他比蓋茨還要富有—墨西哥電信巨頭埃盧的故事 03:46 2007年8月19日
蓋茨:靠人格化管理微軟 21:24 2007年8月15日
更多資訊(60)...
本條目在以下條目中被提及
2007年《商業周刊》史上最偉大的30名企業家
2007年《商業周刊》最佳商界領袖排行榜
2007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
2007年《財富》全球25位最具影響力商界領袖
2008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
200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
20世紀《福布斯》二十本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書籍
GFT人才思維模型
MBTI人格理論
NBA商業模式
Salesforce.com公司
《21世紀的管理挑戰》
《22條商規》 商標擴展法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德魯克文集》
《滾雪球:沃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滾雪球:沃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書摘
《滾雪球:沃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排卵彩票
《滾雪球:沃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票根
《滾雪球:沃倫·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評論
《猶太式中國人的經商與做人法則:向溫商學習》 「傍大款」
《猶太式中國人的經商與做人法則:向溫商學習》 關心對自己有利的事
《猶太式中國人的經商與做人法則:向溫商學習》 快魚與慢魚
《猶太式中國人的經商與做人法則:向溫商學習》 把錢花在刀刃上
《猶太式中國人的經商與做人法則:向溫商學習》 用錢要恰到好處
《猶太式中國人的經商與做人法則:向溫商學習》 目錄
《猶太式中國人的經商與做人法則:向溫商學習》 眼光決定財富
《猶太式中國人的經商與做人法則:向溫商學習》 網,中國式人脈
《苦難是金:從一貧如洗到億萬富豪》
《苦難是金:從一貧如洗到億萬富豪》 (你也能成功--獲取財富的八大要素)
《苦難是金:從一貧如洗到億萬富豪》 (拉里·埃里森)
世界CEO排行榜
業務決策
喬布斯法則
互補產品
人事危機
人才模型
人格管理
價格欺貧戰略
企業使命
企業家品牌
企業家理論
企業家精神
企業家魅力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
供應鏈危機管理
保羅·艾倫
克萊頓·克里斯坦森
公共關系戰略
創業家
創意經濟
加拿大四季酒店集團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
加里·基爾代爾
醫葯物流
華碩電腦集團
原始股
史密斯原則
史蒂夫·喬布斯
史蒂夫·凱斯
史蒂夫·鮑爾默
員工滿意度調查
品牌人性化
品牌危機
品牌塑造
品牌成長曲線
品牌生態環境
品牌背書
哈根達斯
哈葯集團
唐·E·舒爾茨
唐納德·特朗普
唐駿
墜機理論
奧卡姆剃刀定律
奧羅拉
孫正義
山姆·沃爾頓
康柏公司
強勢品牌
形象經濟
影響世界的100個經典管理定律
影響世界的100條管理名言
彼得·德魯克
微軟企業文化
微軟公司
成長性企業
戰略創新
拉克希米·米塔爾
拉里·埃利森
摩爾定律邊際定律
數字鴻溝
整體客戶體驗
斯科特·麥克尼里
無形資本
無限制資本家
智力資源
智囊集團
曹德旺
有效管理
期權制
傑克·韋爾奇
柳井正
棘輪效應
橫山法則
比倫定律
沃倫·巴菲特
沃爾瑪公司
沃森定律
混沌管理
煮蛙效應
熊彼特企業家理論
特德·特納
王嘉廉
王永慶法則
用友軟體公司
盛大公司
直銷商
知識工人
知識管理
知識經濟
知識營銷
知識資產
私人股本公司
科龍集團
穆凱什·阿姆巴尼
米塔爾鋼鐵公司
米爾頓·科特勒
約翰·杜爾
約翰·錢伯斯
組織生命周期
組織知名度
維基經濟學
網路市場
美國Level 3通信公司
美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
美國康卡斯特電信公司
美國杜克大學
美國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
英瓦爾·坎普拉德
菲爾·奈特
視頻營銷
謝爾登·阿德爾森
象徵性消費
達維多夫定律
邁克爾·戴爾
通用電氣公司
速度戰略
里斯和里斯聚焦咨詢公司
野鴨精神
阿什法則
雅虎公司
霍華德·舒爾茨
領導理念
領導者
馬化騰
馬文·鮑爾
高速管理
更多條目(159)...
