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票下跌錢蒸發去哪了
股價下跌,消失的錢只是被重新分配了,錢轉移到那些高價拋出、低價買入的人手中了,只要股市還在流動,那麼,錢的總量並沒有變。不過,大股東減持、國家和券商收取印花稅和傭金也是錢蒸發的因素之一。
日常總有數據表示,深滬兩市的總是指蒸發了多少億元,其實只是財富在流動性中平攤的一種方式,且在股市中存在泡沫價值,並非是實實在在的資金。
拓展資料:
股票下跌形容股票大幅度下降,主力資金退出市場。
股票下跌可以有很多原因,整個行業板塊的下跌,整個股票市場的下跌,公司盈利業績等的不理想,公司負面的事件消息等等,這些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股票的。
下跌原因
由股市分析助手炒股策略工廠指出,股市巨震將成本周大盤的主旋律。
(1)市場內部因素它主要是指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即資金面和籌碼面的相對比例,如一定階段的股市擴容節奏將成為該因素重要部分。
(2)基本面因素包括宏觀經濟因素和公司內部因素,宏觀經濟因素主要是能影響市場中股票價格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經濟景氣循環,利率,財政收支,貨幣供應量,物價,國際收支等,公司內部因素主要指公司的財務狀況。
(3)政策因素是指足以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國內外重大活動以及政府的政策,措施,法令等重大事件,政府的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經濟政策的變化,新頒布法令和管理條例等均會影響到股價的變動。
當流動性收緊時,股票市場一般都會下跌。但是這樣的下跌對於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和內在價值一般影響不大。但是,流動性收緊往往預示著未來通脹的上升,這對所有企業都是有害的。巴菲特在幾十年前就通過《通貨膨脹如何欺詐股票投資者》一文詳盡分析了通脹對股票投資的影響。巴菲特的結論是股票其實是一種「股權債券」,其內在回報率為12%左右,當通脹來臨時,無論是一般的債券還是「股權債券」都會受到打擊。
從宏觀到微觀,經濟總是處於波動之中。長的有50年的康德拉季耶夫長波,稍短的有經濟周期,更短的有產品及行業本身的周期,再短的還有一年之中的季節性起伏。另外,公司的業績自然起伏也是難以避免的。
『貳』 股票下跌時,股民虧的錢去哪了
當股票下跌的時候,股民虧的錢已經縮水了,你也可以理解為蒸發了。
在股民購買股票的時候,因為股票的價值本身會比公司所產生的利潤多,這就意味著股票的價格本身就會產生非常大的泡沫,我們可以把這種泡沫理解為一種信用預期。在這種信用預期實現之前,當前公司的業務利潤和行為預期之間的距離就叫做市盈率。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當股票出現了劇烈下跌和回調的時候,股民的錢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水。
一、你需要明白股票的價值本身並不是公司的實際價值。
當我們提到一個股票的市值為一個億的時候,這並不是意味著公司的實際資產是一個億,而是意味著大家對這個公司的業務預期是一個億。因為大家普遍比較看好這個公司的業務發展,所以大家會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這就意味著大家對這個公司的心理預期非常高,這個心理預期最終會體現在股票的價格上。
『叄』 股票大跌,跌的錢都去哪了
股票跌了錢去哪了?漲了錢又從哪裡來? 從宏觀看,股市是個零和游戲。社會的資金進出股市,進入多,股市漲;退出多,股市跌。但無論漲跌,社會資金或財富總量是不變的,只是股票和資金的持有人通過交易變換一下位置。 那股票是怎麼漲跌呢?股票的價格是通過交易活動確定的。在一個價位只要發生了交易,這個價位就被確定為所有股票的價格。問題是,一次交易的最低額只要一手即可,也就是說,確定價格的行為只需要極小的交易量就能做到,完全不需要所有的股票都以相同價格跑過來交易一遍。這就造成一種錯覺:漲的時候股票的市值增加了,那就要相應的資金在那裡「站崗」等著;而跌的時候股票市值減少了,相應的「站崗」的資金也減少了。人們都懂得減法怎麼回事,問題是減法做完之後,一部分資金不見了!於是我們就會一頭霧水--這不見的資金去了哪裡? 其實是我們的邏輯犯了錯誤。市值的確定只是經由很小量的交易就「完成」了,而實際上,這時完成的根本不是整個市值的交易,只是完成了一個認可--所有股票對這次交易的認可,真正的交易也就是總市值的交易卻尚未發生!在真正的交易尚未發生的情況下,所謂的市值只是一種假設!而作出這個假設的最低成本只是一手股票。 現在引入了假設的成本的概念,市值的假設是需要成本的。這個成本可是真金白銀,所以,社會總資金要分出一部分實量到股市來參加市值假設的活動。這個活動進行的時候,理論上所有的股票都承認某種已經被認可的價格。這樣就有了一種供需關系,股票代表供給方,資金代表需求方。當社會資金流入股市增大時,強烈的需求刺激股票價格上漲。反過來,資金由股市流出回到社會,需求減少,股票價格下跌。當參加市值假設活動的資金進出平衡,供需關系也趨於平衡時,股市牛皮。由此看來,所有的股票價格漲漲跌跌,都與真金白銀的資金進出股市有關,資金多時股票漲,資金少時股票跌。 但是這些資金,1、它與市值不是一回事,市值只是一種理念上的「值」,因為股市永遠不發生總市值的交易;2、它不創造市值,它只參加市值的假設,換句話說,它只發現市值;3、它是社會總資金的一部分,而且它也不參與社會總資金的增加和減少。在這里,社會總資金是一個常量,不發生變化。也就是說,股市市值的變化不會引起社會總資金的變化,能夠引起社會總資金變化的是社會的生產活動,不是股市的市值假設活動。 當然,實際的情況要復雜的多,這個推論過程簡化甚至排除了許許多多的細節。 有人會問,今年以來,中國股市下跌最多時近70%,一個調查顯示多達90%以上的散戶賠錢!這些賠了的錢誰拿去了?面對這個悲慘的事實,推理是蒼白無力的。只有深刻的反思才能發現解決途徑。那麼我們的錢呢?還找得到嗎?一種解釋是,它們退出了股市。去了哪裡就不好說了,去往很多領域。還有一部分尚未實現,是為浮虧。一旦那部分退出的錢又回到股市,這部分浮動虧損還可以改變虧損狀態。退出資金又迴流股市的情形下,那些已經實現了的虧損只是改變了資金的所有者,而財富本身還在,還會有一部分財富再次成為市值假設活動的資金。股市就是這樣一個零和游戲。 以上試圖說明的是市值與資金、市值與財富的一種關系,這種關系告訴我們,股市財富不等於真正財富,歸根結底它是一種虛擬財富。還要說明的是,這個虛擬財富的大小是瞬間變動的,變動的程度、范圍、方向有相當的不可捉摸性。說不可捉摸性不是說其不可知,而是極言其復雜,影響變動的因素極多,甚至一場風都可以對其產生擾動。在各種影響因素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各種實在影響外,有一種非實在的影響,它對虛擬財富變動所發揮的作用相當可觀,它就是心理因素。因為虛擬財富實質上是一種假設,只有人才會作出假設。所以投身股市不能不研究人的心理活動,如果對心理學一竅不通,最好不要玩投機股票,至少不要在中國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