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價格看點 > 行為金融學股票價格

行為金融學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2023-08-25 11:36:43

① 行為金融學底層概念及其對股市的指導

        行為金融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開展的金融學研究,其本質就是研究人性,然後利用人性在金融市場錯誤獲利。之前看過《助推》、《思考快與慢》、《錯誤的行為》等心理學書籍,對於其中的理論看的是雲里霧里,究其原因是不知道如何在實際中應用這些理論,有幸學習了《行為金融學》這門課程,明白了理論與實踐結合後能產生的巨大威力,也感謝陸蓉老師能夠不吝所學,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深入淺出的課程進行系統講解。

        全部課程范圍6個模塊30節課,從傳統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的區別講起,告訴我們認知非理性和決策非理性會導致的錯誤行為,然後結合股市實戰告訴我們如何制定自己的交易策略、如何避免犯錯、如何盡量獲利。個人覺得還是其中關於人的認知偏差部分內容講的比較透徹,而且跟實戰結合的比較緊密,後面關於股票操作部分的內容,只能限於理論分析,對於股市實戰指導意義不是很大。

         一、傳統金融學與行為金融學的區別

        1、二者的核心理念不同(大盤是否可預測)

        傳統金融學:研究的是市場「應該是」什麼樣。研究的是長遠基準。認為市場不可預測的、無法戰勝的。

        行為金融學:研究的是真實市場「實際是」什麼樣,不能用「應該是」的理論去指導實踐。可以理解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認為市場是有規律的、可戰勝的。

        2、二者的理論基礎不同(人是否理性)

        傳統金融學的理論基礎是「有效市場假說」,認為人都是理性的,市場決策會讓所有的資源得到最優配置;理性人會選對自己效用最大的那個(預期效用最大化)。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基礎是社會科學、心理學,最擅長投資實戰、制定交易策略;認為你沒辦法正確認識你的決策對象;決策並不取決於效用的絕對值,而是要看跟誰比。(前景理論、決策非理性)

        3、二者對市場收益認識不同(套利可否消除價格偏差)

        傳統金融學:套利是所有理論成立的基礎,零成本、無風險、正收益。

        行為金融學:真實市場的套利是有限制的(有限套利),使得理性人不敢去套利,從而存在套利機會,從而存在價格錯誤。常見的三種套利方法:一是跨市場套利;二是跨商品套利;三是跨期限套利。只要是套利就一定是有成本、有風險、不一定正收益的。

          二、認知非理性

        定義:無法正確認識你想要了解的事物。

         原因: 人在處理信息(收集、處理、輸出、反饋)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認知偏差。

        1、信息收集階段的認知偏差: 一是易記性偏差 ,容易只關注自己的熟悉的、生動的、最近的信息; 二是信息發生順序 影響決策,常見的有「首位效應」和「末位效應」。

        2、信息處理階段的認知偏差: 代表性偏差 (根據代表性特徵做出沖動判斷); 賭徒謬誤 :將「大數定律」誤用為「小數定律」。

        3、信息輸出階段的認知偏差:決策階段最容易犯得錯誤就是 「過度自信」, 這是人的性格決定的。過度自信產生的原因在於輸入信息無限,但是人的能力確是有上限的,雖然能力不增長了,但是自信心確還在上升。過度自信能放大市場成交量、提高市場流動性,對市場是有益的;但是過度自信會使人忽視風險、做出過度交易。影響過度自信的因素:一是專業知識會影響過度自信的程度;二是經驗會影響過度自信的程度。如何避免過度自信:站在第三方的立場評判自己。

        4、信息反饋(總結)階段的認知偏差: 一是自我歸因偏差 :將成功歸因於自己、將失敗歸因於客觀,找不到真正失敗成功的原因; 二是後見之明: 當事情出現結果後,誤以為自己早就知道的一種錯覺,導致人們在估計風險時過度樂觀; 三是認知失調 :當結果與預期不一致時,對事實避而不見或扭曲,導致收集不到全面的反饋; 四是確認性偏差: 只看自己感興趣的證據和信息,導致信息的片面性; 五是神奇性思考: 將相關性誤認為因果性,雄雞一唱天下白式的謬誤。以上五種謬誤導致我們容易重蹈覆轍,在同一個地方摔倒。

         三、決策非理性

        認知和決策的區別:認知是對單個對象的了解過程;決策是對兩個或對個對象的比較選擇過程。

         1 、前景理論

        定義:決策依賴於參考點。人就是通過變化來體驗生活的!因此可以通過改變參考點操縱人們的決策。影響參考點的幾個因素:一是歷史水平(成交價、最高價、最低價);二是期望水平;三是同群效應(身邊人的決策)。

        依據前景理論,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容易出現兩個問題:一是損失厭惡,導致無法正確對待盈利和虧損;二是錯誤的判斷高概率、低概率事件,做出錯誤決定

         (1)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定義:決策時,賦予「避害」的權重大於「趨利」,對投資者影響有二:一是讓投資者盡量避免做出讓自己損失的決定;二是讓投資者難以止損。

        損失厭惡的表現:盈利的時候,會厭惡風險,選擇「落袋為安」;虧損的時候,不願意接受確定性損失。

        損失厭惡的危害:在熊市中讓你不想把虧損變成事實、風險偏好讓你想搏一把,雪上加霜;在牛市中一是容易落袋為安;二是出現「賭場錢效應」(賺錢很容易時,會輕視風險)。

        損失厭惡的克服:熊市中盡快賣出;牛市中克服參考點影響,忘記買入價位,根據預期做決策(動態思維,不要總是往前看,要多看現在,徐棄郁的《英國簡史》中體現的也是這種思維方式)。