關鍵字
比爾·蓋茨,比爾蓋茨,Bill Gates,威廉·亨利·蓋茨,比爾·蓋茲,William Gates III,蓋茨,比爾•蓋茨,比爾.蓋茨,比爾-蓋茨,William Henry Gates III.
本條目由以下用戶參與貢獻
Vulture,村姑,蔓草寒煙,JACK,Lord Utopia,funwmy,山林,Angle Roh,Oval,沙漠之鷹,Kuxiaoxue,Alpha1,Cabbage
⑶ 巴菲特為何不在中國投資
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持有中國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石油的股票,目前是第二大股東
巴菲特看中了中國哪些企業
(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
穆迪信用是巴菲特近幾年來挖掘的,市場表現堪與中石油相媲美的超級明星企業。由此,我們也看出巴菲特青睞哪些中國企業?
2006年4月13日,美國穆迪信用通過收購中誠信國際49%%的股份,正式涉足中國評級業務。中誠信國際是中國最大評級機構之一,穆迪信用則是全球評級業中與標准普爾、惠譽並列的三強之一。
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對穆迪信用的投資始於2000年,總投資4.99億美元,占穆迪信用總股本的16.20%%,到2005年底市值29.48億,增長近六倍。
巴菲特對穆迪信用的表現頗為自豪,對其質地珍愛有加,甚至破例公開贊揚穆迪信用:是只需要少量資金投入的公司,而且是能夠賺取豐富回報的優質公司,有良好的競爭優勢,
面臨極少的業務上的威脅。而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對其評價也甚高:「穆迪與哈佛相似,是一條能自我實現的預言。」意思是其品牌足夠強大,可以確保取得成功。
之前,巴菲特通過伯克希爾2003年直接投資中石油股票4.88億美元,到2005年底市值增長為19.15億美元;2005年其子公司乳品皇後(DQ)在上海共開出了包括美羅旗艦店在內的8家門店,門店數量僅次於哈根達斯;2005年持有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5.7%%股權,成為安海斯布希的主要股東,而安海斯布希則為青島啤酒第二大股東,持有3.53億股青啤H 股,占其總股本的27%%。因此巴菲特便通過安海斯布希而持有青島啤酒股份。
這次穆迪信用收購中誠信國際49%%的股份,雖然不是巴菲特的直接經營行動,但表明其又有一根投資觸角伸進中國大陸。
投資大師投資觸角頻頻伸進中國,證明一個事實:中國機會已越來成為全世界的機會。聯想到另外一位投資大師馬爾基爾最近在中國表示:「我拚命想進來!」
中國的投資者應該有所觸動,充分認識到中國的機會,中國的價值。(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股票王者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時代
1976年9月,本·格雷厄姆逝世了,之後評論家們常常提到巴菲特與之在投資方法論之間的區別,巴菲特明顯地進步了。他懂得:一個好的經營完善的公司與從流通角度上來看的廉價公司是完全不同的,同時對這種好公司的投資對他自己的成長也有深遠的影響。巴菲特比格雷厄姆更主觀地分析公司。在一些公司里,如希斯糖果公司,他找到了它的"內在價值"——一種巴菲特式的內在價值。而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裡得到的是"一種恰當的關於本質的模式",那就是買入價值的原則,蘊涵在格雷厄姆安全空間原則下的保守主義以及超脫於每日市場起伏的心態。
