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05至2010年跨國公司在華並購案例, 越全越好,最佳答案追分
跨國公司進入我國進行並購投資的模式很多,依據被跨國公司並購的企業是否上市,可以將跨國公司在華的並購模式分為兩大類,即跨國公司在華通過股票市場的並購模式與不通過股票市場的並購模式。
一、跨國公司通過股票市場在華並購的主要模式
目前,跨國公司通過並購方式持有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的方式主要有7種:
1.跨國公司協議收購我國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在我國國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分割的情況下,外資協議收購上市公司非流通股份,是並購活動中最簡單有效的方式。由於目前跨國公司尚不能直接從事A股交易,在主板市場難以佔到一席之地;而在能夠交易的B股市場上,上市公司發起人持有多數股份,而這部分又多以國有股、法人股形式存在,因此,外資收購上市公司的大量流通股份,並通過要約收購的可能性不大。《關於向外商轉讓上市公司國有股和法人股有關問題的通知》的發布,為上市公司國有股、法人股轉讓提供了政策保障,可以預見,外資並購上市公司將大量地通過協議收購非流通股的方式完成。
2.跨國公司直接收購我國上市公司的母公司股權,即跨國公司參股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達到間接持股上市公司的目的。如阿爾卡特(法國的世界著名電信跨國公司)通過從中方股東手中收購上海貝爾10%加1股的股份,同時買斷比利時公司擁有的上海貝爾8.35%的股份,從而其對上海貝爾所持的股份增加到50%以上(50%的股權+1股)。由於上海貝爾是由中外合資企業改制為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因而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上海貝嶺25.64%股權,也轉由合資公司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持有。通過這種方式,阿爾卡特不僅打破了電信領域外資不能控股的禁令,而且實現了持股上市公司的目的。這種方式的最大好處在於規避現有政策限制,因此,它將成為跨國公司並購我國上市公司的一種主流模式。
3.我國上市公司向跨國公司定向增發股票。定向增發,是國際上通行的借殼上市模式,是指上市公司通過向收購方定向增發新股,以獲得收購方的優質資產,而收購方在向上市公司注入優質資產的同時,通過獲得上市公司新發行的股票而獲得控制權的收購方式。《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出台後,證監會又陸續發布一些與上市公司收購有關的配套文件,包括《上市公司以股份置換資產試點意見》(即定向發行),使以優換劣這樣的非市場化的並購重組行為失去了存在的基礎,使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中的利益分配格局得以調整。筆者認為,定向增發的推出,將極大地改變目前我國上市公司重組的模式,消除我國上市公司重組中的一些體制性障礙。
4.我國上市公司向跨國公司定向增發可轉換公司債券。這種模式在我國已有案例,如2003年1月23日青島啤酒公司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通過了「公司與全球最大的啤酒巨頭美國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簽署的《戰略投資協議》」的議案和「批准及同意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並守則》向青島市國有管理資產辦公室、安海斯-布希及與他們各自一致行動的人士授出豁免,容許該等人士毋須提出強制性收購建議、收購本公司所有已發行的股份」的議案。這標志著青島啤酒公司向AB公司定向發行可轉債所需的必備法律程序已基本完成,按照約定,2003年3月開始向AB公司發行可轉債。
5.跨國公司先與我國上市公司組建合資公司,由合資公司反向收購上市公司的資產。反向收購是指企業並購中收購方向被收購方出售資產,並利用被收購方所支付的現金來全部或部分支付收購價款的行為。反向收購中,收購方的最終意圖是從控股股東單位購買足以從管理上主導被收購方的股份,而被收購方及其控股股東單位從戰略和產業調整的角度考慮也願意被收購。反向收購合並其實是一項交易,未上市公司買進並控制上市公司的主要股份後再進行合並,然後由未上市公司改組成新的董事會並控制該董事會。此項交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其結果是未上市公司變成了上市公司。例如,2001年4月,米其林集團投資2億美元與上海輪胎橡膠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上海米其林回力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米其林控股70%,之後,合資公司斥資3.2億美元反向收購輪胎橡膠公司核心業務和資產。