         (2)概率偏度

        定義:概率偏度發揮的是概率權重的作用,在考慮收益和風險的時候,要注重「偏度」。概率權重與決策權重的轉化是非線性的,事件的決策權重不等於事件發生的概率。

        四種表現及危害:一是高估「低概率」會讓人做出非理性相反的決定,如坐飛機、打新股;二是低估「低概率」,會讓人忽視風險;三是低估「高概率」表現為不重視資本配置,容易忽視確定性高的項目;四是高估「高概率」容易發生在連續決策事件中,忽視決策鏈條的長度,讓自己置於風險之中。

         2 、狹隘框架

        定義:決策時沒有全局觀。

        機理分析:觀察立體的金融市場可以區分兩個維度:一是橫截面維度(同一時刻不同的投資品種);二是時間維度(一個投資品種在不同時間的表現)。

        橫截面維度:不要過度關注單支個股的變化,而是考慮與組合資產之間協調波動的方向及幅度,否則就要陷入狹隘框架的陷阱。

    時間維度:每日清點資產,會增加參考點效應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如何避免「回頭看」?擺脫參考點影響。看看股票在當下價格的時候,你願意持有的倉位。

         3 、心理賬戶(塞勒)

        定義:與真實賬戶對應而言,通常表現為與心理賬戶不對等。

        產生機理:決策行為不受真實賬戶影響,而是受心理賬戶影響。人的心理賬戶有多個,彼此分割。

        危害:一是導致人們缺乏長遠眼光,不能全局看問題,因厭惡損失導致投資過分保守;二是總組合對於投資者並不是最優的。例如旅遊消費中先付費的體驗優於後付費的體驗;福利和工資分開發更加有利於提高幸福度。

        如何避免心理賬戶的干擾:通盤考慮所有賬戶資產。

         4 、博弈

        金融投資其實就是在猜別人,你認為別人是怎麼想的,比你是怎麼想的更重要。

        投資應該以他人的看法作為決策依據。

          四、常見錯誤

         1 、買熟悉的股票(分散化不足)

        產生原因:人在心理上有模糊規避的傾向。

        危害:分散化不足

        風險:投資的變動方向與你現有資產的變動方向一致。風險與風險源成正相關性。

        破解:降低風險應該配置與現有資產波動不相關的資產。按行業配置防禦性、周期性股票。

         2 、簡單分散化

        資本配置是指資金在股票、債權、銀行存款中的配置比例,對總收益影響超過90%。理性投資者應該清楚自己的風險偏好,進行合適的資本配置。最優資本配置應該讓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取決於三個變數:資產收益、資產風險、自己的風險偏好

         3 、過度交易

        過度交易的本質在於:投資者相信自己掌握了充分的信息,具備交易條件,可實際上,這些信息根本不足以支撐任何交易

        過度交易的影響因素:一是性別因素:男性交易頻率更高,單身男性更加頻繁;二是理性程度弱的人易於頻繁交易;三是方便的交易方式、緊密的朋友圈、交易經驗都會導致頻率增加。

        如何避免過度交易:獨處和靜思

         4 、賣出行為偏差

        表現:「售盈持虧」,投資者不願意以低於購買價格出售資產。

        機理分析:前景理論,人在收益和損失區域的風險偏好不同。盈利時,討厭風險,希望落袋為安;虧損時,偏好風險,希望放手一搏。

        如何克制: 一是 認識到處置效應是一種決策錯誤,出售行為應該忘掉過去,向前看,賣出未來預期收益低的; 二是 舉一反三,多了解類似現象,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5 、買入行為偏差

        買入行為偏差的幾個特徵: 一是追漲 ,背後的機理是投資者總是容易「往回看」,以為歷史會重演,實際上是自己的幻覺;正確的做法是不要沖動、不要「往前看」受過去信息的影響; 二是有限關注 :背後的機理是只要是引起關注的事件,三種情況(放量、新信息發布、漲跌停)都會引發買入(因為中國股市無法做空); 三是容易重復做同一隻股票 ,正確的做法應該多看不同的股票; 四是攤薄成本偏好(低吸), 這是由狹隘框架和參考點位效應造成的。

        6、羊群效應

        定義:放棄自己判斷,追隨大眾的決策。

        追隨的弊端所在: 一是 概念股炒作沒有基本面支撐; 二是 羊群效應產生過程中,上市公司、分析師、媒體、機構投資者都扮演了一定的角色,誘使投資者成為「羊群」; 三是 投資者容易被高收益、低概率事件吸引。

          五、如何預測大盤

        幾個概念:

        (1)貼現值:股票現在的價值;

        (2)價格:股票未來所有股息的貼現值;

        (3)市盈率(P/E):股票的價格/每股收益;預測的時候只要看P值,如果股價過高,就會向下波動。高水平的市盈率是由投資者的情形導致的。

        行為金融學派認為大盤是可預測的,其原理是:價值和價格之間存在過度波動的現象,根據股息的貼現,是可以預測股價的。採用的工具是:比較貼現值和股價的波動關系,而且該理論可以用歷史數據進行驗證。

        大盤的可預測周期為10年,對於股票的短期指導性不大,但是可以用來判斷當期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通過經濟景氣的先導指標、企業財務預測獲得部分指標計算股票市場波動的基準,然後將股票市場與該基準比對。

        六、如何配置股票

        該部分有幾個點: 一是要買入並持有股票。 因為從歷史數據分析來看,股票的年化收益率為10%,所以應該持有股票,但是問題時如何在合適的時間買入並持有股票? 二是要看交易量: 交易量反映的是投資者的意見分歧程度,交易量越大,則分歧越大,這個時候就有獲利機會。交易量的理論基礎是米勒假說。 三是多看換手率 (其實和交易量是一回事),換手率下降前,可以買入;當換手率快速下降的時候,賣出。四是利用博傻理論獲利,其核心思想是快速交易、不能長期持有股票不動。

