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開放大學《財務管理》形考任務2試題
隨便在電大題酷這個小程序上搜了幾道題,不知道你現在還需不需要呢?正確答案也可以在這個小程序上搜吧~這個小程序對電大人來說還是挺實用的,搜答案也很方便,希望能夠幫到你~
《財務管理》期末復習題目(A為正確,B為錯誤)
判斷題
1、企業組織形式是企業開展財務管理活動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制度基礎。(A)
2、合夥制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合夥人聯合發起設立、共同擁有的企業組織。(A)
3、合夥企業分可分為普通合夥企業和無限合夥企業兩類。(B)
4、公司制是依法設立的法人實體,它以其全部財務對公司的債務承擔責任。(B)
5、 財務活動與公司戰略無關,與業務經營有關。(B)
6、投資活動是拉動公司業務增長與價值提升的核心驅動因素。(A)
7、觸資活動不是財務活動的核心。(B)
8.公司的設立、 發展有賴於股東的資本投入(A)
9、在公司各融資主體中,債權人與股東沒有本質差異。(B)
10、財務管理是就是以價值增值為目標,圍繞公司戰略對各項財務活動及財務關系進行全方位管理的行為。(A)
11、從狹義是看,利潤分配是對公司的經營成果--稅後利潤在股東之間進行的分配。(A)
12、 公司投資、融資及利潤分配活動三者之間是一個整體,共同及財務於價值增值目標(A)
13、 公司是非營利性組織。(B)
14、利潤最大化是公司財務目標最原始、最簡朴的表達方式。(A)
15、以股東財富增長為目標,既體現公司存在的合法性,也體現公司財務管理導向的正確性。(A)
16、公司外部治理機制不依託外部市場力量,而主要依託部市場力量。 (B)
17.財務理論認為,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與社會責任履行之間不應是對立、排斥的(A)
18、財務管理環境是指對財務管理產生重大影響的所有外部條件和因素。(A)
19、與公司財務管理直接相關的是人力資本市場。(B)
20、金融市場中的交易主要有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交易模式。(A)
21、金融市場按照期限劃分,可分為貨幣市場與資產市場。(B)
22、利率是資金的「價格」。(A)
23、純利率是是指考慮通貨膨脹、在有風險狀態下的社會平均收益率。(B)
24、資本市場與公司財務運作間的良好互動有賴於金融市場的有效性。(A)
25、 公司管理可以不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B)
26、財務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其職能有別於會計部門的信息生成、披露等工作。(A)
27、在公司制中,全面負責公司財務管理、會計報告的管理者被定義為公司首席官(簡稱CEO)。(B)
28、「錢生錢,並且所生之錢會生出更多的錢」。(A)
29、貨幣時間價值揭示了資產或投資價值的「金融」屬性。(B)
30、在單利計息法下,時間價值中的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計算利息。(A)
31、終值是單利計息下某項資產現在價值的將來值。(A)
32、現值也稱折現值,它是在給定利率水平下,將未來資金折現到現在時刻的價值,是貨幣時間價值的逆過程(A)
33、年金是指每隔相同時間(一年、半年、一季度)收入或支出相等金融的款項。(A)
34、普通年金是指每期期初收付等額款項的年金。(B)
35,普通年金終值是每期期末收入或支出等額現金流的單利終值之和。(B)
36、信值基金計算的是為了在未來某計時期償還一定數額債務,現在應存入多少錢(A)
⑵ 機會成本在企業投資決策中的作用
論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的混淆及危害
摘要:與資金成本不同,資本成本體現的是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和對資本風險報酬的尊重。但理論界卻將二者混為一談。資金成本用於投資決策,就會導致投資過度和資本浪費;用於融資決策,就會導致與西方企業完全不同的融資次序,並切斷公司投融資理論的聯系。為了使中國財務理論能指導企業的投融資決策,就必須摒棄資金成本概念。
關鍵詞:資本成本;資金成本;風險定價;公司治理
目前在中國財務學的融資決策研究中,既使用資本成本概念,又使用資金成本概念。這兩個概念的同時存在造成了中國財務理論研究的混亂,並在資本市場的實踐中引發了不良影響。
1 概念不同