6.我國企業的海外子公司或在海外的「窗口」企業收購國內上市公司的股份。華潤集團對國內上市公司的系列收購就是這種模式的典型。華潤集團是設立在香港的著名「窗口」企業。1999年6月,華潤集團調整產權結構,中國華潤總公司成為華潤集團的全資控股公司,行使控股職能。2000年6月20日,中國華潤總公司一次性收購萬科8.1%股權,持股量增至10.8%,成為萬科最大的股東。2000年6月30日,五豐行(中國華潤總公司的子公司)屬下的徐州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交易。2001年9月,華潤以中國華潤總公司的名義斥資1.5億元收購四川錦華51%的股份成為其絕對控股股東。在醫葯領域,華潤集團已經與東北制葯集團簽訂合資意向書,香港華潤將控股東北制葯集團,從而間接控股上市公司東北制葯,目前正處於資產評估階段。2002年12月初,華潤集團以2億元拍得8698萬股ST吉發國有法人股股權,從而將取代吉發集團成為ST吉發新的控股股東。華潤在內地跨行業的大規模收購已經在我國資本市場上形成了「華潤系」。
7.跨國公司通過收購境外流通股票(如B股、H股、N股等)的形式或者其他金融創新模式進行的並購活動,也將成為並購市場的一大亮點,並且這類創新模式將更具有想像空間。
二、跨國公司不通過股票市場在華並購的主要模式
跨國公司在華不通過股票市場而進行並購的模式主要有8種:
1.跨國公司對我國企業的直接整體並購。整體並購是指對資產和產權的整體轉讓。一般來說,整體並購在並購方實力十分雄厚,而被並購方實力差距較大時才有可能發生。由於跨國公司相對於我國企業而言,實力對比的差異無疑是非常大的,因此,跨國公司對我國企業的整體並購時有發生。這種模式最典型的就是「中策模式」。1992年4月,香港中國策略投資公司(簡稱中策公司,它是1991年12月12日在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基礎上易名而成的)收購了山西太原橡膠廠,從而開創了改革開放以後外資在華並購的先河。在隨後兩年多的時間里,中策公司在我國的並購活動屢屢有驚人之處。1992年5月中策公司收購了福建泉州37家國有企業;1992年9月中策公司收購了大連輕工局所屬的全部企業,創辦了合資企業102家;中策公司在杭州、寧波、無錫同樣創辦了數十家控股型合資企業。中策公司在華的並購投資累計達到30億萬元,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被成為「中策現象」。
2.跨國公司對我國企業的直接部分並購或與我國企業新組建合資企業。部分並購是指對資產和產權的部分轉讓。一般來說,部分並購在並購方與被並購方的實力差距較小時經常發生。合資企業的組建也可以看作是部分並購的一種特殊類型。這種類型的並購是目前跨國公司在華並購中最為普遍的一種形式。
3.中外合資企業中,外方收購合資企業的中方股份。胡峰(2003)建立的模型證明:合資雙方不斷相互了解與相互學習,是合資企業結構不穩定的根源。目前大量存在的中外合資企業普遍具有內生的結構不穩定,最終會走向終結,終結的最主要方式為合資企業的一方被另外一方收購了股份。跨國公司進入我國具有長期的戰略目標,而中方合資者主要是針對短期效用函數進行博弈。合資企業的外方投資者具有強烈的學習傾向,且學習能力大大強於合資企業的中方投資者。一旦外方的監督技術達到一定的臨界點時,合資企業的外方就會顯示出收購合資企業的強烈偏好,取得合資企業的控制權。合資企業的外方投資者收購合資企業中的中方股權有兩種主要方式。第一種是有增資時的收購;第二種是沒有增資時的收購。應該看到,我國有相當多的合資企業是我國對跨國公司進入領域嚴格限制政策的產物,隨著我國對人世承諾的逐步兌現,會進一步加快合資企業走向終結。目前外資在華的「獨資化」傾向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
4.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或合資公司對我國企業的收購。例如,2002年12月20日上海通用(上汽集團與通用汽車的合資企業)、上汽集團和美國通用三家聯手收購山東大宇整車部分(煙台車身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在重組後成立的新合資公司中,上海通用成為最大的股東,擁有50%的股份。
5.我國企業的海外上市公司或窗口企業在內地對非上市公司的並購活動。比如華潤集團的子公司華潤創業啤酒有限公司從1994年收購沈陽啤酒廠開始,到2002年底時,華潤在內地已經收購了20多家啤酒廠,特別是在2002年收購了武漢東湖啤酒廠以後,華潤啤酒的生產規模已經處於我國啤酒市場的行業老大地位。
