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價格看點 > 夏威夷銀行股票價格

夏威夷銀行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2023-09-19 22:42:11

㈠ 矽谷銀行是一家怎樣的銀行

矽谷銀行是一家怎樣的銀行?接受了「兜底」慎碼的矽谷銀行恢復開門儲戶排長隊取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矽谷銀行是一家怎樣的銀敗孝此行,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矽谷銀行是一家怎樣的銀行?

矽谷銀行是一家州特許商業銀行,同時也是一家專注於PE/VC和科技型企業融資的中小型銀行。矽谷銀行1983年成立於美國,是矽谷銀行金融集團的子公司,資產達到50億美元,並通過位於美國的27家辦事處,3家國際分公司以及在亞洲、歐洲、印度和以色列的廣泛商業關系網,為風險資本以及創業企業提供了26億美元的貸款。矽谷銀行主要服務於科技型企業,成功幫助過Facebook、twitter等明星企業。

矽谷銀行的48小時與40年

爆雷、擠兌、破產,矽谷銀行倒下的速度超出所有人意料。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也曾是「優等生」。這家成立40年的專業科技銀行,先後成功渡過上世紀90年代加州房地產危機、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裂、2008年次貸危機。事實上察迅,矽谷銀行之所以閃崩,既是既存風險的爆發,也是美聯儲此輪激進加息的多米諾效應。「難以置信的艱難48小時」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BANKRUN」

周一開始,美國的科技中心矽谷,將有無數個初創科技公司的員工拿不到工資,甚至付不起辦公室的房租。原因是——著名的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被宣布破產了。

在加州一家初創新材料公司工作的李帆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周六起床看到SVB倒閉的消息還在感嘆,結果不久就收到了郵件,說公司的錢全都存在那裡。高層開了一上午會,但依然沒有討論出結果,彷彿一切都沒發生過」。

另一家安全分析初創企業CompScience則因為沒能轉出公司的資金,不得不暫停了在市場營銷、銷售和招聘方面的支出,但仍在為員工薪資問題發愁。「有想過出事的會是矽谷銀行嗎?從來沒有。」CompScience的CEO
Josh Butler說。

一切都來得很突然。畢竟在3月7日,矽谷銀行官方還宣布「很榮幸連續5年登上福布斯年度美國最佳銀行榜單」。

轉折發生在3月8日。當天晚些時候,有消息稱它需要籌集22.5億美元的資金,被迫以18億美元的損失出售其所有可供出售的債券。

市場擔憂由此而起。3月9日,矽谷銀行股價暴跌60.41%,從每股267.83美元跌至106.04美元。根據加州監管機構文件,截至9日,矽谷銀行客戶在一天里總共提取了驚人的420億美元。

隨著股價繼續下挫,矽谷銀行直接放棄了出售股票,開始尋找買家。但由於資金嚴重不足,出售過程更加困難,這一努力也失敗了。

10日晚些時候,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金融保護和創新局宣布,已依法接管主要服務初創企業的區域性銀行矽谷銀行,並指派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為矽谷銀行進行清算管理,原因是矽谷銀行流動性和清償能力不足。

眼看提款無望,已經有不少公司開展了自救。美國玩具店Camp的網站上,醒目的全場促銷廣告已經打了出來。由於大部分現金都存在突然倒閉的矽谷銀行,如今不得不通過大促銷的方式自救——全場6折甩賣,包括禮品卡。

廣告郵件的文案是,「當你的銀行崩潰時,快跑,別用走的」。而用戶需要輸入的促銷暗號則是「BANKRUN(銀行擠兌)」。

成敗在矽谷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臨近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著名高等學府,疊加當地的稅收優惠、政府貸款擔保等優惠政策,矽谷逐漸成為了知識與冒險家的熱土,科技公司在這里開花結果。