        附:米勒假說

        定義:市場均衡的時候(也就是沒有成交量),價格是高估的,價格反映的是樂觀者的預期。

        兩個條件:一是投資者有價格分歧;二是市場有賣空約束。

        兩個推論:一是分歧越大、股價越高估;二是越是難賣空,股價越高估。

        指導意義:一是告訴我們股價有泡沫是常態;二是越是放量、越要警惕泡沫;三是要多關注賣空困難的市場和證券;

          七:如何制定交易策略

        行為金融交易策略定義:利用行為金融學原理而制定的交易策略。

        前提條件:一是投資者要犯錯,使得價格不等於價值;二是需要做與犯錯的投資者方向相反的操作;三是價格要向理性的方向收斂。

        兩大優勢:一是節約成本,通過策略模型替代市場調研;二是人為干預少,阿姨有效控制風險

        1、行為組合策略原理

        本質:使得在不增加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更多的盈利。

        找到異象因子,並驗證其真假。檢驗的四步走:一是把市場上所有具有「異象特徵」的股票排序;二是把排序好的股票分為10等分;三是構建對沖組合;四是檢查組合風險。(這種方法適合於機構,不適用於個人)

         2、規模策略和價值策略

        規模溢價效應:規模不同的公司,股票收益不一樣。在中國更適合買小盤股。

        價值溢價效應:市盈率低的股票收益更高。

         3、運用好股價規律

        一是長期反轉策略,利用的是投資者過度反應的心裡偏差,產生的股價過高或過低現象;二是慣性效應;追漲殺跌,利用的是投資者對信息反應不足的心裡偏差。區分二者的原則是時間長短,前者是利用長期價格規律、後者是利用短期價格規律。

         4、應計交易策略

        看財務報表時,在關注每股收益的同時,必須看應計項目的多少,這才是反應一個股票的真實價值。買入應計項目少、賣空應計項目多的股票,可以獲得收益。

        應計項目=應收賬款一應付賬款+存貨(應收賬款越多,盈利質量越差;應付賬款越少,盈利質量越差;存貨越多,盈利質量越差),綜上,應計項目越高,公司盈利質量越差。

        每股收益反應的是盈利水平、應計項目反應的是盈利質量。

         5、盈餘公告後漂移

        好消息使股價上漲、壞消息使股價下跌,可以根據公布消息後進行股票操作;但是要注意看看好消息的力度,是否已經被提前預知,沒有提起預知的好消息才是真正的好消息。

        構建策略的時候應該按照沒有被預期到的盈利增長來排序。但是因為在中國,好消息都會提前泄露,所以該策略並不適用於A股。

② 投資者情緒如何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行為金融學

投資者情緒高漲時,會認為公司業績有極好表現,股價會上漲不斷。大量投資者入市買股,推動股價高漲。一旦投資者悲觀時,買股的很少,股價不斷下跌。量升帶動價升,量跌價跌。股價由資金量帶動

③ 行為金融模型有哪些

行為金融學有五大經典模型:DSSW模型、BSV模型、DHS模型、HS模型、BHS模型,具體為:
DSSW模型:Delong,Shleifer,Summers和Waldmann(1990)提出雜訊交易的基本模型,簡稱DSSW模型,他們認為,當理性套利者進行套利時,不僅要面對基礎性變動的風險還要面對「雜訊交易者」非理性預期變動的風險。該模型證明了非理性交易者不僅能夠在理性交易者的博弈中生存下來,而且,由於雜訊交易者製造了更大的市場風險,他們還將有可能獲得比理性投資者更高的風險溢價。
BSV模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1998)提出,他們假定投資者決策時存在兩種偏差,其一是代表性偏差,其二是保守性偏差。代表性偏差會造成投資者對信息的反應過度,保守性偏差會造成投資者對新信息的反應不充分,導致反應不足。
DHS模型:Daniel.Hirshleifer和Suhramanyam(1998)提出,他們把投資者劃分為有信息的投資者和無信息的投資者,而有信息的投資者存在兩種偏差,一是過度自信,二是自我歸因偏差。投資者通常過高的估計了自身的預測能力,低估了自己的預測誤差;過分相信私人信息,低估公開信息的價值。
HS模型:Hong 和Stein(1999)年提出。該模型假定市場由兩種有限理性投資者組成:「信息挖掘者」和「慣性交易者」。兩種有限理性投資者都只能「處理」所有公開信息中的一個子集。信息挖掘者基於他們私自觀測到的關於未來基本情況的信息來做出預測,他們的局限性是不能根據當前和過去價格的信息進行預測。慣性交易者正好相反,他們可以根據價格變化做出預測,但是他們的預測是過去價格的簡單函數。HS模型將中期的反應不足和長期的價格反應過度統一起來,一次又稱為統一理論模型。
BHS模型:Barberis Nicholas,Ming Huang,and Tano Santos(2001) 提出,該模型是基於均值市場的假設而建立。和前面的三個模型不同,BHS模型沒有將有偏的預期引入到模型中,而是從資產定價的另一方面,即投資者的風險態度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在傳統的基於消費的定價模型中,作者引入前景理論所揭示的「損失厭惡」現象和另一個關於偏好的「私房錢效應」,產生了一個隨前期收益狀況而變化的風險厭惡,價格升高後投資者風險厭惡程度降低,價格將被進一步推高。價格降低後投資者風險厭惡程度升高,價格將進一步打壓。這個模型可以解釋市場方面的三個偏差現象:過度波動現象,股權溢價之謎,收益可預測性。
泡沫模型:泡沫根植於股票市場的虛擬性和不完全性。在這種市場上,價格的高低在很多程度上取決於交易雙方對於未來價格的預期。而且這種預期具有「自我維持」或「自我實現」的特點。當股票價格越是上漲,越有更多地人相信股價會繼續上漲,即使人們知道股價已背離其內在價值。在過高價位上一旦市價止升回跌,很快會出現下行的正反饋激盪,導致泡沫徹底破裂。現有泡沫模型大致分為理性泡沫模型和行為金融泡沫模型兩大類。