表面上看,企業在實際使用資本時都是先將其轉化為貨幣,然後進行投資或購買實物資產,在這一意義上講,可以用貨幣統一表示資本與資金,因而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似乎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從深層次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關於資本成本(CostofCapital,COC),目前最權威的定義是《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給出的:「資本成本是商業資產的投資者要求獲得的預期收益率。以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的公司的經理把資本成本作為評價投資項目的貼現率或最低回報率」[1]。可見,按照現代公司財務理論的解釋,資本成本既是投資者所要求的回報率即預期收益率,同時又是有條件約束的資金使用者融資成本。
而資金成本,屬於中國財務理論研究中特有的范疇。「所謂資金成本,是指資金使用者為籌措和佔用資金而支付的各種籌資費和各種形式的佔用費等,是將盈利和資金的一部分支付給資金所有者的報酬,體現著資金使用者和所有者之間的利潤分配關系」[2]。從資金成本的這一定義看,是單純從資金使用者角度考慮融資成本。
資本成本是與資本市場、現代公司財務理論一起引入中國的「舶來品」。而資金成本,則是中國企業改革「撥改貸」後的「產物」,是一個由企業管理者單方面決定的融資成本。然而,直到今天,中國的財務理論界仍然把這二者混為一談:要麼仍用資金成本的名稱和定義,根本不提資本成本;要麼一方面使用資本成本的名稱,另一方面卻依舊採用資金成本的定義。
2 定價理論和現實經濟的背景不同
從定義上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都是企業發行融資工具的代價,也即決定企業融資決策的價格指標。受這一共同點啟發,下面從定價理論和現實經濟的背景中探討它們的根本區別。
2.1 從是否應考慮風險因素看
與普通商品相比,金融資產最大的特點是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即風險,而且資本資產的風險性遠遠大於貨幣資產。因此對金融資產定價時,其風險就成為人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其中,貨幣資產由於其期限很短,可以忽略其風險,直接以籌集費和佔用費來定價,但資本資產的定價就必須考慮其風險的大小。1964年和1965年,美國著名財務管理專家WilliamF.Sharpe和J.Lintner在H.Markowitz的基礎上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用於確定資本資產的風險價格即資本成本。自此,西方公司企業在融資決策中就主要使用風險定價的資本成本概念。
相反地,中國理論界過去一直都忽視了資本定價中的風險因素,誤以為「資本本身的價格等於構成資本的商品的價格」[3]。直到1988年,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市場》編寫組的專家們在介紹短期資金市場、長期資本市場時也僅僅是指出兩者的區別在於期限長短的不同,絲毫沒有涉及兩者的風險大小不同。因此,在中國理論界缺乏風險報酬意識的背景下,企業融資時側重使用建立在籌集費和佔用費基礎上的資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2 從是否體現出完善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看
委託代理理論認為,在公司企業中,公司管理者的利益與股東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公司管理者需要的是他們個人收益的最大化,是他們在職支配資源滿足個人需要、獲得效用的最大化,是他們藉助於運作公司,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而這種利益最大化卻可能與股東利益最大化發生沖突。因此,必須設計相應的公司治理機制以保護股東的利益。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下,投資者就能夠保護自己的投資利益,對公司管理者形成硬約束。一旦公司大肆進行股權融資,而其實際支付的資金成本達不到具有同等經營風險公司的資本成本時,就會出現原股東回報率下降的情況,後者就可以利用公司治理中的約束機制制約管理者的行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東大會上否決該再融資提案或撤換管理層,或者「用腳投票」,撤資轉向其他的投資項目造成該公司的股票市值下跌從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敵意收購,以此形成投資者對公司管理者的硬約束。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融資決策時必須支付一個最低的風險報酬率。這時股權資金成本將被迫等於股權資本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就會趨於一致。
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投資者就無法約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資決策。在這種軟約束機制下,公司股權融資的實際資金成本就會小於其股權資本成本,甚至可以為零,從而嚴重侵害投資者的利益。這時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就會成為完全脫節的兩個概念。