70年代末,最受人痛恨的是通貨膨脹,所有物價都漲了13%,巴菲特指出,預算赤字和貿易赤字引發的通貨膨脹會加重公司的股東收益的負擔,為使投資者獲得真正的收益,公司必須獲得比投資者的痛苦指數更高的資本收益率。痛苦指數指的是納稅(紅利收入稅和資本所得稅)與通貨膨脹的總和。巴菲特深知股票與通貨膨脹並不是相對沖的工具,高通脹對於公司謀求更高的權益資本收益率毫無幫助。他轉而去盡量避開那些會被通貨膨脹傷害的公司。巴菲特認為,需要大量固定資產來維持經營的企業往往會受到通貨膨脹的傷害;需要較少的固定資產的企業也會受到通貨_膨脹的傷害,但傷害的程度要小的多;經濟商譽高的企業受到的傷害最小。
巴菲特在投資時也在寫作。有幾次是為經濟刊物寫的,主要還是為伯克希爾寫年度報告。伯克希爾的報告很少美化自己,它只是向讀者提供足夠的信息,讓他們自己去評估。任何一個人在閱讀巴菲特撰寫的年度報告時,都會深切地感到他對《聖經》、凱恩斯理論等的弓佣非常婦熟,每份報告有六七十頁,沒有照片、彩圖或表格,只有文字。那些有足夠的素質能把報告從第一頁一口氣讀到尾的人得到的回報將是~劑兼具金融味道、輕松幽默、坦誠實在特點的良葯。巴菲特在報告中非常坦白,他同樣強調伯克希爾經營的有利之處與不利之處。他總是設身處地,從股東的角度思考問題。了解股東們想知道什麼,然後就告訴他們什麼。對於經理們用股東的錢來擴建自己的王國的行為,巴菲特切齒痛恨。
1980年,巴菲特50歲生日的時候,伯克希爾的股票賣到375美元月沒,之後隨著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股價也開始穩中有升。1983年,伯克希爾從不名一股發展到擁有13億美元的市場股票。年底,伯克希爾自己的股價升到1310美元/M,巴菲特的身價也因此漲到6.2億美元。就在這時,有些股東建議巴菲特分股,巴菲特知道,分股肯定能吸引許多新的投資人,並能促進經營甚至至少在短期內可以提高伯克希爾股票的價格,但這只是企業財富在股東之間的再分配,由於要支付增長了的經紀人的報酬,伯克希爾的股東只能虧錢。事實上,凡是與"股東利益至上原則"相抵觸的方法,巴菲特一概不會採用。
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公司,可以說是他本人的人格、經營哲學和他那獨一無二的行事風格的化身。從伯克希爾可以看到巴菲特所遵循的主要經營准則,巴菲特對企業所要求的所有品質也都體現在伯克希爾公司中。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內部採用了一套基於工作業績的獎勵制度,獎勵與公司規模、個人年齡或者公司的總體贏利水平無關。巴菲特認為,表現出色的部門和人員應該得到相應獎勵,無需理會伯克希爾的股價是上漲還是下跌。公司經理人員的獎勵應根據他們在自己的責任領域內是否成功地達到了目標。在伯克希爾,有些經理因提高了銷售額而受到嘉獎,有些則是因為降低了成本或縮減了不必要的資本性支出而受到嘉獎。巴菲特並不採用分送認股權的獎勵制度,而是在每年年底,向每個經理人員簽發支票,有些支票的數額相當大。經理人員可以按自己的意願支配這筆現金,許多人用這筆獎金購買了伯克希爾的股票,最終與公司股東共擔風險。恐怕沒有比伯克希爾的慈善捐助方式更能體現巴菲特獨一無二的處事之道了。這種慈善捐助方式又稱為「股東指定方案」。即由股東按照他在伯克希爾持有的股份的比例,選定伯克希爾的捐贈對象。大多數公司的慈善捐助是由公司高層經理人員和董事會成員來選擇捐贈受益者的。他們通常會選擇自己偏愛的慈善機構,掏錢的股東反而不能參與決策。這種做法與巴菲特的准則格格不入。他不無諷刺地說:「當A從B處拿了錢送給C時,如果A是稅務當局,那麼這個過程就叫課稅,但如果A是公司的經理或董事,則就稱為慈善。"
