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利政策理論有哪些
公司股利理論是公司金融中的重要理論之一,主要有股利無關論和股利有關論。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股利政策理論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股利理論與股利政策研究
【摘要】公司股利理論是公司金融中的重要理論之一,主要有股利無關論和股利有關論。在投資者的偏好、股利的稅負差別、信息傳遞、代理成本、交易成本的影響下,如何制定股利政策會直接影響公司的市場價值。在實踐中,公司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已形成了多種股利分配政策。
【關鍵詞】股利理論;股利政策
股利理論至今仍是學術界內有爭議的一個問題。費雪・克萊爾在1976年稱之為“股利之謎”。謎題的關鍵就是股利的支付率是否與股東的財富和股票的價格相關,基於此,股利理論存在兩大流派:股利無關論和股利相關論。
一、股利理論及新發展
(一)股利無關論(MM理論)
1.MM理論的假設
(1)完善資本市場假設:任何一位證�交易者都沒有足夠的力量通過其交易活動對股票的現行價格產生明顯的影響。同時,證�的發行和買賣等交易活動不存在經紀人費用、交易稅和其他交易成本,在利潤分配與不分配,或資本利得與股利之間均不存在稅負差異。
(2)完整理性投資者假設:所有的市場參與者均以個人財富的最大化為追求目標。
(3)對未來的充分肯定假設:所有的投資者對未來投資、利潤和股利具有相同的信念。
(4)信息完備假設:所有的投資者都可以平等地免費獲得影響股票價格的任何信息。
2.MM理論的內容
(1)股利的支付率並不影響公司的價值:公司的股票市價是公司價值的反應,而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其擁有的資產及其盈利能力。公司的盈餘在股利與留存盈餘之間分配,並不影響公司的價值。
(2)股利政策在公司的政策中居於次要位置,而投資政策才是公司的主導政策。這是因為投資政策是形成資產獲利能力的基礎,而股利政策不過是服從於投資政策的一種籌資策略而已。
(3)既得的股利和股價升值而形成的資本利得是組成股東財富的兩大部分。公司發放股利將使公司增長有所減退,進而引起股價的下跌。股東從股利的到的好處將正好被股價下降而產生的損失所抵消。因此,股利的發放不會影響到股東財富的數量。
(4)對具有理性的投資者來說,在股利和資本利得的選擇上並不存在凈偏好。如果股利的支付率太低,投資者可以出售一部分股票,以補償股利支付的不足。相反,如果股利支付的太高,投資者可以購入一部分股票,以擴大投資。
(二)股利有關理論
1.傳統股利理論
傳統股利理論也就是所說的“在手之鳥理論”或“手中鳥”理論,它認為投資者具有股利偏好,因而主張較高的股利支付比率。即投資者厭惡風險,在股利和未來的資本利得之間選擇時,投資者更偏好前者。因為股利是在持續經營基礎上於本期收到的,而資本利得的實現則是在不確定的未來,投資於支付股利的公司投資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確定性,也就是所謂的“一鳥在手,勝過雙鳥在林”。因此,投資者願意為那些能夠支付較高股利、而其他方面完全一樣的股票支付一個較高的價格。
所以,公司適時支付股利,有利於消除股東對投資收益的不確定感。基於這種觀點,可以認定股利政策將對股票價格產生實際影響。
2.稅負差別理論
稅負差別理論是第一個放寬MM理論的嚴格假設條件所形成的理論,它引進了稅賦,放寬了無稅收假設。在現行法律下,不論是否有發放股利,公司均應繳納企業所得稅,而在發放股利時股東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一般的,與股利收入相比,資本利得的稅率較低,而且可以繼續持有股票來延緩資本利得的實現,從而推遲納稅時間,享受到遞延納稅的好處。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投資者將偏好資本利得而反對派發現金股利。故稅負差別理論認為:股東傾向於獲得資本利得而非股利,從而樂於選擇低股利支付率。
所以投資者可以通過比較股利收入和資本利得哪一個更具有稅收優勢,選擇適當的股利政策來實現其稅後收益最大化。
3.信號傳遞理論
信號傳遞理論放鬆了MM理論的投資者與管理當局擁有相同的信息的假定,認為管理當局與企業外部投資者之間由於代理關系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管理當局掌握著更多的關於企業未來現金流量、投資機會與盈利前景等方面的信息,外部投資者可以通過對管理當局發出的股利信號的觀察來消除信息不對稱現象。