鑒於中國公司治理機制還很不健全的現實,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資本成本的理念體現了現代企業制度中保護投資者的公司治理機制,而資金成本則體現了中國國有企業「所有者虛置」的特徵。
2.3 從各自產生的歷史背景看
自從1938年美國學者JohnB.Williams提出股票定價的未來現金流折現模型後,折現率即資本成本的確定就成為一個核心問題。直到1952年,H.Markowitz在投資組合理論中首次用未來收益的標准差來衡量資本資產的風險,這個問題才柳暗花明。CAPM模型提出後,來自古典經濟學靜態要素成本之一的資本成本徹底完成了向動態成本的轉變。可以說,投資組合理論和CAPM模型揭示了資本資產的風險與其預期報酬率之間的關系,標志著財務理論的飛躍發展,並使得公司財務理論與投資理論融為一體。
與西方財務理論中的資本成本不同,資金成本是中國經濟體制轉軌變遷中的產物。最早由蔣一葦教授提出了「資金有償使用」的建議,具體的實施措施就是1984年開始的「撥改貸」改革。事實證明,「撥改貸」後,國有企業開始有資金成本的意識了,其財務經營關系看上去與真正的市場經濟下的企業經營行為有點相似。但僅僅是「有點相似」而已,因為「撥改貸」是試圖讓企業在所有者缺位的情況下靠貸款來組建和發展。顯然,這種情景下的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毫無共同之處。
從理論上講,國有企業籌措、佔用資金所以要付出代價,存在資金成本范疇,是因為有其存在的理論依據和客觀基礎,這是由資金本身的特徵及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而決定的。如果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沿著市場化的道路走下去,資金成本很可能轉為資本成本。但是,「撥改貸」並未進一步促進國有企業的市場化。這是因為提供貸款的銀行沒有市場化。國有企業肆無忌憚地追逐國有銀行資金,對應的資金成本無法約束國有企業管理者對資金的有效需求。
1990年中國深滬證券市場成立,宣告中國開始引進現代資本市場的架構體系。在「撥改貸」後,國家財政實際上向國有企業注資很少,現在讓國有企業上市籌資,上市公司也就順理成章地想當然地把從股市裡籌措的資金當作國家無償補充的資本金看待,使得籌資異化為圈錢,以致股權資金成本的約束力還不如銀行貸款的約束力。於是資金成本就一直停留在對經營者的軟約束狀態,始終無法演變成具有硬約束性的資本成本。由此可見,正是中國國企的改革路徑決定了資金成本不同於資本成本這一結果。
3 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在中國混淆的危害
3.1 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混淆的原因雖然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從內涵到外延都迥然不同,但在中國財務理論與實踐中卻經常將兩者混為一談。黃少安、張崗發表於《經濟研究》2001年第11期的《中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偏好分析》一文就是典型的例子,該文認為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總資本成本為CS,「其構成包括:股票投資股利PS;股權融資交易費用CT;股權融資的公司控制及負動力成本CP;股票上市廣告效應帶來的負成本-PA。」「CS=∑(PS,CT,CP,-PA)」。顯然這里的CS應該是資金成本而非資本成本。此外,袁國良、鄭江淮、胡志乾(1999)、仇彥英(2001)等以及許多教科書也都出現了類似的混淆。其混淆程度之深和覆蓋面之廣均不容忽視。
首先,中國設立資本市場時只注重資本市場架構的建設而忽視了相應財務理念的引入。在現代財務理論中,投資學與公司財務學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整體。但是,出於為國企解困的目的引進了資本市場架構和投資學體系,但卻忽視了與之配套的現代財務管理思想包括資本成本理念的更新。在趕超式資本市場制度安排下,中國資本市場得以迅速建立,實現了低端信用的債權融資制度向高端信用的股權融資制度的迅速切換。然而,正是這種忽視市場內在發展邏輯的強制性制度變遷造成了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的並存與混淆。