④ 行為金融學的各種金融投資理論介紹

1979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卡納曼(Daniel Kahneman)等人發表了題為《期望理論:風險狀態下的決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類風險決策過程的心理學理論,成為行為金融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行為金融學(Behavioral Finance,簡稱BF)是金融學、心理學、人類學等有機結合的綜合理論,力圖揭示金融市場的非理性行為和決策規律。該理論認為,股票價格並非只由企業的內在價值所決定,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資者主體行為的影響,即投資者心理與行為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決定及其變動具有重大影響。它是和有效市場假說相對應的一種學說,主要內容可分為套利限制和心理學兩部分。
大致可以認為,到1980年,經典投資理論的大廈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後,世界各國學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補和改進工作。例如,對影響證券收益率的因素進行進一步研究,對各種市場「異相」進行實證和理論分析,將期權定價的假設進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國演化分析專家吳家俊在其專著《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創造性提出股票市場是「基於人性與進化法則的復雜自適應系統」理論體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證券學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論內涵。該學說運用生命科學原理和生物進化思想,以生物學範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統地闡釋股市運行的內在動力機制,為解釋股市波動的各種復雜現象,構建科學合理的投資決策框架,實現可持續的高勝算博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
比較常用的演化證券學模型,主要有如下幾種: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
當前,除了學科內部的縱深發展外,金融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作為證券學、生物學、進化論等有機結合的邊緣交叉學科,演化證券學已成為證券投資界的前沿研究領域,對於揭示股票價格形成機制及其演變規律,推動現代金融理論的多學科融合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⑤ 為什麼往往股票成交量最低的時候就是股價最低的時候,成交量最高的時候就是股價最高的時候

這是一個行為金融學和股市心理學方面的原理。

主要是大家的成交情緒問題,其實這種情緒一般的散戶甚至機構投資者都會有,那就是,股票漲的時候,大家的成交熱情一般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在中國這種只有單邊做多才能賺錢的市場里,上漲的時候,大家的情緒比較樂觀,積極,電視媒體輿論也非常好,有很強的賺錢示範效應,會有很多人看好後市,空倉者會有一種很強的頹敗感覺,有那種被扎空的郁悶,而這種情緒往往就會讓他不願再多等,趕快殺進場,其實說直白點,就是一個追漲的心理,尤其是你長期觀察的股票,正在猶豫是不是要進,他突然就起來了,往往多數散戶就再也忍不住了。

事實上是,散戶為什麼總是輸?從操作習慣和心理層面探究,你就不難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股票只要漲一點點,散戶就很高興了,總覺得,既然都是現成的收益了,那還是安穩一點,落袋為安好。而股票跌了,往往死捂不放。所以很多散戶都是,好不容易瞎貓碰到一隻黑馬,結果賺個10%就很得意的出來了,而買了一隻不好股票,卻始終不肯認賠止損出局,最終被套死,跌10%,他說,我漲的時候都沒走,現在走不是吃虧了?接著,股票跌了20%,然後他說,我跌10%的時候都沒走,現在走,出錯的幾率不是更大?我等反彈吧,於是再等,最後直到被套死

經過漫長的被套後,終於行情來了,可是他發現,怎麼別的股票瘋漲,我的卻不漲?尤其自己也一起觀察,覺得很好的股票,都在一個勁的漲,這時候對他的刺激就相當大,往往又都會很盲目,覺得,不行了,我不能再等了,現在行情來了,我要去買一隻大黑馬,把我以前輸的錢都拿回來,於是,又去買那種成交活躍已經漲了很多的股票,把自己被套了很深的票出掉了,最後的結果往往又是,他走掉的股票,成了下一輪行情的黑馬,而他追的股票,又到了頭,開始調整了。

這些現象不知道樓主有沒有研究過,這是一些金融行為學和心理學的東西,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些不良的操作心態,正是因為漲的時候,媒體一片歡呼,往往是什麼板塊漲,說什麼板塊,告訴你他業績是如何如何好,未來如何如何光明,都漲了50%了,還有一個50%在前面向你揮手,於是,沒有股票的人,買入的沖動情緒就會被激發,而持股的散戶,由於他是賺了的,前面說過,落袋為安,保住收益的沖動很大,隨便找個什麼理由,也就出了,反正是賺的,不丟人,這樣就造成了買賣雙方在漲的時候,熱情極高,極容易有交易的沖動,那麼成交量自然就大了,股價就自然很高。

而股票跌的時候,我前面說過很多散戶的心態,往往都是一路的捂住不願意止損,所以就造成,持股的人交易熱情不夠,一般不願意認賠拋出,而持幣者,也有一個普遍現象,那就是,1,散戶,抄底抄的好,敢於抄底的人,非常少,多數散戶不願意在下跌途中買股票,空倉或者輕倉的人,往往看到下跌,正在為自己的空倉得意,很少有果斷抄底的,2,大部分散戶,倉位管理非常的差,樓主可以對自己身邊的炒股朋友做這樣一個調查,那就是他們的倉位問題,你會發現,大多數散戶是不懂倉位管理的,他們不知道什麼樣的倉位最合理,什麼樣的持倉比列可進可退,他們往往都是看好一隻股票就全部壓上,跟賭博一樣,不會考慮分倉問題,更不會考慮預留一些風險倉位應對系統性風險和做高拋低吸攤低成本。 所以往往股價跌的時候,很多人,即便是知道,這就是底,他也想抄底,但是,很無奈,他沒錢了,所以這又造成,持幣的人繼續觀望,不願買進,或者雖然看好,但沒錢買進,而持股者,由於被套,也不願貿然拋出離場,於是,交投冷清,而那時候,往往股價相對便宜