當時矽谷地區的科技創新正處於高速發展期,而傳統銀行卻很少為這些新興企業提供貸款和金融服務。彼時,來自富國銀行的Roger Smith和Bill
Biggerstaff,以及斯坦福大學教授Robert Medearis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機會。1982年,三人聯合創立了SVB。

從那時起,矽谷銀行一直在為創新型企業提供貸款、風險投資、資本市場服務、全球支付和交易等一系列金融服務,為科技企業提供了關鍵的支持和幫助。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矽谷銀行不斷壯大,並在全球范圍內擴展了業務,成為了全球領先的創新型企業銀行之一。

歷經40年發展,目前矽谷銀行已幫助約30000家高科技初創企業實現融資,與全球逾600家創投機構、120家私募股權基金建立業務聯系,在美國高科技初創企業投融資領域的市場份額超過50%。截至2022年底,矽谷銀行總資產大約2090億美元,總存款約1754億美元。

飛得越高,摔得越慘。矽谷銀行的倒閉,是美國歷史上第二大銀行倒閉案,僅次於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倒閉的Washington
Mutual(華盛頓互助銀行)。

「明星銀行」為何突然破產關閉?這背後是美聯儲激進加息造成宏觀流動性變動,與矽谷銀行資產負債管理滯後性、資產負債表的脆弱性相遇。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矽谷銀行爆雷乃至倒閉與美聯儲激進加息有直接的關系。矽谷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打上了科創金融的烙印。貨幣政策寬松時,科創企業融資相對容易,並將大量資金存入矽谷銀行。矽谷銀行配置了大量的持有至到期固定收益資產。

楊海平進一步分析道,但隨著美聯儲激進加息的展開,科創企業融資不足,開始從矽谷銀行大量提現,這是流動性缺口形成的原因。為了填充流動性缺口,矽谷銀行不得不出售其資產組合,由於此時利率已經處於高位,資產出售形成了較大損失。此後,矽谷銀行向市場推出了再融資計劃。市場對其流動性不足的擔憂加劇,形成了更多存款提現和做空等行為,流動性危機爆發。

風投從業者也在開始感嘆投資者在矽谷銀行消亡中扮演的角色。Restive Ventures的金融技術投資者Ryan
Falvey說:「這是一場由風險投資公司引起的歇斯底里的銀行擠兌,將作為風投行業自食其果的案例被載入史冊。」

覆巢之下無完卵

受到矽谷銀行影響的公司實在太多。就連幾家大型科技公司都遭受到了不小的損失。據福布斯(Forbes)網站報道,已有14家企業披露了其在矽谷銀行的存款數額。

如迪士尼旗下的流媒體服務商Roku稱公司的19億美元現金中,約有4.87億美元(佔26%)與矽谷銀行掛鉤。而且Roku表示這些存款基本上沒有保險,而且也不知道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收回這些存款。

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的電子游戲公司Roblox稱,其30億美元現金中有5%存放於矽谷銀行,但表示這不會影響公司運營。穩定幣巨頭Circle則表示,其400億美元的USD
Coin儲備中,有33億美元在矽谷銀行。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面臨這種困境的並非只有矽谷銀行一家。矽谷銀行關閉後,部分投資者擔心,這一事件可能會波及其他金融機構,甚至導致更大規模金融風險。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此前警告,目前的利率環境可能對銀行業產生嚴重後果,美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或將因銷售或持有多種金融產品而面臨總計6200億美元的損失。

不過,市場研究機構凱投宏觀首席美國經濟學家保羅·阿什沃思認為,商業銀行在持有金融產品上出現的損失不大可能變成系統性問題。瑞銀集團財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資官馬克·黑費爾也表示,矽谷銀行關閉後,目前尚未看到銀行間市場承壓等風險擴散跡象。