該理論認為,股利是擁有內部信息的管理當局向外界傳遞其掌握信息的一種手段,即股利改變向投資者傳遞了重要信息,即公司管理當局對未來盈餘的預期發生變化。一般而言,在宣布增加股利後,股票價格會隨之上漲;而宣布減少股利後,股票價格會隨之下跌,即股利增加(減少)是預期未來盈餘變好(變壞)的標志。
4.代理成本理論
代理成本理論是在放鬆MM理論的管理當局與股東之間利益完全一致這一假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現代公司中,與股利政策有關的最主要的委託代理關系就是股東和公司經理間的委託代理關系。由於公司的產權分散,股東和經營者之間往往會出現利益沖突。經營者有時會犧牲股東的利益來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
代理成本理論認為,股利的支付能夠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首先,股利的支付減少了管理人員對自由現金流量的支配權,使其失去了可用於謀求自身利益的資金來源,促進資金的最佳配置;其次,大額股利的發放,使得公司內部資本由留存收益供給的可能性越小,為了滿足新投資的資金需求,有必要尋求外部負債或權益融資,然而進入資本市場進行融資意味著公司將接受更多的、更嚴格的監督和檢查。新資本的供應者實際上幫助股東監控了經理人員,股利支付成為一種間接約束經理人員的監管機制,而且減少管理者潛在的代理成本,從而增加公司價值。
5.交易成本理論
股東可以創造自製股利或將其所獲股利用於再投資,但是在交易中會發生經紀人傭金,一個公司通過發行股票來支付現金股利,將發生以發行成本形式存在的直接交易成本。
經紀人傭金和發行成本都隨交易規模變化而變化。規模經濟使公司大批量發行股票比個別股東小規模出售股票更廉價。因此,公司支付股利通常比股東創造自製股利來的便宜。定期股利支票減輕了股東的不便和大量因進行小規模交易而產生的經紀人傭金。
(三)股利理論新發展
1.追隨者效應理論
追隨者效應理論,放寬了MM理論的假設――無稅收,無交易成本等假設,研究不完美市場下的股利政策。
追隨者效應也稱為顧客效應,是對狹義稅負差別理論的進一步發展。追隨者效應理論從股東的邊際所得稅率出發,認為每個投資者所處的稅收等級不同。如富有投資者邊際稅率高,養老基金邊際率低,由此會引起他們對股利的態度不同,邊際稅率高的投資者偏好低股利支付率或不支付股利的股票;邊際稅率低的投資者偏好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據此,公司會相應調整其股利政策,使股利政策符合股東的願望。達到均衡時,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將吸引一類追隨者(低邊際稅率等級投資者),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將吸引另一類追隨者(高邊際稅率等級投資者)。這種投資者聚集在滿足各自偏好的股利政策的公司的現象,就叫做“追隨者效應”。
2.迎合理論
迎合理論是學者將行為科學引進和應用於股利理論研究中,藉助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成果放棄了投資者理性以及市場有效的假設。即投資者中有理性的套利者也有非理性投資者,這類投資者並不看中最終獲得財富的絕對水平,而是關注相對與某一參照標准來說他們的得與失。市場是無效的,現實中的套利不僅充滿風險而且作用是有限的。
按迎合理論的觀點,公司管理者通常迎合投資者偏好制定股利政策,迎合的最終目的在於獲得股票溢價。即當投資者傾向於風險迴避,他們可能偏好發放股利的股票,因為可能認為這類公司風險小,於是對支付股利的股票給予溢價,管理者就支付股利。
二、股利政策
由股利相關論知,公司的核心財務問題中股利政策佔有重要地位,當公司通過自己的業務活動取得現金流量後,就會面臨這樣的決策,應當將這些現金重新投入生產經營活動,還是將其分配給投資者?以何種比率進行分配?它一方面關繫到公司的未來發展,另一方面關繫到公司股東的福利。股利政策制定的好壞將會影響公司價值的實現。
公司發放股利是對股東的一種回報,不同的股利政策將對股價產生影響。公司應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股利政策。股利政策的基本類型有:剩餘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或穩定增長股利政策、變動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