- - ,這問題如果還要往深里說,就多了,股市裡面有很多原理,其實是值得你認真思考的,市場上散戶和主力資金的操作風格和心態都是值得細細研究的,這些東西對研判股價未來的走勢都是相當無敵的。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建設性,值得好好回答,贊一個先。

⑥ 為什麼內在價值高於市場成交價,後市看跌,反之看漲。

在行為金融學中,有羊群效應的說法,導致了股票價格運動方向具有慣性,因此,對於超跌股票,市場有退市的預期,這是在懷疑發行股票的公司有未披露的信息或違法違規活動。
在波浪理論中,各種分支理論也都普遍人為股價的運動有持續性,因此,當股價跌破內在價值,人們會認為此股票在下行空間中。
在PE計算中,這種觀點收到了駁斥,因為價值投資者會選擇那些被嚴重低估的股票,並認為價格以價值為中心波動,因此,會在長期中看漲。
所以,這種論調是在短期或者技術分析——也是短期分析中出現的,並且,不排除這種觀點本身就是訛傳的可能——畢竟在當時的語境中,可能經濟運行整體形勢不好,成交量緊縮,資金池窄小,資金抽離。

⑦ 行為金融學課問題回答

1.為什麼這些專家,沒能分析出股票即將下跌,反而公開看好?

首先,當一隻股票過熱,關注的人過多時,人們往往陷入了羊群效應,無論專家還是投資者,都容易放棄自己的判斷,而追隨市場大多數的看法,從而公開看好茅台這只股票。

其次,專家也沒有能力真正戰勝市場。市場是不可預測的,沒有任何人,也不可能有任何一種交易策略可以持續的戰勝市場。

第三,在二級市場中,專家在信息的收集、加工、輸出、反饋等各環節,也會出現認知偏差。專家也會出現過度自信等一系列錯誤。

最後,專家所代表的利益也不盡相同,即便公開看好,也並不代表專家就一定持有或准備持有這只股票。

2.你是否認為茅台這家好公司的股票就是好股票,你的理由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我持相反觀點,原因有二。

第一,好公司,也要好價格。投資股票,不僅要買好的,更要買的好。

第二,作為茅台這樣的優質公司,固然具有一定競爭力。但,就其商業本質而言,白酒不可能成為未來消費市場的主流,也不符合消費升級的大趨勢。因此,對此類公司的未來判斷,不能僅局限於當前的現有狀況。

3.結合你的投資情況,你會選擇持有這只股票么?

對於貴州茅台這只股票,之前曾經在150元左右持有過,並獲得了相當可觀的收益。但根據目前的狀況,只有市場對這只股票出現看過度恐慌,股票價格遠低於價值時,我才會重新考慮持有。

第二天

第一個問題:商業前景、財務狀況、老闆人品、管理層水平,市場周期、改者當前股價。

第二個問題:首先,我們的認知都是非理性的,我們沒有辦法正確的認識想要了解的事物,對待同一個事物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其次,即便已經最大可能的接近了事實的真相。當你不能正確認識別人的理解,無法將自己的判斷和別人的判斷進行比較時,仍然有可能被割韭菜。因此,僅看基本面,無法避免被收割。

我最大的經驗:1.迴避一切熱點。當前的熱點一定是包含了對未來股價的透支。2.相對於投資股票要看基本面而言,掌握市場先生的情緒同樣重要。3.保持質疑的態度,堅持獨立分析。

第三個問題:理性!我們不應從目前的結果來判斷機構投資者的決策是否理性,理性的決策也未必就能獲得收益。從我對投資的認知來看,我認為融創中國十分理性。首先,它站在了絕大多數投資者的對立面,它懂得利用機會,而往往這樣的選擇收益是十分可觀的。其次,融創中國買入的價格及其低廉,這遠比在44元的價格買入理性的多。最後,165億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可能是天文數字,但對於融創中國而言,卻是在用小資金撬動大收益。

第三天

1.為什麼在出現系統性風險的這些時間,想買到盈利的資產這么困難?

首先,系統性風險的出現一定是一個群體行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受到「羊群效應」的影響,加上「瀑布效應」的巨大殺傷力,會造成群體性的錯誤,甚至會演化為社會災難。

其次,中國股市單只股票和大盤的相關性更高,更容易出現一榮俱榮,泥沙俱下的情況。

2.請問系統性風險一般有哪些來源,市場會有哪些特徵?

系統性風險的來源其實很多,例如:債務危機、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信用危機、戰爭、政權更迭、政策變化、外部環境變化等等,甚至,一些惡意炒作在短時敏殲乎間內都會掀起一場波瀾。此時的市場通常表表現是:群體性一致的行為、恐慌、非理性行為。

3.你會採取或你了解什麼措施來應對系統性風險?