由於矽谷銀行此前主要為初創企業和創投機構服務,在破產事件發生後,美國創投機構紛紛聲援矽谷銀行,希望幫助該行不致倒閉,渡過難關。

當地時間周六下午,包括紅杉資本在內的125家風投機構簽署了一份共同聲明,呼籲矽谷銀行應當被「另一個實體」收購,這樣他們仍能與該銀行保持業務往來。

連鎖反應仍在繼續,初創公司仍在掙扎。但這家銀行官網上依然寫著最初願景:「幫助個人、投資者和世界最具創新性的公司們實現其雄心。」

矽谷銀行恢復開門儲戶排長隊取款

周一開門之後,矽谷銀行的各個營業點門前都排起了長龍。

前一日晚間,美聯儲、美國財政部聯合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宣布為矽谷銀行「兜底」,稱儲戶所有存款權益將得到保障。

即便收到了定心丸,矽谷銀行的儲戶還是迫不及待地要把賬戶里的錢轉移出來。當地時間3月13日一早,矽谷銀行各營業點前排滿了來取款的客戶。

在矽谷銀行sand hill road營業點,照樣是眾多儲戶安靜地排著長隊等待取款。而該營業網點附近,是矽谷風投辦公室聚集地。

該銀行網點工作人員也不願接受媒體采訪,只是表示,有問題可聯絡FDIC的公關部門。

20年客戶很失望

「我對SVB(矽谷銀行)很失望,」在矽谷銀行總部門口,一位剛辦理完轉賬的矽谷銀行私人客戶表示,雖然他辦理了轉賬手續,但是工作人員告訴他,到賬大概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

他表示,自己20年前就是矽谷銀行的客戶,今天九點前就來排隊,在櫃台的操作過程大概20多分鍾,「你看這么長的隊,估計一天也辦不了幾個」。

「我覺得這背後都是接管的政府官員在搞鬼,一方面說錢沒問題,一方面拖緩大家取款速度。」他說。

根據FDIC的通告,矽谷銀行的客戶可以選擇在線操作賬戶。但是一些儲戶擔心在線操作會遇到堵塞,以及轉賬到賬時間較長,選擇了第一時間到現場營業廳領取現金支票。

甚至有儲戶帶了行李箱來到銀行門口。當問她是不是裝現金的,她沒給予回應。

矽谷銀行的儲戶主要為公司用戶。此前有媒體報道,美國超過一半的有VC背景的初創公司都在使用矽谷銀行的服務。

根據美國證監會官網已經發布的公告來看,超過6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其有存款在矽谷銀行,大部分公司的風險敞口少於全部現金資產的10%。但是,大量的矽谷初創公司把矽谷銀行當做主要銀行,資金存放於此,使用矽谷銀行的信用卡支付公司日常支出。矽谷銀行此次暴雷,直接影響這些企業的資金流動性。

位於Palo
Alto的金融科技初創公司Point相關人士告訴財聯社,該公司財務一早就去矽谷銀行領取了現金支票,並且群發通知了員工們。此前,大家擔心矽谷銀行的危機會直接影響到當月的工資發放,現在總算安心了。

「對企業來說,不履行payroll(支付工資),理論上,員工是可以告公司的。所以,有的公司甚至會寧願選擇開除員工。」他說。

地區性銀行仍受重壓

為了防止矽谷銀行危機向科技產業以及金融體系傳導,美聯儲在當地時間3月12日晚間公布了對矽谷銀行以及另外一家關閉銀行Signature
Bank的托底承諾。

美聯儲推出銀行定期融資計劃,向符合條件的存款機構提供一年期借款,以幫助銀行有能力滿足所有存款人的需求,並通過這種補充流動性方式來消除存款機構急切拋售證券資產的壓力。美國財政部將撥款250億美元來支持該項計劃。

救市消息傳出之後,當日晚間標准普爾500指數期貨迅即上漲1.4%,納斯達克100指數期貨上漲1.5%。

然而,周一美股開市之後,市場信心並沒有在銀行板塊得到持續。第一共和國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一度暴跌70%。西太平洋合眾銀行(PacWest Bancorp)、阿萊恩斯西部銀行(Western Alliance
Bancorp)、嘉信理財集團(Charles Schwab Corp.)等地區銀行股均兩位數大跌並多次熔斷。