(一)剩餘股利政策
剩餘股利政策就是在公司有良好的投資環境時,根據事先的目標資本結構,測算投資所需的權益資本,先從公司盈餘當中留用,在滿足了投資所需資金之後若有剩餘,公司才將剩餘部分作為股利發放給股東。這一政策的實質是採納了股利無關論的觀點。
按此股利政策,公司的股利發放額將隨每年投資機會和盈餘水平的變化而變化。在盈餘水平不變的情況下,股利將於投資機會的多寡成反方向變動:投資機會越多,股利支付越少;反之,投資機會越少,股利支付就越多。
優點是留存收益優先滿足於再投資的需要,這有助於降低再投資的資金成本實現年利益的長期性和最大化。缺點是股利的支付與否及支付比率完全要根據投資機會的多少及其對資金的需求量來決定,由此導致股利支付的經常性變動。
(二)固定股利或穩定增長股利政策
該政策要預先確定每股的年股利額,並保持不變。公司在較長時期內支付固定的股利總額,只有在公司未來的收益穩定而且可以維持新的更高股利時,才可考慮增加每股固定的年股利額,這時便成為穩定增長的股利政策。
優點是該股利政策向市場傳遞著公司未來經營前景將會更好的信息,有利於公司樹立良好的形象,增強投資者對公司投資的信心,從而使公司股票的價格能保持相對穩定;該股利政策迎合了那些需要和依靠固定股利收入作為消費來源的股東的願望;該股利政策避免股利支付的大幅度、無序性波動,有助於預測現金流出量,便於理財和管理。缺點是該股利政策股利的支付與盈餘相脫節,當公司盈餘較低時,穩定不變的股利可能會成為公司的一項財務負擔,導致公司資金短缺,財務狀況惡化,從而影響公司的發展。
(三)變動的股利政策
在確定公司股利的分配方案時,首先要確定一個股利占收益比重的股利支付比率,未來各年的股利額則隨公司經營的好壞而上下波動,獲得盈餘較多的年份發放股利額高,獲得盈餘較少的年份發放股利額低。
優點是實行相對固定的股利支付率能使股利與公司盈餘緊密地結合,以體現“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的原則。缺點是這種政策下各年的股利波動性較大,可能會直接影響股東對公司股利寄予的期望,容易給股東造成公司不穩定的感覺,對穩定股票價格是不利的。
(四)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
採用該政策,公司首先必須將每年支付的股利固定在一個較低的水平,這個較低水平的股利稱之為正常股利。然後,公司只有在經營比較好,有較多盈餘的年份,才按實際情況向股東發放額外的股利。
優點是公司在股利支付方面有充分的彈性。當公司贏利不佳或需要較多的資金追加投資時,可維持設定的較低但正常的股利,這樣能減少公司的財務負擔,另一方面也不會產生股東對股利的跌落感;而當公司盈餘有較大幅度增加時,則可適度增發額外股利,把超額的部分利益分給股東,增強他們對公司的信心,使公司的股票市價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使那些依靠股利度日的股東每年至少可以得到雖然較低但卻穩定的股利收入,從而吸引住這部分股東的人數,也可使公司的股價不會出現大的下跌。缺點是公司在贏利較少或無盈利時,仍須支付正常的股利。盡管所付的正常股利數額可能不大,但畢竟股利的支付會增加公司資金的流出,對於本來資金就很緊張的公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如果公司經營狀態良好,盈利較多,並持續的支付額外股利,這又很容易提高股東對股利的期望值,從而將額外股利視為“正常”股利,一旦公司盈利下降而減少額外股利時,便會招致股東極大不滿。
在股利分配實務中,股利理論是股利政策的重要依據之一,公司所選擇的股利政策與公司所信奉的股利理論密切相關。
股利政策不只是一個股利的決策,應當融入公司整體戰略決策中,因此股利政策的選擇應當著眼於公司的長遠發展、從全局的角度進行規劃、權衡各利益相關集團的利益、充分考慮公司自身的現狀及確定最佳的股利政策。
摘要:截止到2007年底,我國A股上市公司達到上千家,證券市場已經成為我國 經濟 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也應該看到,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著不分配股利或分配股利以再融資為目的的現象,這被學術界稱為“ 中國 股利政策之謎”,股利政策已成為國內外公司財務、 金融 領域的一個研究重點。
論文關鍵詞:現金股利股票股利股利政策 編輯。