首先,重視大類資產的配置,而並非僅關注某一特定交易市場。

其次,重視周期,重視市場情橋悉緒,遠離熱點。

再次,提前做好風險防禦措施,例如提前做好應對方案,留足充沛現金等。

最後,善於在風險中發現機會,學會利用「小概率」事件賺取超額收益。

第四天:

你認為市場短期可預測嗎,為什麼?如果你覺得可以,請分享你的市場預測方法,並簡要說明理由。如果你覺得不可以,或分析師預測不可信賴,也請說明理由。

    短期市場不可預測。

1.在股票市場中,只要預期發生改變,價格就會隨之發生改變,而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期內,預期的改變其實是隨機發生的,所以價格的變動也是隨機發生的。

2.未來是不確定的,我們所掌握的預測未來的信息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未來也是不可預測的。因此,無論短期還是長期,想要做出完全精準的預測是十分困難的。

3.影響股票預期的因素實在太多,也無法全部掌握。

雖然,短期市場不可預測,但從長期來看,股票的長期趨勢還是能有一個定性的判斷的。它使用的不是一般演繹推導的方式,而是實證歸納法,用真實的大樣本,結合統計方法來提煉規律性。股票價格不應背離公司的經營狀況,如果大范圍背離,股價將會回歸。聰明的投資者不是靠精準的預測股價獲得收益,而是能根據市場行為做出正確判斷。

第五天:

總體上,你會對股權質押現象進行哪些角度的分析,根據這些分析,你會怎樣調整你的資本配置?從橫截面上,你會對股權質押公司進行哪些維度的分析,根據這些分析,你會怎樣進行資產選擇。

股權質押是上市公司大股東重要的融資工具之一,股權質押現象之所以普遍,一方面體現出了市場缺乏資金,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前的融資困難。作為企業,使用股權質押的方式進行融資,融資成本低,手續便捷。但股權質押具有一定風險,過高的質押率股價波動帶來強制平倉風險,在股票表現不好的時期內,甚至會出現一系列連鎖反應,引起巨大危機。對於企業規模小,盈利不穩定,股票價格波動較大的企業,更應當慎重使用股權質押。企業過度的股權質押,往往說明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現金不足,盈利降低,資產負債率增高等一系列問題,值得投資者關注。

股權質押現象的普遍,對於個人資產配置也有警示意義:一方面,個人資產配置要留有一部分現金,過度的負債消費不能支撐家庭的正常發展。另一方面,個人資產配置不應當在某一方面過分集中,例如,家庭所有資產全部配置在股票上等,都是存在重大風險的。

在橫截面上,我會重點關注股權質押公司的企業規模,質押比例,質押資金的用途,企業的負債水平,經營狀況,企業現金流情況以及公司短期的股價表現等等。在選擇股票資產時,我不介意企業以及大股東是否進行了股權質押,但,我會迴避企業規模小、質押率高、現金流不充裕的企業。

第六天

1.      比特幣事件總體上歸屬於哪類事件,請寫出歷史上相似的事件有哪些,當時的市場情況如何。

2.      從另一個角度看,比特幣也是一種高偏度的資產,高偏度的資產往往會伴隨概念的炒作,請列舉你知道的概念股炒作案例(可分析炒作特徵、不同投資者的行為、收益情況),並談談你從中吸取的經驗教訓。

    比特幣事件總體歸屬於過度炒作事件。雖然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的確有很大的先進性,未來也可能很多技術變革,但就目前而言,實際應用方面並沒有找到很好的落腳點,仍然僅僅停留在概念方面。類似的過度炒作事件還有鬱金香事件、南海泡沫事件、互聯網泡沫事件等等。這些事件發生時,無一例外的都是一致看多,市場情緒高漲,再到瘋狂,失去理智,最終導致泡沫破滅,投資者損失慘重。

來舉全通教育這只股票的例子吧,全通教育2014年1月上市,上市時市值不足20億,自從上市以後,在大牛市的環境下,這一教育題材的股票也遭到了惡炒,甚至有人提出全通教育會超越教育巨頭新東方。在這樣的炒作中,股價一路飆升至467元每股。身邊很多投資者經不住高額收益的誘惑,紛紛加入炒作的行列,有些投資者認為雖然已經出現泡沫,但自己不可能是最後一棒;也有很多投資者甚至認為,自己買入短短幾個星期就能翻倍,即便是股票出現下跌,自己抓緊賣出,也不會出現虧損。然而,事與願違,絕大部分投資者在這只股票上的投資都是失敗的。全通教育這只股票也從467元每股一路跌到了現在的6.42元每股。

作為投資者,從中是應當獲得很多經驗:1.獨立思考,獨立判斷。2.堅決不追隨市場熱點。3.當市場絕大部分投資者的預期趨於一致時,是一件可怕的事,應當警惕系統性風險的爆發。4.不要過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市場很難戰勝,恪守自己的能力圈行事。

第七天

1.當市場出現這種「黑天鵝」事件時,你會對該股及相關股票怎麼操作,為什麼?

2.這只股票為何在跌停後,會連續漲停,什麼人、通過什麼方式盈利,有何風險?

3.機構投資者較少參與這類股票的交易。如果你做行為組合策略,會怎樣處理這種類型的股票?

黑天鵝事件幾乎無法避免,我們研究的重點不是應當怎樣去躲過它,而是應當如何正確面對,甚至利用黑天鵝事件來為自己實現收益。當市場出現黑天鵝事件時,首先考慮出現事件的這只股票是否還具有投資價值?黑天鵝事件帶來的影響是短期的,還是持久的?倘若已不具備投資價值,應堅定止損,盡快出手,盡最大努力避免瀑布效應後期的殺傷力。如果只是短期的「王子落難」,則應抓住時機,利用絕大多數投資者的錯誤,在股價被錯殺時買入。

從連續跌停到連續漲停,本質上是一種「博傻」行為。大多數的投資者都會有一種認知:股票不可能出現無限制的下跌。當股票連續出現多個跌停以後,股票價格足夠低時,市場中的部分交易者開始進場,並利用這一認知拉抬股價,將手中的股票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給後來的接盤者,在短期內,使用快速交易的方法,利用散戶的非理性行為賺取收益。但,這樣的交易是存在極大風險的,他會迅速孕育泡沫。人在決策時,是會出現過度自信等眾多錯誤的,誰能保證自己在擊鼓傳花的游戲中不會接過最後那一棒呢?