收盤時,費城證交所KBW銀行指數收盤跌超11%。第一共和銀行跌61.83%,阿萊恩西部銀行跌47.06%,夏威夷銀行跌18.35%,嘉信理財跌11.57%,西太平洋合眾銀行跌21.05%。

有分析表示,投資者擔心的是這些沒有像大銀行一樣被監管審查的地區性銀行,同樣存在類似矽谷銀行的結構性問題。

㈡ 日本房地產當年崩盤,那當時的地產股票走勢如何呢

日本地產神話自1991年破滅以來,地價持續下跌,直至今年雖然略有起色,但長達十多年來房地產低迷不振的陰影依然揮之不去。回顧日本地產神話破滅的歷程,對於中國目前水漲船高的房地產市場或許有較大的啟示。

(一)地產神話破滅的傷痛至今仍未痊癒
日本國土交通省在2005年1月1日的「公示地價」中,盡管東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區域的地價出現了上漲的勢頭,但日本的平均地價依然在繼續下跌。其中,住宅用地價格同比下跌了4.5%,商業用地價格同比下跌了5.6%,連續14年下跌。與1991年相比,住宅地價已經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產泡沫產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業用地下跌了約70%,為197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在今年3月23日發表的全國「公示地價」顯示中,雖然東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核心地區地價大幅上升,但北海道、四國、九州部分城市乃至東京的部分地價依然繼續下跌,跌幅最大地區達到了28.9%,土地價格下跌前十名地區的跌幅依然在15%以上,在東京的2100多個地價觀察點中還有661個處於下跌狀態。
對於「公示地價」出現的某些反轉跡象,盡管有關人士認為,東京地價已經擺脫嚴峻的下跌局面開始回升,而東京地價的回升將逐步波及到周邊地區,地價有望繼續走高,但日本國土交通省的官員還是比較謹慎。

(二)泡沫經濟巔峰時期的地產神話
從1985年開始的日本泡沫經濟時代,同時是日本創造地產神話的時期。
據日本國土廳公布的調查統計數據,1985年,東京都的商業用地價格指數為120.1(1980年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漲到了 334.2,在短短的3年間暴漲了近兩倍。東京都中央區的地價上漲了3倍。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土地的總價值幾乎是美國的4倍。
同時同於日元的急速升值極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購買力,日本國內地產的不斷飆升使海外的房地產相對日本人購買力來說相當便宜,日本人開始在美國和歐洲大量進行房地產投資。繼日本索尼公司以48億美元買下美國哥倫比亞公司之後,象徵美國國辦巔峰之作的洛克菲勒中心易主。克菲勒中心是由美國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於1939年耗資1.5億美元在曼哈頓建成,但是日本三菱不動產公司以8.48億美元取得了該股權的51%。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在美國購買不動產金額高達 5589.16億日元,占日本全世界不動產總投資的64.8%,而且主要集中在紐約、夏威夷和洛杉磯。
更有甚者,一些日本人建議把美國的加州賣給日本以償還美國對日本的巨額債務。