其次,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初期的指導思想存在一定失誤。資本成本是現代公司制的產物,因此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時必須考慮投資者的必要報酬。1992年以前,中國國有企業實行的都是資金平衡表體系,沒有資本、凈資產等概念。1992-1995年間,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國有企業普遍展開了按照重置成本法進行評估計價的清產核資工作。在此基礎上,國有企業開始實行資產負債表體系,也就有了第一筆凈資產。由此可見,國有企業第一筆凈資產即資本是1992年以後才問世的。中國財務界接觸資本概念才不過10餘年的歷史,對於代表資本所有者必要報酬的資本成本就更加陌生了。特別是這一時期改革的指導思想出現了一定失誤,資本成本理念更被有意無意地淡化了。前證監會主席周小川的一次講話可為佐證:「由於改革的早期主要是考慮向企業下放經營權,因此存在一種股東消極主義,即削弱股東權利和作用的傾向」[4]。因此,在這一歷史局限性下,代表投資者必要報酬的資本成本遲遲不能正位,資金成本和資本成本的混淆自然就在所難免了。
3.2 二者混淆在投融資決策中的危害
在現代財務理論中,資本成本是公司融資決策與投資決策的交匯和依據所在,堪稱現代財務理論的核心;而資金成本只能反映企業單方面的融資成本。在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混淆的情況下,如果將資金成本用於企業投融資決策,就會帶來嚴重失誤。
首先,如果企業在融資決策時使用資金成本,就會出現股權資金成本遠遠小於債權資金成本的現象。據《2003年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在深滬股市2002年分配方案中實施現金分紅的668家公司中,現金股利支付率在25%以下的公司有120家,其中每股現金分紅低於0.05元的上市公司就達184家之多。這樣,以該年證券市場平均市盈率40倍來計算,流通股投資者的平均回報率只有0.95%,還不到同期國債利率水平的一半。即使加上股權融資交易費用,流通股的股權資金成本也奇低,遠遠小於債權資金成本。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上市公司普遍出現了與西方國家相反的股權融資偏好。截至2003年底,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債券31隻,可轉債23隻,託管市值分別為367億、222億元。再看股票融資,同樣截止2003年底,上市公司在滬深交易所累計發行股份總額為6428.46億股,其中上市股份為2269.92億股,總計籌資額(包括A股籌資額和A、B股配股籌資額)為人民幣10131.72億元[5]。資本市場融資功能超強發揮的直接後果便是扭曲了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在融資渠道有限、大量企業一窩蜂地爭奪上市融資機會的情況下,非市場的行政干預和黑箱操作問題就不可能得以根治,按市場化原則擇優配置資源的機制也就很難真正實現。
其次,由於企業融資的資金成本遠遠小於資本成本,如果將資金成本混同於資本成本,在實踐中就有可能誤作投資項目決策中的折現率,從而高估項目的凈現值,導致投資過度和資本浪費的後果。中國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的投資過熱現象不能不說與資本成本意識淡漠有密切關系。
再次,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的混淆還給中國資本市場建設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6]。例如,本來同一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都具有相同的經營風險等級,因而都應該具有相同的資本成本。但按資金成本計算,則溢價的流通股資金成本就遠遠小於非流通股的資金成本,用被大大低估的流通股資金成本作為股票定價的折現率,就會高估股票的理論價格,使國有股減持在定價方面遲遲不能取得進展。
最後,由於資金成本並不考慮投資人的回報,國有股股東就缺乏對公司管理者的約束動力。在資本成本缺位的背景下,由於國有股的產權代表是政府機構或其授權的國有持股公司,其具體代理人在法律上並不擁有剩餘索取權,因此他們雖然有權力選擇國有企業的董事會成員和經理,但不必為資本收益承擔任何後果。這也是中國公司治理結構難以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結 語
資本成本是一個財務學概念,不能混同於會計學中的資金成本概念。資本成本體現的是健全的公司治理機制和對資本風險報酬的尊重。而資金成本是中國經濟轉軌過程中的財務概念,在其誕生及之後的一個時期中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必須清醒地意識到,資本市場的出現是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從此企業的價值就不再與歷史成本有關,而是取決於未來現金流的折現。這時,與風險程度相匹配的資本成本就應該取代資金成本成為投融資理論中的核心概念。面對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混淆帶來的危害,財務理論界也應該盡早摒棄資金成本概念,全面接受與國際接軌的資本成本理念。
參考文獻:
[1](美)彼得·紐曼.新帕爾格雷夫.貨幣金融大辭典(第一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470.
