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影視股票有哪些龍頭股
影視股票龍頭股如下:
1.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600977);
2.華誼兄弟(300027);
3.金逸影視(002905);
4.上海電影(601595);
5.幸福藍海(300528);
6.萬達電影(002739);
7.橫店影視(603103)。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權的一部分,也是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股票是資本市場的長期信用工具,可以轉讓,買賣,股東憑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潤,但也要承擔公司運作錯誤所帶來的風險。
拓展資料:
影視概念顧名思義是和電影電視劇有關的上市公司,大多數是一些文化傳媒公司,業務涉及到影視、游戲、電子競技,還有少數涉及到元宇宙概念。年底了,賀歲檔要出來了,對於影視概念股來說是一次炒作的機會。A股影視概念股是比較多的,今天介紹8個上市公司概念股票,大家可以多關注一下。
8個值得關注的影視概念股如下:
1.華錄百納(300291),公司主營電影電視劇製作15年定增6億投入影視劇製作16年8月收購上海平實影視有限公司49%股權。作品包括電視劇《漢武大帝》《金太狼的幸福生活》電影《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痞子英雄之全面開戰》等
2.唐德影視(300426),主營電視劇、電影投資、製作發行等作品包括《絕地謎亡》《武媚娘傳奇》《那年花開月正圓》18年子公司參與出品《我不是葯神》。
3.歡瑞世紀(000892),主營電視劇及衍生品擁有奇幻古裝影視的多年製作經驗,作品包括《古劍奇譚》、《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盜墓筆記》等:17年9月公告孫公司霍爾果斯歡瑞與騰訊視頻簽署影視劇售賣合同8.4億授權電視劇《封神之天啟》《青雲志3》《盜墓筆記2》在騰訊視頻平台播出;投資了網路大電影製作公司北京七娛世紀。
4.粵飛娛樂(002292),2020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按產品類型分類主要包括影視類、電視媒體以及信息服務類業務。其中影視類包括影視播片、授權業務、設計製作以及電影業務電視媒體包括文化演出以及廣告傳媒業務信息服務類業務主要為「有妖氣」平台運營收入。
5.喜臨門(603008),15年2月作價72億收購綠城傳媒標的主營電視劇的投資、製作、發行及衍生業務。
6.美盛文化(002699),擁有擁有眾多原創IP目前以動漫為主參與《星學院》等大電影的製作。
7.華誼兄弟(300027),A股電影行業龍頭業內產業鏈最完整、娛樂資源最豐富的公司之一代表作品包括《天下無賊》《唐山大地震》《西遊降魔篇》等17年參與製作《英倫對決》《芳華》後者票房超12億。
8.捷成股份(300182),2021年2月10日回復稱公司先後中標央視的超高清製作島123」項目參與了多個超高清視頻的相關標准起草打造的超高清系統承擔了2019、2020年央視4K春晚、建國70周年閱兵式及系列慶典活動的4K制播、《星光大道4K》、《開門大吉4K》等幾十檔4K節目任務。
2. N大業是什麼股份公司股
A股滬市上市公司,11月13日首發。股票代碼603278,公司名稱大業股份,首日簡稱N大業。其他公司簡要情況如圖。
3. 480億市值跌到10億還沒完,竟然是被大股東「賭」沒了
文/樹高
國英觀察專欄作者
時間一到,印記傳媒這部轟轟烈烈的「電影」就可以強制「收場」,而觀眾們可能永遠也找不到結局。
還記得《建國大業》、《鋼鐵俠》嗎?一部是讓中國人一度揚眉吐氣的電影,一部甚至開創了中國電影與好萊塢結合的先河。