(三)地產神話破滅造成經濟十年蕭條
1991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股價和房地產價格同時開始暴跌,並一直持續到現在。不動產泡沫破滅給日本經濟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導致日本經濟十多年來一蹶不振。
泡沫經濟期間,除房地產和建築公司之外,日本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房地產行業,房地產價格的暴跌和經濟的長期低迷導致日本一些涉足房地產業較深的大企業紛紛倒閉。據統計,在破產企業中,房地產商和建築公司的比例最大,僅2000年,日本包括房地產商在內的建築行業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產,占當年全體破產企業的33.6%。2002年,日本有28家上市公司倒閉,其中有1/3以上是房地產公司,均創戰後上市企業倒閉的最高記錄。
房地產價格的暴跌還重創了日本金融業,演變成了日本經濟衰退的「罪魁禍首」。房地產價格持續暴跌致使許多房地產商和建築公司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徹底失敗,根本無力償還銀行的貸款,不得不宣布破產。房地產公司以及個人在向銀行貸款時雖然都有房地產等資產作擔保,但隨著土地價格的不斷下跌,擔保的價值日益下降,致使日本金融機構不良債權不斷增長,資本充足率大幅下降。
不良債權大量增加導致金融機構的財務體質十分脆弱,抗風險能力低下。部分金融機構甚至還出現了資金周轉失靈等問題,並導致日本十大銀行中的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銀行相繼倒閉。中小金融機構的破產更是接連不斷,日本金融體系發生劇烈動盪,險些引發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日本銀行的各項機能均遭到重創。
日本海外不動產投資也快速萎縮下來,1993年的海外不動產投資規模只有1989年頂峰時的9.6%。根據專業人士估計,日本向美國不動產投資的損失率在50%以上。以洛克菲勒中心為例。按當時1美元兌160日元的匯率計算,三菱土地公司的投資額為2,188億日元,成為擁有80%股權的控股股東。收購完成後,由於曼哈頓地產不景氣,三菱土地公司一直沒有利潤。當時做收購計劃時,三菱公司的預測是5年後,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將達到75美元,2000年將達到100美元,依照這一預測數據,三菱公司認為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投資項目。但實際上的租金只有原先設想的一半水平,即每平方英尺38美元-40美元。如果再考慮其間日元繼續大幅度升值,加上匯兌損失,三菱土地公司的這一收購項目總計虧損高達880億日元。

(四)造就神話並導致神話破滅原因之一:投資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在日本泡沫經濟形成過程當中,投資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首先是日本金融機構對房地產泡沫的危害認識不足,也沒有能夠及時對房地產市場現狀做出正確的評估,紛紛給房地產公司和建築公司發放貸款,形成了房地產不斷升值和信貸規模不斷擴大的惡性循環,泡沫越吹越大。各金融機構為了追求高額利潤,將房地產貸款作為最佳貸款項目,無節制地擴大信貸規模,助長了泡沫的形成。就在泡沫即將破滅的1991年,日本12家大型銀行向房地產業發放了總額為50萬億日元貸款,占貸款總額的1/4。
其次,投資者普遍相信人多地少的矛盾導致土地的價格只會繼續走高,地價不會下跌。只能買進,否則以後只能買更高的地價。因此即使毫無用處的土地,各個公司也全力爭奪,導致房地價越走越高。反過來由於投資投機過度,造成房地產業虛假繁榮,房地產價格暴漲導致企業和個人都紛紛投資和投機房地產。人們從銀行貸款購買房地產,然後再用房地產做抵押再去購買房地產,造成了大量的重復抵押和貸款,並加劇了房地產價格的暴漲。
追溯日本市場投資理念為何失去理性,除了金融政策失當以外,不能不說當時日元大幅升值導致其購買力確實大幅增加,日本經濟崛起給日本國民帶來極為樂觀的心態。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經濟增長率、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已遠遠超過美國,美元開始衰落。1980-1985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平均約為0.4%,日本約為3%;美國經濟增長率平均約為1.5%,日本約為4.8%。1980-1984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從150億美元增加到1130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從76.6億美元增加到461.5億美元。巨大的貿易差額在使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債務國的同時,也使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 1985年,日本對外凈資產為1298億美元;美國對外債務為1114億美元。