[2]劉恩祿,湯谷良.高級財務學[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243.
[3]卡爾·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76.
[4]周小川.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進[J].中國證券報,2001-05-31(2).
[5]中國證監會.中國證券期貨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
[6]吳曉求.資本結構和公司治理的若干理論問題[J].中國經濟信息,2003,(3):23-25
參考資料:http://www.51kj.com.cn/news/20061025/n92484.shtml
⑶ 財務管理論文
摘 要
企業現階段的財務管理目標的較好選擇,應是企業價值最大化(使相關者利益最大化)。而實現這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必須樹立長遠的觀點,始終與企業總目標相一致,並與質量、技術等其他管理目標聯系起來加以考慮。
[關鍵詞]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目標;企業價值
ABSTRACT
The enterprise present stage's financial control goal good chooses, should be the enterprise value maximization (causes counterparts benefit maximization). But achieves this business finance management goal, must set up the long-term viewpoint, throughout with enterprise general objective consistent, and with the quality, the technology and so on other management goal relates considered.
Keywords: Financial control; Financial control goal; Enterprise value。
目 錄
一、各種財務管理目標的比較分析
(一)關於股東權益最大化
(二)關於企業價值最大化
二、我國企業財務目標的選擇
三升孫、實現目標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一)管理決策因素
(二)外部環境因素
四、相關問題的考慮
(一)緊密配合企業戰略總目標,做好財務計劃
(二)促使企業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報酬率
(三)合理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
(四)正確進行財務分析
一、各種財務管理目標的比較分析
(一)關於股東權益最大化
以美國為代表。在美國,企業股東以個人股東居多,這些個人股東不直接控制企業轎羨財權,只是通過股票的買賣來間接影響企業的財務決策;職業經理的報酬也與股票價格直接相關,因此,股票市價成了財務決策所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而股東權益也是通過股票的市價得以充分體現。因此,股東權益最大化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他們的財務管理目標。
事實上,股東權益最大化有其不足之處:其一,股東權益最大化需要通過股票市價最大化來實現,而事實上,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不僅包括企業經營業績,還包括投資者心理預期及經濟政策、政治形勢等理財環境,因而帶有很大的波動性,易使股東權益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標准和統一衡量的客觀尺度。其二,經理階層和股東之間在財務目標上往往存在分歧。其三,股東權益最大化對規范企業行為、統一員工認識缺乏應有的號召力。人力資本所有者參與企業收益的分配,不僅實現了人力資本所有者的權益,而且實現了企業財富分配原則從貨幣擁有者向財富創造者的轉化,這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一種趨勢。
(二)關於企業價值最大化