公司稅後利潤究竟應該分配給股東還是留在公司內部?應該採取怎樣的方式把股利分配給股東?應該分配多少股利給股東?股利分配的金額和方式對公司價值和股東財富有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一直沒有得到一致的回答,因而,公司股利政策的問題也成為公司財務領域長期以來的研究 熱點和難點。
一、國外研究
西方國家對於上市公司股幣政策的研究 歷史 較長,最先是和證券估價分析 聯系在一起,還沒形成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對股利政策的真正研究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1961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兩位財務學家米勒和莫迪格利安尼 發表了《股利政策、增長和股票估價》一文,股利政策一時成為眾多學者的研究熱點。此後,很多財務學家對此發表了大量的論文,並形成了傳統股利政策理論與 現代 股利政策理論。前者主要側重於研究股利政策與股票價格的相關性方面,形成了股利無關論與稅差理論;而後者側重於研究股利引起股票價格變動的原因,形成了追隨者效應理論、股利信號傳遞理論和代理成本理論。
(一)傳統的股利政策理論
傳統股利政策理論認為,投資者更喜歡現金股利,而不大喜歡將利潤留存給公司。這是因為:對投資者來說,現金股利是“抓在手中的鳥”,是實在的,而公司留利則是“躲在林中的鳥”,隨時都可能飛走。既然現在的留利並不一定轉化為未來的股利,那麼在投資者看來,公司分配的股利越多,公司的市場價值也就越大。1956年哈佛大學約翰·林納(John.1inther)首次提出了公司股利分配行為的理論模型,拉開了股利政策研究的序幕。
1.“一鳥在手”理論。“~鳥在手”理論主要的代表者是戈登。1962年戈登(Grordon.M.J)和夏普(EliShapiro)在眾多研究的基礎上推導出了戈登模型。該理論基於投資者偏愛即期收入和即期股利能消除不確定性的特點,認為股票價格變動較大,在投資者眼裡股利收益要比留存收益再投資帶來的資本利得更為可靠,由於投資者一般為風險厭惡型,寧可現在收到較少的股利,也不願承擔較大的風險等到將來收到更多的股利,故投資者一般偏好現金股利而非資本利得。在這種思想下,該理論認為股利政策與股東財富息息相關,股利支付的提高將會增加股東財富。
2.股利無關論。最著名的MM股利無關論是由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在1961年提出的,因為兩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均為M而簡稱為MM理論。Modigliani和Miller認為,在一個信息對稱的完善資本市場里,在公司投資決策既定的條件下,公司的價值和公司的財務決策是無關的,因此,是否分配現金股利對股東的財富和公司價值沒有影響,股利政策與股價無關,公司的股利政策不會影響股票的市價。
3. 稅收效應理論。法勒(Farrar)和塞爾文(Sel—wyn,L)通過研究認為,在不存在稅收因素的條件下,公司選擇何種股利支付方式並不是非常重要。但是,如果現金紅利和資本利得可以不同稅賦,如現金股利稅賦高於資本利得的稅賦,那麼,在公司及投資者看來,支付現金股利就不再是最優的股利分配政策。由此可見,存在稅賦差別的前提下,公司選擇不同的股利支付方式,不僅會對公司的市場價值產生不同的影響,而且也會使公司(及個人投資者)的稅收負擔出現差異,即使在稅率相同的情況下,資本利得只有在實現之時才繳納資本增值稅,相對於現金股利課稅而言,仍然具有延遲納稅的好處。
(二)現代股利政策
現代股利政策認為,在完善資本市場 環境中,股利政策並不重要,每個股東都能無成本地選擇公司的股利政策,以適應自己偏好,所以股利不影響公司價值。但是,在現實經濟中,由於資本市場存在不對稱稅負、不對稱信息和交易成本三種缺陷,公司的股利政策將對公司的價值產生影響,這時股利政策就顯得十分重要。
1.追隨者效應理論。追隨者效應理論是稅差理論的進一步 發展 。該理論認為股東的稅收等級不同,導致他們對待股利水平的態度不同。有的稅收等級高,而有的稅收等級低。公司應據此調整股利政策,使其符合股東的願望達到均衡。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將吸引一類追隨者,由處於低邊際稅率等級的投資者持有;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將吸引另一類追隨者,由處於高邊際稅率等級的投資者持有。