坐落在奧馬哈市的內希拉斯傢具店是全國最大的家庭用品商店,1983年,伯克希爾收購了該傢具店90%的股份,餘下的10%留給那些繼續管理傢具店的原傢具店的家族成員,這個家族的女家長布女士1937年以500美元的資本創建了這個傢具店,從創辦傢具店的第一天起,布女士的營銷策略就是"價格便宜,實話實說"。她成批購進,盡量減少開支,有錢就存起來。巴菲特收購她的傢具店時,這家營業面積19000平方米的商店每年的銷售額為1億美元。(10年之後,年銷售額增至2.09億美元,屬於伯克希爾的利潤份額為兀皿萬美元)卯歲高齡的布女士,仍然每周工作7天,她是替巴菲特管理傢具店的最理想人選,巴菲特對她懷著深深的敬意,他更羨慕布女士的健康身體,他一想到生病(或死亡)會迫使他放棄工作就受不了,他還經常開玩笑說將來要顯靈來管理公司。
從傢具店獲得的現金收入可以減輕一點伯克希爾紡織廠給巴菲特的壓力。事實上在過去的5年裡,已有250家紡織廠關門了,伯克希爾的紡織廠也損失了500多萬美元。1985年巴菲特下決心把它關閉了。巴菲特對股東們寫道:「股東們的巨大損失是把大量智力和財力花在錯誤的行業上的必然後果。這種情況可以用塞纓爾·約翰遜的馬來比喻,一匹能數到10的馬是匹了不起的馬——而不是了不起的數學家。"經營得再好的紡織廠也不是很好的行業。巴菲特公開承認,他退出紡織業太遲了,由於他崇拜本·格雷厄姆,使他長期依賴於有廠房的行業,而忽視了像市夫人從事的這種事業。
還是在60年代末的一次午宴上,巴菲特認識了大都會傳媒公司的董事長穆菲。以後便經常聯系,成了親密的朋友,1985年,他們一起創造了電視網行業歷史上最大宗的交易,也是傳媒業最大的合並——大都會公司與美國廣播公司的合並。巴菲特在這次合並中以每股172石0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大都會發行的300萬股普通股,為大都會兼並美國廣播公司注入了5億美元的資金,並因此而進入了合並後的大都會反國廣播公司的董事會。以後,大都會康國廣播公司被巴菲特列入"不賣"的公司之列。
1986年,伯克希爾的股票已突破每股3000美元,在21年裡,巴菲特已把一個小紡織廠的碎渣變成了黃金,股票翻了167倍,而同時期的道·瓊斯指數只翻了一倍。有人稱巴菲特為"巫師"、"奧馬哈神"。然而這位億萬富翁仍然自己開車,自己管家,住的房子也是1958年花了3.15萬美元買的。朋友們最為欣賞的是巴菲特謹慎、認真的品質。事實上,他的許多朋友也是他的股東,因此他總莫名其妙地覺得對朋友們的家庭和財富負有責任。巴菲特有個幾十年的老朋友,他總忍不住分析一下巴菲特死後股價會怎麼個下跌法——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他一個,巴菲特的健康狀況成了關系金融狀況的一個因素。巴菲特也深知自己在管理方面的不足之處:他處理抽象問題和數據比處理實際的具體問題強得多,他總是很謹慎地避免與別人一起處理事務。巴菲特嚴格限制自己的作用來彌補管理能力上的不足,他只做一些大的決策——指揮大家合唱,自己卻不跳舞。有許多經理常會因干涉過多而造成許多麻煩,巴菲特的簡單作風使他避免了這個問題,伯克希爾在結構上就像亞瑟王的會議:權力集中在兩層,執行負責人和巴菲特本人。巴菲特僱傭執行經理,控制他們的資金出入並激勵他們。
在巴菲特經營的保險業中,由於競爭引發的周期性降價使80年代前5年的保險費率一直不夠高。這使保險業的利潤出現了衰退。巴菲特對這種衰退的反應與眾不同。當別的公司為保住市場份額而紛紛降低保險費時,巴菲特寧願少簽發保單,從1980年到1984年他的保險業收入從1.85億美元降到1.34億美元,但巴菲特堅信,總有一天那些降價的保險公司會受不了虧損而退出的。果然,在1985年保險業遭受了巨大損失,許多公司不得不縮小承保范圍。也有的公司不得不退出競爭。保險費率於是又扶搖直上了。巴菲特現在可以從以前的保守行動中獲取雙倍的利益了。大的商品客戶認識到一個沒錢的保險公司的承諾其實毫無保險可言,他們要的是服務質量。而伯克希爾的資金是其他公司平均水平的6惜,它的平衡表也是最棒的,因此當伯克希爾給了一個有吸引力的價格之後,它的顧客絡繹不絕,1986年,伯克希爾的保險金收入達10億美元,是前兩年的7倍。這為它提供了8億美元可用於再投資的預備金。到1987年,伯克希爾有的是錢了。但當時正是牛市的全盛時期。巴菲特所做的只是靜靜地賣掉了大多數股票,只保留了永久的三種:大都會公司、GEICO和燁盛頓郵報》。按照他的原則,他很難找到可以重新投資的地方。