今時今日,這兩部電影已經鮮有人回顧,因為行業的屬性註定了內容是會「過氣」的。但更可怕的是,電影背後紅極一時的「影子公司」也要消失了。
480億市值的印記傳媒,跌到10億仍舊還沒「交代」明白,因為,它還想在資本市場拍一部終極大片——「娛生不再有你」。
01
「上市讓我們變得富有」這是印記傳媒兩位高管吳冰和丹·密茨的原話。
這樣的話太過真實,印記傳媒上市的「初衷」昭然若揭。價值2500萬美元的龐巴迪挑戰者850,和價值3000萬美元的龐巴迪全球Global Express,還有多輛豪車,包括賓利、法拉利、勞斯萊斯。這些都是印記傳媒上市後給大股東們「助力」的戰利品。
這些錢哪來的?我們並不難想像。上市後,印紀傳媒大股東融資資金逾上百億。其中最大的兩處來源是股權質押融資資金超過80億元,以及以1:4或者1:5的配資方式融資了18億。
印紀傳媒曾披露稱,2017年7月之前的股權質押,除質押給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華東陽支行的2450萬股票用於為本公司融資擔保外,其餘質押股票均用於肖文革權益性投資和理財投資。
所謂的「權益性投資和理財投資」,大概是實控人肖文革參與西部證券定增和中銀國際4.99%股權的兩樁交易,但最後的結果,也是草草高位套現跑路。
除了質押,還有層出不窮的大股東高位減持,滿滿的套路,不絕如縷。
這就是印記傳媒上市後的運轉軌跡,太「典型」的自掘墳墓,就等著把自己全部埋進去。
02
有人說,DMG這好好一傳媒公司,為啥上市後就做的這么差?是經營管理不善,還是沆瀣的大環境所迫?
要我說,都不是。當年的DMG沒問題,是在認認真真做本行,錯就錯在它變成了印記傳媒。錯就錯在它躋身了資本市場。
在傳媒行業,有春風得意之時選擇上市的,這些多半是為了募資加碼主業,而印記傳媒不是,它的上市,是為了資本運作而去做主業的典型。而肖文革,吳冰等股東,就是印記傳媒《我上市了》系列電影最好的導演。
這也是印記傳媒必然失敗的原因,帶有強目的性的上市,最後的結果無一善終。
你不能否認印記傳媒出品了好些優秀的作品,《鋼鐵俠3》、《建國大業》、《無人區》、《杜拉拉升職記》、《暮光之城》等電影裡面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但你也注意到這些賣座的電影,印記傳媒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聯合出品人」。
作為「聯合出品人」參與份額多少?票房收入如何?是否對當期業績有突出影響?印記傳媒隻字不提,因為蹭熱度的「效果」已經達到了,只要參股股東認定你是影視界新晉「黑馬」,那就夠了,有他們一拍即合,給股票保駕護航,其他的,都讓聽風是雨的散戶去猜吧,who care?
遠超同行的毛利率和「精準達標」的業績承諾同樣是在「花式表演」。只要財報好看,公司的股票不乏機構、基金追捧,股價登峰造極,方便大股東未來質押與減持,這才是對於肖文革和吳冰等人最「實際」的。流量為上,至於「劇情」合不合理,「導演們」可能並不在乎。
遺留下來的問題,肖文革們都一股腦兒塞給財務報表去解決。由於合格的財務投資者並不多,首先過濾掉一部分「財盲」,這部分通常會是在最高位看著概念追風買入的接盤俠,然後再過濾掉一部分有點初級水準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通常會是趨勢投資者,會被一兩個形成「成長性」假象的指標所迷惑。例如借殼後印記傳媒影視及衍生的營業收入飆升,從 2014 年的 29695 萬元飆升至 94211 萬元,而影片業務支出,卻呈現背離的減少趨勢,這一點正是非常有誘惑性。
最後最難「搞定」的,就是專業投資者了,這也就是今年股價崩塌的原因——專業投資者發覺公司積重難返,無力回天,只能認慫集中撤離。其實即便是專業投資者,並不總是專業,他們也有失手的時候,比如安信信託,事發只能以減值損失自認倒霉。沒辦法,看錯一個公司也許可以挽救,但看錯一個人就可能難以收場。何況當你面對的是一群同心同德善於忽悠的戲精老外高管時,所謂的專業素養能幫助你保持幾成定力?