與股東財富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相比,企業價值最大化同樣充分考慮了不確定性和時間價值,強調風險與報酬的均衡,並將風險限制在企業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而且它還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第一,營造企業與股東之間的協調關系,努力培養安定性股東;第二,創造和諧的工作環境,關心職工利益,培養職工的認同感;第三,加強與債權人的聯系,重大財務決策邀請債權人參與,培養可靠的資金供應者;第四,關心go-vern-ment政策的變化並嚴格執行,努力爭取參與go-vern-ment制定政策的有關活動。此外,還要重視客戶利益,以提升市場佔有率,講求信譽,以維護企業形象等,顯然,以上利益相關者都有可能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影響;股東大會或董事會通過表決決定企業重大的財務決策,董事會直接任免企業經理甚至財務經理;債權人要求企業保持良好的資金結構和適當的償債能力,以及按合約規定的用途使用資金;職閉笑拍工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提供勞動必然要求合理的報酬;go-vern-ment為企業提供了公共服務,也要通過稅收分享收益。正是各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構成了企業利益制衡機制,如果試圖通過損害一方面利益而使另一方獲利,結果就會導致矛盾沖突,出現諸如股東拋售股票、債權人拒絕貸款、職工怠工、go-vern-ment罰款等不利現象,從而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損害了企業的價值。
那麼何為企業價值?通俗的說,企業價值就是企業值多少錢。通常有兩種解釋:一是企業總資產價值,即已形成的價值;另一種是指企業的潛在獲利能力。我們認為,後一種看法更為科學。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為一種商品所願意支付的代價,不僅考慮該商品的成本是多少,而更看重該商品將能帶來的報酬。在財務管理的概念中,企業資產的歷史成本,屬於沉落成本,在決策中,屬於無關成本。我們更關心的是未來現金流量。
二、我國企業財務目標的選擇
在我國,公有制經濟居主導地位,國有企業作為全民所有制經濟的一部分,其目標是使全社會財富增長。不僅要有經濟利益,而且要有社會效益;在發展企業本身的同時,考慮對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的影響;有時甚至為了國家利益需要犧牲部分企業利益。並且,我國證券市場處於起步階段,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標准來確定「股東權益」。把「股東權益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既不合理,也缺乏現實可能性。而把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則是顯得更為科學。
但是,用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如何計量便成了問題。為此,現在通行的說法有若干,其中,以「未來企業價值報酬貼現值」和「資產評估值」具有代表性,這兩種方法有其科學性,但是其概念是基於對企業價值的一種較為狹隘的理解。企業是社會的,社會是由各個不同的人構成的,企業的價值不僅表現在對企業本身增值的作用上,而且表現在對社會的貢獻上,表現在對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的貢獻。所以企業財務目標的制定,既要符合企業財務活動的客觀規律,又要充分考慮企業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使之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那麼,企業價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標應該以相關者的利益為出發點。
廣義上說來,企業的相關利益者包括存在於社會上的每一個人。但是,在確認財務管理目標為「相關者利益最大化」時,這樣說無異於推卸責任,將這個目標放到一個只能在理論上討論,而在現實中無法運用的地步。因此,在這里,只將「相關者」局限於企業投資者、債權人、職工(包括經理人員)和go-vern-ment。至於與企業有密切聯系的供應商和企業客戶(消費者),在假定他們是理性的人的前提下,其利益由其本身的選擇與那個企業交易得到保證。
那麼,如何計算相關者利益呢?在這里,我們借用王化成老師提出的「薪息稅前盈餘」的概念,它包括薪、息、稅(所得稅)和薪息稅後盈餘(即財務會計中通常所說的凈利)。薪即職工工資,代表了職工利益;息即利息,代表債權人的利益;稅在這里特指所得稅,代表國家利益;企業的凈利,代表企業所有者的利益。很明顯的,這個概念充分體現了上面所述狹義的「相關者利益」。在理論上便於理解,在實際中,有確定的數字,也具有可操作性。
不過,單純的「薪息稅前盈餘」不過是薪、息、稅和凈利的簡單相加之和。這個指標有其缺陷,即它不考慮各種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的相關程度的差異與各對象所冒風險的大小。事實上,誰與企業關系越密切、為企業提供越為關鍵的資源,誰對企業的影響力就越大;另外,誰為企業經營所冒風險越大,其要求就應該越大程度地被滿足。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初探