就在巴菲特賣空股票的第四天——10月16日,道·瓊斯指數跌了108點,10月19日星期一,市場里堆滿了出售表,30種道·瓊斯平均工業股票中有11種在交易開始後一小時不能開盤。巴菲特所有的市值損失達到了3.42億美元。他可能是全美為數不多的沒有隨時關注經濟崩潰的人。他本來可以連三種都不保留的,但那不是他的作風,其實也沒有那個必要,那三家公司依然業務穩定,收入增長,沒有絲毫的價值損失。
這次崩潰暴露了華爾街知識結構中的空白,學者們提出了一種簡單但吸引人的理論——有效市場理論。它認為不論什麼時候,一個公司的所有可公開獲得的信息都可以從它的股價中反映出來。當某種股票的變動公開後,交易商會迅速行動起來,或買或賣直到它的價格重新達到平衡。它的前提是,股票原來的價格就已很合理,因此,以後的價格變化也很合理。交易商的作用只是推行了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理論。按照這種理論,市場既然是隨機的,那麼投資就是一種碰運氣的游戲。巴菲特也只是一個走運的人;談不到老練。就像一個扔硬幣能獲得正面的人,只能算運氣好,不叫擲幣高手。這種說法直接對巴菲特的內在能力提出了質疑。這時巴菲特說了這樣一段話:「(有效市場理論的支持者)看到市場常常有效,就斷言它總是有效的,這其實有天壤之別。"巴菲特和這些人的最大分歧就是關於"風險"的定義。在巴菲特看來,風險是指等於某業務實際價值的風險,而各種變化的因素范圍是無限的。一個公司是否只依賴於少數顧客?董事長喝酒嗎?由於不能確切地知道這樣的風險的程度和種類,巴菲特找的只是少數能夠承受得起失誤風險的公司。理論家們則不考慮這些"細枝末節",他們認為風險是可度量的。股票的風險就是它價格的易變程度。它有精確的數字定義,就是它的波動程度與市場被動程度的對應關系。好像是為了使它的代數式顯得神聖點,它被用了一個希臘代碼p代表。如果某種股票的P為1.0,它的被動程度與市場相仿,它的風險就等於市場平均水平,風險和p值成正比。在巴菲特看來這簡直是瘋了。對一個長期投資者來說,股票的波動並不增加風險。讓我們看看巴菲特購買《華盛頓郵報》的例子,當時它的市場估價是8000萬美元,假使在他購買之前價格下跌一半,它的波動性就更大,因此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它的風險也更大,巴菲特尖刻地說:「我永遠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花4000萬比花8000萬的風險更大。"
由於科學的解釋是沒有已知答案或根本無答案的,人們不滿意這種狀況,他們寧願製造一些答案或花錢請人為他們編答案。從狹義上看,該理論繼續存在對巴菲特大有好處。他的眾多競爭對手被教導說研究股票是浪費時間。「從自私的角度講」,巴菲特寫道,「格雷厄姆派也許應捐點兒錢保證有人一直在傳授有效市場理論。」
在巴菲特買下大都會康國廣播公司以後,他有整整三年沒買過一股股票(不包括套利活動和秘密的小額買進)。在1988年,巴菲特認准可口可樂公司後,他拿出了伯克希爾市場價值的1/4左右以10.23億美元的總價買下了它。這個大膽的舉措使可口可樂的股票在伯克希爾的投資組合中佔了35%。