2.信號傳遞理論。股利具有信息內涵的思想萌芽於Lintner,由MM最早提出。Bhattacharya(1979)建立了第一個股利的信號傳遞模型。該學派從放鬆理論的投資者和 管理當局擁有相同的信息假定出發,認為當局與 企業 外部投資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管理當局佔有更多的有關企業前景方面的內部信息。3.代理成本理論。Jensen和Meckling(1976)的代理成本學說為整個公司的委託——代理問題研究奠定了理論框架和分析基礎。Jensen和Meckling將代理關系定義為一種契約,在這種契約下,一個人或更多的人(委託人)聘用另一人(即代理人)代表他們來履行某些服務,其中包括把若干決策權託付給代理人。由於信息不對稱產生了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由此他們將代理成本定位為委託人發生的監督支出、代理人發生的約束性支出和委託人承擔的剩餘損失。
4.股利信息不對稱理論、交易成本理論、成長機會理論。信息不對稱是指公司 管理者與投資者在有關公司信息方面存在時間及數量上的不一致性。股利信息不對稱理論認為,公司的管理者比外部投資者佔有更多的內部信息,且在時間上也比外部投資者早得多。交易成本理論認為,雖然股東可以創造自製股利或將其所獲股利用於再投資,但是在交易中會發生交易成本(如經紀人傭金等)。成長機會理論指的是當公司進入成就期後,通常從某一時刻起開始支付股利,並逐步提高所付股利占凈利潤的比例。 經驗證據表明,公司股利政策的模式一般保持不變,當股利政策改變時,股票平均價格會發生重大變化。因此,公司一般保持穩定的股利政策。
二、國內研究
我國的股利政策研究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建立了資本市場,90年代中後期逐步開始股利探索。翻譯借鑒西方成熟而完備的股利理論與實證,研究方法結合我國資本市場實際情況的股利研究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研究的一大特色。目前理論和實證研究對股權結構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側重點不同。對股權結構主要探討股權結構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並已有多項實證結果。對於股利政策的研究偏向於對股利分配政策的多項因素的綜合分析,較少從股權結構方面展開進行分析。二者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關系,兩者均較少涉及股權結構和配政策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對於經營業績的研究是針對一個過程的結果,屬於事後控制的范疇,而股利政策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選擇不利於公司 發展 的分配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到公司業績;另一方面,公司業績反過來又會成為發放股利的一個制約因素,兼具事中和事後控制的作用,可以幫助投資者及時發現問題並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利益。1999年,呂長江和王克敏採用因子分析法在對可能影響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38個變數進行主成分分析的基礎上構造了8個與現金股利有 統計顯著性的因子,進一步採用逐步回歸分析法研究因子與股利支付水平之間的關系顯示,國有股和法人股控股比例越大,內部人控制度越強,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越低;國有股及法人股比例越低,公司越傾向於將利潤留存於未來發展,易採用股票股利代替現金股利的支付政策。
2001年,趙春光、張雯麗、葉龍選取1999年底前上市的210家公司為樣本研究股利政策的選擇動因,結果也表明股權集中度越高可能越不分配股票股利。原紅旗2001年在對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1994-1997年除 金融 概念股外的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分年度進行橫截面分析,結論表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存在通過現金股利從上市公司轉移現金的行為,而對以股票股利留存於公司內部的資金存在浪費現象。魏剛2001年以389家公司1367個樣本觀察值為基礎,採用Legit多元回歸模型分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和股權結構的關系,發現國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分配股利的概率越高;相反,國家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分配股利的概率越低。