6.跨國公司重組其在華分支機構。聯合利華在華子公司的重組無疑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例證。聯合利華於1986年與上海制皂廠、上海日化開發公司合資組建上海利華有限公司。由於受當時的中外合資企業法規所限,聯合利華在我國的擴張中一直延續著上海利華的合資模式。到了1999年,聯合利華在華合資企業的數量已激增至14家。為了對在華企業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聯合利華當年掀起了一場顛覆式的大調整,將其在中國的業務切分為三大塊。14家企業經過重組後,不但大都收編為聯合利華的控股公司,而且開始歸並到4個明確的法人主體名下。聯合利華當時的重組效果異常顯著,經營成本下降了20%,外籍人員從120多調整到不足30人。為了對在華企業進行更加有效的組織管理,聯合利華2002年又掀起了新一輪的大調整。
7.跨國公司母公司之間的並購活動間接導致它們在華子公司之間的並購。例如,2002年5月7日,惠普完成了對康柏的並購交易,合並後的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和列印機製造商,同時也是全球第三大技術服務供應商。由於惠普和康柏在華都有各自的子公司,因此惠普和康柏合並以後,它們在華的子公司也進入了合並日程。
8.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向其他跨國公司出售資產。這種模式在我國也時有發生。
三、跨國公司在華並購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創新模式
跨國公司在華並購除了已有的模式外,還將會出現更多的創新模式。跨國公司可能在將來採用的創新模式主要有:
1.跨國公司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身份獲取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權。《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的生效無疑為跨國公司直接進入我國A股市場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以後會有跨國公司以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身份進入我國A股市場。
2.跨國公司可以通過拍賣和債權方式收購我國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我國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由於到期債務不能清償而被提起訴訟,其所抵押的公司股權將通過人民法院的強制執行程序而被拍賣。跨國公司可以通過拍賣市場獲得相應上市公司的股權。但需要注意的是,外資介入拍賣市場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見《拍賣法》第33條的規定)。
3.跨國公司通過債權市場間接收購我國企業。跨國公司將有可能通過收購上市公司債權而間接獲得其股權,即「債權轉股權」。這種並購模式廣泛流行於國外的企業並購市場,很多投資公司都會低價收購目標公司的債權,然後通過使目標公司重組,將債權轉化為股權,在企業經營狀況改善後再出賣股權,從而獲得巨大收益。這種並購模式也受到國內法律體系的支持。例如,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已經開始將不良債權打包,向包括國外投資者在內的廣大投資者出售,以期實現資產的盤活,因此外資介入這些不良債權,有助於直接獲得國內上市公司的股權。
4.跨國公司出面徵集代理權而取得我國企業的控制權,但這種方式只能在短期內起到獲取公司控制權的作用。過去,一般是國內機構徵集代理權,在未來必將會出現由跨國公司徵集代理權的案例,因為在徵集代理權的法律方面對跨國公司並沒有特別的限制。跨國公司可以先佔有一部分股權,然後憑借股東地位發出徵集委託權的要約,在成功以後,按自己的意願改組董事會,貫徹自己的經營戰略,並可以為今後實質性的收購奠定基礎。對於我國加人世貿組織協議中限制外資所佔份額的行業,此種代理權的爭奪對跨國公司更有意義。
5.跨國公司在華上市子公司吸收合並我國企業的方式。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逐步對外資企業開放,預計會有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上市的現象,因而可能出現一種新的並購模式,即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吸收合並其他上市公司或者非上市公司。但由於外資企業上市的門檻較高(如持續三年盈利、需要整體上市,防止剝離上市和捆綁上市、需要一年的上市輔導期等),因此這種模式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出現。