因此,有必要對這個指標做出修訂。一種可行的作法是為薪、息、稅各按其重要性設定一個權數,權數依據各相關利益者的相關程度和其所冒風險的大小而定,並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和客觀環境進行適當調整。當債權人的對企業的控制較大的時候,利息權數可以大一些;相反,可以適當提高稅前盈餘的權數而降低利息的權數;而在一些高科技企業,職工個人的勞動能力和成果對企業影響較大甚至於有時會對企業的命運起決定性作用,這時,就必須提高職工薪金的權數。在企業償債能力較強的時候,債權人的風險較小,利息的權數可以設定得低一些;相反,可以加高反映所有者利益的凈利的權數。修訂後的指標不僅反映了企業的資源情況及各相關者對企業的貢獻,並且體現了高風險、高報酬的思想。
三、實現目標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一)管理決策因素
1 項目投資和資本結構。這是決定企業報酬和風險的首要因素。任何投資都會有風險,而企業實施科學嚴密的投資計劃將會大大減少項目的風險。多年來,不少企業陷入困境,甚至破產倒閉,大都是由於投資失誤所致。因此,應結合企業實際,建立嚴格的投資決策審議制度規范和約束投資行為,對投資決策的主體、內容、程序、原則、責任、監督等作出明確規定,以便盡可能地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具體操作時還應考慮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確定項目方面,實行「統一規劃、民主集中和專家評審」的可行性論證方法;二是在使用資金方面實行投資預算、總量控制和封閉追蹤的專款專用辦法。
資本結構是所有者權益和負債之間的比例關系,如果資本結構不當,會嚴重影響企業的效益,增加風險,甚至導致企業破產。使企業的總價值最大,就是要尋找一種最佳的資本結構,揭示資金成本、財務杠桿同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因此,在實際操作中,確定最佳資本結構所採用的工具應該是「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用該方法可檢驗各項融資計劃在不同的息稅後盈餘(EBIT)水平上對每股凈收益(EPS)的影響。當EBIT數額超過其無差別點水平時,財務杠桿作用較強的計劃將產生較高的EPS,反之,當EBIT數額低於其無差別點水平時,財務杠桿作用較弱的計劃只能帶來較低的EPS。另外,未來增長率和銷售的穩定性、商業風險、管理當局的控制能力和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態度,也將對資本結構產生影響,在確定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同時,也應一並考慮。
2 投資報酬率與風險。企業的盈利總額並不能反映股東財富,在風險相同的前提下,股東財富的大小要看投資報酬率。企業為達到經濟增長的目的,在面臨眾多投資機會時,往往通過資本預算來作出長期計劃決策。「貨幣的時間價值」是財務管理從量上分析的一個重要觀念,也是評價投資方案的基本標准。因此,為提高投資報酬率,必須對「貨幣的時間價值」有所研究,找出適合於對資金籌集、投資、使用和回收進行研究的數學模型和分析方法,如採用凈現值法、現值指數法、內含報酬率法等,從而提高財務管理決策質量,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收益和風險是直接相關的,投資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收益,收益面向未來,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風險,企業決策時,要在報酬和風險之間作出權衡, 研究風險、計量風險,並設法控制風險。風險報酬率取決於投資者對風險的迴避態度和風險程度(可用變異系數計量),因此,企業可採用多角經營和多角籌資的方法來控制風險,多經營幾個品種,可以在盈利和虧損產品之間相互補充,減少風險;多種渠道籌資,可以把投資的風險(當然也包含部分報酬)不同程度地分散給債權人,以求最大限度地擴大企業財富。
3 股利決策。股利決策的重要性是基於以下主要原因:一是影響融資計劃和資本預算;二是股利減少了留存盈餘,會引起較高的債務權益比率。一般來說,企業的股利決策一方面應使所有者的財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要為企業提供充足的融資。當企業的獲利能力增強時,採用「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的決策;當企業的收益超過投資者投資於別處所能獲得的收益時,企業應保留盈餘而不是分配,以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
(二)外部環境因素
企業外部環境是企業財務決策難以改變的外部約束條件,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企業要更多地適應這些外部環境的要求和變化。