巴菲特與可口可樂的關系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時代。他5歲時第一次喝可口可樂。不久以後,他就開始在祖父的小店裡用25美分買6瓶可樂,再以每瓶5美分的價格賣給鄰居們。在這之後的50年中,他一直在觀察可口可樂公司的成長,但卻一直沒有買進過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即使在1986年,他正式宣布可口可樂生產的櫻桃可樂為伯克希爾股東年會上的指定飲料時,仍然沒有買進一股。直到兩年後的1988年,他才開始買入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1989年,巴菲特公開承認,他已持有可口可樂公司63%的股份。為什麼現在買進呢?巴菲特解釋說,可口可樂公司的特性已存在了幾十年。他看上了可口可樂公司80年代由羅伯托·格伊祖塔和唐納德·考夫領導下所發生的變化。
70年代,可口可樂公司搖搖欲墜,總裁奧斯汀的多角化經營策略更使之雪上加霜。1980年新總裁格伊祖塔一上任就著手削減成本,制定80年代的經營戰略:可口可樂公司下屬的每個公司都要使資產收益率最大化;要拋棄掉任何已不能產生可接受的權益資本收益率的業務與資產;投資的每~個項目都必須能增加每股收益率和權益資本收益率。可口可樂公司在格伊祖塔的領導下,財務業績比奧斯汀時代翻了兩到三倍。1980年至1987年,盡管1987年10月份股票市場發生了災難性的大跌,可口可樂股票的市價仍以19.3%的速度遞增。公司每1美元留存收益產生了4.66美元的回報。1987年,它的利潤的3/4來自非本土,而未知的潛力仍是無窮的。
其實華爾街的每一位分析家都注意到了可口可樂的「奇跡」,因為畏懼和別的一些因素——並非公司價值的因素使他們裹足不前,在巴菲特做完投資但股票並未飛漲時他寫道:「當時我看到的是:很明白很引人……世界上最流行的產品為自己建立了一座新的豐碑,它在海外的銷量爆炸式的迅速膨脹。"盡管有人認為可口可樂的股票高估了,但巴菲特自信地認為以市場前期最高價75%的價格買下它,是以雪弗萊的價買賓士。在巴菲特買入可口可樂後的3年裡,它的每股收入漲了64%,股價上漲3倍。不管是誰,只要事先知道這種結果都會買的。但華爾街的投資商懷疑巴菲特是否值得學習。他們仍然堅持他是買了內部消息才做這個決定的。事實上,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年度報告中詳細闡述的他對可口可樂公司的理解,連第四流的經紀人都看得懂。1989年2月,他的這次投資公開之後,伯克希爾的股票也像注入了二氧化碳一樣咕咕冒泡。它賣到了4800美元一股,僅6個月之後它又上漲了66%,到了8000美元一股。
⑷ 哈根達斯被檢出一類致癌物,這件事會對哈根達斯造成什麼影響
引言:哈根達斯被檢出一類致癌物這件事會對哈根達斯的聲譽、銷售、食品安全等方面造成嚴重的影響。隨著夏汪塵唯季的氣溫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冰淇淋。冰淇淋不僅造型好看,而且口感也很不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困培,冰淇淋最好的一點就是可以解暑。由於人們對於冰淇淋的需求比較旺盛,路邊隨處可見冰淇淋店。
如果不是國家的相關部門檢查出來了,那麼還會有很多人在食用哈根達斯的冰淇淋。如果人們再食用哈根達斯冰淇淋的話,那麼人們得癌症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這件事情也告兄鉛訴我們,無論什麼食物,我們都一定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雖然相關部門進行了處理,但是,估計很多人再也不會吃進口的一些食物了。除了冰淇淋,夏天也可以多吃西瓜來進行解暑。西瓜不僅味甜,而且非常解暑。
⑸ 企業成功的公共關系案例分析
1999年6月初,比利時和法國的一些中小學生飲用美國飲料可口可樂,發生了中毒。一周後,比利時政府頒布禁令,禁止本國銷售可口可樂公司生產的各種品牌的飲料。
已經擁有113年歷史的可口可樂公司,遭受了歷史上鮮見的重大危機。