6.我國上市公司委託跨國公司進行股票託管與期權方案相結合的模式。2001年4月,寧夏恆力面向境外投資者公開徵集股權受讓人,計劃通過股權委託管理和簽訂《股權遠期轉讓協議》的方式引進外資股東,後因政策原因叫停,但隨著將來相關政策的進一步放寬,這種模式仍有操作空間。
7.跨國公司要約收購我國上市公司。要約收購是指跨國公司通過股票二級市場收購上市公司的股份,從而達到並購的目的。由於中國股票市場的股權結構分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這給要約收購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隨著2002年7月《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出台,我國A股市場進一步開放,這種模式會大行其道。
② 華潤集團搞的股票有哪些
000971ST邁亞
000061農產品
600055萬東醫療
這3隻都有華潤的股份
③ 折價配股買地 華潤置地今日股價下挫7.88%
10月22日早間,華潤置地發布以先舊後新方式配股的公告。
公告指出,賣方華潤集團(置地)有限公司(華潤全資附屬公司)及華潤置地與配售代理訂立該協議,以先舊後新方式,按每股股份33.65港元的價格,向不少於6名獨立承配人配售賣方所擁有合共2億股配售股份。
華潤置地指出,認購所得款項凈額估計約為67.2億港元。其中,約60.5億港元用於購置及開發與本集團項目有關的土地;約6.7億港元用於本集團一般營運資金用途。
這一配股出乎市場意料。受此影響,華潤置地今日報收33.3港元/股,跌幅7.88%。作為央企,華潤置地的財務指標向來優秀,這個時機選擇配股,原因何在?
配股良機?
據公告,華潤置地將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2億股,預計籌集資金凈額67.2億元,所得資金擬用作購置及開發與集團項目有關的土地,及集團一般營運資金用途。
交易完成後,華潤集團持有華潤置地已發行股本由約61.27%攤薄至59.55%,仍是公司控股股東。不過此次配股相當於擴大股本2.8%,配售價每股33.65元,較昨日收市價36.15元折讓約6.9%。
折價配股讓華潤置地今日的股價承壓。截至今日收盤,華潤置地報收33.3港元/股,跌幅7.88%。
「這種方式雖然基本可以確保成功,但對股價殺傷力極大。那些不願額外掏錢認籌的人會在配售前清空股票,造成拋壓過大股價下跌,尤其是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一名私募機構的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這是一次出乎市場意料的配股。摩通發表報告稱,對華潤置地配售感到有些意外,認為潤地目前負債比率不是特別高,近期也未有作大型土地收購,相信配股集資並非用作特別項目發展,而是為了響應當局近期鼓勵國有企業提高股權和去杠桿化的方針。
雖是「意外」的配股,但在多名資本市場的人士看來,華潤置地此時的配股時機是可以解釋的。「股價夠高」,一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華潤置地今年以來股價一路上漲,從2019年1月2日首個交易日開始計算,截至配股前一個交易日收市,漲幅約24.68%,上周一度到達37.5港元高點。
「(在高點配售)當然有好處,定價可以更高,配售相同數量的股票,可以拿到更多募集資金。」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
大舉買地
從基本面來看,華潤置地的財務指標在房地產行業表現優秀。據華潤置地中報,今年中期平均融資成本為4.45%,凈負債率為43.6%,均處於行業低位。
今年以來,華潤置地在融資方面也動作頻密。10月4日,華潤置地下屬非直接持股子公司卓朗資源有限公司作為借款人,就總數為24億港元的貸款融資與銀行訂立了一份貸款融資協議。
在此之前,華潤置地於9月獲得了一家銀行1億美元或等值人民幣貸款融資。不僅如此,華潤置地旗下的汕尾、溫州項目還開啟了股權融資,這對於穩健的華潤置地而言,並不多見。
華潤置地今年以來展示出對規模的野心,在土地市場上表現得更加積極。據中指院數據,今年前9個月,華潤置地的拿地金額為637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為599億元。
華潤置地董事會主席唐勇在今年初的2018年全年業績發布會上也指出,華潤置地2019年拿地資金會有所增長,但會根據公司銷售額、現金流、市場預期作出綜合判斷。