印記傳媒的大股東們,也許從上市的一開始就篤定要拍一部吸引資本市場男女老少的電影,一直「拍」到眾籌的經費用完才肯罷休。
03
「經費」用完了,債務也還不上了,和解也遙遙無期,這樣的「劇本」怎麼收場也是個問題。於是乎,大股東又拋出了到美國「就醫」的苦肉計,這些都是預料之中的。
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少霧里看花的愚者了。大家都很清楚,印記傳媒的債券違約,已經沒法再進行新的融資。而之前的融資,也已經沒了下文。不管是肖文革「涉賭」把錢輸光了也好,還是搞利益輸送進了誰的口袋也罷,哪怕是真的洗錢去了海外,接下來的事情都無關散戶,無關中小股東了,最多也只是少數債權人和司法機關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策略,於資本市場一樣行得通。
對於肖文革和吳冰等人來說,現在的這個「珍瓏棋局」,已經被人點破了。再揣著明白裝糊塗,恐怕有點不合時宜。
作為一名合格的演員,在氣氛有點尷尬之時能夠打圓場是必須的。印記傳媒的最後「圓場」就是高管集體出來維穩,證明自己「沒跑路」,但此時此刻,跑與沒跑又有多大區別呢?
問詢函不按要求回復,一切都以「無聲言證」方式進行。這是印記傳媒最後的緩兵之計。因為,股價已經伴隨著自己三緘其口而失速墜落了。只要被「依法」退市,後續大筆債務被免除,自己來資本市場「走一遭」並不乏收獲。
時間一到,印記傳媒這部轟轟烈烈的「電影」就可以強制「收場」,而觀眾們可能永遠也找不到結局。
04
瀕臨退市,除了踩雷的機構基金,還有叫苦不迭的散戶。
也許踩雷的你此時此刻殺人的心都有,但是如果你是看了「印氏電影」去做長線投資而踩雷的,那真的說明,你太入戲了,帶有鮮明「印記」的電影要的就是這樣忠實的觀眾。
如何去評價肖文革,吳冰其人?筆者在此確實非常難以言述。作為同時混跡於傳媒江湖和資本市場的大作手,他們早已經浸淫了真真假假,將這一套從銀幕復刻到了資本市場。之於一介「准導演」的身份,他們也許真的算「有兩把刷子」,因為他們做出了太多大部分中國人骨子裡在追捧的東西:中西合璧,國產電影……也炒出了中國人最愛回味的概念。
而作為企業家,必然是不合格的。因為資本市場並不是賭客以合法名聲撈金的地方,「重融資,輕回報」的現象也在慢慢改變,作為上市公司的高管,需要承擔的責任,需要履行的義務,從印記傳媒的大股東身上,我們並沒有看到。那麼,放任你到這個市場來的意義何在?難道資本市場拓寬上市通道的意義,就在於放任一批有備而來的投資者利用規則優勢去製造假象,完成對基金、散戶等對手盤的獵殺?