在現代傳媒十分發達的今天,企業發生的危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而廣泛地傳播,其負面的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短時間內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的影響,必將引起社會和公眾的極大關注。稍有不慎,即對企業形象和品牌信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其無形資產在傾刻之間貶值。這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是致命的傷害。
1999年6月17日,可口可樂公司首席執行官依維斯特專程從美國趕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這里舉 行記者招待會。當日,會場上的每個座位上都擺放著一瓶可口可樂。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依維斯特這位兩年前上任的首席執行官反復強調,可口可樂公司盡管出現了眼下的事件,但仍然是世界上一流的公司,它還要繼續為消費者生產一流的飲料。有趣的是,絕大多數記者沒有飲用那瓶贈送與會人員的可樂。
後來的可口可樂公司的宣傳攻勢說明,記者招待會只是他們危機公關工作的一個序幕。
記者招待會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8日,依維斯特便在比利時的各家報紙上出現——由他簽名的致消費者的公開信中,仔細解釋了事故的原因,信中還作出種種保證,並提出要向比利時每戶家庭贈送一瓶可樂,以表示可口可樂公司的歉意。
與此同時,可口可樂公司宣布,將比利時國內同期上市的可樂全部收回,盡快宣布調查化驗結果,說明事故的影響范圍,並向消費者退賠。可口可樂公司還表示要為所有中毒的顧客報銷醫療費用。可口可樂其他地區的主管,如中國公司也宣布其產品與比利時事件無關,市場銷售正常,從而穩定了事故地區外的人心,控制了危機的蔓延。
此外,可口可樂公司還設立了專線電話,並在網際網路上為比利時的消費者開設了專門網頁,回答消費者提出的各種問題。比如,事故影響的范圍有多大,如何鑒別新出廠的可樂和受污染的可樂,如何獲得退賠等。整個事件的過程中,可口可樂公司都牢牢地把握住信息的發布源,防止危機信息的錯誤擴散,將企業品牌的損失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隨著這一公關宣傳的深入和擴展,可口可樂的形象開始逐步地恢復。不久,比利時的一些居民陸續收到了可口可樂公司的贈券,上面寫著:「我們非常高興地通知您,可口可樂又回到了市場。」孩子們拿著可口可樂公司發給每個家庭的贈券,高興地從商場里領回免費的可樂:「我又可以喝可樂了。」商場里,也可以見到人們在一箱箱地購買可樂。
中毒事件平息下來,可口可樂重新出現在比利時和法國商店的貨架上。
從第一例事故發生到禁令的發布,僅10天時間,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價格下跌了6%。據初步估計,可口可樂公司共收回了14億瓶可樂,中毒事件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多萬美元。
比利時的一家報紙評價說,可口可樂雖然為此付出了代價,卻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
可口可樂公司渡過了艱難的危機時刻,但是這次事件卻遠未從可口可樂這樣的歐美大公司中消除影響。