在自己的行為組合策略中,我首先會判斷一隻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對不具備投資價值的股票會避而遠之。而極具投資價值的股票,當股價連續出現大范圍下跌,有所反彈時,往往是購買的良機,自己會抓住這一機會,從中獲取收益。

⑧ 行為金融學的研究的趨勢是什麼自己簡述500字以內

在過去20年裡,行為金融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和弗農·史密斯之後,在金融學研究領域就掀起了一股行為金融學研究熱潮。行為金融學的研究視野已從發掘金融市場異象的實證證據延伸到理論模型的構建,從單一的投資者行為研究拓展到涵蓋投資者、公司和金融市場各個方面的研究體系,從對發達國家相對成熟的金融市場的研究擴散到主體理性程度更低的新興市場的研究,從人類真實的心理和行為模式入手,對社會偏好和決策偏差一一加以解剖,並且隨著其他學科如心理學、社會學、行為經濟學等的進一步發展,而不斷對真實的決策行為提供更有說服力的發現,因此,行為金融學的發展前景將是十分廣闊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行為金融學將越來越不能被看 作金融學中一個微不足道的分支,是會逐漸成為嚴肅的而金融理論的中心支柱。可見行為金融學的重要性以及未將投資者進行心理投資決策時存在的心理判斷偏差分為典型性偏差和保守性偏差。典型性偏差導致投資者過分重視近期數據,而忽視產生這些數據的集體特性;守性保 偏差導致投資者不能及時根據情況變化修正自己的模型。作為現代金融學的一 個新興領域和重要研究方向,為金融學並不是對傳統金行 融學進行全盤否定。簡單地說,者的區別僅在於行為金融學添加了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傳統金融理論進行了修對正和補充,突破了傳統的最優決策模型,對投資者的決使易者,非信息交易者不會產生判斷偏差,但股價是由信息交易者決定的。信息交易者產生兩種偏差:過度自信偏差 和自我歸因偏差,過度自信導致他們誇大了私人信息對股票價值的決策權重,自我歸因導致他們降低了公共信息對策研究方向從「應該怎麼做」變為「際該怎麼做」從而轉實, 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然而,為金融理論的發展仍然處於初級階段,主行其要理論和模型的出現還比較零散,尚未形成如同傳統金融理論統一的理論體系。在現有理論和模型的基礎上,整合股票價值的決策權重。當公共信息與私人信息不一致的時候,對於私人信息的過度反應和對公共信息的反應不足就導致了短期的股票價格趨勢的持續,以及長期的股票價格的修正,因為公共信息最終會戰勝行為偏差。 19 9 9年, og和 Se Hn tn建立了 H i s模型,又稱統一理論 模型。該模型將市場上交易者分為消息觀察者和動量交易者。消息觀察者利用自己的觀察和分析預測股票價格, 並且私人信息在消息觀察者之間擴散,其局限在於投資決足。動量交易者力圖通過套利策略來利用消息觀察者的和發展為一套統一的行為金融理論體系是接下來亟須解 決的問題。
行為金融學是在傳統金融理論出現一些異常現象時候發展起來的。行為金融學認為人類具有一定的理性,但人類的行為卻不盡是理性的。在金融市場和金融活動當中,傳統理論所假設的完全追求經濟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和有效的均衡市場並不能被實踐所檢驗為真。行為金融學在對人類行為進行了有限理性、有限控制力的基本預設基礎上,把人類的感情因素、心理活動等注入了投資決策過程之中,認為這些因素都在人類的決策過程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這些基礎之上,建立一套能夠與實證研究互相檢驗的、描述人類在不確定情況下的決策和市場活動以及證券價格確定等等的學說,成為了行為金融學的存在價值。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行為金融學與傳統金融理論有很大的區別,但同時我們不能否認,行為金融學是站在傳統金融理論的梯田上耕耘,它並不試圖拆毀以往的理論,而只是開拓了金融學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求完善和修正金融理論,使其更加完善、有效。那種把行為金融學和傳統金融理論對立起來的觀點是片面的,我們應該在傳統金融理論基礎上,放鬆和修正傳統金融理論的一些假設,做出更完善更合理的更能解釋一些金融現象的理論。
同時,雖然行為金融學取得一定成就,但就總體而言,行為金融學還沒能形成一個系統的理論,許多學者自說自畫,理論較為分散,理論的張力明顯不夠。因此我們應該在傳統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現有的行為金融學中一些理論,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理論。
希望能幫到你啊。

⑨ 行為金融學

如果我們了解了有效市場假說、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也認識了收益與風險之間關系的各種資產定價理論,不難發現這些全都建立在股市投資者行為理性的前提之上。

但是有學者認為,很多投資者的行為根本談不上理性。在此觀點之上,丹尼爾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創立了一個全新的經濟學流派,行為金融學。

卡尼曼也因為在這方面做的貢獻榮獲諾貝爾經濟學家。

1.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的核心觀點是:人們並非像經濟學模型假設的那樣理性。

行為金融學家認為市場價格很不精確。而且人們的行為與理性在一些方面存在著系統性偏離;投資者的非理性交易往往是相互關聯的。

學者們認為非理性的行為可以進行分類,大致上說有幾種因素使得非理性的市場行為得以存在:過度自信、判斷偏差、羊群效應、風險厭惡、自豪與悔恨。

2.導致非理性的五大因素

a.過度自信

人在不確定的情形下作判斷時,會有一些方面與理性產生系統性偏離。這些偏差中最普遍的一種是,人們往往對自己的信念和能力過於自信,對未來的評估過於樂觀。最好的印證就是有80%以上的駕駛員都認為自己比人們的平均駕駛水平要高。