仔細拷問下印記傳媒,如果你一開始的上市就是為了演這么一場電影,那麼還有多少股東會耐心地陪你看到今天?過往飽滿的業績和良好的口碑,全都拜肖文革、吳冰等人「演技逼真」所賜,這不得不說,對於當年傳媒這頭人人看好的「風口上的豬」是個莫大的諷刺。
可怕的是,這樣的「導演」,中國還有很多很多。例如步森股份的趙春霞,也是一樣的應對債務選擇了異地「就醫」,而金立的董事長,身為肖文革的「賭友」,把金立手機多少年打下的的江山給輸了個一干二凈。
如果上市只是一部電影的開頭,你還敢看到結尾嗎?印記傳媒的退市可能會給你一個很好的答案。資本市場里從不缺乏好「演員」和好「導演」,但如果你喪失了應有的謹慎而變得太「入戲」,那你就輸了。
4. 股票中的S和B是什麼意思
股票中的B是buy的意思:買。S是sall的意思:賣。
股票成交的先後順序:
1.較高買進限價申報優先於較低買進限價申報;較低賣出限價申報優先於較高賣出限價申報。
2.同價位申報,依照申報時序決定優先順序。
3.同價位申報,客戶委託申報優先於證券商自營買賣申報。
各證券商出市代表在執行客戶委託時,應參照以上原則執行。
股票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支股票的背後都會有一家上市公司。同時,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5. 股票漲10%和跌10%有什麼區別
按照交易所的規定,一般上市公司漲跌停板的比例為10%,看似相等的一個比例,但是如果你的股票經歷了一個漲停後再來一個跌停,10元的股價也就變成了9.9元,你虧損了1%。所以,漲10%與跌10%並不相同。
有人說不過是1%的虧損,並不算多,那麼如果你先虧了一個50%,又賺了一個50%呢?你10元的股價就只剩下7.5元了,你虧損了25%,還會不在乎嗎?這就是為什麼巴菲特說千萬不要虧本,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你虧掉了50%,那麼必須要賺100%才能彌補損失,但顯然虧損50%比賺取100%要容易得多。
也有人說,我從沒有虧損過50%,所以也不用擔心出現大幅虧本。其實不然,一位高人曾在一次投資折戟後感嘆:「總有一個錯誤在前方等著你,總有一隻股票讓人淚流滿面。」
雖然這位高人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重返巔峰,但其經歷卻令人深思,在投資中一旦出現了巨額虧損,再要想回到虧損前的狀態,需要賺取更多才行,而這並不容易。「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例子不勝枚舉,要想最終成就大業,必須要經過無數次考驗,一旦有一次沒經過考驗還虧了老本,那至少要比別人多奮斗個三五年了。
那怎麼樣規避巨大虧損呢?這就要靠止損,什麼時候該止損,不用看移動平均線,也不用看KDJ,承受不了了就要止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至於止損的方法,有人說要在重要支撐位設定止損,一旦跌破就要執行止損;也有人說要等反彈的時候借反彈止損,此時買盤更大,也更容易成交。大家的說法都有道理,但我身邊不少人看著股價跌破支撐位,趕緊割肉後股價便強勁反彈;也有人在跌市中傻傻期待反彈的到來,結果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一個期貨投資老手的止損方法我覺得最實用,有點類似獨孤九劍的意思:「止損,賣就是了。」什麼意思?就是當你決定止損的時候,按照當時的價格立即賣出,就這么簡單。真到了兵敗如山倒的時候,不要期待什麼反彈,有人買就不錯了,也不要找什麼支撐,在洶涌的拋盤下,哪裡還有什麼支撐,立即了結頭寸獲取資金比什麼都重要,這才是止損的關鍵。
6. 同樣是業績大增,為何有的股票漲停,有的跌停
想比在股票投資時候大家都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一隻股票業績公布出現大增,有的股票一字板都有可能,有的開盤就是大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說道說道,看完下面的內容以後就會懂得裡面的思路。
因為這位投資者問的時候沒有具體說是披露期還是正式公布期,所以我也分類給大家這個問題講清楚。感覺寫的好,點個贊支持下,加關注後期更新更多股市信息和炒股方法。
7. 炒股票能發家致富嗎
可以。如果你的方法對,將獲得很大的收益。
前提是你會投資,會投機,會做股票。
但是股票炒作中所運用的任何經驗都不是固定不變的。由於散戶炒股水平的提 高,主力為了成為贏家往往煞費苦心,不斷地變化作盤手法,創新一些手法,脫離過去經驗的特徵,以期誤導對手,使散戶失手在經驗之中。環境在變,條件在變, 經驗會失靈。在股市上,股價每時每刻都在變化,主力的做盤的花樣也是層出不窮,從這個角度說,股市上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經驗也要不斷的總結積累,適應市 場的變化。一旦某種經驗被達成共識並廣泛應用的時候,主力就會徹底拋棄它,或者反向操作。一定要和實際結合起來,隨著主力的變而變。經驗要重視,但它不是 科學,要避免經驗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