1 法律環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法律手段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經濟活動將受到法律的具體規范,無論是籌資、投資還是利潤分配,都要與企業外部發生經濟關系。目前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休戚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企業組織法規、財務會計法規、財政稅務法規等等。財務工作人員應該了解、熟悉並掌握這些法律知識,做到有法可依,在守法的前提下完成企業理財的職能,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2 經濟環境。國民經濟的發展規劃,體制改革的相關措施也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企業能夠正確地預見go-vern-ment經濟政策的導向,對理財決策大有好處,國家對經濟的優惠、鼓勵和有利傾斜,企業如果認真加以研究,按照政策行事,就能趨利除弊。
商業競爭、通貨膨脹和利率波動等外部因素,都將對企業的銷售收入、存貨庫存、設備添置、債券投資等方面產生嚴重影響。為實現企業財務管理之目標,企業必須及時調整生產經營,適應經濟政策,以迅速提高應變能力。
正確預測未來經濟發展,實現資本大眾化,分散經營風險。企業要盡可能提升自己的價值,對於還未上市的企業,要爭取公開發行股票,從證券市場籌取資金,促使企業價值有市價可循,這也將有利於實現企業財富最大化。
四、相關問題的考慮
(一)緊密配合企業戰略總目標,做好財務計劃
企業管理中,戰略的選擇和實施是企業的根本利益所在,戰略的需要高於一切,財務管理首先要根據企業總目標的要求,配合企業戰略的實施,認真做好財務計劃。計劃並非一個資金問題,還要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加以思考,以提高企業對不確定事件的反應能力;增加有利機會帶來的收益。財務計劃確定後,要將計劃具體化,進行財務預算,進一步細化各種現金收支、長期資金籌措、短期資金信貸等預算,使財務預算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控制標准和考核依據,在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二)促使企業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報酬率
成本控制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但單純以成本最低為標准,只局限於降低成本本身,一般不能改變風險。因此,企業在投資管理、流動資金管理、證券管理、籌資管理等經濟活動中,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獲得利潤,使企業總體邊際收益最大,另一方面要以利潤換效率,充分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和投資的風險價值」,以求達到股東投資報酬率最大。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初探
(三)合理提高資產的利用效率
企業的資產不是無限的,企業獲得的利潤不僅僅表現在降低成本和降低資產消耗方面,還表現在提高資產利用率方面。改變資產用途,利用有限的資產多生產盈利更高的產品也是一種現實的選擇,對於存在明顯資產閑置的企業,提高資產利用率即是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的關鍵之一。盤活存量資產、增加產品產量、調整產品結構、銷售更多的社會需要的商品來增加數量收益,不僅是一種市場策略,有時也是一種成本利潤策略,從企業戰略意義上講,提高資產利用率也是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徑。
(四)正確進行財務分析
為改善企業內部管理,財務管理往往要對企業的盈利能力、籌資結構、利潤分配進行分析,以評價企業過去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幫助企業改善決策。通過財務分析可以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作出評價,找出存在的問題,以此來提高資產收益率、應收賬款周轉率,並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促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企業現階段的財務管理目標的較好選擇,應是使相關者利益最大化,而追求這一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始終不能偏離企業總目標的要求。而且,確立財務管理目標,要樹立長期的觀點,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實現與否,不應該局限於短期行為,也不應該只考慮利潤取得的多少,還要與質量、技術等其他管理目標聯系起來加以考慮,以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