卡尼曼指出這種過度自信的傾向在投資者中表現得尤為強烈。與其他多數人比起來,投資者往往會誇大自己的技能技巧,更會否認機會運氣的作用。投資者往往會高估自己的知識水平,低估有關風險,誇大控制事態的能力。

一般而言,男性表現出的過度自信比女性多,尤其在涉及錢財管理事情上的高超技能方面。

過度的自信會導致很多投資者錯誤的確信自己能夠戰勝市場,結果過度投機過度交易,結果可想而知。很多行為金融學家認為投資者過度自信有能力預測公司未來增長性,這導致了所謂增長性股票普遍具有高估的傾向。高增長性會使增長型股票的估值更高,但這些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美妙預測常常會落空。因此,在對令人興奮的公司進行增長性預測時表現出來的過度樂觀,可能是行為金融學家認為增長性股票往往遜色於價值型股票的原因之一。

b.判斷偏差 我們會經常遇到投資者確信自己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投資結果。撇開股市長期向上的趨勢不談,連續出現股票收益過高的情況並不會持久,未來的收益一般而言會走低。價值回歸總是存在的。但是,在一些固定的時期,人們典型的普遍看法是認為異乎尋常的好行情總會更好,非同一般的低迷行情總會更加低迷。

投資者的判斷偏差, 可能會引導投資者看見實際上根本不存在的趨勢,或者說相信能夠發現某個將預測未來股價的股價運行模式。但是實際上,投資者梳理出某種形式的可預測性,而實際上股價走勢卻非常的接近於隨機漫步。

判斷偏差會因人們具有某種傾向性而得到強化,這種傾向就是人們往往錯誤的用"相似性"或"代表性"來代替合理的概率性思考。

c.羊群效應 一般來說,群體做出的決策往往比個體更好。如果更多的信息可以分享,各種不同的觀點都被考慮周到,那麼群體進行的有根有據的討論會優化決策過程。或許自由市場價格機制可以最好的說明經濟體中群體行為是明智的。同樣的可以認為,無數個人和機構投資者通過集體性的買賣決策,會使股票價格以一種方式展現出來:買入一隻股票與另一隻股票相比,看上去是一樣劃算。盡管市場對未來收益的預測常常發生偏差,但是這樣的預測作為一個整體,比起任何單個投資者所做的預測要更為准確。

但是,我們都知道,市場作為一個整體在做定價決策時,並非一直正確,而且還會時不時出現瘋狂的群體行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1世紀初的網路泡沫了。

在群體行為研究中,有個被廣泛認可的現象就是"群體"思維的存在。群體中的個體有時會互相影響,從而更加相信某個不正確的觀點是「正確」的。

《非理性繁榮》一書中就提到,瘋狂的過程會以"正反饋環"的形式進行自我升級。最初的股票上漲鼓動更多的人買入股票,這又使得股票收益水漲船高,從而誘使越來越多的人群參與進來,這個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種"龐氏騙局"。

d.厭惡損失

馬科維茨一類的金融學家的建立的模型都有一個假設:個人做出決策建立在決策選擇對個人最終財富可能產生什麼程度的影響的基礎之上。而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創立的前景理論挑戰了這一假設,他們認為人們的選擇是由他們對得與失的價值所驅動的。相對於合乎意願的收益來說,等值的損失被認為令人厭惡的多。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下結論認為,損失令人厭惡的程度是等值收益希望擁有程度的2.5倍。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人在面臨損失確定的局面,極有可能放手一搏。面對選擇確定損失750元和75%概率損失1000元25%概率不受損失,人們往往更傾向於後者。

e.自豪與悔恨 投資者一般很難承認在股市做了不好的決策,如果必須向他人承認這一點,悔恨的感覺可能會因此放大。從另一方面,投資者通常會很得意地告訴他人,自己做了什麼成功的投資,獲得了很大的收益。

相關研究記錄表明,投資者有一個很明顯的傾向,賣掉賺錢的股票,抱牢賠錢的股票。賣掉已經上漲的股票會使投資者實現利潤同時建立自豪感,如果拋售賠錢股票,投資者會招致損失,產生懊悔的痛苦情緒。

3.行為金融學給投資者的教訓

1.避免跟風

任何投資,只要變成人們口中交談中廣泛熱議的話題,都可能對你的財富造成特別的危害。

2.避免過度交易

巴菲特曾給出過建議:近乎樹懶的無所作為,仍然是最好的投資風格。

3.謹慎交易

如果一定要交易,就賣出賠錢的股票,而非賺錢的股票

4.對熱門建議保持冷靜

永遠不要從氣喘吁吁的人那裡購買任何東西。只要有人給你提供熱門的建議,請注意躲開。

5.不要相信萬無一失的策略

如果有什麼東西太好了都顯得不真實,那麼就是太好了,不真實!

閱讀全文

與行為金融學股票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茅台股票太貴買不了怎麼辦 瀏覽:61
炒股虧了60萬 瀏覽:507
什麼身體不適合炒股 瀏覽:450
東方財富股票軟體怎麼看籌碼分布 瀏覽:861
內部員工認購公司股票 瀏覽:899
第一創業炒股靠譜嗎 瀏覽:330
瘋狂猜圖機器人 瀏覽:505
江蘇在哪裡 瀏覽:311
股指期貨股票期貨的區別 瀏覽:339
股票配資真的不能做 瀏覽:252
散戶炒股心態導圖 瀏覽:300
基金凈值519001 瀏覽:279
網上怎麼騙別人炒股 瀏覽:393
股票從業人員可以炒期貨嗎 瀏覽:117
餓了么315 瀏覽:660
為什麼買私募不自己炒股 瀏覽:636
某公司發放10股票股利前後的資產負債表 瀏覽:574
股票杠桿交易牛壹佰很專業 瀏覽:807
郴州嘉禾炒股 瀏覽:368
如何查詢股票實盤交易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