三、 總結
從目前相關的 文獻 來看,無論是傳統股利理論還是 現代 股利理論,無論是從稅差理論角度、信號效應角度,還是從代理成本理論角度,中外學者都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股利之謎”仍是一個未知的領域。現代公司財務學是在放鬆了MM定理的假設條件和基於現實條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從理論的發展脈絡可以看出,已經越來越多涉及到利益相關人之間以及股東之間的利益分化對股利政策的影響。在國外,股利政策的研究通常都以MM理論為研究線索,通過放鬆其嚴格的假設條件來研究現實世界的股利問題。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財務學者將不對稱信息理論研究成果 應用於財務理論,這些理論對現實世界公司的財務決策給予了重新的解釋,突破了傳統只重視外部可見因素的研究而忽略了對可分配收益有決定權的個人動機研究,人們開始認識到不對稱信息決定了契約的不完美這將導致作為決策主體的個人動機在財務決策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時與動機相關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和外部治理 環境也成為了研究的重點。國內的研究則主要體現為:應用國外股利理論來解釋我國的特殊情況,很少系統地從公司的內部治理機制和外部治理環境出發,來研究我國上市公司利益主體的股利支付動機。因此。在我國,從公司的治理機制出發,研究我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將會是一個新的亮點。
2. 使用市盈率評價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資價值時,需要注意哪些內容
證券存管的概念
證券存管是指作為法定證券登記機構的結算公司及其代理機構,接受投資者委託,向其提供記名證券的交易過戶、非交易過戶等證券登記變更、股票分紅派息以及證券賬戶查詢掛失等各項服務,使證券所有人權益和證券變更得到最終確定的一項制度。證券存管是財產保管制度的一種形式。
市盈率
市盈率是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 ÷ 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上式中的分子是當前的每股市價,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來一年或幾年的預測盈利。
32. 復權是什麼意思?
股票除權、除息之後,股價隨之產生了變化,但實際成本並沒有變化。如:原來 20 元的股票,十送十之後為 10 元,但實際還是相當於 20 元。從 K 線圖上看這個價位看似很低,但很可能就是一個歷史高位。因此如果不進行權息修正(復權),就很可能影響您的正確判斷。
33. 什麼是股票的送股
送股是指上市公司將利潤(或資本金轉增)以紅股的方式分配給投資者使投資者所持股份增加而獲得投資收益。投資者並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紅股會自動劃到投資者的賬戶上。
34. 什麼是股票的分紅?
分紅是指上市公司以現金方式發放股利,這種分配方式需交納所得稅,在進行分配時,紅利所得已可自動進入股東帳戶,投資者並不需要辦理任何手續。
35. 什麼是 K 線(陰陽線)?
K 線是將某一段時間內的股價變動通過一種既簡單又統一的圖形表示出來。如果選擇的單價是一天,則稱為日線,如果是一周,則稱為周線,如果是一個月,則稱為月線,如果是 5 分鍾,則稱為 5 分鍾線或叫分時圖等等。 K 線主要包括四部分,也就是開盤價、最高價、最低價與收盤價。
K 線主要分為兩大類,即陽線與陰線,當天的收盤價大於當日的開盤價時我們稱其為陽線,當天的收盤價小於當日的開盤價時,我們稱其為陰線。 K 線就是通過其陰陽交錯的 K 線變化把股市各個階段的股價變動用這種圖形表示出來。
36. 什麼是基本分析 ?