(五)造就神話並導致神話破滅原因之二:宏觀金融政策連連失誤
20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經濟出現了歷史上少有的繁榮期,出現了大量的剩餘資金。日本中央銀行為了刺激經濟的持續發展,採取了非常寬松的金融政策,但這些資金沒有合適的投資項目,結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隨後日本中央銀行升息力度太大,挑破泡沫,日本股市和樓市同時崩潰,價格直線下降跌入低谷,進入連續十多年的地價持續低迷時期。
日本金融政策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次失誤:
1986年,日本出現了短暫的經濟衰退,史稱「日元升值蕭條」。實際上,「日元升值蕭條」的時間很短,僅僅是日元升值後市場的自動調整,當年年底日本經濟便恢復增長。但是,出於對日元升值的恐懼,日本政府對「日元升值蕭條」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採取了錯誤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國際因素的影響,從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銀行連續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銀行貼現率從5%降低到2.5%,不僅為日本歷史之最低,也為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之最低。而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造成了大量過剩資金。在市場缺乏有利投資機會的情況下,過剩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造成資產價格大幅上漲。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一次失誤。
1987年10月19日,被稱作「黑色星期一」的「紐約股災」爆發。在西方國家的聯合干預下,「黑色星期一」僅表現為一種市場恐慌,此後不久,各國經濟均出現了強勁增長。但日本經濟的災難卻由此開始。日本銀行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造成日本「經濟體系內到處充斥著廉價的資金」,長期的超低利率又將這些資金推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1985-1989年,日經平均股價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東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價格指數平均增長了三倍以上。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二次失誤,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誤」。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壓力,日本銀行決定改變貨幣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6 %.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場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跌幅達40%以上,股價暴跌幾乎使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緊跟其後,日本地價也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貨幣政策突然收縮,中央銀行刻意挑破泡沫,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三次失誤。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出現了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衰退。

(六)金融政策為何出現誤判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環境的監測、金融政策的制定,都牽一發而動全身。那麼為什麼匯集日本大量金融專家的日本大藏省會連連出現金融政策失誤呢?尤其是1987年紐約股災以後,在西方其它各國都提高利率以後,日本為什麼會依然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造成致命性的政策失當呢?
當時美國政府擔心,如果日本銀行提高利率,資金不能及時向歐美市場迴流,可能再次引起國際市場動盪,因此建議日本政府暫緩升息。日本政府也擔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入日本,推動日元升值,引起經濟衰退。並且當時日本正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需要以較低的利率來增加國內投資,減少儲蓄,縮小經常項目順差。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銀行決定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維持貼現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變,一直到1989年5月日本銀行才提高利率,這時距離 「黑色星期一」已經19個月,距離日本實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經27個月。
為什麼日本會出現這些類似的政策處置失當呢?有關人士認為,這不能不說到日本泡沫經濟的起點1985年。因為在這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第一,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第二,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系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第三,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系。
也就是說,1985年的日本,同時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戰略轉變:由「管制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轉變;由「外需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變。如此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可能使宏觀政策失去迴旋的空間。當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國內政策協調與國際政策協調等問題等交織在一起時,宏觀政策的權衡、選擇和調整會變得非常困難,可能會因失去平衡而出現嚴重失誤。

雖然是轉載,也希望對你有用
祝投資順利,其它問題歡迎加我網路HI詳細詢問。

閱讀全文

與夏威夷銀行股票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夏鷗 瀏覽:482
n曼卡龍股票9號買多少 瀏覽:217
2021年准備上市的公司股票一覽表 瀏覽:36
公司股票主動退市 瀏覽:451
遠光軟體股票歷史成交價 瀏覽:561
包鋼股份股票未來走勢 瀏覽:688
安傑要炒股 瀏覽:953
天津股票配資系統 瀏覽:645
天上人間夜總會 瀏覽:385
木手串 瀏覽:888
諾安新經濟股票基金凈值 瀏覽:343
蘇州股票公司有哪些 瀏覽:335
002632股票行情走勢 瀏覽:51
怎麼在同花順上面買股票 瀏覽:482
上市後公司股票能漲多少錢 瀏覽:658
炒股游資證券營業部哪家名聲好 瀏覽:715
騰訊股票一天交易多少股 瀏覽:836
股票買入時間查詢 瀏覽:852
新愛爾蘭基金的股票成交額 瀏覽:805
股票軟體中病毒 瀏覽:642