受到大舉拿地的影響,華潤置地凈負債率呈現上升趨勢。截至2019年6月30日,華潤置地凈有息負債率為43.6%,較2018年底的33.9%大幅上升。
這或許是華潤置地配股融資的動機。即使華潤置地能夠拿到較低成本的資金,但股權融資在當前仍是最優解。「通過股權的形式補充資本,比通過債權方式難度和成本都小很多。」上述資本市場人士指出。
其續稱,「所有開發商都缺錢,港股還留著一條股權融資的口子,目前無論是外幣債還是人民幣債(成本)都抬高了,且渠道受限,(融資)只能通過配股這種形式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相關問題詢問華潤置地,截至發稿未收到有效回復。
④ 華潤微電子股票代碼是多少
股票代碼「688396」。
2020年2月27日,「紅籌第一股」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華潤微」,股票代碼「688396」)成功於上交所科創板掛牌上市。
公司此次公開發行股票336,943,049股,發行價格12.80元/股,發行市盈率48.31倍。備受關注的是華潤微電子此次發行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即「綠鞋」機制,成為科創板引入「綠鞋機制」的第一股。
公開資料顯示,華潤微電子成立於1999年,注冊地在開曼群島,公司產品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感測器與智能控制領域,為客戶提供豐富的半導體產品與系統解決方案。
公司目前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功率器件企業,客戶資源覆蓋工業、汽車、消費電子、通信等多個終端行業。
華潤微電子是華潤集團半導體投資運營平台,曾先後整合華科電子、中國華晶、上華科技等中國半導體先驅。公司及下屬相關經營主體曾建成並運營中國第一條4英寸晶圓生產線與第一條6英寸晶圓生產線,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專項工程。
經過多年發展及一系列整合,公司已成為中國本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綜合性半導體企業,自2004年起連續被工信部評為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
作為一家擁有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能力的半導體企業,華潤微電子非常注重公司研發。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已獲得授權的專利共計1,325項,其中境內專利共計1,173項,境外專利共計152項。公司在主要的業務領域均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領先的核心技術。
公開資料顯示,2016-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華潤微電子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46億元、4.47億元、4.50億元、2.17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6%、7.61%、7.17%、8.22%,均在7%以上。
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擁有7,937名員工,其中包括641名研發人員,2,290名技術人員,合計占員工總數比例為36.93%。
較高研發投入和核心技術人員的研發能力保證了公司的市場敏銳度和科研水平,確保了公司的產品迭代能夠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亦滿足客戶終端產品的創新需求。
⑤ 江中制葯為什麼被華潤集團收購
你好!
是華潤控股江中葯集團,但不是子公司
未來十年,醫葯行業將出現大規模兼並,出現壟斷,這只是開始
2016年華潤醫葯在港股上市時就表明,募資的主要用途將用於國內制葯及醫葯分銷業務的戰略收購。
其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華潤醫葯收益近千億港元。旗下擁有華潤醫葯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華潤三九醫葯股份有限公司、華潤雙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華潤紫竹葯業有限公司等企業。
如有疑問,請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