前不久,可口可樂的主要競爭對手百事可樂歐洲總公司的總裁邁洛克斯,給所有的職工發出一封電子信函。信中說:「我想強調的是,我們不應將此次可口可樂事件視為一個可以利用的機會,我們必須引以為鑒,珍視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紐帶。」
企業管理專家湯姆金認為,一般企業處理此類危機正確的做法大體有三步:一是收回有問題的產品;二是向消費者及時講明事態發展情況;三是盡快地進行道歉。以此對照,可以看出可口可樂公司都做了,但卻遲了一個星期,而且是在比利時政府做出停售可口可樂的決定之後。連比利時的衛生部長范登波什也抱怨說,可口可樂這樣全球享有盛譽的大公司,面對危機的反應如此之慢,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專家還引用了其他著名企業面對危機時的反應,說明及時處理危機的重要性。17年前,有人想訛詐楊森制葯公司,故意將楊森止痛片的標簽貼在氰化物上,致使7人死亡。得此消息後,楊森公司當即決定,不惜損失1億美元的代價,全部收回市場上所有的此種止痛片,使市場平息下來。另一個例子是煙草公司菲利浦?莫里斯。數年前,因為少量香煙的過濾嘴在加工過程中受到污染,引起了吸煙者輕微的咳嗽,該公司立即決定全部收回美國市場上的同樣牌號的香煙。這兩家公司雖然損失不少,但因為處理及時,很快就獲得了消費者的理解,利用危機處理,重新樹立了公司的企業形象。專家認為,相比這兩個例子,可口可樂公司雖然此次處理危機的力度並不弱;但決策節奏顯然慢了半拍。
1,通過向媒體發布新聞稿的形式,間接透露有關信息,表明公司的立場和態度。這種方式主要適用於出現問題的原因尚未查明的情況下,企業會先表明自己願意與媒體和消費者溝通的誠意,然後說明將在查出發生問題的原因後再向公眾通報,或者先期停止問題產品的銷售。而當問題已經查明,而且已經在解決或已解決得差不多的情況下,也可以採用這種方式。這種方式對企業來說,可以控制信息發布,以免發出不必要的信息。但風險是容易被媒體和公眾認為態度不誠懇,從而帶來不良影響。
2,通過新聞發言人回答媒體提問的方式,向媒體和公眾透露他們感興趣的信息。採用這種方式將考驗企業新聞發言人的素質和能力,但處理得好,卻可以給企業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反之,則會給企業臉上抹黑。2005年年初,美國惠而浦因發現洗衣機質量問題而要召回部分產品時,由於其聘用的公關公司提供了正確的公關策略,新聞發言人面對媒體采訪時表現得體,因此,一場可能的危機最終消於無形之中。
3,通過企業高層人士主動拜訪媒體有關人士,以接受專訪的方式,向媒體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取得相關媒體的理解,從而爭取媒體的客觀報道,避免因媒體掌握的信息殘缺而造成報道失實或者不全面。這種方式尤其適用消費者投訴等危機個案的處理。
4,通過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方式,向媒體和公眾主動公開有關問題的調查處理情況。如果出現問題的原因已經基本查明,公司將在發布會上通過媒體向公眾致歉,宣布回收已經在市場上流通的產品,必要時甚至向消費者提供補償或賠償。在「蘇丹紅事件」真相查明之後,肯德基公司就是以召開新聞發布會的形式,主動向媒體傳達自己的產品已經安全的信息的。5,通過邀請媒體來公司現場采訪的方式,傳播信息,主動消除公眾的疑慮和不安情緒。哈根達斯冰淇淋蛋糕衛生質量不過關事件發生後,公司為了挽回影響,邀請了一些媒體到公司在上海的中央廚房采訪,表明公司食品生產沒有質量和安全方面的問題。媒體對此進行報道後,一定程度上挽回了之前已造成的負面影響
⑹ 求金融帝國2的修改器或秘籍
金融帝國2我玩過``這游戲沒秘籍和修改器```
要想改錢``只能用``金山游俠``這類的軟體修改金錢```金山游俠``好用的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