基本分析又稱基本面分析,是指證券投資分析人員根據經濟學、金融學、財務管理學及投資學的基本原理,對決定證券投資價值及價格的基本要素如宏觀經濟指標、經濟政策走勢、行業發展狀況、產品市場狀況、公司銷售和財務狀況,評估證券的投資價值,判斷證券的合理價位,從而提出相應的投資建議的一種分析方法。基本分析的理論基礎建立在以下一個前提條件之下,即任何金融資產的 「 真實 」 (或 「 內在 」 )價值等於這項資產所有者的所有預期收益流量的現值。
37. 什麼是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僅從證券的市場行為來分析證券價格未來變化趨勢的方法。證券的市場行為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其中證券的市場價格,成交量,價和量的變化以及完成這些變化所經歷的時間是市場行為最基本的表現形式。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以下的三個假設之上的:即市場的行為包含一切信息;價格沿趨勢移動;歷史會重復。技術分析是指直接對證券市場的市場行為所作的分析。其特點是通過對市場過去和現在的行為,應用數學和邏輯的方法,探索出一些典型的規律並據此預測證券市場的未來變化趨勢。
38. 股份
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的表現形式。股份的含義有三層:第一,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的構成成份;第二,股份代表了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權利與義務;第三,股份可以通過股票價格的形式表現其價值。
39. 股票票面價值與賬面價值
股票的票面價值又稱面值,即在股票票面上標明的金額。
股票的賬面價值又稱股票凈值或每股凈資產,是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實際資產的價值。每股賬面價值是以公司凈資產除以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票的股數求得的。
40. 股票清算價值與內在價值
股票清算價值是指公司清算時每一股份所代表的實際價值。從理論上講,股票的清算價值應與賬面價值一致,但實際上大多數公司的實際清算價值總是低於賬面價值。
股票內在價值即理論價值,也即股票未來收益的現值,取決於預期股息收入和市場收益率。
41. 股票的理論價格
股票價格又叫股票行市,是指股票在證券市場上買賣的價格。分為理論價格和市場價格兩種。股票的理論價格是從理論上來說股票的價格,而股票價格應由其價值決定,但股票本身沒有價值,它之所以有價格是因為它代表著收益的價值,所以股票的價格就是對未來收益的評定,即以一定市場利率計算出來的未來收入的現值(股票的現值)。
42. 股票的市場價格
股票價格又叫股票行市,是指股票在證券市場上買賣的價格。分為理論價格和市場價格兩種。股票的市場價格一般是指股票在二級市場上買賣的價格。它等於股票的預期收益除以市場利率。
43. 優先認股權
優先認股權是指當股份公司為增加公司資本而決定增加發行新的股票時,原普通股股東享有的按其持股比例、以低於市價的某一特定價格優先認購一定數量新發行股票的權利。優先認股權又稱股票先買權,是普通股股東的一種特權。在我國,又習慣稱之為配股權證。指當股份公司需再籌集資金而向現有股東發行新股時,股東可以按原有的持股比例以較低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新發行股票。公司這樣做的目的,一是不改變老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和享有的各種權利;二是因發行新股將導致短期內每股凈利稀釋而給股東一定的風險補償;三是增加新發行股票對股東的吸引力。
44. 股票投資收益
股票投資收益是指投資者從購入股票開始,到出售股票為止,整個持有期間的收入,它由股息、資本利得和資本增值收益組成。 其中股息又有現金股息、股票股息、財產股息、負債股息、建業股息等多種表現形式。
45. 股息
股息是指股票持有者依據股票從公司分取的盈利。股息的來源一般是公司的稅後凈利潤,但它的具體表現形式有現金股息、股票股息、財產股息、負債股息、建業股息等多種。 其中,現金股息是以貨幣形式支付的股息和紅利,是最普通、最基本的股息形式。
46. 股票股息
股票股息是以股票的方式派發的股息,通常是由公司用新增發的股票或一部分庫存股票作為股息,代替現金分派給股東。股票股息是股東權益賬戶中不同項目之間的轉移,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總額毫無影響。
47. 財產股息與負債股息
財產股息是公司用現金以外的其它財產向股東分派股息。最常見的是公司持有的其他公司或子公司的股票、債券、也可以是實物。
負債股息是公司通過建立一種負債,用債券或應付票據作為股息分派給股東。
48. 建業股息
建業股息又稱建設股息,是指經營鐵路、港口、水電、機場等業務的股份公司,由於其建設周期長,不可能在短期內開展業務並獲得盈利,為了籌集到所需資金,在公司章程中明確規定並獲得批准後,公司可以將一部分股本還給股東作為股息。建業股息不同於其他股息,它不是來自於公司的盈利,而是對公司未來盈利的預分,實質上是一種負債分配,也是無盈利無股息原則的一個例外。
49. 資本利得
資本損益是指投資者在證券市場上交易股票,通過股票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的差額所獲取的收入,又稱資本損益。當賣出價大於買入價時為資本收益,即資本利得為正,當賣出價小於買入價時為資本損失,即資本利得為負。
50. 資本增值收益
股票投資獲得資本增值收益的形式是送股,但送股的資金不是來自於當年的可分配利潤,而是公司提取的公積金,因此,又可稱為公積金轉增股本。資本增值收益是長期投資者選擇優質公司股票後長期持有的主要投資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